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_村改居_社区建设模式_罗艺

合集下载

老村“活化”改造的新型城镇化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示范标杆

老村“活化”改造的新型城镇化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示范标杆

老村“活化”改造的新型城镇化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示范标杆作者:刘建峰刘相宇滕小杰来源:《现代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8年第11期一、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集体经济转型甘坑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牢牢把握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集体经济股份公司转型等契机,通过盘活老村房屋、土地、池塘、林地等生产要素,深化资本合作模式,激活经济建设的高效能、新动能,确保集体经济保值增值。

(一)“三统一”模式全面盘活老村房屋由甘坑社区党委牵头,甘坑社区股份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社区振兴计划”。

通过“集体统租、合作运营”的模式,在短时间内全面清空老村房屋,清理和淘汰旧厂房低端企业,改造1.5万平方米旧厂房,一改过去主要依赖厂房、住房出租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由股份公司统一承租老村房屋15年,统一租金给付标准,统一房屋管理及运营。

老村房屋租金由每平方米5元提升至25元,每位租户年平均收入已达6-7万元,这不仅实现了老村土地房屋资源的有效整合,也大幅提高了村民收入。

针对甘坑客家小镇商户及周边社区居民的房屋租赁,吉华街道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提升了办事大厅的硬件,率先在全区引入香港OSM管理学会实行精细化管理,缩短房屋租赁合同备案审批流程时限,群众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100%。

(二)高起点规划明确老村转型建设路径社区党委积极落宾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召集原村民和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谋求发展,组织调研丽江、锦里等知名小镇,在全社区达成了保护与开发并举、探索老村更新发展的共识。

先行特邀国内十大知名策划杨健鹰现场具体指导,并委托北大研究院编制《甘坑客家小镇建设总体规划》,以“保护为主、以旧修旧”的方式对老村房屋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在全球招募顶尖设计专家,最终确定由中国古镇复兴第一人——北大陈可石教授团队整体规划,并由国内旅游小镇规划设计第一品牌深圳中营都市设计公司全权设计打造。

该项目设计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肯定,荣获2015年深圳十六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深圳城中村改造操作模式@旧城改造PPT课件

深圳城中村改造操作模式@旧城改造PPT课件

➢渔民村崭新商品住宅的建成使 用,标志着渔民村改造的完成。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5
围绕城中村改造所思考的问题
政府: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如何平衡? 开发商:什么样的项目可行,利润空间是多少? 股份公司(村民):为什么要拆,应该怎么赔偿 银行:城中村改造到底有什么不同,银行服务如何延伸
核发拆迁许可证
细签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
项目建筑报建手续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8
项目规划立项
项目规划立项 拆赔方案确定
草签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划定用地红线
改造单位确定
监管资金帐户设立
实施主体 实施内容
政府——福田区重建局 旧改项目初步确定
项目立项审批 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细签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项目建筑报建手续
渔农村旧改项目中,由于拆迁谈判的复杂性及不可预见性, 谈判时间较长,为了保障开发项目及时动工,在旧改中规划 许可证的核发往往先期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签订。
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签约 主体
甲方——深圳市人民政府; 乙方——金地公司、裕亨股份有限公司;
土地使用权归属:金地公司与裕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所有。
深圳城中村改造操作模式 ----案例解析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22002200/3/21
一、案例概况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2
深圳城中村现状 ----深圳人只用10年建设了一座举世瞩目的城市,又只用了5年建设了一座
难以改造的城市
高强度、无规划指导 的开发造就了大批的城 中村握手楼。
占深圳特区面积5%的 城中城为成为深圳90% 暂人口廉租房的主要供 应者。

“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

“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

xx街道xxx村“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潍发[2004]9号文件等有关法规政策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实施“村改居”工作推进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试行)》精神和xx街道《实施“村改居”工作方案》安排,现就做好xx街道xxx村“村改居”工作,制定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以加快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围绕深化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配套改革,严格按程序搞好“村改居”工作,加快建立健全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工作原则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以下原则:坚持依法办事,规范操作。

要精心组织,严格程序,确保工作的合法性。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从服务居民的宗旨出发,认真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民意民愿,实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既要大胆实践推进,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村情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工作推进的力度、速度,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三、方法步骤(一)准备阶段1、成立机构。

成立xxx村“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包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组成专门工作班子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村改居”的日常工作。

2、宣传引导。

村召开村“两委”会议和“两委”扩大会议,并利用张贴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村改居”工作的宣传力度。

重点宣传“村改居”工作的意义、有关法规、政策等,提高群众对“村改居”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信心,为全面铺开“村改居”工作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氛围。

3、调查摸底,制定方案。

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村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村改居”工作实施方案,并提交村民会议表决通过。

“村改居”社区研究述评

“村改居”社区研究述评

“村改居”社区研究述评陈 鹏(云南师范大学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摘要]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下,“村改居”社区作为我国破除城乡二元壁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讨论。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主要对“村改居”的概念界定及认知、“村改居”社区居民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及其治理对策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肯定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角度和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村改居”社区;社区治理;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独特产物,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征地撤村、村庄合并、村落并入都市等原因,几乎每天都有约70个村落消失……”每一年都有上万的村落在中国行政版图上消失。

