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化学动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第四章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第四章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第四章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Roger D. Kornbergb. 1947Stanford Univ., USAThe Nobel Prize inChemistry 2006“for his studies of themolecular basis ofeukaryotic transcription"Arthur Kornbergb. 1918Stanford Univ., USA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or Medicine 1959“for their discovery ofmechanisms in the biologicalsynthesis of ribonucleic acidand deoxyribonucleic acid"Severo Ochoab. 1905New York Univ., USA1999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stat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using femtosecond spectroscopy”/瞬间完成的炸药爆炸反应大西洋底泰坦尼克号船首的腐蚀过程NO, CO?Δr G m ө(298) =−334 kJ ⋅mol −1K p θ=1.9 ×1060(298 K)若该反应能发生,则可解决尾气污染问题。

实际上,尽管该反应的限度很大,但反应速率极慢,不能付诸实用。

研制该反应的催化剂是当今人们非常感兴趣的课题。

NO (g) + CO(g) →1/2N 2(g) + CO 2 (g)化学热力学判断常温常压下反应能进行,且转化率很高,但实际反应速率太慢,毫无工业价值。

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问题的两大不可分割的方面,均十分重要。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反应速率的定义:I −00.80200.400.40/20=0.020400.200.20/20=0.010600.100.10/20=0.0050800.0500.050/20=0.0025mint 322dmmol )O (H −•1322min dm mol Δt)O Δ(H −−••−反应应速率●从平均速率到瞬时速率:●用反应物浓度变化和用生成物浓度变化表示的差异——现行国际单位制的建议按此规定,一个化学反应就只有一个反应速率值。

第四章 酶2

第四章 酶2

2)米氏常数的意义
① Km是酶的特征性物理常数。只与E性质有关,与[E]无关; 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定的缓冲 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 一定条件下某酶对某一底物有一定的Km值→测某酶的Km数值,可 鉴别酶。
② Km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s=k2/k1≈Km,当k3<<k1时)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 蔗糖酶水解,酶浓度 不变,底物浓度[S]与 反应速率关系 • 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学说: S + E→ ES → E + P
底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初速度的影响
→已得到很多实验证明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1)米氏方程的推导
• 修正后的米氏方程(稳态理论): v vmax S
k1 k3 • 米氏方程的推导 S + E→ ES → E + P
k2 k4
• Michaelis & Menten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推导出表示酶促反应 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关系的公式称~ (快速平衡法)。
K m S
式中k1,k2 ,k3, k4分别为各反应常数,可知:
ES形成速度= k1 ([E] - [ES])[S] ES分解速度=(k2 + k3 ) [ES]
v
k3 E S K m S
v k3 ES
③ ④
• 又当底物浓度很高,所有的酶E均被底物S所饱和,即: [E]= [ES]时,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度vmax,
• 此时vmax= k3[ES] =k3 [E]
k3 E S v S ④ 除以⑤,可得: v v max K m S 即: K m S vmax k3 E

大学化学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

大学化学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
0 0 A
①零级反应速率常数 k0 单位:mol•L-1·时间-1
②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c0 − c A = k 0t
cA和t成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k0
③半衰期:
T1/ 2
C0 = 2k0
2.一级反应:
A → 产物 dc A r=− = k1c A dt
k1
① 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单位时间内A反应掉的分数。 单位:时间-1。
对同一个反应,已知活化能和某一温度T1 时的速率常数k1, 求任一温度T2时的速率常数k2
k 2 Ea 1 1 = ln ( − ) k1 R T1 T2
k2 Ea T2 − T1 lg = ( ) k1 2.303R T1T2
∆r H m 1 1 K2 ln ϑ ( − ) = K1 R T1 T2
aA + bB → gG + hH ........元反应
1 dc( A) a b r= − = kc A cB a dt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a、b…….反应物A、B的化学计量数 k……… 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速率常数k
物理意义:一定温度下,当反应物A、B的物质的量
浓度cA、cB均为单位物质的量浓度时的反应速率,即
§4.4.2 过渡状态理论(活化配合物理论)
673 K,基元反应:NO2+CO→NO+CO2 基本假设 (1)反应物分子要具有高能量 (2)分子相互碰撞的空间取向合适 (3)在碰撞中生成不稳定的高能量的活化配合物
673 K,基元反应:NO2+CO→NO+CO2
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反应历程---势能图 : 正反应的活化能:
化学动力学就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 其机理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 (1)研究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揭示反应进行的机理; (3)研究物质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

第四章 (4.3)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

第四章 (4.3)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

图中的生化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
S yX zP

dX dS y dt dt


dS 1 dX dt y dt
式中:反应系数 y 又称产率系数,mg(生物量)/mg(降解的 dS 底物)。 该式反映了底物减少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的关系,是废水生物处理 中研究生化反应过程的一个重要规律。
(4-29)
V
1 ds X dt

r V max r Vmax Vmax max r
V
V:比降解速率

1 maxS max S S Vmax r r KS S r KS S KS S
(4-30)

有机底物降解速度
XS e ds Vmax dt K S Se
(4-41)
(4-42)
将( 4 42) 代入( 4 40) 式后:
并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得出:
Vmax
XSe Q( S 0 S e ) K S Se V
Vmax
Se Q(S 0 S e ) (S 0 S e ) K S Se XV Xt
的变化
∴动力学是研究讨论下列函数关系:
S V Vmax KS S ds f s, x XS dt ds V max dt KS S
S max KS S dx g(S, X) XS dt dx max dt KS S
S0 Se K 2Se Xt S0 Se K 2Se Xt Se (1 K 2 Xt )
有机物地残留率
去除率

