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93

合集下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2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我国法律规定,债权的撤销权,自债权人5年内不行使而消灭。

该5年期间属于( )。

A.除斥期间B.取得时效期间C.期日D.长期诉讼时效期间正确答案:A解析:除斥期间跟诉讼时效的区别如下:(1)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

(2)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表现为胜诉权之丧失,权利本身并不消灭,除斥期间的法律效力表现为形成权的消灭。

(3)价值取向不同:设置诉讼时效的价值在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加速财产的流转,消灭原有法律关系;设置除斥期间的价值在于消除当事人关系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原有法律关系。

(4)期间和计算不同:诉讼时效一般长于除斥期间,而且诉讼时效可能中止、中断甚至延长,而除斥期间固定不变。

(5)适用的主动性不同:法官不能自行适用诉讼时效,只在义务入主张时效利益时,法官才能适用,但是,法官可以依职权主动适用除斥期间。

2.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了在溯及力问题上的( )。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正确答案:C解析: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体现的就是刑法溯及力问题上的从旧兼从轻原则。

刑法的溯及力,又称刑法的溯及效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立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如果适用,即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

3.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张某的儿子张小某将货物交付给李某。

张小某在送货途中与刘某驾驶的卡车相撞,货物损坏。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0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刑法修正案(九)》属于(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司法解释正确答案:A解析: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刑法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刑法特指刑法典。

刑法典是指全面、系统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典,刑法修正案是对刑法典部分内容的修正,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因此属于狭义刑法。

本题选A。

单行刑法,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后果或者刑法某一事项的法律,在1997年刑法典之后我国只颁行过一部单行刑法,即199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附属刑法,是指在经济、行政等非专门刑事法中附带规定的一些关于犯罪与刑罚或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刑法问题所作的解释。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关于特殊人群的从宽处罚规定,说法正确的有(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C.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处罚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规定中的“应当”应理解为“必须”,即不允许有例外,凡是未成年人犯罪都必须予以从宽处罚。

A选项错误。

限制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是介于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与完全刑事责任的精神障碍人中间状态的精神障碍人。

《刑法》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广义刑法包括( )。

A.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B.刑法典、单行刑法、立法解释C.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D.刑法典、刑诉法典、立法解释正确答案:A解析:广义刑法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的刑法是指刑法典。

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是对刑法条文真实含义的说明,不是刑法本身的内容。

本题答案选A。

知识模块:刑法2.2018年1月至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恶犯罪1万7000余件,5万7000余人,这主要体现了刑法的( )。

A.规制机能B.保护机能C.保障机能D.法定机能正确答案:B解析:规制机能是指刑法通过惩罚犯罪来规制人们的行为,其方式是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保护机能是指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保障机能是指刑法的任务不仅在于打击犯罪,更应当保障人权。

对于犯罪的人只能依照刑法规定的罪与刑处罚,对于没犯罪的人不能处罚。

扫黑除恶主要体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法益机能。

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刑法3.下列做法中违背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的是( )。

A.轻法效力溯及既往B.法律规定不确定的刑罚C.禁止采用习惯法D.适用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正确答案:B解析:罪刑法定的核心精神是通过限制国家权力,更好地保障国民的自由和人权。

轻法效力溯及既往以及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体现了罪刑法定的核心精神,故A、D项不符合题意;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化要求禁止采用习惯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化禁止不确定的法定刑和不确定的刑罚。

故B选项违反了罪刑法定。

本题答案选B。

知识模块:刑法4.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关于驱逐出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驱逐出境只能对犯罪的外国人适用B.驱逐出境属于附加刑C.驱逐出境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而不是必须适用D.判处驱逐出境的,从判决生效之日起执行正确答案:D解析:驱逐出境,是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的刑罚方法,它是一种专门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特殊的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

