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 的历史

合集下载

晋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晋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晋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晋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政治实体,其历史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晋国的成立,是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尧舜时代的愚公所传下的神书《易经》中记载。

《易经》中说:“商纣亡,天下三分,晋文公得商纣之国,为晋国,自此始有晋国。

”在早期的时候,晋国地方疆域不大,无法与诸侯国相比,但是在战国时期,晋国逐渐崛起。

在晋国春秋时期的盛世,统治思想、法制、科技、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设立十三个郡,其中晋阳郡即为九原郡,辖区从东到西,自陇右的氐羌地带,至汉水北畿,总面积四百余万顷,延绵数千里。

晋国成为中国北部最大的郡国之一。

公元前453年,晋文公将晋国的都城从阳翟改为运城,并成立了运河,这条运河穿过黄河流域,连接了晋国的西部和东部,加快了各地之间的交流和经济发展。

再之后,晋国在齐国的迁葛之役中大败齐军,成为中国战国时期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403年,晋国生出了十年动乱——晋宣公被逼杀,其弟公子重耳前来奔走,逐渐重建晋国;并且设立了分权制,奠下了晋国长期盛世的基础。

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中,晋国逐渐被秦国征服,作为秦国的一个属国存在。

但是在汉朝时期,晋国的文化和艺术再次得到了繁荣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中原文化盛世的时期,晋地的人文和艺术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晋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实体。

他的发展经历了从草创之初到后期的繁荣,发展历程中,晋国曾或许几经沉浮,却始终具有强大的文化、军事力量。

晋国的存在证明了晋地及其周边民众对历史传承与文化制度的深层次认识和掌握,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痕迹。

晋朝的知识点总结

晋朝的知识点总结

晋朝的知识点总结政治1. 晋朝建立:晋朝是在三国时期的混乱之后建立的,由晋武帝司马炎在统一中国之后建立。

2. 均田令:为了解决土地不均问题,晋武帝颁布了均田令,规定每户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从而保持社会稳定。

3. 建康迁都:晋朝开始时的首都是洛阳,后来晋明帝迁都建康(今南京),使得晋朝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南北对立的局面得到加强。

4. 君臣关系:晋朝的君臣关系相对较为严格,皇帝有很高的权力,但同时也受到一定的制约,由于晋朝皇帝多为北方鲜卑族,对汉族官员不太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晋朝的政治稳定。

经济1. 经济改革:晋武帝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比如通过均田制来解决土地问题,推行度田法,规定农民要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和货币,以便赋税和征兵。

2. 国家财政:晋朝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改革,晋武帝设立了度支、度粮、度丝、度丝等部门,分管国家的财政支出和收入。

3. 农业生产:晋朝的农业生产相对较为繁荣,除了均田制,还有由于均田法的推行,晋朝的农业生产相对也较为繁荣,而且由于国家政局相对稳定,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文化1. 文学艺术:晋朝是一个文学艺术的繁荣时期,晋代文学与书法都有很高的成就,代表作家有左思、孙绰等。

2. 佛教传入:晋朝之所以文化繁荣,与佛教的传入也是分不开的,佛教传入中国,孙秀在晋终利,康帝时期升任中书令,开始拜佛,公元347年以后,大士;文帝初登基只听取佛教建议,显得十分虔诚,而且亲自对许多圣地进行朝拜,允许比丘发展。

3. 皇室文化:作为皇室,晋朝的皇帝从事文学艺术活动,成为了当时文化生活的风向标。

社会1. 签约道德:晋代的道德风尚颇为讲究,特别注重君臣之间的忠诚、义理之心。

2. 道家思想:晋朝的政治中,也影响了一些道家思想,晋朝人对自然、对道教的认识也有所发展。

3.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晋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君臣关系、礼仪等都得到了重视,有助于晋朝社会的稳定。

总结晋朝虽然只存在了155年,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政治上有着诸多的变革,而且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山西历史人文简介

山西历史人文简介

山西历史人文简介山西概要旅游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古遗址,号称“地上文物中国第一”。

传说中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板(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境内建过都。

临汾有尧庙、尧陵,沁水有舜王坪,河津的龙门则是夏禹治水的所在,又叫禹门口。

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在山西境内的诸侯国有:晋国、魏国、耿国、虞国和霍国。

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晋国,所以今天山西简称为晋。

晋国起源于公元前1106年,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桐叶封弟”)。

太原著名的旅游胜地——晋祠就是纪念叔虞的祠堂。

到晋文公重耳当政时,曾经称霸中原。

公元前453年发生了晋阳之战,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智氏,这场战争后逐步形成了三分晋国的局面,史称“三家分晋”,至前403年晋国灭亡,许多历史学者认为战国时代正式开始。

所以今天山西也被称为“三晋”。

当时,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西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北),战国中期以后分别迁都到今河南、河北。

