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

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一)布局要求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2,贮血室不少于30m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1、有通风、防潮设施,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

3、应有与用血任务相适应的取血箱。

4、应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有直拨功能的专用电话。

三、人员配备(一)输血科(血库)配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与病床的比例为1:120~150配备,三级医院不少于5人,二级医院不少于3人,贮血室应不少于1人。

临床用血管理规范

临床用血管理规范

临床用血管理规范一、背景和目的临床用血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血液及其制品来治疗或者支持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和实施临床用血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临床用血管理规范的标准格式,以便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参考和遵循。

二、适合范围本文适合于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院、诊所、卫生院等。

三、术语和定义1. 临床用血:在医疗过程中使用血液及其制品来治疗或者支持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

2. 血液及其制品: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悬浮液、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血浆、凝血因子浓缩剂等。

3. 供血者:指愿意捐献血液的个人。

4. 受血者:指接受临床用血治疗或者支持的患者。

四、临床用血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是最基本的原则,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环节的安全措施。

2. 个体化治疗:根据受血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用血治疗方案。

3. 合理用血:临床医生应根据受血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血液及其制品,避免不必要的用血。

4. 临床评估:在进行临床用血前,应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估,包括受血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5. 血液管理团队:建立专业的血液管理团队,负责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五、临床用血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1. 供血者的选择和筛查(1)供血者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如年龄、健康状况等。

(2)供血者应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3)供血者的血液样本应进行必要的血型和血清学检测。

2. 血液的采集和储存(1)血液的采集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包括消毒、穿刺、采血等。

(2)采集的血液应进行必要的标本处理和保存,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期。

3. 临床用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临床医生应根据受血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血液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临床输血法律和法规

临床输血法律和法规


注:输注后血小板计数为输注后一小时测定值。CCI
>10者为输注有效。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 新鲜冰冻血浆: • 用于多种原因(先天性、后天取得性、
输入大量陈旧库血等)引起旳多种凝血因 子Ⅱ、Ⅴ、Ⅶ、Ⅸ、Ⅹ、Ⅺ或抗凝血酶Ⅲ 缺乏,并伴有出血体现时输注。一般需输 入10~15ml/kg体重新鲜冰冻血浆。
• 血小板,未掌握血小板输注旳适应证和相对禁
忌证
存在旳问题 医生
• 未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申请用血,未严格 掌握输血适应证。
• 申请单填写不全,内容不规范。 • 未推行申报手续,主治医生未核准署名; • 部分输血前未做“输血前检测” • 未按要求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单。要求有无
反应都要填写并入病历。
第十九条 医务人员应该仔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 和试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 评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方法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该建立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旳,由具有中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旳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 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旳,由具有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旳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 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到达或超出1600毫升旳,由具有中 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旳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 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同意,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要求不合用于急救用血。

4. 紧急对抗华法令旳抗凝血作用(FFP:
5~8ml/kg)。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临床输血管理是指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输血并对输血进行监测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
1. 血液适应证选择:根据病情和患者需要,明确输血的适应证,并谨慎权衡输血的风险与益处。

2. 输血血液品种选择: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输血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3. 输血前检查:在输血前进行患者的相关检查,包括血型鉴定、血清学试验、免疫学筛查等,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途径和速度:根据输血的需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合适的输血途径上进行输血,并注意输血的速度,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5. 输血的监测与反应处理:输血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的发生,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 输血后护理:输血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评估,关注输血暴露的潜在风险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7. 输血资料记录与追踪: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记录每次输血的相关信息,并及时建立输血资料的追踪和归档。

以上是临床输血管理的一些规定,可根据具体的医疗机构和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具体的实施和管理。

血型互输原则

血型互输原则

血型互输原则血型互输原则是指,根据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特点,临床上进行输血时应遵循的规则和原则。

正确遵循血型互输原则,可以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型互输原则。

一、正确识别血型输血前必须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血型识别正确。

过去,人们用以尖突的麻醉针脱皮提取红细胞,现在大多数地区用使用专业的反应试剂进行血型鉴定,从而避免了采血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血型抗原和抗体反应规律1. ABO血型系统该系统包括A、B、AB、O四种血型。

A型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B型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AB型红细胞表面同时有A和B抗原,O型红细胞则没有A和B抗原。

Rh抗原是一种表达在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Rh阴性人群中,没有Rh抗原,而Rh阳性人群中有Rh抗原。

输血应该是Rh血型相匹配。

3. 不规则抗体在输血中,不规则抗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些抗体与特定的抗原反应,并且通常存在于身体中。

