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德国史学界对纳粹大屠杀罪行的反思
战后德国史学界对纳粹大屠杀罪行的反思
战后德国史学界对纳粹大屠杀罪行的反思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以客观性为圭臬的专业化历史学科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德国因此被誉为“现代历史学的摇篮”。
20世纪以来,接踵而至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历史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围绕如何看待近代以来尤其是当代的德国历史、应该树立怎样的历史意识等问题,德国史学界内部产生了严重分化。
但有所不同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史学界普遍沉溺于因战败所带来的民族愤懑情绪之中;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多数历史学家则保持了较为清醒的头脑,主动剖析“刚刚发生的民族之过去”,承认纳粹德国的史学史就是民族主义史观被政治与权力所扭曲的历史,奥斯威辛是历史学家必须背负的“十字架”。
由于纳粹大屠杀在战后成了德国战争罪行的代表符号,也成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羁绊,因此,德国(尤其是西德)历史学家以反思大屠杀为切人点,开展直面战争罪责的讨论,建构起健康的历史意识,从而推动了“正常化”、“民主化”诉求在德国的回归,历史学家在重建战后德国历史意识的进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社会情怀与时代关切。
一、”沉默文化”下小心谨慎的大屠杀叙述二战结束后,传统的德国史学家分成了两大阵营,其中多数学者代表“沉默文化”,主张以禁忌的方式来保全德意志应有的荣誉,对纳粹暴行采取了“心照不宣的沉默”;另一些史学家则开始用“浩劫”、“悲剧”等字眼来解释纳粹时代,认为“罪责问题”已成为“德国人灵魂存亡的问题”,而最早发出这一声音的是历史主义学派泰斗——弗里德里希?梅尼克(Fridrich Meineche)0 1946年,83岁高龄的梅尼克撰写《德国的浩劫》一书,针对国家理性、权力与道德、纳粹主义的出现以及德国历史文化传统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剖析与反思。
梅尼克认为,祸害国家与民族的根源并不在于德国的古典文化,而在于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运动的结合以及邪恶的普鲁士主义和军国主义群众性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所导致的不道德因素”,使自由传统及人道主义陷人了黑暗的深渊。
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
文法学院-法学1101-41182012-李林峰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对于凡纳粹暴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
”——德国总理施罗德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从来没有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进行过辩解。
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从而为欧洲和平做出了贡献。
1970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表示自己要“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这样做的人下跪”。
1995年6月,德国前总理科尔继勃兰特之后,双膝下跪在以色列的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道歉。
勃兰特的一跪,对德国的反省,进而走出耻辱走进繁荣,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德国总理跪下去,德国人民站起来”这是对德国的真实写照。
战后,德国被宿敌所包围,德意志民族要想重新自立、生存和发展,首要前提是要实现与欧洲各国的睦邻友好。
为此,战后德国历届政府都不遗余力地通过实际行动化解了德国与法、英之间的世仇,与以色列建立了正常关系,消除了与东欧各国之间的历史积怨。
正是因为德国政治家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了勇气和智慧,使德国赢得了欧洲乃至世界人民的信任,也使德国在欧洲合作的框架下“突出重围”,重新成为世界上一个有影响的国家。
德国:反纳粹教育是法律。
在德国,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那段历史,绝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
为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德国还制定了系统、完善的法律和规范,通过学校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人生观。
教授历史课的目的在于:第一,介绍过去的史实;第二,以人权为标准对历史进行评判;第三,形成民主意识,防止未来再出现独裁统治。
而且多视角、争议性、多元化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得以执行。
德国是这样反思纳粹历史的
德国是这样反思纳粹历史的纳粹大屠杀幸存者视频专访项目《不得不说》近日在柏林完成,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该项目对72名二战期间受德国纳粹迫害的幸存者进行了视频专访。
项目完成后,所有的视频和文字材料都将作为档案保存,并通过在线网页向所有公众开放。
幸存者在采访中既叙述了他们被纳粹迫害的经历,也讲述了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二战结束后他们开始新生活的艰辛。
大多数采访对象表示,希望他们的讲述能告诉下一代,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并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教训,让悲剧永远不再发生。
“对我来说,活着的意义就是陈述这些事实”从2007年起,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基金会开始进行《不得不说》项目。
接受采访的72名幸存者大多数来自过去德国的东部以及中欧城市,主要是犹太人,也有受纳粹迫害的吉普赛人等,他们均出生于1913年至1942年之间。
