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门事件看美国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水门事件是怎么回事

水门事件是怎么回事

水门事件是怎么回事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美国国界。

1972年6月17日,五名由美国共和党雇佣的窃贼被捕,他们试图在华盛顿特区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的办公室内安装窃听设备。

这一事件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导致总统尼克松的辞职,并改变了美国政治的面貌。

事件背景在197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尼克松总统正在竞选连任。

他的对手是民主党的候选人乔治·麦戈文。

在这场竞选中,尼克松总统的竞选团队非常担心麦戈文竞选团队的行动,因此他们决定采取行动,试图获取有关民主党竞选活动的机密信息。

五名窃贼被捕1972年6月17日凌晨,五名由共和党聘请的窃贼被捕。

他们试图在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的办公室内安装窃听设备。

这些窃贼被发现后,警察将他们捕获,并在他们身上搜出了一些窃听设备和其它工具。

这些窃贼被发现后,事件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调查和曝光随着事件的发展,调查人员开始追踪这些窃贼的行动。

他们发现这些窃贼与尼克松总统的竞选团队有联系。

这些窃贼曾在尼克松的竞选团队中工作过,他们是由尼克松的竞选经理约翰·米切尔和其他共和党人聘请的。

调查人员发现这些窃贼的行动是为了获取有关民主党竞选活动的机密信息,以帮助尼克松总统在竞选中获胜。

事件曝光后,媒体开始报道这一事件。

这些报道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并引发了一系列政治危机。

在调查和曝光的压力下,尼克松总统的竞选团队成员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辞职。

调查和审判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人员开始对尼克松总统的竞选团队进行调查。

他们发现,这些人在尝试掩盖事件的真相,并试图干预调查过程。

这些行为引起了国会的关注,并导致了一系列调查和审判。

在调查和审判的过程中,一些关键证据被发现。

这些证据揭示了尼克松总统和他的竞选团队试图干预调查和掩盖真相的证据。

这些证据包括白宫录音带,这些录音带记录了尼克松总统和他的顾问在事件发生后的讨论。

尼克松总统辞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查和审判之后,尼克松总统最终在1974年8月9日辞职。

水门事件电影观后感

水门事件电影观后感

水门事件电影观后感《水门事件》是一部以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丑闻为背景的电影,该事件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对美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电影通过剧情的展开,生动地揭示了政治权力背后的黑暗面和腐败现象,让观众深入了解了历史的重要事件,并对当时美国政治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复杂的剧情和精彩的演绎,再现了当年的政治局势和各方势力的角力。

故事的主线是关于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沃德调查的水门事件。

这是一次政府内部的丑闻事件,揭示了共和党总统竞选团队中进行非法监听、监视和破坏民主党对手的活动。

电影通过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追踪线索,展现了他们的奋斗和探索,以及挑战所面临的压力和危险。

《水门事件》的剧情紧凑,扣人心弦。

通过剧中角色的对话和行动,观众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当时政府内部的黑暗和腐败。

特别是在调查过程中,无数障碍和阻力被揭开,通过事实和真相的推测,展示了政治的污浊和权力的腐败。

电影中的制片人和导演通过精心搭建的场景和角色,将观众带入了当时政治的黑暗世界之中。

除了剧情的紧凑和刺激之外,电影还展现了人物的成长和转变。

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分别代表着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尽管他们面对着种种危险和威胁,但他们始终相信真相的重要性,并决心将这个重大的政治丑闻曝光出来。

他们刻苦地工作,收集线索,一步步推进调查的进程,最终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他们的努力和坚持对于揭露政治腐败和维护民主的意义不可低估。

电影还通过一些细节场景,呈现出当时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例如,伯恩斯坦和伍德沃德与各方人士展开的访谈和交流,充分展示了政界、新闻界和公众的不同反应和关注度。

整部电影中并不只是关注于事件本身的展开,更深入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貌,以及新闻记者在公众利益和政治权力之间的角色和责任。

观看《水门事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政治惊悚片,更是一个批判和反思政治腐败的故事。

透过“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看美国

透过“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看美国

透过“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看美国近日,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

从2007年的小布什时期开始,美国情报机构便通过九家在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对民众电话的通话和网络活动进行了监听和监视。

棱镜门事件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水门事件”。

1972年,美国现任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尼克松指使手下潜入民主党总部办公室水门大厦,在哪里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民主党有关竞选活动的相关机密资料。

事情败露后,美国舆论哗然。

在巨大的压力下,尼克松宣布辞职。

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水门事件”后,美国的反应像火山一样爆发,抗议电报像雪片一样铺天盖地,舆论将尼克松与希特勒相提并论。

美国议会决定对总统进行弹劾,美国的检测机构决定对尼克松提起诉讼,美国的法院决定对尼克松进行审判。

“棱镜门”事件发生后,美国从白宫到参、众两院,从总统到民主、共和两党领袖,从检察机关到高等法院,没有谁对美国情报部门的行为作出一丁点谴责,但对爆料人斯诺登,那些人模狗样的美国国家机构,不仅表达了最强烈谴责,而且强烈要求美国司法部门采用一却手段,把斯诺登引渡回美国给予严惩。

不论是“水门事件”还是“棱镜门事件”,都严重违反了美国的相关法律和联合国的人权宣言。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任何人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查封”。

《世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有“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

“棱镜门事件”和“水门事件”有着非常惊人相似的一幕。

这两件事都是在美国现任总统的示意下,对他人或他组织的机密材料、隐私进行窃听。

但“水门事件”和“棱镜门事件”在美国的反应冰火两重天。

一个肇事者不仅受到舆论最严厉的谴责,而且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另一个不仅没有对肇事者进行半点谴责,反而对揭黑幕者进行迫害。