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

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

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学《无机化学》三基要求课程编码:5 6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学时学分:136学时 8学分编写单位:化学系编写人:王克诚审定人:刘欣编写时间:2006年11月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规范与要求,强化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无机化学》课程的三基要求。

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基础知识:1、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2、元素、核素、同位素3、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5、理想气体基本理论: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混合气体分压定律3、气体扩散定律基本技能: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2、混合气体分压定律的应用3、气体扩散定律的应用第二章溶液基础知识:1、分散系2、溶液4、渗透压基本理论:1、拉乌尔定律2、稀溶液的依数性3、胶体理论基础基本技能:1、溶液浓度的表示、换算和计算2、利用拉乌尔定律和稀溶液的依数性进行相关计算3、胶体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破坏第三章化学热力学基础基础知识:1、体系与环境2、热和功3、状态和状态函数4、热力学能、焓和焓变、熵和熵变、自由能和自由能变基本理论: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数学表达式2、热化学、盖斯定律3、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4、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5、化学反应等温式基本技能:1、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热化学的计算2、运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的ΔrH°、ΔrS°、ΔrG°3、用ΔrG判据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4、利用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分析温度对反应方向的影响和相关计算5、利用化学反应等温式求K°第四章化学动力学基础基础知识: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2、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半衰期3、反应机理、活化能4、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基本理论:1、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4、质量作用定律5、催化理论基本技能:1、由实验建立速率方程2、利用速率方程进行相关计算,求反应级数、速率常数;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3、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进行相关计算第五章化学平衡基础知识:1、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3、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4、化学平衡的移动基本理论:1、化学平衡定律2、多重规则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基本技能:1、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2、Kc、Kp与K°的计算3、利用ΔrG°计算K°4、多重平衡的应用5、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6、勒夏特里原理的应用第六章电离平衡基础知识:1、电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电离度2、酸和碱、酸度、pH值、酸碱指示剂3、同离子效应、盐效应4、缓冲溶液6、溶度积常数基本理论:1、酸碱理论——电离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2、化学平衡之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理论3、溶度积规则基本技能:1、根据计算酸碱质子理论判断酸、碱和两性物质2、运用Ka(Kb)计算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3、缓冲溶液的配制和pH值计算4、盐溶液的pH值计算5、溶度积规则的应用和溶解平衡体系中物质浓度的计算6、多重平衡体系中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的计算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基础知识:1、原子的组成2、电子运动的特点——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3、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4、核外电子运动的统计解释——概率和概率密度、电子云5、核外电子的排布——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原子轨道的能级,电子排布三原则,原子的电子构型6、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7、元素的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基本理论:1、玻尔理论2、薛定谔方程3、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理论4、电子排布三原则5、元素周期律6、元素的性质7、斯莱特规则基本技能:1、用四个量子数表示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根据n、l、m确定原子轨道、轨道的角度分布2、电子云的形状和表示4、熟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能正确确定某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和结构5、元素的性质的变化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八章分子结构基础知识:1、化学键、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2、离子键、晶格能3、共价键、共价键的类型(σ键、π键)和性质,杂化和杂化轨道成键分子轨道、反键分子轨道、键级4、金属键5、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基本理论:1、离子键理论2、共价键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3、共价键的分子轨道理论4、金属键理论——自由电子理论和能带理论5、波恩—哈伯循环基本技能:1、用键参数判断共价键的强度、稳定性、分子的空间构型2、用热力学数据计算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计算晶格能3、用共价键的现代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释一般分子的成键情况、杂化方式、空间构型4、用共价键的分子轨道理论,说明某些简单双原子分子及相应离子的结构、键级和稳定性5、用金属键能带理论,说明导体、半导体、绝缘体的性质6、能分析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存在范围、氢键的形成情况,能从分子间作用力的角度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第九章晶体结构基础知识:1、晶体的特征和晶胞参数2、离子晶体(离子半径、构型、配位数、晶格能),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基本理论:1、晶体结构理论基本技能:1、熟悉四种晶体的特征和质点间作用力的不同点,正确判断晶体类型2、掌握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3、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离子极化作用对键型和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第十章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基础知识:1、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2、原电池、电极、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3、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4、元素电势图、pH电势图5、电解基本理论:1、电化学理论2、电极电势的双电层理论;3、标准电极电势4、能斯特方程5、电解原理基本技能:1、正确完成氧化还原方程的配平2、明确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的关系,掌握原电池的符号表示,能根据原电池正确书写电池反应式3、用标准电极电势说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计算标准电池电动势,计算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方向4、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非标准电极电势和非标准电池电动势5、掌握元素电势图、pH电势图的应用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基础知识: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2、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分类、单齿配体和多齿配体、螯合物3、高自旋配合物、低自旋配合物5、配位平衡、K稳和K不稳基本理论:1、配合物的价键理论3、配位平衡基本技能:1、掌握配合物的命名2、用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形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及配合物的空间构型,说明配合物的稳定性3、掌握配位平衡的相关计算,计算配位平衡体系中离子的浓度,计算K稳,判断配合物的稳定性4、掌握配位平衡与溶解平衡,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等综合平衡的计算问题,讨论难溶盐的溶解性,计算配离子电对的φ°值5、了解螯合物的特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第十二章氢、稀有气体基础知识:1、氢气,氢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2、氢化物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性质与分离5、氙的重要化合物基本理论:1、共价键的现代价键理论2、杂化轨道理论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基本技能:1、掌握氢气的性质、氢化物的类型,了解氢能源的优点2、了解稀有气体的发现史3、了解氙的重要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第十三章卤素基础知识:1、卤素的通性2、卤素单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3、卤化氢和氢卤酸、卤化物和卤素互化物5、卤素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4、拟卤素5、氟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基本理论:1、热力学知识、原子结构理论、分子结构理论、杂化轨道理论3、卤素单质、次卤酸、次卤酸盐的歧化条件及其变化规律4、卤化氢的还原性、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变化规律5、卤素含氧酸的氧化性、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变化规律基本技能:1、掌握卤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2、能解释,按HF-HCl-HBr-HI顺序,酸强度递增,稳定性递减、还原性递增的变化规律3、掌握卤素元素电势图的应用4、掌握卤素含氧酸性质的变化规律,解释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性、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强弱5、根据X-还原性差别,掌握制取HX的不同方法。

