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特效解毒药

一、金属络合剂
临床上用于解救中毒的药物称为解毒药。根据作用特点及疗效,解毒药可分为两类:

1、非特异性解毒药又称一般解毒药,是指用以阻止毒物继续被吸收和促进其排出的药物,如吸附药、泻药和利尿药。非特异性解毒药对多种毒物或药物中毒均可应用,但由于不具特异性,且效能较低,仅用作解毒的辅助治疗。

2、特异性解毒药本类药物可特异性地对抗或阻断毒物或药物的效应,而本身并不具有与毒物相反的效应。本类药物特异性强,如能及时应用,则解毒效果好,在中毒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解毒对象(毒物或药物)的性质,它们可分为:金属络和剂、胆碱脂酶复活剂、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氰化物解毒剂和其他解毒剂。

【解毒的基本原则】

中毒家畜的治疗,特别是大群中毒,必须及早发现,尽快处理。

【解救措施应包括】

脱离现场污染,清除毒物;对中毒家畜应阻止进一步吸收毒物;用对症及支持疗法以缓和毒物在体内的作用,及用特效解毒剂以中和或除去毒物。

【中毒病的解救措施】

1、排除毒物

可根据毒物吸收的途径进行排除。从胃肠道排除毒物的方式有洗胃催吐,泻下,灌肠。如阻止毒物进一步吸收可使用吸附药(如炭末)、粘浆药(如淀粉)及蛋白等物质;也可使用化学解毒剂如氧化剂、中和剂配合洗胃、灌肠或灌服。禁止催吐的场合:在煤油、腐蚀性物质、巴比妥类中毒或动物在抽搐时。环境污染(如含氨化肥)或施用体表的杀虫剂往往从皮肤、粘膜吸收毒物,此时应以清水充分冲洗、抹净。对上述或其他途径进入家畜体内并已吸收的毒物可使用利尿药或放血加速毒物排泄。

2、对症治疗

对症疗法及支持疗法的目的在于维持中毒家畜生命机能的正常运转,直至通过上述排毒措施或机体本身的解毒机制使毒物消除;同时对所出现症状加以治疗。常用于对症治疗的药物包括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药、镇静药,强心药。利尿药,抗休克药,解痉药,制酵药和补液等。

3、对因治疗

即根据发病原因、症状和毒物的检出等确实的诊断,进行对因治疗。这种对因治疗往往借助药理性的拮抗作用解毒。对相应类别毒物具有解毒性能的药物,称为特效解毒剂。目前尽管这些具有直接拮抗作用的解毒剂为数还很少。但随着对毒物的毒理和生化的知识不断增长。特效解毒药在不断增加。

【解毒药的分类】

1、物理性解毒药

保护剂(鸡蛋清、绿豆汤、淀

粉、米汤)

吸附剂(活性炭


沉淀剂(鞣酸)

2、化学性解毒药

中和剂(米醋等)

还原剂(美蓝、VC)

氧化剂(高锰酸钾)

3、药理性解毒药

对症解毒药

特异性解毒药

【特效解毒药分类】

非特异性解毒药:吸附药、泻药和利尿药;

特异性解毒药:金属络合剂、胆碱酯酶复合剂、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氰化物解毒剂和其他解毒剂。

【特效解毒药的定义和分类】

解毒药是指能消除毒物对动物体毒性作用的药物。特效解毒药专属高,有特效作用。

1.有机磷中毒解救药:有生理解毒剂阿托品,主要对抗中毒时的M样症状,使组织对Ach耐受性提高;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等,主要恢复ch-E活性(未老化时)。轻度中毒时可单用阿托品,中度和重度中毒时合用ch-E复活剂。这些复活剂中双复磷能通过血脑屏障,可缓解CNS症状,其余对中枢均无作用。应用时重要的是反复使用,使其阿托品化。

2.重金属及类金属中毒解毒药:多数为络合剂,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无毒的络合物,排出体外,达到解毒作用。铅中毒主要解毒药-依地酸钙;砷中毒解救药-二巯基丙醇;汞中毒主要解救药-二巯基丙磺酸钠、解汞毒,锑中毒主要解救药-二巯基丁二酸钠。 

3.亚硝酸盐中毒的解毒药:多为还原剂,能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常用小剂量亚甲蓝和Vc 。美蓝的作用较强和迅速,但大剂量美蓝有氧化作用,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应用时要注意剂量。

4.氰化物中毒解救药:目前联合应用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亚硝酸钠、大剂量亚甲蓝)和供硫剂(硫代硫酸钠)。前者借高铁血红蛋白中的Fe3+与CN-结合,形成氰化血红蛋白,并能争夺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CN-而恢复酶的活性;后者(供硫剂)可使形成基本无毒的硫氰酸盐,排出体外。两者合用可明显增强解毒效果。

