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原因九一八事变,即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地区炸毁沈阳南满铁路,为后续侵占中国东北铺下了伏笔。
本文将从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深入了解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
一、历史背景1. 清朝后期的东北形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朝的政权逐渐衰落,东北地区成为列强角逐的焦点。
俄国占领了长春、哈尔滨等重要城市,日本则渴望获取东北资源。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在东北地区并未得到有效巩固,政权薄弱,无法有效维护领土安全。
3. 群雄割据的混乱局势:东北地区出现多股军阀割据的局面,导致政治、经济秩序严重混乱,为日本侵略创造了机会。
二、原因分析1. 日本对东北资源的渴求:日本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者们的觊觎对象。
他们欲通过侵略东北地区以解决经济困境。
2. 恢复满洲国的意图:日本在满洲国成立后,希望恢复该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控制,以巩固其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力。
3. 南满铁路遭炸事件作为借口: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南满铁路遭到炸毁。
而事实上,这次炸弹爆炸是由日本军方自导自演,将之作为入侵中国东北的合理化借口。
4. 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动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主张外部扩张,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九一八事变成为日本军国主义者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三、事件发展1. 事变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接着,日本军队占领了沈阳、长春等重要城市,半年后建立了满洲国。
2. 日本舆论煽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媒体对事变进行宣传,大肆煽动反华情绪和民族仇恨,煽动舆论对中国进行歧视。
3. 国际反应:九一八事变震惊国际社会,各国普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不满,但无法阻止日本继续侵略行动。
四、影响与启示1. 加强了日本侵略行径:九一八事变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打开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大门,奠定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深厚土壤。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历史背景分析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历史背景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变”为起点,发动侵华战争的事件。
这一事件对国际格局和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国际历史背景出发,对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进行分析。
一、列强在中国利益争夺的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晚清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时期。
列强看中了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相继进入中国,进行势力范围的扩张和利益的争夺。
中国遭受列强压迫和割地割让,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二、东亚地区的局势与竞争在东亚地区,列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当时,日本已经通过明治维新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实现现代化,逐渐崛起为列强之一。
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列强也纷纷在该地区积极参与扩张势力。
东亚地区的竞争格局对中国的未来和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三、日本对东北的野心和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动因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来说,东北是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价值的地区。
同时,东北的丰富资源对于满足日本的工业化需求非常重要。
为了获得更大的势力范围,日本对东北采取了不同手段,包括秘密活动、经济渗透和政治干预等。
四、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社会的反应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但是,由于当时各个列强间的角力和国际社会的不作为,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日本的侵略行为。
事实上,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继续侵华的开端,之后的侵华战争成为了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艰难斗争。
五、九一八事变的国际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得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附庸,各国列强对中国的威胁与干扰进一步加剧。
通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渐控制了东北,并最终建立所谓的伪满洲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达到了高峰。
六、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仅使中国失去了东北这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基地,也使中国陷入了更为困难的境地。
同时,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也成为中国全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历史节点,促进了中国国内各界对日本侵略的呼声和行动。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介绍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介绍你们知道吗?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
不晓得你们对于这个事变又了解了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介绍,希望大家喜欢!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介绍一、日本国内情况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
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
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
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
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
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
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后来广为中国人所熟悉的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
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
石原也是后来9·18事变的主谋。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对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二、日本控制东北铁路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
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有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三、田中奏折1927年6月,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
在田中奏折中曾经提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深层原因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深层原因九一八事变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的一系列侵华行动。
