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缺失
文学概论(1)考试重点
文学概论1、名词解释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解答: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品格。
(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两个分支关系密切,指导和制约着其他分支;与其他分支相比,文学理论侧重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规律。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的四要素,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构成;文学理论的任务:本质论、发展论对应“文学是活动”,创作论、构成论、接受论对应“四要素”。
(3)文学理论的的品格(特点):实践性和综合性。
3、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七大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文学心理学中,有德国学者立普斯的“移情”说、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文学社会学中,有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即“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强调鉴赏作品要了解作者和时代。
4、怎样理解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生活活动(劳动)→人属于自然又超越自然→人的感觉同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感觉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
(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亦即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创造和欣赏)的对象化(作品、评论)。
5、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兰塞姆)6、文学活动的发生:几种假说: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无意识欲望升华说、多因说)。
7、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劳动锻炼人的大脑与肢体,使人从一般动物界中分离出来)(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中国人缺失人文情怀的原因
中国人缺失人文情怀的原因人文情怀是指人对于人、自然、社会的一种关怀、尊重和关爱的情感体验。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普遍认为,人文情怀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减弱。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人缺失人文情怀的原因,并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物质主义的盛行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物质主义的盛行是导致人文情怀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普遍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享受,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怀。
金钱和物质的追求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导致人文关怀的缺失。
二、教育体制的失衡中国教育体制的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们为了追求好成绩而长时间投入学习,缺乏与他人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导致人文情怀的减弱。
此外,教育内容也偏向于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等实用性较强的领域,忽略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剧了人文情怀的缺失。
三、社会竞争的压力中国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人们为了谋求生存和生活的稳定,常常忽略了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和关怀。
工作和职业发展成为了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导致了人们纷争、利己主义的态度,进一步削弱了人文情怀。
四、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交流,强调家庭和社区的温暖和和谐。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遇到了一定的挑战。
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下降,导致人文情怀的缺失。
以上是中国人缺失人文情怀的主要原因。
这种情况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
个人在人文情怀缺失的环境中,无法建立起真实和深入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感。
社会中缺乏人文关怀,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为了解决中国人缺失人文情怀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育部门应该调整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关心、关爱他人的价值观。
论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论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摘要】新闻报道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中的人文关怀却经常被忽视。