5.有机氟中毒药:氟中毒机理尚不清楚,考虑到是体内生成氟乙酸起的作用,故目前采用乙酰胺,在体内夺走酰胺酶,使氟乙酰胺不能生成。

一、金属络合剂

(一)概述

重金属(heavy metals)是指比重大于0.5的金属,如汞、铜、铅等。类金属(metalloid)如砷、锑等,它们有些化学性质类似于金属,而且有些药理作用与重金属相似。

上述这些金属都以无机物或有机物的形式出现于医药或农药中。在农业上拌种子用的西力生(EMC)、谷乐生(EMP)等为含汞的农

药。九一四、红砒、白砒等含砷的化合物作为兽药和毒鼠药使用,这些剧毒化合物
在使用不当时常引起农畜急性中毒。由工厂流出的含汞或砷的废气、废水也能引起附近地区农畜的汞或砷的慢性中毒。铅对于农畜的危害不如人的职业病严重,农畜采食由铅污染的水和草,或动物舐食含铅的油漆等能引起铅中毒。

(二)毒理

1、重金属离子能沉淀蛋白质,具有明显的局部作用,其毒性因金属离子的种类而不同。

2、大量重金属盐进入消化道,能引起急性胃肠炎。

3、被吸收的重金属离子能引起循环系统、肝、肾和消化道的严重损伤,并能破坏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4、重金属和类金属引起的动物中毒,因金属离子种类不同而具有各自的病理学特点,显现不同的症状。

5、有机汞中毒时,在犊牛、犬、猫呈现中枢神经兴奋,而在马、牛猪、禽表现中枢神经抑制,绵羊主要呈现肠炎症状,消化道损伤为急性中毒的共同表现。

6、砷化物属于引起代谢障碍的毒物,除了过急性中毒由神经抑制而直接死亡之外,均引起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疝痛、腹泻、血便等。铅中毒时体内90~98%的铅沉积于骨,当骨组织内铅量达到饱和时,动物突然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脑和胃肠症状,中毒动物行为改变,表现吼叫、斗架、发狂或迟钝,并有流涎、疝痛、腹泻等。重金属和类金属具有共同的毒理作用。如汞、铅离子和砷化物等都能与酶蛋白的巯基结合,抑制多种酶的活性。以砷化物为例它与巯基酶结合的形式如下:



三价砷可与含巯基的硫辛酸(lipoicacid)结合,使乙酰辅酶A、琥珀酰辅酶A等的形成受阻,从而抑制或减慢糖酵解和三羧循环。此外砷还能灭活氧化酶类和谷胱甘肽的巯基以及其它的单巯基和双巯基。

汞离子能与酶蛋白的巯基牢固结合,抑制黄酶、还原酶等多种酶的活性,在细胞内抑制呼吸酶,阻碍细胞呼吸。

铅离子抑制含巯基的铁络合酶,阻碍原卟啉与二价铁结合,阻碍血红蛋白的合成,并能干扰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再合成,影响肌肉收缩功能。

肝、肾、肠管等器官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对周围变化敏感的神经组织对于这些重金属离子和类金属化合物尤为敏感,易发生机能和结构的变化。

(三)解毒原理

解毒原理在于使用一种解毒剂,与进入体内的重金属或类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比较稳定的络合物,从而消除了重金属和类金属离子的生物活性,并迅速由机体排出。

这类解毒剂主要有含巯基的化合物、依

地酸和青霉胺等。

【金属络合剂 】

二巯丙醇(Dimercaprol,BAL)

二巯基丙醇(巴尔)Dimercaprol,British Antile
wisite,BAL

【理化性质】

无色或几乎无色易流动的液体,有强烈异臭(似葱蒜臭)。本品的相对密度在25℃时为1.235~1.255。在甲醇、乙醇及苯甲酸苄酯中极易溶解,在水中溶解,但其水溶液不稳定,故需配成10%油溶液(其中加有9.6%苯甲酸苄脂)供肌注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性质不稳定,内服后容易被破坏。口服不吸收,肌注10%二巯基丙醇溶液30min体内浓度达到最高峰,半衰期短,吸收及解毒于4h内完成,体内易被氧化,由肾脏排出。