据统计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59%,截止201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0.6%,并且每年都在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社会转型时期,“村改居”社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家消除城乡二元壁垒、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当然伴随着新一轮的城镇化,“村改居”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传统乡村与现代城市的碰撞,给城市管理与规划、社区治理带来一系列挑战。

为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路径,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开创新形势下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关于“村改居”社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山东“合村并居”事件的持续发酵,更是掀起学界对于这一问题讨论的热潮。

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已有成果做一些梳理和总结,希望对进一步研究有所启发。

深圳市物业管理示范村改居标准及评分细则(试行)

深圳市物业管理示范村改居标准及评分细则(试行)
2
符合2分,不符合0分。
物业服务企业与委托管理单位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双方责权利明确。
2
符合1分,不符合0分。
按栋建立业主档案,按户建立出租屋信息档案并及时更新,房屋及配套设施权属清册准确,相关资料完整、查阅方便。
2
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扣0.2分。
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流程,制订具体的落实措施和考核办法。
符合1分,不符合0分。
按小区建筑面积配备一线工作人员,秩序维护人员人均管理面积不超过5000㎡。
1
符合1分,不符合0分。
制订并执行秩序维护人员日常检查考核办法,能提供相关工作记录。
1
符合1分,不符合0分。
秩序维护人员熟悉小区环境和自身职责,文明值勤,认真负责。
1
符合1分,基本符合0.5分,不符合0分。
1
符合1分,不符合0分。
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至少每半年演练一次。
1
符合1分,不符合0分。
物业公司及管理处积极配合社区警务及社区居民组织搞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2
符合2分,不符合0分。
(四)
环境卫生
清洁卫生实行责任制,有专职清洁人员和明确的责任范围,提供全天候清洁服务;
1
符合2分,基本符合1分,不符合0分。
2
符合2分,不符合0分。
物业服务企业在收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税收方面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2
符合2分,基本符合1分,不符合0分。
设立并公示服务电话,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受理并及时处理业主(使用人)报修、求助、建议、咨询和投诉,有回访和记录。
2
符合2分,没有制度扣0.5分,未设服务电话扣0.5分,发现一处处理不及时扣0.2分,没有回访记录每次扣0.2分。

罗湖区探索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

罗湖区探索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

52PROPERTY MANAGEMENT 中国物业管理LOCAL EXPERIENCE区域视点2018年以来,为落实好深圳市委组织部交办的“物业服务公司党建”和“业委会党建”两个课题,罗湖区委区政府在全面总结以往居民小区党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制定了居民小区党建1+3文件,即《党建引领构建居民小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体系三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以及居民小组、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个分领域党建的总体安排,解决好城市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广泛动员各方力量营造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有效激发了城市基层党建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小区治理规范有序。

开展居民小区党建的背景1.居民小区党建已经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战略制高点。

抓好居民小区党建意义重大,符合城市基层党建发展规律和趋势,顺应民心所向,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强国城市范例的应有之义。

居民小区党建已经成为城市基层党建的战略制高点。

城市基层党建归根结底要落脚到居民小区,创造小区美好生活。

小区党建可谓城市基层党建大棋盘上的气眼,抓好小区党建可谓一子落满盘活。

2.居民小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美好生活建设的主阵地。

居民小区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现小区依法自治、创建城市美好生活等多重诉求的利益交汇区域,罗湖区探索党建引领居民小区治理是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居民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问题,打造安全稳定、公平正义城市美好生活的主要阵地和兜底领域。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居民小区数量多、类型复杂、管理难度大,治安、消防、维稳和安全生产等事件多发、频发。

全区33.72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密布居民小区929个,其中有由物业服务公司管理的小区784个、物业服务公司563家,从业人员12740人。

其中建立党组织48家,管理党员432名;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有195个,占小区总数的五分之一。

业委会单独建立党组织率和有党员率偏低;无物业服务公司的小区由145个,近五分之一的小区还没有物业服务覆盖;城中村小区42个。

深圳罗湖区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

深圳罗湖区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

深圳罗湖区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深圳罗湖区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1:引言引言介绍城中村改造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本文档的编写目的和目标。

2:城中村概况分析2.1 城中村的规模和分布2.2 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3 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和意义3:城中村改造目标和原则3.1 改造目标确定3.2 改造原则和准则3.3 改造策略和方法4:城中村改造的具体措施4.1 城中村用地整理和规划4.1.1 土地征收和改划4.1.2 用地规划设计4.2 城中村住房改造与重建4.2.1 住房补偿安置政策4.2.2 住房改造与重建标准和要求 4.3 城中村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 4.3.1 社区设施规划与改造4.3.2 公共服务设施改善4.4 城中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恢复4.4.1 城市绿化和公园建设4.4.2 垃圾处理与环境卫生改善4.5 城中村社会管理和居民参与机制4.5.1 社会管理机制建设4.5.2 居民参与机制建设5:城中村改造进度和计划5.1 改造项目划分和实施时间表5.2 监督与考核机制6:经济资金保障和合作机制6.1 资金来源和筹措机制6.2 合作机制和社会参与7:城中村改造效益评估和后续维护7.1 效益评估指标和方法7.2 改造后维护和管理机制8: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附录包括城中村改造的相关规划图纸、住房改造的设计方案、资金筹措的详细方案等。