单独判处驱逐出境的,从判决生效之日起执行;附加判处驱逐出境的,从主刑执行完毕之日起执行。

D选项以偏概全。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关于刑罚的执行机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管制的执行机关是社区矫正机构B.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机关是社区矫正机构C.死刑立即执行的执行机关是法院D.拘役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正确答案:B解析: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剥夺政治权利、拘役、驱逐出境;社区矫正机关执行管制;监狱负责执行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2年执行;法院负责执行罚金、没收财产、死刑立即执行。

知识模块:刑法学3.根据《刑法》规定,从轻处罚是( )A.判处法定刑中间线以下的刑罚B.判处法定刑中最轻的刑罚C.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D.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正确答案:D解析: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轻的刑种或刑期。

从轻处罚主要是与没有从轻的类似情况相比而言的从轻,而并非一定要在中间线以下判处刑罚。

A选项错误。

从轻处罚是指在类似情况下的从轻,而并非是法定刑的从轻,如果犯罪人情节较重,即使有从轻处罚情节,可能判处的刑罚也会接近法定刑上限,而远远高于法定刑中的最低刑。

B选项错误。

从轻处罚必须与减轻处罚相区别。

减轻处罚是在法定最低刑之下判处刑罚,而从轻处罚实在法定刑幅度内的从轻,不能低于法定刑最低刑,C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4.关于量刑情节,说法正确的是( )A.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定罪时应当考虑的各种情况B.从轻处罚意味着在法定刑中间线以下判处刑罚C.减轻处罚既包括刑种的减轻,也包括刑期的减轻D.免除处罚意味着单纯的宣告有罪正确答案:C解析:量刑情节与定罪无关,是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A错误。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已废止的法律,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生效的法律,对其生效前发生的犯罪行为,只有在其处罚轻于犯罪行为发生时生效的法律的场合才能适用于该行为。

这体现了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公平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为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

《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它的基本内容是:(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

这里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法令,通常是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对于已废止的法律,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犯罪行为发生之后生效的法律,对其生效前发生的犯罪行为,只有在其处罚轻于犯罪行为发生时生效的法律的场合才能适用于该行为。

(2)明确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具体的规定,并用文字表述清楚。

根据法定化和明确化的要求,禁止采用习惯法、类推解释、行为后的重法(对被告不利的法律)、不明确的罪状、不确定的刑罚等。

(3)合理化,即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合理确定犯罪的范围和惩罚的程度,防止滥施刑罚,禁止采用过分的、残酷的刑罚。

故本题选A。

知识模块:绪论2.我国刑法分则,把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刑法分则体系。

这主要是按照A.同类客体标准B.一般客体标准C.直接客体标准D.国家利益标准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为犯罪客体的种类。

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

同类客体是一类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利益的共同属性,例如公民的人身权利就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刑讯逼供罪、虐待罪等几种犯罪(或一类犯罪)共同侵犯的法益。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绪论)模拟试卷1(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1,分数:52.00)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存在形式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C.公司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D.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条文的立法解释√我国刑法存在形式有三种: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刑法修正案属于刑法典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刑法的存在形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单行刑法;公司法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是附属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条文的立法解释本身不是独立的刑法存在形式,而是对上述三种存在形式相关规定的解释,仍然可以归结在上述三种存在形式之中。

掌握本题应该结合法理学的相关知识。

4.下列不属于刑法特征的是( )。

A.调整范围的特定性√B.调整对象的专门性C.刑法制裁的严厉性D.刑法发动的补充性和保障性刑法保护的利益与调整的对象比较广泛,一切对社会生活至关重要的利益,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到公民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都在刑法的调整范围内。

其他法律如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可能仅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层面的利益与关系,严重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有可能进入刑法的调整范围。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刑罚消灭制度、刑法各论概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关于我国追诉期限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不再追诉B.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不再追诉C.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D.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一章第二节中的追诉期限。

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关于追诉期限的起算,我国《刑法》第89条第l款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C选项正确。