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诺贝特·拉莫特表示,“对幸存者来说,叙述这一切要克服无尽困难,因此我们对在这里讲述自己人生和生存经历的幸存者倍加感激。
”他说:“每一位被纳粹迫害的大屠杀受害者,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们同时也悲痛地感到,每个故事都代表了上百万受害者的声音。
”幸存者鲁特·米歇尔在视频采访中说:“我有这样的感觉,我不是无缘无故活下来的,我要为此做一些事情。
我有责任为那些人说话,那些自己再也无法说话的人。
有时候我会想,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对我来说,活着的意义就是陈述这些事实,因为我是同伴中唯一活下来的。
”“寒冷、饥饿和死亡,在今天看来,这一切都很恐怖和不正常。
但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已经是正常的现象。
我想象不出生活还可以是另外的样子。
我忍受着饥饿,我周围的人忍受着饥饿,在我的眼里,全世界都是饥饿的。
”幸存者兹维·里克沃尼克在采访中说,“这种经历和记忆,直到今天还一直伴随着我。
我总会在家里存放足够多的食物,担心什么时候就不能买东西了。
我有一段时间收藏了所有能找到的证件和票据,担心再有抓捕和遣送的时候,我拿不出证件来。
二战后德国的反思:割让普鲁士,划分东西德,清算纳粹
二战后德国的反思:割让普鲁士,划分东西德,清算纳粹最近一则新闻吸引了许多国人的注意:两个中国游客在德国议会大厦前行纳粹礼被德国警方逮捕。
国内的舆论除了谴责两名游客的行为之外,也再一次称赞德国政府对于纳粹及法西斯主义所展示出的严厉态度。
每当这样的新闻传出,国人总免不了把邻国日本拿出来和德国做一番比较。
就像央视在报道中所说的:“德国政府对于二战罪行的反思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与德国政府相比,战后的日本政府可以说在清除极右翼思想以及反思二战罪行上做的不怎么样。
这一点从现在右翼团体在日本国内依旧可以明目张胆地活动上就可以看出--同样的行为放在德国,就会被看作是是触犯法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法西斯罪行的清算,在冷战的开始后逐渐降温,这一点在德国和日本都是一样的。
德国可以全面深刻地反省自身在二战中所犯下的错误,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当然包括德国政府自身对于清算纳粹思想的发挥的主观愿景。
但是,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德国战后的领土变更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德国战后丧失了四分之一的领土,数百万祖祖辈辈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德国人被苏联红军驱赶出了自己的家园。
剩余领土也被盟军分区占领并且分裂成东西德。
正是这些领土上的巨大变动在客观上帮助了日后德国政府下决心清除纳粹余毒。
从哥尼斯堡到加里宁格勒随着德国的再一次战败,对德国领土的重新划分又一次成了战胜国们要考虑的问题。
纳粹掌权后夺取的奥地利、捷克等领地自然是要退还原主。
对于德国在一战之后的领土,法国和苏联坚持要对其进行重新划分。
由于法国本身在美英法三国中话语权不大,所以最终仅仅在德国西部分裂出了萨尔保护领(Le protectorat de la Sarre)这一小块领土。
相比之下,东线的苏联在夺取德国领土上则更为充分地满足了自己的意愿。
按照美英苏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协议,作为对苏联夺取波兰东部领土的补偿,德国把奥得河-尼斯河以东的大部分领土划给波兰,而位于东普鲁士的德国历史名城哥尼斯堡(K?nigsberg)则将并入苏联的领土。
有关纳粹大屠杀之恶的反思.doc
有关纳粹大屠杀之恶的反思恶,是一个可以涵盖众多现象的概念。
从地震、疾病、死亡等自然之恶,到嫉妒、仇恨、贪欲等人性之恶,再到强奸、杀戮、战争等暴力之恶,这些罪恶充斥着人类历史,令人困惑不己。
更严重的是,还有一些对人类极具震撼性的恶,比如南京大屠杀、红色高棉屠杀,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政权对犹太人等少数族裔的屠杀,大约600万人被“最终解决”,这以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为代表而成为恶的典型。
德国析学家阿伦特曾经准确地揭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所蕴含的中心问题就是恶的问题:“现实是纳粹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这个噩梦显示而且毫无疑义的证明了人能够做到的。
换句话说,恶的问题将会是战后欧洲智性生活的基木问题,就如死亡成为上次战争的基木问题一样。
”①如何来认识与思考这种兼具高度理性与疯狂理念的恶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与鲍曼的《现代性与大屠杀》在帮助我们理解大屠杀之恶方面提供了一个颇具启发意义的解释模式。
他们认为,现代性的工业化的生产与官僚体制造成的道德中立是大屠杀这种大恶得以可能的基木前提。
阿伦特用了著名的“平庸的恶”这一概念来揭示恶的平庸性,即现代官僚体制的职业人可能是极恶的制造者。
如此看来,负责安排屠杀数百万犹太人的艾希曼并不是凶残的杀人狂,作为遵纪守法的官僚机构的一员,他所做的是因养家糊需要的工作要求他的,他处于一种“不能思考的状态”,他只是无思想才作了恶。
于是,顺从与服从社会现状的惰性转变为官僚体制社会中最大的恶,这极大地挑战了把恶与违反道德原则相联系的传统理解。
我们传统上对于恶的理解,是把它与善截然分明而对立开来的。
比如象电影《辛德勒名单》那样把党卫军刻画为冷血恶魔,于是我们与他们毫无关系,这种善恶的分明使我们心灵得到了安慰。
反正纳粹是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某种非人,这样我们的自己认同就不会受到威胁。
通过善恶对立把我们的善与他们的恶区分开来,我们就可以置身于恶之外,达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
大屠的教训与反思
大屠的教训与反思大屠的发生让我们深感痛心和震惊。
这场悲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屠杀之一,不仅是对人类道德底线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宽容与和平的意识,共同构建和谐的社会。
教训一:狭隘的种族主义必将导致灾难大屠的背后是一种极端的种族主义思想。
纳粹德国的统治者通过煽动和鼓励对于犹太人的歧视和仇恨,最终导致了数百万无辜生命的丧失。
这种狭隘的思想认为自己所属种族高于其他种族,其目的就是通过消灭不同种族来实现自己的所谓"纯种"理念。