9: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对文档中出现的法律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理解。

注:本文档仅为参考范本,具体内容和细节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内容深度及技术指引0531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规划编制内容深度及技术指引0531
停车问题。
编制目的 编制过程 指引的内容框架
5. 综合整治规划
总平面图
指引目标和工作重 点
指引内容与技术要 点
上李朗社区综合整 治规划案例
防灾减灾规划
编制目的
编制过程
指引的内容框架
指引目标和工作重 点
指引内容与技术要 点
上李朗社区综合整 治规划案例
《指引》与《消防 技术要求》的关系
部门意见及处理
1. 综合整治改造是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主要模式,可有效提 升城中村建筑环境和居住生活水平,社会效益明显,是一种 和谐、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方式。
2. 为解决我市城中村综合整治规划编制中遇到的问题,规范和 相对统一综合整治规划编制的技术行为,保障基本的实施效 果。
深圳市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规划编制 内容、深度及技术指引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9、06
主要内容
1 编制目的
2 编制过程
3 指引的内容框架
4
指引目标和工作重点
5 指引内容与技术要点
6
上李朗社区综合整治规划案例
7
《指引》与《消防技术要求》的关系
8
部门意见及处理
2. 2008年1月,草案经规划局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随后征询 市直部门和各区政府意见,共收到市公安消防局、市城市管 理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国土房局、市建设局、市水 务局、市供电局、各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等12家单位、34条意 见;
3. 2008年5月,采纳上述意见和建议,深化、修改和完善成果 后,形成送审稿。
编制目的
编制过程
指引的内容框架
指引目标和工作重 点
指引内容与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 点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15•【字号】深府[2010]108号•【施行日期】2010.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2010〕10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落实。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八月十五日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09〕24号),现决定在全市开展宜居城市创建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坚持以人为本,以不断改善民生为主线,以开展宜居城市创建为手段,通过推进住有所居、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能,努力建设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文明城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深圳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原则。

1.加强领导,注重协作。

成立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并细化工作职责和责任。

制定创建宜居城市的计划、目标和任务,建立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沟通与合作的工作机制,共同承担宜居城市创建工作。

2.摸清现状,注重进步。

开展宜居城市、宜居街道和宜居社区调研和评估,摸清我市宜居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并注重分步实施和整体推进,保障宜居城市各项考核指标逐年提升。

3.突出重点,注重特色。

从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入手,集中力量优先突破重点领域、重点工程。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4•【字号】深府办函[2012]49号•【施行日期】2012.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办函〔2012〕4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各有关部门要将《工作方案》中涉及本部门、本区(新区管委会)的工作进一步细化和分解,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要求。

同一项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居环境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和检查督导,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切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四月十四日深圳市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宜居社区建设,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实施意见》(粤办发〔2009〕24号)、《关于印发〈深圳市创建宜居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府〔2010〕10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重要性建设宜居社区是将深圳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人民群众具有幸福感的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省政府提出“2015年末,珠三角地区宜居社区(含省级、市级)比例达到70%”目标,缩小我市原特区内外社区建设水平差距的基本手段。

针对我市社区自治组织的管理功能未充分挖掘,社区凝聚力较弱,居民文明意识和家园意识有待提高,城中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引导,抗灾防灾设计和设施有待完善,后街背巷脏乱、道路破损严重,原特区外社区规划相对滞后,公交停靠站服务设施配备不齐全,排水管网、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垃圾分类回收桶等市政环卫设施不完善,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基层文化机构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有待提高,住宅区物业管理尚未全覆盖,且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有必要采取措施加快建设宜居社区。

道德与法治(深圳卷)(全解全析)-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道德与法治(深圳卷)(全解全析)-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广东深圳卷)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40分钟试卷满分: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2023年,深圳市少数民族聚居村——深汕特别合作区红罗畲族村实施了“石榴籽培育计划”:全力发展“文化+民族+红色”特色文旅产业;建设极具民族风貌的民居、牌坊和卫生站;开设畲语与普通话互译小课堂。

这些举措有利于()A.进一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B.缩小少数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民族团结。

AB:两岸关系、缩小少数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AB不符合题意;C:依据教材知识,深汕特别合作区红罗畲族村采取多种措施,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C说法正确;D:少数民族地区没有高度自治权,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宝安区西乡街道持续探索“共建议事会”模式,把关系社区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居民急难愁盼事项放到“议事阁”公布,由居民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共同解决问题。