关于时效中断,《刑法》第89条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即只要犯罪分子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如何,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均归于无效,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新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知识模块:刑罚消灭制度2.《刑法》第386条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该条规定的法定刑属于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自由设定的法定刑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法定刑。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9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某甲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

2009年1月1日,某甲主刑执行完毕。

2009年7月1日,某甲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多长时间?( )A.2年半B.5年C.8年D.7年半正确答案:D解析:某甲是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又犯新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数罪并罚,即将后罪有期徒刑5年和剩余的剥夺政治权利2年半(主刑执行完毕后已经执行了半年)进行并罚,应决定执行有期徒刑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年半。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之日起停止计算,并从新罪的主刑有期徒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继续计算。

所以,2年半的剥夺政治权利在2009年7月1日起停止计算,并从5年有期徒刑主刑执行完毕后继续计算。

同时,根据刑法的规定,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施用于新罪的主刑执行期间。

所以,两者相加,某甲政治权利还应被剥夺7年半。

知识模块:刑法学2.行为人欲杀甲而向甲开枪,结果既杀死甲又伤害了乙,这属于( )。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连续犯正确答案:B解析: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行为人的一个开枪行为,触犯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或过失伤害罪)两个不同的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条件。

故选B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

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3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关于特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经特赦的犯罪分子,则不认为其曾经犯过罪B.特赦是针对一类或几类犯罪分子C.特赦由国家主席决定D.特赦应由犯罪分子本人或者家属提出申请正确答案:B解析:特赦,是国家针对特定的犯罪分子的赦免,即对于受罪刑宣告的特定犯罪分子免除其刑罚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执行。

这种赦免只赦其刑,不赦其罪。

A 选项错误。

特赦是以一类或几类犯罪分子为对象,而不是适用于个别的犯罪分子。

B选项正确。

特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再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予以执行,而不是由犯罪分子本人及其家属或者其他公民提出申请而执行。

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2.关于赦免说法错误的是( )A.特赦只能赦其刑,不能赦其罪B.特赦后再犯罪的,如果符合累犯条件,则构成累犯C.特赦是由犯罪分子本人及其家属或其他公民提出申请,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D.特赦令由国家主席发布正确答案:C解析:特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再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予以执行,而不是由犯罪分子本人及其家属或其他公民提出申请而实行。

知识模块:刑法学3.甲从2000年1月1日将乙非法拘禁至2000年5月1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甲非法拘禁罪的追诉时效从2000年1月1日起算B.乙在2000年1月1日至2000年5月1日期间均可进行正当防卫C.若丙于2000年4月20日起帮助甲看守乙,则甲和丙不是共同犯罪D.如果2000年3月1日颁布了一个新法律,对非法拘禁的处罚重于旧法律,则对甲的行为不能适用新法正确答案:B解析:继续犯和连续犯的追诉时效不是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而是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A错误。

继续犯既遂后不法侵害仍然正在进行,所以在不法侵害结束前都允许正当防卫,B正确。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

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B.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只要被告人在羁押期间怀孕的,不管判决时的状况如何,都不能适用死刑。

由于死刑缓期执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式,故对怀孕的妇女也不能适用死缓。

知识模块:刑法学2.刑法上的不作为是指( )。

A.静止行为B.消极且违反命令规范的行为C.消极不实施其可以实施的行为D.不实施其应实施的行为正确答案:D解析: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其分类标准不是身体上的静止或者运动,而是行为人的行为所违反的法律规范的性质。

作为违反的是禁止规范,即不应当为而为;不作为违反的是命令规范,即应当为而不为。

故选D 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刑法》第94条关于“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的规定属于( )。

A.论理解释B.司法解释C.学理解释D.立法解释正确答案:D解析: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立法解释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在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作的解释。

(2)在刑法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3)在刑法施行中如发生歧义所作出的解释。

《刑法》第94条的规定是立法解释的第一种情形。

故选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4.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 )负刑事责任。

