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原则
临床输血的四大原则
临床输血的四大原则
1.安全性原则:临床输血的首要原则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防止输血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
医务人员应该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输血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2. 适应性原则:临床输血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确定输
血的适应症和输血量。
输血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容量和输血后的反应情况,确保输血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 病原学原则:临床输血应该根据患者的病原学状态和输血血
液的病原学特点来选择输血的血型和血液制品。
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疾病的传播。
4. 时间性原则:临床输血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来确
定输血的时间和频率。
输血时应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确保输血的时间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长期输血的患者,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输血方案。
- 1 -。
临床输血核心制度
关键条款(4条)
★4.19.4.3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C1有采集血标本旳流程。 C2采集完毕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C3输血前,按照要求旳流程检验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精确无误。 (1)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旳血液,其标签标识旳血型与受血者旳血 型无误。 (2)按要求检验领取旳血液必须与输血统计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3)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旳统计。 (4)血液发出前,还要检验全血和成份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 象 ,以及其他肉眼可见旳任何异常现象。
2.慢性贫血:Hb<60g/L,伴有明显症状者;某些临时无特殊治疗措施旳遗传性血 液病患者,在其生长发育期,应予以输血,纠正贫血到一定程度,以确保正常旳 生长发育;贫血严重者,而又需要手术者或是待产孕妇,应予以输血。
3.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 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预防出血。
(1)立即停止或减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告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验、治疗和急救患者,并查 找原因,做好统计。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进行如下核对: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统计单。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旳受血者与供血 者血标本、重新采集旳受血者标本、血袋中血标本,重新检测ABO血型、Rh (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涉及盐水法和凝聚胺法)。
输血抢救指导原则
输血抢救指导原则简介输血抢救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措施,在急需输血时能够迅速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保证体内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介绍输血抢救的指导原则,包括适应症、血液制品选择、输血速度等。
适应症1.大量出血:由于外伤、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大量失血,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2.休克:休克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引起的机体灌注不足,输血抢救可以迅速提高血容量,改善机体灌注。
3.严重贫血:由于慢性失血、骨髓抑制等原因导致的贫血,输血抢救可以迅速提高红细胞数量。
血液制品选择在进行输血抢救时,正确选择血液制品非常重要。
常见的血液制品有红细胞悬浮液(PRBC)、新鲜冰冻血浆(FFP)、血小板悬浮液(PLT)和凝血因子浓缩物(PCC)等。
1.红细胞悬浮液(PRBC):适用于大量失血和严重贫血的抢救。
PRBC能够迅速提高血液氧合能力和血液容量。
2.新鲜冰冻血浆(FFP):适用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抢救。
FFP 中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能够快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3.血小板悬浮液(PLT):适用于血小板明显缺乏或凝血功能异常的抢救。
PLT能够提高血小板数量,改善凝血功能。
4.凝血因子浓缩物(PCC):适用于出血倾向明显,凝血功能异常的抢救。
PCC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能够快速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血液制品进行输血抢救。
输血速度输血速度是输血抢救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确的输血速度可以保证患者充分吸收血液成分,避免可能的并发症。
1.输血速度要适应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始时可采用较快的输血速度,以快速补充血容量。
–在血容量较稳定的情况下,输血速度要适当降低,以减少负荷对心脏和肺部的影响。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早期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过敏反应:输血前要对患者进行过敏史询问,并进行相关皮肤试验,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寒战、心动过速、低血压等,需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临床输血基本原则
一、合理输血1.高效2。
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增加了不害物质其中有钾4。
保护血液资源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1。
红细胞(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
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2。
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
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
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5。
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γ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
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四、血液保护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效五、安全输血(一) 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1、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2、溶血反应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ABO血型不合引起。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输血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临床用血的采集、储存、制备、供应、输血技术操作和输血后管理等环节。
第三条医院临床输血工作应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充分保护血液资源,提高输血治疗效果,降低输血相关风险。
第四条医院应当设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医院临床输血工作。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务部门、输血科、护理部、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二章临床用血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和血液资源状况,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临床用血计划应当包括用血总量、品种、供应方式等内容。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应当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经上级医师审核签字,科室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备血。
第七条医院应当建立临床用血评估制度。
临床用血前,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输血指征、输血风险等。
评估结果应当记录在病历中。
第八条医院应当推广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等技术,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效果。
成分输血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自身输血包括术前自体备血、术中血液回收等。
第三章输血操作管理第九条医院应当建立输血操作规范。
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准备、输血过程管理、输血后观察等内容。
