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
中国北方沙尘暴时空演化特征及源贡献
中国北方沙尘暴时空演化特征及源贡献中国北方沙尘暴时空演化特征及源贡献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中国北方沙尘暴频发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沙尘暴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同时也对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中国北方沙尘暴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源贡献对于采取有效的控制和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尤其是3月至5月和10月至11月。
这与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风力较大以及人类农业活动相对较少有关。
此外,沙尘暴的时空演化特征还与季风和冬季西风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在季风影响下,春季沙尘暴主要由我国的西北干旱区和蒙古国的戈壁滩产生。
冬季沙尘暴则主要受到蒙古高原和西北干旱区的冷空气锋面影响。
沙尘暴的源贡献主要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主要指的是干旱区的风蚀和雨蚀作用,而人为源则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沙尘暴源增加。
自然源是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干旱区地区。
由于长期的环境恶劣和植被覆盖不足,土壤表面容易暴露,风吹土沙的条件得到了最佳保证。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人为源对沙尘暴的贡献越来越大。
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退化、森林砍伐、农业过度耕地等都会促进沙尘暴的发生和扩大。
在时空演化过程中,沙尘暴的传输路径和范围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观测数据表明,沙尘暴主要从中国北方地区向东传输,对我国的东部地区和日本韩国等国家造成影响。
然而,近年来发现沙尘暴传输路径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对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逐渐增加。
这与东亚季风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密切相关。
此外,沙尘暴的传输范围也有所扩大,有时还可以达到太平洋和北美洲地区。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少沙尘暴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加强沙尘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减少沙尘暴对人们的威胁。
其次,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土壤侵蚀和风沙的发生。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沙尘暴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减少沙尘暴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窟野河流域水沙演变的尺度效应驱动因素研究
窟野河流域水沙演变的尺度效应驱动因素研究
赵溦;王向东;张晓明;乐茂华
【期刊名称】《水文》
【年(卷),期】2016(036)002
【摘要】流域下垫面的变化影响着流域的水文水沙特性,不同尺度及流域下垫面的变化特性也会对窟野河输沙率及径流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已有数据和研究资料的分析比对,从1980~2013年以窟野河三个不同尺度的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尺度情况下下垫面变化对水沙演变影响,用灰色分析法计算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的关联度.
【总页数】6页(P56-61)
【作者】赵溦;王向东;张晓明;乐茂华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
【相关文献】
1.采矿塌陷对窟野河流域水沙的影响 [J], 高文永;高亚军;徐建华
2.窟野河流域实测水沙量锐减原因分析 [J], 马永来;高亚军;王玲;徐建华
3.窟野河流域水沙特性初步分析 [J], 席雅娟
4.基于水文模型与机器学习集合模拟的水沙变异归因定量识别——以黄河中游窟野河流域为例 [J], 鲍振鑫;张建云;王国庆;贺瑞敏;金君良;王婕;吴厚发
5.窟野河流域径流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J], 王国庆;张建云;李岩;刘翠善;鲍振鑫;金君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窟野河和秃尾河沙区产沙的环境_特点及其治理
能见度∀
,
的 天气 # ! 天
由于 地 壳 的 蠕动 变 形 及
。
大风 和 沙 尘 暴 集 中发 生 于 春 季
日 一 般 占全年 的/ 拓左右 ∋
冬季 次之
春 季 大风
。
第 三 纪 末 乌 审洼 地 内形 成 一 系 列 由
,
冬 季 占 . 拓 ( . 拓 、 沙尘
,
湖盆 凹 地
,
盆 地 内堆 积 了 约 百 米厚 的 冲积 湖 积 物
全新世初
,
气
“
候 稍转 暖
泽 丛林
”
,
沙 丘 被林草 自然 封 育
, “
不 少 地 方 出现
、
沼
别为 / & 1 和∋ 5 测
,
(
和
.
+
∋( ∗
+
. ∋ & & 的沙粒
。
+
,
起 沙 临界 风 速 分
,
!。 1 5
另 据神木 县 大 柳 塔 林场 插 杆观
秃尾河源 头 四周树木成林
。
荫蔽 天 日
,
、
” 。
“, 2
∃ %&
占沙 区 总 面 积 的 0 不 .