【药理作用】



本品以及二巯丙磺酸钠、二巯丁二钠等,均因分子中具有二个活性巯基(-SH)与金属亲和力大,能夺取已与组织中酶系统结合的金属,形成不易离解的无毒性络合物而由尿排出,在体内代谢较快,迅速被氧化,约有50%的中性硫由尿中排出,部分的二巯基丙醇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排出,使巯基酶恢复活性,从而解除金属引起的中毒症状。这是一种竞争性解毒剂,因此必须及早并足量使用。当大量重金属中毒或解救过迟时疗效不佳。由于形成的络合物可有一部分逐渐离解出二巯丙醇并很快被氧化,游离的金属仍能引起中毒现象,因此必须反复给予足够量,使游离的金属再度与二巯丙醇相结合,直至排出为止。但二巯基丙醇对硒、铀无作用,因它们通过氧化作用抑制巯基。

【临床应用】

本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解救汞、砷、锑的中毒,也可用于解救铋、锌、铜等中毒。但对铅中毒疗效差。

对砷、金、汞或汞化物中毒有解救作用,但治疗慢性汞中毒效果差。对锑中毒的作用因锑化合物的不同而异,它能减轻酒石酸锑钾的毒性而能增加锑波芬与新斯锑波散的毒性。能减轻镉对肺的损害,但是由于它能影响镉在体内的分布及排出,增加了它对肾脏的损害,故使用时要注意掌握。它还能减轻发泡性砷化合物战争毒气所引起的损害。对铋、铜、金、铬、镍等中毒也有效。但对铅、锰、钒等中毒的疗效差。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眼、鼻、口、皮肤感觉异常,肢体麻木、流涎、腹痛等;由于本品有收缩小动脉作用,可使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而大剂量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使血压下降。剂量过大对肝、肾有损害,并能产生呼吸抑制、休克、昏迷等。与硒、铁金属形成的络合物,对肾脏的毒性比这些金属本身的毒性更大,故禁用于上述

金属中毒。

本品虽能使抑制的巯基酶恢复活性,但也能抑制机体的其他酶系统(如过氧化氢酶、碳酸酐酶等)的活性和细胞色素C的氧化率,而且其氧化产物
又能抑制巯基酶,对肝脏也有一定的毒害。局部用药具有刺激性,可引起疼痛、肿胀。这些缺点都限制了巯基丙醇的应用。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家畜3.0mg;犬、猫2.5~5.0mg。用于砷中毒,第1~2日每4h一次,第3日每8h一次,以后10d内,每日2次直止痊愈。

【制剂】二巯基丙醇注射液

依地酸钙钠(Calcium Disodium Edetate,EDTA Ca-Na2):

依地酸钙钠(乙二胺四乙酸钙钠)



【理化性质】

白色或乳白色结晶或颗粒粉末,无臭无味,空气中易潮解。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等溶剂中。

【药动学】

依地酸能与多价金属形成较难解离的可溶性金属络合物,络合物的稳定性随金属离子的种类而不同,其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Na+2+2+3+2+2+2+2+。

依地酸对砷和汞中毒的疗效很小,不及二巯基丙醇。与汞的络合力不强,很少用于汞中毒的解毒。

若将依地酸钠盐注射于动物体内,它能与钙离子结合,而使血钙降低,如果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机体由于急性缺钙,能导致动物出现痉挛甚至迅速死亡。如果缓慢注射依地酸钠盐时,血中钙离子浓度逐渐下降,骨骼中的钙移至血中,起代偿作用,长期应用依地酸钠盐时,可使骨骼中的钙大为降低。为避免依地酸的这种脱钙作用,在重金属盐中毒时,可以使用依地酸钙钠排出体内重金属毒物。



例如当铅中毒时,由于依地酸铅的络合物比依地酸钙的络合物稳定性强,当依地酸钙钠遇铅离子后,铅离子取代钙离子的位置,而形成依地酸铅的络合物,铅离子与依地酸络合之后,便失去毒性。依地酸及其络合物在机体内不被破坏,静脉注射后,在数小时内由尿中排出。所以依地酸还能加速金属离子的排出。

胃肠道吸收差,不宜口服给药。静注后在体内不被破坏,迅速自尿排出,1h内约排出50%,24h排出95%以上。仅少量通过血脑屏障。口服胃肠道吸收差,一般口服吸收量仅为总摄入量的4%~5%。肌注给药吸收迅速完全,临床多用静注。静注后分布至全身体液,但不进入红细胞内,且由于药物属水溶性,故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也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注射给药后,药物很快自血浆中消失。进入体内的本品绝大部分(约90%)以原形由尿中排出(约有0.1%随呼出气的CO2排出),24h排出95%。

【适应症】

治疗急慢性

铅中毒有肯定疗效,也治疗镉、锰、铬、镍、钴和铜中毒。在急性铅中毒,静脉点滴给药后,铅绞痛多在12~24h内减轻或消失,尿排铅量增加,肝肿大、贫血等也逐渐消失。在慢性铅中毒用药后尿排铅
为治疗前的数倍至数十倍,临床表现明显改善或消失。依地酸钙钠不仅可用于重金属中毒的解毒,而且可用于原子弹爆炸后落下灰中某些放射性物质,如钇、锆、钚等的机体排出,尤其早期应用效果更好。