本文从客观性与冷漠性、缺乏对受害者的尊重和关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忽视、商业化的影响以及媒体行业竞争等方面分析了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建议新闻报道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媒体应重视对人文关怀的培养,并提高公众对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认识。
只有加强人文关怀,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加温暖和人性化,真正为社会大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关怀。
【关键词】新闻报道、人文关怀、客观性、冷漠性、受害者、社会弱势群体、商业化、媒体竞争、缺失、培养、公众认识1. 引言1.1 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新闻报道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信息传递和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新闻报道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时事动态、政治决策、社会事件等各种重要信息,以及反映社会风貌和民众心声。
新闻报道的及时准确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能够让受众及时了解最新的消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新闻报道也扮演着监督权力、揭露问题的角色,通过审视社会现象和事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新闻报道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推动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新闻报道更是扮演着连接全球的重要桥梁,让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们能够互相了解、交流和合作。
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民主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更需要注重其价值导向,传播真实、客观、公正的信息,为社会发展和公众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人文关怀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不仅可以增加报道的人性化和温暖度,更可以让读者更加接近事件中的受害者,感受到事件背后的情感和温情。
通过人文关怀,新闻报道可以将受害者的声音传递给公众,引起公众对事件的共鸣和关注。
人文关怀也可以帮助报道者更深入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从而提高报道的准确性和深度。
历史理性人文关怀
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历史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研究人类过去的经验和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深远的启示。
然而,单纯的历史研究和呈现并不足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在我们探索历史的过程中,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历史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进行探讨。
一、历史的理性思考历史的理性思考是对历史事件和发展进行客观、系统和准确地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它强调对事实的准确把握、逻辑的推理和理性的思考。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史料和文献,不断发掘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和规律。
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思维,剖析事件的成因、推断历史的走向,并通过理性的总结和概括,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理解现实的重要参考。
历史的理性思考需要基于客观的证据,而非主观臆断。
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明确各种史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并对其进行全面和详尽的考察。
同时,历史学家还需要避免主观偏见和价值判断的干扰,不论是过去的事件还是人物的行为,都应该进行客观评价,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脉络和背景。
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历史才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避免重蹈覆辙。
二、历史的人文关怀历史的人文关怀是对历史中的人性、情感和价值进行关注和思考的精神态度。
历史不仅仅是一堆冷冰冰的数据和事实,它所关涉的是人类的经验、悲喜、痛苦和欢乐。
历史学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试图还原他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理解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
历史的人文关怀追求的是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理解。
每个历史人物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追求。
在评判历史中的人物时,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过错和错误,也要理解他们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考量。
只有用人文关怀的眼光审视历史,我们才能对历史产生共鸣,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历史的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的互补历史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历史的理性思考强调通过分析和推理来理解历史,而历史的人文关怀则强调通过关注人性和情感来理解历史。