#
,
。
风 沙 区 地广 人 稀
神木
“。
、
∀ ∃
人1 %&
属农牧 区
。
风沙 区 附 近 的 气象 站 有 伊 旗
,
、
东 胜等 站
,
。
水 文 站 有 高 家 川 和 温 家 川 站 分 别 位 于 两 河 河 口 附近 控 制面积分别为∃ 滩 亚 区 有高 家 堡 站
煤矿开采对窟野河地表径流影响的水文模拟
煤矿开采对窟野河地表径流影响的水文模拟郭巧玲;韩振英;杨琳洁;熊新芝【摘要】为了探明煤炭开采与窟野河河川径流减少甚至断流之间的关系,利用窟野河控制性水文站———温家川站1953—2010年逐日流量资料及相关水文气象资料,在对其径流变化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黄河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定量评价煤矿开采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结果表明:1953年以来,窟野河流域实测径流量以1979年和1999年为转折点总体上呈现阶段性减少趋势;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影响的比例由1979—1998年的39.44%快速上升到1999—2010年的56.50%,其中,煤矿开采对径流的影响量年均值在1999—2010年间达到29.69 mm,约2.58亿m3/a,成为影响窟野河地表径流减少的主导因素。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19-23)【关键词】窟野河;地表径流;煤矿开采;黄河月水量平衡模型;模型模拟【作者】郭巧玲;韩振英;杨琳洁;熊新芝【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河南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河南郑州 450003;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1+.2煤炭开采诱发的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流量锐减或干涸、河水减少甚至断流、水污染加重等水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其中河川径流减少甚至断流问题尤为突出,已严重影响到矿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使本来就已十分紧张的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制约着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窟野河是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区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神府煤田开发、生态环境维系的主要水源。
近年来,随着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窟野河流量不断减少,甚至出现了连续断流现象。
据资料统计,2000年断流75 d,2001年断流106 d,2002年断流220 d,2003—2005年每年断流都超过100 d;2000—2008年与1956—2000年相比,窟野河年平均径流量减少了71.5%。
窟野河水沙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窟野河水沙变化及驱动力分析郭巧玲;陈新华;孙斌【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15(29)1【摘要】利用窟野河入黄控制站——温家川水文站1956-2012年降雨、径流、洪水、泥沙实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累积距平、R/S分析、双累积曲线法等多种方法,分析了窟野河水沙变化特征,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及输沙的影响。
结果表明:1总体上,窟野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持续下降趋势。
21世纪初,年径流量和输沙量下降显著,其值分别为多年均值的34.4%和5%;2受降水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量和输沙量年际变化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其转折点分别是1979年和1997年;3降水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影响越来越弱,而人类活动对其两者的影响日益增强,成为影响径流和输沙的主导因素;4温家川站径流和泥沙的Hurst指数分别为0.876 7和0.803 9,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窟野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趋势将与过去保持同一势态,有持续递减的特征。
正确认识水沙变化特性及产生的原因可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降水;人类活动;窟野河【作者】郭巧玲;陈新华;孙斌【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神华神东石圪台煤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TV141【相关文献】1.窟野河流域实测水沙量锐减原因分析 [J], 马永来;高亚军;王玲;徐建华2.窟野河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J], 戴明英;陈发中3.窟野河流域水沙特性初步分析 [J], 席雅娟4.窟野河历年水沙量变化分析 [J], 薛耀文5.窟野河水沙变化发展趋势预测 [J], 张胜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风蚀对砂质壤土迎风坡水蚀特征的影响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风蚀对砂质壤土迎风坡水蚀特征的影响白茹茹;张加琼;邓鑫欣;李志凤;南琼【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22(36)3【摘要】为明确风水交错侵蚀中风力和水力侵蚀的相互影响,针对风向和径流方向相反(迎风坡)的交错侵蚀,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风洞试验研究前期风蚀对后继水蚀的影响。
结果表明:(1)受前期风蚀影响,后继水蚀产流时间均较仅水蚀提前,径流强度较仅水蚀增大。