【用法与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量,马、牛3~6g;猪,羊1~2g。2次/d。连用4d。

皮下注射,每1kg体重,犬、猫25mg/kg。

【制剂】依地酸钙钠注射液

【注意事项】

大剂量时可有肾小管水肿等损害,用药期间应注意查尿,若出现管型、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甚至少尿或肾功能衰竭等,应立即停药,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

如静注过快、血药浓度超过0.5%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可能部分病畜于注入4~8h后可出现全身反应,症状为疲软、过度口渴、突然发热及寒战,继以严重肌痛、食欲不振等。

对铅脑病的疗效不高,与二巯基丙醇合用可提高疗效和减轻神经症状。

二巯丙磺钠(Sodium Dimercaptopropane Sulfonate)

二巯基丙醇磺酸钠(二巯丙磺钠,解砷灵)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无色透明,不溶于乙醇,具有轻微硫化氢臭味。

【药理作用】

作用类似于二巯基丙醇且强而迅速,对汞中毒的解毒较二巯基丙醇好,副作用少。对铋、铬、砷、锑等中毒均有解毒作用。有促胆汁排泄和明显的利尿作用,有利于毒物的排泄。但不适用于铅中毒。

【适应症】

本品对汞中毒(包括无机汞和有机汞)有明显肯定疗效。与二巯基丁二酸钠驱汞效果相比,本品用量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被认为是驱汞治疗的首选药物。对铅中毒效果尚有争论,一般不用。本品对砷、铬、钴、锑、镐、钋、氰化物等中毒也有效,也用于多发性神经炎等。

【用法与用量】静注或肌注,一次量,每1kg体重,牛5~8mg猪7~10mg;第1~2日每4~6h一次,第3日开始2次/d。

二巯丁二钠 (Sodium Dimercaptosuccinate)

【理化性质】

为带有硫臭的白色粉末,易吸水潮解。在水中易溶。水溶液无色或微红色,不稳定,常变为混浊或呈土黄色,久置毒性增大。不溶于乙醇、氯仿、乙醚。

【药理作用】

本品为我国首创的广谱金属解毒剂,1954年由中科院药物所筛选得到。作用大致同二巯基丙醇,对

酒石酸锑钾的解毒效力较之强10倍,且毒性较小。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快, 在体内不参与代谢,在组织内含量很低。从血液中消失快。重复注射无蓄积作用,主要经肾排泄。

【适应症】

用于治疗锑、铅、汞、
砷的中毒(治疗汞中毒的效果不如二巯丙磺钠)及预防镉、钴、镍中毒。

【用法与用量】

临用前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成5%~10%溶液,缓慢静注,一次量,每1kg体重,家畜20mg;急性中毒,每日4次,连用3d;慢性中毒,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制剂】注射用二巯丁二钠

青霉胺(Penicillamine)

【理化性质】

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臭味,性质稳定,极易溶于水(1:1),在乙醇中微溶,在氯仿或乙醚中不溶。1%水溶液的pH为4.0~6.0。

【药理作用】

为青霉素的代谢产物,又名二甲基半胱氨酸,系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对铜、汞、铅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络合作用,性稳定、溶解度高,因络合铜离子使单胺氧化酶失活,阻断胶原的交叉联结,可促进金属毒物的排泄,可用于结缔组织增生疾病。此外,能减少类风湿因子,稳定细胞溶酶体膜,抑制免疫反应,故具抗炎作用。临床上应用D-盐酸毒霉胺。毒性比二巯基丙醇低,且可内服,故受到医学重视,常用于慢性铜、铅、汞中毒的治疗。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1h约有57%被吸收,并达峰浓度,分布至全身各部,但主要分布于血浆和皮肤。药物在体内不易破坏,氧化成二硫化物,由肾脏排出,摄入量80%于24h内排出。由于部分药物沉积于某些组织,消除缓慢,停药后3个月血浆中还可测出药物。

【用法与用量】

内服,一次量,每1kg体重,家畜5~10mg,1日4次,5~7日为1个疗程;停药后2日可继续用下一疗程,一般用3个疗程。
二、胆碱酯酶复活剂
(一)概述

有机磷化合物(organ phosphorus compounds)是—大类在农业和畜牧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杀虫剂。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制军用剧毒性有机磷化合物如塔崩(tabun),沙林(sarin)等,而后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找可用于防制虫害的低毒性有机磷化合物先后试验的有机磷化合物达30,000余种,成功地用于农药的有机磷化合物只数十种。

