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论---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fb255079563c1ec5da719e.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2002年11月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实验结果(一)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填入表1-1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表1-1称重记录及各组分百分组成计算图1-1薄荷油增溶相图(二)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表1-2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处方pH 澄清度嗅味I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II吐温80III吐温80与90%乙醇(三)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四)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五)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一)记录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1、亲水性药物:2、疏水性药物:(二)炉甘石洗剂1、制备炉甘石洗剂,比较不同稳定剂的作用,将实验结果填于表2-3。
表2-3 沉降体积比与时间的关系沉降体积比F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炉甘2、据表2-3数据,以H/ H石洗剂各处方的沉降曲线,得出结论。
(三)复方硫磺洗剂记录硫磺洗剂各处方样品质量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作用,制定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工艺,并选择稳定剂,制成稳定的复方硫磺洗剂。
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三乳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的操作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1、记录不同乳剂的性状2、乳剂类型的鉴别(1)稀释法(2)染色镜检法3、用司盘-80(HLB值为4.3)和吐温-80(HLB值为15.0)配成6种混合乳化剂各5g,它们的HLB值分别为4.3、5.5、7.5、9.5、12.0及14.0。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3165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4.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药物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剂学作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基础学科,对于药物的制备、稳定性、疗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我们将分享一份关于药剂学实验的报告,旨在探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深入了解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
实验一:药物溶解度的测定在这一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广泛应用的氨咖黄敏片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采用逐步稀释法,测定氨咖黄敏片的溶解度。
结果表明,该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X g/mL。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后续的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
实验二:药物稳定性的研究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为了研究药物的稳定性,我们选取了利巴韦林注射液作为对象,进行了灭菌、加速老化和稳定性测试。
结果表明,利巴韦林注射液经过灭菌处理和加速老化测试后,在常温下存储半年,其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三:药物制剂的制备药物的制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进行制备和改良的过程。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利巴韦林阴道泡腾片作为制备对象。
通过制备过程,我们成功将利巴韦林注射液转化为阴道泡腾片,并且通过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了该制剂的稳定性和疗效。
实验四:药物制剂的评价在制剂研发过程中,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选取了盐酸右美托咪定滴眼液进行了评价实验。
通过测定其pH值、滴定滴数、含量一致性以及外观和稳定性等指标,我们对该制剂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确保了其符合药典标准。
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测定药物的溶解度、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制备药物制剂以及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等步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的特点。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药物研发和制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doc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29fe866fc4ffe473268ab68.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处方】甘油8.0g无水碳酸钠0.2g硬脂酸0.8g蒸馏水1.0ml,2、制法:取无水碳酸钠与蒸馏水共置于蒸发皿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甘油,在沸水浴上加热,缓缓加入锉细的硬脂酸,随加随搅拌,反应停止后溶液呈澄明状,倾入涂有液体石蜡(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凝,脱模即得。
作用:缓泻药,治疗便秘。
3、处方与工艺分析(1)2R-COOH+Na2CO3→2R-COONa+CO2↑+H2O(皂化反应)钠肥皂(R-COONa)的刺激性与甘油的较高渗透压增加肠蠕动而呈泻下效果。
,(2)优良的甘油栓应为透明而有适宜的硬度,达到此要求的关键是:a、皂化必须完全,否则留有未皂化的硬脂酸,成品透明度及弹性均差,最好在115℃下进行皂化反应,若在水浴上进行,需时在2h或以上,为保证皂化完全,处方中碱的用量比理论值高;b、水分的含量不宜过多,因钠皂在水中呈胶体溶液,水分过多使成品发生浑浊;c、为保证栓剂的适宜硬度,钠皂的含量为每100g甘油中含9.4—10.4g;d、灌模前先将栓模预热(例如80℃),然后倾入热溶液,使栓剂缓缓冷却,如冷却过快,成品的硬度,弹性和透明度均受影响。
,四、思考题1、常见的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有哪些?2、栓剂制备什么情况下需计算置换价?3、为什么栓剂要测定融变时限?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同“软膏剂”中“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三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等)。
