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探讨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涉及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基本条件与教学管理等方面。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一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问题,就教育内部而言,更新教育工作者和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关键。尽快确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理念,这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首要条件。因此,必须通过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推动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1、坚持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建设。这就需要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加大投入、长期坚持。
2、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课程建设,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3、课程建设应贯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4、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与一般、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合适。只有课程建设基础打好了,才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上水平、上层次。
二、工作目标
学校的课程建设应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为目的。在建设中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批量合格课程建设与部分较高水平的优秀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从所有课程抓起,力争在实现多数课程合格、教学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基础上,以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课程为先导,建成一批校级乃至省级优秀课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工作内容
课程建设是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发展出发,依据教育规律对课程的实施条件与方法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从而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条件,保障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建设包括教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着具体的指标。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 教学文件与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齐全。教学档案资料要丰富,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且具有一定的时限。教学大纲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大纲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
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教材。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
2、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备状况:实验设备数量能保证本课程实验的开出,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所以一定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设备。
(2)必备的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幻灯、投影仪、声像资料等,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教师队伍
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主体是广大教师,要使课程改革的规划、方案、目标、措施落到实处,最主要的是把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和调动起来。任何好的课程方案,没有教师的合作和努力,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以往人们将教师仅看作是课程的执行者,在课程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被动的角色。而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他们不是简单地执行课程方案,而要创造性地参与实施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其前提和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要使教师认识到课程和教学已不再是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教师和学生已不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1、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师德。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执行教学规范、遵守教学纪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课程教师队伍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3、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理论水平、实验能力、教学能力提高,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把教学业绩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加强学科学术梯队建设。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1、要有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教学符合大纲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合理,除课堂讲授外,能按大纲要求完成规定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2、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生动多样,富有启发性,采用如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3、要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高职学生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
4、注重教师风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学思想明确,教学态度端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治学严谨,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教书育人。
5、注重教学效果,提升社会评价。
(四)教学管理要有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检查评估制度。
1、在教师备课、公开课、相互听课、教学检查、教研活动等方面都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2、能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对备课、讲课、辅导、作业、课程设计、实验等各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
3、对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有计划、有措施,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注重教学反馈。
(五)教研教改
教研活动要合理安排,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师的情况,讲究针对性和时效
性。优化常规教研活动,转变教师学习观念,如采用开放式教研活动。营造教研氛围,挖掘教师学习潜力,要坚持向教师灌输这样的观念:好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不停地学习,提高自我。
1、在课程建设中每一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要有一定的
科研水平与成果;在课程建设中还要注重自己的特
2、色建设,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
式,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寻找自己的优势。
2、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和一定的教研、教改成果。能不断开展教学改革,积极进行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试验。
四、工作措施
1、建立课程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对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教务处是课程建设工作的具体工作机构,对全校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制定课程建设评估指标及标准,负责课程检查、验收、表彰和奖励。
2、根据课程建设指标及标准进行分解,落实到人,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积极投身于课程建设中来。课程负责人是课程建设的直接承担者,要根据课程建设评估指标和标准,负责本课程的全面建设。
3、培养一批自己的“优秀学科”,发挥带动作用。以课题展示、成果推广、经验介绍、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有一定影响的名教师。
4、尽快创设与新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这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可靠保证。课程改革最明显的标志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课时由固定转为弹性,使学生由封闭转为开放,使师生关系和教育评价由单一变为多元,所有这一切转变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与新课程相和谐的教育环境。
5、要建构相应的评价机制,这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实施时除更新教学观念外,教学管理制度必须跟进,只有尽快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并体现课程实施的要求,使考核全面化和科学化,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完善的理论依据是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和实施的保障,但我们应看到改革建设确有许多更具体的问题与矛盾有待解决。如:教学内容有限与科学知识内容无限的矛盾,教学时间有限与学习内容增长的矛盾,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矛盾,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矛盾,宽与专的矛盾,全面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在职教课程改革建设中尤为明显。怎样来具体改革建设职教课程,不同类型专业有不同的情况与要求,但是在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方面必须考虑到以下几点:
1、育人为中心
育人为中心,包括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如文化素质、专业才能、职业道德、公民素养,等等。当然,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生就业并由此促进社会与学生自身的发展是重点。因此育才——培养学生专业才能是课程设计的重点。但毕业生也是社会成员,职业道德与人所应有的素质必须得到保证,因此育人使学生全面发展又是课程设计的根本。教育部启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把实施素质教育列为一项世纪工程。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2.正式课程与潜在课程并举,课时数有限使课程设置因科目众多与内容庞大而困难重重。有人提出精简内容,“够用、必须”就行。有人提出减少科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