A型病人和AB型病人只可以输AB型和A型的血液;B型病人和AB型只可以输AB型和B型的血液;而O型病人可以输所有人的血液。

严格执行ABO血型互输原则是输血安全的基础,否则将发生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

Rh阳性病人可输Rh阴性血液和Rh阳性血液,而Rh阴性病人只可输Rh阴性血液。

因为大多数Rh阴性病人没有抗Rh抗体,所以当Rh阳性红细胞进入Rh阴性病人体内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抗Rh抗体,使得再次输血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身上存在特定的不规则抗体,供血者必须提供缺少这种抗体的血液,即要采用特异性献血。

如果不能确保供血者血液缺乏患者身上的不规则抗体,则需特别小心处理。

四、血型互输原则需要注意的问题1. 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考虑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量。

2. 在输血前,需要冻存病人自己的血,以便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治疗。

3. 确保所用血型试剂和专业设备质量优良,工作人员要对设备进行专业操作。

临床输血的六大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六大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六大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合理安全有效、坚持同型输血、在同种类型输血前要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输血速度应该先慢后快、输血中和输血后要进行密切观察。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以安全,有效为前提,比如A型血人需要输血就要选择A 型血,B血型同.理,主要是血型与受血者相匹配,输血者身体状况良好,本身无血液性传染疾病,主侧配血和间接配血都无凝集反应方可输血,紧急情况下,AB血型可以接受任何血型,0型血可以输血给任何血型的人,在输注过程中,要缓慢输入,要观察有无发热和过敏现象。

同型输血,异型慎输。

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同,育龄期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是rh血型相合
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分别加在一起,观察有没有凝聚的现象。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要求(试行)为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强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总则(一)申请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未设住院部的门诊部及卫生所不得开展输血。

临床用血统一由取得执业许可证的合法血站供给,医疗机构不得擅自采集血液(对患者进行自身输血除外)。

(二)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健全工作制度,遵循合理、科学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三)三级医院应设立输血科,二级医院设立输血科或血库,一级医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血库或贮血室。

(四)输血科(血库)的主要职能: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二、布局和设施(一)布局要求1、输血科(血库)应有独立的业务用房,选址应远离污染源,并尽可能临近手术室、病房,以便于取血。

2、房屋建筑设施应达到卫生学标准,布局合理,按工作流程分室分区,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有明显的标识。

血液贮存、发放处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半清洁区。

(二)用房面积1、科室用房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80m2,二级医院不少于50m2,贮血室不少于30m2。

2、使用面积与床位数参考比例推荐标准:1、有通风、防潮设施,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2、具备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

3、应有与用血任务相适应的取血箱。

4、应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有直拨功能的专用电话。

三、人员配备(一)输血科(血库)配备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合格的卫生技术人员,与病床的比例为1:120~150配备,三级医院不少于5人,二级医院不少于3人,贮血室应不少于1人。

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

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

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情况下的患者治疗。

然而,即便是普通的输血,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合理科学的用血原则。

本文旨在探讨输血安全以及合理科学用血原则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输血安全的重要性1.1 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输血是一种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的操作,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安全控制,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如艾滋病、乙肝等。

因此,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对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1.2 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输血有时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如输血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通过严格的安全控制,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确保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血液资源是有限的,合理使用血液可以减少浪费,保证供需平衡。

通过科学的用血原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减少对血液资源的浪费。

二、合理科学用血原则2.1 临床血常规检查:在进行输血前,进行临床血常规检查是必要的。

通过检查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2.2 患者血型和配型检查:输血前进行血型和配型检查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基本操作。

通过检查血型,可以避免因血型不匹配而引发的输血反应,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3 使用血液成分:根据患者的需要,合理选择输血的血液成分。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选择输注红细胞浓缩液;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输注新鲜冷冻血浆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血液成分,既能满足治疗需要,又能减少输血风险。

2.4 注意血液保存条件:血液是一种易变质的物质,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保存,否则可能会失去其治疗效果,甚至引发输血反应。

在输血前,要确保所用血液的保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血液。

2.5 监测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同时,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以便及时调整输血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的安全。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1. 引言在现代医学中,输血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是为了确保输血过程安全、规范和高效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临床输血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2. 背景输血作为一项涉及生命健康的治疗措施,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操作。

医院临床输血制度的出台,旨在规范输血过程,减少输血风险,提高输血效果。

3. 目的医院临床输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具体目标包括:•确保输血血液品质的安全和稳定•确保输血血液的准确配对和标记•落实输血前的相关检查和评估•规范输血操作和注意事项•确保输血后的监测和处理4. 输血配对与鉴定4.1 输血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患者和供血者进行血型鉴定。