这次事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中日两国关系恶化的直接导火索。
那么,导致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历史背景
1.中华民国政治混乱。
20世纪初,中国政治局面不稳,社会动荡不安,这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此期间,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扩张势头逐渐加强。
2.大正民主。
日本在大正时期实现了民主化进程,但伴随而来的是军阀势力的强势发展。
因此,军队成为了影响国家政策的重要力量。
3.殖民扩张。
日本在此期间继续进行其殖民扩张计划。
其既是为了寻求经济市场和资源,又是为了寻求军事利益。
二、深层原因
1.沉重的经济负担。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虽然是战胜国,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该国的工业和金融工具都受到了影响。
2.崛起的中国。
日本看到了中国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崛起的趋势,与此同时,它的实力相对而言在衰落,这也加剧了其对中国的侵略。
3.国内政治压力。
日本国内政治上有一部分力量向外寻找敌人以转移国内压力,并强化军队和政府的地位。
总之,九一八事变并非没有原因的突发事件。
它既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是历史深层次的产物。
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日两国关系的演变,并对战争、和平有着深刻的认知。
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
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是指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地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行动。
这一事件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一、国际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正值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之间的矛盾与紧张局势尚未完全解除。
另外,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也给亚洲地区带来了巨大压力。
这种情况下,日本积极寻求利益扩张的机会,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
二、政治因素九一八事变的政治背景主要包括日本对中国东北支那(即东北三省)的扩张以及幕府和政府力量的较量。
由于中国政府腐败无能,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支那已经被日本勾结的军阀控制。
同时,日本军队和军国主义势力也在对政府影响力的争夺中逐渐占据上风。
三、经济考量除了政治因素,九一八事变的起因还跟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和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铁矿等资源的存在,对日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为了满足自身工业化的需求,寻求通过侵略行动获得对这些资源的控制。
四、满洲事变引爆满洲事变是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了一场虚假的事故,声称中国士兵在铁路线路上炸弹爆炸,随后借机发动了对沈阳的武装进攻。
这一事件成为九一八事变的开端,也是日本实施侵华的重要契机。
五、国际反应九一八事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的行动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态度。
但由于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问题的态度暧昧不明,日本未受到太多制裁或制止。
这无疑鼓舞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让他们看到了进一步扩张的机会与前景。
六、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不仅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标志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害,也促使中国民众意识到国家安危的重要性。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加强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为日后抗战奠定了基础。
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
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同时也抗日战争的导火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欢迎参阅。
九一八事件的背景分析一、事件简介1931年9月18日晚上上10点30分,占据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他们早已策划好的阴谋,派铁道“守备队”去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小段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给中国军队。
接着日本将此作为借口,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由于东北军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执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当晚便轻松地攻占北大营,并且在次日占领了沈阳城。
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在短短的4个多月内,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
二、日本的裁军行动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小,本土资源相对贫乏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后,日本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但是由于日本狭小的国内市场以及贫乏的资源,日本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渐渐加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自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了大规模裁军的行动。
军费支出减少了,可是大规模的裁军却引起了被裁的军人的不满。
因为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着军事优先的原则,他们培养了大批的职业军人。
职业军人在日本社会上是最受尊敬的人,军人是一个最让人感到光荣的职业。
职业军人除了军事以外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是个灾难。
裁军开始后,曾经值得人民尊敬的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学生不再那么想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
环境的落差一下子给被裁的职业军人带来了严重的失落感。
但是一些不甘无所事事的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接着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组织有着类似的宗旨,就是为了改造国家,不惜使用武力。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在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侵略行动的事件。
这一事件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破裂,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东北地区的局势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地区处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多重矛盾交织之中。
自清朝末年以来,俄国、日本等列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逐渐加深,中国政府的统治力量日益衰弱。
此外,农民起义、地主武装等各方力量的激烈斗争,使得东北地区陷入动荡与混乱之中。
二、日本的侵略野心日本军国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不断膨胀,对中国东北地区具有强烈的野心。
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通过政治手段逐渐渗透东北地区,企图控制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命脉。