这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尼克松的行为虽然代表了一些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但他的行为侵犯了另一些资产阶级的利益。

水门事件"是丑闻,更是腐败

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是丑闻,更是腐败作者:李辉来源:《廉政瞭望》 2018年第3期文,李辉与通常所见到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形式的腐败不同,国外还有一种类型的腐败一政治腐败。

在政治腐败中,手握政治权力的人并不必然直接盗取国家财产或者收受商人的贿赂,但是依然满足“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这样一个对腐败的定义。

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已经是经典的案例,简单来说,“民主党国家委员会”1972年租用了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水门大厦6楼全层。

“民主党国家委员会”是美国民主党的全国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为民主党在全国各州和地方开展选举提供各种组织和支持工作,包括制定总统竞选策略。

1972年6月17日的上午,水门大厦的保安发现几个人闯入了“民主党国家委员会”的办公室。

他以为是一伙窃贼,于是迅速报警,警察火速赶到并且逮捕了这五个闯入办公室的“窃贼”。

这五个人完全不像窃贼,西装革履,口袋里是整齐的100美元大钞,随身携带着窃听和专业照相设备。

由于窃听属于联邦罪名,于是警察通知了FBI(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发现,这些人是第二次闯入“民主党国家委员会”的办公室,用新的窃听装备替换上一次安装的老设备。

随着调查深入.FBI很快发现这些人是服务于美国在任共和党总统尼克松的竞选团队——总统连任选举委员会,他们在水门大厦安装窃听装备以窃取民主党的竞选信息,于是“水门事件”从一件普通的盗窃案迅速上升为震惊全美的政治丑闻。

惯常的思维认为这不就是竞选中的政治斗争吗,跟腐败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后来的调查发现,“水门事件”之所以发生,与竞选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有密切关系。

五个窃贼身上的百元大钞被证明是通过一个墨西哥银行洗白的非法竞选资金,这些钱专门用来支持在选战中不能见光的一些勾当。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总统连任选举委员会”收取了大量非法的竞选资金,最大的两笔来自石油和银行巨头理查德·梅隆·斯凯夫,他给了100万美元,以及保险业的大佬克莱门特·斯通,他给了200万美元。

“水门事件”与宪政

“水门事件”与宪政

“水门事件”与宪政1972年6月17日,为尼克松筹划竞选连任总统的一些共和党人,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

尼克松连任后不久,此事被揭发。

牵连甚广,直至尼克松本人。

为此,1973年10月23日美国众议院责成其司法委员会调查有关材料;1974年6月,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约翰.西里卡向尼克松发传票,要他交出与掩盖水门事件有关的录音磁带,以完成对有关人员的审讯。

尼克再次启用行政特权的理由,称磁带中含有国家机秘,拒绝交出。

联邦特别检察官和地区法院将此案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定名为《美国诉尼克松案》。

该案开创了美国宪政史上的一个先例:总统被自己任命的特别检察官起诉,实际上是被联邦司法部起诉。

7月24日最高法院以8:0(大法官伦奎斯特没有投票)形成决定,作出判决:一、特别检察官有权对他名义上的上司起诉,因为职责准许,审理类似案件也是最高法院的职责;二、尽管总统磁带中包含有属于特别行政权保护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涉及国家和军事秘密的问题,但当这些磁带被作为犯罪案件的证据时,总统必须服从法院的命令,将磁带交出;总统的特权不能无止境地延伸阻碍司法审查的正常秩序;三、总统交出的材料与调查的罪行是否有关,不是由总统决定,而只能由法院来决定。

7月底,众议院相继通过3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

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福特接任。

福特于9月8日宣布,由于“审讯一名美国前总统的前景可能会无可挽回地丧失……已使国家恢复的平静”,于是宣布对尼克松的赦免,赦免其“所犯的、可能犯的或参与的……一切罪行”。

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面临国会的弹劾,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自动辞职的总统。

该国弹劾总统的程序,也适用于副总统、联邦法院法官和其他联邦政府官员。

该事件针对美国总统尼克松,但事件本身所表现出的立法权、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却超出国界在全世界范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思考......辞职与法律......国家权力与宪政......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宪法案例,首先中国对于国家权力的撤销、宣布无效的事件是否属于宪法案例,实践中有不同的看法;其次美国司法审判实践频繁解决宪政问题引出的案例是否属于我们所理解的宪法案例!都值得我们深思!!!希望大家对此发表不同的看法。

二、美国政治体制:理念框架特点

二、美国政治体制:理念框架特点

二、美国政治体制:理念、框架、特点(一)美国体制设计理念:国家与社会权力平衡美国独立以后的若干年内,国家只有一种外部形态,而没能建立起作为一个统一国家必不可少的内部政治结构。

最初的政治体制是邦联制。

邦联中央只有一个一院制的议会,对全国既无征税权又无管辖权,连维持开支都很困难,根本无力应付独立之初各种复杂的问题。

例如,邦联中央无力干预各州之间的关税壁垒,无力确保国家边境安全,海上利益更不能保证,因为美国无钱建立海军。

英国乘机与各州接触,想对美国分而治之。

法国不愿借钱给美国政府,担心它没有偿还能力,只把钱借给华盛顿个人。

美国国家形态之所以这样软弱无力,是由于美国人建国理念不接受中央集权的概念,害怕一个有实权的中央政府吞掉美国社会的民主自由传统。

然而战后条件下,一个由13个“小国”组成的大国,中央权力的空虚引起经济恶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爆发了1786年谢斯起义。

