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电子技术(第4版_付植桐)ppt 39475 第8章 逻辑代数基础-电子课件

合集下载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电子教案

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电子教案

电路搭建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搭建电路。
实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数据整理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便于分析。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路性能,验证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总结归纳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后续的实验和实践提供参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应用实例2
非门可以用于实现逻辑非运算,例如实现信号的反相等。
应用实例3
逻辑门电路的应用实例
05
CHAPTER
电子技术实践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电子设备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技能。
03
CHAPTER
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声音、光线、温度等。模拟电路则是用于处理模拟信号的电子电路。
模拟信号
模拟电路通常由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具有连续的输入输出关系,能够实现信号的放大、滤波、振荡等功能。
模拟电路的特点
模拟电路广泛应用于通信、音频、视频、测量和控制等领域。
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是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由逻辑门、触发器等基本逻辑单元组成,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等特点。
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
工作原理
逻辑门电路是数字电路的基本单元,其工作原理基于逻辑代数,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控制功能。
分类
按照逻辑功能的不同,逻辑门电路可以分为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或非门等类型。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劳动第四版)§3-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劳动第四版)§3-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

u ui1 u u , i2 i 2 , i3 i 3 , i f o R1 R2 R3 Rf
经整理得
uo (
Rf R1
ui1
Rf R2
ui 2
Rf R3
ui 3 )
如果 R1 R2 R3 R f ,则 uo (ui1 ui 2 ui 3 ) 2、减法运算电路 平衡电阻: R1 // R f R2 // R3 根据叠加原理,分别求 ui1 、 ui 2 单独 作用时的输出电压:
班级 教学目标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或教具
教参、课件
教学内容方法过程
【组织教学】
1. 起立,师生互相问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 坐下,清点人数,指出和纠正存在问题
附记
1’
【导入新课】
集成运放工作在深度负反馈状态时,它的输出、输入量成线性关系(即比 例关系) ,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这时构成的电路称为线性应用电路。前面 介绍的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和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及下面将要介绍的信号运算电 路都属于线性应用电路。集成运放工作在开环(无反馈)或正反馈状态时,输 出、输入之间对应关系不成比例,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这时构成的电路 称为非线性应用电路。电压比较器属于非线性应用电路。本节课将介绍信号运 算电路及电压比较器的相关知识
uo1
Rf R1
ui1 ; uo 2 (1
Rf R1
)(
R3 )ui 2 R2 R3
图 3-13 减法运算电路
则 ui1 与 ui 2 共同作用时输出电压为 uo uo1 uo 2 (1
Rf R1
)(
R3 )ui 2 ui1 R2 R3 R1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第4版)》教学指南

《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第4版)》教学指南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类教材(电子技术专业)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第4版)电子教学资料孟贵华主编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北京BEIJING前言为了配合《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第4版)》课程的教学,体现教材的编写特色,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编写了此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指南,包括了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建议、教学时间分配。

第二部分是电子教案,采用PowerPoint课件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按需选取和重新组合。

第三部分是习题答案,给出了每道习题的详细解答过程。

限于编著者水平,教学资料中有错误或不妥之处,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2004年12月教学指南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子技术工艺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获得从事电子技术所必要的技能及基本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

本课程培养的基本技能是:使学生能规范地焊接焊点、能较熟练地使用万用表、能正确地使用常用工具、能识读简单的电路图、能正确地使用仪器仪表。

本课程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能识别电子元器件类型、能检测、能判断电子元器件的好坏以及使用方法,同时也能排除电子产品中的简单故障。

本课程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判断出电子产品的故障所在。

二、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应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愿望,启发他们自觉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应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兼顾学习较差的学生。

对学习技能确实有困难的,应据具体情况给予指导,以打消他们的畏难情绪。

2.电子技术工艺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在讲授基本理论课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操能力。

由于技能的掌握与提高是要靠实操练习才能达到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安排好基础理论的讲授与实操练习的比例。

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用课余的时间多做实操练习,多参加有关的课外活动,使他们的技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劳动第四版)§2-1半导体三极管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劳动第四版)§2-1半导体三极管

