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7.23 陈湛匀教授 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
2015.7.23 陈湛匀教授 右手握紧股权融资(2)

2015.7.23
陈湛匀教授右手握紧股权融资(2)
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右手握紧股权融资(2)”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右手是股权融资,可以私募融资也可以公募融资,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不断变换手段,要学会借力,因为自己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
通过中学的学习与生活,人们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各种能力、组建人际关系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人的原始资本和经营业绩。
在高考的舞台上,通过相对公平和标准化的考试竞争,有的成功考入一流大学,就好比企业成功登陆主板发行;有的考入一般大学,就好比企业成功登陆中小板块,有的就读其他类型的学校,就好比企业期望借壳上市,有的名落孙山,就好比企业发行失败。
右手是股权融资,可以私募融资也可以公募融资,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不断变换手段,要学会借力,因为自己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2013.7.29 陈湛匀教授 梯度推进理论与反梯度推移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下)

陈湛匀教授梯度推进理论与反梯度推移理论研究文献综述(下)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梯度推进理论与反梯度推移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在生产力布局中体现空间均衡理念, 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有的地区主要以开发为主, 有的地区主要以保护为主,;要结合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内容, 提出包括交通、能源、环保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并要依三次产业进行空间布局引导。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1.增长极理论(growth pole theory)增长极模式是区域生产力扩散的基本模式,增长极的概念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FPerroux)于1950年提出。
增长极理论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增长极包含两层含义:产业增长极和空间增长极。
短期内迅速崛起的点状区域,如城市、工业区、经济特区等。
新古典经济学学者认为空间经济要素配置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增长极概念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
2.空间均衡理论空间均衡, 意味着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的一种空间上的帕累托效率状态, 空间均衡并不表达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上均匀分布的含义,而是代表一种与地区资源环境禀赋相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区域生产力布局状态;它的宗旨是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发展。
其中,区位论(The Location Theory)理论的发展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西方一直被认为是工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主要以1826年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约翰·冯·杜能,1997)、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阿尔佛雷德·韦伯,1997),韦伯主要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就是生产在某场合进行所获得的费用最大的地点)决定生产产所。
韦伯把运输成本作为影响工业区位的基本定位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布局名词解释

生产力布局名词解释生产力布局是指为了满足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对全国或某一地区的生产力及其相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总体性、宏观性安排。
它主要包括生产力空间分布的格局、工业部门结构比例的调整、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以及城镇体系等内容。
生产力布局是把生产力放在最能有效地发挥整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区位上来考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促使生产力分布尽可能接近商品流通的中心地,实现最大限度的区际协调和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生产力布局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最佳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和先进生产力的载体,也是带动所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东道国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因此,在进行生产力布局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体现生产力布局合理化原则。
2、生产力布局合理化原则指在生产力布局中,把提高效益、节约土地、加强综合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等因素统一起来,实现合理布局。
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同时也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第一,合理配置各种生产力要素;第二,调整生产力空间组合;第三,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第四,处理好生产力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五,实现生产力的专业化与综合化。
3、生产力布局优化原则指在生产力布局中,按照一定标准,合理确定某些重点区域,使生产力布局更有利于提高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是由经济发展规律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当今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
优化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使生产力在空间上实现合理化;生产力在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协作和合理化组合;生产力在地区间分布上的合理化;生产力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方面,原有的生产力布局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另一方面,有些生产力布局在未来仍然是优势,但从长远来看,却无法形成优势,甚至是劣势,从而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
2013.10.23 陈湛匀教授 中国手游企业转型的思考(上)