谢斯起义告诉美国人,要想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使这个国家具有权威。

1787年5 月在费城召开了全国立宪会议,经过50多天的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妥协,制定出美国第一部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到费城开会的立宪会议代表共55人,这些人都被美国人称为“国父”。

但是,并非所有“国父”都在宪法上签了名,3代表没签名。

三人之一的梅森认为,宪法作为确立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的规则,应该包含一份公民权利法案。

他的提议被拒绝,遂进行呼吁和游说。

结果,弗吉尼亚制宪会议讨论联邦宪法草案时,要求补上公民权利法案作为批准的条件。

其他州纷纷仿效。

1789年9月25日,第一届联邦议会通过来10条宪法修正案,即权利法案。

美国的十条权利法案:第一条又称“不得立法法案”: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仰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力。

第二条: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携带武器的权力不得侵犯。

水门案件法律思考(3篇)

水门案件法律思考(3篇)

第1篇一、引言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政治丑闻之一,发生在1972年。

该事件揭露了美国共和党在总统选举期间非法闯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并试图窃取文件。

水门事件最终导致了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辞职,对美国政治和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水门事件进行思考,探讨事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现代法治的启示。

二、水门事件中的法律问题1. 侵犯隐私权水门事件中,共和党人非法闯入民主党总部,并试图窃取文件。

这一行为侵犯了民主党的隐私权。

根据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公民有权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

水门事件中的非法闯入行为违反了这一原则,侵犯了民主党的隐私权。

2. 侵犯财产权水门事件中,共和党人试图窃取民主党文件,侵犯了民主党的财产权。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共和党人的行为违反了这一规定,侵犯了民主党的财产权。

3. 腐败与权力滥用水门事件中,共和党人为了达到政治目的,不惜采取非法手段,暴露了腐败和权力滥用的严重问题。

美国宪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任何公职人员都不得接受外国政府或其代表的贿赂。

水门事件中的共和党人涉嫌接受外国政府的贿赂,违反了这一规定。

4. 刑事责任水门事件中,涉及的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

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人犯有非法侵入、窃取文件等罪行,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水门事件中的涉案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三、水门事件对现代法治的启示1. 保障公民权利水门事件提醒我们,要始终保障公民的隐私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

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尊重公民权利。

2. 防止权力滥用水门事件暴露了权力滥用的严重问题。

为了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 严格依法治国水门事件表明,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

只有严格依法治国,才能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

4. 加强司法独立水门事件中,司法部门对涉案人员进行调查和审判,体现了司法独立的重要性。

对水门的评价

对水门的评价

对水门的评价
在历史上,水门事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然而,无论人们如何评价水门事件,它都是美国政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水门事件揭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缺陷和腐败问题。

这一事件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美国政治制度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也暴露了政治家们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公共利益的丑陋面目。

这一事件的发生,促使美国政府和社会开始反思和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了对政治家的监督和管理,减少了政治腐败的可能性。

其次,水门事件对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这一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对尼克松的诚信和领导能力产生了质疑,他的形象和声誉一落千丈。

这一事件也对美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政治家们更加注重形象和声誉的维护,同时也加强了对政治家的道德和伦理标准的约束。

最后,水门事件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一事件的发生,让人们看到了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和价值,也促使政府和社会更加注重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同时,这一事件也加强了对媒体和舆论的监督和管理,使得媒体和舆论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综上所述,水门事件是美国政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一事件的发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为美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机遇。

美国的水门事件丑闻的揭露与惩罚

美国的水门事件丑闻的揭露与惩罚

美国的水门事件丑闻的揭露与惩罚水门事件,这一在美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政治丑闻,如同一场震撼全国的风暴,彻底改变了公众对政治权力的认知。

20 世纪 70 年代初,位于华盛顿的水门综合大厦,那本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地方。

然而,一系列不寻常的活动却在这里悄然展开。

当时,为了获取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的情报,一群与共和党尼克松竞选团队有关的人员,在夜色的掩护下潜入了水门大厦。

他们的目标是安装窃听器并窃取机密文件,试图为尼克松的竞选谋取不正当的优势。

这一非法行径的曝光并非一蹴而就。

最初,只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线索引起了少数记者的注意。

《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凭借着敏锐的新闻嗅觉和不懈的追踪调查,逐渐揭开了这个惊天丑闻的面纱。

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压力。

尼克松政府试图掩盖真相,对调查进行阻挠和干扰。

但这两位记者没有退缩,他们不断挖掘线索,寻找证人,一步步逼近事实的核心。

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

白宫内部的通话录音成为了关键证据之一。

这些录音揭示了尼克松及其团队在事件中的深度参与和种种阴谋策划。

公众在得知这一丑闻后,愤怒的情绪迅速蔓延。

人们无法接受政治权力被如此滥用,民主制度遭到如此践踏。

在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美国国会展开了全面的调查和听证。

尼克松起初试图抵赖和狡辩,但证据确凿,无法抵赖。

最终,尼克松面临着弹劾的威胁。

为了避免被弹劾下台的耻辱,他于 1974 年 8 月 8 日宣布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这一事件所带来的惩罚并不仅仅局限于尼克松个人。

与事件相关的众多官员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他们因非法活动和妨碍司法公正等罪行被起诉和判刑。

水门事件对美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人们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和制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后,美国加强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防止类似的政治丑闻再次发生。