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教学教案教案精品教学教案精品教学教案1输入特性曲线当U CE 不变时,输入回路中的电流I B 与 发射结压降U BE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入特 性曲线。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如图 2— 5所示,其特点是:① 输入特性曲线非线性② 只有当U BE 大于死区电压(硅管: 0.5V ,锗管:0.2V )后,才产生 冷,且I B 在 很大范围变化时,U BE 几乎不变。

此时的U BE 称为发射结的正向压降(硅管:0.7V ,锗管:0.3V )。

但U BE 稍增,I B 即剧增。

为 防I B此外,实验还表明:射结电压增大,要维持同样大小的基极电流U BE (当U CE 1V 后,U BE 增加缓慢)。

2. 输出特性曲线当I B 不变时,输出回路中的电流I C 与电压U CE的关系曲线称为输出特性曲 线(图2 — 6)。

从图可见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可分截止区、放大区、饱和区。

505\10 戡止区在饱和区内,I B 增大I C 却不增大,或者I B 较多而l c 增大不明显。

也即l c 不受I B 控制450 300 | A750 | A 600 | A 在放大区内,不 同的I B 引导不同的I c , 实现I B 对l c 的控制电和区图2— 6共射极NPN 型二极管共射极输出特性曲线太大烧坏三极管,通常输入回路中要设限流电阻R B 。

U CE 增大则输入特性曲线线形状相似但右移,说明I B ,必须增加发射结的正向电压二极管共射极输入特性曲线精品教学教案教学内容方法过程附记表2—3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区域四、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三极管的参数是表示三极管的各种性能和应用范围的指标,是评价三极管优劣和选用三极管的依据。

2' 3' 2' 3' 20 '表2—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五、三极管的简单识别与测试1.常见三极管引脚分布规律常见三极管引脚分布规律见表表2—5表2—5常见三极管引脚分布规律教学内容方法过程5' 1 '附记2.三极管的测试三极管管型、管脚、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反向饱和电流 I CE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VHDL (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 Verilog HDL
EDIF DTIF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电工电子教学系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举例:举重裁判电路
A B C Y
0
0 0 0 1 1 1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0
二进制数的补码:
• 最高位为符号位(0为正,1为负) • 正数的补码和它的原码相同 • 负数的补码 = 数值位逐位求反 + 1
如 +5 = (0 0101) -5 = (1 1011)
• 通过补码,将减一个数用加上该数的补码来实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电工电子教学系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 7–4=3 • 7 + 8 = 3 (舍弃进位)
D Ki N
i
K ( 0 ,1, , N 1 )
若整数部分为n位,小数部分为m位,则 i n 1, n 2 , ,0 ,1,2 , , m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电工电子教学系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1.1.2 数制和码制
• 码制 用不同数码表示不同事物时遵循的规则 例如: 学号,身份证号,运动员号
• 4 + 8 = 12 产生进位的模 • 8是-4对模数12的补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电工电子教学系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 1110 – 0110 = 1000 (14 - 6 = 8) • 1110 + 1010 = 11000 =1000(舍弃进位) (14 + 10 = 8)
2 14 4 12 10 8 6

电子教案-电子技术(第2版_付植桐)演示文稿39475-第5章 振荡器

电子教案-电子技术(第2版_付植桐)演示文稿39475-第5章 振荡器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6
第 5 章 振荡器
5.3.1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是有放大电 路、变压器反馈电路和LC选频电 路三部分组成。uce是交流输出电压, 选频电路是与负载成并联的交流电 路,当产生并联谐振时,谐振频率 为
1
f f0 2 LC
当改变LC电路参数,振荡频率也相应作改变。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24
第 5 章 振荡器
石英晶体电路符号如a 图,谐振时等效的电 感值很大,电容很小, 并联谐振阻抗Rq很大, Q值很高,固有谐振频 率很稳定,故而其振 荡稳定性极高,比LC 回路更优越。
石英晶体的谐振频率与晶片尺寸大小有关。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25
第 5 章 振荡器
AF
I3 Ib
1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1
第 5 章 振荡器
取C1=C2=C3=C,R1=R2=R,列出电流回路方程:
I1(I21RRIj2X(2)RI2jRX)
U IbR
I3R 0
I2R I3(R ri jX ) 0
式中X 1
C
解得:
I3
[R3
3R2ri
X
2 (ri
IbR3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9
第 5 章 振荡器
在低频范围,特别是几百千赫以下的低频段,常采用RC正 旋振荡器。常用的有RC移相式振荡器和RC桥式振荡器。
5.2.1 RC移相振荡器
射随器为加强驱 动能力的作用。
电路中,通常选取C1=C2=C3=C,R1=R2=R。C1与R1,C2与R2构成 两节RC移相网络,C3与VT1的输入电阻构成第三节RC移项网络。由 于共射电路导向放大的性质,放大电路的移相角φA=180°,根据振荡 相位条件,需要三节RC移相网络中也移相180°才可能产生振荡。

