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钝化处理工艺

合集下载

钝化工艺流程

钝化工艺流程

钝化工艺流程钝化是一种表面处理技术,用于减少金属表面对外界环境的腐蚀和氧化。

钝化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来实现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钝化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工作:在进行钝化之前,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彻底的清洁。

清洗金属表面的目的是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以确保钝化液能够完全接触到金属表面。

清洗可以采用机械清洗、碱性清洗和酸性清洗等方法。

第二步,酸洗:酸洗是钝化工艺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酸洗一般采用稀硫酸、稀盐酸或稀硝酸等酸性溶液。

酸洗的目的是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膜、铁锈、焊渣和其它杂质。

酸洗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第三步,钝化:在酸洗完成后,即可进行钝化。

钝化液的选择和制备需要根据金属的种类和要求来确定。

常用的钝化液有铬酸钠、亚硝酸钠、磷酸亚铁等。

钝化液的浓度和温度也需要根据具体要求来控制。

钝化的时间一般比酸洗时间更长。

第四步,中和和漂洗:在完成钝化后,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中和和漂洗。

中和是用碱性溶液将表面的酸性残留物中和掉,以防止对后续工艺产生影响。

漂洗的目的是将金属表面的钝化液冲洗掉,并保证金属表面的干净。

第五步,干燥:在中和和漂洗完成后,需对金属表面进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防止钝化液在金属表面上残留,避免对表面质量产生影响。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自然风干、热风干燥等。

最后,质量检验:经过以上步骤的处理后,需要对钝化后的金属表面进行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一般包括外观检查、厚度测量、附着力测试等。

只有通过质量检验,才能保证钝化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钝化工艺流程涉及到准备工作、酸洗、钝化、中和和漂洗、干燥以及质量检验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操作要求,以确保钝化效果和金属表面的质量。

钝化工艺的实施对于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不锈钢钝化处理工艺流程

不锈钢钝化处理工艺流程

不锈钢钝化处理工艺流程
不锈钢钝化处理工艺流程
一、准备
1、根据机械结构,把不锈钢产品拆分。

2、根据不锈钢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钝化剂。

3、检查不锈钢产品表面的污垢,涂抹油污。

4、根据不同类型的不锈钢产品,把表面抛光处理,把表面变得光滑。

二、钝化处理
5、根据不同类型的钝化剂,把不锈钢表面进行钝化。

6、在沸腾的水中加入钝化剂,使不锈钢酸化,把表面的活性物质熔解,从而实现不锈钢钝化的效果。

7、钝化后的不锈钢表面应该清洗干净,这样可以让他的外表更光滑,并且能把钝化剂清洗掉。

三、干燥和护理
8、把清洗后的不锈钢产品放入干燥的环境,然后用干布包裹起来,让其自然干燥。

9、把不锈钢表面的氧化物擦拭掉,然后用护理剂,把表面上涂抹一层薄薄的护理剂,使产品更坚固耐用。

四、安装
10、把钝化后的不锈钢产品安装到机械结构上,把零件固定住,确保安装的牢固。

11、把安装好的不锈钢产品进行检查,确保产品没有任何问题。

钝化工艺方案

钝化工艺方案

钝化工艺方案钝化工艺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钝化处理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钝化工艺的基本原理、常见的钝化方法以及钝化工艺的应用领域。

一、钝化工艺的基本原理钝化是指通过表面处理将活泼金属表面的电化学活性减弱或消除,使其形成一层致密的、稳定的氧化物膜,从而保护金属基体不受腐蚀的作用。

钝化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两种方式:化学钝化和电化学钝化。

1. 化学钝化:化学钝化主要是通过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氧化物膜,形成钝化膜来保护金属基体不受腐蚀。

常见的化学钝化方法有传统化学钝化、磷化、铁磷化等。

2. 电化学钝化:电化学钝化是利用电解法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来保护金属基体。

常见的电化学钝化方法有阳极氧化、阳极硫酸钝化等。

二、常见的钝化方法1. 传统化学钝化:传统化学钝化方法主要是通过溶液处理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来保护金属基体。