A.制造毒品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走私毒品罪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3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辨析题 5. 法条分析题6. 案例分析题7.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某解放军少校甲经常以禁闭部属的方式冻饿、打骂士兵,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甲的行为构成( )。

A.虐待罪B.虐待部属罪C.非法拘禁罪D.侮辱罪正确答案:B解析:甲的行为构成虐待部属罪,选B项。

虐待部属罪是指处于领导岗位的军职人员滥用职权,对部属进行精神上的折磨或肉体上的摧残,情节恶劣,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客观方面表现为军职人员滥用职权,对部属进行虐待,情节恶劣,因而致人重伤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虐待的方式多种式样,如经常殴打、冻饿、体罚、恫吓、人格侮辱、有病不予治疗、随意克扣薪金或津贴等。

致人重伤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是构成虐待部属罪的必要条件,而致人死亡则是虐待部属罪加重处罚的条件。

虐待部属罪和虐待罪属于特别法条和一般法条的关系,根据法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不选A项。

在虐待部属过程中,间或有非法拘禁行为的,仍应以虐待部属罪论处,不定非法拘禁罪。

但是,如果不是出于虐待部属的目的,也没有经常虐待、迫害部属的事实,而是由于其他原因或个人目的非法拘禁自己的部属,构成犯罪的,应当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可见,不选C项。

D项明显与题意不符,不选D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下列关于聚众斗殴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众斗殴罪只是处罚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其他参与者不负刑事责任B.在聚众斗殴的过程中,如果致人死亡,那么聚众斗殴双方所有人都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C.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如果致人死亡,那么对首要分子一律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如果致人死亡,那么直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聚众斗殴罪的犯罪主体包括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

故应排除A项。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9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9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9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择中,应当免除处罚的情形是( )A.犯罪后自首,且犯罪较轻的B.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C.已满75周岁的人过失犯罪D.没有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正确答案:D解析: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A项错误。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项错误。

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项错误。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D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2.甲乙斗殴,甲感觉打不过乙,转身就跑。

乙在后面紧追,快追上时,抡起棍子照着甲的脑袋就打下去。

甲回过身,情急之下挥起手中的棍子劈头盖脸地打向乙,致乙重伤。

甲的行为属于( )A.防卫过当B.故意伤害C.正当防卫D.假想防卫正确答案:C解析:甲放弃斗殴,试图逃跑,乙再追赶并试图攻击甲时,乙的行为变成了不法侵害行为,甲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可以进行正当防卫,C项正确,B项错误。

乙的不法侵害是真实存在的,甲不是假想防卫,D项错误。

乙用棍子打甲的脑袋,可能造成甲重伤甚至死亡,甲用棍子将乙打伤,防卫没有过度,不是防卫过当,A项错误。

知识模块:刑法学3.制造毒品罪中的毒品属于( )A.直接客体B.犯罪对象C.犯罪所生之物D.犯罪所用之物正确答案:C解析: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人、物或信息。

犯罪对象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客观存在。

犯罪对象与犯罪所生之物不同,伪造的公文对于伪造公文罪而言、制造的毒品对于制造毒品罪而言属于犯罪生成之物,不是犯罪对象。

C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4.《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本条罪状属于( )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正确答案:A解析:简单罪状是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的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刑法学 2. 民法学3. 单项选择题 4. 多项选择题 5. 简答题 6. 辨析题7. 法条分析题8. 案例分析题9. 论述题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下列哪种行为可以构成伪证罪?( )A.在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B.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伪造证据的C.在刑事诉讼中,证人故意作虚假证明意图陷害他人的D.在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帮助当事人伪造证据的正确答案:C解析:伪证罪只发生在刑事诉讼中;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不符合主体要件。

知识模块: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2.战时缓刑的适用对象是( )。

A.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的犯罪军人B.一切犯罪军人C.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公民D.军队中没有军籍的在编职工正确答案:A3.在下列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论处的是A.结果加重犯B.继续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正确答案:C4.绑架妇女、儿童的,可以构成( )。