同时,水门事件也对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冲击。

电影水门事件观后感

电影水门事件观后感

电影水门事件观后感电影《水门事件》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政治悬疑片。

片中生动地描绘了美国历史上备受关注的“水门事件”,这一事件对美国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电影以诺列斯特(Bob Woodward)和伯纳斯坦(Carl Bernstein)两位年轻的《华盛顿邮报》记者为主角,讲述了他们对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政治丑闻进行调查和揭露的过程。

这一舆论风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最终导致尼克松总统在1974年面临弹劾和辞职。

电影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基础,通过精心的剧本和出色的演员表演展现了一场神奇的政治斗争和媒体之战。

影片不仅仅是一个刺激的悬疑片,更是一部关于现代政治体制和权力的深入探讨。

首先,电影展现了记者的角色与责任。

诺列斯特和伯纳斯坦是坚持真相的勇敢记者,他们在追求新闻事实的过程中,展现了记者应有的责任感和勇气。

他们不怕政治压力,坚定地追查政治丑闻的真相,为公众揭示了尼克松政府的腐败行为。

这种对真相的追求,对于保持政府透明度和公众的知情权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电影揭示了权力垄断的危险。

在电影中,尼克松政府企图利用政治权力掩盖不当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这种滥用权力的行为暴露出现代政治体制中权力集中的问题。

尽管尼克松总统是美国最高权力的象征,但他仍然无法逃避法律的制约。

电影向我们表明,无论身份多么高大,任何人也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电影中还展示了新闻媒体的力量。

正是《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媒体机构,在政治丑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他们的调查报导不仅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也在政治体制内部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美国的关注,迫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以加强权力监督和保障公民权益。

最后,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思。

它提醒人们,政治体制和权力应该受到广泛的监督和制约。

政府的行为必须公开透明,媒体应当履行对社会公众的监督职责,而公民也应当积极参与并质疑政府的行为。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保障权力分立和信息公开,我们才能确保一个公正、透明、民主的社会。

结合水门桥写思想汇报

结合水门桥写思想汇报

结合水门桥写思想汇报背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然而,在这一历史性时刻背后,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政治丑闻之一,也是美国民主制度的一次重大考验。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揭露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弊端,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水门事件的经过1972年6月17日,五名身份不明的人员闯入华盛顿特区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试图窃取有关竞选活动的文件。

这一事件被发现后,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经过调查,水门事件被揭露为一场政治阴谋,涉及到尼克松政府高层官员和竞选团队的违法行为。

尼克松政府试图掩盖事件真相,但最终还是被曝光,导致尼克松总统于1974年辞职。

水门事件的影响不仅在美国国内,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揭示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弊端,引发了对政治权力的质疑和反思,也对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

水门事件的启示水门事件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它揭示了政治权力的腐败和滥用。

尼克松政府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竞选优势,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政治道德和法律规定。

这告诉我们,政治权力必须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否则就会滥用权力,损害公共利益。

其次,水门事件也揭示了媒体的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媒体的揭露和追踪报道,才让事件真相得以曝光。

这告诉我们,媒体在监督政治权力、维护公共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自由和支持。

最后,水门事件也告诉我们,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改革是必要的。

尼克松政府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竞选优势,这说明了美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

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改革,是保障政治权力行使合法、公正、透明的重要保障。

结语水门事件是一段历史,也是一堂思想启示的课程。

它揭示了政治权力的腐败和滥用,强调了媒体的重要作用,也提醒我们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政治体制,保障政治权力的合法、公正、透明行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从水门事件看美国的政治制度

从水门事件看美国的政治制度

从水门事件谈行政问责制度孙宇豪K12302043 法律硕士(非法学)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行政问责制的概念,笔者认为行政问责就是指作为执政者的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和行为手段、方式负责,对于工作中的绩效和具体的情况要进行负责,应该在工作作出之前、之后都要及时的向公众汇报,获得公众的认同,并为此承担错误行为的不利后果。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应该从对问责主体、客体、范围、过程、程序和结果的把握上来把握。

行政问责主体,也就是哪些人或是让哪些机构来进行问责,也是让哪些人来问责的问题。

问责客体主要被问责对象,包含不履行法律规定职责或是不正确履行职责,或是因为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从而发生重大事故或是其它事件的政府机关的相关负责人员。

对于问责客体必须要明确,只有明确了行政问责对象以后,才能真把问责制度落在实处。

问责范围主要是指对被问责对象主要追究或是询问那些问题,也就是常说的“问什么”的问题。

在发生相关事故以后,不仅要询问事故原因,同时还要问责是那些人做出的错误决策,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另外不仅要问责那些滥用职权的贪官,还要对故意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的人进行问责,当中还要包含被问责对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宪法责任等。

问责过程指究竟应该如何问责,从什么地方开始,从那些问题开始,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而是要从问题发生源头开展问责,把问题落到实处,真正纠正问题。

1972 年美国历史上的“水门事件”中就很好的体现了美国式的行政问责制。

以下主要从国会问责、选民问责和行政机关的内部问责等几个方面,并结合“水门事件”来谈谈美国式的问责制度。

美国实行代议制度,统治者对被统治者负责,实际上表现为非民选的官员对民选的官员负责。

国会是代议机构,国会对政府及其官员的监督与制约一直是美国宪政民主的内在制度安排。

国会有调查权,对政府的一切活动可以进行调查。

总统和政府高级官员,如果违法失职或者犯罪,国会众议院可以提出弹劾,参议院可以进行审讯、作出决定,解除被弹劾人的职务。

水门事件心得体会

水门事件心得体会

水门事件心得体会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的关键原因之一。

我通过学习了解到这个事件的过程和影响,深感其中的深远意义。

以下是我对水门事件的心得和体会。

水门事件始于1972年6月17日,当时五名名为“白宫特别行动团”的人员被捕,他们企图闯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的办公室,窃取文件和获取关键信息。