3、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1、片剂的含义: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制备方法片剂的制备方法按制备工艺分类为两大类或四小类: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直接粉末(结晶)压片法;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3、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图主药+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粉碎→过筛→混合均匀的粉料→加润湿剂或粘合剂→软材→过筛→湿颗粒→干燥→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整粒后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混合→压片。
药剂学课程实践报告(2篇)
![药剂学课程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7f226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c.png)
第1篇一、前言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备、制剂、剂型、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药剂学的基本理论,还学会了如何进行药剂学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在药剂学课程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实践目的1. 深入理解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药剂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践内容1. 实验一:药物的制备与鉴定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药物的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混合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药物鉴定方法,如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药物的制备和鉴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验二:药物的剂型与稳定性本实验主要研究了药物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不同剂型的特点、制备方法以及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3. 实验三:药物的药效学实验本实验旨在了解药物的药效学特性,如起效时间、作用强度、持续时间等。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药效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等。
4. 实验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实验本实验主要研究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如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药代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血药浓度测定、药时曲线绘制等。
四、实践过程及结果1. 实验一:药物的制备与鉴定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了药物的制备和鉴定。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我们成功鉴定了药物成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药物的含量。
2. 实验二:药物的剂型与稳定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制备了不同剂型的药物,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通过稳定性实验,我们研究了药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为药物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参考。
3. 实验三:药物的药效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两种方法,研究了药物的药效学特性。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2662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c.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1. 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药剂学实验则是药剂学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并分析我所进行的药剂学实验。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具有一定功能的药物制剂,加深对药剂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并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及其测试方法。
3.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药物和辅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及辅料。
2.准备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药物和辅料溶解于溶剂中。
3.药剂制备:将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混合、搅拌、过滤等处理。
4.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药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PH值、浓度等指标。
5.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实验结论。
4. 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外观:制备好的药剂悬液呈乳白色,无明显颗粒。
•溶解度:药剂在溶剂中溶解良好,无明显析出物。
•PH值:药剂的PH值在6-8之间,符合药物质量标准要求。
•浓度:药剂的浓度符合预期值,并且符合药物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实验操作符合要求:本次实验操作标准,在制备药剂过程中控制了相关变量,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2.药剂质量良好:制备的药剂外观良好,溶解度和PH值符合质量标准,浓度与预期一致,说明药物制剂工艺可靠,质量可靠。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药剂学的重要性。
合理选择药物和辅料、准确制备药剂溶液、控制制剂工艺等无不对药剂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药剂学实验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也加深了我对药物制剂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了我合理思考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促使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检查和判断。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6ffa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5.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药剂学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固体药剂质量水平测定的方法和步骤;2. 掌握固体药剂含量测定的步骤;3. 锻炼实验操作技能。
