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第一章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1.1 人类活动的贡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活动如工业化、能源消耗、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和畜牧业等都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贡献。
这些人类活动都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强。
1.2 自然因素的作用除了人类活动,自然因素如太阳辐射、火山活动、阴暗期周期等,也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比如,在太阳周期的影响下,地球的温度会上升或下降,从而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第二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2.1 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气候灾害如洪涝、旱灾、冰雹、暴风雪等,经常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2.2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发生严重变化,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不可逆的影响。
2.3 城市人口的生活环境劣化人们生活的城市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如城市的霾、沙尘暴、污染等,都加剧了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的困难。
第三章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3.1 减轻化石燃料的使用减轻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如采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改变交通方式,如鼓励骑行、大众运输,以减少车辆排放等。
3.2 支持环保的产业环保的产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领域,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并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
支持环保的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等,是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3.3 倡导节能减排理念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倡导节能减排理念是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节能减排的推广和普及,可以鼓励人们采取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保护地球母亲。
结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我们仍然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为此,我们应该采取行动,通过减轻化石燃料的使用、支持环保的产业和倡导节能减排理念等措施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 讲义

《全球气候变化》讲义一、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忽视的严峻问题。
地球的气候不再像过去那样稳定和可预测,各种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从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来看,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地球的平均温度已经升高了约 1 摄氏度。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变化。
冰川和冰盖的加速融化是最为直观的表现之一。
在北极和南极地区,大量的海冰消失,高山冰川不断退缩,导致海平面逐渐上升。
同时,降水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一些地区面临着越来越频繁的暴雨和洪涝灾害,而另一些地区则陷入了长期的干旱,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但人类活动无疑是其中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首先,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为我们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消耗,都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其次,森林砍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森林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碳库,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和开垦,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不仅减少了碳吸收的能力,还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
此外,农业活动中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也不可小觑。
例如,牲畜的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甲烷,而化肥的使用则会释放氧化亚氮。
三、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到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在生态方面,许多物种面临着生存危机。
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它们的栖息地受到破坏,食物链被打乱,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珊瑚礁因为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出现大面积的白化现象,许多海洋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对于经济而言,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农业、渔业、旅游业等多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作物歉收、渔业资源减少、旅游景点受损,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地理的角度出发,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在地理学中,我们主要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1.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工业活动、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过程中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
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主要来自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等过程。
2.砍伐森林:森林是地球的“肺脏”,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作用。
然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陆地上森林面积的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森林的破坏也使生物多样性遭受损失,进一步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
3.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和森林被转变为建筑用地和人类活动用地。
这种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减少了植被的覆盖面积,进而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4.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全球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资源开采,从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保护地球环境和维护可持续发展。
1.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关键。
国际社会应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减排。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减少工业和交通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重中之重。
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2.森林保护和恢复: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各国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推动生态恢复工程,并加强森林管理与保护,以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措施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其潜在影响范围已经扩大到几乎所有的领域。
