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f335d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1.png)
新课导入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明白并深入了解了本文的说 明对象,体会了本文说明语言的严密性。这 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 确、生动和典雅。
任务一 1.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 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 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举例子
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 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个星期。 作用:举大连和北京两地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 时间不同的例子,具体、科学地说明沿海地区 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从而说明影 响物候的经度差异,极具说服力。
分析加点词的效果 ……一词本义是……,在文中是……意思,在 文中起……作用,说明了说明对象……特征,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 候知识。
不能,“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 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件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 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体会下列语句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 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大地苏醒是拟人的写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 发”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次第用的典雅,给人带 来春色,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文章的可读性。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 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 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丰富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
等次。即等级高低的意思。
词语集注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花香鸟语: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黄鹂。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f3d56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3.png)
。
美学追求
大自然的语言启示我们要追求美 学。我们应该欣赏自然的美丽和 神奇,感受大自然的韵味和魅力
,培养自己的美学素养。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文章结构分析
文章结构图
文章结构图应包含开头、主体和结尾 三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过渡。
主体部分应详细阐述文章的主题和观 点,包括对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的解读和分析。
第四段
总结全文,强调文章的 主题和观点,并给出自
己的看法和启示。
写作手法分析
语言风格
竺可桢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表达准确,没有过多的修饰 和冗长的句子。这种风格使得文章易于理解和接受,也符 合科学论文的特点。
论证方法
竺可桢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 例、对比、归纳等。这些方法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加有说服 力,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动物行为
动物的行为也是大自然的语言的一种 表现形式。例如,蚂蚁搬家预示着天 快要下雨了,蜜蜂的舞蹈则传递着花 粉和蜜源的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的内涵
自然规律
大自然的语言内涵之一是自然规 律。通过观察大自然的语言,我 们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各种规律,
如季节更替、生态平衡等。
生命智慧பைடு நூலகம்
大自然的语言还蕴含着生命的智慧 。通过研究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可 以领悟到生命的奥秘和智慧,从而 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
天气变化中的指示作用。
02
拟人
在文章中,竺可桢也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和性
格,使得描述更加富有情感色彩。例如,“太阳打了个哈欠”,这样的
描述使得太阳仿佛有了生命。
美学追求
大自然的语言启示我们要追求美 学。我们应该欣赏自然的美丽和 神奇,感受大自然的韵味和魅力
,培养自己的美学素养。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文章结构分析
文章结构图
文章结构图应包含开头、主体和结尾 三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过渡。
主体部分应详细阐述文章的主题和观 点,包括对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的解读和分析。
第四段
总结全文,强调文章的 主题和观点,并给出自
己的看法和启示。
写作手法分析
语言风格
竺可桢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表达准确,没有过多的修饰 和冗长的句子。这种风格使得文章易于理解和接受,也符 合科学论文的特点。
论证方法
竺可桢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举 例、对比、归纳等。这些方法使得文章的观点更加有说服 力,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动物行为
动物的行为也是大自然的语言的一种 表现形式。例如,蚂蚁搬家预示着天 快要下雨了,蜜蜂的舞蹈则传递着花 粉和蜜源的信息。
大自然的语言的内涵
自然规律
大自然的语言内涵之一是自然规 律。通过观察大自然的语言,我 们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各种规律,
如季节更替、生态平衡等。
生命智慧பைடு நூலகம்
大自然的语言还蕴含着生命的智慧 。通过研究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可 以领悟到生命的奥秘和智慧,从而 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
天气变化中的指示作用。
02
拟人
在文章中,竺可桢也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和性
格,使得描述更加富有情感色彩。例如,“太阳打了个哈欠”,这样的
描述使得太阳仿佛有了生命。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74d14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8.png)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 花期与1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 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 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熟记 “翩”“谚”“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 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 飞”等成语的意思;识记有关竺可桢的文学常识。(重点) 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难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的说明方法。(重、难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 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素养)
rù
土润溽暑④
(续表)
三候 王瓜生 麦秋至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 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作比较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 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 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 要作用。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 作比较,突出了通 过生物观测物候的 特点——灵活多 变,复杂多样。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共35张ppt)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c6cb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3.png)
筛选信息之法:关注说明目的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浅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深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浅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深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07b8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f.png)
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常见、众所周知
生动性
2.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
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缓慢、难以察觉
作者别具匠心地把大自然的变化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 让读者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想要探索它,要有科 学的精神,掌握科学的方法,以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
学习目标 1. 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2. 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一、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复习旧知:上学期学习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画图表、 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分类别
体会文章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 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 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 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 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比较文段:
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春夏秋冬,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课文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 明于描写之中,用词生动、简洁,句式短小,更显活泼。 本段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思想感情。