A.绑架妇女、儿童罪B.绑架罪或者拐卖妇女、儿童罪C.绑架罪或者偷盗婴儿罪D.绑架罪正确答案:B解析:绑架妇女、儿童的,如果行为人是出于出卖的目的,构成拐卖妇女、儿童罪;如果行为人是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则构成绑架罪。

5.我国《刑法》第332条规定:“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严重传播危险的,处……”。

该条的罪状规定方式属于( )。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正确答案:C解析:空白罪状,是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

因而我国《刑法》第332条中“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严重传播危险的”属于空白罪状。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8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8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8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

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

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

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D.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

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

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介入因素往往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对以下内容必须认真理解掌握。

在行为人的行为介入到了第三者或被害者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场合,要判断某种结果是否由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时,应综合考虑三个因素:(1)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则因果关系不因介入行为而中断。

C选项中,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丙的高度危险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因果关系不因第三者的碾压行为而中断。

(2)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

如果介入情况不异常,是前行为通常甚至必然会导致的行为,因果关系就不中断,反之则中断。

A选项中,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紧接着必定会导致被害人的灭火行为,所以被害人为灭火而跳水的行为不异常,不能引起因果关系中断。

B选项中,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因住宅处有婴儿,故必然会导致被害人冲入火中施救,因果关系亦未中断。

而D 选项则不同,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异常性较大,属于因果关系中断的情形,即丁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9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9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9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7. 法条分析题9.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甲到非法场所嫖娼,遭到警察检查,非常害怕,以为自己犯了嫖娼罪,甲的这一认识属于( )A.法律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客体认识错误D.手段认识错误正确答案:A解析:刑法没有规定嫖娼罪,即甲的行为并没有被规定为犯罪,甲误以为是犯罪,是假想犯罪,属于法律上的认识错误,A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2.甲想杀死乙,于是趁乙不备,举刀砍乙。

乙流血不止,昏倒在地。

甲以为乙已死,将其挖坑埋了。

实际上,乙是被埋时窒息而死。

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未遂)B.故意杀人罪(既遂)C.过失致人死亡罪D.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正确答案:B解析:甲以为是用刀砍死了乙,实际上乙是被甲挖坑填埋时窒息致死,甲对自己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情况发生误认,是因果关系错误,不影响罪责的认定,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知识模块:刑法学3.我国刑法分则将所有犯罪分为十大类,依据的是犯罪的(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特别客体正确答案:B解析: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概括的是一类犯罪的共同属性,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基础。

我国刑法分则主要是按照同类客体把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刑法分则体系。

B项正确。

知识模块:刑法学4.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高等院校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B.单位犯罪都以牟利为目的C.单位犯罪都采用双罚制D.单位犯罪也可以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正确答案:D解析: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高校是事业单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单位犯罪不都以牟利为目的,有些犯罪没有牟利的目的。

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2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甲、乙共谋行抢。

甲在偏僻巷道的出口望风,乙将路人丙的书包(内有现金一万元)一把夺下转身奔逃,丙随后追赶,欲夺回书包。

甲在丙跑过巷道口时突然伸腿将丙绊倒,丙倒地后摔成轻伤,甲、乙乘机逃脱。

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A.甲、乙均构成抢夺罪B.甲、乙均构成抢劫罪C.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抢夺罪D.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构成抢夺罪正确答案:C解析:乙只有抢夺行为,甲在乙逃开,失主追过来时,将失主绊倒,致失主轻伤,因此单独构成抢劫罪。

故,选项C正确。

本题中甲乙到底有无形成抢劫的故意?如果双方形成了抢劫故意,则都定抢劫罪。

题目只说甲、乙“共谋行抢”,不说清楚是“行抢夺”还是“行抢劫”。

对于这种题,还是看有无明确的形成共同犯意的表述。

如果没有,就按实行过限认定。

本题中,乙跑出去时并未说:“甲,你断后”之类的话,可以认定绊人是甲的自作主张,认定为实行过限较为妥当。

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刑法2.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1日折抵刑期213的刑种是( )。