常见的有机磷化合物如:乐果(dimetoate)、马拉硫磷(malathion)、敌百虫(trichlorphon)、蝇毒磷(Coumaphos)等。有些有机磷化合物还可用于驱蠕虫,如敌百虫等。有些可先由宿主吸收,然后杀灭体表寄生虫如:牛皮蝇幼虫等,如倍硫磷(tiguvon)等。

(二) 解毒途



有机磷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油中,并具有一定挥发性,所以有机磷杀虫剂可通过污染饲料与饮水,由胃肠道引起中毒;其蒸气可通过呼吸道中毒;在药浴或皮肤涂擦时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等。

(三)中毒机理

主要是抑制动物机体内胆碱
酯酶的活性,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磷酰化胆碱酯酶的复合体比较牢固,难以水解恢复胆碱酯酶活性。由于胆碱酯酶失去活性,导致体内乙酰胆碱的蓄积,出现毒蕈碱样作用、烟碱样作用相中枢神经作用。主要症状:表现为腺体分泌增加,肠蠕动加快,瞳孔缩小,肌肉震颤。呼吸加快,兴奋不安,狂躁,进而沉郁。症状发展的快慢与中毒程度、中毒途径和有机磷化合物种类等有关。毒性强者由于麻痹呼吸中枢,可使动物瞬间死亡。

(四)解毒原理



许多有机磷化合物的中枢和末梢作用可被抗毒蕈碱胆碱能药物如硫酸阿托品所阻断。因为阿托品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且易于排出,因而必须每隔3~6h重复给药一次,持续1d,直至发生阿托品化(atropinization)。阿托品化的表现为:瞳孔扩大、流涎停止、动物好转。过量硫酸阿托品能引起动物兴奋、不安、运动、狂躁,反而引起患畜恶化和死亡。轻度中毒单用硫酸阿托品即可得救。对较重的中毒,在用阿托品之后,动物继续出现发抖、挛缩、痉挛、僵硬或动物变为麻痹时,应使用胆碱酯酶复活剂(cholinesterasereactivators)。常用的胆碱酯酶复活剂有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双解磷、双复磷。

(五)胆碱酯酶复活剂的作用

胆碱酯酶复活剂在结构上都含有醛肟基(--CH=NOH),具有强大的亲磷酸酯作用,能与磷原子较牢固结合,能将结合起酶上的磷酰基夺过来,使胆碱酯酶游离,而恢复酶的活性



胆碱酯酶复活剂还能和进入体内的有机磷化合物直接结合,使其失去毒性,由尿中排出。



在中毒较长时间后,磷酰化胆碱酯酶能发生“老化”(ageing),即转变为更稳定的单烷氧基或单烷氧基磷酰化胆碱酯酶,后者对胆碱酯酶有抵抗力,因此胆碱酯酶复活剂应用宜早。



【解毒药物】

1、生理对抗解毒剂——阿托品

2、胆碱酯酶复活剂

解磷定(碘磷定、派姆)

氯磷定

双解磷

双复磷

碘解磷定( Pralidoxime Iodide)



碘解磷定(pyraloxime methoiodide)简称派姆(PAM),为最早应用的胆碱酯酶复活剂。

【理化性质】

黄色颗粒状结晶,或针状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遇光易变质。在水或热乙醇中

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不溶。熔点220~227℃(分解)。能溶于水(1:20)。水溶液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水溶性较低,水溶液不稳定,久置可释放出碘。

【药代动力学】

主要分布于肝、肾、脾和心,经肝脏代谢,排泄快,须重复给药。静脉注射后,血中很快达到有效浓度,因而在静注数
分钟后被抑制的血ChE活性即开始恢复,临床中毒症状也有所缓解,血中ChE水平与临床中毒症状基本相符。静注后在肝、肾、脾和心器官含量较高,肺、骨骼肌和血中次之。脂溶性差,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应用大剂量时可透过血脑屏障,改善中枢症状。静注本品在肝脏中迅速代谢,由肾脏排出,在体内无蓄积作用。维生素B1能延长本品的半衰期。

【药理作用】

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如敌敌畏、1609、1059等)进入机体后,与体内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酶而使之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作用,因而体内发生乙酰胆碱的蓄积,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碘解磷定等解毒药在体内能与磷酰化胆碱酯酶中的磷酰基结合,而将其中胆碱酯酶游离,恢复其水解乙酰胆碱的活性,故又称胆碱酯酶复活剂。但仅对形成不久的磷酰化胆碱酯酶有效,已老化的酶的活性难以恢复,所以用药越早越好。作用特点是碘解磷定类恢复酶活性作用对骨骼肌最为明显,能迅速制止肌束颤动,消除肌肉震颤、痉挛作用快,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昏迷)似也有疗效,但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较差,消除流涎、出汗现象作用差。碘解磷定等尚能与血中有机磷酸酯类直接结合,成为无毒物质由尿排出。此外,由于本药含碘,可引起口苦、咽痛及其他碘反应。