秦汉到南北朝秦始皇统一中国,把全国划分为36郡,今山西境内有5郡:雁门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郡、河东郡。

汉朝时,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

到三国曹魏时,山西境内的匈奴人分为五部:并州兹氏(在今汾阳〕为左部;祁(今祁县)为右部;蒲子(今隰县)为南部,新兴(今忻州)为北部;大陵(今文水)为中部,人数多达数十万。

此外,还有羯族在武乡居住;鲜卑族拓跋部在代县和大同居住;氐、羌在陕、甘居住,历史上称为“五胡”。

304年,匈奴首领刘渊在左国城(今离石)起兵,自称汉王。

此后,由于连年战乱,山西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386年,鲜卑族拓跋圭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

北魏逐步统一北方。

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的实权落在大将高欢的手中。

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

高氏父子以晋阳为别都。

北魏时佛教兴起,寺院有三万所,和尚尼姑多达200万。

山西晋由来典故

山西晋由来典故

山西简称“晋”,源于西周初年的晋国。

晋国的名称有着特殊的来源,最初源于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

周成王和弟弟姬叔虞玩耍时,随手削了一片桐叶做成珪的形状给他,说“这玩意就封赏给你了”。

古代讲究“君无戏言”,因此周成王只好把这个地方封给了姬叔虞。

后来国君姬叔虞传位于儿子姬變父,因该封地紧邻晋水,另外“晋”字的本义与含有“晋升、晋级”的祥瑞之意,于是姬變父后来改国名为“晋”。

在历史上,晋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

晋国在春秋时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其疆域涵盖了今天的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和河北省的西南部地区。

在长达660余年的辉煌历史中,晋国经历了多次政治改革和领土扩张,包括文公称霸、赵魏韩三家分晋等历史事件。

晋国的历史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之一,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总之,山西简称“晋”的由来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的晋国,这一名称源于周成王“桐叶封弟”的故事,并经过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

晋国历史

晋国历史

国都位置: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

在今山西省南部。

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晋国国姓:姬姓,晋氏1.大臣潘父弑杀了昭侯,迎桓叔入翼。

不过这一次,“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并没有得逞。

晋人立昭侯子孝侯平,诛潘父。

曲沃代翼第一战以曲沃的失败告终,2.桓叔薨,子曲沃庄伯鳝立。

孝侯十五年,庄伯在翼弑君。

晋人攻庄伯,庄伯逃回曲沃。

晋人立孝侯子鄂侯郄。

鄂侯在位短短六年就死了,庄伯以为机会来了,发兵夺位。

但是“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立鄂侯子哀侯光。

曲沃代翼第二战以曲沃失败告终。

3.在齐桓公称霸那年,“ 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王。

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於是尽并晋地而有之”。

至此,曲沃代翼。

历时67年,前后三代人的努力,终于成功。

曲沃武公立三十七年而代翼,成为晋君,号“晋武公”晋献公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骊姬,对她倍加宠爱,想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命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以此表示他的想法。

后来,赐太子申生曲沃,这样一来更加明显地表达自己不立太子申生为君的想法(太子为国之储君,应在都城,而封以旧地,就像是清兵入关后,如果把皇太子封到燕京,那也就是不会立他了。

)而骊姬时常吹枕头风,更通过陷害,让献公误以为太子申生想害他,于是赐死太子申生。

重耳、夷吾害怕殃及自己,先后逃亡秦穆公帮助重耳入晋,栾枝、郤榖等人为内应,弑晋怀公。

重耳立,是为晋文公。

晋武公以曲沃代翼,其子献公担心诸公子以此为乱,于是听从士蒍建议,大肆捕杀公族,无论是晋文侯一脉,还是亲近如桓叔、庄伯一脉,杀的杀,逃的逃,以至于晋无公族,为日后公室衰弱而六卿强盛埋下隐患。

士蒍,其后为范氏;献公灭霍、耿、魏,而以魏封毕万,其后有魏氏;献公弥留托孤的荀息,其后有中行氏、知氏(或智氏)。

晋文公即位后,设三军,赵氏最强大史称下宫之难:屠岸贾率众发难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晋朝历史故事

晋朝历史故事

晋朝历史故事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用性。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晋朝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晋朝历史故事篇一:北征五胡晋室南迁后,尽管江南当地富裕有余,但统治者依旧发动了数次北伐,希冀恢复故土,因而有了“北征五胡”一事。