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缺失现状及原因
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缺失现状及原因摘要:灾害事件的报道主题是引领导向、消除疑虑、传播信息、服务大众。
新闻记者除及时、客观、真实的地报道灾难、科学理智的分析灾难外,还应尽量还原生命个体在灾难中的真实情况,去挖掘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让人们感受到无私、坚强、智慧等人性光辉,以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去抚慰那些受难者以及关注灾难中的人们。
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指出,人文主义始终坚持“两个核心”不变。
这“两个核心”就是,一是人文主义以人和人的经验为关注对象;二是人文主义尊重人的尊严,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有价值、有权利的,无论弱者、强者。
简单的说,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查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
对于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的现状认识,学界基本存在较为一致的看法。
新闻在报道灾难性事件中对于人文关怀的体现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目前,灾难报道在人文关怀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方面的缺失,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追求轰动,漠视生命。
学者任冬梅对于此现状举了这样的例子: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的一所学校遭一帮武装分子袭击,400多名师生被劫持为人质,后来俄安全部队采取强攻,恐怖分子引爆炸弹,导致338人死亡。
全球各大媒体都做了详尽报道,在图片运用上,不少媒体为了吸引眼球,都采用了同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名遇难学生被炸得已不完整的遗体。
从新闻角度看,这种处理或许可以给报纸带来短期的关注效应。
但对于遇难者及其亲人而言,这无疑造成了二次伤害。
第二,隐匿消息,剥夺受众的知情权。
学者饶瑶举了唐山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为例:1976年7月29日,即唐山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人民日报》采用新华社通稿——《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对这场灾难进行报道。
该消息对灾情的报道极为简略,只有十几个字的概括陈述,灾情等内容被彻底地忽略了。
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之二
放军报记者部先后派出2 名记者搞 《 1 记 和被带者 ,都具有指导性 、服务性 。
者 蹲点 看基 层 》和 《 者下 连 日记 》 记
行 动 。两 组 记 者 行 动 可 以说 渐 入 佳 境 ,
性 原 则
以 ,在媒体运作 的过程 中,我们必须强
责 守 纪 ,令 行 禁 止 。 对 于 有 些 事 件 作 不
兵的学问” 、 “ 小看一碗病 号饭 ,怎 队新 闻事 业 的鲜 明特 点 之 一 ,是政 治 别 么个送 法也 有学 问”、 “ 大学 生干部要 性 、政 策性 强。严守军队的政治纪律 、 缩短磨 合期 ”等观点 ;费士廷记者 聚焦 组织纪律 、新 闻宣传 纪律 ,与发挥新 闻 网络进 班 ,在报道 中提 出了 “ 网络 ,悄 工作者 的主动性 、创 造性 ,办出媒体特
兵分忧解难 ,为官兵谋利益 。部 队的基 在现实世界 找回 自信 ”等观点 ,其辐射 律为荣 ,而不能 以 “ 无冕之王 ” 自居 , 础在 士兵 ,面向基层 、面向战士 ,这是 面就远远超 出了基层 ,对 所有大学生军 随心所欲地取舍新 闻,甚 至泄露 国家机 军队媒体 的一个显著特点 。2 0 年 ,解 官 ,对 所 有 面对 着 网 络进 军 营 的 带 兵 人 密 ,给 党 和 军 队 的 事 业 造 成 损 害 。 所 06
缺少人文关怀措施
缺少人文关怀措施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的追求与发展,而忽略了对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是指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和帮助,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尊重和关怀。
然而,很多地方缺少人文关怀措施,导致社会问题的加剧以及人们心理健康的下降。
本文将探讨缺少人文关怀措施的原因及对策。
缺少人文关怀措施的原因公共政策缺乏关注现今社会,公共政策往往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忽视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更关注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而忽略了社会的人文需求。
例如,城市规划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导致城市中缺乏人文关怀的公共空间,如公园、艺术馆等的缺失。
这使得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缺乏人文关怀的场所。
教育体系忽视人文关怀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人文关怀的教育。
大部分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学术表现,而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
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往往在社会中缺乏对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商业化文化的泛滥商业化的泛滥也是导致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之一。
商业利益驱动下,各类商业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如电影院、购物中心、游乐园等。
然而,这些活动往往缺乏真正的人文关怀,只关注商业效益和娱乐性质,很少关注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寄托。
解决缺乏人文关怀的对策加强政策制定中的人文关怀元素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加强人文关怀的元素。