然而,这种种族主义的极端思想只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教训二:保护人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大屠发生时,世界各国普遍忽视了对人权的保护。
无数犹太人经历了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死亡,而国际社会却对此漠然置之。
这是对人权原则最严重的背弃。
作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保护人权是每个国家和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从大屠的教训中认识到,只有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人权,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和平与进步。
教训三:宽容与和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大屠中,纳粹德国的统治者对于那些不同意他们观点的人毫不留情。
这种极端的迫害造成了德国内部的社会动荡和不稳定。
相反,我们应该倡导宽容与和平的理念,尊重不同意见和多样性。
只有在一个宽容、和平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能够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反思一:承认历史,守护和平通过对大屠的反思,我们必须正视历史,并记住这段黑暗时期。
了解历史,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人性的脆弱和种族主义的毒害。
只有牢记历史的教训,我们才能保护和平,防止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反思二:教育是预防类似悲剧的关键大屠发生的根源不仅仅是统治者的种族主义思想,还有人民的无知和盲从。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培养他们对于宽容、和平和人权的重视。
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历史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到极端主义的危害,以此预防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反思三:追求正义,还原历史为了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我们必须追求正义,并还原历史。
德国是这样反思历史的
们的食品分配制度。我试探着 问盖斯 : 蛋?”他 回答 说 : “ 是 的。一 家 四 口, 是不能 一次购 买 ,起 码要 分二 次才 能
圜
毖 基 l i l 勰 惹 蔫 憩
正 在 阅 读 的 人 。车 站 、 咖啡 馆和 草 坪 , 无 论 男 女 老 少 ,达 到 了 平 民 阅 读 ,他
这 不 仅 局 限 于校 园 ,而 是任 何 场所 , 似 乎 每 个人 的 背 包里 都 有 一两 本 书 ,
一
样 的 小 亭 子 ,里 面 放 满 了二 手 图 书 ,
只 要 一 有 时 间 ,他 们 就 拿 出 来 读 读 。
德 国 人 更喜 欢 阅读 的是 一 些有 深 度 、 德 国每个 家庭平 均藏 书近 3 0 0册 ,人 人 阅读 ,全 凭 自觉 。
值 得 思 考 、震 撼 精 神 世 界 的 文学 作 品 ,
均 藏 书 一 百 多 册 。他 们 认 为 ,“ 一个家
们 认 为 读 书 可 以 锻 炼 独 立 思 考 和 解 决 这 就 是 公 益 免 费 借 书 亭 。你 可 以 免 责 问题 的 能 力 ,而 他 们 主 动 学 习和 终 身 在 这 里 借 到 自 己 想 要 阅读 的 图 书 ,或
学 习 的 想 法 ,促 使 他 们 不 断 的 阅 读 。 是 可 以 把 家 里 看 过 的 图 书 放 进 来 供 他
过 的 反 纳 粹 和 反 刑 事 犯 罪 法 ,德 国 题 为 必 修 内 容 ,要 求 学 生 深 入 了 解 德 只 要 触 及 历 史 问 题 , 德 国 人 的 第 一 反
禁 止 使 用 纳 粹 的 各 种 标 志 、 口 号 和 国 如 何 走 向 纳 粹 独 裁 ,探 讨 和 评 价 纳 应 都 是 承 认 本 国 在 历 史 上 犯 下 的 错 误 , 敬 礼 仪 式 ,并 禁 用 任 何 具 有 纳 粹 象 粹 符 号 、 标 语 和 徽 童 。 而 对 反 思德 国社会 当时为 什 么会 出现 如此 同 情 纳 粹 、 对 犹 太 人 进 行 诽 谤 、 攻 野 蛮 的状 态 。
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反思
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反思一、纳粹大屠杀:历史的伤痛与反思在20世纪上半叶,纳粹德国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残暴而令人发指的大屠杀,被称为纳粹大屠杀。
在这场无情的暴行中,面对着环绕于种族灭绝与集中营系统的黑暗阴影,人类曾经迎来了一个丧失人性、道德与尊严的时刻。
然而,历史的责任不仅是记录这些罪恶行径,更是向人们提供深思熟虑和不断反思的契机。
本文将对纳粹大屠杀进行历史反思,并探讨如何从中汲取教训。
二、从理论到实践:纳粹意识形态撒下种子纳粹大屠杀之所以能够发生,并非偶然或孤立事件。
它根植于复杂而毒化的社会环境之中。
首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与经济危机之后,德国民众陷入极度萧条和失望之中。
这为崛起极端主义提供了肥沃土壤。
纳粹意识形态混合了极端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和压制思想自由等因素,给予了国家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然而,理论背后的实践是人们真正应该警惕和反思的。
纳粹政权通过威权主义和秘密警察力量建立集中营系统,对犹太人、同性恋者、残障人士和其他少数群体进行种族灭绝。
这一系列非人道行为无视了人类尊严与价值,揭示出当人们丧失公民权益和普世价值观时所引发的危险后果。
三、避免历史重演:重要而复杂的教训1. 坚守人权和多元化纳粹大屠杀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需要坚守普世的人权与道德准则。
一个尊重多元文化与信仰的社会将为所有个体提供平等与尊严。
我们必须教育未来一代,并努力缓解偏见和歧视的存在。
只有构建一个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社会秩序,才能确保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2. 强化教育与识别纳粹大屠杀的确存在于历史书本中,但仅仅停留在文字上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是宣扬人权、平等和理解的基石。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屠杀的教育,通过真实的事实和个人故事,深刻认识到集体罪行的危险性。