在东晋成立后,南迁的晋人莫不希望发动北伐,收复在北方沦陷的家园。

但由于世族已安居江南,南方丰富的资产使得重返北方的意愿不高。

但是东晋建立后,依然进行了多次的北伐。

东晋初期,朝廷采取以攻为守态度抵御北方。

317年祖逖意图北伐,晋元帝给予充分支持,不仅从库存数千匹布帛中取出三千匹支援,晋元帝命祖逖相机收复中原。

他招募流民建立军队北上,晋元帝还先后派自己的次子和司马飏出兵配合祖逖,并与当地坞堡合作,最后成功收复黄河以南领土,与石勒隔河相持。

但由于东晋发生内乱,朝廷于321年派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各军守寿阳,镇西将军祖逖不愿隶属其下,修武牢沿黄河防御,又得知朝廷内部王敦和刘隗矛盾重重,忧愤而死。

王敦因为祖逖去世而不必顾虑遂叛变。

祖逖军由其弟祖约率之,最后也随苏峻叛变。

由于晋朝内部矛盾,失地得而复失。

晋成帝时则由庾亮、庾翼兄弟主持北伐,他们以荆州为中心,意图发动北伐。

但是因被抵制,所以没有实现统一。

庾氏兄弟相继去世后,朝廷先后由褚裒、殷浩、谢尚、桓温、司马勋等多次北伐。

346年晋穆帝时,桓温、周抚、司马无忌、毛穆之、袁乔等讨伐成汉,次年讨灭。

349年石虎死,晋廷派褚裒北伐,失败。

桓温多次破坏北伐,在褚裒北伐失败后引军东下武昌与殷浩争权。

晋廷不许,改以殷浩、司马勋、谢尚负责北伐。

352年殷浩联合羌将姚襄北伐前秦,被苻健击败。

次年殷浩再度北伐,为姚襄所袭,殷浩被桓温弹劾罢免。

354年桓温伐前秦,但由于苻健采坚壁清野战术,桓温又态度消极不进,最后晋军缺粮而撤退。

356年,桓温讨伐河南姚襄,击溃之并攻占洛阳,修谒皇陵。

晋国霸业的历史典故

晋国霸业的历史典故

晋国霸业的历史典故想当年啊,咱们聊聊那晋国霸业的故事,那可真是波澜壮阔,热血沸腾,跟咱们今天看的电视剧似的,但那可是真刀真枪,真材实料的历史大戏啊!话说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就跟咱们现在微信群里的小群主似的,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脾气。

但有这么一个国家,晋国,它就像是那个总是能抢红包最多,发言最响亮的大群主,一出场,那就是全场焦点。

晋国的老大们,那叫一个牛气冲天,从晋文公开始,人家就讲究个“信义”二字。

晋文公流亡多年,尝遍人间冷暖,这哥们儿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跟老百姓说:“咱得讲信用,说话算话!”这一句话,比啥招牌都管用,晋国人民心齐了,劲儿往一处使,国力那是噌噌往上涨。

接着呢,晋文公又玩了个大招——“尊王攘夷”。

那时候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名义上还是老大。

晋文公就利用这个,说:“咱们得尊重老大,同时还得把那些欺负人的小国给收拾了。

”这一手,既得了民心,又树立了威望,晋国的地位那是水涨船高。

当然了,晋国霸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内部斗争那是常有的事儿,什么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跟咱们看的宫斗剧似的。

但人家晋国厉害就厉害在,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还能从中变得更加强大。

这就像是咱们玩游戏,虽然路上有怪兽,有陷阱,但只要操作得当,经验值那是蹭蹭往上涨啊!说到这,不得不提晋国的那些名将谋士。

什么先轸啊,狐偃啊,这些名字听起来就牛气哄哄的。

他们就像是晋国的智囊团,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晋国打仗,那从来不是蛮干,而是讲究策略,讲究智取。

这就像咱们解数学题,不是硬算,而是要找到那个巧妙的解法,才能事半功倍。

再来说说晋国的外交手腕。

那时候的国家关系复杂得跟咱们现在的人际关系似的,晋国就懂得怎么拉拢盟友,怎么孤立敌人。

他们有时候送点礼物,有时候搞个联盟,有时候还来个“远交近攻”的策略。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晋国那是朋友遍天下,敌人越来越少。

就这样,晋国在春秋时期那可是风光无限,霸业持续了上百年。

每当提起晋国,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牛!”这不仅仅是因为晋国的强大和繁荣,更是因为晋国那种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

春秋霸主之晋国,是怎样灭亡的?

春秋霸主之晋国,是怎样灭亡的?