陈湛匀教授中国手游企业转型的思考(上)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中国手游企业转型的思考(上)”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中国手游娱乐集团发布的财报反映中国手游集团面临状况和上市后面临转型市场严酷考验。
由此折射出手游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了挫折和瓶颈,手游发展市场竞争很激烈。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21世纪经济报道》于2013年06月17日发表“转型期的阵痛:中国手游巨亏”:“中国手游娱乐集团成立于2011年1月,由第一视频旗下广州盈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GUU),汇友数码(深圳)有限公司(KKFun),一高香港有限公司三大机构共同构成,旗下游戏组合中拥有450余个游戏,代表作品有《抗日英雄传》、《泡泡西游》等。
2012年9月25日,中国手游通过介绍上市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
所谓介绍上市,是指公司在上市前不需要实质上拿出股票向社会公众销售,而直接申请上市。
与以往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证券市场主要以IPO或借壳等方式上市不同,介绍上市的形式是上市时不带来任何融资。
据了解,中国手游营收主要由功能手机游戏、智能手机游戏、手机设计等三部分组成。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手游主要是以SP游戏为主,受智能机游戏发展影响,整个SP业务都萎缩得很厉害。
“即便是掌趣科技这些公司的功能机业务基本是维持状态。
”该业内人士说。
据了解,目前手机游戏的盈利主要还是通过移动广告和游戏付费,广告积分墙和广告SDK模式代表了移动广告新的发展模式,将会助推手游销售额的强势增长。
随着智能机普及和3G网络铺天盖地的布局,移动互联网蚕食传统互联网,中国手游产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增长期。
事实上,近期传统的游戏厂商盛大、网易、腾讯等公司都在财报中表示要开始布局手机游戏。
Gamebook创始人洪涛对记者说,手机游戏公司转型的话,无非从研发和代理两个方面。
从研发方面来讲,普遍的手机游戏公司都要经过一两次产品的失败才能成功,而且在游戏研发上花费很大的成本。
2013.2.7 陈湛匀教授 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3.2.7陈湛匀教授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陈湛匀教授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学者、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民营企业要有全球的视角,要树立一个对群体很重要的价值观,还要学会创新性管理,一方面要练好内功,那就是不仅要注入创新理念,而且要涉取创新经验;另一方面要练好外功,需要企业整合外部资源包括资金技术要素、合作经营、发挥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竞争实力。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民营企业也是经济中的很重要细胞,因此,做强做大民企则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源动力。
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做强做大?首先应在产业投资的选择多下功夫,从当前中国经济的格局来说,参考未来的前景和潜力选择的产业有不少,比如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等等。
如细说一下,象商贸流通物流业则涉及到民生商贸网络、电子商务、购物美食之都、仓储物流配送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象工业则信息和技术创新业涉及到产业集群、汽车、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材料工业、清洁能源产业、消费品制造业、高科技、IT业、医疗健康、节能降耗、还有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象农产业则涉及到农林牧鱼、粮油、中药林、花卉等;象对外投资业则涉及到资源加工、矿业开发、园区开发等,还有服务业象文化旅游业等。
其次,要建立诚信政府,依法执政,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创造好公平公正的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要破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比如民企要积极参与国企、外资参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深度合作,还有政府应要特别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在融资、转型升级等方面政策扶持和突破。
再次,民营企业可以借鉴马塞斯先生提出的“以能力为驱动的战略”、为“成长而瘦身”等战略思想,制定一个“以我能做什么”为基础,而不是以“我能有什么”为基础的战略,砍掉你不擅长业务领域,在一些自己擅长领域能够比别人做的好。
2013.7.9 陈湛匀教授 企业能走多远

陈湛匀教授企业能走多远?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学者、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企业能走多远?”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工业革命的价值观:生产者中心论——生产者掌控消费者的时代早已过去,乔布斯教主时代——苹果崛起是逆时代潮流的偶然,苹果终将会走下神坛;在后工业社会,消费者推动生产者,激发生产、创造的潜能,因此三星、索尼等公司通过多样性产品和质量迎合社会不同阶层的消费,这种品牌崛起之道的生命力会长久。
这就是为什么苹果颓势,三星崛起的原因。
企业家们要懂得,要使企业长久,不能靠某个英雄,靠谱的是要发展那些能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管理之道,要发扬见别人所未见的特质,要有敏锐商业嗅觉或前瞻眼光。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企业能走多远?这是企业家们关心的话题。
工业革命的价值观:生产者中心论——生产者掌控消费者的时代早已过去,乔布斯教主时代——苹果崛起是逆时代潮流的偶然,苹果终将会走下神坛;在后工业社会,消费者推动生产者,激发生产、创造的潜能,因此三星、索尼等公司通过多样性产品和质量迎合社会不同阶层的消费,这种品牌崛起之道的生命力会长久。
这就是为什么苹果颓势,三星崛起的原因。
企业家们要懂得,要使企业长久,不能靠某个英雄,靠谱的是要发展那些能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管理之道,要发扬见别人所未见的特质,要有敏锐商业嗅觉或前瞻眼光。
家族企业占据比例很高,根据美国季刊《家族企业》统计,西班牙家族企业比例达71%,英国为76%,澳大利亚是75%,意大利和瑞典超过90%,美国54.5%。
西班牙雄鹰家族企业的历史要追溯到800年前,也就是16世纪中期,Raúl del Aguila先辈们的企业延续至今了,其长寿秘诀是什么?有三条经验值得分享。
在西班牙雄鹰家族企业中,商业模式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建立正确收入结构,不是进行短期投机行业,而是实现稳定有机的增长。
比如雄鹰企业生产和提供高质量的橄榄油;其次,坚持“企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提供长期有保障的优厚待遇吸纳和挽留人才;再次,注重企业文化,源于社区、回馈社区。
陈湛匀教授:企业的第三个产品竞争战略武器是什么?