(2)前期风蚀加剧后继水蚀却未改变其变化趋势。
无论是否有前期风蚀影响,后继水蚀速率随降雨历时增加均逐渐增大而后趋于平稳;但当前期风蚀的风速较大时(12,15 m/s),后继水蚀速率较仅水蚀增大最显著,其侵蚀速率高达仅水蚀速率的4.6倍。
(3)受前期风蚀影响,水蚀对风水交错总侵蚀的贡献高于仅水蚀在仅水蚀与仅风蚀侵蚀量之和的比例。
前期风蚀对后继水蚀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随风蚀风速增大,水蚀对交错侵蚀的贡献从93%逐渐减小到0.5%。
未来的研究中应考虑多次营力叠加和地形(迎风坡-背风坡)对交错侵蚀过程的影响,从而为理清风蚀和水蚀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奠定基础。
【总页数】8页(P30-36)【作者】白茹茹;张加琼;邓鑫欣;李志凤;南琼【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3【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土壤的^(7)Be分布特征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面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4.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水分季节变化特征与主控因素5.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坡耕地土壤风蚀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矿塌陷对窟野河流域水沙的影响
第39卷第11期2017年11月人民黄河YELLOWRIVERV 〇1.39,No.11Nov.,2017【水文泥沙】采矿塌陷对窟野河流域水沙的影响高文永,高亚军,徐建华(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4)摘要:窟野河流域近期实测水沙量的锐减既有夏季降雨雨强减弱、植被拦截入渗的影响,又有煤炭露天开采增加填洼、井采引起塌陷改变产汇流微地貌的作用;2000年以后实测径流量、输沙量锐减与该地区煤炭开采关系更密切;以鄂尔多斯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抬升短期内不会停止,该地区的地表物质组成短期内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这就决定了窟野河仍会 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域。
随着开采强度的减弱、塌陷的减少和时间的推移,产水产沙地貌会逐渐“回归”到新的相对平衡状态,窟野河流域的产流产沙也会有较大的恢复。
关键词:塌陷;开矿;产水产沙;窟野河中图分类号:TV14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7.11.017Influences of Mining Collapse on Water and Sediment of Kuye River BasinGAO Wenyong ,GAO Yajun ,XU Jianhua(Yellow River Institute of Hydrolog^^ and Water Resources ,Zhengzhou 450004,China)Abstract : Both the decrease in rainfall intens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interception and coal open-pit mining has increased the depression and the effect of changed micro-topography of runoff yield and flow collection caused by collapse of well mining. All the above reasons lead to a sharp decrease in runoff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Kuye River basin. After 2000, the measured runoff and sediment loss had been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coal mining in the region. The uplift of the Loess Plateau ,with Erdos as the core ,will not stop in the short ter^n. The short-term surface material composition in the area will not change greatly. This deter^nines that the Kuye River will be a serious area of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With the decrease of mining intensity ,the collapse reduction and the passage of time ,water and sediment production will gradually return to a new relative balance,the Kuye River runoff and sediment will have a greater recover^^.Key words : collapse ; exploit mine ; producing runoff and sediment ; Kuye River窟野河是黄河中游河口镇一龙门区间(简称河龙 区间)一条主要的来洪来沙支流,入黄控制站温家川 站控制流域面积为8 645 k m 2。
莫高窟风沙危害及防治
敦煌莫高窟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 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 •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 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 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 佛教艺术圣地。 • 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风沙危害现状
风沙危害原因
莫高窟