除了关注经济效益外,应更多地考虑社区建设、公共空间的建设以及支持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需求。
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或机构,负责推动和监督人文关怀措施的实施,确保人文关怀不被忽视。
教育体系中注重人文关怀的培养学校教育应加强人文关怀的培养。
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的意识。
可以通过增设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质,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懂得关注他人的需求并主动参与到社会中。
引导商业活动更注重人文关怀商业活动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不仅关注商业效益,还要考虑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浅析当前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几点改进建议
浅析当前护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几点改进建议通过文献分析法及护理实践经验,分别从患者入院时、护理操作时、面对病人病情变化及患者隐私4个方面分析临床护理过程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以期能使医院管理层重视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并从加强护士队伍的综合素质、院方充分发挥协调统一的作用、医护人员自身谨遵慎独精神等3个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
标签:护理;人文关怀;改进[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attention to the lack of humanistic care,analysed the lack of human care based on the four times of clinical caring,such as patient admission,nursing operation,the face of patient changes and patient privacy i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nursing practice experience,And improved the humanistic ability from strengthening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nurses,playing the role of the hospital fully harmonization and spiriting the health care workers themselves.[Key words] Nursing;Caring;Improve人文关怀是以人的整体健康观为指导,对弱势群体表达除躯体疼痛以外的关心和照护,从而达到生理、心理的全面健康,恢复社会功能[1]。
人文关怀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Leininger更是提出“没有关怀就没有护理[3]。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孙 毅
摘 要 :新闻工作建立在事 实真相的基础上 ,要求新闻工作者最大程度还原事 实的真相 ,追 求新闻价值和震撼 力,但在 此过 程 中出现 了很 多不和谐因素 , 使新 闻工作 陷入 “ 只新 闻不人文” 的难堪局 面。本文 以个别新闻报道 为例 ,分类讨论在新 闻报道 中已经 出现的人文 关 怀缺 失现 象,分析缺失人 文关怀 的现状。
一
三 、对弱势群体 的不尊重 、歧视 ,无人情 昧的报道 人文关怀首先 就是要尊重人 ,新闻工作 者无论在采访 、写稿 时都应 注意分析面对的群体是 否特殊 ,注意端 正 自己的态 度 ,摆正 自己的位
置 ,对所有受访者 和当事人一视 同仁 ,注意用语 和措辞 。
许纯美可以说是台湾 2 0 0 3—2 0 0 4年 的话 题人 物 ,因她 的行 为 、言 论处处表现 自己是上流社会人 物 , 被 人戏称为 “ 上流美 ” 。受邀 参加小 s 主持的综艺节 目 《 康熙来 了》 时 ,小 s 和另一位 主持人 极尽能事 的调 侃 、讥讽 、甚至戏弄许 纯美 的 “ 上流社会理 论” , 俨 然一副 戏弄许纯美 以看热 闹的架势 ,实在残忍 , 也很悲哀 ,许纯美算不上严格意义上 的弱 势群体 ,她的富婆身份和故作姿 态的表现 ,很难让人把她和弱势群 体联 系在一起 ,但是长期为许纯美 看病 的精神科医生表示 :许纯美长期 被失 眠等精神 问题 困扰 ,她的思维和行为有 时会脱离常轨。不管许纯美 算不 算弱势群体 。媒体都不应该以调侃 、愚弄她为卖点 ,毫无怜悯之 心地任 她出丑 ,连最起码 的尊重也没有。 语 言是受众触摸新 闻最直接的方式 , 新 闻工作者 的人文关 怀在新 闻 语言的运用上体现的最细腻和明显 , 传达 的信息也最直接 。所 以在报道 中新闻工作者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运用细腻 ,富有人情 味的语言 ,使新 闻作品闪烁着人 文关怀 的光辉 。 我们还会 看到这样 的新 闻报道 ( - b 龄 童走路违章被撞死一法院判决 “ 白撞 ” 》( 2 0 0 0年 3月)讲述一 7岁小孩在机动车道上未靠边行走 ,不 幸被汽车撞死 , 小孩父 亲状 告汽车 司机要求赔偿 , 法 院判决不 予赔偿 , 而标题 中的 “ 白撞 ”用的很无情 ,任何一个有爱心 的人看到都会觉得 记 者 的说法过于冷血 ; 《 1 5岁 女孩 当了妈》 讲述 无辜少女 被数名 男子 强 奸 ,最终怀孕 ,为了掌握可 以状告强 奸者 的证据 , 女 孩忍痛生 下孩子 , 报纸却利用可怜少女的不幸经 历恶意炒作 , 制 造噱头 ,吸引读者眼球 ; 2 0 0 7年 4月 1 6日,台湾高雄一家动物 园发生一起鳄 鱼咬断兽 医手臂 的 惨剧 ,台湾多家媒体把 血淋淋 的照 片刊登在 报 纸头版 ,占据大 半个 版 面,之后有读者反映 ,看了报纸吃不下早饭 。把血淋淋照片直接刊登在 报纸显 眼位置 ,不仅影响小孩 的健康成长 ,更会让读者觉得新 闻媒体 是 如此的冷酷无情 。有些报道将暴力 、凶杀 、色情等丑闻毫不避讳 的刊登 在报纸上 ,制造噱头 ,把丑闻当新 闻 , 完全忽略 了新闻人 的职责 和职业
公司人文关怀方面的不足
公司人文关怀方面的不足
1. **缺乏对员工的关注**:很多公司只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而不关心员工的个人生活和需求。