陈湛匀教授:企业的第三个产品竞争战略武器是什么?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切入市场需要一个突破口,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才能更好、更快地打开某个细分市场,从而逐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陈湛匀教授指出:中小企业切不可急于求成,贪大求全,而要“小而专”并向“小而精”的方向前进,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化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
以下是陈湛匀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阐述第三个产品竞争战略武器是目标集中战略,又称聚焦战略。
它是指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或瞄准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市场,进行密集性经营。
它有产品线聚集战略、顾客聚集战略、地区聚集战略。
产品线聚集战略是指专注于做产品线上某一细分区段,如方太致力于经营油烟机、消毒柜、灶具、燃气热水器等厨房用具,经过其细心经营,目前已基本垄断了高端市场。
顾客聚集战略是指企业主攻某一特殊的客户群,为其提供服务,如足力健老人鞋,是国内一体化经营专业老人鞋的综合型企业。
地区聚集战略是指企业选择某一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如上海的锦江、申花等地区性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使用这个武器去竞争,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集中使用企业所有的力量和资源,有针对性地、更好地服务于某一特定的目标,能快速反应市场的变化,可以针对竞争对手最薄弱的环节采取行动。
当然它最大的风险在于企业会付出很高的代价,抵消了企业为目标市场服务的成本优势,而且众多的竞争者容易模仿这一战略,瓜分细分市场的利润。
一般来说,退出成本和代价往往很高。
集中化战略的精髓在于企业可以比行业内的其他对手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服务,也就是在小市场中独树一帜。
对于刚刚进入市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采取集中化战略切入市场无疑是一种选择。
在资本底子不足、技术水平不甚完善时,中小企业切不可急于求成,贪大求全,而要“小而专”并向“小而精”的方向前进,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化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
生产布局

生产布局生产布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在特定的空间或场所中对生产设备、工人和流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目的。
一个良好的生产布局可以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有序,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首先,一个好的生产布局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摆放和安排,以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联系紧密、运输距离短、物料流动畅通。
在布局过程中,需要根据生产流程,将设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设置好合适的间距,方便工人的操作和物料的运输。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便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避免生产延误。
其次,生产布局还需要考虑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因此,在布局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作站点的位置和空间,提供充足的照明和通风设施,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同时,工作流程的合理安排也十分重要。
通过精细化的工序分工和合理的作业顺序,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和协同作业的最大化。
再次,生产布局还需要考虑原材料和成品的存储和物流。
在布局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原材料的存储区和成品的暂存区,便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供应和品质检验。
此外,还需要合理设置物料流动的通道和货运设施,确保物料的快速、准确运输。
通过合理设计物流通道和运输系统,可以节省物流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最后,生产布局还需要考虑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在布局设计中,需要设置消防设备和应急通道,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和废弃物处理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安全和环保措施,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生产布局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设备、工人、原材料和成品的布置和物流,以实现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最佳平衡。
一个良好的生产布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布局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和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布局的优势和价值。
2013.7.31 陈湛匀教授 市场经济条件中国生产力布局如何进行?(中)

2013.7.31
陈湛匀教授市场经济条件中国生产力布局如何进行?(中)
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市场经济条件中国生产力布局如何进行?”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产力布局重心过东倾斜过大,使得加工产业生产能力和生产要素偏重于东部地区,造成以原料业为主初级品生产产业结构前倾化严重,采掘、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增长慢和附加价值低。
因此,要加大力度将中西部定为资源加工型经济,以产业导向目录为基础,努力打造国家资源加工业和基础制造业,加大中西部的优势资源和能源就地开发和使用比重。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
第四,根据国家生产力布局目标强化生产力布局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各种要素市场;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促进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推进当地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突出协调发展,集中有限资源和资本要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大型企业集中。
合理组合生产力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使生产力系统发挥最大效益;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发挥企业应有经营自主权的积极性,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发展电力、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工业,加强公跳水运、空运和铁路建设及与此配套的汽车、机车、船舶和飞机制造; 为了促进中国生产力诸因素间的平衡和布局状况合理化。
第五,生产力布局重心过东倾斜过大,使得加工产业生产能力和生产要素偏重于东部地区,造成以原料业为主初级品生产产业结构前倾化严重,采掘、原材料工业比重过大,增长慢和附加价值低。
因此,要加大力度将中西部定为资源加工型经济,以产业导向目录为基础,努力打造国家资源加工业和基础制造业,加大中西部的优势资源和能源就地开发和使用比重。
2013.1.16陈湛匀教授 城镇化产业聚集和城市空间布局