同时,我们应该明确指出和谴责当代出现的极端主义、仇外情绪或反犹太主义,并将其视为侵犯人类价值观的威胁。
3. 全球团结与合作纳粹大屠杀之所以能够发生,除了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兴起之外,还有国际社会未能有效干预和阻止的因素。
德国-反思历史,一波三折
德国:反思历史,一波三折德国的反思是彻底的,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众所周知,二战后联邦德国(指1949年~1989年间的西德与1990年后的统一德国)对纳粹德国的罪恶历史做出了深刻的反省。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认罪的镜头,已成为德国悔过自新的经典象征。
但是,除此之外,国内对德国反思历史的情况了解就很少了。
在勃兰特下跪一幕的影响下,人们普遍倾向于过于简单化的结论:二战后,德国人彻底反省了。
这一结论虽然没错,但不可忽视的是,二战后联邦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的。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沉默与回避阶段与我们今天的德国印象形成最大反差的,要数联邦德国建国后15年里的历史态度。
在这个阶段的西德,反思与清算纳粹历史只是点滴现象,没有形成规模,更多的是对纳粹历史的无视、沉默与回避。
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普通的德国人每日都在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奔波,对纳粹历史的清算,是战胜国占领当局的事情。
恶贯满盈的纳粹头目在纽伦堡受到审判,纳粹官员被驱逐出政府机关。
对普通德国人,美军则在美占区以表格登记审查的方式进行“非纳粹化”清洗。
但是,因与纳粹政权有关的人太多,德国民众的抵触情绪强烈,不得不交由德国地方政府设立的特别法院处理。
而地方法院也敷衍了事,让无数的纳粹分子过关,“非纳粹化”运动因此半途而废。
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也没有积极地对纳粹历史进行清算。
相反,1949年12月联邦众议院便通过了赦免许多纳粹罪犯的法案(1954年,众议院再一次赦免了一批纳粹罪犯)。
1951年,又通过了恢复1945年被撤职的原纳粹官员职位的法律。
随着冷战的加剧,西方占领国也对彻底清洗纳粹分子失去了兴趣。
它们更关心的是迅速扶持西德成为西方阵营的实力成员。
朝鲜战争爆发后,北约鼓励西德总理阿登纳重建军队。
为了借助原纳粹高级军官的专业能力,西方占领国与西德政府提前释放了曼施坦因等纳粹高级将领。
反驳纳粹主义800字
反驳纳粹主义800字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对于纳粹暴行,德国负有道义和政治责任来铭记这段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
”德国总理施罗德在2007年的德国电影《拜见希特勒》中,电影的结尾时有一段十几分钟的真实采访,受访对象是今天的德国年轻人,访问的问题只有一个:“你知道谁是阿道夫·希特勒吗?“年轻人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人回答说是演员、运动员,也有人模模糊糊回答说是个政客,还有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能正确说出希特勒身份的人还不到整个采访人数的一半。
电影以一种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忧虑: 对于历史的不断"重温”,在任何时候都是一堂必不可少的功课。
战后60年来,德国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内的纳粹时期历史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通过反思历史和战争赔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而走出了耻辱,走进了繁荣,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德国人的反思真正触及到了民族的灵魂。
正如德国总理施罗德所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学龄儿童到政治领袖,德国上下已经完成了深层意义的民族救赎那么德国是怎样实现不断对纳粹历史深刻反思的呢?德国领导人的忏悔勇气在莫斯科举行的欧洲胜利日纪念仪式上,德国总理施罗德和英、美、俄、中等二战的战胜国首脑道出席纪念活动,并向打败本国军队的苏联阵亡将士鞠躬献花圈,“以德国人的名义”请求俄罗斯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原谅德国对他们所造成的伤害。
事实上,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从来没有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进行过辩解。
德国战后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德国战后是如何反思二战的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德国作为二战的挑起国,自己也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惩罚。
战后,德国建立起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使国家逐渐走向正常化。
虽然,德国的反思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具体做法却值得借鉴。
大力推行非纳粹化运动被希特勒迫害致死的反纳粹烈士纪念廊准确的说,“非纳粹化运动”并不是德国自我产生的,而是在美英苏法四大盟国占领德国后推行的运动之一,但却开启了德国的正常化道路。
具体的措施有:1、对纳粹主要战犯和组织进行审判。
其中最著名的是纽伦堡审判,法庭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对戈林、里宾特洛甫等 24 名主要罪犯进行了审判和处以严刑。
纽伦堡审判后,各占领区还进行了较低级的审判。
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八分之一的人在纽伦堡审判前对纳粹主义的邪恶并不知情”。
而在判决结论宣布之后,有数据显示“一半的人认为他们更多地意识到集中营的不人道”。
由此来看,纽伦堡审判确实教育和震撼了德国人民。
2、废除一切法西斯的法律和决议,查禁和摧毁了所有纳粹党团组织,严禁法西斯组织重新活动,清洗了盘踞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重要岗位上的纳粹分子。