随后的调查揭示了这次入侵活动与尼克松总统及其政府高官之间的关联。

此后,一个名为“水门”的标志性建筑物成为了这个事件的代名词。

这起事件引起了美国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议论,成为了重要选举的印记。

我认为,水门事件之所以如此深刻的影响着人们,主要是因为它揭露了政府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问题,以及对言论、媒体自由的侵犯,这触碰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底线。

首先,水门事件揭示了尼克松政府滥用职权和违宪行为的严重性。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尼克松总统和他的幕僚们非法进行窃听、纪录和盗取敏感文件的行为,这违背了美国宪法对话音隐私的保护和对政府合法运作的要求。

这种腐化行为不仅破坏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也动摇了美国作为法治国家的道德基础。

其次,水门事件暴露了对媒体自由的威胁和打压。

为了掩盖和淡化事件的严重性,尼克松政府试图阻止新闻媒体的调查报道。

他们试图利用政府权力干预新闻报导,威胁记者和编辑,甚至试图运用诽谤和威胁的手段打压批评他们的媒体。

这种行为直接侵犯了新闻自由的权益,削弱了全民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在这个事件中,媒体的作用尤为重要。

记者们全力以赴,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揭露,揭示了真相,将尼克松政府的不法行为公之于众。

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勇气和敢于真相的精神,对于保护言论自由和民主制度的健康运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水门事件对于媒体的角色和责任提出了重要的问题,也令人们更加意识到了维护媒体自由的重要性。

最后,水门事件对美国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尼克松被迫辞职,他的副总统福特接任总统,并赦免了尼克松的行为。

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争议,也让人们开始思考政府权力和责任之间的关系。

美国水门事件及其政治影响

美国水门事件及其政治影响

美国水门事件及其政治影响美国历史上的水门事件是一起具有严重后果和深远影响的政治事件,它发生在1972年至1974年期间。

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导致了许多政府官员的辞职和起诉,对美国政治体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本文将对水门事件的经过和相关的政治影响进行探讨。

一、事件经过1972年6月17日,五名与尼克松总统竞选团队相关联的人士被捕入狱,因为他们试图在华盛顿特区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进行非法拍摄和监听活动。

这一行动最初被视为孤立事件,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水门事件涉及的规模迅速扩大。

在后续的调查中,媒体和调查委员会揭露出尼克松政府涉及许多非法行为,包括政治间谍活动、私生活调查、非法竞选资金筹集等等。

这些揭露明确地显示出因为竞选斗争和权力渴望,尼克松政府不惜采取非法手段来获取对手的竞选情报,以及试图掩盖这些非法活动的证据。

二、政治影响1. 尼克松总统辞职面对舆论压力和即将展开的弹劾程序,尼克松在1974年8月9日宣布辞职。

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前离任的总统,这一事件使得水门事件成为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一个转折点。

2. 公信力危机水门事件暴露出政府的腐败和滥用职权的行为,严重破坏了美国政府的公信力。

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这使得政府机构和官员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需要不断努力以恢复公众对其的信任。

3. 深度改革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水门事件迫使美国政府进行了许多制度上的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更加严格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以及对政府机构的监管机构的加强和改进。

4. 媒体监督增强水门事件使得媒体在政治监督方面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记者们的深度调查和揭露行动使得公众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政府的运作,并促使政府更加透明和负责任。

5. 对政府权力的警惕水门事件的影响使得公众和政治精英更加警觉,不再轻信政府的权力和行动。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反水门”情绪造就了一个审慎的政府和一个更加负责的政治体系。

总结: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它不仅导致了总统的辞职,还对美国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水门事件”,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

美国“水门事件”,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

美国“水门事件”,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吴雪华盛顿特区西北区泼托马克河畔,有一家由五星级饭店、高级办公楼和两座豪华公寓组成的大厦,大厦正门入口处,有一个人工小型瀑布飞流直下,水花飘舞飞扬,使整个建筑群有了“水门”的美称。

即使在今天,水门酒店仍然是华盛顿最豪华的酒店之一。

1972年6月17日,5个水门“窃贼”在这里闯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和拍摄文件。

如果不是安全警卫弗兰克·威尔斯因酒店住客失眠投诉,发现了从地下车库通往酒店大厦的门锁两次被人以胶布黏住,从而报警,水门丑闻可能永远不会爆发。

水门事件早已成为腐败和丑闻的代名词。

水门“窃贼”被捕,牵出更多丑闻1972年6月,一个普通夏日的晚上,民主党一位工作人员准备离开大厦去享受美好夜生活的时候,无意间抬头瞥见办公室内,有一束无规律晃动的手电筒光柱。

下班后是谁进入了办公室,不开灯,却打着手电筒到处乱照?他把疑点告诉了保安,保安人员立即搜查了房间,抓到了五个戴着医用外科手套、形迹可疑的男子。

被捕的其中一人名叫詹姆斯·麦科德,自称是前中央情报局雇员。

其实,他是尼克松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负责安全工作的首席顾问,奉命到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设备。

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事件。

8月29日,尼克松向全国公众保证:“在我的指导下,总统顾问迪安先生已在全面调查所有线索。

我可以明确地说,调查表明,白宫班子中,本届政府中,受雇人员中,没有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