最新《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100P)ppt课件

最新《电子技术基础》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第四版(100P)ppt课件

(1)按材料分: 有硅二极管,锗二极管和砷化镓二极 管等。
(2)按结构分: 根据PN结面积大小,有点接触型、面 接触型二极管。
(3)按用途分: 有整流、稳压、开关、发光、光电、 变容、阻尼等二极管。
(4)按封装形式分:有塑封、玻璃封及金属封装等。 (5)按功率分:有大功率、中功率及小功率等二极管。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2-1 半导体三极管
返回目录
一、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和类型
1、结构和符号 (1)、NPN结构三极管
3块半导体区
集电极(c)
N
2个PN结 3个电极
2个PN结
集电结
基极(b)
P
发射结
注意:这3块半导体和2个PN结的发射工结艺的特电流殊方,向 所以:
(1)、不能简单理解成2个二极管的反向串联
返回目录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返回目录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P
PN结(即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返回目录
实验结论: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电流只能单个方向流过PN结,只能由P区流 向N区,即从二极管正极流向负极。
N


正向偏置——导通;
反向偏置——截止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2 半导体二极管
返回目录
二极管的种类
(2)、集电结和发射结不能互换使用。
N
发射极(e)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2-1 半导体三极管
返回目录
一、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符号和类型
1、结构和符号
(1)、NPN结构三极管 (2)、PNP结构三极管
集电极(c)
基极(b)
发射结的电流方向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

各数位的权是16的幂
二. 数制与转换
数制 我们最熟悉十进制:十个码元0~9,逢十进一。任意 地,R进制有R个码元,逢R进一. 任意数制之间都可以进行转换,我们常用的是十进制与其 他进制之间的转换。 R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将R进制加权求和即可。
例1.1 (11001)2=( ? )10
解:(11001)2=1×24+1×23+0×22+0×21+1 ×20
1.1.2
一.数制
数制和码制
进位制:表示数时,仅用一位数码往往不够用,必须用进位计数的方法组 成多位数码。多位数码每一位的构成以及从低位到高位的进位规则称为进位计数 制,简称进位制。 基 数:进位制的基数,就是在该进位制中可能用到的数码个数。 位 权(位的权数):在某一进位制的数中,每一位的大小都对应着该位上 的数码乘上一个固定的数,这个固定的数就是这一位的权数。权数是一个幂。
3、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采用的方法 — 基数连除、连乘法
原理: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转换。 整数部分采用基数连除法,小数部分 采用基数连乘法。转换后再合并。
整数部分采用基数连除法, 先得到的余数为低位,后 得到的余数为高位。
2 2 2 2 2 2 44 余数 低位
小数部分采用基数连乘法, 先得到的整数为高位,后 得到的整数为低位。
表1.1 常用的二——十进制编码
十进制数
8421码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余3码 0011
2421码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110 1111 2421
右移码 00000 10000 11000 11100 11110 11111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J__《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一章第一章:电工基础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元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2. 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3. 学习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2. 欧姆定律与基尔霍夫定律: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3. 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应用:阻值计算、电容的充放电过程、电感的特性。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进行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电路现象,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参考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路知识的掌握。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二章第二章:电子元件教学目标:1. 熟悉常用电子元件的符号、特性和功能。

2. 掌握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学习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教学内容:1. 常用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