日本的侵略行动是基于其殖民统治东北的战略目标,以及满足军国主义野心的需要。
三、东北辽宁省的局势九一八事变的核心是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
事变前,辽宁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严重,民族矛盾不断升级,国共两党的斗争日益激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军队选择在辽宁省的沈阳发动侵略行动,意在借机占领该地区,并寻求更大的政治和军事利益。
四、国内的政治形势九一八事变前,中国国民党政府与共产党建立了共同抗日的国共合作关系。
然而,在国民党政府的内外压力下,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日益加深,政治形势变得复杂。
对日本的态度也产生了分歧,从而导致各方在九一八事变后处理事态的方式不同。
五、国际背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国际局势和列强的态度密不可分。
国际上的某些列强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动采取了放任和纵容的态度,未能对日本施压或予以警告,使得日本得以大胆行动。
国际社会对于九一八事变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这也为日本后续的侵略行为埋下了伏笔。
六、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变后,东北地区由日本占领,中华民族遭受到严重的侵略和苦难。
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威胁,加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识和行动。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分析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侵略和占领行动。
这一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标志之一。
那么,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国际背景是什么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 西方列强势力的角力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正受到西方列强的割据和控制。
英、法、德、俄等列强在中国建立了租界和势力范围,不断侵占中国领土和利益。
特别是在中国东北的满洲地区,俄国和日本在此进行有强烈竞争的拓殖活动。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之一就是西方列强势力角力的加剧,导致了东北地区的动乱。
2. 凡尔赛体系的破裂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国参与战争为国际秩序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在和约中,中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回报,使得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滑。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之二就是凡尔赛体系的破裂,中国作为被压迫国家的不满情绪和民族主义情绪加深。
3.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1929年,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这场危机加剧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剥削,导致中国的民生和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之三就是世界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经济困境,使得国内政治和民族情绪进一步激化。
4. 国际舆论的影响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国际社会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舆论斗争。
尽管世界各国普遍对日本持有批评态度,但由于各国利益的和谐和利益分歧,对于采取何种措施来制止日本扩张仍存在争议。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之四就是国际舆论对于中国冲突的态度和反应,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的国际背景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
西方列强势力的角力、凡尔赛体系的破裂、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共同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这一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于中国民族主义意识的觉醒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打下了基础。
九一八事变中的九一八有哪些历史背景
九一八事变中的九一八有哪些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指的是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中国历史事件,也被称为“沈阳事变”。
这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导致了中国东北的混乱和动荡。
九一八这个数字代表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那么九一八事变背后有哪些历史背景呢?下面将从华北军阀割据、日本帝国主义扩张以及经济利益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华北军阀割据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中国正处于民国时期,各地军阀割据现象严重,中央政府对地方实力无法有效控制。
华北地区有着众多的军阀存在,他们之间内战频繁,地方政治乱象丛生。
这为日本帝国主义寻求东北扩张提供了契机。
二、日本帝国主义扩张日本帝国主义在20世纪初开始追求对亚洲邻国的扩张,以便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在东北地区,日本一直有着经济和政治上的利益渗透。
他们积极在东北地区进行商业、铁路、采矿和农田开垦等投资,掌握了大量的经济权益。
三、经济利益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煤炭、铁矿石和农田等。
这些资源对于日本来说非常吸引人,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并提供战争所需的资源。
日本投资者和企业家将大量资本注入东北地区,掌握了当地经济命脉。
这也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背后动因之一。
四、中国政府腐败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中央政府的腐败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内部权利斗争激烈,贪污和腐败现象猖獗,导致经济衰退、军队士气低下等问题的出现。
这种腐败严重削弱了中国政府的统治能力,无法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利益。
五、国际形势变化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国际形势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战结束后,西方列强势力相对减弱,给了日本一个机会来争夺在亚洲的霸权地位。
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降低,使得日本在对中国发动侵略时能够更加放肆。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的九一八这个数字代表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然而,九一八事变发生的背后历史背景是多方面的。
华北军阀割据、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经济利益、中国政府腐败以及国际形势变化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场事变的爆发。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起因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起因九一八事变,也被称为“沈阳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
这一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起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事件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中国正沉浸在国内政治动荡和外部侵略的困境之中。
1. 内政动荡:自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局势一直不稳定。