2019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5℃。
总体趋势来看,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的极端气候事件,如高温、干旱、洪涝、台风等。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各国经济、社会、生态和安全的稳定性造成了严峻的威胁。
1.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气温升高的现象。
随着气温的上升,地球的极端天气越来越严重,许多国家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极端热浪事件。
同时,数量日益减少的冰川和海冰也加快了海平面的上升,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破坏。
2.水资源短缺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气温上升和降雨量减少,全球水资源逐步减少。
极端的干旱和洪涝现象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数据显示,全球60%的人口生活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70%。
3.农业生产下降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和洪涝,已经对全球的农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干旱和暴雨往往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完全损失,所以国家需要采取措施确保粮食安全,从而缓解饥饿和贫困问题。
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激发了全球各国采取行动,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1.加强环保意识和能源节约从个人做起,人们需要理解空气质量、水源和能源的紧迫问题,以更加环保的行动做出贡献。
例如,大量采用LED灯、环保布袋等能够减少碳排放的小型环保行动。
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护地球生态的目的。
2.制定环保政策和法规政府需要提高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确保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顺利实行。
例如,建立碳交易市场、加强新能源开发以及采取程度不同的减排目标等措施。
3.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重要任务。
国际组织需要组织多边谈判,指导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能源、环保、农业、交通等领域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造成地球气候在持续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局限于单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影响全球。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社会应该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并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本文将就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展开阐述。
气候变化的后果随着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天气事件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和猛烈。
暴雨、洪涝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已经引起全球各地的破坏性影响。
这些灾害对人类健康、农业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例如在北极地区,快速的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冰的消融,水温和海平面的上升,引发了大量的退冰、海啸和暴风雪等自然灾害。
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导致了植物和动物的种类逐渐的减少。
目前已经有很多生态系统、动植物和海洋生物受到了极端气候的破坏。
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全球社会应该越来越关注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性的改革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下面将列举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1. 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优化电力系统和大规模地实施可再生能源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在建筑、交通和工业部门中,应该采用更高效的技术和建筑材料。
在能源消耗方面要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消耗。
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较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减少排放可以通过应用各种清洁技术,进行能源资金补贴、运营许可证和其他措施来实现。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手段,如税收和补贴来鼓励企业和民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了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十分重要。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能和生物能等。
在经过技术创新和造价降低后,这些能源的利用成本已经显著降低。
政府可以为可再生能源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投资和发展,并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全球气候变化》 讲义

《全球气候变化》讲义一、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指的是在长时间尺度上,地球气候系统的状态和特征发生的显著改变。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气温升高或降低,还包括降水模式、海平面高度、风速风向等多种气候要素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气候变化不是一个新现象,地球的气候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在变动。
然而,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气候变化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砍伐森林以及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等,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
这些气体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使得地球表面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从而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上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两极的冰川和高山的积雪不断融化,导致海平面逐渐上升。
这对于沿海地区和岛屿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许多沿海城市可能会面临被淹没的风险,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空间将受到挤压,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港口、道路和桥梁也可能会遭到破坏。
2、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热浪等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
暴雨可能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干旱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引发粮食危机;飓风和热浪则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3、生态系统破坏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许多物种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它们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气候条件而濒临灭绝。
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这将进一步影响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4、对农业的影响气温和降水模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一些地区可能会因为干旱而导致粮食减产,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会因为洪涝灾害而遭受损失。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引发病虫害的爆发,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全球气候和环境状况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室气体的排放。