”总统的表演,暂时欺骗了公众。

大选结果,尼克松以少有的压倒性优势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乔治·麦戈文,获得连任。

正当尼克松和助手们弹冠相庆时,一封又一封匿名信寄到法院,密告水门事件还有隐情。

种种证据包括前白宫幕僚在联邦参议院水门委员会的证词,都开始指向了白宫幕僚,联邦调查局找到了“窃贼”的活动资金,这些钱中有不少连号的百元大钞。

追查来源发现是尼克松的筹款组织——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的政治捐款和经费。

美国的分权制衡

美国的分权制衡

试论美国的分权制衡【摘要】本文以水门事件为例,分析了美国宪政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的特点、优势及不足之处,探讨了对我国的启示作用。

认为我们应当客观辩证地看待美国宪政中的分权制衡机制。

虽然我国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但其中的合理成分对于我国当前的民主法治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美国;三权分立;分权;制衡;水门事件水门事件(watergate affair)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

这件事对于美国本国历史有着长远的影响。

水门事件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遭遇执政危机或执政丑闻,便通常会被国际新闻界冠之以“门”(gate)的名称,如“伊朗门”、“情报门”、“虐囚门”等。

本文以水门事件为例,分析美国宪政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对我国的启示作用。

一、水门事件的经过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竞选连任,利用总统的职权之便,动用了“国家机器”介入选举,对竞选对手进行监听,取得了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

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团队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虽然尼克松随即反驳“这不是我指示的”。

尼克松一度竭力掩盖脱罪,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

1973年10月20日尼克松为了罢免要求他交出证据的特别检察官,迫使拒绝解任特别检察官的司法部长辞职,司法次长继任司法部长后,又因为拒绝罢免这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最后第三任司法部长才答应罢免特别检察官,尼克松更动员fbi 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

尼克松滥用行政权力来维护自己,招来国民严重指责。

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

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

美国水门事件反思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危害

美国水门事件反思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危害

美国水门事件反思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危害在现代社会中,政府的腐败和权力滥用是一种令人深感忧虑的现象。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并对社会秩序和公平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美国历史上的水门事件就是一个深刻的反思,它揭示了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带来的危险,并引起了持久的影响。

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共和党办公大楼水门酒店发生了一起窃听行为,这个事件被后来被命名为“水门事件”。

虽然最初的窃听行为目标是竞选对手党派的总部,但这个事件的揭露和调查最终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辞职。

水门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使公众认识到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的危害性。

首先,水门事件揭示了政府腐败对民主制度的威胁。

政府的腐败行为破坏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尊重,削弱了民主制度的基石。

尼克松政府利用职权滥用、非法窃听和隐瞒真相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力,严重违背了法律和伦理原则。

这种行为对民主制度造成的冲击不仅在当时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对未来的政治体系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水门事件凸显了政府权力滥用对公平正义的危害。

政府权力滥用不仅导致政府职能失效,而且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土壤。

在水门事件中,尼克松政府试图利用非法手段来获取竞选对手的信息,并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

这种权力滥用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剥夺了公众的选举自由和知情权。

第三,水门事件启示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质疑的重要性。

尼克松政府之所以能够长时间进行非法活动,部分原因是公众对政府活动的监督不足。

但是,水门事件的揭露让公众看到了真相,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和不满。

公众对政府机构和机构行为的监督和质疑能够有效地遏制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

最后,水门事件对美国政治文化和政府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事件的揭露和调查让公众重新审视政府的行为和责任,改变了他们对政府的期望和信任。

在事件后的几十年中,美国政府积极采取了措施来避免类似的腐败和滥用行为,并提高了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

水门案件法律思考(3篇)

水门案件法律思考(3篇)

第1篇一、引言1972年6月17日,美国华盛顿水门大厦发生一起窃听丑闻,此事件最终导致美国总统尼克松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丑闻之一。

水门案件不仅揭示了政治权力的腐败,也引发了人们对法律、民主和司法公正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对水门案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法律问题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二、水门案件的法律问题1. 侵犯隐私权水门案件中,犯罪分子非法潜入水门大厦,窃取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文件,严重侵犯了民主党成员的隐私权。

在我国,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民的隐私权不受非法侵犯。

2. 侵犯财产权犯罪分子在水门大厦窃取的民主党文件,属于民主党财产。

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这些文件,侵犯了民主党的财产权。

在我国,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民的财产权不受非法侵犯。

3. 违反国家安全法水门案件中,犯罪分子非法潜入水门大厦,窃取民主党文件,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

在我国,国家安全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犯罪分子的行为违反了国家安全法。

4. 侵犯民主选举权水门案件中,犯罪分子非法窃取民主党文件,企图干扰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选举。

在我国,民主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公民有权参加选举,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5. 诽谤罪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尼克松政府试图掩盖真相,散布虚假信息,诽谤涉案人员。

在我国,诽谤罪是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犯罪行为,受到法律制裁。

1. 强化法治意识水门案件的发生,暴露了尼克松政府法治意识的淡薄。

在我国,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公民应当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完善法律制度水门案件揭示了我国法律制度在反间谍、反腐败等方面的不足。

因此,我国应当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美国的水门事件丑闻与总统下台

美国的水门事件丑闻与总统下台

美国的水门事件丑闻与总统下台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政治舞台上爆发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丑闻——水门事件。

这一事件不仅对美国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导致了时任总统尼克松的下台。

水门事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72 年 6 月 17 日的凌晨。

当时,有五个人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企图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