奠高窟地区是一个多风、风向多变和风沙危害 十分严重的区域。年平均风速为3.5 m· s 1,偏 南风频率最大,达47.9%,是窟顶的反向风;偏 北风占1 5.4%,但风力较小。基本与窟面平行, 对林带(s—N走向)也无危害;偏东风占14.8%, 但风力较大,占潜在输沙能力的27.5%,是造成 崖头风蚀的主导风,相对林带也是反向吹回.有 利于林带中积沙的集中。风沙危害主要来自偏西 风,频率虽占28.1%,但风力大,潜在输沙能力 占31.9%,可将鸣沙山的流沙向莫高窟方向输送, 是危害洞窟的主导风。
(二)固沙区
固沙区建立在阻沙区下风向的平沙地、 沙砾质戈壁和洞窟崖面上。由半隐蔽式麦 草方格(1 x 1m ) 沙障带、人工滴灌固沙植 物带、碎石压沙带、化学材料固沙带所构 成, 是防护体系的主体。在栅栏下风向设立 半隐敝式沙障, 目的在于改变下垫面粗糙度, 达到继续削弱风速, 减少输沙效应, 使沙丘 表面的吹蚀堆积活动趋于平息, 从而为其下 风向的人工植被创造适宜生长的环境。
莫高窟窟顶风向玫瑰图
主要防治措施
风沙流结构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治沙原理• (一)阻沙区 • (二)固沙区 • (三)输沙区
我国风力侵蚀区域分布特点及其分布范围
我国风力侵蚀区域分布特点及其分布范围我国风力侵蚀区域分布特点及其分布范围王波(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80)摘要:土壤风蚀实质上是土壤颗粒在风力作用下发生位移的自然过程, 它包含了土壤夹带起沙、空间输移及沉降淀积等三个阶段。
风蚀研究的根本任务是对土壤风蚀的范围、强度及数量进行监测、评价以及预测预报,而深刻理解土壤风蚀的物理机制和过程。
自20 世纪30 年代开展现代科学意义上的风蚀研究以来, 今天的风蚀研究已经成为地理科学、环境保护、农业、林业以及气象等诸多方面科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现代自然过程之一。
并且, 由于风蚀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同时也被各国政府以及广大公众所密切关注。
关键词:风力侵蚀区域特点范围1.风力剥蚀的概念及影响因素1.1 风力侵蚀的定义风力剥蚀、搬运和聚积土壤及其松散母质的过程。
简称风蚀。
它吹失土壤耕作层中的细土、养分,使心土甚至岩石裸露,降低土地生产力;在种植季节使种子裸露,或对幼苗产生机械损害;所产生的尘埃土沙进入大气,还造成环境污染。
1.2 影响风力侵蚀的因素就世界范围而言,风蚀的活动与干燥而多风的气候有密切关系。
这种气候条件又与纬度、大气环流、沿岸寒流和高山阻隔湿润气流等多种因素有关。
就局部地区和具体情况而言,影响风蚀的主要因素有:1.2.1 气候。
包括风、降水、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风的因素包括风速、风向、吹袭持续时间和湍流的程度等。
通常风速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风的涡动性越强,土壤的风蚀强度越烈。
同时,这些因素又加速土壤水分蒸发,使其变干而加剧风蚀。
降水、湿度、温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风蚀的严重程度。
1.2.2 土壤。
干燥而松散的砂土、砂壤土和失去结构的粘土最易受风蚀。
土壤中水稳性团粒结构抗风蚀的能力较大,松散无结构的土壤如黄土,最容易引起风蚀。
土壤的抗风蚀性能也与土壤的粒度和土块大小有密切关系。
抗蚀性土壤的可代换性钙的饱和度一般倾向于增多。
土壤的pH数值高的一般易受风蚀。
风蚀定位观测的指标
风蚀定位观测的指标风蚀作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为有效监测和评估风蚀现象,风蚀定位观测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风蚀现象简介、风蚀定位观测的意义、风蚀定位观测指标体系、风蚀定位观测方法以及风蚀防治措施与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风蚀现象简介风蚀是风力作用于地表,将松散物质吹移的过程。
风蚀现象通常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地表松散物质增多,风力作用下形成风蚀。
风蚀现象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二、风蚀定位观测的意义风蚀定位观测是对风蚀现象进行长期、系统、定量的监测和研究,旨在揭示风蚀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风蚀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风蚀定位观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有助于了解风蚀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风蚀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2.能够评估风蚀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3.有利于监测风蚀治理措施的效果,为优化治理方案提供参考。
三、风蚀定位观测指标体系风蚀定位观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风蚀地貌特征、风蚀物质量变化、风蚀动力因子和风蚀气候条件等方面。
1.风蚀地貌特征:包括风蚀沟谷、风蚀土丘、风蚀平原等。
2.风蚀物质量变化:通过观测土壤侵蚀模数、输沙率等参数,分析风蚀物质量的时空变化。
3.风蚀动力因子:主要包括风力、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
4.风蚀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水、湿度等气候要素。
四、风蚀定位观测方法风蚀定位观测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实地观测、遥感技术应用和实验室分析测定。
1.野外实地观测:通过对风蚀地貌、土壤侵蚀、气象要素等进行直接观测,获取风蚀现象的第一手数据。
2.遥感技术应用: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对风蚀现象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监测。
3.实验室分析测定:通过对采集的土壤、风蚀物等进行实验室分析,为风蚀定位观测提供定量数据。
五、风蚀防治措施与应用风蚀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风蚀治理技术、风蚀预警系统和风蚀防治工程案例。
窟野河报告
1绿色和平编写的《窟野河流域煤水矛盾研究》报告,保持了其一贯的客观性,并凸显了其国际领先的专业性。
该报告逻辑清晰、数据分析细致且结论合理到位。
可以看出,在基于有限的公开数据的基础上,这份报告全面、严谨地分析了该流域当前和2020年的用水形势,绿色和平一定做了大量基础、扎实的工作。