陈湛匀教授城镇化产业聚集和城市空间布局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学者、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城镇化产业聚集和城市空间布局”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段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提出未来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大原则。
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是有序推进农民如何转为城市市民,因为中国城镇居民收入要比农村居民高,推动城镇化,就是让农村居民转化成城镇居民,这样通过增加居民的整体收入来扩大消费,达到刺激消费政策的效果,在这过程中,中小城镇人口要自动聚集,就应该有合理的产业,这样就需要研究产业的合理分布,也就是说区域城镇化需要区域产业聚集,而产业聚集带来土地城镇化,这样又需要研究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房地产业定位和配套服务。
显然,要推动城镇化,就要去除那些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实质性转移的障碍。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段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提出未来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大原则。
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是有序推进农民如何转为城市市民,因为中国城镇居民收入要比农村居民高,推动城镇化,就是让农村居民转化成城镇居民,这样通过增加居民的整体收入来扩大消费,达到刺激消费政策的效果,在这过程中,中小城镇人口要自动聚集,就应该有合理的产业,这样就需要研究产业的合理分布,也就是说区域城镇化需要区域产业聚集,而产业聚集带来土地城镇化,这样又需要研究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和房地产业定位和配套服务。
显然,要推动城镇化,就要去除那些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实质性转移的障碍。
一方面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改变户籍制度背后反映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工差距等。
陈湛匀教授:企业家如何判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陈湛匀教授:企业家如何判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判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是企业规划竞争战略的重要依据。
那么,企业家又是如何判断企业的竞争地位,并作出合理的策略。
陈湛匀教授指出:从金牛图分析法即“BCG矩阵法”中,可以分析出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什么状况,以及制定未来的企业战略。
以下是陈湛匀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企业地位分析:对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分析主要是判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判断其是否处于领导地位、对价格是否具有较强的影响、盈利能力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等。
那么通常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分析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什么状况,下面我们要介绍的是金牛图分析法。
金牛图分析法即“BCG矩阵法”,是由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创立者布鲁斯在上世纪70年代初开发的,他认为“公司若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增长率和市场分额各不相同的产品组合”。
图1-9金牛图分析法如上图金牛图分析法,该模型主要用于协助企业进行业务组合或投资组合。
横坐标代表市场占有率,即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纵坐标代表市场成长率,即所在市场的增长程度。
波士顿矩阵认为,企业市场占有率是决定企业产品结构的内在因素,它直接显示出企业竞争实力。
而市场成长率则代表了销售增长率、目标市场容量、竞争对手强弱、产品周期等因素。
——陈湛匀,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拟人化资本运营系统理论创始人。
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商业决策咨询专家。
创造性地提出了统计分布监管资本流动等理论,已培养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百余名。
已出版专著20余本,获得近20项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奖,主持完成近3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部分课题研究结论和建议摘要已被国务院内参转载。
上海电视台《地产夜话——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在《东方大讲坛》《世纪讲坛》等栏目所做电视演讲深受好评。
生产力布局名词解释

生产力布局名词解释布局,指对生产力进行布置。
合理地组织生产力的空间布局是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因此,了解各种产业布局及其作用、影响,有利于从战略高度出发,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以取得最佳效益。
1。
自然资源布局。
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品种、分布和开发利用等问题。
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是决定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合理地安排地区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建设成败的关键。
2。
工业部门的布局。
主要研究重工业与轻工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比例关系,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水电交通、商业金融、国防、邮电、能源、原材料工业等的地区分布及其结构比例,与生产力布局有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的地域分工体系中,东部为重工业区,西部为轻工业区;东南为农业区,西北为畜牧业区。
目前,我国正在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把东部和西部的工业分布更多地结合起来考虑。
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如美国就把新兴工业集中在东南部的10个州,而把传统工业转移到西北部去。
因此,今后我国工业布局将呈现多样化、区域化和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格局。
3。
城市化布局。
这是对人口迁移布局的研究,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人口的大量迁入或迁出,使城市布局出现新的形式,所以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也就必然影响到城市布局的变化。
4。
技术改造布局。
技术改造是工业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改造的投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要特别注意技术改造的布局问题。
各产业布局就是各产业之间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演变。
各产业布局要适应本地区资源分布、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条件,考虑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要遵循各产业布局的内在规律,通过分析预测,科学确定各产业在全国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3.7.15 陈湛匀教授 伯克南经济政策特点