该模式()A.发挥基本政治制度优势,解决民众困难B.拓宽居民参政议政渠道,搭建民意桥梁C.坚持基层党建组织引领,提高治理成效D.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方式,根除社会矛盾【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分析题文,题文中的西乡街道探索“共建议事会”模式,由居民共同解决重大事项和居民急难愁盼事项,这体现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解决民众困难;故A正确;B: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故B错误;C:题干没有涉及基层党建组织;故C不符合题意;D:根除,观点太绝对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

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成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城中村通常是指处于城市核心区或周边的老旧、低矮、人口密集的居民聚居区。

这些地区由于历史、规划以及管理等原因,长期以来饱受诸多问题困扰,包括低劣的居住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治安状况堪忧等。

深圳作为中国著名的特区城市,城中村改造始终是其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以深圳为例,探讨城中村改造的模式与策略。

首先,要实现成功的城中村改造,需要精确的规划。

深圳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因为历史原因和规划问题,存在大量的城中村。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对城中村的改造应提前纳入计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确定改造步骤和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拆迁重建、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等方式,逐步改善城中村的居住环境。

同时,要注重保护原有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尊重居民权益,确保改造过程中的公平和合法。

其次,城中村改造需要多方合作和资源整合。

政府、居民、开发商、社会组织等各方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利益共享与多赢的局面。

政府在城中村改造中应起到引导和协调的作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确保改造进程的顺利进行。

而居民则需要积极参与改造过程,尊重规划和政策,配合拆迁和调整。

开发商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保障改造项目的品质和效果。

另外,创新的金融模式也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传统的融资渠道往往无法满足需要。

因此,深圳在城中村改造中采取了多样化的融资模式。

例如,引入社会资本、发行城投债券、设立专门的资金池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加城中村改造的资金来源,提高改造的可行性和持续性。

最后,城中村改造中应注重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

城中村的改造不仅仅是对物质环境的改善,更是对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培养。

因此,应注重社区建设,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区活动空间,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还应通过开展必要的社区教育和培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认同感,增强他们对改造工作的参与度和责任心。

戮力同心谋发展 百尺竿头再扬帆

戮力同心谋发展  百尺竿头再扬帆

戮力同心谋发展百尺竿头再扬帆作者:赖远明来源:《中国经贸》2019年第13期龙岗社区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中心区,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管理及服务人口约3.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800人。

是2004年成立的“村改居”社区,现下辖13个居民小組。

2019年以来,龙岗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向规范化迈进,取得新成效,展现新作为。

党建引领,走在前列。

龙岗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向上、向好发展。

坚持学思践悟,加强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

社区班子定期开展“第一议题”学习,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规范提升一线“红色堡垒”;做好街道第二批“十百千”基层党支部评选、组织发展和党员培养等工作,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开展庆祝建党98周年系列活动,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推进社区发展。

先后举办意识形态专题讲座、“寄党情,送关怀”主题活动、“凝心聚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党群共建活动、“龙舟畅游”“两学一做”党建知识小游戏、“讴歌新时代,开创新征程”庆祝建党98周年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等。

定期开展“党代表进社区”、“相约周二”直接联系群众等活动,接访走访群众、单位和企业,收集意见、建议和问题,及时答复处理。

百舸争流千帆竞。

龙岗社区积极配合落实地铁十六号线征拆工作,引领龙岗股份合作公司及各居民小组大力配合街道开展征地拆迁,动员相关居民小组党员、居民代表和业主代表以城市规划发展大局为重,积极推进征地拆迁和城市建设发展。