化学反应中的动力学分析与模拟

化学反应中的动力学分析与模拟

化学反应中的动力学分析与模拟第一章:引言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之一,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现象和过程。

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是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动力学分析和模拟,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过程和反应规律,为化学反应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本文旨在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和模拟的基本概念,探讨重要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评估现代计算机模拟方法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基础是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

这些方程描述了反应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浓度或电场等条件下发生反应的速率。

反应速率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种类、反应条件(如温度和压力)和催化剂。

在化学领域,最常见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形式为速率常数表达式。

速率常数k是描述反应速率的重要物理量,它与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种类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理论研究中,k通常由反应物分子之间碰撞的频率和能量来确定。

第三章:反应动力学模型化学预测模型是化学反应动力学模拟研究的核心。

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反应机理和预测反应成果。

下面介绍几种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1. 一阶反应模型一阶反应模型是最常用的动力学模型之一。

在一阶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以自身浓度及速率常数k为基础反应。

一阶反应模型对于不同化学反应涉及了种类相似的动态过程,如放射性射线的衰变和许多金属腐蚀。

2. 二阶反应模型二阶反应模型是描述许多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两个反应物分子交换电子,生成新的化合物。

二阶反应模型通常涉及带电离,酸碱反应和许多重要的生化反应。

3. 多级反应模型多级反应模型常用于描述极其复杂的反应动态。

在多级反应中,一种化学物质的生成需要通过多个中间步骤完成。

多级反应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反应动态和机理。

第四章: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模拟计算化学方法已经成为现代化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对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和动态等进行定量研究。

第四章 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地球化学动力学

第四章  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地球化学动力学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下式:
d ln K p / dP d (GT / RT ) / dP 0 0 0
(4.25)
(4.26)
d ln K y / dP0 d ln K p / dP0 (V )(d ln P0 / dP0 ) V / P0
一、热力学基础
4.1.2 热力学参数及其基本性质 1、熵
系之间的几率比值:
根据波尔茨曼(Boltzmann)关系(又称为熵的统计原理)。任意两个体
R e S / k
孤立体系(与外界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体系) 的自发过程总是向体系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称熵增加原理。 自发过程: 某种变化有自动发生的趋势,一旦发生就无需借 助外力,可以自动进行,这种变化称为自发过程。
x 2
吉布斯相律:
F K 2
这个关系式称为相律。
F为自由度,是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化而不改变体系平衡的热力学 (强度)参数的数目;K为组分数;φ为相数,只要研究过程的热力学平 衡问题,都可以应用吉布斯相律。
一、热力学基础
4.1.3 平衡态及相律 3、相律
戈尔德斯密特相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不论是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 体.或者从—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 守恒(和能量转化)定律。
一、热力学基础
4.1.1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W Qh Qc Th Tc Qh Qh Th
Qc Tc 1 1 Qh Th
一、热力学基础
4.1.4 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的等温公式
由标准自由焓定义的气相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p,等于生成物 逸度乘积与反应物逸度乘积之比。即:

4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2007

4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2007

2NO(g) + O2 (g) → 2NO2 (g)
r = kc ( NO
)
2
c(O2 )
2+1 2+1 2+1 2+2 1+1 1+3
( 2NO g) + 2H2 (g) → N2 (g) + H2O(g) r = kc2 ( NO) c ( H2 )
2 S2 O 8 (aq ) + 3I (aq ) →
B
2.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r = k∏c
B
nB B
k ---反应速率系数,比速常数,其物理意义是 反应速率系数, 反应速率系数 比速常数, 各反应物的浓度均等于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各反应物的浓度均等于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k的量纲与反应级数有关,为[浓度1-n 时间-1]。 的量纲与反应级数有关, 浓度 的量纲与反应级数有关 。
t/s p / kPa 0 20 50 80 100 120 150 180 200 50.65 46.60 41.03 35.43 33.43 30.39 26.85 23.81 21.78
作图, 作 ln p~ t 作图, k1 = - m = 4.2×10-3 s-1 ×
t1/ 2
ln 2 = = 165 s k1
S2 O + 3I → 2SO + I k1 2 ① S2 O8 + I 2S2 O8 I3 (慢 ) → 3 2 ② 2S2 O8 I + I → 2SO 4 + I 2 (快) ③ I + I 2 → I3 (快)
2 8
2 4
3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1. 反应速率:——单位体积反应体系中反应进度 反应速率: 单位体积反应体系中反应进度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04-酶学-02酶促反应动力学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04-酶学-02酶促反应动力学

(一)基本概念
失活(Inactivation) 使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 力的丧失 变性剂 无 抑制(Inhibition) 酶的必需基团化学性质发 生改变,但酶没有变性,而导 致的酶活性的降低甚至丧失 有 选择性 抑制剂
抑制程度的表示方法: 不加抑制剂时的反应速率为v0,加抑制剂后的速率为vi 相对(残余)活力分数(a) 抑制分数(i) 指被抑制而失去活力的分数 a = vi / v0 i = 1 - a = 1 - vi / v0
二、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中间络合物学说