陈湛匀教授伯克南经济政策特点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学者、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伯克南经济政策特点”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美国是否会容忍一定的通胀以换取就业率提升,是稳通胀还是促就业?这是变成绕不开的问题。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全球金融危机和之后经济衰退的举步维艰时期,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推出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值得回顾这些政策效应和影响。
需要坦承的是美联储对次贷危机严重性估计不足。
通过这些年政策举措,遏制危机进一步恶化加剧。
伯南克主要经济政策特点明显,基本上可以分成二大阶段: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伯南克的政策主要观点主张设立明确通胀目标,提高美联储价格价格稳定目标可信度,特别重视经济稳定,尤其是在2002年~2003年期间,积极倡议降息政策推行,导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1%;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采取紧急措施帮助度过危机,重振金融市场,比如2008年9月15日批准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2008年9月~2009年3月,连续3次注资AIG保险,使财政部控股AIG77.9%。
此后提出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是重视运用货币政策刺激和促进经济增长,比如:2008年10月4日,促使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2008年9月提出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QE1),在2009年3月实施;2010年4月提出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在2010年8月底~2012年6月实施;2012年9月提出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QE3),在2012年9月18日推出。
通过这四年多的实施,美国资产价格上涨,推动了美国经济增长,也转嫁风险给其它国家。
现在主要考虑如何能稳健地从过去这些刺激政策措施中撤退。
在2013年6月明确给出QE推出条件、路径、时间表。
伯克南预测,可能到2014年下半年或年尾可以实现失业率6.5%,QE就可以完全停下来了。
但是届时通胀的走势是一个不确定数,现在最担忧的是出现通货膨胀,大家抛空债市,使得利率上升。
2013.6.18 陈湛匀教授 供给经济学

陈湛匀教授供给经济学理论解析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学者、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供给经济学理论解析”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中国经济三十年高速增长反映了“库兹涅茨增长”的特征,但是在这过程中,凯恩斯需求管理致使中国经济政策处于选择两难境地,比如货币政策宽松,不利于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房地产泡沫;但是货币政策收紧,又不利于抑制经济下行速度加快。
任何政策的选择,会带来长痛或短痛。
未来中国经济将开启“熊彼特增长”时代,继续体现“库兹涅茨增长”的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必须要解除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供给约束。
总之,通过改革,破解供给抑制,比如通过财税和金融改革,释放资本的红利;降低企业税负和企业融资成本,释放企业家精神和信心等等。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供给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出现了经济“滞胀”局面,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它与凯恩斯主义需求学派者采取不同的财税政策,主要从供给方面强调税收对产量、劳动供给、资本形成率和劳动生产率作用。
现在回忆起来,1981年里根政府的经济复兴计划,正是从供给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体现,对中国经济有启示作用。
这复兴计划主要内容: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率、减免企业税负;削减社会福利等非国防领域的政府开发;放松政府对企业的行政管制,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
供给经济学分古典和传统供给经济学。
古典供给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让·巴普蒂斯特·萨伊提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但是马克思认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是理想状态;萨伊认为“除非政府当局愚昧无知或贪得无厌,否则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充斥过剩的现象,绝不会永久存在”。
不过古典理论难以解释现实经济特别是过剩经济。
而传统供给经济学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A.芒德尔(1932~),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奖,认为决定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是供给而非需求,经济需要干预,但干预的重点是供给,特别是要激发企业家精神,吸引社会资源创造新供给,发挥自由市场作用,“放松供给约束”,强化对生产活动刺激和支持。
2013.8.30 陈湛匀教授 成熟型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上)