这是为了避免发生血型不匹配引发的输血反应。

血型鉴定应由专业的实验室人员在规定的操作流程下进行,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4.2 配血试验在确定患者和供血者血型匹配后,还需要进行配血试验。

配血试验是为了确定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的亲和性和兼容性。

配血试验应根据相关标准和指南进行,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4.3 交叉试验交叉试验是为了确保受血者对供血者的血液没有不良反应。

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交叉试验,将受血者的血清与供血者的红细胞进行反应。

只有交叉试验阴性的样本才可以进行输血。

5.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5.1 患者评估在确定需要输血的患者后,需要进行患者评估。

患者评估包括患者的全面检查、病史询问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这些评估结果将用于评估输血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5.2 输血血液的准备在输血前,需要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

这包括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血液制品的准备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血液品质的稳定和安全。

5.3 输血设备的准备在输血前,需要准备好输血所需的设备。

通常包括输血管、输血针、输液泵等。

这些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临床输血规范 (2)2018-05(1)

临床输血规范 (2)2018-05(1)

血型 - Rh血型
Rh血型的发现,对指导输血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 溶血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 数民族约为90%。
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
输血的法律法规
1997年3月修订的新《刑法》中,第334条和第 335条对血液领域的犯罪做出了新的规定:在输 血工作中,对不依照规定进行血液检测或者违背 其他操作规程,造成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后果的,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 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虑输注;③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能、 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慢性贫血:①Hb<60g/L并有明显贫血症状者,可考 虑输注;②贫血严重,虽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 产孕妇,可考虑输注。 (3)不合理应用:①急性失血患者补液扩容前就输红细胞; ②Hb>100g/L输注红细胞;③失血量<20%血容量输注红 细胞;④慢性贫血病因未查明,Hb>60g/L无h内,畏 寒、寒战,继以高热38~40ºC,可伴恶心、呕吐 少数病人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 迷。
1.发热反应
3.治疗: 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应用解热镇痛药, 异丙嗪25mgIM, 或地塞米松5-10mgIV抗过敏治疗, 畏寒时注意保暖,高热时可物理降温。
保存血液的方法,可以用其贮存血液超过3个星 期; 1927年,国际上正式确立ABO血型系统; 1940 Landsteiner等,发现Rh血型; 2001年WHO、红十字会决定,将Landsteiner生日 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 近十余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出现,已使 输血成为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

输血的五大基本原则

输血的五大基本原则

输血的五大基本原则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用于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血液成分,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然而,输血并非毫无风险,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原则和规定,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输血的五大基本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治疗方法。

1. 按需输血输血应基于患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而不是盲目大量输血。

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输血以及输血量的大小。

过度输血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和血液稀释等。

2. 液态血液制品的优先使用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液态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悬液)已经广泛应用于输血。

相比于全血,液态血液制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单一成分的需求,减少输血过程中其他成分的负担。

液态血液制品还可以更好地储存和运输,提高血液的有效利用率。

3. 严格的血型配对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血型和交叉配对,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患者的血型必须与输血血液的血型相匹配,避免因血型不匹配而引发的输血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输血不良事件。

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和配对过程的严密性是输血安全的关键。

4. 非血筛不用血液供应者必须接受严格的血液筛查,以排除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等。

只有通过筛查并证明没有携带感染性疾病的人才可以成为合格的血液供应者。

这一措施确保输血过程中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风险最小化。

5. 定期监测在输血后,医院必须对患者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项目包括血液成分参数(如血红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感染标志物和输血反应指标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总结回顾: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但必须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原则和规定,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这五大基本原则包括:按需输血、优先使用液态血液制品、严格的血型配对、非血筛不用和定期监测。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和规定的前提下,输血才能发挥最大的疗效,为患者提供帮助。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有急性失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慢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者血红蛋白值未达输血值但患者有严重的贫血症状,抢救时。

输血的原则是尽量选择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输血是快速纠正贫血,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

对于有输血指征的贫血患者,可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输注,同时完善贫血六项、胃镜、肠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贫血病因,针对病因治疗纠正贫血。

如果是择期手术的患者,可以术前储存自体红细胞或术中回收自体血液回输给患者。

自体输血的最大优点是不会出现输血反应,无输血风险。

对于既往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需要予以去白红细胞悬液输注,对于发生过输血相关性溶血的患者需要输注洗涤红细胞。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了《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如下一、临床医生在输血中的责职: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坚决不多输,输成分血,不输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2、熟悉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3、决定输血冶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以及做输血前检查的必要性。