这会导致员工感到被忽视,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2. **缺乏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视**:一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不重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健康安全,让员工在有害的环境中工作,导致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3. **缺乏对员工职业发展的支持**:公司只关注员工的短期工作表现,不注重员工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导致员工缺乏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降低员工的忠诚度。
4. **缺乏对员工福利和待遇的关注**:一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不注重员工的福利待遇,让员工感到被剥削,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5. **缺乏对员工意见和建议的重视**:公司不注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不给予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导致员工感到被忽视,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所述,公司在人文关怀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缺乏对员工的关注、对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视、对员工职业发展的支持、对员工福利和待遇的关注、对员工意见和建议的重视等方面。
公司应该意识到这些不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
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人文关怀是指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不仅关注事物的本质,而且也关注其背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历史理性则是指在研究历史过程中遵循的方法论,即通过对历史事实的科学检验和分析,加以理性解释和评价的过程。
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是相辅相成的。
人文关怀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而历史理性则帮助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论来解释和分析这些事件。
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理解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
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
人文关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而历史理性则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解释和评价历史事件。
因此,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兼顾人文关怀和历史理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
对话: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
莫言(作家):首先,我祝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举办的“京师文学论坛”正式启动。
感谢童老师前来出席会议,也感谢同学们前来参加论坛。
每次接到师大的邀请,我都有回母校的亲切感觉。
相比于过去一些小说有了个大概的想法就拿起笔开始写,这部小说准备还是相当充分的。
《蛙》准备的时间是很长的,写作中也有一波三折的经历。
早在2002年我已经写出了十五万字的初稿,当时的大体构思是主人公坐在舞台下观看舞台上正在上演他创作的话剧,其间不断穿插着主人公的回忆、联想,同时腾出笔墨描写舞台上演员的表现和剧场中其他观众的反应,用三种字体标示出三种不同线条的叙事。
写到后来,我自己都感觉有点混乱,料想读者阅读这样的小说肯定是一场折磨。
小说主要是写一个乡村妇科医生半个多世纪的行医经历,开初写至1960年就已经有十五万字了,如果照此写下去至少要写五六十万字。
当然不是怕把小说写长,而是思考能否换一种更经济的笔墨来讲述同样的故事,一来节省纸张资源,二来也让读者省钱。
另一方面,针对此前的小说多有人指出其语言是“泥沙俱下”、“拖泥带水”,不加节制的,这次重新创作也是对自己进行的一种强制性控制。
对话: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莫言童庆炳赵勇张清华梁振华生成果辉煌的乡村医生,到一个“被戳着脊梁骨骂”的计划生育工作者,再到晚年虔诚悔悟的捏泥娃娃的人,姑姑在这几重身份和角色之间究竟如何转换,怎样过渡,却被作者轻巧的蒙太奇跳了过去,姑姑因而成了一个特征突出却几乎没有自身主体性的人物,被牢固地捆绑在乡村妇科医生的身份构架上,每每在戏剧性场景中雷霆威震,却屡屡回避真正的复杂和深度,醒目地贯穿始终却内中空洞。
倒是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蝌蚪,在作者莫言的外设掌控和不经意的自我投射之间游移,一边循规蹈矩地做着剧中人,一边不时地替莫言发发他的今日之思,微妙地旁逸斜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卑微与脆弱。
他久居北京,因为绊倒了一个连接着铁链、漆成了红白两色的铁桩而被栽赃为碰坏了别人的车尾,从而让两个据说是“发小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女人无端地骂了两个小时,这让他下定了退休后回老家的决心。
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为什么说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谈谈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关系的理解。
人文关怀被认为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因为它体现了对人类的关爱、尊重和关注,注重人的尊严、幸福和发展。
人文关怀强调关注人的整体福祉、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人的幸福与自由,以及个体的发展与全面成长。
在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文关怀强调人的体验和情感,关注个体在历史环境中的遭遇、困境与成长,强调对个体命运的关切。
历史理性则侧重于对历史事实和文化背景的理性反思和分析。