春秋霸主之晋国,是怎样灭亡的?展开全文晋国(前1033年—前349年),周朝的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但是在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

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覆灭。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可是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国家,最后落得个灭亡的下场?在周朝时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

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

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

这也就是晋国灭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日后三家分晋的开端!那么三家分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认为三家分晋是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

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

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

最后到了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三家分晋也就彻底结束了!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郤、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智氏等强大宗族。

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

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两家被灭,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兴衰与命运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兴衰与命运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兴衰与命运晋国,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境内。

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经历了辉煌的兴盛和衰落的命运,这不仅是晋国的历史,更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缩影。

一、建国与初兴晋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西周末年间。

主要由周武王的庶长子太子庚所建立,因此也称为“周晋”。

在周武王的统一中国后,晋国成为东部的重要诸侯国之一。

晋国的初兴得益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晋国处于黄、渭两河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而晋国的统治集团以贵族为主,亲近周室,享有很高的身份地位。

这些因素都为晋国的初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霸业的确立在春秋时期,晋国经历了多次内外战争,但最终通过夏阳之战而确立了霸业,成为当时的霸主。

夏阳之战是晋国国君晋文公所率领的军队与楚国进行的一场关键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晋国以智慧和勇气战胜了楚军,奠定了晋国的霸业地位。

从此以后,晋国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真正的霸主。

三、内部分裂与衰亡尽管在霸业确立后,晋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了诸侯国,但内部分裂问题开始显现。

晋国内部的分裂主要源于贵族家族之间的势力争斗。

由于贵族家族之间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内外掣肘,导致晋国的统治集团分裂成为多个派系。

这使得晋国在对外战争中未能保持统一,逐渐削弱了晋国的实力。

四、命运的转折晋国的兴衰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晋景公时期。

在这个时期,晋国陷入严重的内外困境,面临着日益衰落的命运。

晋景公执政期间,晋国内部的家族势力之争更加激烈。

晋国君主的权威逐渐削弱,无法有效地控制各个贵族家族。

同时,外部诸侯国也趁机削弱晋国的势力,使得晋国的统治遭到进一步的削弱。

五、灭亡与终结在晋景公后期,晋国陷入了颠沛流离的境地。

最终,晋国在战国时期的势力几乎被其他诸侯国所消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记忆。

晋国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内部的分裂和统治的混乱所致。

贵族家族的权势斗争,使得君主失去了有效的统治能力。

同时,晋国在抵御外敌入侵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晋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晋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晋国的历史发展脉络
晋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历史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在这个时期,晋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领土范围包括今天的山西、河南、陕西等地区。

晋国的政治制度也非常先进,采用了分封制度,将国家分成了诸侯国和封地,使得国家的管理更加有效。

在战国时期,晋国逐渐衰落,其领土被分裂成了三个国家:赵国、魏国和韩国。

然而,在这个时期,晋国的文化和思想却达到了一个高峰。

晋国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子和荀子都是当时的知名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秦朝时期,晋国被并入了秦朝的版图之中。

然而,在汉朝时期,晋国又重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在这个时期,晋国的文化和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晋代的壁画和石刻艺术都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

到了三国时期,晋国又一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国家。

在这个时期,晋国的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晋国的文化和艺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晋代的诗歌和小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总的来说,晋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其历史上有过辉煌和衰落的时期。

然而,晋国的文化和思想却一直影响着中国
的文化和哲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

东周列国之秦晋大事年表及君主更替
公元前646年,秦国也发生大饥荒。同样,秦穆公向晋惠公求救。但是晋惠公非没有救济秦国,反而派出大量的军队屯守疆界,侍机进攻秦国。秦国上下,全国震怒。
公元前645年,秦国和晋国在韩原开战。由于晋惠公屡次失信于天下,连他的子民和军队都不服他。韩原之战,晋军大败,晋惠公被俘。
强大的楚国战败,先霸-齐桓公早死,以致霸主地位落在晋文公手里。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联合秦穆公讨伐背晋向楚的郑国的途中病死。其子即位,是为晋襄公。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文公已死,欲要东进称霸,派兵穿越晋国偷袭郑国。晋襄公知道后,并没有在秦军进发时发动袭击;而且是秦军回国途中,在崤山发动偷袭。此战中,秦军全军覆没,秦国3名主将,俘虏1名,交战中阵亡2名。秦晋之好从此结束,当年晋献公把晋国公主--穆姬嫁给秦穆公,就就为了与秦国和睦,晋献公这个梦想彻底的破灭了。
有一个人姓嬴,相传黄帝的直系后代的人。他擅长养马。周武王很赏识他的独特才能,于是赐了块叫做秦的土地给他养马。
270年过去了,周幽王被杀,周平王即位后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了东周,史称东周。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与战国。这时的中国是最混乱、最动荡的时代。
吞并了困扰他们几百年的犬戎民族,并且西进扩张版图(统一宁夏省和甘肃东面),将西戎民族也居为己用,从此秦国不再需要附庸其他国家,甚至可以吞并周围的国家。
公元前645年,韩原之战,秦国的声望开始远飘。这场战争中,秦穆公击败了春秋头号强国---晋国,并且俘虏了晋惠公。秦国的矛头开始东向,秦穆公想穿越函谷关,与东面的国家争高下。
18年后,晋厉公时期,赵武诛杀屠岸贾一家,报了这个灭门之仇,赵氏收回失去的封邑和官爵。
自从晋文公称霸后,晋国虽然是霸主,但是日子没有以前一样辉煌了。因为晋侯的权利逐渐落在执政大臣手里。到了公元前572年,晋国总算出了个厉害的国君----晋悼公,他为了想夺回应有的权力,利用群臣之间的矛盾和恩怨,让群臣们自相残杀。可是晋悼公在位时间不长,只有16年。短短的16年并不够用;对于回收权力,这16年不能实现什么。

