化学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问题的提出
“微型课程”被人们简称为“微课”,国外称之为“Microcourses”、“Micro-lesson”、 “small lecture”等等。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课”的定义是:“课是有时间限制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一个完整的、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1]微课是与通常意义上的“课”相对应的,它属于“经济实用”型课,它对教学场地等要求不多,能够在有限的简短时间内,对众多人员的教学能力分别作出甄别与评估,为教师招聘、资格认定、能力评估等工作提供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为学生个体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疑难解答提供现实的资源库。但是,微课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化学教学内容都能适用于微课教学。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对微课的理解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或音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2]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或音频(一堂完整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片段或某一个专门的教学知识点分析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积件化、单元式、主题式的教学资源应用的“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节约式的教学补充形式。
(二)微课的教学特点
1. 短少的教学时间:教学视频或音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8分钟,再长的话学习者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高度集中了。
2. 精炼的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课堂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完整传授,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针对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所以,微课所选择的的问题主题更突出,更适合教师的特定需要。
3. 适宜的教学容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
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积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进行观摩、评课、自我反思等研究活动。
4. 情境化的教学资源:微课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或音频片段为主线“统领”整个教学设计、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积件、教师课后的自我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此外,微课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不一定非要局限于微视频格式。
三、对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辅助教学进行的反思
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微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更要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和适用对象,其次要把微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基本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备微课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双重因素,而在使用过程中又必须思考的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受众定位是否准确
高中化学教学目标是化学课程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化学教学的基本依据。一节好课,它的教学目标必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要学生外显出来的行为表现;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4]首先,教师只有明确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其次,学科教师还需要对自己将要制作的微课的受众进行准确定位。换句话说,微课的制作者在录制微课之前,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该微课定位于那一种——为应试服务、为课堂教学服务、为课外兴趣班服务;第二,该微课所属课型——新课后复习、期末复习、高三复习;第三,该微课的受众是哪一类——寻找知识总结的学习者、寻找解题方法的学习者、寻找弥补漏点的学习者、想要突破难点的学习者、想要将学科内容系统化的学习者;第四,该微课受众的年级,是否选修化学,采用何种教材,受众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现状如何等等。
(二)课题内容是否精炼,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微课不可能有正常课堂教学那样大的容量,它要在有限的短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首先必须精选课题内容。如果课题切入很小、很具体,这样,上课直接按照课题要求分析探讨就行了。例如,某
一种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某一个基本概念的理解、某一个演示实验现象的分析、某一道习题的解法归类整理等。其次,题目确定后,制作者还需要思考本节微课呈现的内容有没有任意扩展、思维有没有过于发散。由于微课的主要功能是解惑而非授业,即微课是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或者是对某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学法指导;但它不是课堂教学的代替,所以微课在制作时不需要大而全。再次,制作者还要思考该微课内容的设计是否做到了思路清晰、由浅至深、逐步推进,是否符合普通受众的认知习惯,思维上有没有大幅度跳跃。这样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切入课题是否新颖、迅速,教学过程是否简练
由于微课要求时间的短少,要求切入课题必须要迅速,同时还要能吸引学生,所以制作者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必须要仔细斟酌。例如,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也可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哪个途径,都要求入题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课题的关联紧凑。此外,制作者还要明确微课主要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所以,讲解时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在微课的讲授中,要求学科教师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教学内容的主干。在罗列论据时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求精而简,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加上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四)语言是否准确、简明
语言的准确、简明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微课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语言的准确、简明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由于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如果该知识点包含了另一个知识点,就需要另设一节微课讲解,所以在要求学科教师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要求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尽管这在于通过日常的训练得以提高,但在备课的过程中,学科教师要把自己将要讲述的内容结合要说的话语,注意关键字、关键词的应用,甚至于将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表情最好能在自己的脑海中滤过一遍。例如,学科教师讲授对过程中出现的化学符号、专业术语等均应清晰准确,最好用普通话表达,不要出现方言、日常上课时的口头禅(对不对呀、再看
看、看这里等)或含混不清的表达,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使讲解通俗易懂,知识准确无误;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此外,制作者还可以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荷。
(五)课件制作是否创新,亮点耀眼
微课是学科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是学科教师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则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因此,一节微课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精心的设计,也可以是精妙完美的课堂结构;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也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也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精美的演示场景等等。这就要求制作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思考、准备和制作微课。例如,从自定义动作、PPT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多角度地应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增强PPT的视觉美感;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在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进一步增强人机的互动性;微课制作过程中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讲授者声音响亮,节奏感强;讲授者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每一个微课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等等。
微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同时,微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单从微观技能看,微课割裂了知识情境的整体性、系统性
,因此,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课程。所以,微课在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我们还要积极探索,也许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