从分析报告结果不难看出,煤炭工业在受到水资源制约的同时,也同样制约着水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如何在不破坏环境生态的前提下,合理且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绿色和平的这本报告,对我们这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 王浩23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包括煤炭开采、洗选、燃煤发电以及煤化工在内,煤炭产业的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都高度耗水。
但我国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多呈逆向分布特点。
尤其在我国西北部的黄河流域,煤炭资源占全国煤炭储量的50%左右,但年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
特别是黄河中游的“几”字湾地区,拥有国家重点建设的神东煤炭基地和陕北煤炭基地,但水资源却极度缺乏。
位于该区域的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是“煤水矛盾”问题突出的典型流域。
窟野河流域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量补给来源,但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极易水土流失且产生的洪水富含粗泥沙,是造成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
与此同时,窟野河流域煤炭资源极其丰富,位于我国探明煤炭储量最大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
由于近年来煤炭开采、燃煤发电和煤化工相关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窟野河流域的用水需求攀升,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
根据《窟野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该流域基准年(以2010年为现状水平年)需水量为23116万m3,而供水量仅15563万m3,缺水量为7553万m3,缺水率高达32.7%。
水资源供需失衡的后果之一是窟野河流域天然径流量的锐减,其干流温家川断面近10年实测径流量比1956~2000年均值减少73%,河道断流已成常态。
风蚀作用的定义
风蚀作用的定义
风蚀作用是指自然界风力强大,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泥沙在强
大的风力带动下,影响了大地的河流和湖泊的形态,形成了不同的地
貌结构。
特别是由于沙土的物理和机械特性,会受到风动力的作用,
随着风力的增强,这些粒子被换移。
一、风蚀的定义
风蚀是指由大气风力作用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地貌变化,它在地表形成
裂缝、沟壑、凹丘、火山、沙丘等不同的地貌形态,是气候变化和生
物活动无法形成的。
二、风蚀的特点
1、多时间尺度作用:风蚀有时间尺度对其产生影响,短期过程时间较短,而长期过程时间较长,过程复杂,但它最终会影响地表概况。
2、气流强度作用:风蚀的程度直接取决于气流的强度,气流的强度越强,风蚀的程度就越大,气流的强度越弱,风蚀的程度就越小。
3、沙尘散布作用:风蚀有时间尺度的对其发生的影响,沙尘散布时效性较强,偏沙质地质有利于风蚀。
4、气温、湿度作用:气温和湿度也影响风蚀的发生,气温越高,风蚀程度越大,湿度越大,风蚀程度越小。
五、风蚀的影响
1、风蚀将破坏地表,使地表粗糙,改变地貌形状;
2、风蚀会导致坡度的改变,引发河流的洪涝和洪水形成;
3、风蚀影响土壤的均一性和分布,形成不同的土壤特征;
4、风蚀还会影响生态环境,改变雨量、温度、湿度特征,破坏植被,影响野生动植物的分布状况;
5、风蚀还将会影响其它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干旱、洪涝、沙尘暴等等。
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坡长坡面产流产沙过程
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坡长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王玲玲;范东明;王文龙;杨春霞;杨二;陈丽【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16(038)003【摘要】通过野外径流冲刷模拟试验,研究了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坡长坡面产流产沙过程。
结果表明:①坡面径流起始时间、止流时间随着坡长的增加而增加,起流阶段坡长每增加一倍,起流时间不呈比例增加,但止流阶段坡长每延长一倍,止流时间呈比例增加;②在整个冲刷过程中,4、8、16 m坡长的平均流速分别为0.165、0.170、0.177 m/s,随着坡长的增加,平均流速略有增大,瞬时流速最大值发生在8 m坡长的坡面,4、8 m坡长的坡面径流流速总体上随着冲刷历时波动幅度比16 m坡长的剧烈;③4、8、16 m坡长的平均侵蚀速率分别为54.15、75.32、23.02 g/(m2·min),随着坡长的增加,侵蚀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冲刷过程中4 m和8 m坡长的侵蚀速率陡涨陡落,16 m坡长的变化相对平缓;④坡面产流3 min之内,不同坡长坡面径流的含沙量均出现峰值,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随着坡长增加,含沙量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
【总页数】5页(P72-75,79)【作者】王玲玲;范东明;王文龙;杨春霞;杨二;陈丽【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相关文献】1.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土壤水分特性研究 [J], 白一茹;邵明安2.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蚀特征实验研究 [J], 张丽萍;倪含斌;吴希媛3.不同坡长条件下■土堆积体坡面产流产沙过程 [J], 张翔;高照良4.近20年水蚀风蚀交错区小流域侵蚀及坡-沟产沙演变的粒径对比分析 [J], 马瞳宇;李谭宝;张平仓;马芹;雷泳南;孙艳萍;徐金鹏;张晓萍5.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坡长与植被效应 [J], 魏霞;李勋贵;李占斌;付玉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蚀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