(二)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Back
(一)中间络合物学说
1903年,Henri和Wurtz提出“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学说” 亦称 “中间产物学说”
E
+
S
k1 k2
ES
k3ELeabharlann +Pv Vmax
Henri用蔗糖酶水解蔗糖,得到双曲线
零级反应 混合级反应 一级反应 [S]
0.5 / 60 = K = 1/ 92000
766.7 S-1 Back
3、米氏常数的测定
基本原则:将米氏方程变化成相当于 y=ax+b的直线 方程,再用作图法求出Km。 双倒数作图法(Lineweaver-Burk法) 米氏方程的双倒数形式:
1 Km 1 1 — = —— . — + —— v Vmax [S] Vmax
不加抑制剂时的反应速率为v0加抑制剂后的速率为vi相对残余活力分数a抑制分数i指被抑制而失去活力的分数aviv0i1a1viv0二抑制作用的类型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作用irreversible酶的抑制作用专一性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可逆抑制作用reversible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反竞争性抑制uncompetitiveback可逆与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能用物理方法如透析超滤等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第4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习题及全解答

第4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习题及全解答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1. 某基元反应A+2B −→−k 2P ,试分别用各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率表示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解:()1()1()22dc A dc B dc P r dt dt dt =-=-=2. 对反应A —→P ,当反应物反应掉43所需时间是它反应掉21所需时间的3倍,该反应是几级反应?请用计算式说明。

解: 设为a 初始浓度,x 为t 时刻的产物浓度对于零级反应0xt k =3412334122t t ==对于一级反应11lna t k a x =- 34121ln 31421ln112t t -==-对于二级反应 2111t k a x a ⎛⎫=- ⎪-⎝⎭34121131431112t t --==--或者:先假设此反应为二级反应,则有:1100002200012111131/4111111/23kt kt t C C C C kC kt kt t C C C C kC t t -=-==-=-=== 答:该反应是二级反应。

3. 试证明一级反应的转化率分别达50%、75%和87.5%,所需时间分别是2/1t 、22/1t 、32/1t 。

证:设为y 转化率对于一级反应211ln1t k y =-11ln 2t k = 当y=50%时122111ln 2ln 150%t t k k ===-当y=75%时1221112ln 2ln 2175%t t k k ===-当y=87.5%时 1221113ln 2ln 3187.5%t t k k ===-证毕。

4. 若某一反应进行完全所需时间是有限的,且等于c o /k (c o 为反应物起始浓度),该反应为几级反应? 答:观察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反应的速率公式的定积分公式,反应进行完全时,x=a ,只有零级反应符合0a t k =即0ct k =,所以该反应是零级反应。

5. 某总反应速率常数k 与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为k = k 2(k 1/2k 4)1/2,则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关系如何?答: a E RTk Ae-=ln ln aE k A RT ∴=-(1)121242 k k k k ⎛⎫= ⎪⎝⎭ 2141ln ln (ln ln 2ln )2k k k k ∴=+-- (2)214214214212142142142141ln ln ln ln 2ln 21111ln ln ln 2ln 222221111(ln ln ln 2ln )()22222111[ln (ln ln 2ln )](22a a a aa a a a a a a a E E E E A A A A RT RT RT RT E E E A A A RT RT RTE E E A A A RT RT RT A A A E E RT ⎡⎤⎛⎫⎛⎫-=-+----⎢⎥ ⎪ ⎪⎝⎭⎝⎭⎣⎦=-+---+=+---+-=+---+41)2a E -121214241ln ln (ln ln 2ln )ln 22A A A A A A A ⎛⎫∴=+--= ⎪⎝⎭ 即 121242 A A A A ⎛⎫= ⎪⎝⎭ 2141122a a a a E E E E =+-6. 反应CH 3CHO = CH 4 + CO 其E a 值为190 kJ mol -1,设加入I 2(g )(催化剂)以后,活化能E a 降为136 kJ mol -1,设加入催化剂前后指数前因子A 值保持不变,则在773K 时,加入I 2(g )后反应速率常数k '是原来k 值的多少倍?(即求k '/k 值)。

大一普化第四章:化学动力学

大一普化第四章:化学动力学

Solve
Box 1 contains 5 red spheres and 5 purple spheres, giving the following rate: Box 1: Rate = k(5)(5)2 = 125k Box 2 contains 7 red spheres and 3 purple spheres: Box 2: Rate = k(7)(3)2 = 63k Box 3 contains 3 red spheres and 7 purple spheres: Box 3: Rate = k(3)(7)2 = 147k The slowest rate is 63k (box 2), and the highest is 147k (box 3). Thus, the rates vary in the order 2 < 1 < 3.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机理
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 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化学热力学

过程的能量交换 (ΔH) 过程的方向 (ΔG) 过程的限度 (Kθ)
→ 可能性

化学动力学

反应速率(快慢)
反应机理(怎样进行)
浓度变化与时间
First-Order Reactions一级反应
A product
rate = k[A]
First-order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a) The exponential decrease of reactant concentration with time; (b) A plot of ln [A]t versus t. The slope of the line is equal to -k.