各个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和冲突不断,导致国家无法团结一致应对内忧外患的挑战。
同时,腐败和贪污也严重侵蚀国家治理能力,使得国家陷入深度困境。
2. 经济落后: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业化水平欠缺。
农业经济是当时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但农民生活贫困、社会秩序混乱,无法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
经济上的困境使得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难以坚守立场。
3. 外部侵略:日本作为邻国,一直有野心和扩张的企图。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就开始向中国的领土进行侵略,如甲午战争和中日战争等。
这些侵略的行为,既对中国的领土主权构成威胁,也对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精神造成严重打击。
二、起因分析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渗透与控制。
1. 南满铁路事件:位于中国东北的南满铁路是日本势力的重要经济命脉。
由于中国政府的经营不善,该铁路几乎完全处于日本的操控下。
1931年,发生在南满铁路的爆炸事件被日本利用为借口,声称是中国人炸毁了铁路,从而正当化其进一步侵略行动。
2. 日本扩张主义: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部分长期战略。
日本帝国主义者梦寐以求的是通过侵略和控制中国,为其提供资源和市场,并建立一个军事化的“大东亚共荣圈”。
因此,九一八事变实际上是日本对中国实施侵略政策的一次核心行动,旨在实现其地缘战略目标。
三、事件后果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中国国内: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将其作为对中国的威胁和压力点。
深入解读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深入解读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一、东北的特殊地位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回溯到当时东北地区的特殊地位。
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战略要地,东北地区一直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逐渐在该地区扩张势力,建立了东北地区的铁路和工业体系。
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人民开始反抗沙俄的压迫。
二、中国的政治动荡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政治派系的斗争和割据局面。
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试图在这个时期掌握中国的命运。
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的实力和统一性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这给了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机,他们看到了东北地区的机会,并以各种借口对中国进行侵略。
三、日本的侵略意图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并非偶然。
日本一直渴望通过扩张势力来实现其帝国主义野心。
他们认为东北地区的资源和战略位置对其扩张计划至关重要。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削弱中国的实力,例如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支持各种反对中国的势力等。
他们还秘密策划了“满洲国”的建立,试图在东北地区建立一个傀儡政权。
四、九一八事变的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在沈阳铁路发动了一系列袭击,这就是九一八事变的起始点。
日本以中国军队袭击日本铁路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抗议和谴责。
然而,由于中国政府的无力和内外因素的干扰,抗日力量未能有效组织起来,最终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沦陷。
五、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拉开了中日战争的序幕。
其次,它暴露了中国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加剧了国内的不稳定局势。
此外,九一八事变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各国纷纷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但由于各国自身的利益考虑,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来制止日本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原因解析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原因解析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也被称为“柳条湖事变”。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原因两个方面对九一八事变进行解析。
一、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的民国时期,那个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政治混乱和社会动荡的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被推翻,民国成立,但国内政治力量分裂,各地军阀割据,国家统一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西方列强的殖民主义侵略也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原因解析1. 经济利益:九一八事变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利益的渴望。
当时的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资源富集区,尤其是煤炭、铁矿等资源的丰富使得日本对该地区的控制产生了极大的诱惑。
2. 军事扩张: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也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之一。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致力于军事现代化和扩张。
他们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获取更多的领土和资源,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经济和军事需求。
3. 民族主义情绪: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也与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有关。
中国人民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感到极度愤怒,他们渴望一个强大的中国,希望能够摆脱外国的控制。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也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提供了动力。
4. 国际环境: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际环境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时的国际形势正处于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后的重建阶段,各国都在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
日本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利益,而其他国家对此采取了不同的反应。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利益、军事扩张、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都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这一事件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亚洲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给世界带来了警示。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和平与稳定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合作与友好的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原因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原因九一八事变,即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也被视为日本侵略行动的开始。