第26卷 第4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 ol 26N o 4 2011年4月J 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 pr .,2011收稿日期:2010-03-25;修订日期:2010-10-3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 W-442);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0501-225);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0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0460421);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
第一作者简介:李秋艳(1978-),女,山东金乡人,博士后,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
E-m ai:l lqy m il y @163.co m*通信作者简介:蔡强国(1946-),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流域侵蚀产沙模拟研究。
E-m a i :l caiqg @i gs n rr .ac .cn风蚀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李秋艳1,蔡强国2*,方海燕2(1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地貌与流域过程研究室,北京100101)摘要:风蚀在黄土高原风水蚀复合区的侵蚀产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利用窟野河流域神木水文站水沙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风蚀对窟野河神木水文站以上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
结果表明,风力的侵蚀搬运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起着重要的作用。
月时间尺度上,风沙入河量存在 存储 释放 的过程;风蚀产沙贡献在3月和11 12月出现高峰值,4 9月风蚀贡献率逐渐降低;冬春季节淤积的泥沙,在夏季逐渐被冲走,到了9月,把淤积的泥沙最大限度冲走而开始新的淤积过程;月时间尺度上风蚀贡献率与风蚀气候因子分布趋势一致;7、8两月的风沙贡献量占年风蚀贡献总量的80 5%,风沙贡献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约7 75 106t 。
中国北方风蚀区风速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中国北方风蚀区风速变化时空特征分析韩柳;王静璞;王光镇;王周龙;吴孟泉【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18(41)5【摘要】利用北方风蚀区155个气象站点1971—2015年平均风速数据,采用气候趋势分析、空间插值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北方风蚀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近45 a来,北方风蚀区年平均风速为2. 70 m·s-1,呈明显减小趋势,其递减速率为0. 017 m·s-1·a-1(α=0. 001),1980s风速减小最快,1990s减小最缓慢,2010s风速出现增大趋势;我国北方风蚀区四季的平均风速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度春季>夏季>秋季>冬季(α=0. 001),不同年代不同季节风速变化存在较大差异,2010s除春季外其他季节风速均呈现增大趋势;空间分布上显示,风速变化幅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北方风蚀区内的新疆西北部和东南部、青海、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龙江以及吉林为风速降低较快的区域,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和山西北部以及新疆的东北部和西部等地区是风速降低不明显的区域。
春季和夏季风速降低较快的区域面积扩大,冬季和秋季风速降低较缓的区域扩大;平均风速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结构特征,28 a时间尺度左右为风速变化的主周期,平均变化周期为18 a。
【总页数】9页(P963-971)【关键词】风速变化;小波分析;北方风蚀区【作者】韩柳;王静璞;王光镇;王周龙;吴孟泉【作者单位】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5【相关文献】1.1963-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郭春燕2.近50年新疆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王雅琴;范文波;许忠宇;董倩倩;魏建涛;李长晓3.我国风蚀区风速日变率时空变化特征 [J], 袁莹莹;殷水清;谢云;郭中领4.近50年黄土高原风蚀区风速的区域变化特征分析 [J], 范清成;王飞;穆兴民;刘振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窟野河水流输沙特性及河道对泥沙调蓄作用的研究
窟野河水流输沙特性及河道对泥沙调蓄作用的研究
钱善琪;曹如轩;巨江;高健翎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
【年(卷),期】1993(7)2
【摘要】根据窟野河各水文站实测资料,分析了各站的水沙关系,水流泥沙因子的非均匀性、不恒定性对输沙特性的影响以及粗泥沙高含沙水流的挟沙力等。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维非恒定流泥沙数字模型,并用大洪水资料进行了验证。
进一步得出,窟野河的粗泥沙除小洪水淤积和风沙沉积外,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洪水冲刷河床中的淤沙形成的,因此,各级沟道不仅是输沙的通道,也是调节泥沙的沙库。
【总页数】9页(P1-9)