【特点】

本品特点是作用迅速,显效很快,但破坏也较快,一次给药作用只能维持2h左右,故须反复给药。连续给药无蓄积作用。本品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对中枢神经中毒症状的疗效不佳。

本品对内吸磷(1059)、对硫磷(1605)、乙硫磷等急性中毒的疗效显著;对乐果、敌敌畏、敌百虫、马拉硫磷等中毒及慢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较差。由于碘解磷定不能直接对抗体内积聚的乙酰胆碱的作用,故应与阿托品合用,以便及时控制症状。动物实验证明;单用碘解磷定仅能提高对氧磷(为内吸磷在体内的活性体)对小鼠致死量至2~4倍;单用阿托品时,也只提高2倍;两者合用时可提高128倍。剂量超过2g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每分钟超过500mg时),可产生轻度乏力、视力模糊、眩晕,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和心动过速等症状。

【用法与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家畜15~30mg。

【注意事项】

(1)本品用于解救有机磷中毒时,中毒早期疗效较好,若延误用药时间,磷酰化胆碱酯酶老化后则难于复活。治疗慢性中毒无效。

(2)本品在体内迅速分解,作用维持时间短,必要时2h后重复给药。

(3)大剂量静脉注射时,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注射速度过快能引起
呕吐,运动失调等反应,严重时可发生阵挛性抽搐,甚至引起呼吸衰竭。

(4)抢救中毒或重度中毒时,必须同时使用阿托品。

(5)在碱性溶强中易水解成氰化物,具剧毒,忌与碱性药物配合注射。

【制剂】碘解磷定注射液

其他胆碱脂酶复活剂

氯磷定(pyraloxime methylchloride, PAM-CI)

结构与碘解磷定相似,仅以Cl-替代I-。白色或灰白色无臭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1:2),微溶于乙醇(1:100)。水溶性高,溶液较稳定。

氯磷定的药理作用和用途与碘解磷定相似,是目前胆碱酯酶复活药中的首选药物,作用较碘解磷定强,1g氯解磷定的解毒作用约相当于碘解磷定1.5g。由于氯磷定给药方便,不良反应较小,现已逐渐取代了碘解磷定。本品水溶性好,可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

双复磷(Obidoxime)

淡黄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易溶干水。与氯磷定基本相似,但分子中含两个肟基,即双倍有效基团,故作用强而持久,脂溶性较高,并且能透过血脑屏障,明显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本品兼有阿托品样作用,对有机磷中毒引起的M样、N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作用。

双解磷Trimedoxime

对胆碱酯酶的复活作用较碘解磷定强3.6~6倍,作用持久,水溶性较好。

能通过血脑屏障,但副作用较大,主要对肝脏有损伤,故其应用不及氯解磷定好,可配成5%溶液肌注或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溶解后静注。本品有阿托品样作用,常用其粉针剂。

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
(一) 概述

家畜采食生长在富含硝酸盐土壤上的植物后,由于硝酸盐在消化道内转变为亚硝酸盐而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在牛、羊的瘤胃中,亚硝酸盐为硝酸盐转变成氨的中间产物,当瘤胃中硝酸盐的浓度高时,能造成亚硝酸盐的蓄积和中毒。

作为猪饲料的烂白菜、苋菜、南瓜藤等青饲料在煮后,较长时间慢慢冷却(在5h以上或隔日大量饲喂),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其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猪食后引起中毒。有的虽未焖煮,但因堆放不当,温度在20℃~40℃且有适当水分存在,经12~24h

也能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而引起中毒。

(二) 毒理

亚硝酸离子能与血红蛋白作用,将血红蛋白的二价铁氧化成变性血红蛋白,因而血液失去了向组织携带氧的功能。血液中含有10%变性血红蛋白时,血液变为褐色。有30%以上的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时,则出现中毒症状。如果有80~90%的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时,动物因缺氧而死亡。

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组织缺氧、
肌肉无力、运动失调、痉挛、心率加速、呼吸困难、发绀、麻痹、昏迷,最后死亡。

(三) 解毒原理

用适当的还原剂使变性血红蛋白变为血红蛋白,以恢复其运送氧的功能。常用药物:亚甲蓝、维生素C等。

亚甲蓝(美蓝、甲烯蓝)Methlenum Coeruleum,Swiss Blue

【理化性质】

深绿色、有铜样光的柱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水或乙醇中易溶,水溶液呈深绿色透明的液体。在氯仿中溶解。与苛性碱、重铬酸盐碘化物、升汞、还原剂等起化学变化,故不宜与之配伍。