工业化进程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这些温室气体的积累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加强,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气温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海平面上升等。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根本解决问题的关键。
各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改善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高污染行业的排放控制手段,推动技术创新和能效提升,是减排的重要策略。
第二,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保护森林资源,尤其是热带雨林,有助于吸收大量碳排放并减缓气候变化。
此外,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也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应获得更多的保护和妥善管理。
第三,国际合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要条件。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气候变化应对政策和行动计划。
联合国框架公约下的巴黎协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各国应落实减排目标,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给发展中国家。
除了上述措施,个人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例如,减少用水、节约能源、鼓励绿色出行方式等都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出的小改变,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却是积极而长远的。
尽管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机遇。
例如,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提高环境质量。
此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的更加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挑战,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努力。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以及个体的意识和行动,都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高中地理课件: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应对措施》

2 加强节能减排
推动节能技术和能源利用效 率的提升,减少能源消耗。
3 推广可再生能源
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 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 的依赖。
4 改善能源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 源比重,减少煤电的使用。
5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举办气候变化国际会议的 意义
中国的气候变化特点
1
南方降水增多
2
气候变化导致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增多,
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3
北方气温升高
气候变暖导致中国北方地区气温上升, 降水减少,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
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加快
气候变暖使得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加快, 对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的应对措施
1 降低碳排放
通过实施能源结构调整,降 低碳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 释放。
海平面上升
融化的冰川和北极冰层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 沿海城市和居民。
生物多样性丧失
气候变化威胁着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 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气候变化引发了更频繁的龙卷风、洪涝、干旱 等极端天气事件,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粮食安全受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对全 球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方,中国举办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有助于推动 全球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
1
国际合作加强
各国共同签署《巴黎协定》,承诺限制
能源转型加速
2
全球气温升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各国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时期的喜玛拉雅冰川
年 1968 年 2007
北极冰川消失
• 1993年,北极冰川约为 750万平方公里。2007年9 月,北极冰川仅剩430万 平方公里。在北极海冰融 化过程中,北极熊将是最 大的受害者。美国科学家 曾经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警 告,到2050年,北极熊或 将灭绝。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 土地本身也是极 为重要的温室气 体碳汇,土地使 用方式的变化也 会导致土地是释 放或者吸收更多 的温室气体,即 LULUCF。
世界土地用途一览图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 在世界范围内, 由于受自然或人 为的因素而造成 森林面积正在大 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1.地表平均气温上升
• IPCC研究报告指出, 在过去的100年中, 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升 高0.74℃;过去50年 的全球平均气温是过 去的500年和1300年 以来可能是最高的, 20世纪的北半球可能 是过去1000年中最热 的世纪,而90年代又 是最温暖的10年。
2.冰川融化
• 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冰川面 积比19世纪中叶缩小了1/3 ;非洲最高山乞力马扎罗 山的山顶冰冠自上个世纪 初期至今已经缩小了80% ;北极冰层在过去的50年 中已变薄40%;“世界第 三极”青藏高原的冰川消 减速度近年来呈加速趋势 ,预计到2050年冰川面积 将比现有面积减少28%。 而据美联社报道,由于欧 洲大陆冰层一直在缓慢融 化,阿尔卑斯山冰川将在 2050年前消失殆尽。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 在过去100年间全球的气温上升了大约 0.6摄氏度, 从1900至2100年间全球平均 气温将上升1.4至5.8摄氏度。全球变暖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大,已是不争的 事实,土地干旱,农作物减产,导致 粮食危机,但令人无法预料的是还有 九大产业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 1、葡萄酒业 • 2、渔业 • 3、度假胜地 • 4、旅游业 • 5、保险业 • 6、林业 • 7、采矿业 • 8、畜牧业 • 9、能源业
• 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尼罗河三角洲和 尼日尔河三角洲可能会受到洪水威胁,而 非洲东部大湖区内的鱼产量将减少,沿海 的水产品物种也会受到威胁。撒哈拉沙漠 以南非洲地区的野生动物中,有25%至40% 将面临灭绝危险,对该地区的旅游业形成 强大冲击。
•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海水 逐渐变暖,全球所有的珊 瑚礁都将可能灭亡。在地 球历史上的5大灭绝事件中 ,二氧化碳都曾经扮演着 主要角色,目前,大气中 二氧化碳的浓度一直高于 20万年前。在二叠纪的生 态浩劫中,地球上大量物 种灭绝,其中热带海洋生 物受到的打击最严重。全 世界珊瑚礁可带来的收益 为3000亿美元。珊瑚礁的 消亡不仅意味着这些收入 的不复存在,整个海洋生 态系统将受到极大打击。
世界各国的气候变化脆弱性
•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从强到弱 的排名: 1.挪威2.芬兰3.瑞典4.瑞士5.加拿大 6.日本7.奥地利8.法国9.美国10.丹 麦11.比利时12.意大利13.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14.荷兰15.澳大利亚 16.新西兰17.西班牙18.白俄罗斯 19.冰岛20.韩国 21.保加利亚22.英 国23.葡萄牙24.希腊25.以色列26. 阿尔巴尼亚