【关键词】水流;输沙特性;数学模型
【作者】钱善琪;曹如轩;巨江;高健翎
【作者单位】陕西机械学院;西北水科所;黄河中游治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3.2
【相关文献】
1.溃坝水流作用下急弯河道泥沙输移数值模拟 [J], 曾琳;陈日东
2.秃尾河窟野河孤山川产流输沙模型研究 [J], 郝建忠
3.挟沙水流的能量级串和泥沙输移特性综述 [J], 刘兆存;邓宇忠;王万战;范玮佳
4.窟野河泥沙输移与冲淤特征分析 [J], 范念念;薛小妮
5.黄河高含沙水流的高效输沙特性形成机理(黄河下游河道存在巨大的输沙潜力) [J], 齐璞;余欣;孙赞盈;齐宏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4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 ol 26N o 4 2011年4月J 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 pr .,2011收稿日期:2010-03-25;修订日期:2010-10-3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 W-442);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0501-225);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0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0460421);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
第一作者简介:李秋艳(1978-),女,山东金乡人,博士后,主要从事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研究。
E-m ai:l lqy m il y @163.co m*通信作者简介:蔡强国(1946-),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流域侵蚀产沙模拟研究。
E-m a i :l caiqg @i gs n rr .ac .cn风蚀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李秋艳1,蔡强国2*,方海燕2(1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地貌与流域过程研究室,北京100101)摘要:风蚀在黄土高原风水蚀复合区的侵蚀产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利用窟野河流域神木水文站水沙资料及有关气象资料,分析了风蚀对窟野河神木水文站以上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
结果表明,风力的侵蚀搬运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起着重要的作用。
月时间尺度上,风沙入河量存在 存储 释放 的过程;风蚀产沙贡献在3月和11 12月出现高峰值,4 9月风蚀贡献率逐渐降低;冬春季节淤积的泥沙,在夏季逐渐被冲走,到了9月,把淤积的泥沙最大限度冲走而开始新的淤积过程;月时间尺度上风蚀贡献率与风蚀气候因子分布趋势一致;7、8两月的风沙贡献量占年风蚀贡献总量的80 5%,风沙贡献量的峰值出现在7月,约7 75 106t 。
季尺度上,夏季风蚀贡献率最低,仅7 8%。
秋、冬季逐渐升高,春季达到最高,风蚀贡献率为28 6%。
年尺度上,风力作用对神木水文站以上流域的产沙贡献为17 2%,风蚀贡献量为12 7106t /a 。
关 键 词:风蚀产沙;风蚀气候因子;风水复合侵蚀中图分类号:TV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1)04-0674-09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不是出现在降雨量最多的水蚀地区,而是在降雨量为400mm 左右的风蚀水蚀交错区[1-2]。
黄土高原风蚀水蚀区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风蚀在流域侵蚀产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3]。
在黄土高原风蚀水蚀区开展风蚀对流域泥沙贡献的尺度变化研究,对风蚀水蚀区的环境整治、减少粗泥沙入黄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钱宁等提出 集中治理黄河中游粗沙来源区 以来,不少学者就黄河中游风蚀对流域泥沙的贡献进行了研究。
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带侵蚀营力主要包括风力和水力[4-5]。
毛乌素沙漠的运移和风沙侵袭,都直接或间接地为黄河提供了较丰富的粗泥沙补给物[6]。
流域风沙入河量是指直接进入河流里的风力侵蚀量,同时也包括停留在岸边在高水位时被水流带走的风蚀物,以及重力作用下岸边风蚀物坍塌量等[7-8]。
目前有关风蚀对流域产沙贡献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就风蚀贡献的大小研究争论较大。
4期李秋艳等:风蚀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675部分学者认为粗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风蚀产粗沙数量较少。
陈永宗等[9]认为,风沙对黄河粗泥沙的贡献量只有7%左右;吴成基等[10]认为,河龙区间6条流域风蚀产粗沙仅为9 8%;黄土高原科学考察[11]认为黄土高原北部风沙区的年风沙入黄总量约占黄河输沙量的10%。
部分学者认为风蚀产沙对黄河粗泥沙的补给占有重要地位,其产沙量相当可观。
冯国安[8]认为,黄河中游粗泥沙主要来自风沙,基岩对流域粗沙提供有限。
杨根生等[7]认为,通过沙地的若干支流,两岸流沙风季进河,洪水季节通过支流将沙带入黄河,影响黄河粗沙量,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毛乌素沙地地区及覆沙黄土丘陵沟壑区支流,尤其是窟野河、无定河和秃尾河几条支流风沙对黄河的影响最大。
而张胜利等[12]的研究表明,黄河中游风蚀产沙对黄河粗泥沙有一定影响,但为量不大,风蚀产沙不是黄河粗泥沙的主要来源。
许炯心[13]将风力、水力作用纳入到一个系统内考虑,认为风水两相共同作用形成的高含沙水流,使得风沙和基岩对黄河粗沙都有相当的贡献。
此外,风沙区与流域的相互空间位置不同,风蚀对流域产沙的贡献也会有所差异。
师长兴[14]研究发现靠近风沙区并有零星片沙分布地区的黑木头川风蚀产沙的比例在10%左右,而黄土丘陵沟壑区南部丁家沟与川口站上游流域风蚀产沙约在0~6%之间。