第十条输血前,医护人员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紧急情况下,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应当以患者最大利益为原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并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输血。
第十一条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血液制品管理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制品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的原则
临床输血原则的目的是保障患者科学、合理、安全用血,临床输血原则主要有不可替代原则、同型输注原则、生命权第一原则、成分输血原则以及个体化输血原则。
1、不可替代原则:只有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法纠正患者贫血或失血,以及出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下,才可选择输血治疗。
2、同型输注原则:一般情况下输注红细胞要求ABO和Rh(D)血型相同,而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要求ABO血型相同。
3、生命权第一原则:在特殊紧急情况下,不立即输血将危及患者的生命时,抢救生命为第一要义,若患者的血型无法鉴别或缺乏同种血型的血源,可以选择相容性输血方法。
4、成分输血原则:输血是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输注一种或多种血液成分,这是一种高效、经济、科学、合理而安全的输血模式。
5、个体化输血原则: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疾病诊断、希望达到的血液指标等多种因素,给予患者最适合的成分输血。
临床输血的六大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六大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合理安全有效、坚持同型输血、在同种类型输血前要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输血速度应该先慢后快、输血中和输血后要进行密切观察。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以安全,有效为前提,比如A型血人需要输血就要选择A 型血,B血型同.理,主要是血型与受血者相匹配,输血者身体状况良好,本身无血液性传染疾病,主侧配血和间接配血都无凝集反应方可输血,紧急情况下,AB血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0型血可以输血给任何血型的人,在输注过程中,要缓慢输入,要观察有无发热和过敏现象。
同型输血,异型慎输。
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同,育龄期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是rh血型相合
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分别加在一起,观察有没有凝聚的现象。
2024版临床输血法律与法规
通过颁发献血证书、纪念品、提供优先用血等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献 血,并建立长期稳定的献血队伍。同时,加强对献血者的社会认可和宣传,提 高其社会荣誉感和归属感。
04 受血者权益保障
受血者权利与义务
受血者权利
受血者有权了解输血相关信息,包括输血目的、风险、替代方 案等,并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输血。同时,受血者在输血过 程中享有隐私权、人格尊严和医疗安全等权利。
临床输血法律与法规
contents
目录
• 临床输血概述 • 法律法规体系 • 献血者权益保障 • 受血者权益保障 • 输血科建设与管理要求 •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01 临床输血概述
输血目的与意义
01
02
03
04
救治患者生命
输血能够及时补充患者所缺失 的血液成分,挽救生命。
纠正贫血
通过输血可以提高患者体内的 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治疗凝血功能障碍
输入含有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可以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
提高机体免疫力
输血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有助于抵抗感染等疾病。
输血发展史及现状
早期输血
现代输血技术
早期的输血实践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但由于 缺乏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输血风险极高。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输血技术得到了 极大的改进和完善,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 血、成分输血等。
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原因分析 及改进措施等。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加强输血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对输血安全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05 输血科建设与管 理要求
输血科职责与功能定位
临床安全输血的原则
临床安全输血的原则1.确认输血指征:在决定进行输血之前,应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只有在存在输血指征、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状况时,才考虑进行输血。
2.发起适当的输血前实验室检查:在输血前,应进行血型、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等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这些检查旨在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并避免可能的输血并发症。
3.筛查献血者:确保献血者的安全性和血液质量,应对所有献血者进行适当的筛查,包括疾病史、接触史、家族病史等。
献血者的血液应经过必要的检测和筛查,以确保血液的质量。
4.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血型鉴定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中的血液匹配性,以防止出现输血不相容造成的严重反应。
交叉配血是在特定情况下进行的检测,以确认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不会发生反应。
5.选择适当的输血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成分。
这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确保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减少输血反应的风险。
6.遵守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限制:在输血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限制。
过快或过多的输血可能会引发输血反应,如急性肺水肿、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7.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输血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
这些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或其他并发症。
8.注意输血后观察和护理:输血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以监测可能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输血后维持治疗,如输液、给氧等。
9.做好输血记录和不良事件报告:在输血过程中,应做好详细的输血记录,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
同时,任何不良事件,如输血反应、感染等,都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不要频繁输血: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控制输血频次和次数。
频繁输血可能导致血液的过度稀释、免疫抑制等并发症。
总之,临床安全输血的原则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开展成份输血1.成分输血的目的1补充血容量,可以输用各类血浆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2补充携氧能力可输用红细胞悬液、少白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3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可以输用浓缩血小板和新鲜血浆;4纠正免疫功能不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输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等.2.成分输血的原则: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血细胞破坏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患者对失去的血液成分的恢复能力,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对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坚决不输,禁止输安慰血;2适合输成分血的患者,决不给全血,临床80%的输血患者是需要某种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3各种成分血的输注剂量要符合标准治疗剂量,一次要给足才能达到预期疗效.3.成分输血的优点: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性疾病传播.二、申请输血程序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2.申请成份输血或全血:全血申请量在200ml,需科副主任签字;全血申请量400ml ,要由科主任签字,并输血科上报医务科批准;申请红细胞量超过15ü,要经分管院长批准,并通过医务科上报市中心血站.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长、院总值班人员或分管院领导同意,并记入病历.4.输血前应进行输血前相关检查.首次输血,应检查ABO血型和RhD血型、和输血前检查受血五项;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D 血型和受血五项结果,如上次输血超过7日,交叉配血出现疑难时,应进行抗体筛检.5.