晋国与三晋[精选]

晋国与三晋[精选]

晋国与三晋(韩、赵、魏)的疆域问题一、晋国的建立及其疆域1、晋国的建立西周初年,周王朝为了巩固政权,稳定政局,就进行了大规模地分封,封成王同母弟叔虞于唐国的故地。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

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

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即位,改称晋侯,同时也把唐国改称晋国,此后,晋﹙成王十年即前1033年—前453年﹚这一国号一直延用了六百年左右。

2、晋国的疆域从地域上来说,晋国疆域变化极大,从春秋初年分封时弹丸小国,《史记·晋世家》记载“河汾之东方百里”,晋大夫郭偃也说:“今晋国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这是西周时期晋国情况的真实写照。

但经过历代君主的努力,特别是晋献公以来灭国甚多,疆域日辟,到春秋中期以后,晋略有今山西省的大部分(除北部外),河北省的西南部,河南省的北端、西端,陕西省的东端,兼涉山东省的西端。

纵横跨五省的境地。

①晋国初期的疆域西周初年,周公灭唐后,周成王封其同母弟叔虞于唐,称之唐叔虞。

叔虞受封于唐时,其领地仅“方百里”,它的中心地带据考古工作者估计:“在翼城县的翔山以西,曲沃县的汾水以东,浍水以北,翼城、曲沃二县的崇山以南,东西长约三十、南北广约十五公里的长形地带、……”。

叔虞死后,其子燮父即位,把唐国改称晋国,自己称晋侯。

其在位时,曾经有向西扩张的可能,但扩疆的范围不是太大。

晋侯燮父之后殇叔的八代国君,政绩平庸,文献记载甚少,大概晋在此期间的疆域仅保持在燮父时的水平,殇叔之前的晋疆域变化不会太大。

②晋文侯及曲沃代翼时期晋文侯在位时其国力空前强盛,国家的疆域也迅速扩大。

据《竹书纪年》云,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59年),晋灭掉了韩国,韩在今山西河津稍北,这样晋的西疆到了黄河。

在随后曲沃代翼的六七十年间,双方斗争激烈,在晋武公灭翼之前(前678年),晋的版图基本上与晋文侯时期略有扩展。

山西为什么叫三晋

山西为什么叫三晋

山西为什么叫三晋引言山西,简称“晋”,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然而,山西为什么叫三晋却是让人感到困惑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山西为什么叫三晋”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三晋的来源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曾是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度中的晋国所在地。

根据史书记载,晋国是周朝时期的诸侯国家,公元前9世纪至前5世纪间,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封地所治理,这三个封地分别是汾阳、晋阳和齐州,因此得名为“三晋”。

历史背景1. 晋国的兴起晋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当时的晋国是一个中等规模的诸侯国。

在东周时期,晋国逐渐壮大,开始向外扩张领土。

2. 困扰晋国的分封制度在公元前770年左右,晋国正式被周朝封为诸侯国,并按照周朝的分封制度,分封为三个不同的封地。

这一分封制度对于晋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困扰。

3. 三晋的划分为了更好地管理晋国的领土,分封制度将晋国划分为三个部分:汾阳、晋阳和齐州。

每个部分都设有不同的封国,以便于治理的需要。

三晋的地理位置山西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是中原地域、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晋所指的地区涵盖了今天的山西、内蒙古的西部和河北的南部。

三晋地区的特点三晋地区是一个山地较多、地势较高的地方,由于地势的原因,气候带有一定的季风特点。

由于多山少水的地理环境,三晋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困难。

此外,三晋地区的经济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山西作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晋地区的文化底蕴三晋地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产。

这里孕育了众多的古代文化和名人,如孟子、曹操等。

三晋地区的文化以封建古建筑、古寺庙和民俗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

结语山西为什么叫三晋是因为晋国在周朝时期被分封为三个不同的封地,这三个封地在地理上并不相连,却都位于今天的山西境内。

这个名字的来源为山西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如今,三晋地区已经成为山西省份的象征,代表了山西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晋国内乱的历史趣闻