落实社区级河长制。

配合相关部门推进龙岗中学排洪渠、新生排水渠河道整治,成功拆除龙岗中学排洪渠沿岸房屋,拆除面积1702.59平方米,移交施工作业面100%。

统筹资源,推动民生服务再上新台阶。

城市化进程中的_村改居_社区居委会建设_杨贵华

城市化进程中的_村改居_社区居委会建设_杨贵华

二、“ 村改居” 社区居委会所应发挥的独特作用
“村改居” 社区居委会在 “村改居” 进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发挥哪些独特的作用 ? 这个问题 直接关涉 “村改居” 社区居委会建设应有的目标取向, 也是深入思考如何建设 “村改居 ” 社区 ,“村改居” 社区居委会所应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居委会的前提。笔者以为 (一 ) “村改居” 社区居委会应成为社区人口再组织化和居民自治的重要组织平台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但在我国又分别属于城乡两种组织体制 和管理体系。村民委员会属于农村建制,而居民委员属于城市建制。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目前 依然存在,因此,村民的组织和管理与城市居民的组织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 。村委会管理是以自 然村落为基本单元、以村籍人口为主要对象的农村管理服务体制 。撤村后,村民虽然在户籍身份 上变为城市居民但却因缺少新的联系纽带而出现疏离化的倾向 ,迫切需要新的组织载体对其进行 78
0629 收稿日期: 2012》 ,《湖南社会科学》 2011 年第 5 期。 参见杨贵华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 “村改居” 路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6
社会科学 2012 年第 11 期
杨贵华: 城市化进程中的 “村改居” 社区居委会建设
1. 按照城市社区设置组织结构和组织 体制。 改制后的 “村改居 ” 社区居委会, 从法定意义 上和管理体制上说已属于城市社区居委会了 ,因此,就需要在组织结构和组织体制上与城市社区 , “村改居 ” 社区居委 居委会相衔接,并逐步过渡到成熟的城市社区居委会 。按照新的工作内容 会下设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群众文化等工作委员会。 有的 “村改居 ” 社区还建起了社区服务站或社区工作站等专门的服务机构 ,社区服务站或工作站是区政府职能部 门和街道办事处设在社区的工作平台 ,承接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 ,满足居民日益增 长的服务需求。在原来村民小组的基础上调整划分社区居民小组 。 2. 工作重心开始转 向: 由 发展经济 向 社 区 管 理 和 公共 服 务 为转变。 村委会组织建立以来, 一直承担着服务和协调本村生产 、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 土地和其他财产等经济职能。 这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以及 “统分结合、 双层经营 ” 的生产 经营体制是一致的,当然也与农村组织特别是经济组织缺乏分化有关 。而城市社区居委会却不具 有发展经济的责任,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 , 并进行社区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 ( 当然,组织开展自治活动是居委会和村委会共有的责任) 。“村改居” 过程中, 同时也是其职能 ,“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开始剥离其前身村委会遗留 分解和转变的过程,在集体资产改制的同时 下来的经济职能,逐步转向了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 ,如协调开展社区共建、纠纷调解、社区文化 教育; 协助政府开展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服务 ,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困难居民的低 保与救助; 协助政府部门和及其派出机构开展计划生育 、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工作。为了更好 地开展上述工作,一些 “村改居”社区居委会增设社区协管员 ( 或社区专干 ) , 有的还仿效城市 社区设置了社区服务站 ( 或工作站) 。 3. 开始建立与城市社区工作相衔接的制 度。 完成集体资产改制的 “村改居 ” 社区开始建立 或者正在建立社区工作者集中办公制度 ; 未完成集体资产改制的社区,正建立并逐步完善社区工 作者值班制度,保证社区居民在社区办公场所能够找到 “两委 ” 成员, 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或 办理相关事务。一些城市在 “村改居” 社区还设置了 “社区服务站 ” ( 或社区工作站 ) , 招聘专 职人员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公共服务 。一些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城镇 ,甚至实现了社区服 务站 ( 社区工作站) 的全覆盖。服务站 ( 或工作站 ) 实行 “一块牌子对外、 一体化管理、 一站 ,工作人员面向社会招聘,实行上班制,由街道统一管理和考核。 近年来, 基层政府及 式服务” 其街道办事处陆续开始为 “村改居 ” 社区居委会划拨办公经费、 提供办公用房。 但是这项工作 的发展在各地 “村改居” 社区很不平衡。 (二 ) “村改居” 社区居委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村改居” 社区居委会是由村委会转换而来的, 受原来的组织和管理体制运行惯性的影响, 以及依然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对 “村改居 ” 过程形成的制约, 再加上居民特别是原村民长期养 成的生活习性和乡土观念,致使 “村改居 ” 社区居委会不免带有许多脱胎而来的村委会组织的 印记。 1. 村委会向居委会 职 能转变不到 位。 在农村管理体制下, 村委会既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又是集体经济管理组织,还是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的准行政组织 ,经济、社会与准行政职能合 一。但城市社区居民没有土地等集体资产 ,作为社区主体组织的居委会自然没有对集体经济管理 ,“村改居” 过程中就面临集体资产处置和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问题 , 它们涉及到 的职能。因此 原村民的实际利益和收益分配。 在 “村改居 ” 的初期, 许多社区居委会不得不承担起原村集体 资产的经营管理职责,并继续依靠集体经济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支持为 “村改居 ” 社区特别是 原 “村籍” 居民提供公共物品。城市化的发展要求 “村改居 ” 社区居委会实现工作职能与城市 — —街道办事处— — —面向居民开展工作 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接轨,在协助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 的同时,组织居民开展自我管理并向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但受集体资产改制进展缓慢、 体制掣 肘、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因素所困,再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管理的惯性影响 , 许多 “村改居 ” 77

深圳市龙岗区探索智慧社区“智能体”建设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圳市龙岗区探索智慧社区“智能体”建设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城建”深圳市龙岗区探索智慧社区“智能体”建设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深圳市龙岗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而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传统的社区治理体系难以承担现代社会治理的重任。

2018年3月,深圳市龙岗区选定横岗街道怡锦社区、坂田街道南坑社区作为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