二.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固体药剂的质量水平测定和含量测定。
以某药物为例进行说明:1. 质量水平测定质量水平是指固体药剂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质量水平测定是通过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剂,提取主要成分,然后化学定量分析得出。
2. 含量测定含量是指固体药剂中某一成分的含量,也是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含量测定是从药剂样品中提取该成分,并通过化学分析或计算结果来得出。
三. 实验操作方法1. 质量水平测定(1) 取适量的药剂样品,称量记录质量;(2) 将药剂样品溶解至适量的容器中;(3) 使用适当的试剂与主要成分反应,沉淀或形成复合物;(4) 过滤沉淀或复合物,收集沉淀;(5) 干燥沉淀,称量记录质量;(6) 根据质量差和计算公式,得出质量水平。
2. 含量测定(1) 取适量的药剂样品,称量记录质量;(2) 溶解药剂样品,使用适当的试剂产生反应;(3) 根据反应产物的形成与否,通过仪器测定或比色法得出含量。
四. 实验结果及分析1. 质量水平测定样品质量:10.00g沉淀质量:2.00g则质量水平 = (沉淀质量 / 样品质量) × 100% = (2.00g / 10.00g) × 100% = 20%2. 含量测定样品质量:5.00g测得反应产物质量:3.00g反应产物中药物质量:2.50g则含量 = (反应产物中药物质量 / 样品质量) × 100% = (2.50g / 5.00g) × 100% = 50%五.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药剂样品的质量水平为20%,含量为50%。
六.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掌握了固体药剂质量水平测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步骤。
在实验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药剂的称量、溶解、反应等步骤,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1466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4.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药剂学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药剂学实验方法,了解常见药品的性质和药效,提高对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药品性质检测:使用相应的实验方法检测和确定药品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度、熔点、沸点、pH值等。
2.药品活性检测:通过对细菌或动物进行实验,评估药品的生物学活性和药效。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溶解度测定仪、熔点仪、恒温水浴器、pH计、温度计、显微镜等。
药品:常见的药品样品,如阿司匹林、维生素C等。
四、实验步骤1.药品性质检测(1) 溶解度检测:精确称取0.1g药品样品,加入100ml纯净水中,摇动均匀,观察是否溶解。
(2)熔点检测:取少量药品样品,放入熔点仪中,逐渐加热至药品完全熔化,记录熔点。
(3)沸点检测:将一定量的药品样品加入试管中,用温度计插入试管内,加热至观察到药品样品沸腾,记录温度。
2.药品活性检测(1)细菌抑制实验:取一定量的药品样品,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通过扩散法或稀释法,将药品样品溶液涂抹在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2)动物实验:选取一种合适的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将药品样品按照一定比例制备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分组给予实验动物口服或注射药物,观察药效的变化,包括对疼痛、炎症、反应时间等指标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1.药品性质检测(1)溶解度检测:根据药品样品的溶解情况,可以判断药品的溶解性、水溶性、酸溶性或碱溶性等。
(2)熔点检测:药品样品的熔点可以反映药品的纯度和结晶状态,熔点高表示药品纯度高,熔点范围窄表示药品结晶较好。
(3)沸点检测:药品样品的沸点可以判断药品的挥发性和稳定性。
2.药品活性检测(1)细菌抑制实验:根据细菌在药品涂抹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可以评估药品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进而确定药品的抗菌活性。
(2)动物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在药物给予后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可以初步评估药品的生物学活性和药效。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6692c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e.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甘草、朱砂三、实验内容[处方]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五、总结甘草在粉碎过程中较难成细粉,粉碎好多次,由于后面还有别的同学等着粉碎,最后还是没把甘草粉碎成标准要求的细度。
因此,后面的研磨过程,并不是很成功,制出的益元散中可以明显看出甘草粗末。
一、目的要求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20目,65目或60目)、渗漉筒、铁架台、铁夹、烧杯(1000ml,400ml)2.药材: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白酒、白糖三、实验内容[处方]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f2885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4.png)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纯化和表征一种新型药物分子,探讨其药理活性及潜在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药剂学原理的理解,并掌握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
实验材料:1. 起始原料:化合物A和化合物B2. 溶剂:无水乙醇、冰醋酸3.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4. 纯化材料:柱色谱硅胶、乙醇5. 仪器设备: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质谱仪(MS)、核磁共振仪(NMR)实验方法:1. 合成: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按照摩尔比1:1混合于无水乙醇中,加入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
2. 纯化:反应完成后,用冰醋酸中和至pH 4,析出沉淀。
通过过滤分离固体产物,随后使用乙醇进行洗涤,得到目标化合物。
3. 表征:采用HPLC评估化合物的纯度,MS确定分子量,NMR进行结构解析。
实验结果:1. 合成:反应后的目标化合物产率为70%,初步观察到目标化合物的形成。