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6.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出血量在600ml以下者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用品.三、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护理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与申请单联号相同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2.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血液后注意拔下针头后再将血液注入试管,以防溶血.3.血液采集后,由门、急诊、病区护理人员或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合格后输血科保存备用.四、交叉配血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日之内采集的,超过3日,必须重新采集.2.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五、取血1.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或科室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到输血科取血.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日,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六、输血1.输血前由两名护士或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输血时,负责输血的护理人员带病历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 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与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输血完毕,将血袋送回输血科集中处理.七、自体输血与互助献血1.开展自体输血: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如果患者体质符合标准,要动员患者进行自体输血;手术患者如果符合稀释性自体输血标准,要实施稀释性自体输血;体腔内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采取回收式自体输血,真正落实好血液保护措施.2.开展亲属互助献血:积极宣传和开展患者的家庭亲友互助献血工作,经治医师宣传动员需要输血的患者家属、亲友为其献血.。
临床输血的四大原则
临床输血的四大原则
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制品输注给需要的患者,以满足其身体的生理需求。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输血必须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1. 适应证原则
适应证原则是指在临床上,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明确输血的适应证。
输血适应证包括:急性失血、慢性贫血、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手术、创伤等。
在确定输血适应证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病史、用药史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 安全原则
安全原则是指在临床上,必须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输血安全包括: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输血的血型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匹配;必须使用无菌器具和无菌技术进行输血;必须定期进行输血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必须遵守输血操作规程,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3. 合理用血原则
合理用血原则是指在临床上,必须合理使用血液制品,避免浪费和滥用。
合理用
血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尽量减少输血量和输血次数;合理使用输血替代物,如红细胞增生素、铁剂等。
4. 环保原则
环保原则是指在临床上,必须遵循环保原则,减少血液制品对环境的污染。
环保包括:严格执行血液制品的管理规定,避免血液制品的浪费和过期;合理使用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对血液制品的包装、运输、处理等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是临床输血的四大原则,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临床用血原则
临床用血原则
《临床用血原则》是指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对于血液及其制品的使用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使用血液及其制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治疗,以及需要输多少量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2.选择适宜的血液来源。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血型、Rh因子、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血液来源,以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注意血液诊断和血液安全。
医生应注意血液诊断和血液安全,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血液及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合理使用血液制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包括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及其制品等。
5.注意血液保存和运输。
血液及其制品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血液及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临床用血原则》是为了确保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规定和要求。
- 1 -。
临床医生用血制度
临床医生用血制度
一、临床医生决定输血时必须进行输血前评估,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能不输血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血者不多输;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血液成分,减少或避免输血不良反应,以确保输血疗效,保证输血安全。
二、临床医师要熟悉采供血机构所提供的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证、剂量及用法。
三、为节约用血,若患者符合自身输血条件,应积极开展自身输血,不输或少输同种异体血。
在非紧急情况下,血液供应不足时,要积极动员患者家属和亲朋好友等互助献血。
四、输血治疗时,临床医生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血目的及可能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知情同意书。
输血知情同意书须与病历同时存档。
五、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
输血不良反应要向输血科报告,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
六、输血治疗后,临床医生应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现的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七、认真详实填写所有临床用血相关医疗文书。
输血原则
输血原则临床输血原则核心提示:一、合理输血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一、合理输血1.高效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4.保护血液资源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1.红细胞(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
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
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
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
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5.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γ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
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
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四、血液保护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效五、安全输血(一)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1.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2.溶血反应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ABO血型不合引起。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总结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总结一、临床输血遵循输血指征是临床合理用血的前提。
二、输血目的提高血液携氧能力。
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