二者相结合,可以使文学作品展现出对历史事件和人类经验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人文关怀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为对人性、情感、生活和个体命运的关注。
通过描绘和刻画人物的情感、才智、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作品表达对个体命运的关切和关怀,并通过对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描绘,反映出个体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和作用。
历史理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是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思考,解读和反思历史事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使作品具备更深层次的见解和思考。
历史理性能够提供对历史事件和人类经验的客观认识和理性解释,为作品的人文关怀提供了一种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框架。
通过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结合,文学作品能够呈现出个
体的情感经历和社会背景的真实性,通过对历史的审视和思索,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历史进程。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结合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文学作品具备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
缺乏人文关怀
缺乏人文关怀人的素养一但不够,环境一定在无形中被破坏,因为他自己都不晓得他在破坏。
林∶深入探讨环境,总退有赖于人的问题,人门因生活的须要而发生改变原有的环境,但更大的问题是∶这样的改变,是否真合乎需要?如果这些发生改变不是绝对必然,是不是人在干预环境的时候,尽量使它影响小一点或是往好的方面影响,而不是有人的地方,环境就变得吵杂脏乱或自然生态的被毁坏?李∶要维护自然环境牵涉到很多条件,比如「人的素养」,人的素养一但比较,环境一定会在无形中被毁坏,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在破坏环境。
素养好的话,他在做任何动作时就会考虑到有没有後遗症。
这可以说道就是最显然的问题,因为小自然本来就在那里不停地运作,无所谓好或不好,而在这其中能破坏它的因素,除了人以外大概不多。
郭∶必须达至这样的素养,或者说这样的程度恐怕不多吧?尤其跟破坏的力量比起来又显得更少了。
李∶对,对。
所谓「程度」,也就是说你对大自然介绍多少?自然之中有益的东西,你是否能用长远的眼光将它保持下来?这种「程度」、「素养」必须从小培育起至,必须普及而深入细致的教育。
一个美学素养高的人,做一件事时考虑到的是大环境和所有人的心灵。
郭∶在现在的社会里,如果要提高所有群众的素养是很难的事情。
答李先生您指出必须如何抓起呢?李∶这需要教育,我想首先就是要在学校的教科书里,编列关於对自然的基本观念与重新认识,与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深入探讨,比如说,把水被污染後的种种情况告诉小孩子,他就会晓得--哦!原来水那麽关键,水为什麽可以被污染?原来我们存活的环境和大自然多麽墨不容分,原来我们生存的空间里有那麽多的东西都被破坏了,人类自己受连累了,其他的动、植物也被害了。
只有从基本的教育著手,这个问题才可能彻底地获得解决。
郭∶如果从美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说道所谓的污染就是说对美的程度的破坏。
李∶对,这也就是美学素养的问题。
一个美学素养(或者说学识)好的人,他做一件事实考虑到的是大环境和所有人的心灵;一个美学素养高的人,他考虑到的就是一己的私欲。
《hello,树先生》的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
Yi Shu Ping Jian《Hello,树先生》的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房莹徐薇薇长春光华学院摘要: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在影片《Hello,树先生》交相辉映:以小人物表现大历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真实写照,关注底层民众,关照他们的生命、价值、尊严、情感,人文体现着历史的维度,历史融汇着人文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Hello,树先生》历史理性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166-02由青年导演韩杰执导,贾樟柯监制的小众化影片《Hello,树先生》于2011年11月4日上映。
该片以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等艺术手法成功的塑造了“边缘人”“底层人”———“树”的形象,通过对“树”的人生历程和生活轨迹的再现,真实的呈现了时代梦魇下的人性裂变,影射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以及精神危机,表现了对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期出现的诸多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冷静关照和深刻反思。
一、“新圈地运动”中灵魂的无所归依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扩张,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成为了社会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为了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农民大量的土地被占用,人们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这种农村土地流转现象,称之为“新圈地运动”。
《Hello,树先生》故事生在北方吉台市吉台县的望都村,是“新圈地运动”下农村生活现状和民众生存状态的缩影。
随着影片和故事的推进,望都村的民众的生活现状一览无余:这是一个被瑞阳矿业挤占了的农村的生活空间,影片呈现的是破旧的房屋、破损的玻璃、破烂的街道。
瑞阳矿业因矿业发展需求,联合吉台市政府动员老百姓搬离望都村,搬入新居太阳新城。
影片结尾,村民已陆续搬离望都村,三儿开车接母亲前往太阳新城,影片给了树的娘一个特写镜头,她掩面哭泣,表情痛苦,虽短短的几秒钟,却道尽了理不清的焦灼和无奈,未来何去何从?毫无定数。
娘的眼泪,既有着对祖辈历史的怀念,也有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的无限的眷恋。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