A.剥夺政治权利B.拘役C.管制D.有期徒刑正确答案:C解析: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本题答案选C。

知识模块:刑法3.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符合下列某一种情况,2年期满后,经合法程序批准后减为无期徒刑( )。

A.有悔罪表现B.没有故意犯罪C.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D.有立功表现正确答案:B解析:死缓的结局:结果从好向坏。

第一,有重大立功,2年期满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第二,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第三,故意犯罪,未被执行死刑,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33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33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试卷33(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 )。

A.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B.行为人实施了危害行为C.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行为人的行为具有可责性在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上,考试大纲坚持哲学与法学根据说。

就法学根据而言,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仅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或者仅有犯罪构成,都不可能成为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只有它们密切结合形成犯罪构成事实即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才是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

可见,选A项。

2.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国采取的比较可取的学说是( )。

A.罪、责平行说B.基础理论说C.罪、责、刑平行说√D.犯罪构成说就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的地位而言,我国有罪、责平行说,基础理论说和罪、责、刑平行说三种学说。

基础理论说认为,刑事责任在价值功能上具有基础理论的意义,它所揭示的是刑法的基本原理,其具体内容应当有犯罪论、刑罚论和罪刑各论。

罪、责平行说认为,刑事责任是与犯罪相对应并发生直接联系的概念。

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罚虽然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实现方式,非刑罚处理方法也是实现刑事责任的方式之一。

所以刑罚与非刑罚处理方法,同是刑事责任的下位概念。

罪、责、刑平行说认为,犯罪、刑事责任、刑罚是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范畴,刑事责任是介于犯罪与刑罚之间联结犯罪与刑罚的纽带。

刑事责任与犯罪的关系是:犯罪是刑事责任的前提,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是:刑事责任是刑罚的前提,刑罚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

我国采取的比较可取的学说是罪、责、刑平行说。

故选C项。

3.《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该刑罚处理方式属于( )。

A.消灭处理方式B.定罪免刑方式√C.定罪判刑方式D.转移处理方式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包括定罪判刑方式、定罪免刑方式、消灭处理方式和转移处理方式,其中,定罪免责方式是指法院对犯罪人认定有罪作出定罪判决而免除处罚。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21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

其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依据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在确立刑法空间效力方面,我国刑法采取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其他原则为补充的综合性原则。

在确定选择何种原则行使管辖权时,应按照属地主义原则、属人主义原则、保护主义原则、普遍管辖原则的顺序来确定管辖原则,如果可以适用在前的原则管辖,则不能适用在后的原则。

属地原则是指,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中国船舶、航空器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中国刑法。

因此本题可以直接以属地原则确定管辖无需再考虑其他三项原则。

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属人原则是指一国刑法只负责本国公民实施的犯罪;保护原则是指一国刑法可以管辖侵害本国公民或国家利益的犯罪;普遍管辖原则是指一国刑法对侵害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所具有的管辖权。

知识模块:刑法学2.甲唆使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

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甲的行为具备( ) A.标准的犯罪构成B.复杂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修正的犯罪构成正确答案:D解析:标准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对具有通常社会危害程度的行为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甲教唆乙投放危险物质,造成了数十人死亡的结果,属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结果加重犯,具有较重大社会危害程度,不属于标准的犯罪构成。

A 选项错误。

犯罪构成的分类中没有复杂的犯罪构成,B选项属于干扰选项,直接排除。

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

甲教唆乙投放危险物质,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不属于犯罪的基本形态。

C 选项错误。

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193(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下列选择中,应当免除处罚的情形是( )A.犯罪后自首,且犯罪较轻的B.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C.已满75周岁的人过失犯罪D.没有造成损害的犯罪中止√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A项错误。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项错误。