常用的传统化学钝化方法有酸洗钝化、碱洗钝化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2. 电化学钝化:电化学钝化方法主要是利用电解法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常见的电化学钝化方法有阳极氧化、阳极硫酸钝化等。

电化学钝化具有工艺可控性好、环保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大型设备和精细零部件的表面处理。

三、钝化工艺的应用领域钝化工艺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以下是钝化工艺在一些特定领域的应用:1. 冶金领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钝化工艺可以用于去除表面的氧化铁、减少产品裂纹和腐蚀。

2. 机械领域:机械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腐蚀和磨损的影响,钝化工艺可以增加机械零件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3. 化工领域:化工设备常接触各种腐蚀介质,钝化能够保护设备的金属表面,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 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设备在极端工作环境下,如高温、高压、高湿等,钝化工艺可以提高设备的抗腐蚀性能和耐用性。

综上所述,钝化工艺是一种有效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钝化处理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

铝板表面钝化工艺

铝板表面钝化工艺

铝板表面钝化工艺引言:铝板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轻质、耐腐蚀等特点,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铝板表面容易被氧化,影响其外观和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展出了铝板表面钝化工艺,以提高铝板的耐腐蚀性能和装饰性。

本文将介绍铝板表面钝化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领域。

一、铝板表面钝化的原理铝板表面钝化是通过在铝板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来防止铝的进一步氧化。

氧化膜可以增加铝板的耐腐蚀性能,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不同颜色的表面,提高铝板的装饰性。

铝板表面钝化的原理是通过将铝板浸泡在含有钝化剂的溶液中,使钝化剂与铝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氧化膜。

二、铝板表面钝化的工艺流程1. 表面处理:首先,需要对铝板表面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油污,以保证钝化剂能够与铝表面充分接触。

2. 钝化液配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钝化剂和配方,将其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钝化液。

3. 浸泡处理:将清洗后的铝板浸泡在钝化液中,时间根据需要可调整,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钝化膜的厚度。

4. 洗净处理:将钝化后的铝板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的钝化剂和杂质。

5. 干燥处理:将洗净的铝板晾干或通过烘干设备进行干燥,以保证表面干燥。

三、铝板表面钝化的应用领域1. 建筑领域:铝板表面钝化后可以增强其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建筑外墙、天花板、屋顶等装饰和保护材料。

2. 汽车制造:铝板表面钝化可以提高汽车零件的耐腐蚀性能,使其更加耐久和美观。

3. 电子领域:铝板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外壳和散热器上,表面钝化可以增加其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

4. 包装领域:铝板表面钝化后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等包装材料,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 航空航天:铝板表面钝化可以提高飞机、卫星等航空航天设备的耐腐蚀性能,保证其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安全。

结论:铝板表面钝化工艺通过在铝板表面形成氧化膜,可以提高铝板的耐腐蚀性能和装饰性。

该工艺具有简单、经济、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包装、航空航天等领域。

430钝化工艺

430钝化工艺

430钝化工艺430钝化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旨在提高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表面质量。

本文将从工艺原理、工艺步骤、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工艺原理430钝化工艺主要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钝化膜,来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在工艺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金属表面清洁干燥,以保证钝化膜的质量。

然后,采用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该氧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并能起到隔离金属与外界环境的作用。

二、工艺步骤1. 清洗处理:首先,对待处理金属进行清洗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

清洗方法可以采用溶剂清洗、碱洗或酸洗等方式,以保证金属表面的干净。

2. 预处理:在清洗后,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预处理,以提高钝化膜的质量。

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酸洗、硫酸钝化等方式,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氧化膜。

3. 钝化处理:在预处理后,将金属材料放入钝化液中进行钝化处理。

钝化液一般采用含有铬酸盐、硝酸盐等成分的溶液,通过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致密的钝化膜。

4. 中和处理:钝化处理后,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中和处理,以去除残留的钝化液和中和剂。

中和处理一般采用水清洗,以确保金属表面的干净。

5. 干燥处理:中和处理后,将金属材料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水分,使钝化膜完全干燥。

三、应用范围430钝化工艺广泛应用于不锈钢制品、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等领域。

通过钝化处理,可以提高金属制品的耐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钝化处理还可以改善金属表面的光洁度和美观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30钝化工艺是一种有效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形成致密的钝化膜,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和表面质量。