晋国内乱的历史趣闻

晋国内乱的历史趣闻:晋国除了晋文公统治的一段时期的政局比较稳定外,前期很乱,中期很乱,末期直到三家分晋之前还是很乱。

怎样把这个混乱的国家的女性故事梳理出一个头绪来就变得十分棘手,不过还好我总算还是做出了一个提纲,准备把晋国的女史分为三个部分来写,第一部分叫《乱由女起》,第二部分叫《秦晋之好》,第三部分叫《重耳艳遇记》。

今天先讲第一部分,乱由女起。

有的人说,晋国的内乱是由一个女人瞎起名字开始的。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晋穆侯的老婆姜氏生大儿子时正赶上条之战今天的山西安邑,她给这个儿子取名为“仇”;巧了,姜氏生另一个儿子时,又赶上一次战役叫千亩之战,所以给二儿子取名为“成师”。

很多人看到这段一直不明白,放着这么多好字眼不用,为什么姜氏要给两个儿子起这么怪的名字。

后来我翻看一些史料,终于明白了姜氏为什么给儿子取这样的名字。

上条之战晋国战败,姜氏为了让儿子记住这次仇恨,所以给儿子取了仇字为名,而千亩之战晋国大胜,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所以姜氏给儿子起了“成师”这个名字,成师的意思我理解就是晋国之师大获成功。

姜氏起这样的名字本来是好意,可是坏就坏在姜氏的学问不高,在嫁到晋国后也没有了解晋国的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

姜氏不知道“仇”和成师都是些犯忌讳的字眼儿。

晋国大夫师服看到姜氏起这两个名字非常的气愤,说道:“哪有国君这么随意给孩子取名字的!冤枉!名字其实是姜氏起的取名要合于大道,大道生出礼仪,国家用礼仪规范行政,行政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正确的生活。

所以说,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

美好的姻缘叫做“妃”,不好的姻缘就叫做“仇”,自古如此。

现在国君把自己的儿子叫做仇、成师,这是要出乱子的前兆,做哥哥指仇的会倒霉的。

”原来,起名字这件事情,在晋国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是要全方位立体化的考虑的,政治、经济、民生,包括风水都要考虑。

而齐姜这么轻易地给孩子起名字犯了大忌。

而且仇这个字在古文里是当不好的婚姻讲,这明显是不吉利的,而成师这个词好像也犯了晋国的某些忌讳。

晋国

晋国

参考词条:崤之战、箕之战、泜水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扈之盟、赵盾主盟
晋襄公公元前627年(晋襄公元年),晋文公刚刚去世,秦国便攻打晋国的同姓国郑国,秦灭滑,四月晋襄 公穿着丧服从戎,晋秦发生崤之战,晋国打败秦国,俘虏秦军主将孟明视等三人,晋襄公接霸中原。 同年八月, 先轸决定攻打日渐嚣张的白狄,大败狄军并生俘狄人的国君。 同时晋国联合陈、郑讨伐许国。冬天,楚成王不 甘将霸权交与晋国,出动大军征服陈国、蔡国,进攻郑国,晋国于泜水之战大败楚国。
晋国
周代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发展历史
03 政治
目录
02 疆域 04 经济
05 文化
07 外交
目录
06 军事 08 行政区划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 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参考条目:晋楚争霸、被庐之蒐、城濮之战、践土会盟
国家一级文物春秋“晋公盘”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元年),三月晋文公在秦国帮助下平定吕省、郤芮叛乱, 修明政务,对百姓布施恩惠,赏赐随从和各位有功之臣,晋国国力渐渐好转。同年周王室发生王子带之乱。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二年)春四月,晋文公听从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的意见,赶在秦师前面发兵迎 回周襄王,杀死王子带,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王城洛邑,周襄王大为感动,把河内、阳樊两地赐给了晋国。
参考词条:晋秦争霸战争、邲之战、鞌之战 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包围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楚晋邲之战,郑国被楚国降服而惧怕楚 国,反而帮助楚军进攻晋军,晋军大败,晋国开始经略北方。 公元前595年(晋景公五年),晋伐郑,楚救郑击败晋国。 公元前594年(晋景公六年),秦晋辅氏之战,晋将魏颗打败秦国。复黎国。 公元前593年(晋景公七年),晋国派随会灭亡了赤狄。 公元前591年(晋景公九年),楚庄王去世。晋国讨伐齐国,齐国派太子彊到晋国做人质,晋军才停止进攻。 公元前589年(晋景公十一年)春,齐国讨伐鲁国,卫国和鲁国向晋国求救。晋国和鲁国、卫国共同讨伐齐 国,在鞌(今济南西北)大败齐国,齐顷公险些被活捉,换上下属逢丑父的衣服仓皇逃跑。 公元前588年(晋景公十二年)冬,齐顷公至晋。 公元前587年(晋景公十三年),鲁成公朝晋,晋不礼,鲁背晋;晋伐郑。 公元前584年(晋景公十六年),吴、晋两国开始有交往,约定讨伐楚国。