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4、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日送交输血科备血。

5、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均应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单交输血科,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

6、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二、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1、原则上血红蛋白>100g/L时不予以输血;血红蛋白<80g/L时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80—100g/L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历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

2、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

失血量20~30%(1000~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血。

临床输血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基本原则临床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救治病患、手术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为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医疗工作者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安全性原则1. 临床输血需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控和控制。

例如,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输血审核制度,确保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得到准确评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操作。

2. 输血前必须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测试,确保输血前提供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型相符。

同时,还应进行抗体筛查,避免由于抗体的存在而引发输血反应。

3. 输血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确保输血设备和输血袋的无菌性。

在输血前,还需核对受血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给予的是正确的受血者。

二、有效性原则1. 临床输血应根据受血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输血指征和输血量。

在确定输血指征时,需综合考虑病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以确保输血对受血者的治疗效果最大化。

2. 在输血过程中,应监测受血者的生理指标,如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并发症。

同时,还需定期检测受血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浓度和凝血功能等,以指导输血的进展和调整。

三、个体化原则1. 临床输血的方案应个体化、差异化。

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输血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例如,对于有特殊输血需求的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和免疫缺陷者等,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输血策略。

2. 输血前必须详细询问受血者的病史和过敏史,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特别是对于存在输血反应风险的患者,应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如使用预处理药物或降低输血速度等。

3. 对于特殊血液成分的需求,如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应尽量满足并严格遵循相关制度和规范。

特殊血液成分的正确应用对于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输血基本知识及输血规范[专业医疗]

输血基本知识及输血规范[专业医疗]

荟萃医学
8
二、血 型
➢ O型血 各种人中较多见,占40-56%; ➢ A型血 白种人占44%,黑种人和东方人占28%; ➢ B型血 东方人占27%;白种人占9% ; ➢ AB型血 占4-5%。
荟萃医学
9
血型 - ABO血型系统
➢ Landsteiner 1900年发现了A、B、O血型, ➢ 1902年, Landsteiner的两名学生又发现了较为稀
荟萃医学
21
1.发热反应
3.治疗: 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应用解热镇痛药,异丙嗪 25mgIM, 或地塞米松5-10mgIV抗过敏治疗,畏寒时注意保 暖,高热时可物理降温。
4.预防: 1)严格检查输血器具,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 2)对多次输血者可输入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
荟萃医学
22
2.过敏反应
荟萃医学
18
七、输血基本原则
➢ 1.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 ➢ 2.能少输的不多输。 ➢ 3.能输成分血不输全血。 ➢ 4.能输自体血不输异体血。 ➢ 5.输血前应向受者说明输血的必要性和危害性。 ➢ 6.输血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荟萃医学
19
八、输血反应
➢ 1 发热反应 ➢ 2 过敏反应 ➢ 3 溶血反应 ➢ 4 细菌污染反应 ➢ 5 输血传播疾病 ➢ 6 其他不良反应
病 7. 血小板减少:输浓缩血小板
荟萃医学
15
五、输血前的试验
➢ ABO血型鉴定 ➢ Rh血型鉴定 ➢ 交叉配血试验 ➢ 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不合时;输血史、妊娠史等 )
荟萃医学
查对: 输血前要查对供、受血者姓名、血型、交叉配血报告,检 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颜色、保存时间。
定为“世界献血日”。 ➢ 近十余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出现,已使输血成为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
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如下:
1. 判断输血指征:临床上,输血的主要指征包括:血容量不足、血液成分异常(如贫血)、出血引起的休克等。

在确定输血指征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病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

2. 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包括红细胞悬浮液、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不同血液成分具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作用,选择合适的成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3. 进行交叉配血和无偏抗体试验:在输血前,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和无偏抗体试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交叉配血可以评估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相容性,无偏抗体试验可以检测患者的血浆中是否存在对供血者的抗体。

4.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输血操作需要使用无菌技术,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包括采血时消毒、输血器具的消毒和严格的手部卫生等。

5. 注意输血速度和剂量:输血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输血指征,合理确定输血速度和剂量,避免输血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引起不良反应。

6. 进行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包括患者的血压、
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输血后的观察和记录。

7. 注意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在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包括停止输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等。

总之,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是确保输血指征的准确判断,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注意输血速度和剂量的控制,进行输血监测,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输血标准是怎样