2. 纯化:HPLC分析显示目标化合物纯度达到95%,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3. 表征:MS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相符。
NMR谱图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特征。
讨论: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药物分子,并通过纯化和表征确认了其结构和纯度。
后续研究将集中在该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和毒理学评估上,以确定其作为潜在药物的可行性。
实验过程中,对反应条件的控制、纯化方法的选择以及表征技术的运用均对实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们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药物分子。
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高纯度和预期的结构,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评估其药理活性和安全性上,以推动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0d2531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0.png)
药剂学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药剂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和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药物的制备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将药物原料转化为药物制剂,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药物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其符合药典规定的质量标准。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 药物原料:如氯化铵、硫酸亚铁等;- 辅料:如乳糖、淀粉等;- 溶剂:如乙醇、水等;- 药物制剂:如颗粒、片剂等。
2. 仪器设备:- 称量器具:如电子天平、砝码等;- 搅拌器:如磁力搅拌器、振荡器等;- 温度控制设备:如恒温水浴、恒温箱等;- 分析仪器: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四、实验步骤1. 药物制剂的制备1.1 准备所需的药物原料和辅料,并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称取。
1.2 将药物原料和辅料加入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混合和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1.3 根据制剂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溶剂将药物原料和辅料溶解或悬浮。
1.4 进行适当的加热或冷却处理,使溶液或悬浮液达到所需的温度。
1.5 经过过滤、干燥等处理,得到药物制剂的最终产物。
2. 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2.1 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指标,如含量测定、溶出度测定等。
2.2 根据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指标的测定。
2.3 比较测定结果与药典规定的标准,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4 如发现不合格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2.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3. 注意药物原料和辅料的质量控制,避免使用过期或质量不合格的药材。
4. 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正确,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的清洁工作。
药剂学实验1
![药剂学实验1](https://img.taocdn.com/s3/m/8fe3040cbb68a98271fefa23.png)
基质: 基质:
油脂性基质: 油脂性基质:如可可豆脂等; 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甘油明胶、PEG 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甘油明胶、PEG 等。
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
冷压法:药物+ 冷压法:药物+基质 热熔法:药物+基质 热熔法:药物+
混匀后,
栓剂;
栓模中挤压成型 混匀后,加热熔融
栓剂。
或溶解栓模中成型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乙酰水杨酸剂量小,加稀释剂后不易混合均匀, 粉碎过80目筛,采用等容量递增法并反复过筛, 粉碎过80目筛,采用等容量递增法并反复过筛, 确保混匀; 制备软材时粘合剂用量要恰当,使软材手握成团, 轻压即散为度; 乙酰水杨酸在湿、热及碱性环境下不稳定,遇铁 易变色(淡红色) 易变色(淡红色)并水解,防止水解的措施: 加酒石酸或枸橼酸络合铁金属并调节pH呈酸性; 加酒石酸或枸橼酸络合铁金属并调节pH呈酸性; 采用HPMC水醇液为粘合剂; 采用HPMC水醇液为粘合剂; 硬脂酸镁( 促进水解,采用滑石粉为润滑剂; 硬脂酸镁(钙)促进水解,采用滑石粉为润滑剂; 控制干燥温度在50~60℃ 控制干燥温度在50~60℃。
片剂的质量检查: 片剂的质量检查:
片重差异:精称20片,求平均片重,再精密称各片重 片重差异:
量,再与平均片重比较,超限的不能多于2片并不能有 1片超限的一倍。 片重差异限度表 平均片重W 平均片重W 0.3g以下 0.3g以下 0.3g或0.3g以上 0.3g或0.3g以上 限 度 ±7.5% ±5.0%
5. 6. 7.
实验中的数据 实验中的数据:时间、重量、温度、湿度等, 数据:时间、重量、温度、湿度等, 实验记录及 包括计算,及实验中的现象:颜色、结晶、溶解、 包括计算,及实验中的现象:颜色、结晶、溶解、 现象 气体、烟雾等。 气体、烟雾等。 通过该实验得出什么结果 质量检查结果, 通过该实验得出什么结果及质量检查结果, 结果及 结果与结论 最终得出 最终得出什么结论。 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讨论 讨论实验中的一些现象 影响实验的因素 讨论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影响实验的因素、 现象、 因素、 结果、实验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原因, 验的体会 体会及该实验不 结果、实验失败的原因,實验的体会及该实验不 合理部分及你的改进意见 见解。 改进意见及 合理部分及你的改进意见及见解。 实验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的解答 实验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的解答。 思考题的解答。
【药学】药剂学实验
![【药学】药剂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d8f05e6c1c708a1294a441f.png)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 剂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以水为 溶剂时,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又称为 亲水胶体溶液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 成的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亲水性高 分子溶液在药剂中应用较多,如混悬剂中 的助悬剂、乳剂中的乳化剂、片剂的包衣 材料、血浆代用品、微囊、缓释制剂等都 涉及高分子溶液。
1. 处方组成