三家归晋的历史描述

三家归晋的历史描述

三家归晋的历史描述
三家归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标志着三国时代的结束和晋朝的开始。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纷繁复杂,涉及多个国家和众多英雄人物,最终以司马氏家族的晋国统一中国而告终。

在三国末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争霸。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日益严重,国力逐渐衰弱。

与此同时,晋国的实力却在不断增强。

晋国的奠基人是司马懿,他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征伐,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实权。

司马懿去世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掌权,进一步巩固了司马家族在魏国的地位。

在此期间,蜀国和吴国也陷入了内乱和衰退之中。

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最终被魏国所灭。

吴国则在孙权去世后,陷入了宗室之争和权臣专权的局面,国力大损。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司马昭的儿子,趁机发动了晋灭吴之战。

他派遣大军南下,攻占了吴国的都城建业,俘虏了吴国皇帝孙皓。

至此,三国归晋,中国再次实现了统一。

三家归晋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示了政治斗争和军事征伐的残酷性,也揭示了国家兴衰的内在规律。

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如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都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指挥能力,为晋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历史解密晋国就是西晋?晋国是如何建立的?

历史解密晋国就是西晋?晋国是如何建立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晋国就是西晋?晋国是如何建立的?
导语: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国祚五十一年,传5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为了
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

国祚五十一年,传5帝,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

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晋国(西晋别称)一般指西晋,那晋国是如何建立的呢?
姜太公除了是周武王的老师之外,还是什么?还是尚父,相当于后来所说的教父。

还是什么?还是岳父。

姜太公的女儿邑姜嫁给了武王,做了王后。

武王年纪轻轻就去世了,邑姜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大儿子名叫姬诵,就是成王,小儿子名叫姬虞,字子于。

小儿子为什么叫姬虞?因为生下来的时候,小儿子的手上有一个虞字。

因为是成王的弟弟,又称为叔虞。

成王和叔虞兄弟两个十分友爱,哥哥成王尤其喜欢弟弟的乖巧聪明。

一天——每一天都是一天,但是这一天是不寻常的一天。

这一天,阳光明媚。

成王与弟弟游戏,大致是过家家那一种,成王捡了一块桐树叶,用刀切巴切巴,切得方方正正,算是一块圭玉,递给弟弟:“老弟,我就把这个封给你了。


叔虞嘻嘻哈哈接过来,拱一拱手,说:“谢谢大哥。


两兄弟正开着玩笑,旁边史官走过来了。

史官是干什么的?专门跟在天子身边记录天子言行的,每天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天子在干什么,力争把天子的每一言每一行都
生活常识分享。

晋朝有什么历史典故

晋朝有什么历史典故

晋朝有什么历史典故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巧妙地讲解历史故事也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最后,讲故事的题材也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晋朝有什么历史典故,希望能够帮到你!晋朝历史典故篇一:陶侃运砖头祖逖死后,东晋王朝接连发生几次内乱。

晋元帝想抵制王氏势力,王敦起兵攻进建康,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

元帝的儿子晋明帝即位后,王敦又一次攻打建康,自己病死了。

到了晋成帝(明帝的儿子)的时候,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峻起兵叛变,攻进了建康。

东晋的一些大臣束手无策,后来依靠荆州刺史陶侃出兵,花了两年,才平定了苏峻的叛乱。

陶侃在王敦得势的时候,本来是王敦的部下。

那时候,陶侃立了战功,做了荆州刺史。

有人妒忌他,在王敦面前说他坏话。

王敦把他调到广州。

那时候,广州还是偏僻的地区,调到广州实际上是降了他的职。

陶侃到了广州,并没有灰心丧气。

他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头(文言是“甓”,音pì)从书房里搬到房外;到了晚上,又把砖头一叠叠运到屋里。

人们看到他每天这样做,感到很奇怪,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陶侃严肃地说:“我虽然身在南方,但心里想的是收复中原。

如果闲散惯了,将来国家需要我的时候,还怎么能担当重任呢。

所以,我每天借这个练练筋骨。

”王敦失败以后,东晋王朝才把陶侃提升为征西大将军兼荆州刺史。

荆州的百姓听到陶侃回来,都高兴地互相庆贺。

官虽然做得大了,可陶侃还是十分小心谨慎。

荆州衙门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认真检查,从来不放松。

他常常对他的部下说:“大禹是个圣人,还爱惜一寸光阴。

像我们这种普通人,论智慧和能力,都跟大禹差得很远,更应该爱惜每一分光阴,怎能贪图安逸。

如果活着对国家没有贡献,死了没有留下什么好名誉,那不是自暴自弃吗?”他部下有些官吏,喜欢吃酒赌博,往往因此耽误了公事。

陶侃知道了非常生气。

他吩咐人把酒器和赌具都收起来,一古脑儿扔到江里去;还把那些官吏鞭打了一顿。

山西的晋由来的典故

山西的晋由来的典故

山西简称“晋”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1. 晋国最早的国君,是西周第二代君王周成王的弟弟,名叫叔虞。