两年多来,深圳市龙岗区以智慧社区建设为契机,创新治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以“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为基础,整合各方资源,搭建数据赋能平台、事件分拨平台、精准服务平台和新技术应用平台等四大平台,探索开展三级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智慧社区建设龙岗实践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建设智慧社区四大平台,更好地发挥社区党委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一)建设数据赋能平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以社区态势感知平台为载体,承载数据采集汇聚、可视化监管、指挥调度、数据分析和服务支撑等多项模块功能。

一是数据资源全量下沉。

改变以往社区只负责采集而难以保留和掌握社区数据的困境,推动区大数据中心“数据超市”和“时空平台”的数据资源下沉,使社区各类信息上云、上图、上屏,形成“云上社区”。

社区党委通过社区运行管理中心,就可指挥疫情防控、处置应急事件、处理社区事务、解决民生诉求。

目前,已推动人、房、法人、一企一档、一楼一档、三小场所等共39类数据资源、300多个数据表、5000多个字段信息资源下沉到社区。

二是大数据辅助精准治理。

下沉的数据经过比对分析进一步促进了社区精准治理。

例如,利用网格人口数据和视频门禁开卡数据比对分析,筛选出不在网格系统但有在门禁系统开卡的人员和在网格系统但并未在门禁系统开卡的人员,并将信息分派给网格员进行居住人口登记核查,目前仅南坑社区已辅助网格员更新人口基础数据2000余条。

近十年来我国“村改居”社区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我国“村改居”社区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我国“村改居”社区研究述评张子昂【摘要】近年来,随着“村改居”社区建设在全国各地的推进, “村改居”社区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学界对“村改居”社区研究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村改居”社区的特点、“村改居”社区的建设原则、现状与问题、影响因素和提高建设质量的思路等.对这些焦点问题的梳理和归纳,有助于我们透视已有研究的一些不足.【期刊名称】《当代经济》【年(卷),期】2016(000)015【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村改居”社区;建设特点;现状;问题;述评【作者】张子昂【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湖北武汉430016【正文语种】中文所谓“村改居”社区是指“将原来的农村居民委员会撤销,改为城市居民委员会,用城市的管理模式去去治理被城镇化的原农村社区”。

“村改居”社区是“村改居”政策推进的直接产物,其根源在于农村的城镇化政策导向。

近年来随着“村改居”政策在我国城乡领域的大力推行,“村改居”社区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目前学术界对于“村改居”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村改居”社区的特点,“村改居”社区的建设原则,“村改居”社区的现状与问题,影响“村改居”社区建设的因素和提高“村改居”社区建设质量的思路等几个方面。

“村改居”社区是一种转变的产物,这种转变主要是将“原先处在城市的边缘、现在已经纳入城市管理范围的村民委员会,以及县(市)机关所在地、乡镇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改成居民委员会。

”这种转变所需的条件决定了转变产物—“村改居”社区所具有的一系列特点。

1、社区管理的复杂性“村改居”社区管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社区人员构成和经济环境两个方面。

在社区人员构成方面,“村改居”社区呈现出“居住人口密度高,异质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村改居社区多数处在城乡结合部,除了原来的居民,还会大量涌入外来打工者”。

黄立敏、刘文罗和万雪芬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村改居”社区在社区人员构成方面较为复杂,“户籍人口与外来流动人口严重倒挂”,“本地人一方面享受着‘食利’好处,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忍受着因外地人多而造成的居住环境的恶化,而外地人在很多方面又与当地人格格不入,因此冲突就难以避免”,这些“都对依然依靠传统村民自治模式的‘村改居’自治带来挑战,自治的复杂程度明显增强。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村改居”社区治理——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村改居”社区治理——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型是城市化推进 的结果 ,由土地征用或转 为国家所有带 来的高额补偿金让这些原来的农村一夜之 间成为 “ 大富 翁” 。这些社 区拥有总量规模各不相 同的集体资产 , 的 有 净资产达数亿元 , 人均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这些 集体资产大多以厂房 、 商铺 、 住宅等物业为主 , 经济相对 独立。社区各项工作 的运转基本依靠股份公 司维持 ,社 区集体经济成 为社 区公共事务最坚实的经济来源 ,为社
北 武汉 407 ) 3 02
“ 改 居 ” 区 是 农 村 城 市化 的产 物 。 着 城 市 化 进 村 社 随
为城 市 居 民。 0 5 底 土 地 全 部转 为 国有 。深 圳 由此 成 20 年
程 的加快 , 越来越多 的城市边缘社区或“ 中村 ” 城 社区变
成 了 “ 改 居 ” 区 。 村 改 居 ” 区 虽 处 于 城 市 的 “ 社 村 社 “ 社 新 会 空 间 ” 下 , 其 政 治 、 济 、 会 发 展 等 诸 多 要 素 兼 之 但 经 社 具 了城 乡 两 方 面 的 特 征 ,非农 非 城 ” “ 乡 亦 城 ” 同 时 “ ,亦 ,
【 中图 分 类 号 】 9 6 【 献标 识 码 】 I 章 编 号 】0 4— 1X(0 9 0 0 1 C 1 文 A 文 10 5 8 20 )9— 25—0 5
黄立敏(9 3 )女 , 17 一 , 武汉大 学政治与公共 管理学院博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湖
余个工作部 门, 工作内容 、 方式与改制前“ 位 ” 境 。 准 , 错 困
二 、 会 资本 与 “ 改 居 ” 区治 理 社 村 社 最 早 将 “ 会 资 本 ” 一 概 念 引 入 社 会 学 研 究 领 域 社 这