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项错误。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D项正确。

2.甲乙斗殴,甲感觉打不过乙,转身就跑。

乙在后面紧追,快追上时,抡起棍子照着甲的脑袋就打下去。

甲回过身,情急之下挥起手中的棍子劈头盖脸地打向乙,致乙重伤。

甲的行为属于( )A.防卫过当B.故意伤害C.正当防卫√D.假想防卫甲放弃斗殴,试图逃跑,乙再追赶并试图攻击甲时,乙的行为变成了不法侵害行为,甲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可以进行正当防卫,C项正确,B项错误。

乙的不法侵害是真实存在的,甲不是假想防卫,D项错误。

乙用棍子打甲的脑袋,可能造成甲重伤甚至死亡,甲用棍子将乙打伤,防卫没有过度,不是防卫过当,A项错误。

3.制造毒品罪中的毒品属于( )A.直接客体B.犯罪对象C.犯罪所生之物√D.犯罪所用之物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犯或直接指向的具体人、物或信息。

犯罪对象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客观存在。

犯罪对象与犯罪所生之物不同,伪造的公文对于伪造公文罪而言、制造的毒品对于制造毒品罪而言属于犯罪生成之物,不是犯罪对象。

C项正确。

4.《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本条罪状属于( )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简单罪状是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的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

本题中故意杀人罪的罪状,没有具体列明杀人的手段、目的等,只简单描述“故意杀人”,因此是简单罪状,A项正确。

5.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50万元定金后逃逸。

甲的行为属于( )A.法条竞合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结合犯法:条竞合犯指一行为同时触犯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的数个法条的犯罪形态。

本题中,甲的行为既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也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这两个法条存在竞合关系,导致甲的一行为不可避免的触犯两个法条,甲的行为属于法条竞合犯,A项正确。

6.甲因信用卡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四年执行,法院在宣告缓刑的同时宣告禁止令。

下列选项中,甲应当被禁止的内容是( )A.禁止设立公司B.禁止从事高消费活动C.禁止申领、使用信用卡√D.禁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实施证券犯罪、贷款犯罪、票据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宣告禁止令时,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

本题中,甲实施了信用卡犯罪,应当禁止申领、使用信用卡,C项正确。

7.量刑情节中,应当在法定刑限度以下判处刑法的是( )A.减轻处罚情节√B.加重处罚情节C.从轻处罚情节D.从重处罚情节《刑法》第63条第1款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A项正确。

8.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以任意形式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 )A.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B.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D.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以任意形式为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分为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任意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没有限制主体数量的犯罪。

必要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构成法律规定其犯罪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必须采取共同犯罪形式的犯罪。

A项正确。

9.根据法律规定,行为人伪造货币并运输的,( )A.按一般的伪造货币罪定罪处罚B.按伪造货币罪和运输假币罪数罪并罚C.按运输假币罪定罪处罚D.按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刑法》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也就是说按照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D项正确。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故意伤害罪基本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是( )A.轻微伤B.轻伤√C.重伤D.伤害致死故意伤害罪的伤害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包括肉体伤害和精神伤害、内伤和外伤、重伤和轻伤以及伤害致死。

轻伤、重伤和伤害致死是法定的三种伤害结果,轻伤是故意伤害罪基本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B项正确。

11.甲乙均有家庭,但是对各自的配偶都不满意,于是勾搭成奸。

后乙(女)良心发现,不愿再继续通奸。

但是甲纠缠不休,以破坏乙的名誉进行要挟,强行与乙发生性行为。

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成立强制猥亵、侮辱罪C.成立敲诈勒索罪D.成立强奸罪√强奸罪的本质在于违背妇女意志发生性行为。

男女双方原来有通奸关系,只能代表通奸时发生性行为不违背妇女意志。

但当妇女不想继续通奸,而男方以暴力或者威胁等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关系时,违背了妇女的意志,男方成立强奸罪,D项正确。