该工艺具有工艺步骤简单、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是金属制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工艺方法。

硬质合金铣刀钝化处理工艺

硬质合金铣刀钝化处理工艺

硬质合金铣刀钝化处理工艺一、引言硬质合金铣刀作为一种重要的切削工具,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长时间使用或者不当使用,铣刀刃面容易出现磨损、断裂等问题,影响其切削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钝化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硬质合金铣刀的表面处理中,以增强其耐磨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二、钝化处理工艺的原理钝化处理是通过表面化学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均匀的、无机的氧化物膜,以提高硬质合金铣刀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常用的钝化处理方法有化学氧化法、化学沉积法和热处理法等。

三、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将硬质合金铣刀浸泡在含有氧化剂和助剂的酸性溶液中,通过在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使铣刀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常用的氧化剂有硝酸、硫酸和硝酸铵等,助剂可以提高氧化速度和膜层质量。

在氧化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浸泡时间和溶液浓度等参数,以确保获得均匀、致密的氧化膜。

四、化学沉积法化学沉积法是通过在硬质合金铣刀表面沉积一层金属或合金膜,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常用的沉积方法有电化学沉积、热浸镀和化学气相沉积等。

其中,电化学沉积是利用电解池中的金属离子在铣刀表面还原沉积,形成金属膜;热浸镀是将硬质合金铣刀浸泡在金属溶液中,通过金属离子的扩散,在铣刀表面形成金属膜;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在高温环境中将金属或者合金气体分解,使金属原子在铣刀表面沉积形成金属膜。

五、热处理法热处理法是通过在一定温度下对硬质合金铣刀进行加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淬火和回火等。

退火是将硬质合金铣刀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内部应力和改善刀具的硬度和韧性;淬火是将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的硬质合金铣刀迅速冷却,使其获得高硬度和耐磨性;回火是在淬火后将硬质合金铣刀加热至低于临界温度的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再冷却,以提高硬质合金铣刀的韧性和耐磨性。

六、钝化处理工艺的优势钝化处理工艺可以提高硬质合金铣刀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钝化处理过程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强,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硬质合金铣刀;钝化处理工艺不会改变硬质合金铣刀的整体性能,不会影响切削性能和加工精度。

表面钝化处理工艺

表面钝化处理工艺

表面钝化处理工艺
吸附膜理论。

成相膜理论认为钝化膜是由金属与溶液中的物质反应生成的固体化合物,是独立相膜;而吸附膜理论则认为钝化膜是由溶液中的物质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的,是吸附性膜。

实际上,钝化膜的结构是复杂的,既有成分相的存在,也有吸附性的成分。

钝化膜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金属、溶液和钝化条件等因素。

钝化膜的厚度通常在几纳米到几微米之间。

钝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钝化处理能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钝化后的金属表面能提高涂层的附着力,使涂层更加均匀稳定;钝化处理也是电镀和化学电源等工艺的重要后处理方法。

钝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为工业生产和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介绍了钝化理论和钝化的概念。

钝化是指金属表面形成钝化膜或吸附层,从而降低金属的溶解速度,使其呈现钝态。

钝化膜是由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铬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和难溶硫酸盐和氯化物等组成。

吸附理论认为,金属表面只需形成一层氧或含氧粒子的吸附层,也能引起钝化。

两种钝化理论相互结合,但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形成成相膜,在什
么条件下形成吸附膜。

铬酸盐处理是一种钝化工艺方法,可以使金属表面转化成以铬酸盐为主要组成的膜,从而达到降低金属的溶解速度的目的。

酸洗钝化工艺流程

酸洗钝化工艺流程

酸洗钝化工艺流程
《酸洗钝化工艺流程》
酸洗钝化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可用于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物,同时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提高金属的耐蚀性。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下酸洗钝化的工艺流程。

首先,需要清洗金属表面,以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尘和其他杂质。

这一步通常使用碱性溶液进行清洗,将表面上的有机物、金属渣以及油脂去除。

接着是酸洗处理,将金属表面浸入酸性溶液中,通常使用的酸包括盐酸和硫酸。

这些酸性溶液能够有效腐蚀表面的氧化皮和锈蚀物,使金属表面变得光亮。

然后是中和处理,将金属从酸洗液中取出后,需要进行中和处理来中和表面残留的酸性物质,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是钝化处理,通过浸泡金属表面到含有铬酸盐或其他化学物质的溶液中进行钝化处理。