陈湛匀教授成熟型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上)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经济学家、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成熟型企业商业模式分析”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一个企业为了做强做大,突然盲目的多元化,这样,会有很大的风险。
实行适度的多元化是可以的,但多元化的产品或服务一定要和企业的主要产品或服务形成有效半径。
什么叫有效半径呢?指的是企业做的新东西,比如市场、技术还有产品或服务,要和主业高度相似,形成有效半径,这样的企业才能做好,才能做强做大。
一般来说,对于成熟型企业,怎么做强做大,就要运用一个技巧——兼并收购。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如果这个企业是成熟型的企业,企业运营到一定阶段,它从成长型企业逐渐走向成熟型企业,商业模式也就逐渐成熟,但在这时企业容易犯两类错误。
第一类错误,固守原来的模式,因为原来模式赚钱,所以盲目认为以后坚持这么做也会成功;第二类错误,原来赢利不多,以后要赚的更多,那就多元化。
事实上,实行多元化,盲目投资,结果往往是驾驭不了新的商业模式,致使企业走向死亡。
很多企业,为了拓展发展途径,追求多元发展,所以这个做做,那个做做,自己却逐渐走向灭亡。
作者认为首先一定要把自己的资源聚焦在某一点上,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某一点虽然小,但产品做好了,就有可能做到区域第一,区域第一就有可能做到行业老大中国第一,于是可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就可能走向世界第一。
走向世界第一,就占领了全球市场,占据了市场主动。
聚焦加专注,才是企业做强的秘诀。
把资源聚焦了,也就是把核心价值聚焦了,加上专注,这个企业肯定能做强;要做大的一个秘诀,就是要突破地理位置,不断跨出地理位置,而不是在品线上不断扩展产品线的范围,走出自己家乡,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一个企业为了做强做大,突然盲目的多元化,这样,会有很大的风险。
实行适度的多元化是可以的,但多元化的产品或服务一定要和企业的主要产品或服务形成有效半径。
什么叫有效半径呢?指的是企业做的新东西,比如市场、技术还有产品或服务,要和主业高度相似,形成有效半径,这样的企业才能做好,才能做强做大。
2013.5.16 陈湛匀教授 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对传统产业颠覆

陈湛匀教授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对传统产业颠覆在今天《湛匀妙语》的节目上,著名学者、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就“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对传统产业颠覆”发表演说。
陈教授提到:中国要从工业大国转变成产业强国,要从科技大国转变技术强国,要抓住第三次变革机遇,跟上这次产业革命步伐,再造传统行业的生产力,引领第三次产业革命。
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产业,要积极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要培养优秀的高端科技人才,要大力提倡发扬民族创新的精神,要创造一个非常优秀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条件,要理顺科研体制,政府应该将科研交给市场、交给企业主体,企业要突破最前沿的技术,要有自己核心的技术能力及创新能力,还需要研究出具有颠覆性的全新商业模式。
抓住技术轨道的变化机会点,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使自己工业发展后来者,由追赶变成反超。
以下是陈教授的部分观点实录:欧洲蒸汽机动力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纺织工业大规模生产;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美洲爆发电器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结合即3G产业。
这里指第三次产业革命,除了技术革命以外,还有商业革命与创新。
互联网信息技术伸展空间会很大,不会仅限于制造业与新能源,3D打印技术会推动了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
我们都处于第三次产业革命中,它将如何影响未来呢?瑞典爱立信集团董事长雷夫·约翰森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到底可以做什么?》一文中提到“还有虚拟的一种集群,也就是全球的集群把全球不同的产业链联系起来。
我觉得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非常令人兴奋的一个方面,就是全球的治理都可以群策群力,汇集到一个具体的地点。
这些都会把我们变成一个网络社会,所有人、所有事情都是联系在一起,可能有五千亿个物件被联系在一起,2020年就能做到这一点。
想想现实的数据都会联系在一起,如何来计划公共交通,还有一些物联,如何实现电子商务、电子交付,这些都是令人感到非常兴奋的商业活动,也是很好的机会,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产力布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生产力布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而如何优化生产力布局,则是我们探索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生产力布局优化的重要性、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提供一些借鉴。
一、生产力布局优化的意义从宏观层面看,优化生产力布局可以使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限制,许多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某些地区发展滞后,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而现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摆脱这些限制,发挥地域优势,实现资源、市场、人力等要素的最优组合,从而实现更快、更稳定、更可持续的发展。
从微观层面看,优化生产力布局可以使生产成本和效率得到提升。
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会导致不同的成本和效率,所有者需要通过优化生产力的布局来让最优的成本和效率达到生产目标。
同时,拥有更好的生产力布局,可以促进创新、增强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
二、生产力布局优化的策略与方法1. 利用地域优势生产力布局优化的一个核心策略就是要利用地域优势。
这不仅是在选择生产场地时要考虑的因素,也包括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市场、人均、文化等要素,以提升生产力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某产区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某种作物的生长,此时就应该优先考虑以该作物为主打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资源、技术和品牌优势等,去打造一个整体优势互补的生态系统。
2. 推动科技创新另一个优化生产力布局的策略就是推动科技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不断出现,替代了许多传统工艺和手段,让生产力进一步提升。
因此,在优化生产力布局中,我们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新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生产效率。
3. 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一个高效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企业在实践中需要设置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安排各个生产环节的时序关系,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减少盲点和失误的可能性,并最终达到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升整体价值的目的。
生产力布局名词解释