周武王在建立周朝以后不久就病逝了,继位的成王年轻还很小。

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在花园里玩,随手拣了一片梧桐叶做成珪的样子递给弟弟:“拿去,我用它来分封你”。

几天以后,辅政的周公以“天子无戏言”的理由,催促成王,真的举行分封大典,把更加年幼的叔虞安排到山西做诸侯。

这个颇具童趣的故事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但天子的弟弟迟几年肯定也要做诸侯的,并不是周公借题发挥,替叔虞争取封地。

但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晋国的历史,比西周的建立晚不了几年(当然,开始时不叫晋国,叫唐。

到第二代诸侯时才改名为晋)。

2. 唐国有一条河叫做晋河。

燮父把国都迁到了晋河的旁边,所以也就把国号改为了晋。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原因可以查阅历史典籍或相关文献获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国,姬姓,开国君主为周成王的弟弟姬虞,字子开。

晋国诞生于周成王的一句玩笑话。

周成王时期,周公摄政,初生的西周王朝发生了“三监”叛乱事件。

当时,地处山西翼城的唐国也参加了叛乱,周公东征灭掉唐国。

约在周成王十年(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与幼弟姬虞拿梧桐树叶作游戏,周成王把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拿的一种玉器)形状,对姬虞说:“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去唐国做诸侯吧”。

当时在身边的史官立即请周成王选择吉日立姬虞为唐侯。

周成王不以为然的说:“我是同弟弟开玩笑呢。

”但史官却认真地对周成王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周成王无奈,只好把姬虞封到唐国作了诸侯,都翼(今山西翼城),这就是历史上“剪桐封弟”的故事。

古代弟弟称叔,故姬虞又称唐叔虞。

姬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父继位,因建宫室于晋水旁,故更国号为晋,姬燮父是晋国第一任晋侯。

西周初期,今山西省大部分地区为赤狄的活动范围,小国林立。

晋建国后,逐渐兼并了周围的诸小国,势力渐强。

春秋初期,晋国内部出现了公室与贵族长期的权利斗争,国力无所发展。

当时,晋国第九君晋穆侯生有姬仇和姬成师二子。

晋穆侯死,晋穆侯之弟晋殇叔篡位,四年后,太子姬仇杀掉晋殇叔,夺回君位,是为晋文侯。

公元前745年,晋文侯之子晋昭侯继位,封其叔父姬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县),姬成师号曲沃恒叔。

以后,曲沃恒叔的势力比晋昭侯还强。

于是,晋昭侯在翼城,晋恒叔在曲沃各自为政,且经常发生战争。

到晋昭公第四代孙姬缗时,公元前679年,姬缗被曲沃武公(曲沃恒叔之孙)所杀。

曲沃武公将晋侯公室的宝器,尽数贿赂了周厘王,周厘王任命他为晋君,被列为诸侯。

曲沃武公由此继晋,更号为晋武公。

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经晋武公、晋献公二代人的大力经营扩张,晋国先后灭掉了耿、霍、魏、虢、虞、焦、杨、韩、阳、肥、陆、浑、鼓等十二个小国,并战胜了骊戎(今陕西临潼)、赤狄(今山西长治及山西、河北、河南交界地区),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

晋国强盛时疆土有今山西大部、陕西东南部、河南北部及河北西南部。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即位后即开创霸业。

公元前632年,晋国大败楚国于城濮,周襄王承认其为春秋霸主。

早在晋献公时,鉴于父亲晋武公夺取君位的教训,他不相信并且大量杀戮和放逐亲族,而任用异姓大臣辅佐王政,最终导致异姓大臣势力日益坐大,甚至超过公室。

到春秋晚期的晋昭公时,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六卿(知氏、中行氏、范氏、韩氏、赵氏、魏氏)专权局面。

到战国晋幽公时,公室更加微弱,反而要经常朝贡于韩、赵、魏三家大夫。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了韩(都临汾)、赵(都邯郸)、魏(都运城)三家为诸侯。

于是,三家将晋国土地一分为三,仅将绛(今山西新绛、翼城)和曲沃二地留给了晋公室。

公元前369年,三国又废黔晋桓公,韩、赵将晋桓公及公室迁屯留(今山西屯留)。

公元前358年,韩取屯留,迁晋桓公于端氏(今山西沁水端氏镇)。

公元前349年,赵取端氏,又迁晋桓公于屯留,当年,韩昭侯便派亲信韩琪杀死了晋桓公,灭了晋公室。

晋国亡。

晋国自公元前姬虞开国至公元前369年被韩、赵所废,共传三十八王,历六百六十四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