作用:(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为下文写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3)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05d96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8.png)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 在北京以南约1°。
精读揣摩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
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 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精读揣摩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 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 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 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精读揣摩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 北京以南约1°。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 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包含了什么物候知 识?课后去收集一些有关物候的资料。
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 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达标训练
1.本文是一篇介绍___物__候___知识的__说___明___文,标题“大自然
的语言”使用了__比__喻____的修辞方法。
精读揣摩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
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 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精读揣摩
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 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 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 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精读揣摩
3.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 北京以南约1°。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 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包含了什么物候知 识?课后去收集一些有关物候的资料。
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 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达标训练
1.本文是一篇介绍___物__候___知识的__说___明___文,标题“大自然
的语言”使用了__比__喻____的修辞方法。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共78张PPT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共7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d414ce195f312b3169a5e4.png)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 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必答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 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 科学,就是物候学。
藏起了行迹。匿,隐藏。
风雪载途: 风雪遍地。载,充满。 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 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周而复始: 动作轻快的样子。 翩然: 农谚: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再长 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解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 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 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拓展延伸
•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 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 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闭敲棋子落灯花。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
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5、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 理说明文?请说出理由。 • 是事理说明文 • 本文说明了什么是物候,物候 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观测物候 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b1857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1.png)
考点:加点词语(一般为限定性词语)能否删去(能 否替换、有何作用等)
①不能删或不能替换。 ②解释词义。XX词表……,起限制作用。 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副词,表示限 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 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数情 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 情记;“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等。 ③将词语放在句中说明事物……的特点。 ④删去就不符合原文意思。(避免绝对化/若删去,不符 合实际) ⑤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使文章 内容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
● 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 通过……(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 ●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 使文章内容具体准确(生动形象),更有说 服力(趣味性)。
析说明方法
句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 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 通过……(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 ●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
文体知识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理说明顺序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默读全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明更加具体、深刻。 ④作引用:通过引用……资料,鲜明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增强了
说明的权威性、趣味性。 ⑤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使说
《大自然的语言》PPT精品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e73e9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c.png)
词语解释
次第:依次。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悬殊:相差很远。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背景链接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字词学习
piān
zài
yán
yùn
hòu
shū
sùyBiblioteka nqiáowěinì
jīnɡ
翩然( ) 孕育( ) 风雪载途( )炎热( ) 簌簌( ) 物候 ( )农谚( ) 连翘( ) 悬殊 ( )纬度( ) 经度( ) 销声匿迹( )
主旨概括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深入探究
既然自然界中的“语言”可以预测许多物候现象,那么就不需要花许多人力物力去研究测量物候现象的仪器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次第:依次。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衰草连天: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也指自然界非生物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悬殊:相差很远。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背景链接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字词学习
piān
zài
yán
yùn
hòu
shū
sùyBiblioteka nqiáowěinì
jīnɡ
翩然( ) 孕育( ) 风雪载途( )炎热( ) 簌簌( ) 物候 ( )农谚( ) 连翘( ) 悬殊 ( )纬度( ) 经度( ) 销声匿迹( )
主旨概括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深入探究
既然自然界中的“语言”可以预测许多物候现象,那么就不需要花许多人力物力去研究测量物候现象的仪器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ppt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592981b9f3f90f76c61ba8.png)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 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左右”表明并非正好十天,这些植物有 的开花早,有的晚些。“左右”表明是一个大约 的天数,删掉后与事实不符。原词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夏至、冬至 古称“日北至” 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 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 :“分”是平分的 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 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 : 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 : 开始打雷,气温上升, 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 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 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 长。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
• 竹外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___先知。
• 桃花
鸭
• 几处____争暖树,谁家____啄春泥。
• 早莺
新燕
• ____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__。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 的物候知识:
• “清明前,开秧田” •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燕子低飞要落雨。
• 龟背潮,下雨兆。
•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 馒头云,天气晴。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古
代
农