表1 液体石蜡乳中乳化剂的不同配比及其HLB值 处方组成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液体石蜡 (ml)
吐温80(g)
司盘80(g) 蒸馏水加 至(ml)
0.3 1.7 30
0.7 1.3 30
1.1 1.4 1.8 0.9 0.6 0.2 30 30 30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 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 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如研磨粉碎) 和凝聚法(如化学反应和微粒结晶)。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一般配制原则为: (1)粉碎药物或加液研磨 先干研至一定 程度,再加液研磨。亲水性药物加入蒸馏 水或亲水胶体,疏水性药物可加入亲水性 胶体或表面活性剂。加入定量是关键,通 常取药物1份加液体0.4-0.6份研磨,同时 加入适量润湿剂,能产生很好的分散效果。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三、实验内容 (一) 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 1.处方
碘 碘化钾 蒸馏水
1g 2g 加至30ml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2.制法 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 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后过 滤,滤液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 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 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每次0.1-0.5ml,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 服用,一日3次。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c25c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2.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药品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本次实验涉及了溶液型、胶体型、散剂、混悬剂等不同类型的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性质、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2)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3)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4)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
(5)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2. 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甘油胶体:将甘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甘油胶体。
(2)明胶胶体:将明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明胶胶体。
3.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剂的制备: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粉碎成细粉,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分包。
(2)散剂的等量递增法: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4. 混悬剂的制备(1)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分别对亲水药物和疏水药物进行实验,观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将炉甘石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炉甘石洗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分析各组分的增溶效果。
(2)薄荷水:三种处方制备的薄荷水外观性状、pH、澄清度、嗅味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药剂学实验——精选推荐
![药剂学实验——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1fd2b7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d.png)
药剂学实验实验⼀液体制剂的制备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的液态制剂,可供内服或外⽤。
液体制剂按其分散情况可分为均相液体制剂和⾮均相液体制剂。
若制剂中的固体或液体药物均以分⼦、离⼦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则属于均相分散体系。
其中分散相的分⼦量⼩的称为低分⼦溶液,常称为溶液(真溶液)型液体制剂,分散相的分⼦量⼤的称为⾼分⼦溶液,它们都是稳定体系。
当制剂中固体或液体药物以分⼦聚集体的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时,则属于⾮均相分散体系。
由于其分散相与液体分散介质之间具有相界⾯,因此在⼀定程度上都是不稳定体系。
按分散相粒⼦的⼤⼩,⾮均相分散体系⼜分为溶胶分散体系和粗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中包括乳浊液型液体制剂(乳剂)和混悬型液体制剂(混悬剂)。
⽽溶胶分散体系和⾼分⼦溶液习惯上称为胶体制剂,尽管分属⾮均相与均相分散体系,但它们分散相的粒⼦⼤⼩属于同⼀范围(1~100nm),且在性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液体制剂是应⽤⼗分⼴泛的⼀⼤类制剂,按给药途径、应⽤⽅法的不同⼜可进⼀步分为若⼲剂型,如合剂、芳⾹⽔剂、糖浆剂、醑剂、洗剂、搽剂、灌肠剂、涂剂、含漱剂和滴⽿剂等。
I.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的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法2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项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或离⼦状态溶解于适当溶剂中制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可以⼝服,也可以外⽤。
常⽤的溶剂有⽔、⼄醇、⽢油、丙⼆醇、液状⽯蜡、植物油等。
就分散系统⽽⾔,溶液型液体制剂主要为低分⼦溶液,其分散相(药物)⼩于1nm,通常以分⼦或离⼦状态溶解在分散介质中。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以溶解法应⽤最多。
其操作步骤如下。
(1)药物的称量和量取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选⽤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量。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量取。
⽤量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应为20滴,其重量误差在±0.10g 之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少量蒸馏⽔洗涤器具,洗液合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0d035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f.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通过制备、分析和评价不同种类药剂,掌握药剂制备的原则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药剂是将药物与辅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工制成,以便于患者使用的药品。