三、输血原则:1.内科血红蛋白<60g/L或血细胞比容<0.2时可考虑输注;2.ICU病Hb<90~100g/L,Hct<27%~30%可输注;3.对严重冠心病和肺疾患患者,如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况Hct可突破30%;4.外科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5.血红蛋白在70~l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四、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原则: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凝血因子或抗凝血酶3缺乏,并伴有出血表现时输注.外科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时,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悬液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时输用.一般需输入l0~l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五、新鲜液体血浆主要用于补充多种凝血因子缺陷及严重肝病患者。
六、普通冰冻血浆:主要用于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不伴有贫血的烧伤早期以及某些内科,儿科疾病引起的血容量减少,以丧失水分或血浆为主,要根据情况输用晶体液,血浆,白蛋白.大面积烧伤,肝硬化,慢性肾炎,肠痊等低血浆蛋白血症的患者,当血浆总蛋白低时,可输用。
七、洗涤红细胞:用于避免引起同种异型白细胞抗体和避免输入血浆中某些成分(如补体,凝集素,蛋白质等),包括对血浆蛋白过敏,高钾血症,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
八、冷沉淀:主要用于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血友病患者及因子Ⅷ缺乏症患者.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Ⅷ因子浓缩剂。
九、全血:内科用于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血红蛋白70g/L或血细胞比容60g/L的贫血不会影响组织氧合.急性贫血患者,动脉血氧含量的降低可以被心排出量的增加双氧高曲线右移而代偿;当然,心肺功能不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浓度>100g/L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原则
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输A型血,B型血输B型血。
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授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AB血型的人如果需要输血,血源相对其它血型来说可能会较少。
因为AB血型的人并不是万能受血者。
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
B抗原。
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
所以,AB血型不能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O型血并不是万能血,那种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的陈旧观念应该彻底更新。
因O型血红细胞上没有A、B抗原,所以O型洗涤红细胞可以在主侧配型相合时,给A、B、AB型的患者输注。
但是,O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一A、抗一B,如果将含有O型血浆的红细胞制剂输入A、B、AB型患者的体内,将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目前一般医院输血都输同型血。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如RH血型),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不仅把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还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和献血者的血清进行血型配合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都没凝集反应,才是配血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
二、ABO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为什么只有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呢?因为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
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接着这些红细胞又破裂溶血,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
当大量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时,又可以堵塞肾小管而损伤肾功能,引起少尿或无尿。
这一连串的反应可以引起下列症状:皮肤发青、四肢麻木、全身发抖、胸闷、腰疼、心跳加速、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死亡。
因此,输血时必须注意血型的选择,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三、输血方式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生命的措施之一。
临床上输血一般采用静脉注射。
输血时必须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
例如,给大面积烧伤患者输血,最好输入血浆,因为这种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入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黏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
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好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因为这种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
某些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强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进止血。
上述只给患者输入所需血液成分的输血方式,叫做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血液的利用率和疗效,而且因为不输入患者不需要的成分,所以不会增加心脏负担。
基于上述原理,近年来输全血的患者逐渐减少,输所需要血液成分的患者逐渐增多。
四、临床输血原则核心提示:
(一)、合理输血
1、高效;
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
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
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
(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
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体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
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
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适应症: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
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
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
5、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Y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
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
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
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
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四)、血液保护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
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必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
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传染疾病的危险
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
(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
(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
(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有显著疗效(五)、安全输血
1、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
①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②溶血反应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ABO血型不合引起。
临床表现是: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处理原则:(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2)保持呼吸道,高浓度吸氧(3)利尿,防止肾衰竭。
③细菌感染(1)献血者菌血症(2)采血时皮肤污染(3)血液加工过程中被污染(4)血袋破损(5)冰冻血浆解冻时被污染(记住导致细菌性反应最常见的血液品种是血小板)
④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病毒性感染包括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巨细胞病毒(CMV)、T细胞白血病HTLVEB病毒。
我国仅对血液进行HIV、HBV、HVC和梅毒检测。
2、预防传染病原体经血传播的措施
(1)、无偿献血。
(2)严格血液筛检但还是有漏检,原因主要是被检者血液处于窗口期。
(3)合理用血保护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