输血标准是怎样

输血标准是怎样我们知道当大量失血时可以输血,输血作为一种急救或治疗措施,它并不针对于身体虚弱、易生病人群。

平时所说的输血并不单单是把血液输送到患者的体内就可以的,什么情况下符合输血的标准,输血的标准具体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血液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运输系统,它可以将我们需要的氧气、水分、养分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将代谢物送至肺、肝、肾,由其排出体外,通过输血可以补充身体中的血量,提升血压,提高免疫力,增强凝血功能,一般在急救、手术或血液病中运用广泛。

当手术或急救中大量出血时,应该及时输血,以免病人出现休克现象;当患者身体处于严重贫血时,需要输血来补充血量;当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时,如血友病,需要输血来提供有效因子;当患者患有严重感染,且经过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可以输血来增强抗感染能力。

二、输血的种类及用途和注意事项输血分为输全血和输成分血。

全血含有血液中所有的成分,现在输全血的情况很少,因为输全血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而患者可能只需要血液中的一两个成分,多补充可能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危险,还可能会通过输血感染上疾病,如乙肝、艾滋病等,还会增加免疫反应,达不到很好的疗效,全血不适于血浆蛋白过敏者、婴幼儿、老年人、器官移植者、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者等。

输成分血就是身体中需要什么就输什么,不仅安全有效,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节省血源、减少输血传染病。

此外,还可以自体输血,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自体输血是提前从患者体内抽取一定的血液进行保存,等手术需要时再输入患者体内,也可以在手术时收集,经过复杂处理再输入患者体内,这种输血方式可以减少输血传染疾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但是血源少。

成分血主要有红细胞类、白细胞类、血小板类、新鲜血浆、冷冻血浆、凝血制剂等,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几种:1.浓缩红细胞(压积红细胞):适用于长期慢性贫血、老年人、儿童、肝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在2~6度的专用储血冰箱存放,24小时内完成输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合理输血
1.高效
2.安全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

增加了不害物质其中有钾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红细胞
(1)悬浮红细胞:又称红细胞悬液,是目前最常用的成分。

红悬的适应证:
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
②老年人、小孩、妊娠期并发贫血需输血者
③外科手术内出血等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
用量:成人1单位红悬(200ml全血制得)提升5g/L
(2)洗涤红细胞把红细胞洗了3遍,把抗源物质洗掉了。

所以一说这个病人有过敏反应,过敏休质,我们就给他输洗涤红细胞。

还有高钾血症,急性肝肾衰竭,自免溶贫都要选择洗涤红细胞
2.血小板浓缩血小板。

适应证: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

3.新鲜冰冻血浆(FFP)除了扩容外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稳定的凝血因子。

用于凝血因子障碍所至凝血功能障碍。

4.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
因为白细胞所携带病毒的机率最大,所以把它弄掉。

用于:(1)多次输血者,如再障,重度海洋性贫血(2)准备器官移植患者
5.辐照血液成分血液经过γ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

主要用于防止近亲输入所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6.人血白蛋白用于低血容量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的核黄疸。

它没有传播病毒的危险。

三、输血的适应征及原则
1、急性失血血容量减少20%(800ML)一般输入晶体液胶体液,很少输血
2、止血功能的异常可以输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四、血液保护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不该输的就不要输
2、减少失血减少手术中不心要的出血是减少异体输血的关键措施
3、自身输血最能减少输血的并发症且无传染疾病的危险
4、血液保护药物的应用:
(1)术前使用红细胞生成素或维生素K
(2)预防性的应用抗纤溶药,如6-氨基已酸,抑肽酶
(3)应用重组因子激活物VII对大型手术的困难止血具有显著疗效
五、安全输血
(一)输血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热反应常见原因是致热原
1、急性输血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荨麻疹和瘙痒,原因是对某种血浆蛋白产生过敏反应
2、溶血反应是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因ABO血型不合引起。

临床表现是: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
处理原则:(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2)保持呼吸道,高浓度吸氧(3)利尿,防止肾衰竭
3.细菌感染(1)献血者菌血症(2)采血时皮肤污染(3)血液加工过程中被污染(4)血袋破损(5)冰冻血浆解冻时被污染
记住导致细菌性反应最常见的血液品种是血小板
4、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
病毒性感染包括艾滋病(HIV)乙肝(HBV)丙肝(HCV)巨细胞病毒(CMV) T 细胞白血病HTLV EB病毒
我国仅对血液进行HIV HBV HVC和梅毒检测
(二)预防传染病病原体经血传播的措施
1.无偿献血
2.严格血液筛检但是还是有漏检,原因主要是被检者血液处于窗口期
3.合理用血保护血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