然而,他们的行动并不顺利,当场被警方逮捕。

这五个人中,有四人是古巴流亡者,还有一人是前中央情报局雇员詹姆斯·麦科德。

最初,这一事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公众普遍认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未遂案件。

但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阴谋。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人们发现这起潜入事件与尼克松总统的竞选连任委员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来,尼克松为了在竞选中获得优势,指使手下的人策划并实施了这次非法行动,试图获取对手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和情报。

在事件曝光后,尼克松政府一开始采取了否认和掩盖的态度。

尼克松本人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对这一事件不知情,并声称这是一场“政治迫害”。

然而,媒体和公众并没有轻易相信他的解释。

《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的调查,不断揭露事件的真相。

他们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尼克松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证据浮出水面。

尼克松政府内部的一些官员开始倒戈,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的证词和证据。

其中,最具决定性的证据是尼克松办公室里的录音带。

这些录音带记录了尼克松与手下讨论掩盖水门事件的对话,成为了他无法抵赖的罪证。

面对如此确凿的证据,尼克松陷入了极度的困境。

国会随即启动了对尼克松的弹劾程序。

在强大的压力下,尼克松最终于 1974 年 8 月 8日宣布辞职,成为了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水门事件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它严重损害了美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从“水门事件”看美国南部边缘地带和东部权势集团的斗争

从“水门事件”看美国南部边缘地带和东部权势集团的斗争

从“水门事件”看美国南部边缘地带和东部权势集团的斗争张晨1,于喜文2(1.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2.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美国自建国以来,东部地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二战后,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南部地区凭借已有的基础,飞速发展,并在政治上同东部集团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两大权势集团争夺权力的斗争愈演愈烈,尼克松上台之后推行旨在削弱东部集团的改革便是斗争的高潮,而水门事件则是东部集团为推翻尼克松刻意渲染扩大的政治丑闻。

虽然尼克松下台了,但东部衰落,南部崛起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关键词】水门事件;尼克松;南部边缘地带;东部权势集团【中图分类号】K7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2-0084-031974年8月爆发的“水门事件”不仅震惊了美国政坛,而且令世界为之轰动。

时至今日,人们仍沿用“某某门”一词来定义政府遇到的丑闻或危机。

二十年来,学者们一直对“水门事件”抱有极大的兴趣,相关的论述很多,但对这一事件本身和尼克松下台原因的认识不尽一致。

托马斯·戴伊认为,尼克松的悲剧就在于他同精英的关系处于孤立状态,以及由此对他产生的怀疑、不信任和敌对态度,使他从没有真正纳入他们的体系。

[1]尼克松却认为,被迫辞职不只是因为国家对于越南战争事务上的分歧,希斯事件动摇了共产党在政府中的地位也是一个因素。

笔者在阅读一些尼克松的传记及资料的基础上,得到以下认识:二战后,南部边缘地带崛起构成了对长期以来控制美国政治的东部权势集团的威胁,两大集团争夺利益的斗争不可避免。

而来自南方的尼克松的施政又从根本上触及了东部财团的利益。

不甘心失去既得利益的“北方佬”伺机反扑。

而“水门事件”则成为了东部财团反攻的最好借口,最终掀起的政治风暴终于将尼克松掀翻在地。

一“水门事件”发生于1972年6月17日的总统大选。

几个迈阿密人在哥伦比亚区水门大厦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安装窃听器时被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水门事件看美国的政治制度
1972 年6 月17 日,以共和党“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安全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 人,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和偷拍有关文件时被捕,水门事件爆发。

水门事件最终以尼克松总统因惧怕被弹劾而主动辞职告终。

水门事件发生时,尼克松总统并不知情,但他没有认真调查事情真相,反而竭力为水门事件遮掩,与国会对立,无视宪法和法律,滥用职权,熏用亲信,欺骗民众,欺骗舆论,很快失去人心,最终难逃被弹劾的命运。

“三流盗窃未遂案”最终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宪政危机。

这似乎有点骇人听闻,但结合美国独特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来看待水门事件,则结局就容易理解得多。

如果尼克松总统在水门事件之后能够坦荡胸怀,开诚布公,欣然认错,行就自责,相信凭借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和他执政期间的功绩,人民是会原谅他的,也许历史就将改写。

当然大错已铸成,回天乏力,但像尼克松这样聪明机敏的一个人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是在令人惋惜。

水门事件留给了美国民众无数教训,其中之一便是不能任由总统权力无限级膨胀,从而妨碍民主化进程。

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宪法之上,总统也不例外。

由此可见宪法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而这种对宪法至上性的强调,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均源自于美国特殊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立宪之初,为了克服人性固有的弱点,防止专制独裁和腐败,美国的建国之父设计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衡的政治体制。

“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个人手中,不是一个人、少数人或多数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个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

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容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

美国宪法贯彻了彻底的三权分立,规定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立。

国会,联邦法院和总统各司其职,乃至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分工也十分明确。

从国会来看,国会的权力并非仅仅是“掌管钱包的手”(管理钱财),国会首先是立法机构。

其次才是财政权,还有对外宣战权以及其他项进行调查的广泛权力。

联邦法院是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的一个重要砝码,除了行政方面功能和立法功能外,最重要的是监督性功能和司法性功能。