这一步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提高金属的抗蚀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可以对金属表面进行有效的去污、去氧化处理,同时增强金属的耐蚀性。

酸洗钝化工艺流程在金属加工和制造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产品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钝化处理工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钝化是将金属置于亚硝酸盐、硝酸盐、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铬酸盐钝化膜的过程。

常作为锌、镉镀层的后处理,提高镀层的耐蚀性;有色金属的防护;提高漆膜的附着力等。

铁、铝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溶解,但在浓HNO3或浓H2SO4中溶解现象几乎完全停止了,碳钢通常很容易生锈,若在钢中加入适量的Ni、Cr,就成为不锈钢了。

金属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响,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的现象,称为钝化。

由某些钝化剂(化学药品)所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称为化学钝化。

如浓HNO3、浓H2SO4、HClO3、K2Cr2O7、KMnO4等氧化剂都可使金属钝化。

金属钝化后,其电极电势向正方向移动,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如钝化了的铁在铜盐中不能将铜置换出。

此外,用电化学方法也可使金属钝化,如将Fe置于H2SO4溶液中作为阳极,用外加电流使阳极极化,采用一定仪器使铁电位升高一定程度,Fe就钝化了。

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金属钝化现象,叫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

金属处于钝化状态能保护金属防止腐蚀,但有时为了保证金属能正常参与反应而溶解,又必须防止钝化,如电镀和化学电源等。

金属是如何钝化的呢其钝化机理是怎样的首先要清楚,钝化现象是金属相和溶液相所引起的,还是由界面现象所引起的。

有人曾研究过机械性刮磨对处在钝化状态的金属的影响。

实验表明,测量时不断刮磨金属表面,则金属的电势剧烈向负方向移动,也就是修整金属表面可引起处在钝态金属的活化。

即证明钝化现象是一种界面现象。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金属与介质相互接触的界面上发生变化的。

电化学钝化是阳极极化时,金属的电位发生变化而在电极表面上形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

这些物质紧密地覆盖在金属表面上成为钝化膜而导致金属钝化,化学钝化则是像浓HNO3等氧化剂直接对金属的作用而在表面形成氧化膜,或加入易钝化的金属如Cr、Ni等而引起的。

化学钝化时,加入的氧化剂浓度还不应小于某一临界值,不然不但不会导致钝态,反将引起金属更快的溶解。

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是什么结构,是独立相膜还是吸附性膜呢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即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

成相膜理论认为,当金属溶解时,处在钝化条件下,在表面生成紧密的、复盖性良好的固态物质,这种物质形成独立的相,称为钝化膜或称成相膜,此膜将金属表面和溶液机械地隔离开,使金属的溶解速度大大降低,而呈钝态。

实验证据是在某些钝化的金属表面上,可看到成相膜的存在,并能测其厚度和组成。

如采用某种能够溶解金属而与氧化膜不起作用的试剂,小心地溶解除去膜下的金属,就可分离出能看见的钝化膜,钝化膜是怎样形成的当金属阳极溶解时,其周围附近的溶液层成分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溶解下来的金属离子因扩散速度不够快(溶解速度快)而有所积累。

另一方面,界面层中的氢离子也要向阴极迁移,溶液中的负离子(包括OH-)向阳极迁移。

结果,阳极附近有OH-离子和其他负离子富集。

随着电解反应的延续,处于紧邻阳极界面的溶液层中,电解质浓度有可能发展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于是,溶度积较小的金属氢氧化物或某种盐类就要沉积在金属表面并形成一层不溶性膜,这膜往往很疏松,它还不足以直接导致金属的钝化,而只能阻碍金属的溶解,但电极表面被它覆盖了,溶液和金属的接触面积大为缩小。