文艺学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批评、文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是着重探讨和总结文学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一门科学,其具体研究对象为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
5.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的学科。
问题:1.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方面,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文学规律、特征、性质为研究对象,任务是对文学本质、文学创作、作品构成、文学接受四大方面做出理论阐释,建立起基本理论和概念系统。
其品格应是实践性和一定的价值取向。
实践性即它应来源并指导文学实践活动;价值取向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或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当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与理想,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生产论、文学交往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缺失——“新现实主义小说”再评价(节选)
作者童庆炳/陶东风论文来源文学评论
文坛经过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的形式实验与“历史沉述”之后,又出现了一批关心当前现实社会问题的小说,这些小说被称之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其代表作家有刘醒龙、谈歌、何申、关仁山等。
他们的一些作品,如谈歌的《大厂》、《大厂续篇》、何申的《年底》、《年前年后》、刘醒龙的《分享艰难》、关仁山的《大雪无乡》等等。
一、文学家反映现实应有双重的思想“光束”
中国文学家应当关心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小说应当反映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这当然是人们所乐见的。
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现实是极为复杂的,但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这两极的“错位”则是很明显的事实。
历史理性呼唤社会走历史必然的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改革开放的推进上面;人文关怀则呼唤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改善人的情感生活,完善人的道德理想。
但现实告诉我们的是,前者的推进,并不意味着后者也同步跟进。
在一定意义上说,现实的发展恰好出现了一种人们不愿看到的“悖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的价值尊严、情感生活、道德理想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滑坡”,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出现了悖反的局面。
文学家如何来面对这种现实中的“悖立”呢?文学家在这种现实面前应取什么样的思维路径、价值取向、判断角度呢?文学家作为人文知识分子当然应顺应历史理性,赞成改革开放。
但同时又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关心社会转型的文化道德合理性,以及它在个体的情感生活完美性,甚至人性深处那些看不见的微妙角落。
他们既要“熊掌”,也要“鱼”,“熊掌与鱼”两者应“得兼”。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理性和人文关怀这两者都是文学家照射现实的思想“光束”。
文学家的历史理性必须具有人文关怀维度。
文学家人文关怀必须具有历史理性的维度。
文学家总是在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中徘徊。
当然如果遇到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这两者之间非选择不可的状况,那么真正的文学家宁愿“牺牲”历史理性,而选择“人文关怀”。
因为文学家是专门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耕耘的人,人文关怀是他们的基本“地盘”。
这就是为什么古今中外伟大的作家都毫无例外具有悲天悯人的品格的原因。
1996年开始出现的所谓“新现实主义”小说并没有继承借鉴前人的“现实主义”的传统。
这些小说的严重不足之处是对现实中负面的一味妥协。
他们对转型期的现实生活中丑恶现象采取某种认同的态度,缺少向善向美之心,人文关怀在他们心中没有地位。
他们虽然熟悉现实生活的某些现象,但他们对现实缺少清醒的认识,……这就导致他们的作品出现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双重缺失。
二、在“分享艰难”的帷幕后
人文关怀的欠缺典型地表现在所谓“分享艰难”的主题中(其中又以同名小说《分享艰难》为代表)。
在分享艰难者的行列中,大致有三类人。
一类是基层领导干部(农村中的乡镇领导以及城市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
作为对自己属下的百姓最直接负责的父母官,他们在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呈现高度紧张与冲突的情况下,以责任伦理为重,而抑制自己的信念伦理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昧着良心(可憎)不择手段(可怕)发展所谓“经济”。
第二类分享艰难的人物是处于社会底层,并且在社会转型中利益受到损害的普遍群众。
这些人无疑都是一些安分守己、深明大义、勤勤恳恳的好人。
然而,好人为了“分享艰难”,就必须放弃自己起码的做人的尊严与权利吗。
在《分享艰难》中这样一个情节:田毛毛的父母为了“分享艰难”而放弃控告强奸田的洪塔山,让他继续当经理。
为什么呢?“为镇里多赚些钱,免得大家受苦”。
“分享艰难”的第三类人物与孔太平的舅舅以及章荣他们都不同,他们是一些商业大潮中的所谓弄潮儿,也是基层单位的“经济台柱”。
他们基本上都是一些道德败坏的流氓企业家,或者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的国家干部。
然而,即使是这些人,也在与大伙一起“分享”着“艰难”。
就这样,人文关怀的理想完全在作家的笔下被消解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