具有民主思想的德国精英人士填补各级领导职位。
3、战争结束后,盟国首先对教育领域进行了“非纳粹化”,暂时关闭所有教育机构和学校,对原有教师进行清洗。
盟国帮助培训了大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教师,编写了新教材。
各州宪法中规定,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民主精神。
有关非纳粹化的评价,学术界向来是褒贬不一。
有学者认为,它“未能实现任何其先前设定的目标。
”但不可否认,非纳粹化运动代替了德国从未发生过的革命。
确实在战后德国人思想上刻上了深深的烙印,开启了德国人对二战的表象性反思。
知识分子的担当《铁皮鼓》作者君特·格拉斯二战后,知识分子承担起恢复德国人感知能力的责任,在文学、哲学等领域非常突出。
被誉为“新德国精神导师”的哲学家雅斯贝斯,对战后罪责反思以及民主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呼吁民众主动地正视个人罪责而不是无视,主动地为纳粹罪行承担责任而不是被动或沉默,启迪了德国人对纳粹的反思与检省。
战后对纳粹罪行的审判与德国反省历史的自觉意识
战后对纳粹罪行的审判与德国反省历史的自觉意识李乐曾【作者简介】李乐曾,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教授。
(上海200092)【关键词】德国/纳粹罪行审判/自觉反省由德国司法进行的纳粹罪行审判是德国反省纳粹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乌尔姆审判和纽伦堡审判以及联邦议院对纳粹罪犯追诉时效的辩论,对德国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德国人反省纳粹历史的自觉意识的产生和变化是其主要成果之一。
世界当代史研究今年是二战结束60周年,当年的战胜国和战败国以不同的方式隆重纪念5月8日这个二战在欧洲结束的日子。
德国通过各种活动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日子,通过不断深化的自觉意识,德国人对反省纳粹历史又有了新体验。
(注:文中所提到的德国均指联邦德国。
)德国反省历史的自觉意识是指德国人,特别是德国的政治及知识精英从政治、司法、宗教、道德等不同角度,通过对纳粹德国及其战争罪行的理性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反省历史、自我批判的精神。
本文尝试以战后对纳粹罪行的审判为主线,探讨德国司法所起的作用和对德国反省纳粹历史的自觉意识的影响。
从纽伦堡审判到乌尔姆审判纳粹执政时期,德国司法助纣为虐,成为希特勒政权的重要政治支柱和专政工具。
战后,盟国对德国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纳粹战犯的审判和处置,除国际法庭的审判外,德国司法也参与其中,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执行纳粹罪行审判的唯一主体。
德国司法在此期间采取的立场及其变化,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德国人对纳粹历史的认识及自省过程。
根据《波茨坦协定》,二战结束后盟国将对德国强制实行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全面处置,其中包括追究纳粹战犯的战争罪行。
1945年8月8日,英国、美国、法国和苏联在伦敦签署了关于起诉和惩处欧洲轴心国首要战犯的《伦敦协定》,决定建立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
1945年11月20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开庭,对纳粹德国首要战犯进行公审。
纳粹执政时期德国国家和个人在国内外犯下的罪行包括,第一,对欧洲犹太人及吉普赛人进行大规模种族屠杀;第二,肆无忌惮地压榨和奴役占领区居民,包括在战前和战争中、在德国国内和占领区系统地实行种族隔离和恐怖政策;第三,严重违反战争法,包括以犯罪手段对待俄罗斯战俘,致使其中约330万人因受饥饿和虐待而死亡;第四,谋杀弱智及残疾人;第五,通过警察和司法机构以恐怖方式消灭政治反对派。
二战后德国反思纳粹历史的曲折过程_景德祥
的法案。&’#& 年,又通 过 了 恢 复 &’%# 年 原 纳 粹 高 级 文 武 官 员 因 此 得 以 重 返 政 府
被撤职的原纳粹官员职位的法律。随着 机关。没有一个纳粹时期的法官受到起
冷战的加剧,西方占领国也失去了彻底 诉或丢掉职位。阿登纳总理府国务秘书
清洗纳粹分子的兴趣,他们更关心的是 戈罗布克就是当年纳粹迫害犹太人的
筑 公 司 的 工 作 经 历 受 到 舆 论 的 攻 击 ,被 了 波 动 ,这 与 在 ’()! 年 底 以 科 尔 为 首 的 勒 上 台 的 日 子 联 系 在 一 起 。 德 国 人 不 应
迫匆匆下台。
保守派的再次上台很有关系。保守派对 该记恨于当年的战胜国,而应该把自己
’(&( 年秋天,在学生运 动 的 大 力 推 &" 年代中期以来左派对纳粹历 史 以 及 德 的 不 幸 遭 遇 归 结 于 罪 恶 的 纳 粹 统 治 。 魏
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认
罪的镜头,这已成为联邦德国悔过自新
的经典象征。在勃兰特下跪镜头的影响
下 ,我 们 容 易 倾 向 于 过 于 简 单 化 的 结 论 :
二战后德国彻底反省了。这个结论虽然
没 错 ,但 不 可 忽 视 的 是 :联 邦 德 国 对 纳 粹
历史的反思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
国的耻辱。’(&( 年初,联邦总统吕布克因 的命运真正感动了。但是进入 )" 年代以 时 自 己 承 受 的 灾 难 与 这 个 日 子 联 系 在 一
其 纳 粹 时 期 在 一 个 曾 设 计 过 集 中 营 的 建 后 , 联 邦 德 国 对 纳 粹 历 史 的 态 度 又 出 现 起 , 而 应 该 与 ’(** 年 ’ 月 *" 日 即 希 特
别把德国对纳粹的反省想得太美好
别把德国对纳粹的反省想得太美好德国民众认为纽伦堡公审是“胜利者的审判”,反感盟国实施非纳粹化导语: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认罪的镜头,已成为德国反思历史的经典象征。
在勃兰特下跪一幕的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二战后,德国人彻底反省了。
…这一结论虽说没错,可是二战后联邦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战后初期德国对纳粹罪行的追诉和审判并不成功战后初期德国民众回避纳粹历史,甚至反对盟国实施的“非纳粹化”,并要求赦免纳粹罪犯二战结束后,盟国将对德国展开“非纳粹化”措施,追究纳粹的战争罪行。
1945年盟国在德国纽伦堡公审纳粹首要战犯。
在纽伦堡审判中,共有5025名罪犯以战争罪被判刑,死刑判决806例,其中486例被执行。