谚 选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第一部分:1-3段: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2段是为了第3段服务的)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 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叫物候学。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7张PPT)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99613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1.png)
到秋天的肃杀。
中心思想
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 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 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 生产的大丰收。
课后作业
《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语言生动、典 雅、准确,请同学们仿照其语言特点, 自选生活中某种事理的某一方面进行阐 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多音字
风雪载(zài)途 载
记载(zǎi) 载(zǎi)入史册
词语集注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原来指不公开、不露面的意思。这里 指的是昆虫的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孕育:比喻酝酿新事物。
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也有“发生”的意思。
周而复始: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动植物变化
果实成熟
四季更迭
梳理说明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阐述研究意义
现 象
逻 辑 顺 序
本 质
说明方法
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七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八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九自然段:做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第十自然段: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
创作背景
此文最早以《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题发表 于1963年第1期《科学大众》,当时文后注有:“本 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 摘编”的字样。而在原作中,“大自然的语言”是4 个小标题中的第一个小标题。此文被选入教材后改 题为《大自然的语言》。
文题解读 此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一看到这一题目会 有“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这样的疑惑。但读了文章会恍然 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 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 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 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运用了拟人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心思想
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 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 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 生产的大丰收。
课后作业
《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语言生动、典 雅、准确,请同学们仿照其语言特点, 自选生活中某种事理的某一方面进行阐 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多音字
风雪载(zài)途 载
记载(zǎi) 载(zǎi)入史册
词语集注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原来指不公开、不露面的意思。这里 指的是昆虫的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孕育:比喻酝酿新事物。
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也有“发生”的意思。
周而复始: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动植物变化
果实成熟
四季更迭
梳理说明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阐述研究意义
现 象
逻 辑 顺 序
本 质
说明方法
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七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八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九自然段:做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第十自然段: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
创作背景
此文最早以《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为题发表 于1963年第1期《科学大众》,当时文后注有:“本 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 摘编”的字样。而在原作中,“大自然的语言”是4 个小标题中的第一个小标题。此文被选入教材后改 题为《大自然的语言》。
文题解读 此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一看到这一题目会 有“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这样的疑惑。但读了文章会恍然 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 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 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 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运用了拟人和 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fd206a2b160b4e767fcfcf.png)
纬度差异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 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深入探究——说明顺序
1.从文章整体看是什么顺序? (1)首先介绍------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接着谈-----(逻辑顺序)
最后说明-------(2)从局部看是什么顺序?(以6---10为例) “四个因素”是由主到次(逻辑)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 其作用。
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引用、 作诠释
3.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1)揣摩下列语句,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
性(准确、严谨)。
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 物候知识.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 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 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 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 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 的情况。 (4)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补充: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 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清明前,开秧田。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馒头云,天气晴。
小结:
课文第一部分从一年四季的自然 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 精彩动人,使人对物候知识产生了浓 厚兴趣。 运用描写,拟人的笔法,生动 形象深入浅出说明科学知识,是科普 说明文常用的手法。
整体感知: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a7714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8.png)
引用记录,并进行比较,直观生动地说明了物候现象 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
背景资料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 他就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致力于观测 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在竺可桢的指导 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中国物候观测网,制定 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 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刊物《科学大众》,1963年第1 期发表了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即本文改写 所依据的原文。
物候现象还有古今差异。
“什么是物候?”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称它为‘物候’。”
归纳概括 深知物候学
1.根据归纳 “物候”的 方法,认识什么是“物 候学”。
“什么是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就是物候学。”
物候和物候学已介绍完毕,课文还介绍了什么内 容?
通读全文 感知物候
1. 文 中 描 绘 了 哪 些 物 候 现象,这些现象向我们 传递了哪些信息?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准备迎接 风雪载途的寒冬。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阿公阿婆,割麦插 禾.”
草木枯荣、虫鸟变迁预示着天气变化、山桃、杏花、苹果、榆叶 梅、西府海棠……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 的较晚。
下定义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 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 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 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 春天提前九天。
引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背景资料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 他就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致力于观测 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在竺可桢的指导 下,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中国物候观测网,制定 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 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刊物《科学大众》,1963年第1 期发表了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即本文改写 所依据的原文。
物候现象还有古今差异。
“什么是物候?”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称它为‘物候’。”
归纳概括 深知物候学
1.根据归纳 “物候”的 方法,认识什么是“物 候学”。
“什么是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 就是物候学。”
物候和物候学已介绍完毕,课文还介绍了什么内 容?