第四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第四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第四章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4.1 什么是化学动力学?4.2 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法4.3 浓度与反应速率:微分速率方程与反应级数4.4 温度与反应速率:活化能与反应速率理论4.5 反应机理4.6 催化作用4.7 化学动力学前沿话题Ahmed Zewail (Caltech, USA) 1999 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for his studies of the transition states of chemical reactions usingfemtosecond spectroscopy ”http://nobelprize .org/4.1 什么是化学动力学瞬间完成的炸药爆炸反应大西洋底泰坦尼克号船首的腐蚀过程1/2N2(g) + CO2 (g)?●化学动力学的任务:1) 化学反应的速率问题2) 化学反应的机理问题●净反应速率和初速率化学反应有可逆性,所以实验测定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正向速率和逆向速率之差,即净反应速率。

有些化学反应逆速率非常小,可看作是单向反应。

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净反应速率等于零,平衡浓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我们把反应刚开始一霎那的瞬时速率称为初速率,记作v(2)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路径有关。

有些反应的历程很简单,反应物分子相互碰撞,一步就起反应变成生成物。

这种反应叫基元反应。

多数反应的历程较为复杂,反应物分子要经过几步,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叫非基元反应。

化学平衡常数式中平衡浓度的方次和化学方程式里的计量系数总是一致的,按化学方程式即可写出平衡常数式,因为化学平衡只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与路径无关。

但化学反应速率与路径密切相关,速率式中浓度的方次一般要由实验确定,不能直接按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写出。

k = 6.23 ×10−4 s −1N 2O5分解反应的lg(N2O5)−t图N2O5分解反应的(N2O5)−t图)●半衰期(t1/2将一级反应速率方程改写为:lg[(A)/(A)0] = −kt/ 2.303/2时,此刻的反应时间t= t1/2,也就是反应进行一半当(A) = (A))。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化学反应动力学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机制的科学,它不仅为我们理解反应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在工业、环境科学及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这篇文章将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概念、基本定律、影响因素、反应机理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科学领域。

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量,通常用摩尔数/升/秒(mol/L·s)来表示。

为了量化化学反应速率,科学家们引入了以下几个重要概念:平均反应速率: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反应物浓度减少或产物浓度增加的变化率。

例如,对于反应A→B,平均反应速率可以表达为:[ = - = ]瞬时反应速率:在某一时刻,反应物浓度或产物浓度变化的速率。

在数学上,它是反应速率的导数,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示:[ = - = ]反应级数:反应级数是描述反应速率与各个反应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整数,比如对于双分子反应 ( A + B C ),其速率方程通常表示为:[ v = k[A]m[B]n ]其中,(k) 是速率常数,(m) 和 (n) 是分别对应于A和B的反应级数。

二、影响因素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以及反应物浓度等:温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加剧,使得反击能量提升,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

阿伦尼乌斯方程如下所示:[ k = Ae^{-} ]其中,A 为频率因子,(E_a) 是活化能,(R) 是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

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通常会使得分子碰撞频率增加,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

在许多简单的单分子和双分子反应中,这一点尤其明显。

催化剂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而且自身不被消费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例如,在酶促反应中,酶作为催化剂能够选择性地加快某些生物分子的转变。

压力对于气体相互作用的反应而言,增加压力会导致气体分子之间更频繁地碰撞,从而提升反应速率。

第四章 气固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四章 气固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程的计量系数。
如对反应:
k Aa Ba
其速率
r kC C Aa Ba
吸附物种表面经常用覆盖度来代替,所以
r k A B
二、机理模型法建立速率方程 获取速率方程的方法:机理模型法和经验模型法。 机理速率方程:假定一个机理,借助于吸附、脱附、以及表面
第四章 气固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反应动力学的重要参量: 速率常数:可用来比较催化剂的活性; 活化能:判断活性中心的异同; 指前因子:用于求取活性中心的数目。
气固多相催化反应步骤: 反应物从气流扩散到催化剂表面(外扩散-内扩散); 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吸附形成表面物种(吸附); 表面物种反应形成吸附态产物(表面反应); 吸附态产物从催化剂表面脱附形成气相产物(脱附); 气相产物从催化剂表面扩散到气流(内扩散-外扩散)。 气固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特点: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表面浓度/覆盖度有关; 总包反应动力学带有吸附和脱附动力学的特征,甚至内扩散 的影响。
例2、设反应A2 C按以下机理进行
A2 2 * 2A *
k 2A * C 2*
总反应速率
r k A
2
k A PA (1 A PA ) 2
1 2 1 2
Rideal机理:吸附物种和气相分子间的反应为速控步骤。 例1、设反应A + B C按以下机理进行
实验结果表明PH3在钨表面的分解可能按以上机理进行:
例2、设一反应机理模型为
A * A *
k A** B * C *
B* B * C* C *
总反应速率
kA PA r k A* 2 (1 A PA B PB C PC )

基础化学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

基础化学 第四章 化学反应速率

v k c c
a A
b B
速率方程
k称为速率系数,大小由反应的本 性所决定,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但受 温度和催化剂的影响。
复合反应的速率方程,可根据组成复合反 应的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导出。例如:
C2H4Br2 3KI C2H4 2KBr KI3
分成如下三步进行:
C2H4Br2 KI C2H4 KBr I Br (慢反应) (快反应) KI Br I KBr (快反应) KI 2I KI3
该复合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例题
v k c(C2 H4 Br2 ) c(KI)
在 298.15 K 时,发 生下列反应: aA(aq) bB(aq) Z(aq) 同浓度的 A,B 两种溶液混合,得到下 列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1 2 3 4 5 cA/mol·L-1 1.0 2.0 4.0 1.0 1.0 cB/mol·L-1 v /mol L1 s1 1.0 1.2×10-2 1.0 2.4×10-2 1.0 4.9×10-2 2.0 4.8×10-2 4.0 0.19
难点: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
新进展:磷酸二甲啡烷片在中国健康
志愿者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目的: 研究磷酸二甲啡烷片在中国健康 志愿者中单次和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 征。方法: 12例受试者随机开放3×3拉 丁方试验设计,研究单次给药和连续多次 给药药动学特征。采用HPLC-MS/MS法 测定血浆中二甲啡烷的药物浓度。药动 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结论: 单次给药二甲啡烷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 线性动力学过程;多次给药二甲啡烷的蓄 积因子接近3,符合线性累加。
r H m rU m E2 E1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逆过程。设气体的
Cv,m