常见的药剂形式有固体剂、液体剂和半固体剂等。
药剂制备的原则包括药剂的稳定性、易于制备、易于使用和制剂的效果。
本实验以制备片剂为例,片剂是一种固体剂,由活性成分、辅料和赋形剂组成。
活性成分是药物的主要成分,辅料用于改善药剂性能,赋形剂用于改变药剂的形状和保持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药物、辅料和赋形剂,称取相应的质量。
2.制剂配方设计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所需剂型,设计合适的配方。
活性成分的含量应在一定范围内,辅料和赋形剂的种类和质量比例应合理。
3.制备药剂将活性成分和辅料按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溶剂使其充分溶解。
再将赋形剂加入其中,进行混合、打碎和造粒等操作。
最后,将药剂放入模具中进行压片,压片机的压力和速度应适宜。
4.药剂评价对制得的药剂进行质量评价。
包括外观检查、质量检验和稳定性评价等。
外观检查要求药剂形状完整,无裂纹和杂质。
质量检验包括重量测定、含量测定和释放度等。
稳定性评价是对药剂保存性能的考察,药剂在一定温度下保存一段时间后进行外观检查和质量检验。
四、实验结果根据所选的药物和配方,制备了一批片剂。
外观呈圆形平均片面凹凸不平,表面颜色均匀。
质量检验结果显示,片剂的重量和含量符合国家药典要求,释放度在80%以上。
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片剂保存1个月后外观无异常,质量无明显变化。
五、实验讨论本实验制备的片剂质量良好,达到了国家药典的要求。
制备过程中,调整了压力和速度,确保了片剂的均一性。
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片剂经过保存后仍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质量,说明药剂的稳定性较好。
在制剂配方设计时,对不同药物特性进行合理的考虑,选择了合适的辅料和赋形剂,以保证药剂的效果。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掌握了药剂制备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394e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c.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药剂学实验报告引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性质、贮存和应用的学科,是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药剂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的制备过程、性质以及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机制。
本实验报告将围绕药剂学实验展开,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一种常用的口服液药物,掌握药物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药物的制备过程,掌握药物的配方计算和药物的稳定性测试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所制备的口服液药物主要由活性成分、辅料和溶剂组成。
活性成分是药物的主要成分,具有治疗作用;辅料则是为了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改善口感和提高药物的溶解性能;溶剂则是药物的载体,使药物能够均匀分布在溶液中。
实验步骤:1. 配方计算:根据所制备药物的活性成分和辅料的含量要求,进行配方计算,确定每种成分的用量。
2.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原料和仪器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溶液制备:按照配方计算的结果,将所需的活性成分和辅料依次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制备出所需的口服液药物。
4. 质量控制:对制备好的口服液药物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检查、溶解度测试、pH值测定和稳定性测试等。
5. 结果记录: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总结提供依据。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制备的口服液药物外观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溶解度测试结果显示,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pH值测定结果显示,药物的pH值在理想范围内,符合药物的使用要求。
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药物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良好,能够长时间保持药物的活性。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药物的溶解度不达标、药物的pH值超出范围、药物的稳定性不佳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调整溶剂的配比,增加溶剂的使用量,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使用酸碱调节剂,调整药物的pH值,使其处于理想范围;优化药物的配方,添加稳定剂,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62b2d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3.png)
药剂学实验实验介绍药剂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药剂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药剂学实验主要包括药物的制剂、分析、评价以及药物配制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设备和材料在进行药剂学实验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材料:1.称量器具:电子天平、量筒、滴定管等。
2.药品和试剂:药物原料、溶剂、指示剂等。
3.玻璃仪器:烧杯、烧瓶、漏斗、试管等。
4.药剂制剂设备:药片压片机、糖衣机、混合器等。
实验步骤药剂学实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药物制剂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和制作工艺,制成适合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剂型。
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常用药物剂型的制备方法,如胶囊剂、片剂、注射剂等。
2.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对药物剂型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定量和鉴定的过程。
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药物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电泳法等,并运用这些方法对药物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3. 药物评价药物评价是对药物剂型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常用的药物评价方法,如溶出度测定、体外释放度测定等,并运用这些方法对药物剂型的性能进行评估。