【药理作用】
本品既有氧化作用,又有还原作用,其作用与剂量有关。其结构变化为:

本品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小剂量氧化型美蓝被体内还原性辅酶I迅速还原成无色的美白,小剂量具有还原作用,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恢复其正常功能;大剂量具有氧化作用,可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大剂量时,还原型脱氢辅酶I不能很快使其全部还原成美白,此时氧化型美蓝将起氧化作用。

本品小剂量用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大剂量用于氰化物中毒的解救,对伴有休克、脑水肿的氰化物中毒较为安全,但疗效较亚硝酸钠差,只适用于轻度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时,亚硝酸离子可使血液中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携氧能力。静脉注射小剂量(每公斤体重1~2mg)的亚甲蓝,在体内脱氢辅酶的作用下还原为无色亚甲蓝,后者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亚铁血红蛋白,恢复携氧能力。

氰化物中毒时,氰离子与组织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造成组织缺氧。静脉注射大剂量(每1kg体重2.5~10mg)的亚甲蓝,在体内产生氧化作用,可将正常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有高度的亲和力,能与体内游离的氰离子生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从而阻止氰离子进动物组织对细胞色素氧化酶产生抑制作用。尚能与已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离子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解除组织缺氧状态。由于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不稳定,可再释放出氰离子。若在注射亚

甲蓝时,配合应用硫代硫酸钠,后者可与氰离子生成无毒的硫氰化物并由尿排出,但不及亚硝酸钠配合硫代硫酸钠有效。

由于亚甲蓝既有氧化作用又有还原作用,所以临床上既可以用于解救亚硝酸盐中毒,又可用于解救氰化物中毒,但必须注意用量。亚甲蓝也可用于苯胺、乙酰苯胺中毒,以及氨基比林、磺胺类等药物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症。

【用法与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家畜,解救高铁血红蛋白血
症1~2mg,解救氰化物中毒10mg(最大剂量20mg)。应与硫代硫酸钠交替使用。

维生素C

具有还原作用,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而脱氢的维生素C又被谷胱甘肽还原,再作用于高铁血红蛋白使之还原,如此反复。疗效不如美蓝迅速和彻底,只适用于轻症高铁血红蛋白。宜与美蓝联合用药。

Loading...
四、氰化物解毒剂
(一)概述

氰化物毒物的来源,氰化物中毒可由食入含有氰甙的植物或误食氰化物所致,以前者较为多见。如农业上用的除莠剂如石灰氮、熏蒸仓库用的杀虫剂氰化钠、工业用的氰化钾等均可引起家畜中毒;植物中的桃仁、杏仁、枇杷仁、甜菜渣、高粱苗等均含有氰甙,家畜食后易在胃肠道内水解释放出氰而致家畜中毒。

氰化物可分为,无机氰化物(氢氰酸、氰化钠、氰化钾等)和有机氰化物(苦杏仁、苦桃仁、李仁、枇杷仁、白果、木薯等)。氰化物毒性剧烈,作用迅速。由于氢氰酸在类脂质中溶解度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特别敏感,所以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受害,尤其以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为甚,出现眩晕、头痛、瞳孔扩大、眼球固定而突出、低血压、呼吸困难、中枢先兴奋惊厥后转入抑制麻痹等症状呼吸麻痹是氰化物中毒死亡的原因。

(二)毒理

其毒性主要是抑制细胞呼吸,CN-与细胞线粒体内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形成氰化细胞色素氧化酶,由于它们之间的亲和力较强,从而阻止三价铁的还原,即阻断了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氰化物中毒时,动、静脉血液均呈鲜红色。

(三)解毒原理

氰化物中毒的救治,关键在于恢复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并将毒物变为无毒的物质,排出体外。氰离子在动物体内能和变性血红蛋白的三价铁结合,因而可以用一些氧化剂(如亚硝酸盐或亚甲蓝等)使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

常用的药物有亚硝酸盐、亚甲蓝和硫代硫酸钠等,进行解毒。变性血红蛋白与氰离子结合,从而避免了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氰离子

的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变性血红蛋白的浓度优势,还能由氰化细胞色素氧化酶中夺取氰离子,使细胞色素氧化酶恢复活性。亚甲蓝属于中等强度的氧化剂,它将血红蛋白变为变性血红蛋白的能力,只有亚硝酸钠的l/7左右,疗效较差。目前多用亚硝酸类化合物,在使用亚硝酸钠产生过量的变性血红蛋白时,则可作为还原剂使用亚甲蓝,使变性血红蛋白转变为血红蛋白。