生产力布局名词解释生产力布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布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把生产力合理地布局到各个领域、地区和环节中去,从而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相互协调的生产力系统。
(1)按地区分布的生产力(2)按城乡分布的生产力(3)按各种所有制关系组合分布的生产力(4)按部门内部分工分布的生产力(5)按资源条件、特点和自然生态环境分布的生产力(6)按地理分布或经济区位分布的生产力(7)按国际合作的方式组合分布的生产力(8)按国际政治军事战略的需要分布的生产力(9)按地球空间分布的生产力(10)按时间分布的生产力(11)按文化习俗分布的生产力7、城市化率城市化水平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明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
国外大城市的人口多于农村人口,大都市区的人口多于行政建制区的人口。
它们的城市化水平往往高于其他地区。
城市化水平不仅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等影响,还受到制度、政策、科技进步、收入水平以及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确定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影响。
如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由于经济发达,产业门类齐全,就业机会多,吸引了许多周边地区的劳动力前来求职、创业。
而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产业结构单一,但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有限,城市化水平很低。
9、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反映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它包括: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或城镇人口/总人口××100%11、区域生产力优化战略区域生产力优化战略是指在生产力布局优化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的整体布局的总体要求,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对区域生产力诸要素的空间分布和配置进行综合性的调整和优化。
它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生产力发展的潜力,取得最佳的投入产出效益;也可以使生产力在更加适宜的范围内实现合理分工、专业化生产,提高区域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湛匀教授生产力布局理论分析生产力布局,是指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生产力的总体布局。
从理论上说,生产力布局,是指生产力要素资源在区域空间上的配置或组合。
提出生产力布局问题,一是源于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二是源于地域空间上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
一般来说,生产力布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布局,也就是生产力的全国总体布局;中观布局,也就是产业部门布局和地区生产力布局;微观布局也就是城镇范围内企业内部的布局。
在“一五”期间,中国划分两大经济地带:沿海和内地;列了1958年,划分了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华中七大经济区。
在60年代, 为了战备需要,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大经济地带,后将原来华中、华南区合并为中南区, 成为六大经济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又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和西部边远三大经济地带。
每一个经济地带都存在着二元经济成分。
东部沿海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 但资源相对不足, 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内陆地区生产力不发达,但资源占据优势。
从建国50多年来生产力布局战略调整的实践过程中,中央政府每一次对生产力总体布局的重大调整,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也经受了“公平”与“效率”抉择的痛苦。
国内外对优化生产力布局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一系列的理论观点。
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1933年克里斯泰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1964年,杜贝地区的差异以及各地区间的关系学科;1978年涅克拉索夫区域布局规划理论。
19世纪30年代前,社会资源配置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索罗-斯旺模型1-2-3、大推进论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5-6、低水平均衡陷阱论7和临界最小努力论8等平衡发展理论。
该理论是2 SolowRM. A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6, 70 ( 2): 203-223.2 SolowRM. Technical andtheAggregateProductionFunc-tion[ J]. ReviewofEconomicStudies, 1957, 39( 3): 327-345.3 SwanTW. EconomicGrowth andCapitalAccumulation[ J]. EconomicRecord, 1956, 32: 334-3614 Rosenstein-RodanPN. 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Eastern andSouth-EasternEurope[ J]. Economic Jour-na,l 1943, 53( 1): 43- 505 NurkesR. International Proble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1952, 5( 1): 64-73.20 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中心——外围理论,主要有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Myrdal,1957)、赫希曼的“核心-边缘理论”(Hirschman,1958)等;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从国家角度提出“中心—边缘理论”,对赫希曼的“核心—边缘区理论”进行了补充(Friedman,1966);弗里德曼认为,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从一个地区扩散,在另一个地区集聚,就导致了经济发展中心及其外围地区的形成。
George Joseph Stigler在1994年1月1日出版的《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Theories(优化生产力布局的有关理论)》中提到”一般均衡的问题简要勾勒出:‘一定的人口鉴于不同的需求和生产力水平,拥有一定的土地和其他来源的材料:这种雇佣劳动力的模式将会使他们的劳动力效用最大化‘”邓小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做出重大贡献。
邓小平认为,沿海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地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邓小平生产力布局理论是区域发展非均衡战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很多创新。