纽伦堡审判中揭露的纳粹罪行让德国民众感到震惊,但他们普遍认为这是“胜利者的审判”,同时反对各国舆论对德国人“集体过错”的指责,而且,当时德国已成废墟,德国人流离失所,每日都为生存而奔波,无暇顾及清算纳粹历史,大部分德国民众对纳粹历史的冷漠、沉默,乃至回避,更遑论反思了。
当时许多德国人讨厌非纳粹化,并试图通过互相写支持信和否认信,来暗中破坏这些方案。
事实上,大多数德国人都觉得还颇能与纳粹政权共处。
毕竟,希特勒带领德国走出了大萧条,在战争期间,德国人比大部分的欧洲人生活得好。
此外,战后重建仍然不得不依靠德国人自己,因此这便不得不寻求尽可能多地融合前纳粹分子的办法。
于是,德国民众要求赦免部分纳粹(1920年之后生人),而这也得到盟国的同意。
…大批纳粹罪犯获得赦免,大量原纳粹高级文武官员重返政府机关1949年9月联邦德国成立后,西德政府希望在法律层面尽早结束处理纳粹罪犯,同时特赦大批被盟国判刑的纳粹罪犯。
1949年12月西德众议院通过了赦免纳粹分子一般犯罪行为的法案,1951年又公布了“131法案”,批准了除盖世太保和在此前审判中被定为“主要罪犯”的人员外,其他纳粹文职人员均可被重新雇用,1954年众议院再一次赦免了一批纳粹罪犯。
德国人如何反思纳粹——记一次烧烤闲聊
德国人如何反思纳粹——记一次烧烤闲聊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谈到“反思历史”,尤其是“清算历史罪行”时,都是把德国作为榜样的,尤其是有日本作为反衬。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德国对历史的反思很彻底,也知道德国总理勃兰特1970年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的“壮举”。
同时我们也体验过,反思别人的历史很简单,反思自己的历史就很有挑战——这没有什么好尴尬的,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我没错”是普天之下,人类心理的普遍规律。
那么,德国作为反思的“优等生”,到底是如何反思的?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
前段时间,刚刚入夏的一个傍晚,德国朋友叫我们去烧烤。
几杯啤酒下肚之后,趁这个机会,我跟他们聊起了这个话题。
我必须承认,这次聊天时间虽然不长,信息量却不小,极大刷新了我的认识,相信对很多朋友也会有启发。
所以我按照记忆,把这次聊天的内容写了下来。
人物介绍我,Kevin(德国小伙子,不到三十岁),Laura(Kevin的女朋友,来自约旦的第二代移民,现在是德语老师,也不到三十岁),Eileen(Laura的朋友,德国女孩,二十出头)。
聊天记录我:Kevin,我想跟你聊个话题,但我不确认是不是会冒犯到你。
Kevin:噢?那么你先说说看,是什么问题,我们再看能不能聊。
我:好的。
我想知道,德国的教育里,关于纳粹和二战的叙事是怎样的?因为我们总说德国对于过去的反思很彻底,但我不知道细节。
Kevin:这没什么冒犯的,完全不必担心,你有兴趣的话,我就告诉你。
不过我们一般的确不太聊这个话题。
我:噢?是吗?我感觉也是。
但是为什么你们平时不太聊这个话题呢?是觉得敏感,不好意思吗?Kevin:完全不是,是因为太无聊了。
你知道吗?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历史教育里,关于这块的讨论占的比重实在太大了,我感觉花的时间太多了。
我:所以你的意思是,就好像同样的东西吃得太多,结果有点腻?Kevin:对,我感觉就是这样。
你们觉得呢?Laura:Kevin,咱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了。
不断反思纳粹遗产,德国正视大屠杀历史
不断反思纳粹遗产,德国正视大屠杀历史为什么德国人似乎没完没了地咬住纳粹主义不放,这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论题。
究其原因,看法各异:德意志民族的哲学气质;对这史无前例的、有组织的暴行所怀有的朴素恐惧;认为罪行已严重到玷污了整个德国文化。
不论原因何在,随着纳粹历史渐行渐远、与之直接相关的人越来越少,德国社会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如何更长久地铭记纳粹罪行。
多数国家乐于宣扬其历史上最具光彩的篇章,德国却不断把自己最丑恶的污点揭开示众。
柏林市中心规模庞大的大屠杀纪念碑群历经多年争论才建成,但是以修建纪念碑的形式来记录纳粹耻辱的热度仍未消减。
周一,德国文化部长Bernd Neumann宣布,即将在柏林修建两个纪念碑:一座建在联邦议院旁边,纪念被屠杀的吉普赛人,即德国人所称的辛提人与罗姆人(Sinti and Roma);另一座建在离勃兰登堡门不远处,纪念被屠杀的同性恋者。
去年11月,拖延了很久的恐怖地带展览中心(T opography of Terror center)在原盖世太保和党卫军总部破土动工;10月,一个大型新展览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Bergen-Belsen)开幕;慕尼黑郊外的达豪集中营(Dachau)将于今年夏天对公众开放;埃尔福特市(Erfurt)正在筹建焚尸炉博物馆;目前正在展出的两个展览记录了德国铁路在运送数百万人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周三是希特勒和纳粹党在德国掌权75周年纪念日,德国人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
周五,在埃尔福特市奥斯威辛大屠杀和解放奥斯威辛的纪念活动上,前以色列驻德国大使Avi Primor 说:“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建起一座座纪念碑来让自身的污点永远不被遗忘?只有德国人民具有这种勇气和谦恭态度。
”直面历史,德国人所做的不仅仅是修纪念碑和办展览。
联邦犯罪调查局(Federal Crime Office)去年开始进行自我调查,试图查清其创始人在战后的纳粹活动。
本月,德国联邦检察院推翻了对共产党员马里努斯·范·德·卢贝(Marinus van der Lubbe)的有罪判决,荷兰人卢贝在国会纵火案中被控有罪并处死;2月27日是国会纵火案75周年。
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
德国人对二战的反思来自德国电视台的反思节目纪录片中的二战与德国我在德国两年,几乎每周都要看一个题为“Vor40Jahren”(《四十年前》)的电视节目。
这档节目收录的是德国四十年前的文献记录电影。
这些老电影主要是四十年前纳粹德国拍摄的新闻纪录片。
这档节目还收录有其他国家(包括英国和苏联)的同类纪录片。
纳粹德国的新闻纪录电影当然都是按照当时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的指示拍摄的,但它们毕竟记录有不少真实的历史画面,那些画面不是解说词能任意歪曲的。
四十年后,德国电视台按照原样重新播出这些电影,包括解说词在内都不作任何改动。
当年它们的作用是欺骗,现在它们的作用则是警示。
德国电视台常年安排这样一个节目,目的便在于此。
跟随这些电影,观众似乎重走了一遍“二战”历程。
从1982年10月17日到1983年1月30日,德国电视一台在每个星期天晚上的黄金时段播出十三集文献纪录片《纳粹卐字下的欧洲》。
这部纪录片根据罗曼·布洛德曼的同名书籍摄制。