从管理到治理:创新“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宝安探索

从管理到治理:创新“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宝安探索

作者: 林清新[1,2]
作者机构: [1]深圳市委党校宝安分校;[2]中山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特区实践与理论
页码: 119-123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6期
主题词: “村改居”社区;治理;现代化
摘要:深圳市宝安区是全国最早启动城市化,也是首先全面完成"村改居"的地区之一。

从,"村委自治"到探索构建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宝安区"村改居"社区的改革实践推动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这些创新与经验具有丰富的参考意义。

目前,对处于转型期的"村改居"社区来说,有两个问题亟待研究:如何实现改革创新,让"村改居"社区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怎样使创新的发展模式具有可持续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章以宝安区"村改居"社区为研究范本,通过分析其现实困境,试图从价值、制度和行动三个层面就推进基层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区实践与理论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民生社会建设高度重视,社区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将为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支撑。

在城市化和基层政权建设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社区建设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基本模式。

本文以深圳的社区建设为例,探讨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政府主导的社区建设模式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一、深圳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深圳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社区类型———“村改居”社区。

从形式上看,尽管“村改居”社区已经具备了和城市社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但“村改居”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

深圳的“村改居”社区,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通过变农村户口为城市户口,村委会改为社区居委会,农村土地由集体和个人所有转为国家所有的方式所形成的社区。

在我国城市化背景下,“村改居”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基层组织建设、集体土地处置、集体资产处理、集体房产和村民住宅处理、村民农转非、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社会保障及群团组织关系理顺等问题的系统工程。

(一)社区建设概况从2004年开始,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设立与居委会分离的社区工作站,实行“居站分设”体制。

此后,深圳市正式拉开了新一轮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帷幕。

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居站分设”的社区管理体制。

设立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服务平台”,行使原属于居委会的那部分政府职能,而社区居委会的职能,则定位于居民自治,使居委会与政府事务相分离。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关外的宝安龙岗两区也相继进行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以宝安区为例,2007年1月,宝安区在大浪、民治两个街道推行“一站多居”、“居、站、企”分设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2007年下半年,宝安区出台了两个配套性文件,要求在全区推行“居站分设”的社区管理体制,此后又陆续出台相关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文件,2008年3月,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必须指出,包括宝安在内的深圳各区,在社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果。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村改居”社区。

原特区处的很多社区原来都是农村建制的,2004年城市化以后由政府统一改成“村改居”社区,由于“村改居”社区是由农村转化而来的,因此还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尽管这些社区的经济结构和形态都已经完全非农化,但从社区特征来看,它们还属于典型的生活共同体,如村民彼此熟悉、相互信任、依靠村规民约来治理、社区精英的权威地位等。

在深圳,“村改居”社区是急速城市化运动的产物,并不是自然演变而来的,因而具有与其他社区类型不同的特征,如大多数社区深圳“村改居”社区建设模式罗艺82特区实践与理论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股份公司具有很强的纽带作用、社区精英发挥较大的影响力等等。

“村改居”社区具有的这些特征,对于探讨深圳市的社区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

(二)“村改居”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在经济方面,集体所有制的股份公司与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分离,由政府财政拨款进行社区建设,但政府拨款难以满足社区建设的要求。

为了减轻“村改居”社区股份公司的经济负担,采取股份公司同社区工作站、居委会在经济上分离的模式,股份公司只负责公司的盈亏,不再承担社区社会管理费用。

过去,社区管理的各项费用大部分由社区股份公司承担,导致股份公司的负担很重,公司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发展自己,而且股民的分红也很少。

社区工作站建立以后,改由上级政府拨款给社区工作站,股份公司不再承担社区社会管理费用,同时,居委会也可以获得少量的政府拨款。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政府给社区从经济上减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政府拨款往往很难完全满足社区建设需要,所以如果这三类组织彻底分离,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就无法正常运转。

第二,在职能方面,实现社区管理重心的下移,由社区工作站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但又往往有责无权。

由于“村改居”社区所占比例很高,而且有许多经济落后的“村改居”社区,管理任务和难度要远远超过那些发展相对成熟的老城区社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管理重心放到社区,是可行的。

但是,从实际来看,下移的往往只有责任,而没有相应的管理权力,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工作平台,通常只有执行上级政府指令和命令的余地,社区居委会作为自治组织,也不拥有任何强制性的权力,从而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的无效执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管理重心的下移并没有解决长期困扰政府的权责不对等的问题,这与国家对社会的过度控制密切相关。

第三,在组织结构方面,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站、居委会、股份公司及其他居民活动组织之间的关系有待理顺。