3. 集成电路:基本概念、分类、应用。

教学方法:1. 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参考教材、网络资源。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子元件的认识。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子元件知识的掌握。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教案_电工电子技术课件_第三章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教学目标:1.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电子教案-电子技术(第2版_付植桐)演示文稿39475-第3章 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张)

电子教案-电子技术(第2版_付植桐)演示文稿39475-第3章 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张)

输出Io Ie2
一般Ue2 Ub1, 可以认为 Ub1 0 If 看作Ie2在Rf 与Re2之间的分流
If
Re2 Re2 Rf
Ie2
Re2 Re2 Rf
Io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9
交流通路
第 3 章 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仍有if≠0 ,电压反馈
+–

+

电 流 并




加负反馈后通频带展宽
引入负反馈后,就可以利用负反馈的自动调整作用将通频带
(fbwf)展宽。具体来说,中频段增益高,反馈信号就强,负 反馈使中频段增益明显降低;而高频段与低频段增益小,反
馈信号也弱,净输入下降得也少,使得幅频特性平坦。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24
第 3 章 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反馈深度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21
第 3 章 负反馈放大器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2. 四类基本负反馈放大器中参量的意义
参数 类型
电压串联 电压并联 电流串联 电流并联
输出 反馈 开环增益
信号 信号
Xo Xf
A
Uo
Uf
Auu
Uo Ud
Uo
If
Aui
Uo Id
Io
Uf
Aiu
Io Ud
Io If
Aii
Io Id
(3)减小非线性失真
非线性失真是放大器件 的非线性引起的。一个 无反馈的放大器虽然设 置了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但当输入信号较大时会 产生非线性失真。例如 标准正弦波输入会输出 前半周大、后半周小的 失真波形(a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1010.101 + 111.01
10001.111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6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3)八进制(Octal) 和十六进制(Hexadecimal)
进制 数码 表示方法 计数规律 基数

八进制
十六进制
0~7
0 ~ 9、A、B、C、D、E、F
(xxx)8 或(xxx)O
(xxx)16 或(xxx)H
(N)2=±(Kn-1×2n-1+ Kn-2×2n-2+……+K1×21+ K0×20
+K-1×2-1+……+ K-m×2-m )
( N )2 Ki 2i
i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5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规则