作为文献纪录片,《纳粹卐字下的欧洲》披露了不少珍贵历史资料。
如第二集把观众带到希特勒年轻时曾经学艺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已经是德国“元首”的他,不是来重温做画师的“旧梦”,而是来“接”奥地利“回家”的。
别忘记,当年吞并奥地利是经过“全民公决”的,而且赞成票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系列片第三集回溯了纳粹在慕尼黑“发迹”的历史,这座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的城市被称为“运动”首都。
“运动”是当年纳粹很喜欢用的一个词,指的是政治运动,实质上是“运动”群众。
在慕尼黑的市中心保留有一个水泥地面的广场,这在德国城市十分罕见。
原来,那是当年纳粹分子为举行大规模群众集会,毁掉原来的草坪与花坛,改建而成。
德国留下这片水泥广场正是为了让人们不忘历史。
纳粹标志本来是一个古老的表示太阳的符号,为一个带“钩”或者“拐角”的正十字,亦称“希腊十字”。
太阳是光明的使者,但是纳粹“太阳”照到之处却是地狱般的黑暗,而最黑暗的地方当数奥斯威辛等“集中营”。
反思大屠的罪恶与反思
反思大屠的罪恶与反思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一页,大屠杀带给我们极大的痛苦和深刻的教训。
无论是对受害者的尊重,还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我们都需要对大屠杀加以反思和警醒。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大屠杀的罪恶性质,并深入反思我们应该如何铭记历史。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与真相揭示大屠杀作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灭绝犹太人计划,带给世界无法磨灭的创伤。
数百万犹太人被杀害,这不仅仅是人类历史的灾难,更是对人性的极大践踏。
历史上的大屠杀将人们带入了恶魔的世界,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人类所能达到的道德沦丧程度。
对大屠杀进行反思,首先需要清晰揭示事实真相。
通过调查研究、口述历史和遗迹保存,我们可以还原大屠杀的全过程,向世人呈现这段黑暗历史的真实面貌。
只有真正了解大屠杀的恶劣程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反思罪恶与反思。
第二部分:思考罪恶性质与道德边界大屠杀的罪恶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它使人们对人性的本质产生了深刻的质疑。
人类是如何走到这样的罪恶边缘?我们应该怎样去思考大屠杀所揭示的道德边界?首先,大屠杀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脆弱性和腐化性。
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计划之所以得以实施,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犹太人的仇恨和偏见。
这种仇恨和偏见是人性的阴暗面,对于保护人类价值观形成严重的威胁。
我们反思大屠杀,要引起每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的警醒,铭记人性的脆弱性,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其次,大屠杀让我们意识到道德边界的深渊。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在大屠杀中几乎被消解,生命和价值被撕碎。
我们应该反思何为道德底线,怎样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
作为个体,我们需要在道义而非利益的指引下,拥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即使在面对巨大压力和诱惑时,也能坚守正义。
第三部分:铭记历史与宣扬和平反思大屠杀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铭记历史,遵循“勿忘国耻”的原则。
通过纪念活动、教育推广和世界日记研究等方式,我们要向世人传递大屠杀的真相和教训,让每一个人都能深刻认识到战争和仇恨的可怕后果。
只有通过铭记历史,我们才能真正警醒人们不要再走向战争的深渊。
兰台说史?从德国的反思看纳粹是否会卷土重来
兰台说史•从德国的反思看纳粹是否会卷土重来8月17日,德国图宾根(Tübingen)检察院宣布,对德国特种部队(KSK)涉嫌从事极右翼行为展开调查:今年4月27日,在为一名KSK军官举行的告别派对上,发生多名士兵行纳粹礼,以及用右翼摇滚助兴的现象。
据调查小组负责人普福尔(MichaelPfohl)介绍,他本人是通过媒体报导获悉此事的。
首先要调查清楚事件的发生地,由此找到相关负责部门。
KSK特种部队所属的陆军的一名发言人向德新社表示,根据迄今为止掌握的消息,KSK被指有违反宪法的言行,但是尚未得到证实。
德国特种部队(KSK)爆出此事让人大跌眼镜而有意思的是,几乎是同一时间,日本知名漫画哆啦A梦被爆出了“反日”,原作漫画中只是笑着说“日本战败了”的哆啦A梦和大雄,这次居然因为日本战败而“手舞足蹈”起来,着实让人跌破眼镜。
作为中国人,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着这样一个设定,那就是日本人没有对战争进行好好地反思,而德国人则通过那一跪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同。
但是最近发生的这两件事情让人不禁深思,德国人是否如我们想象中那般,反思了二战和纳粹的罪行?二战后断断续续的去纳粹化很多人会想到,不久之前,几名中国人中的二百五行了纳粹礼,结果被德国逮捕的事情。
诚然,德国在法律上把一切纳粹物品和礼节定义为非法,但是和很多中国人的想象不同,这并不是二战之后立刻实施的措施。
事实上,这是德国在1994年通过的《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
该法严禁宣传纳粹思想,或使用其标志、口号、礼仪等。
《刑法典》中明文规定,制作、散发“可断定为企图继续追求战前纳粹组织目标的宣传品”者,将被处3年以下徒刑或罚金;对纳粹大屠杀等行为“公开地或在*** 上予以赞同、否认或粉饰的”,会被处5年以下徒刑或罚金。
按照《刑法典》的规定,只有在艺术、研究、教学等领域,或对历史事件的报道中,使用纳粹宣传品的行为,才不会被追责。
讲真笔者确实不理解为何中国人要去触碰纳粹这个雷区而在二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德国的去纳粹化显然是盟国从外部施加的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德国史学界对纳粹大屠杀罪行的反