总统是国家元首,一切重大仪式和代表国家的活动都要出席,总统的实际权力远远超过宪法中的简单条文。

美国宪法还规定了三权之间的制衡。

(1)从立法和行政的关系看:国会拥有相当权力,总对于官员的任命,须经过国会参议院同意才能生效。

同时,总统拥有更大的权力,总统有权介入立法领域,可以通过本党议员和本党议会团的领袖来影响某一法案的命运等。

(2)从总统与联邦法院的关系看,总统可以任命法官,有权赦免一切犯,有行政裁判权。

同时,法官一经任命可以终身任职,可以作出对总统不利的裁定;法院掌握司法审查权,可以宣布总统的行政立法违宪等。

此外,国会同法院的关系也是相互制衡的。

了解了美国三权分立、权力之间相相互制衡的政治制度,再来看这个由“三流盗窃案未遂”而引发的宪政危机。

首先来看迪安对尼克松罪行的揭露:掩盖真相、销毁证据、向联邦调查局施压、妨碍司法,非法组建“管子工”并夜闯“五角大楼文件”泄密者埃尔斯伯格的心理医生办公室,拟定政敌“黑名单”,搭线窃听,非法利用联邦税务局的情报资料,同意继续支付100 万“封嘴钱”的“总统癌患”会议。

迪安的证词使尼克松面临滥用总统职权和妨碍司法的指控。

由于迪安的证词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佐证,真伪难辨,水门事件的调查一时陷入困境。

但不久当白宫安装的自动录音系统泄密后,迪安的指控有了实物佐证,水门事件调查案发生了根本转折。

录音带成为尼克松妨碍司法等罪成立与否的直接证据,是水门事件能否真相大白
的关键。

围绕白宫录音带的传唤,尼克松以“总统行政特权”为由同国会和司法部门展开一场拉锯战,并由此引发了美国战后最严重的一场宪政危机。

迪安招供不久,尼克松总统收到传票,要求其交出与案件相关的录音带。

在美国宪政史上,尼克松是第一位接到这种要求出示证据的强制性命令的总统,过去从未有法院强令总统交出他不愿交出的材料的先例。

于是尼克松援引“总统行政特权”加以拒绝,认为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如果国会传讯或者法院命令能迫使总统公布享有特免权的情报,那总统的职位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西里卡法官裁定特别检察官索取磁带的要求合法,下令白宫交出录音带。

尼克松不服判决并提出上诉。

针对总统行政特权问题,判决书裁决“:宪法没有明确提及任何有关保密的行政特权;但在保密利益与总统有效地履行职权相关的范围内,这种特权具有宪法基础”,但这种行政特权并不是绝对和无限制的,“分权原则和高级会谈的保密性都不足以支持绝对的、无限制的总统特权,使其得以免于任何情况下的司法程序。

总统对其顾问在提供建议时应完全直率和客观的需要,法院必须高度尊重”,然而“当刑事审判需要使用受到传唤的资料时,仅仅基于保密的笼统利益而宣称的行政特权,不能超越刑事司法中正当法律程序的基本要求”。

,因此,尼克松必须向西里卡法官交出作为罪证的录音带。

国会对尼克松的弹劾也将不可避免。

在美国,虽然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一切重大仪式和代表国家的活动都要出席,实际权力远远超过宪法中的简单条文,但任何人都不得超越宪法之上,总统也不例外,在这场与议会和联邦法院的较量中,尼克松不幸落败。

与国会对立,无视宪法和法律;滥用职权,熏用亲信,欺骗民众,欺骗舆论是尼克松的惨痛教训,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国民众为了维护宪法尊严与民主制度不惜一切代价。

这种权力制衡机制虽然有效地维护了民主制度不被破坏,但也有其弊端。

它鼓励分裂,致使真正的国家政策难以制定;它不计效率以维护民主,致使政府机关效率低下。

美国国会具有与总统同等的决策权。

国会与总统各持一套政策,在“分裂的政府”(即总统与国会分属两党)下,总统每每对某个重大间题提出一项政策,国会便拿出自己的政策与之对阵。

例如,国会选举制度如何改革,联邦对医疗保险问题采取何种态度,是否制定平衡预算的宪法修正案,是否赋予总统的单项否决权,税额是增还是减,开支是多还是少,等等,国会长年与总统各唱各的调。

国会拥有与总统同样方便而有效的否决权。

国会的多级议事结构中,每一级议事单位(例如小组委员会,委员会、全院大会,一院、两院)都能够不担任何政治风险地否决总统决议的法案,致使总统渴求的政策胎死腹中。

总统没有从内部领导国会的权力。

美国总统的权力圈然很大,但仍比不上其它西方国家的政府首脑,因为后者能够从议会内部领导议会,面美国总统却不能这么作。

美国国会完全独立运曹。

70年代,联邦政府无论奉行放任哲学,或是奉行新国家主义,其不计效率而维护民主的宪政取向均未受冲击,或未受大的冲击。

在放任无为时期,联邦百事不管,自无效率之虑.新国家主义时期,似乎所可以用“什么都在管的政府便是最好的政府”这句话来与前一时期“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相对照;其间,效率、决断并非不重要,但还不是首要的。

现在,评判的标准似乎已变成“管的越早(迅速)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政府调节的迅速或决断上升为首要的间题。

不难理解,这实质上反映了当代政府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要素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然而,这样一来.新的政府职责与传统的宪政取向,以及相容了。

直截了当地说,只要继续奉行不计效率以维护民主的传统宪政取向,并沿用体现这一取向的现行宪政体制,联邦政府提高其决断能力的余地就不大,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其争持有余、决断不足的弊端;反过来,联邦政府要及时履行调节社会经济的新职责,就必须抛弃传统的宪政取向,树立新的宪政取向,同时改造体现传统的宪政取向的现行宪政体制。

但美国政治制度历经风雨洗礼,虽然存在弊端,但改变也不是轻易能发生的,如何既能维护民主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有解决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