加法 0+0=0 0+1=1 1+0=1 1+1=0 减法 0-0=0 1-0=1 1-1=0 0-1=1(借位为1) 乘法 0×0=0 0×1=0 1×0=0 1×1=1 除法 乘法的逆运算, 用乘法和减法可以实现
E
7 0111 7
7
15 1111 17
F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5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8.1.2 编 码
用若干位二进制数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即码制)组合起来以表 示数(包括大小和符号)和字符等信息这就是编码。
二进制编码
无符号数
数的编码
BCD码
码制(编码方式)Leabharlann 有符号数原码 反码
补码
字符的编码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例如: [+2]反=[+2]原=00000010B
[-2]反=11111101B
[+0]反=[+0]原=00000000B
[-0]反=11111111B(0的反码有两个值)
※8位二进制反码能表示的数值范围是-127~127
c.补码 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其原码加1
2.字符的编码 用二进制代码表示各种符号(字母,数字, 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
ASCII码 英文字母的ASCII编码表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22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8.2 逻辑函数的表示 和化简
主要要求
理解逻辑函数及其基本运算 掌握逻辑函数公式化简法 掌握逻辑函数卡诺图化简法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8.1.1 数制及数制间的转换
一、数制 (计数的方法)
(1)十进制 (Decimal) 表示方法(xxx)10 或 (xxx)D 或XXXD
数码:0、1、2、3、4、5、6、7、8、9
计数规律:逢十进一,借一当十
按权展开式:十进制数可表示为各位加权系数之和
例如:312.25=3×102+1×101+2×100+2×10-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数制与码制 逻辑函数的表示和化简 本章小结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本章前言 数字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 应用
研究对象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对应逻辑关系
分析工具 信号
逻辑代数 只有高电平和低电平两个取值
电子器件工作状态 导通(开)、截止(关)
※ 可见,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比用二进制书写更简短,易读, 便于记忆,而且与二进制的转换也非常方便,因此在数字系 统和计算机中原始数据经常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书写,而在 数字系统和计算机内部,数则是用二进制表示的。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4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 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对照表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2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4)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
二进制 十六进制
因为4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1位十六进制数,所以从小数 点开始,整数部分向左(小数部分向右) 四位一组,最后 不足四位的加 0 补足四位,再按顺序写出各组对应的 十六进制数 。 例:将二进制数101111.11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十 二 八 十六 十 二 八 十六
0 0000 0
0
8 1000 10
8
1 0001 1
1
9 1001 11
9
2 0010 2
2
10 1010 12
A
3 0011 3
3
11 1011 13
B
4 0100 4
4
12 1100 14
C
5 0101 5
5
13 1101 15
D
6 0110 6
6
14 1110 16
[解] 二进制 0010 , 1111.1100
2 F. C 所以得,(101111.11)2=(2F.C)16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3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十六进制 二进制 每位十六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代替,再按原顺序排列。
例:(3BE5.97D)16 = (?)2
0通常省略
(3BE5.97D)16 = ( 0011101111100101.100101111101 )2
ASCII码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6
1.数的编码 (1)无符号数
▲二进制编码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码值与二进 制表示的数
值相等
例:129(十进制无 符号数)的二进制 编码为10000001B
▲BCD码
用若干位二进制 数表示1位十进制 数的编码方法,又 称为二-十进制编 码
Decimal Coded Binary
主要优点 便于高度集成化、工作可靠性高、抗干扰能 力强和保密性好等
数字电路及其组成器件是构成各种数字 电子系统尤其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基础。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2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8.1 数制与编码
主要要求:
理解数制间的转换 了解编码组成和分类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3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 11.75
(1011.11)2 = (11.75)10
转换
(2)十进制 二进制
方法:整数和小数分别转换 整数部分:除 2 取余法(由下到上)
小数部分:乘 2 取整法(由上到下)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8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例:将十进制数(47)10转换成二进制数。
[解] 用除2取余法过程如下:
1000 +0.01 1 (3)二进制与八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二进制 八进制
(10001.01)2
因为23=8,即三位二进制数可以表示一位八进制数: 从小数点开始,整数部分向左 (小数部分向右) 三位 一组,最后不足三位的加 0 补足三位,再按顺序写 出各组对应的八进制数 。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1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例:将二进制数10111.01转换成八进制数。
[解]
二进制
0
向左 1 0 ,1
1
1
. 010
向右
补0
补0
2
7
.
2
所以得,(10111.01)2=(27.2)8
八进制
二进制
每位八进制数用三位二进制数代替,再按原顺序排列。
例: (53.21)8=(?)2
解: (101 011.010 001)2 =(53.21)8
4
0100
5
0101
6
0110
7
0111
8
1000
9
1001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8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用 BCD 码表示十进制数举例: (36)10 = ( 0011 0110 )8421BCD (4.79)10 = ( 0100.01111001 )8421BCD
(01010000)8421BCD = ( 50 )10 注意区别 BCD 码与数制:
Y=F(A,B,C,…)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26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2. 基本逻辑运算
所谓逻辑,是指“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在数字 电路中,利用输入信号反映“条件”,用输出信号反映 “结果”,从而输入和输出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我们称它为逻辑关系。
在逻辑代数中,有与逻辑、或逻辑、非逻辑三种基本逻 辑关系,相应的基本逻辑运算为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
例如: [+2]补=[+2]原=00000010B
[+2]补=[-2]反+1=11111110B
[+0]补=[+0]原=00000000B
[+0]补= [-0]反+1=00000000B(0的补码有唯一值)
※8位二进制补码能表示的数值范围是-128~127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21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常见的BCD码 有:8421,2421码等;其中 8421BCD码最常用,它是用 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进 制数,每位都有固定的权值 分别为8,4,2,
1
2020年6月26日星期五
17
第 8 章 逻辑代数基础
※8421码与十进制数的对应关系
十进制数
8421码
0
0000
1
0001
2
0010
3
0011
所以得,(0.84375)10=(0.110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