思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以客观性为圭臬的专业化历史学科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德国因此被誉为“现代历史学的摇篮”。
20世纪以来,接踵而至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历史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围绕如何看待近代以来尤其是当代的德国历史、应该树立怎样的历史意识等问题,德国史学界内部产生了严重分化。
但有所不同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史学界普遍沉溺于因战败所带来的民族愤懑情绪之中;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多数历史学家则保持了较为清醒的头脑,主动剖析“刚刚发生的民族之过去”,承认纳粹德国的史学史就是民族主义史观被政治与权力所扭曲的历史,奥斯威辛是历史学家必须背负的“十字架”。
由于纳粹大屠杀在战后成了德国战争罪行的代表符号,也成了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羁绊,因此,德国(尤其是西德)历史学家以反思大屠杀为切人点,开展直面战争罪责的讨论,建构起健康的历史意识,从而推动了“正常化”、“民主化”诉求在德国的回归,历史学家在重建战后德国历史意识的进程中表现
出了浓厚的社会情怀与时代关切。
一、”沉默文化”下小心谨慎的大屠杀叙述
二战结束后,传统的德国史学家分成了两大阵营,其中多数学者代表“沉默文化”,主张以禁忌的方式来保全德意志应有的荣誉,对纳粹暴行采取了“心照不宣的沉默”;另一些史学家则开始用“浩劫”、“悲剧”等字眼来解释纳粹时代,认为“罪责问题”已成为“德国人灵魂存亡的问题”,而最早发出这一声音的是历史主义学派泰斗——弗里德里希?梅尼克(Fridrich Meineche)0 1946年,83岁高龄的梅尼克撰写《德国的浩劫》一书,针对国家理性、权力与道德、纳粹主义的出现以及德国历史文化传统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剖析与反思。
梅尼克认为,祸害国家与民族的根源并不在于德国的古典文化,而在于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运动的结合以及邪恶的普鲁士主义和军国主义群众性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所导致的不道德因素”,使自由传统及人道主义陷人了黑暗的深渊。
?与《德国的浩劫》几乎同时出版的是著名思想家雅斯贝尔斯的《德国人的罪责问题》一书,聚焦于纳粹德国的战争罪责问题,该书开始把希特勒及其同谋视为制造战争的罪魁祸首,从而揭开了战后德国史学家反思纳粹罪行的序幕。
二、批判史学家与大屠杀历史的解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批年轻的历史学家开始重新定位史学的功能,他们不再一味肯定民族的过去,而是对历史过程中的政治结构、民族传统以及社会背景进行批判性分析。
其代表人物有汉斯?罗森堡(Hans Rosenberg )、汉斯-乌尔里希.维勒(Hans-UIrich Wehler)、尤尔根?科卡(Jtirgen Kocka)等,因他们主要来自比勒菲尔德大学而被称为“比勒菲尔德学派”。
与老一代相比,年轻史学家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更容易与纳粹主义划清界限。
整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历史学呈现出冲突、分化与组合的局面,激烈的争论过后,传统的历史主义学派渐失阵地,新一代历史学家更多地成为历史学界的中坚。
三、”历史学家之争”与大屠杀历史的全民认知
在二战结束40年之后,大屠杀的阴影仍盘踞在德国民众的心头挥散不去。
一种希望消解罪责感的呼声在德国幡然兴起:难道我们要永远活在希特勒的阴影下吗?德国青年一代难道不能卸下第三帝国的包袱轻盈地步入新的千年吗?德国社会如何才能走出情绪低落的历史,建构新的民族集体认同?在此背景下,一场悄然发生的史学争论在德国社会激起了轩然大波。
综上所述,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与法西斯主义的策源地,战后德国对战争罪责进行了较为彻底
的反省,并赢得了外部世界的积极肯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德国历史学界的努力密不可分。
战后德国历史学家为什么能够比较深入地反思以大屠杀为标志的纳粹罪行,对其采取不回避和正视的态度,这有着深刻的社会与文化背景。
首先,德国史学界对大屠杀的反思是整个德国知识阶层乃至全社会积极反思战争罪责的一个缩影。
德国是一个具有知识分子传统的国家,二战结束后,德国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上,知识分子表现出强烈的济世情怀,力图在废墟之上营造理想主义的“精神共同体”。
他们相信“在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里,谁注人了记忆、定义了概念、解释了过去,谁就赢得了未来”。
德国历史学家一直是知识分子阵营中非常活跃的群体,自历史学科产生以来,无论是洪堡、兰克还是魏玛以来的史学家,都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历史使命、历史意识进行不同的阐释,不断弘扬史学的批判性传统’强化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
其次,史学反思是后纳粹时代在德国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语境的体现。
在战后德国,尽管纳粹余孽依旧活跃,各种反动意识形态长期留存,但如何回归民主世界、回归正常化、建构新的国民认同成为最主要的诉求,也是民众最根本的期盼。
而承载民族文化传统
的德国历史学家作为这一社会语境的受益者和推动者,通过对纳粹罪行的深刻反思,促使德国社会承认了悲剧的历史,并积极主动地去修复与曾经遭受纳粹侵略和迫害的战争受害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对纳粹历史的认识成为检视德国战争反省的试金石,也是国际社会评判德国的度量尺。
回顾战后德国历史学家反思大屠杀罪行的曲折历程,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迪是:尊重事实,理性包容的民族心态与健康,负责任的历史意识相辅相成;正确的历史态度不仅仅是出于对受害者的关切,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更是德意志国家实现自我救赎、重建民族认同的必由之路。
战后德国人以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告知世人:在华沙犹太隔都起义纪念碑前跪下的是一个人,而站起来的却是整个民族;在一次次思想论争中卸下的是沉重的历史包楸,得到的却是仇恨的化解与德意志民族的光明未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