4. 药物配制药物配制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药物原料配制成特定剂型的过程。
在药剂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常见药物剂型的配制方法,如口服液、注射液、外用剂等,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配制技术。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药剂学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注意安全:实验室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防护装备,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2.按规定使用药品和试剂:使用药品和试剂前要查看相关信息和文献,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使用。
3.注意操作技巧:学生们要熟练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避免操作失误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4.严格控制实验参数: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操作的时间、温度、pH值等相关参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总结药剂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的重要实践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药剂学理论知识。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c6e30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2.png)
药剂学实验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药物的剂型制备、药物的稳定性评价和药物的给药途径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药剂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流程和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药物剂型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稳定性。
实验材料•药物原料(例如,乙醇、苯酚等)•辅料(例如,乳化剂、助溶剂等)•药剂学实验设备(例如,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等)实验步骤1. 药物剂型的制备1.1. 准备所需药物原料和辅料。
1.2. 根据药物剂型的要求,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等,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1.3. 按照药物剂型制备方法,逐步加入药物原料和辅料,并进行搅拌混合。
1.4. 根据需要,进行药物剂型的调整,如调整pH值、粒径等。
2. 药物剂型的稳定性评价2.1. 准备制备的药物剂型样品,制备多个样品以进行不同时间点的评价。
2.2. 对药物剂型样品进行稳定性评价,如pH值测定、溶解度测定、可见光吸收测定等。
2.3. 进行长期稳定性评价,将样品贮存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恒温恒湿箱中。
2.4. 定期对贮存的样品进行检测,评价其稳定性。
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3.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整理记录,包括制剂制备过程中的药物和辅料用量、稳定性评价结果等。
3.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药物剂型制备的条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制备药物剂型的方法,并评价其稳定性。
通过长期稳定性评价可以了解药物剂型在贮存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剂型的优化。
结论本次药剂学实验通过制备药物剂型和评价稳定性的方法,加深了我们对药物剂型制备和稳定性评价的理解。
同时也为日后药物制剂开发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待补充。
以上是药剂学实验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不足之处,请您批评指正。
谢谢!。
药剂学实验内容
![药剂学实验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f43cb1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9.png)
药剂学实验内容药剂学实验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涉及药品配方、制备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药剂学实验的主要内容。
一、药物配方实验药物配方实验是药剂学实验的基础,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计量:学习使用药品名、规格,加工数量、测量剂量等方法。
2. 药品溶解度:了解药物在水、酸、碱、醇、酯等溶剂中的溶解性。
3. 药物稳定性:了解药物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包括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因素。
二、药物制剂实验药物制剂实验是药剂学实验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固体药物制剂:了解固体药品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方法。
2. 液体药物制剂:学习液体药品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方法。
3. 半固体药物制剂:学习半固体药品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设备和操作方法。
三、药物质量控制实验药物质量控制实验是药剂学实验的重要部分,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药物理化性质分析:测量药品的密度、水含量、黏度、溶解度、旋光度等物理性质。
2. 药物化学成分分析:利用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技术分析药物化学成分。
3. 药物微生物检验:检测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防止微生物污染。
四、药品安全实验药品安全实验是药剂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毒性试验:测定药品的毒性,评估药品的安全性。
2. 不良反应试验:评估药品的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 代谢试验:了解药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药剂学实验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药物配方、制剂、质量控制、安全等多方面。
这些实验对药学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
实验一、扑热息痛片剂与硬胶囊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硬胶囊剂的制备工艺。
2. 了解用胶囊板手工填充硬胶囊的方法。
3. 学习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和质量检查。
4. 了解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