3 2
R
。试计算各个状态的压力
p
并填下表。
V/dm3•mol-1
44.8 C B
22.4 A
273
546
T/K
1
步骤
A B C
过程的名称
等容可逆 等温可逆 等压可逆
Q/J W/J △U/J
8. 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始态为 2×101.325kPa、11.2dm3,经 pT = 常数的可逆过程(即过
(1) 298K 时的“平衡常数”; (2) 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3) 反应热;
(4) 若反应开始时只有 A,pA,0=105Pa,求总压达 1.5×105Pa 时所需时间(可忽略逆反应)。
8.有一反应,其速率正比于反应物浓度和一催化剂浓度。因催化剂浓度在反应过程中不变, 故表现为一级反应。某温度下,当催化剂浓度为 0.01 mol·dm-3 时,其速率常数为 5.8×10-6 s-1。 试问其真正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是多少?如果催化剂浓度为 0. 10 mol·dm-3,表现为一级反应
4. 固体 CO2 的饱和蒸汽压在 -103℃ 时等于 10.226kPa,在 -78.5℃ 时等于 101.325 kPa,求: (1)CO2 的升华热;(2)在 -90℃ 时 CO2 的饱和蒸汽压。
5. 设你体重为 50kg,穿一双冰鞋立于冰上,冰鞋面积为 2cm3,问温度需低于摄氏零下几 度,才使冰不熔化?已知冰的 ΔfusHm = 333.4kJ·kg-1,水的密度为 1000 kg·m3,冰的密度为 900kg·m3。
(2) 1mol 水在 100℃恒 温下于真 空容器中 全部蒸发 为蒸气, 而且蒸气 的压力恰 好为

4章 化学动力学(1-3)

4章  化学动力学(1-3)
dcI 2
k1
Hale Waihona Puke ②2I → I2r2 k c
2 2 I
k2
③ H2 + 2I → 2HI
r3 k c c
r2 ( dcI 2 dt )2 1 2 ( dcI dt
2 3 I H2
k3
1 dcI r1 ( )1 ( )1 dt 2 dt
)2
r3 (
dc H 2 dt
第四章
化 学 动 力 学
§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与概况
一、化学动力学的任务
化学热力学研究(战略问题——可能性): 化学反应自动进行的方向、限度及平衡条件 化学动力学研究(战术问题——可行性) : 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机理和影响速率的因素
H2(g) + 0.5O2(g) ==== H2O(l)
r G m ,1 ( 298 .15 K ) 237 .19 kJ mol 1
dcF dt
2 k 2 cF
若cA,0 ≠ cF,0,则为混 2 级,
r dc A dt k 2c A cF dx A dt dx F k 2 ( c A , 0 x F )( c F , 0 x F ) dt k 2 ( c A , 0 x A )( c F , 0 x A )
两个以上的元反应构成的总(包)反应称为非元反
应或复杂反应。
总(包)反应: H2+ I2 →2HI
①I2 → 2I ②2I → I2 ③ H2 + 2I → 2HI
3. 反应机理(历程) 一个总包化学反应中所包含的元反应按序排 列就构成该总包化学反应的机理(历程)。 4. 反应速率方程 r = f(cA, cB,... …,cN,T) 一般指定温度,则 r = f(cA, cB,... …,cN)—— 反应速率方程

燃烧理论 第四章化学动力学

燃烧理论 第四章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Contents •概述•总包反应和基元反应•基元反应速率–双分子反应和碰撞理论–其他基元反应•多步机理的反应速率–净生成率–简洁形式–速率系数和平衡常数的关系•稳态近似方法–单分子反应机理–链式和链式分支反应•链式反应•链式分支反应•化学反应时间尺寸–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局部平衡方法•小结概述•化学反应速率控制燃烧速率•化学速率决定污染物的形成与分解.•点火与熄火与化学过程密切相关•基元反应及其化学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特定的领域. •从反应物到产物的详细化学路径的定义•测量或计算它们相应的速率.•构建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反应系统.•基本化学动力学概念(本章)•与燃烧相关的重要化学机理(5)•化学过程与热力学模型的联立(6)•流体力学、化学、热力学方程(7)化学动力学•热力学: 反应是偏向产物还是反应物?•没有给出反应过程进行的速度的信息•动力学—是反应速度速率及相应反应进行的进程的关系的研究:机理.反应的实例!H2(g) + ½O2→H2O (l) 很慢N2O(g) → N2 (g) + ½O2 (g) 慢燃烧反应⇒快速过程TNT 爆炸⇒非常快的反应食物变质药物分解化学反应与时间的联系•讨论化学反应的动能学(energetics).2 A → B 化合反应.•这个反应需要多长时间来进行?化学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的,速率是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速率的单位是单位时间的浓度, M/s•随时间,浓度可以增加(产物)也可以减少(反应物)A +B → C化学动力学•当对一个化学反应的浓度与时间变化曲线作图,图上任意一点的切线(过浓度点) 定义了反应的瞬时速度•某个反应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用浓度图上的三角形来确定(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斜率)•反应速度减少表示反应物是被消耗•速率表达式必须与化学计量数一致2A + B 3C瞬时速度的定义•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是-d[R]/dt•产物的形成速度是d[P]/dt平均速度•从图中看,平均速度是连接两点的斜率,为正值化学动力学•某个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的浓度相关•当反应物的浓度减少时,反应速度也减少•某个反应的速度与以下的参数有关:–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的存在与浓度–固体、液体或催化剂的表面积•反应速度随浓度变化在数学上用实验速度规律来表示•反应物浓度以指数率上升,其乘积等于反应速度实验速度规律aA + bB →产物速度= -∆[A]/ t = k[A]m[B]n[C]p •[A] & [B] = 反应物浓度(M)•[C] = 催化剂浓度(M)•m, n, & p =指数(与化学反应中的系数无关)实验速度规律•由于化学计量方程没有给出反应机理的信息,指数就必须依靠实验来确定•分别来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来观察速度的变化•应用初始速度的方法; 观察随时间线性变化时的反应速度(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通常在反应开始时•总的反应级数= 反应速度方程中指数之和Rxn级数可能的指数实验规律1 k[A]2 k[A]2 or k[A][B]3 k[A]2[B] or k[A][B][C]反应物与时间:一级反应•对一级反应,浓度可以由反应中给定的时间来确定•对数函数[A]t= 在t时刻组分A的浓度,M[A]o =组分A的初始浓度(t=0), Mk =一级速度常数, 1/时间t = 时间浓度与时间: 二级反应•对二级反应,反应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逆函数[A]t = 时刻t时组分A的浓度, M[A]o = 组分A的初始浓度,(t=0), Mk = 二级速度常数, 1/(M x t)t =时间总包反应与基元反应•一摩尔的燃料与a摩尔的氧化剂反应形成b摩尔的燃烧产物可用总包的反应机理来表示: •燃料消耗的速度可以表示为•式中, K G称为总包反应系数(g l o b a l r a t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是温度的强函数. •n和m 与反应级数相关,对于总包反应,n 和m 不一定是整数.•对基元反应,反应级数一定是整数。