比如,根据地理条件,提出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1991年邓小平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培育新的发展极和经济增长点,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发展。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生产力区域布局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说:”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能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9“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优先发展6 NurkseR. Problemsof Capita-lFormation inUnderdeve-lopedCountries[M]. London: OxfordUniveristy Press,19527 NelsonRR. A Theoryof theLowLevelEquilibriumTrap[ J]. AmericanEconomic Review, 1956, 46( 2): 894-908.8 LeibensteinH. GeneralX-efficiencyTheory andEcon omic Development[ M]. London: Oxford Univeristy Press,1978: 189- 191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7、307页。
了东部地区,并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生产力布局问题,在西方学中成为资源配置问题,1957年经济学家Michael Farrell 基于生产效率测度研究,引入了一系列线性规划方法研究资源配置效益问题。
从微观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角度来看,生产力布局的理论主要有1.厂商理论。
研究影响资源配置和分配的厂商行为理论。
它是微观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2.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福利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
是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
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生产力布局的理论主要有:1.平衡发展理论。
平衡发展理论理论基础是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平衡增长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存在两种恶性循环,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所有的经济部门和地区实施平衡发展战略。
代表性理论有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纳克斯的平衡增长理论。
平衡增长理论受到了增长极10和循环累计因果理论11为代表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挑战。
中国曾一度采取平衡发展战略,注重沿海与内地平衡发展,平衡布置生产力,但是发展迟缓,效果不理想。
2.梯度推进理论。
10 Perroux F. Note sur laNotiondePole deCroissance[ J].EconomicAppliquee, 1955, 7(3): 307- 320.11 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UnderdevelopedRe-gions[M]. London: Duckworth, 1957.梯度理论(gradient theories),它认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再向落后地区推进,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于较低梯度上的地区转移。
美国工业化先是从东北区开始,然后西移;日本现代经济先是从东京湾、大阪湾开始,现已形成东京湾、大阪湾、伊势湾和沮户内海沿岸的“三湾一海”格局。
80年代上半期,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取得了瞩目成就,诞生了梯度理论。
但东部进一步发展面临了中、西部争夺原材料和市场矛盾,此时,政府十分重视国际大循环理论。
在循环经济理念下优化产业布局,在企业内开展小循环,在区域内开展中循环,在国家内开展大循环。
三大经济地带之间客观存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发展方面的循序渐进、由高到低梯度差距和规律,但是如果按照”梯度推移理论“来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不均衡到均衡必将经历一个很长的时期。
对于生产力的布局问题,不能只考虑”均衡“与”不均衡“的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更应着眼于“结构合理”上。
以“点区理论”来代替“梯度推移理论”的理由是努力打造一个新型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机制和竞争机制。
3.反梯度推移理论。
它改变那种认为经济、技术的发展从东到西、亦步亦趋的观念,实现生产力的非均衡性跳跃式发展。
反梯度理论由郭凡生(1986) 提出,他认为反梯度理论承认存在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梯度。
向静林(2009) 认为反梯度推移的实质是双重产业革命,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本质转变,是落后地区发挥后发优势进行赶超的跨越式发展方式。
在中西部实行反梯度推进战略,引进先进技术和建设资金。
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这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总体提高,已经基本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4.增长极理论(growth pole theory)。
增长极模式是区域生产力扩散的基本模式,增长极的概念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FPerroux)于1950年提出。
增长极理论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
增长极包含两层含义:产业增长极和空间增长极。
短期内迅速崛起的点状区域,如城市、资源富集区、工业区、经济特区等。
新古典经济学学者认为空间经济要素配置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
增长极概念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
5.空间均衡理论空间均衡, 意味着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的一种空间上的帕累托效率状态, 空间均衡并不表达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上均匀分布的含义,而是代表一种与地区资源环境禀赋相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区域生产力布局状态;宗旨是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发展。
其中,区位论(The Location Theory)理论的发展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西方一直被认为是工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主要以1826年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约翰·冯·杜能,1997、1909年韦伯《工业区位论》(阿尔佛雷德·韦伯,1997)、韦伯理论主要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