本文将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原因,并探讨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1.1 中国近代史的弱势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中国正处于近代史的动荡时期。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被列强侵略,国力逐渐衰落。
此时,中国社会内部也面临政治腐败、经济困顿和军队割据等问题,导致政府无力应对外来侵略。
1.2 日本的崛起与对中国的野心在这个背景下,日本军国主义逐渐兴起,并开始对中国展开积极侵略。
日本在军事、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崛起,使其产生了对中国的野心和扩张欲望。
日本政府将侵略中国作为其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二、九一八事变的原因2.1 芦沟桥事件与北奉铁路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附近的芦沟桥,日本军队制造了一起虚假的事故,借此为由进驻东北。
此前,日本已经控制了东北的北奉铁路,这条铁路对日本在东北地区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清朝时期的条约和租借地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也与清朝时期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租借地有一定关系。
这些条约和租借地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日本借此强化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2.3 经济利益的争夺除了政治和军事因素,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还与日本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利益争夺有关。
东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特别是煤炭和铁矿资源的开发对于日本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日本希望通过控制东北地区来满足其对资源的需求。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3.1 中国民众的觉醒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和反日情绪。
面对外来侵略,中国民众逐渐觉醒并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团结抵抗外敌的开始。
3.2 国际舆论的关注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舆论纷纷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谴责。
然而,由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各国利益的不同,国际社会没有采取有力的行动来阻止日本侵略,这也为日本后来在东亚地区的扩张铺平了道路。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事件解读分析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事件解读分析九一八事变,即日本关东军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行动,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全面侵略的开端。
这一事件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
一、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和经济萧条的时期。
清末社会动荡和战乱使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实力不足。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获得了台湾和朝鲜。
随着列强在中国租界和势力范围的扩大,中国形成了被列强压迫和割据势力侵略的局面。
同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追求市场、资源和领土的控制。
他们意识到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将有利于其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目标,并加强了对中国东北地区控制的欲望。
二、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及影响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铁路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以自给自足所谓“防御”为由,实际上是为了掌控整个东北地区。
之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削弱中国政府权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政府对日本的无力抵抗暴露无疑,各地开始出现抵抗运动,但由于政府力量的薄弱,未能形成有效的对抗。
2. 破坏亚洲秩序: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行动的开端,日本从中国东北扩张至华北地区,加剧了亚洲的不稳定局势。
3. 日本帝国主义思想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迅速在国内树立了“大东亚共荣圈”思想,使得军国主义思想深入日本国内。
4. 引发全面抗战:九一八事变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抵抗意识,为全面抗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三、九一八事变的深层原因分析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日本扩张主义政策: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推行扩张主义政策,追求领土和资源的控制。
九一八事变是其在东北地区实施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与原因分析
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与原因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
这一事件不仅对中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标志着日本对亚洲欲望的开始。
为了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际背景1.1 战略需求——控制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发生时,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战略要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土地,对日本军事、经济和政治意义重大。
日本希望通过占领东北地区来实现控制中国北部和远东地区的目标。
1.2 帝国主义竞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在20世纪初,列强之间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剧。
日本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渴望通过对中国的侵略来满足其资源需求和国家荣誉感。
此外,日本还希望通过侵略中国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建立,以确保其在亚洲地区的霸权地位。
1.3 国际政治形势变化——日本对中国的挑衅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国际政治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美国制定了《斯特姆记忆书》,宣布将对日本的侵华行为实施制裁。
然而,日本对中国的挑衅行为同样不断升级,例如日本幕僚长本庄炽发动了“弹圧外交”、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
二、国内背景2.1 内部分裂和腐败——国家权力空缺九一八事变前的中国正面临着内部分裂和政治腐败的问题。
北洋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导致国家权力的分散,使得中国无力应对日本的侵略行为。
2.2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失败中国政府未能有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中华民国内部各派系的斗争削弱了国家的实力,给了日本机会以武力控制中国东北地区。
2.3 军事实力薄弱——无力抵抗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薄弱。
中国军队缺乏现代化军事装备和战略规划,面对日本的入侵几乎没有抵抗力。
这使得日本入侵中国东北事实上得以顺利进行。