(6)气候系统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 2008年初,中国大陆地区曾出现过“北旱南冻” 异常现象。2010年是近十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事件 发生频率、强度和影响最大的一年。 • 刚刚告别灾难频发的2010年,2011年1月初中国大 陆地区又接连发生大面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先 是南方数省“雨雪不止,道路封闭,机场关闭, 菜价飞涨”,接着是华北、黄淮等许多地方干旱 少雨,其中,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 安徽等省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从强到弱 的排名: 27.匈牙利人28.波兰29.罗马尼 亚30.冰岛31.乌克兰32.巴布亚 新的几内亚33.特利尼达和多 巴哥34.委内瑞拉35.阿根廷36. 马来西亚37.哥斯达黎加38.土 耳其39.巴拿马40.智利41.哥伦 比亚42.泰国43.牙买加44.乌拉 圭45.印度尼西亚46.厄瓜多尔 47.吉尔吉斯斯坦48.利比亚49. 沙特阿拉伯50.加蓬51.埃及52. 中国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疾病:人类将首当其冲 据绿色和平组织说,现在至 2100 年,全球将有一半居民生 活在“传染病”区,这些疾病 往往通过蚊子传播。到 2050 年 ,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 ( 每年 在 100 多个国家造成 250 万人死 亡 ) 将可能翻一番,并将越过 地中海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 国登陆。其他严重的热带疾病 也将随之而来,另外,哮喘患 者也将增加,因为炎热的天气 将带来更多的花粉。到 2100 年 ,“气候难民”人数可能达到 1.5亿。
(5)陆地面积减少,人类生存受威胁
• 2009年10月17日,印 度洋岛国马尔代夫首 次在水下召开内阁会 议,呼吁国际社会关 注全球气候暖化造成 海水上升,威胁到马 尔代夫的生死存亡。 根据科学家最新发布 的在研究报告,如果 全球变暖的趋势以目 前的速度持续下去, 那么这个由1192个小 岛组成的国家将在本 世纪消失。
2011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 气候变化的原因既有自然 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 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 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 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 程的经济活动排放的二氧 化碳等温室气体引起的。 据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 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 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 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 排放约占80%。 • 肆意砍伐森林,使得吸收 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 美国的著名气象学家苏珊,在 IPCC的新闻发布会上形象地描述 气候变暖将如何改变地球:“在 这场记者会进行的一个小时内, 世界上大约有9000个婴儿降生, 你是生在欧洲、非洲、亚洲、拉 丁美洲还是北美洲事关紧要,因 为气候变化对你的影响不一样, 各个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准备也 不一样。如果你是一个2007年降 生的非洲人,到你50岁的时候, 你很有可能会面临新的疾病和干 旱,你甚至不得不离开家园,因 为到本世纪末,非洲海岸30%的 基础设施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 响。如果你是一个2007年降生的 南亚孩子,你将在生命中面临土 地退化,成为环境难民。”
物种将大量死亡
• 在动植物方面,“大屠杀”已经 开始。雅多警告说:“如果气候 变暖继续照此速度发展,那么到 2050年将会有百万物种消失,即 占各种生物种类的40%,而法国本 土将会有20%的物种消失。”北极 熊和北极的其它动物将会像珊瑚 礁水域的鱼一样成为主要受害者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气候变 暖将威胁到鱼的生存,因为气候 变暖会引起水中氧气减少。物种 不一定灭绝,但将发生重大变化 :有些植物将不得不迁往北方(如 法国卢瓦尔河畔的油橄榄树),而 有些候鸟将不再迁徙。
•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 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 湖泊,危及生物等。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 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 响,既有正面的,也有 负面 的。例如随着温度 的升高,北极地地区也 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 图为可能的“西北航道 路线图”。
1. 政治影响:改变国家间关系
• 随着全球气候升温 ,国家间围绕着资 源、领土的摩擦和 争端增多。
2.经济影响:经济发展损失增加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
的一项报告认为,如果各 国在未来50年中不能采 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 体的排放,每年就将有高 达3000亿美元的经济损 失;如果在2030年前不能 将温室气体的浓度控制 在一定范围内,全球GDP 可能损失5%-•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 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 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 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 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 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 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 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 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 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 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 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 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四、国际社会及各国应对气候 变化的努力
非洲:制订行动方案 :
• 乌干达环境部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 动方案,增加在科技和公众教育领域 投资,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 赞比亚总统班达最近指出,适应气候 变化的影响是政府的优先任务。 • 赞比亚强调森林在吸收温室气体方面 的作用,将在今年评估森林政策,同 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也已在准 备之中。 • 南非自2005年以来每年都召开一次气 候变化会议,有关气候变化的白皮书 也将于2010年前完成,并在2012年前实 施。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 ,这也严重地危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 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 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直 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 重已构成一全球性 重大问题,同时也 是导致全球变暖的 主要因素之一。现 在,关于全球气候 变化的研究已经明 确指出了自上个世 纪末起地球表面的 温度就已经开始上 升.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 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 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2007 年是自1951年有系统气象观测以来最暖的一年。 • 近50年来中国降水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西 部和华南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 区降水减少。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 件有频率增加、强度增大的趋势。夏季高温热浪 增多,局部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干旱加剧,南方 地区强降水增多,西部地区雪灾发生的几率增加 。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 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 • 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极端天 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可能增加;降水分布不均现 象更加明显,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区 范围可能扩大;海平面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