通读全文 感知物候
1. 文 中 描 绘 了 哪 些 物 候 现象,这些现象向我们 传递了哪些信息?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准备迎接 风雪载途的寒冬。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阿公阿婆,割麦插 禾.”
草木枯荣、虫鸟变迁预示着天气变化、山桃、杏花、苹果、榆叶 梅、西府海棠……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 的较晚。
下定义
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 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 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 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 春天提前九天。
引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d93ea5dd3383c4bb4cd2c2.png)
12/21/2013
阅读方法
•
一、对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内容的理解 • 说明对象: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 特点。 • 说明内容:就是说明了什么,什么怎么样。 • 二、说明的角度 • 即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 • 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往往要与文章的结构层次联系起来。 • 三、说明内容的详略 • 往往考察的是为什么详写,为什么略写。 • 回答这样的问题,始终要围绕其说明内容是否是读者所熟悉和或 容易理解的去回答。 »
12/21/2013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一下问题:
1.什么叫物候? 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2/21/2013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 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 科学,就是物候学。
12/21/2013
词义解答2
• 衰草连天(shuāi cǎo lián tiān):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衰草:枯草。连天:形容远望山水、光焰等与天空相接。 • 风雪载途(fēng xuě zài tú):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 • 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 环。周:环绕一周。复:又。 • 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形容江南暮春,生机盎然,万物复 苏的景色。莺:黄鹂。 •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12/21/2013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 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 用在农业生产上。
12/21/2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竺可桢
• 1、理解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 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 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 3、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 神。
给加线的字注音
• 萌发(méng )翩然(piān) 孕育( yùn )簌簌( sù ) 销声匿迹( nì )连翘 风雪载途( zài ) 载歌载舞 区域( yù )纬度( wěi )
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 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 等) 2、遣词造句的角度;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 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 显得亲切动人。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 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 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 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 排有什么好处?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7、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 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人 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 性,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二、文章开头,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 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过程,里面 涉及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如:“冰雪融化”就是一个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序并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 的信息:(5分钟)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事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理 说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明 文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 • • • •
热 爱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1-3) 科 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4-5) 学 纬 度 、 经 度 探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高 下 索 (6-10) 古 今自 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1-12) 然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 的现象的理解。
• 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 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拓展:积累农谚
品味说明语言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 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 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1、2题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 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本文的语言特点小结
生动形象
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 生动形象,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
准确严密:措词严谨,用词语从
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准确 严密。
判断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 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大地复苏、冰雪融化
次第开放
北 雁 南 飞
秋叶簌簌
翩然归来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要求:1、用四字词语为图片配标题;
2、语言准确生动;
3、标题体现出季节或景色特点。
两个月前,在广州, 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 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 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 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分类别
4、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 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 1、理解物候学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 2、品味文章准确严密而又生动形象的 语言特点,学会正确判断文章的说明 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 3、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求知精 神。
给加线的字注音
• 萌发(méng )翩然(piān) 孕育( yùn )簌簌( sù ) 销声匿迹( nì )连翘 风雪载途( zài ) 载歌载舞 区域( yù )纬度( wěi )
圈点勾画,找出课文中 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 等) 2、遣词造句的角度;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 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 显得亲切动人。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 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 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 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 排有什么好处?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7、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 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人 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 性,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二、文章开头,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 描绘了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过程,里面 涉及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如:“冰雪融化”就是一个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序并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 的信息:(5分钟)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事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理 说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明 文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 • • • •
热 爱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1-3) 科 2、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4-5) 学 纬 度 、 经 度 探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高 下 索 (6-10) 古 今自 4、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1-12) 然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 的现象的理解。
• 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 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拓展:积累农谚
品味说明语言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 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 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1、2题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 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本文的语言特点小结
生动形象
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 生动形象,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
准确严密:措词严谨,用词语从
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准确 严密。
判断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 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大地复苏、冰雪融化
次第开放
北 雁 南 飞
秋叶簌簌
翩然归来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要求:1、用四字词语为图片配标题;
2、语言准确生动;
3、标题体现出季节或景色特点。
两个月前,在广州, 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 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 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 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分类别
4、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 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