硬胶囊剂是将药物填装于硬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剂型,药物的填充形式包括粉末、颗粒、微丸等。
硬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为: 空胶囊的制备→药物处理→药物填充→胶囊的封口→除粉和磨光→质检→包装。
填装的操作要点在于填装均匀,对于流动性差的药粉,可加入适宜的辅料或制成颗粒,以增加其流动性,减少药物分层,保证装量准确。
填装的方法有手工填充与机械灌装两种。
本实验是将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合均匀,制成颗粒,用胶囊板手工填充而制得硬胶囊。
制得的成品按 《中国药典》2010 版胶囊剂通则中有关规定做质量检查。
片剂是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它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制片的方法有制颗粒压片、结晶直接压片和粉末直接压片等。
制颗粒的方法又分为干法和湿法制粒,现将常用的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介绍如下。
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
主药
加润湿剂 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或粘合剂 过筛 干燥 整粒 加润滑剂 (外加崩解剂)
制颗粒是制片的关键。
湿法制粒,欲制好颗粒,首先必须根据主药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黏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时要控制黏合剂或润湿剂的浓度或用量。
过筛制得的颗粒一般要求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的颗粒。
如果太松或太硬,都不能符合压片的颗粒要求,可能会导致松片或溶出度不符合规定。
混合粉料 湿颗粒 软材 干颗粒(测定含量、水份)
压片
三、实验内容
1、扑热息痛颗粒的制备(湿法制粒)
【处方】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10g
淀粉10g
淀粉浆(15%)适量
硬脂酸镁0.1g
【制法】将药物扑热息痛研磨成粉末状,过80目筛,与淀粉混匀,以15%淀粉浆制软材,将软材过20目筛制湿颗粒,将湿颗粒于60~70℃烘干,干颗粒用20目筛整粒,即得。
制得的干颗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一半用于填充硬胶囊,一半用于压片。
2、硬胶囊剂与片剂的制备
【硬胶囊的填充】
采用有机玻璃制成的胶囊板填充。
具体用法,见说明书。
【片剂的压片】
单冲压片机压制,选择8mm的冲。
具体用法,见讲解。
3、质量检查
【硬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1)性状外观整洁,无粘连、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内容物干燥、疏松、色泽均匀。
(2)装量差异检查
胶囊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胶囊装量差异限度表
胶囊剂内容物的平均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3g以下±10%
0.3g 或0.3g以上±7.5%
检查方法:取供试品2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后,倾出内容物(不能损失
囊壳),硬胶囊壳用小刷或其它适宜的用具(如棉签等)拭净,再分别精密称定囊壳重量,求得每粒内容物装量与平均装量。
每粒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胶囊不得多于2粒。
并不得有1粒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1倍。
【片剂质量检查】
(1)片剂重量差异限度,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如下:
片剂的平均重重量差异限度
0.3g以下±7.5%
0.3g或0.3g以上±5.0%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量并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每片的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一片超过重量差异限度的一倍。
实验二扑热息痛片剂溶出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片剂溶出度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
2. 了解溶出度测定的重要意义及其应用。
二、实验提示
片剂溶出度是指片剂主药在体外协助适当装置于适宜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测定溶出度的依据是Noyes-Whitney的扩散理论,近年生物药剂学的研究表明,难溶性药物的片剂,崩解时限不能作为判断难溶性药物片剂吸收的指示,因为片剂崩解后的粉粒还不能直接被机体所吸收,溶解是吸收的主要过程,溶解度小于0.1~1mg/mL的药物,其体内吸收常受其溶出速度的影响。
溶出速度除与药物的晶型、粒经大小有关外,还与制剂的生产工艺、辅料、储存条件等有关。
所以为了控制这些片剂的质量,需测定血药浓度或尿药浓度,对于一些体外溶出度与体内血药浓度有相关性的药物,则可测定其主药成分的体外溶出度作为控制该片剂质量的一项指标。
本实验以对乙酰氨基酚片为样品,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
原理:对乙酰氨基酚在溶出介质中,在257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因此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测定其在257nm的吸收度(A),用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其对应浓度。
三、实验内容
1. 测出比较法的A值,用A-W表示,作对照品。
取乙酰氨基酚片10片,精密称定,计算平均片重W,将称定的片子研细,再精密称取相当于W的量,加约600mL溶出介质(稀盐酸24mL加水至1000mL),水浴(40℃~50℃)中搅伴溶解,冷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介质至足量,摇匀,过滤,精密吸取滤液0.5mL置25mL容量瓶中,加入0.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25mL,摇匀,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V A),
在25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A值,用A-W表示。
2.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
A.仪器准备转篮是用40目不锈钢制成的圆筒,高3.66cm,直径2.5cm,顶部通过金属棒连接于变速小马达上。
转篮悬吊于盛有溶媒的容器中,距溶出杯底2.5cm,使用前安装就绪,开动电机空转,检查电路是否畅通,有无异常噪音,转篮的转动是否平稳,加热恒温装置及变速装置是否正常,如一切符合要求,就可以开始测定样品。
B. 测定方法取溶出介质(稀盐酸24mL加水至1000mL)1000mL,加热至37℃,置溶出杯中,调节转篮转速为100转/分,将精密称定重量的药片一片(W)放在转篮内,以溶出介质接触药片时为零时刻开始计时,然后按2、5、10、15、20、30分钟定时取样,取样位置固定在转篮上端液面中间、距离杯壁1cm处,每次取样5mL,将样品液过滤,吸取滤液0.5mL,余按实验内容1,测出比较法A值项下,自“置25mL容量瓶……”始,依法测定规定时间药片溶出的A值,以As 表示。
注:
(1)对所用的溶出度测定仪,应预先检查其是否运转正常,并检查温度的控制,转速等是否精确、升降转篮是否灵活等。
(2)溶出方法分转篮法、桨法和小杯法三种。
本实验选用转篮法,转篮的尺寸和结构应符合药典规定。
(3)每次取出样品液后,应同时补充相同体积的空白溶液。
(4)根据药典规定,应同时测定6片的溶出度,鉴于实验时间限制,每实验组仅要求完成1片的测试。
四、测定结果与数据处理
1. 每片测定结果记录
No. 1 2 3 4 5 6 取样时间(min) 2 5 10 15 20 30 As
Aw
累计溶出%
Aw=
溶出度的计算
累计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