三、具体原因和事件3.1 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伪满洲国建立1931年,日本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东北地区建立,旨在进一步侵略中国。
而九一八事变则是日本关东军以“守株待兔”的方式制造的借口,用来正式占领东北地区。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解读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解读九一八事变,即中国历史上的“九一八”事件,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解读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事件的发生及其影响。
一、中国近代历史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九一八事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
在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面临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压迫。
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中国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并削弱了中国政府的主权。
同时,国内的社会问题日益加深,军阀割据、政治腐败、经济衰退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中国。
二、列强的势力角逐与日本的扩张野心:在列强争相瓜分中国的过程中,日本逐渐崛起并展露出强烈的扩张野心。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并迅速成为亚洲一个重要的力量。
在追求资源和市场的驱使下,日本开始寻求控制东北地区(今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需求。
三、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是柳条湖的爆炸事件。
事发于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使铁路被炸断,日本当局将其归咎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然而,许多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事件是日本军部蓄意制造的借口,旨在向中国展示其军事实力,以及对中国的霸权主义野心。
四、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地区并建立了伪满洲国,使中国失去了重要的领土,并丧失了对该地区的控制权。
其次,事变导致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加强了他们对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为中国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此外,九一八事变还揭示了列强势力的无情和欺凌,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深刻认识,为中国革命的持续发展和改革打下了基础。
五、九一八事变对世界的影响:九一八事变也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一方面,它进一步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责难。
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解析
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解析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中国的动荡时期。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动乱,如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
这些事件削弱了中国的国力和政治稳定,使得中国陷入分裂和割据的局面。
此外,中国还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特别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逐渐崛起,对中国的控制力不断增强。
二、经济背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中国东北的资源丰富和战略地位密切相关。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外,东北地区还是中国通往俄罗斯和朝鲜半岛的重要通道。
这些资源和地理位置使得东北成为了日本军事和经济扩张的目标。
三、政治背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中国国内政治的混乱和无力应对有关。
当时,北洋政府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腐败和无能。
此外,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也加剧了中国的分裂和内乱。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军队得以趁虚而入,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东北地区。
四、国际背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也与国际环境有关。
当时,世界正处于经济大萧条和民族主义抬头的时期。
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扩张来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并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野心。
此外,国际社会对于日本侵略行为的反应相对温和,未能有效制止日本的军事行动,这也鼓励了日本继续扩张。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的起因和背景是多方面的。
历史背景、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和国际背景的交织使得日本军队得以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在随后的几年内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地区。
这一事件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成为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历史背景总结
九·一八事变历史背景总结九·一八事变,也被称为“九一八”或“沈阳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事件之一。
以下是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总结:1. 清末民初的中国,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
清朝的统治逐渐衰弱,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面临政治混乱、经济困难和社会不稳定等多重挑战。
2. 日本帝国主义的兴起,自19世纪末以来,日本逐渐崛起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军事扩张和殖民主义政策,追求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逐渐增强。
3. 东北地区的特殊地位,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战略要地。
然而,由于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外国势力的干涉,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社会秩序混乱。
4. 南满铁路和关东军,南满铁路是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设的一条重要铁路,由日本控制和经营。
关东军是日本在东北地区驻军的军事组织,实际上成为了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实际控制力量。
5. 柳条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军队在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上炸毁了一段铁路,并将其归咎于中国军队。
事实上,这是日本军队自导自演的一场事件,旨在为九·一八事变提供借口。
6.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九·一八事变正式爆发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沈阳,并逐渐向东北地区扩张。
中国政府对此采取了外交抗议和军事反击等手段,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制约,未能有效遏制日本的侵略行为。
7. 相关国际背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际社会正处于经济大萧条和政治紧张的时期。