就“村改居”社区的建设而言,既要发挥社区工作站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把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因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成员大多数都是原村委会的成员,处理社区事务有很好的经验,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居民自治的积极性。

一方面,社区工作站承担了绝大部分社会管理事务,社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往往不是来自该社区,而是由上级政府任命或委派的,社区居民对这些委派的人员,还不是完全信任,所以他们在开展工作时,会遇到很多问题。

另一方面,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职能很少,往往只负责居民的文体娱乐活动等事务,对重大的社区事务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拥有发言权,而且因为不掌握财政资源,作用就很难发挥出来,甚至还存在弱化的趋势。

二、政府主导的社区建设模式对社区发展的影响总体来看,深圳的社区建设都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提升政府在基层的执行力,同时通过强化政府对社区的控制以维护社会稳定,这些都是当前社区建设的基本特征。

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对物质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为社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人力资源保障。

但是,在当前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政府主导模式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忽略社区类型差异的社区建设思路将对社区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政府主导下的社区建设忽视了城市化的内在规律,难以体现社区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城市化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乡村被逐渐纳入城市的经济运转体系,在此过程中,经济持续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

社区建设首先是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而社区往往只是被动地服从政府的指令和安排。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宝安区很多“村改居”社区还没有达到城市化的水平,其生产方式依然是农业社会的经济型态,农业人口占绝大部分,工业的比例相当低,服务业不发达,人均收入低,社区的公共设施落后,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和城市社区有很大差距。

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宣布城市化,将所有的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相应的,大量产权原属于村民自有或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都被政府宣布划为国有土地,原村民都加入集体性质的股份合作公司,并以政府补偿的土地转让金作为股本,村民成为股民、市●社会建设83特区实践与理论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民。

“村改居”运动虽然使村民从身份上转变为居民或者市民,但却以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为代价,村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二)政府过度控制资源难以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资源互补,制约了社区自身的发展社区建设最重要的是资源,包括经济资源、财政资源、政府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

而资源的拥有量,直接决定社区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目前,政府控制着大部分资源,而且国家的资源配置方式往往比较单一,效率相对低下,无法顾及到所有社区的利益。

特别是对政绩的强烈需求,使很多地方政府往往把资源投向那些见效快、收益明显的领域,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忽略见效慢、周期长的项目,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

从城市社区和“村改居”社区比较的角度来看,城市社区是各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各类非政府组织等的集中区域,可以为社区建设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相比之下“村改居”社区由于特定的区域位置限制,社区共建资源明显不足。

而且,“村改居”社区基本上保留和沿用原先农村已有的设施,普遍存在市政建设落后、办公条件简陋、公共硬件设备陈旧、服务设施缺乏等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建设的开展。

从组织资源上看,“村改居”社区的居民都是由原来的农民转变而来,自身组织能力和水平较低,而且往往习惯性地依赖于原有家族的势力,没有摆脱传统血缘关系的影响,家族的团结度和信任度,对居民的组织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而这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及结社活动,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三)社区组织关系不顺畅,降低了居民对社区组织的信任度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社区管理组织包括:基层党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和股份公司等组织,“村改居”社区无论采取“一站一居”还是“一站多居”的模式,上述组织都在各自的领域存在,而且往往有着不同的、甚至是互相冲突的利益,特别是那些居委会、工作站和股份公司三者完全分离的“村改居”社区,相互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工作站掌握着权力资源,而股份公司掌握着经济资源,社区居委会拥有的资源最少。

在社区管理过程中,资源占有的不平衡,导致这些社区实体之间产生矛盾。

“村改居”社区的居民,都是从原来的村民转变过来,对原村委会有着较强的信任度,遇到困难往往会找村干部。

现在,居民办事更多地是找社区工作站,而工作站的任务又很繁重,往往没有精力处理居民的事情,从而降低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也降低了对政府的信任。

(四)社区居委会等自治组织存在被虚化的趋势,社区自治缺乏必要的组织保障在城市化进程中,居委会的功能正逐渐被弱化。

社区居委会缺乏财政资源、组织资源、人际关系资源等,工作人员也只能按月领取一千多元的补助。

资源的匮乏导致居委会事实上无力承担其自治功能,无法有效动员社区力量。

社区居委会事实上被虚化,社区的自治功能也被不断削弱。

这样,一方面是社区工作站事务不断加重,人力资源十分紧张,包括临聘人员在内的工作人员,其工作量十分繁重,社区工作站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政府委派的各项任务。

而另一方面,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虽然名义上还负责联系辖区内的党员、对辖区居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一些活动,但是由于资金紧张,动员能力十分有限。

总而言之,我国社区建设的进路是国家推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

社区体制改革扩展了国家在社区建设中的行动权力,也强化了政府对法律和治理规则解释、操作的地位。

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社区本身的独立和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而社区的健康发展又有赖于其独立和自主,所以,在此意义上,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过多的政府权力介入,无益于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也与“善治”的目标背道而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