12.甲乙二人共同谋划杀害丙,甲乙商量好各拿一把刀去砍丙。

结果甲刺中了丙的心脏,乙刺中了丙的腿部。

丙死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单独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C.乙单独成立故意伤害罪D.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在共同实行犯罪的场合,其中一人犯罪既遂的,共同犯罪整体既遂,全体共犯人承担既遂的罪责。

对其他共犯人不需要考虑未完成罪的问题,只是考虑作用大小区分主犯、从犯。

本题中,甲乙共同谋害丙,是共同实行犯,甲一人既遂,整体既遂,甲乙都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A项正确。

13.甲因故意杀人罪被逮捕。

一日,趁监管人员换班的间隙,甲趁机逃跑。

后被发现,为了逃脱成功,甲使用暴力将追捕的监管人员打至重伤。

甲的行为( )A.成立脱逃罪B.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C.成立故意伤害罪√D.成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行为人在脱逃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死亡的,是牵连犯,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本题中,甲在脱逃过程中使用暴力将监管人员打至重伤,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C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14.甲深夜回家时,发现路边行走的女子乙身材窈窕,遂起歹意。

甲在背后偷袭乙,将乙打昏,并将乙强奸。

甲欲离开时才发现乙是自己的妻子。

甲的行为属于强奸罪( )A.既遂B.能犯未遂C.不能犯未遂√D.实行终了的未遂√本题中,甲强奸的对象是自己的妻子,是不能犯未遂,是对象不能犯未遂,C项正确,AB项错误。

甲的强奸行为已经实行终了,是实行终了的未遂,D项正确。

15.下列关于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B.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C.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犯罪概念回答什么是犯罪以及犯罪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等问题,犯罪构成进一步回答犯罪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的条件。

犯罪概念是犯罪构成的基础,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AB项正确。

16.甲拜托乙把一个手提箱带到北京,到北京后手提箱中被查出藏有毒品。

但是乙对此完全不知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成立运输毒品罪的共犯B.甲是间接正犯√C.乙不成立犯罪√D.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把他人当工具利用的不构成共同犯罪,这种情形称为间接正犯。

本题中甲利用乙的行为运输毒品,乙是不知情的人。

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

甲单独成立运输毒品罪。

BCD项正确。

17.禁止令的适用对象是( )A.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B.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C.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D.宣告免予刑事处罚的犯罪分子禁止令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宣判管制、宣告缓刑的同时,判令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命令。

AC项正确。

18.下列关于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污染环境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放危险物质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污染环境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管理活动√B.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污染环境罪的主体都只能是自然人C.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污染环境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或故意√D.投放危险物质罪可以判处死刑,污染环境罪的最高法定刑是七年有期徒刑√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但是污染环境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B项说法错误。

ACD项说法正确。

19.甲乙通奸,预谋毒杀甲的丈夫丙。

乙买来一包“毒鼠强”交给甲,让其找机会将毒药下到丙的饭菜中。

但甲顾虑夫妻多年感情,自动放弃了犯罪,且到公安机关自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成立犯罪中止√B.甲的犯罪行为停止在预备阶段√C.甲成立犯罪预备D.乙成立犯罪预备√部分共同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且具备有效性的,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但是其中止的效力不及其他犯罪人。

本题中,甲自动放弃,成立犯罪中止。

对乙来说,整个犯罪行为尚未着手,停止在预备阶段,乙成立犯罪预备。

ABD项正确。

20.下列财产中属于公共财产的是( )A.国有财产√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C.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D.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刑法》第91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共财产,是指下列财产:(1)国有财产;(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3)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

因此ABCD项全选。

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1.简述徇私枉法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在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是: (1)侵犯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活动与国家的司法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司法职务上的便利,违背事实和法律,在追诉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其受到追诉,或对明知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其受到追诉,或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