西方主要国家对中国的关注度有限,且对日本的侵略行为缺乏有效制约,这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的来说,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是中国内外部诸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中国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困境,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欲望,都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日本侵华始末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与原因
日本侵华始末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与原因日本侵华始末的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沈阳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标志着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
这一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复杂而深远,涉及到历史、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一、历史背景1. 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甲午战争。
中国清朝对日本的失败导致辽东半岛地区割让给日本,这成为未来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之一。
2. 外国势力干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势力开始在中国增强,形成了重重的霸权。
这导致了中国国内政治动荡、经济削弱和民族尊严受损的局面。
二、经济背景1. 日本的资本需求: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和资源来满足其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庞大市场的国家,成为日本扩张的目标之一。
2. 东北地区的重要性: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尤其是拥有丰富的煤矿资源。
日本对这些资源的渴求使它将目光投向东北地区。
三、政治背景1. 日本的扩张主义思想:20世纪初,日本国内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浪潮。
日本军国主义抱持扩张主义思想,渴望通过强硬手段建立一个东亚的霸权体系。
2. 国际政治压力:国际政治上,日本与西方列强尤其是英、美两国存在矛盾。
日本希望通过对中国的控制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与西方列强进行对抗,获得更大的国际认可。
四、军事背景1. 日本对中国军事优势: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在东北地区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它的关东军拥有先进的武器和高素质的军队。
而中国则因内外因素导致军力削弱,无力抵抗。
2. 无防护环境:中国内战和政治动荡导致中国对外国势力的防卫能力几乎不存在。
比如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沈阳,当时只有一支维持治安的辫子军,无法有效应对日本的侵略。
综上所述,日本侵华始末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和原因涉及到历史、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个层面的因素。
而在这些背景的推动下,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对中国进行了全面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期的苦难。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九一八事变,也被称为盛京事变,是指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一系列日本军队对东北地区的侵略行动。
该事件被认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起点,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要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我们需要回顾并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
一、政治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中国正处于由清朝满清统治向民主共和国转型的时期。
然而,中国的政治局面并不稳定,国民政府与各地方势力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
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也在不断扩张,对中国施加着巨大的压力。
此外,中国当时的政治局势还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涉。
列强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设置租界,瓜分中国的利益日益增长。
这些不利因素对中国政府的稳定和统一构成了威胁。
二、经济背景在经济方面,中国遭受了诸多问题的困扰。
19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受到列强国家的掠夺。
庚子赔款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陷入了巨大的债务之中。
此外,盗窃、腐败和官僚主义使得国家财政严重破产,人民生活困苦。
相比之下,日本在经济方面却迅速崛起。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日益减少,同时其对中国的渴望也日益增加。
日本政府以及一些财团和商人开始寻求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其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问题。
三、军事背景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与日本军事力量的增强密切相关。
在军事上,日本当时正处于一个军国主义时代。
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加强其军事力量,包括陆军和海军的扩张。
日本陆军在中国东北地区占领有强大的势力,他们希望通过九一八事变进一步控制该地区。
军事基地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为日本扩大势力范围提供了便利。
此外,日本军队还积极进行侦察和策略部署,为九一八事变做好充分准备。
他们以所谓的满洲中央铁路爆炸为借口,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并很快占领沈阳等重要城市。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上的矛盾和冲突、经济上的困境、以及军事上的准备和扩张野心,使得日本选择了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近代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该事件揭开了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序幕。
本文从政治、思想、经济三个方面分析日本在发动九一八事件时和发动前的日本国内背景,从而进一步了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件的原因,可使我们以历史为鉴,思考一下中日关系的前景和未来。
关键词:九一八原因背景日本满蒙经济危机
一、事件简介
1931年9月18日晚上上10点30分,占据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他们早已策划好的阴谋,派铁道“守备队”去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小段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给中国军队。
接着日本将此作为借口,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由于东北军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求执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当晚便轻松地攻占北大营,并且在次日占领了沈阳城。
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在短短的4个多月内,日本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是“九一八”事变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
二、日本的裁军行动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小,本土资源相对贫乏的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后,日本资本主义逐渐发展,但是由于日本
狭小的国内市场以及贫乏的资源,日本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渐渐加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
自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了大规模裁军的行动。