但是氰化变性血红蛋白是不稳定的,还能部分的解离出氰离子,所以还应以硫代硫酸盐进行解毒,硫代硫
酸盐在转硫酶(rhodanase)的作用下能释出硫,后者与氰化物反应,形成较稳定的硫氰酸盐无毒物,迅速由尿中排出。

(四) 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

常用解毒药如下:

亚硝酸钠
亚甲蓝(甲烯蓝、美蓝)(用大剂量)
硫代硫酸钠(大苏打)
亚硝酸钠(Sodium Nitrite)

【理化性质】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1:1.5),微溶于乙醇(1:160)。 o
【作用与用途】



亚硝酸钠具氧化性,能使亚铁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与氰化物具有高度的亲和力,故可用于解救氰化物中毒。作用较慢,但维时较长。是亚硝酸钠为氰化物中毒的有效解毒物。家畜机体内有30%以下的血红蛋白变为变性(高铁)血红蛋白时,不至于引起明显的中毒症状,但如用量过大,可因高铁血红蛋白生成过多而导致亚硝酸盐中毒、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用量。若家畜严重块氧而致黏膜发绀时,可用亚甲蓝解救。

【用法与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15~25mg。

【制剂 】亚硝酸钠注射液

硫代硫酸钠(Sodium Thiosulfate,次亚硫酸钠,大苏打)

【药理作用】

硫代硫酸钠具有还原剂特性,为氰化物中毒的有效解毒剂,在硫氰酸酶参与下,与游离的或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氰离子相结合,形成无毒的硫氰酸盐由尿排出而解毒。在体内还能与砷、铋、碘、汞、铅等金属结合,此外,还具有脱敏和杀菌作用。与亚硝酸化合物并用,可显著提高氰化物的解毒效果。



【用法与用量】

静脉或肌肉注射:一次量,猪、羊1~3g,牛、马5~10g,狗1~2g。

【制剂】注射液:每支10mg0.5g,20mg1g;注射用硫代硫酸钠粉:每支0.32g、0.64g。临用前以注射用水配制成5%~10%的无菌溶液。

Loading...
Loading...
五、有机氟中毒的解毒药
(一)概述

有机氟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类杀虫药和杀鼠药。目前最常用的有: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甘氟等,属于剧毒性物质,

能引起家畜的有机氟中毒。在某些工厂附近由于受到氟化物的污染,也能引起家畜中毒。采食中毒动物的肉类和脏器能引起继发性有机氟中毒。

(二) 毒理

氟乙酸钠为水溶性化合物,无味,对啮齿类动物及畜禽都有剧毒。氟乙酰胺在动物体内经过代谢脱氨而逐渐生成氟乙酸,引起动物中毒。中毒机理主要是破坏机体的三羧酸循环,氟乙酸与辅酶A作用生成氟乙酰辅酶A,再与草酸乙酸作用生成氟柠檬酸。氟柠檬酸竞争地抑制乌头酸酶,从而阻断三酸酸循环的顺利进行,而使柠檬酸蓄积,三磷酸腺苷(ATP)生成
受阻,严重障碍细胞呼吸。这种作用发生于所有细胞中,但以脑及心血管系统受害最烈。在马、山羊、家兔等主要见到心律不齐、心脏抑制、心室纤颤;在犬主要发生惊厥;而在猪、猫可见到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在牛表现厌食、不安,步态不调,心率及呼吸率增加,但不出现神经症状或惊厥。



(三) 解毒原理

目前解毒机理不详。由于主要是针对形成氟乙酸引起对机体的毒性。故认为如用乙酰胺在体内与氟乙酰胺争夺并取得酰胺酶后,氟乙酰胺便不能形成氟乙酸。最近报道,滑石粉有解氟中毒的作用。

解氟灵(乙酰胺)

【理化性状】

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可溶于水。化学结构与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相似,可能是在体内以竞争酰胺酶的方式,对抗有机氟阻止三羧酸循环的作用。

【药理作用】

为氟乙酰胺(一种有机氟杀虫农药)、氟乙酸钠中毒的解毒剂,具有延长中毒潜伏期、减轻发病症状或制止发病的作用。其解毒机制可能是由于本品的化学结构和氟乙酰胺相似,故能竞争夺某些酶(如酰胺酶)使不产生氟乙酸,从而消除氟乙酸对机体三羧循环的毒性作用。

【适应症】

为氟乙酰胺中毒的特效中毒剂,具有延长中毒潜伏期,减轻发病症状或制止发病的作用。

【用法用量】静脉或肌内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家畜50~100mg。

【不良反应】

本品酸性强,肌注时有局部疼痛,可配合应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以减轻疼痛。

Load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