风沙入河及其对流域产沙贡献受地形、风力、水力、河流与风向夹角以及河流形状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使得在目前的研究手段和设备条件下还很难较为准确地计算风沙入河量;研究流域大小的不同、流域与风沙区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差异等,均有可能是造成目前研究结论分歧很大和研究很不系统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同一个流域内,风蚀对流域的贡献,在某种意义上直接与风蚀强度有关,即风蚀强度越大,风沙入河量越多,风蚀对流域产沙的贡献越大,从而可为研究风蚀对于流域产沙的贡献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避免了以往直接计算或监测河流系统风沙入河量所带来的种种困难。
因此,可以从相同时段流域风蚀量、降雨及产流和流域产沙量变化的角度,在时间尺度上系统开展风蚀对流域产沙的贡献研究。
本文选择处于黄土高原北部风水蚀交错区的窟野河流域,利用神木水文站多年的水沙及相关数据,定量分析风蚀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 1 研究区概况窟野河是黄河一级支流,位于东经109 28 ~l10 45 ,北纬38 22 ~39 50 之间,窟野河流域发源于内蒙古东胜市柴登乡巴定沟,流经内蒙古、陕西两省(自治区),在陕西省神木县贺家川乡沙峁头村汇入黄河,全长242km,落差758 1m,流域面积8706km2。
水系结构呈对称的树枝状格局(图1)。
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的东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流域上游为风沙草滩区,新月形沙丘和沙梁绵延起伏;中游为盖沙、片沙黄土丘陵区;流域下游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河口段为土石山区。
流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8 4 ,降水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348 1mm,6 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8%,其中7、8两月降水量215mm,占年降水量的62%。
冬春季多大风,尤其是3 4月份常有大风和沙暴天气,年均风速2 2m s-1,风向以NW为主。
流域内植被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力侵蚀和风蚀是本流域的主要侵蚀方式。
676 自 然 资 源 学 报26卷图1 窟野河流域概图F i g 1 Th e Kuyeh e R i ver w at ershed神木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为7298km 2,属于窟野河流域的上中游段,风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年均产沙量为0 74 108t(表1)。
冬春季节风力强劲时沟头和河流岸边常有风沙堆积,而夏季汛期时可被洪水冲走,是开展风水蚀研究很好的流域。
1970年后水利水保措施等人类活动的大量开展,很难用于研究自然状况下风力、水力作用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因此本文分析的时段限定在1956至1970年间。
表1 窟野河神木水文站水文特征值表Tab le 1 H ydrological c h aracteristics of Shenmu hydrological st ati on i n the Kuyehe R i ver w aters h ed集水面积/k m 2多年平均输沙量/106t 年平均输沙率/(t s -1)年平均流量/(m 3s -1)多年平均径流量/106m 3年径流模数/(dm 3s -1km -2)年输沙模数/(t km -2)时段7298742 3417 9565 42 46101001956 1970年1 2 研究方法影响风蚀水蚀区流域产沙的动力因素主要有风力、重力和水力3种,其中重力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之间起到转换的作用[8]。
风力、水力作用是风水蚀交错区流域产沙的根本动力因素,而风蚀气候因子是综合反映流域风蚀能力的因素[14]。
文中气象资料来自中国气象局气象中心资料室,水文资料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刊印。
采用窟野河流域周围的伊金霍洛旗、东胜、榆林、兴县和河曲5个站1956 1970年气象资料,以各气象站到神木水文站以上流域几何中心的距离的倒数为权重计算神木水文站以上流域的风蚀气候因子。
风蚀作用的大小用联合国粮农组织给出的风蚀气候因子C[14-16]表示:C =1100 12i=1 u 3ETP i -P i ETP i d (1)式中, u 为2m 高处的月平均风速,ETP i 为月潜在蒸发量(mm ),P i 为月降水量(mm );d 为月天数。
潜在蒸发量采用气温相对湿度公式[17]求得:ETP i =0 19(20+T i )2(1-r i )(2)4期李秋艳等:风蚀对窟野河流域产沙贡献的时间尺度特征677式中,T i为月平均气温( ),r i为月相对湿度(%)。
为了分析输沙量与降雨量和风蚀气候因子的关系,这里对输沙量与降雨量和输沙量与风蚀气候因子分别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关关系是显著的(p<0 05)。
输沙量的大小不仅与降雨量有关,而且取决于风蚀气候因子的变化。
为了对降水量P、风蚀气候因子C对于输沙量W s的影响进行初步近似估算,建立基于流域P、C和W s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W s=a0P+b0C+c0(3)由于式(3)中各个变量的数量级不同,不能直接根据回归系数的大小来判定各变量贡献的大小,因此对各变量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再重新进行回归计算,得到标准回归方程为W s=aP+bC(4)式(4)中标准回归系数a、b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降水量P、风蚀气候因子C对输沙量W s 贡献的大小[18]。
由此可以求出降水量P对W s的贡献率C p和风蚀气候因子C对W s的贡献率C c分别为:C p=|a||a|+|b|100%(5)C c=|b||a|+|b|100%(6) 2 结果2 1 C与P分布窟野河流域C介于30~140之间,平均值为98。
年际变化大,1956、1964年在40左右,风蚀气候侵蚀力较低;而1960、1962、1963、1965、1966年风蚀气候因子值高达120以上,达到风蚀气候侵蚀力极重(C 100)分级程度[图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