于是,就要增大电极的电流密度,电极的电位会变得更正。

这就有可能引起OH-离子在电极上放电,其产物(如OH-)又和电极表面上的金属原子反应而生成钝化膜。

分析得知大多数钝化膜由金属氧化物组成(如铁之Fe2O3),但少数也有由氢氧化物、铬酸盐、磷酸盐、硅酸盐及难溶硫酸盐和氯化物等组成。

吸附理论认为,金属表面并不需要形成固态产物膜才钝化,而只要表面或部分表面形成一层氧或含氧粒子(如O2-或OH-)的吸附层也就足以引起钝化了。

这吸附层虽只有单分子层厚薄,但由于氧在金属表面
上的吸附,改变了金属与溶液的界面结构,使电极反应的活化能升高,金属表面反应能力下降而钝化。

此理论主要实验依据是测量界面电容和使某些金属钝化所需电量。

实验结果表明,不需形成成相膜也可使一些金属钝化。

两种钝化理论都能较好地解释部分实验事实,但又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

金属钝化膜确具有成相膜结构,但同时也存在着单分子层的吸附性膜。

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形成成相膜,在什么条件下形成吸附膜。

两种理论相互结合还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因而钝化理论还有待深入地研究
钝化
1. 概述
铬酸盐处理是指使金属表面转化成以铬酸盐为主要组成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又称钝化。

金属进行铬酸盐处理的目的如下:
①提高金属或金属镀层的抗腐蚀性能。

对金属镀层来说,在其上的铬酸盐膜不但可以延缓镀层出现腐蚀的时间,而且使镀层对基底金属做到更有效的防护。

②避免金属表面受到手触污染。

③提高金属同漆层或其他有机涂料的粘附能力。

④获得带色的装饰外观。

2 .基本原理
按照一般的见解,金属在含有能起活作用的添加物的铬酸盐溶液中形成铬酸盐转化膜的过程,大致是:
①表面金属被氧化并以离子的形式转入溶液,与此同时氢在表面上析出;
②所析出的氢促使一定数量的六价铬还原为铬,并由于金属-溶液界面液相区pH的提高,三价铬便以氢氧化铬胶体的形式沉淀;
③氢氧化铬胶体自溶液中吸附和结合一定数量的六价铬,构成具有某种组成的转化膜。

3. 膜的结构和性质
铬酸盐处理的成膜机理至今还众说纷纭,对铬酸盐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许多的报道,尤其随溶液和工艺差异而不同,一般讲的铬酸盐转化膜的主要成分是三价铬和六价铬[Cr2O3·CrO4·nH2O、Cr(OH)CrO4、Cr(OH)3·Cr2(CrO4)3]
4. 钝化工艺技术
①锌镉钝化工艺
②镁合金钝化工艺
③铝及铝合金钝化工艺
铝及其合金进行铬酸盐处理可以在其上获得与阳极化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化学转化膜,其组成如同锌、镉的铬酸盐膜一样,为铬的复杂化合物。

处理溶液和工艺参数见下

5 . 铜及铜合金钝化工艺
铜及其合金经铬酸盐处理可以得到耐蚀性良好的转化膜。

如果把所得的膜再经化学退除,则又可得到光亮的金属表面,即达到抛光的效果。

这样的表面抛光方法,其好处在于不需使用像通常铜及其合金在化学抛光时那种含又害气体的高浓度混合。

酸与锌、镉的铬酸盐处理不同,铜及其合金在铬酸和硫酸含量较高
的混合液中,不能形成可见的膜,只能达到表面清理和浸蚀的目的。

但当上述溶液中含有少量氯离子时,铬酸盐膜便可生成,其形成速度视溶液的pH而定。

其典型工艺见下表
铜合金钝化处理适用于:
a.本色钝化用于需进行纤焊零件的防护;
b.重铬酸盐钝化用于涂覆油漆的底层或不要求再进行任何处理的零件的防护;
c.仪器、仪表内部零件的防护。

6 .银的钝化工艺
银或银镀层当与含硫或含氯的大气或溶液接触时常会发生表面变色的现象,这不但损害银器饰物的外观,而且特别不利于其在电子、电讯等工业中的应用。

防银变色最简便的要算铬酸盐处理。

所得到无色透明的薄转化膜,不仅可以提高银的抗变色能力,而且还能够保持银表面的良好导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