军费支出减少了,可是大规模的裁军却引起了被裁的军人的不满。
因为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着军事优先的原则,他们培养了大批的职业军人。
职业军人在日本社会上是最受尊敬的人,军人是一个最让人感到光荣的职业。
职业军人除了军事以外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是个灾难。
裁军开始后,曾经值得人民尊敬的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学生不再那么想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
环境的落差一下子给被裁的职业军人带来了严重的失落感。
但是一些不甘无所事事的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接着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组织有着类似的宗旨,就是为了改造国家,不惜使用武力。
而且多数组织还是属于法西斯组织,在日本的政变事件中都有这些组织的参与。
在政治上难免会有一些法西斯极端思想的注入,日本的政治和军队建设也会受其影响。
不过当时最有名的还是石原莞尔,是他提出“满蒙生命线”的理论。
石原后来也成为九一八事变的主谋。
三、“满蒙生命线”论
日本为何有发动九一八事件的阴谋?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思想上受侵华理论的驱使。
一些政治家通过鼓吹这些理论来获得民众对发动战争的支持。
中国东北在当时是日本最大的原料供应地,1930年日本
从中国东北进口的物资已经占日本一年整个进口的11%,其铸铁占进口额的46%、煤占64%、豆类占76%。
中国东北也是日本最大的投资场所和商品销售市场。
日本出口总额的8%是输入中国东北地区①。
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中国东北资源丰富,有着非常大的的经济利益。
而且东北是日本实现所谓的“大陆政策”中在将来能够称霸世界必要的重要基地。
满蒙生命线论最开始由石原莞尔提出,他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冲突,日本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不可避免地将要和作为西方文明代表的美国进行一场所谓“最终的战争”来决定人类社会在将来的走向和格局。
②石原觉得在这场“最终战争”的较量中,日本在战略地位上处于不利的一边:国土面积小,没有战略物资资源。
在这场持久战的过程中,日本要有一个后方基地才行,这个基地就是满蒙。
在1925年的时候由松冈洋右确立“满蒙生命线”理论。
1929年12月,松冈在太平洋调查会议上说:“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向满洲投入了20亿日元的战费。
这笔费用在10年内,本利可达60亿日元,中国偿还这笔钱了吗?”接着松冈于1930年成为众议院的议员后,在开始议会内外散布“满蒙生命线”说,想以此攻击“币原外交”。
1931年春松冈在《动荡之满蒙》小册子中写道:“今天满蒙之地位,对我国说来,不仅在国防上十分重要,而且对国民经济也是不可缺少的。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现实问题来看,不仅在我国的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我国要牢固地确保和死守
这条生命线,而不必害怕任何国家和任何人。
” 在“九一八”前他还大力鼓吹“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为日本侵华制造大量的舆论。
同年3月,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在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发表演说,他声称:“在对俄作战上,满蒙是主要战场;在对美作战上,满蒙是补给的源泉。
从而,实际上,满蒙对美、俄、中的作战上都有最重要的关系。
由此看来,可以充分了解:满蒙在军事上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④。
这次讲话不久。
印成《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的小册子迅速散布。
同时日本军部发布命令,要求所有记者、讲演者都必须宣传“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必须囊括满洲”;违反这一方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的人都要严厉惩罚。
从此“满蒙生命线”论迅速风靡日本。
四、经济危机
日本刚度过1927年金融危机又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袭击。
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由于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国内市场狭小,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对外贸易的缩减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1929—1931年日本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32.9%。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广大工农群众为了生存,展开了空前规模的罢工和反对地主的斗争,193l年日本共发动了罢工2415起,打破了历史记录;农村中的租佃纠纷由1930年的2478起上升到3419起。
⑤日本国内失业者达到几十万人,如果包括农村,估计有三百万人失业。
1930年秋季,稻谷产量大,但米价却因此降到以往的一半以上,使农民遭到了空前的丰收饥谨。
到第二年,由于北海道、东北地区的
霜冻大歉收,农民的遭遇惨不可言,全家自杀,出卖儿女,学童缺食,到处可见。
⑥
可见,日本国内经济一片萧条,单独依靠本国去拯救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资源也没有这个能力。
自己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对外求助了,但是去求助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没用。
美国当时都在忙着救自己,哪有精力去管他国。
求助他国也解决不了,日本想到它的对外投资,想通过对外投资获得的资源来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
而当时日本对外投资,大部分集中在满洲,在满洲的外国资本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日本资本。
除了苏联在北满的铁路及其附带投资外,满洲可以说乎是日本资本的独占市场。
满洲的铁路是日本日本帝国主义的摇钱树。
但是当时中国东北地区在日本杀了张作霖之后,他的儿子张学良接任后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消灭日本想通过杀死张作霖使东北群龙无首而出现动乱的局面的阴谋。
当时东北在东北爱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组织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日救亡运动。
在反日浪潮中,东北当局适时颁布一些政策,设法抵制日本在东北的权益,支持东北民众的反日斗争。
东北地区反日救亡的民族主义热忱空前高涨,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日本在满洲的铁路经营也因此每况愈下,日本财阀强烈要求想办法把满蒙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
以便利用中国东北的资源和市场来摆脱经济危机。
想要在东北获得最大的利益,通过政治很难在短期内获得,也很难获得,况且此时国内正处于经济危机,哪有时间通过“温柔”的政治手段获取。
想想东北就像一块肥肉,但是这块肉是别人的,日本只能摸但不
能吃掉,当时日本已经饿得要死了,其他地方又找不到吃的,对于饥饿吃人肉的行为都可以做得出来,更何况是一个国家。
此时最行得通的方式就是通过武力侵略东北获得。
为了发动对东北的侵略战争,日本朝野大造舆论狂热的叫嚣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必须使东北脱离中国而由日本直接统治。
前满铁副总裁松岗洋右公然宣称:“满蒙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生死存亡的问题,是我国的生命线。
无论是国防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如此。
”加上各种侵华言论的传播,民众在面对国内自救无望后更愿相信通过东北改变国内困境,使生活好转。
这也正达到日本领导者的目的。
想通过战争获得资源,同时又能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的爱国主义和日本的爱国主义对决的产物。
九一八事变和后来的日本侵华战争,都与当时日本国内弥漫着的“全民疯狂”式“爱国主义”狂潮有直接联系。
日本侵华的背景,和英国、俄国等由政府高层冷静策划的对华殖民侵略,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
①朱庭光.《外国历史大事集》(现代部分,第二分册)第一百一十六页
②俞天任.《有一类战犯叫参谋》第二部“天才异类”参谋石原莞尔之满蒙就是生命线(2)第五十二页
③张世均.欧美大国和华侨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响
④《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第三页
⑤张世均.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经济因素
⑥《日本历史》第八百六十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