化学动力学4

化学动力学4
( 4)
ci :溶质 i 的浓度; Vi:溶质 i 移动速度。 的浓度; 移动速度。 ▽E:电位梯度 ( Volts cm-1 ) : µi:离子淌度 ( cm2.Volt-1s-1 ), , ( 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的移动速率。) 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的移动速率。
Principal of Chemical Kinetics Page 15
φi = − Di ∇ci
浓度梯度( ▽ci:浓度梯度(molec.cm-3.cm-1) Di :扩散系数(cm2.s-1) 扩散系数( фi:溶质 i 的通量(molec.cm-2.s-1) 的通量( 负号“ 表示扩散发生在浓度增加的反方向 表示扩散发生在浓度增加的反方向。 负号“-”表示扩散发生在浓度增加的反方向。
105k lg A (dm3/mol·s) ) 1.9 0.5 4.0 2.23 39.8 3.3 70 116 265 1380 4.5 3.9 4.4 4.9
p-C6H4Cl2 2.86 C6H5F 5.4 CH3COCH3 21.4 C6H5NO2 36.1
Principal of Chemical Kinetics
lgA 13.6 13.8 13.6 13.6 13.5 13.3 14.8
Ea (kJ/mol) ) 103.3 106.7 102.9 102.1 102.5 100.4 118.4
Page 10
Chemical Kinetics
三、液相反应中的溶剂效应
2、化学效应 、 对于许多反应, 特别是包括离子的反应, 溶剂效应 对于许多反应 , 特别是包括离子的反应 , 非常明显。 非常明显。 (1)溶剂分子的催化作用 ) (2)溶剂分子作为反应物或产物出现在计量方程式 ) 中,因而溶剂分子总是被消耗或产生。 因而溶剂分子总是被消耗或产生。 (3)为保证晶体场的稳定性,往往在配位络合催化 )为保证晶体场的稳定性, 反应中, 溶剂分子可能暂时填补配位不饱和空位, 反应中 , 溶剂分子可能暂时填补配位不饱和空位 , 为反应的持续和完成提供过渡步骤。 为反应的持续和完成提供过渡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反应物与产物间存在过渡状态: A B A A B C B C A C A B C
Activated complex
B
C
过渡态理论
A… B… C A… B… 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AB+C
第二节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不同(取决于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同一反应 1.浓度; 2.气体反应:压力; 3.温度; 4.使用催化剂。
(A) = -
(D) =
单位: mol· L-1· s-1; mol· L-1· min-1; mol· L-1· h-1
如:
反应
2N2O5 = 4NO2 + O2
C0/(mol· L-1) C100S/(mol· L-1)
2.10 1.95
0 0 0.30 0.075
∆c(N2O5) 1.95-2.10 =1.5×10-3mol· L-1· sυ(N2O5)= = ∆t 100 1 ∆c(NO2) 0.30-0 υ(NO2)= = =3.0×10-3mol· L-1· s-1 ∆t 100 ∆c(O2) 0.0750-0 υ(O2) = = =7.5×10-4mol· L-1· s-1 ∆t 100
Ea
分子碰撞部位示意图
O C O C
O N O O O N
碰撞理论
※有效碰撞:能发生反应的碰撞 ※活化分子:具有足够高的动能发生有效 碰撞发生反应的分子 ※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与 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 ※其他条件相同时,活化能越低的化学反 应,反应速率越高。
过渡状态理论(活化络合物理论)
例:有一化学反应 aA+bB=C 在 298K时,将 AB 溶液按 不同浓度混合。得到下列数据。
A的初始浓度 B的初始浓度 ) 1.0 1.0 2.0 1.0 4.0 1.0 1.0 1.0 1.0 2.0 1.0 4.0 求其速率方程?
初始速度(mol/l· s
1.2×10-2 2.3×10-2 4.9×10-2 1.2×10-2 4.8×10-2 1.9×10-1
瞬时速率
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第二节 反应速率理论
有效碰撞理论
1918年 lewis 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基础提出: 1. 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 反应速率∝碰撞次数∝反应物浓度 2. 有效碰撞,只有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在取向合适的前提
下,能够克服碰撞分子间电子的相互斥力,完成化学键的改 组,使反应完成。
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
I2 H2 → 2HI
v
HI
Cl2 H2 2
n 1.5
kcH 2 cCl
1/ 2
2
§8.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4. 化学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常数 k
(i)物理意义:
当反应物的浓度均为单位浓度时的反应速率 (ii)影响k的因素: 本性、温度、催化剂、介质、容器等 (iii)k的量纲:
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物浓度越大, 反应速率越大。
白磷在纯氧中燃烧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基元反应 由反应物微粒在碰撞中一步直接实现的变化 复杂反应 实现宏观反应的各基元反应的总和
反应机理 即反应历程,总反应由哪些基元反应组成
2.基元反应和反应分子数
反应分子数 基元反应中,同时直接参加 反应的分子数
解:由v=k[A]m· [B]n v1=k×1m×1n=k=1.2×10-2 v2=k×2m×1n=k×2m=2.3×10-2
v1 1 1.2 10 1 m 2 v2 2 2.3 10 2
v4=k×1m×1n=1.2×10-2 v5=k×1m×2n=4.8×10-2 ∴k×2n=4.8×10-2 2n=4.8×10-2/k=4=22 ∴n=2
(2) 2I·+ M I2 + M
总结果
(3) 2I·+ H2 2HI (4) H2 + I2 = 2HI
反应(1)~(3)为基元反应。 反应(4)它是由三个基元反应所构成的复杂反应
反应机理:表示一个反应是由哪些基元反应组成 或从反应形成产物的具体过程,又称反应历程。
注意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否为基元反应必须通过实 验才能确定。
§8.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4. 化学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常数 k
(iii)k的量纲:
n0
n 1
mol m s
3
1
n 2 mol m s
1 3
s
1
1
§8.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4. 化学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
反应速率常数 k
V kc Ac B
a b
质量作用定律数学表达式。★ (a+b)称为反应级数,a,b又称为反应 分子数 k 称为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催化剂等 反应条件有关,而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8.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3.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
A B Z
反应机理
非基元反应
第四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引言
1.化学反应的两个基本问题
(1)方向和限度→可能性→ 化学热力学。 (2)速率和机理→现实性→ 化学动力学。
化学反应,有的进行得很快,例如爆炸反 应、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等,几乎在顷刻 之间完成,有的则进行得很慢,例如岩石的 风化、钟乳石的生长、镭的衰变等,历时千 百万年才有显著的变化。 有的反应,用热力学预见是可以发生的, 但却因为反应速度太慢而事实上并不发生, 如金刚石在常温常压下转化为石墨,在常温 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等,这是由于,化 学热力学只讨论反应的可能性、趋势与程度, 却不讨论反应的速度。
A B X
k1
X Z
k2
X A B
k1
§8.1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
4. 化学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
aA+bB+· · · · · · →P dc A vA kcA cB dt
反应级数
,
一般反应
反应分级数 反应(总)级数
2I H2 → 2HI
2.基元反应和反应分子数
(i)反应分子数是一个微观概念,是针对基元 反应而言。 (ii)“分子”为广义概念,含分子、原子、离子、 自由基团等 (iii)反应分子数必然是正整数
example H2与I2生成HI的气相反应
经研究证实是分三步进行的: (1) I2 + M 2I· +M

活化分子
普通分子
从上图可知,从反应物到生成物,普通分 子必然要经过一个吸收能量变成活化分 子的阶段。 活化能:将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至少需 要吸收的能量。
活化过程:使普通分子变成活 化分子的过程 通过碰撞活化为热活化 通过吸收电能或光能活化称为 电活化或光活化
活化能的求算
(1)用实验值作图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Expression of reaction rate) 平均速率
V= 瞬时速率 V= -
△C(反应物)
△t dC(反应物) dt
一、平均速率
• 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是反应进程中某时间 间隔(Δ t)内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少的量 或者生成物增加的量来表示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平均速率 ∆t时间内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值 如:
t1时的浓度
aA + bB → cC + dD
c(A)1 c(B)1 c(C)1 c(D)1
t2时的浓度

c(A)2 c(B)2
∆c(A) ∆t
c(C)2 c(D)2
∆c(D) ∆t
∆ t = t2 - t1
∆c = c2 - c1
Very fast reaction
反 应 速 率
Slow reaction
化学动力学(chemical kinetics)
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rate of reaction)和 反应机理(mechanism of reaction)的化学分 支学科。
化学动力学的主要内容
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温度、压力、催化剂、 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研究化学反应机理,揭示化学反应速率本质; 探求物质结构与反应能力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2.基元反应和反应分子数
单分子反应 经碰撞而活化的单分子分解或异构化反应
A P
双分子反应
CH3COCH3 C2 H4 +CO+H2
绝大多数基元反应为双分子反应
A B P 2A P
三分子反应
H +Cl2 HCl+Cl
一般只出现在原子复合或自由基复合反应中
2A B P A+B+C P
反应物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
碰撞的方向要合适
2.活化能
Tolman 用统计平均的概念对基元反应的活化能 下了一个定义: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 子平均能量之差值,称为活化能。 设基元反应为 A P
' 可以用图表示。 正、逆反应的活化能 Ea 和 Ea
一个状态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存 在,它必然比它周围附近的其 它状态要稳定,因而从一个能 够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的状态到 另一个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存在 的状态必然要经过一系列不稳 定的状态,因而必然需要一定 的活性,即所谓的活化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