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中、外舞蹈史复习所有综合(含试题)
中、外舞蹈史复习所有综合(含试题)成人高等教育舞蹈学专业《中外舞蹈史》课程考试大纲I考查目标根据本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要求,《中外舞蹈史》课程的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中外舞蹈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脉络的综合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例题(一)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二)考试例题一、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原始舞蹈的种类有哪些?原始舞蹈的功能是什么?2、中国舞蹈的发展有哪些规律?3、西欧舞蹈的发展有哪些规律?三、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什么是现代舞?谈谈你对中国现代舞发展状况的认识。
皿参考教材1、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朱立人著《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3、欧建平著《外国舞蹈史及作品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版<:IV考试要点中国舞蹈史部分(一)总概1、中国古代舞蹈史的八大时期2、中国古代舞蹈史五大高潮期(二)史前(原始时期)1、舞蹈的起源2、原始舞蹈的种类3 、原始舞蹈的功能4、原始舞蹈的特征(三)夏商1、帝王纪功舞蹈1.1夏禹的乐舞《大夏》1.2商汤的乐舞《大濩》2、表演娱乐舞蹈(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2.1夏启的乐舞2.2夏桀的乐舞2.3商纣的乐舞3、巫术祭祀舞蹈(祭祀舞的发展及甲骨文中有关记录)3.1巫、巫舞及民间歌舞活动3.2甲骨文中的祭祀舞蹈(四)周代1、雅乐舞蹈1.1西周“制礼作乐”1.2《六代舞》1.3《六小舞》1.4 乐舞机构与乐舞教育2、民俗舞蹈2. 1东周“礼崩乐坏”2.2民间舞的兴盛(南方的民歌民舞、北方的民歌民舞)3、表演性舞蹈3. 1表演性舞蹈艺术的发展3.2舞蹈活动与政治斗争(五)汉代1、舞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1.1 “百戏”是流传最广的表演艺术形式1.2 女乐的舞蹈活动1.3 礼节性舞与即兴起舞1.4 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1.5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2、舞蹈艺术水平的提高2.1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2.2群舞的编排2.3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2.4著名舞人及其艺术成就2.5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六)三国、两晋、南北朝1、《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2、“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4、舞蹈的审美特征(七)隋唐、五代1、舞蹈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2.1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2.2坐部伎、立部伎2.3软舞、健舞2.4歌舞大曲、歌舞戏2.5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八)宋元、明清1、为什么说宋代是古代舞蹈发展的转折点2、元代舞蹈发展的概况2、明清戏曲舞蹈的特征。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
舞蹈考研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引言:舞蹈考研是许多舞蹈艺术爱好者追求高等学历的重要途径。
而对于考生来说,在备考舞蹈考研的过程中,了解中外舞蹈史是非常重要的。
中外舞蹈史作为舞蹈学科的基础,对于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梳理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中外舞蹈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1. 舞蹈史的定义和研究范畴2. 舞蹈史研究的意义和作用3. 中外舞蹈史的发展背景和研究方法二、中国古代舞蹈史1. 原始舞蹈的发展和特点2. 传统舞蹈的起源与发展3. 古代舞蹈的类型和表现形式4. 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舞蹈特点三、西方古典舞的发展史1. 古希腊舞蹈和古罗马舞蹈2. 文艺复兴时期的芭蕾舞3. 古典主义时期的芭蕾舞风格4. 浪漫主义时期的芭蕾舞特点5. 现代主义时期的芭蕾舞形式四、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史1. 新文化运动中的现代舞2. 中国舞蹈革命时期的发展与创新3. 当代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趋势和特点4. 中国现代舞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五、西方现代舞的发展史1. 美国现代舞的发展与先驱人物2. 鬼才马丁·贝克的现代舞遗产3. 波斯顿舞蹈剧场对现代舞的贡献4. 新一代现代舞创作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六、中外舞蹈史的联系和影响1. 中外舞蹈史的交流与融合2. 中外舞蹈艺术对比与互补3. 中外舞蹈史对现代舞蹈发展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七、舞蹈史的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源1. 舞蹈史研究的主要方法和途径2. 国内外舞蹈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3. 舞蹈史研究中的借鉴与创新结语: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其发展历程与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学习中外舞蹈史,考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舞蹈艺术的根源和发展脉络,为今后的舞蹈研究和创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备考舞蹈考研过程中,掌握中外舞蹈史的考研提纲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对比与分析能力,相信考生能够在舞蹈考研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外国舞蹈史复习资料.docx
1 .芭蕾起源:1古希腊的舞蹈2.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3意大利的职业喜剧4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5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以及6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2.古希腊舞蹈的最大特点:1舞蹈与诵诗(朗诵).音乐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演出。
往往歌者和舞者由一人兼任,载歌载舞。
2这些舞蹈的动作很简单,变化不多,主耍是组成一些不同的图案。
3当时以群舞为基木形式,注重共性和协调,而不突出个性,独舞表演是很少见到的。
3.拟剧: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用模拟再现一切”。
拟剧盛行于罗马宫廷,尤其是奥古斯多大帝时代更趋鼎盛,发展很快,十分普及。
著名戏剧家色诺芬的名作《宴饮》篇最早提到拟剧。
到了公元一世纪,“拟剧”已经用來泛指一切戴面具表演故事的戏剧舞蹈形式。
拟剧演员人数一般不多,往往由同一位演员,靠更换而具模仿不同人物的各种动作,以达到劇造不同性格的目的。
通过拟剧表演,一方面消遣娱乐,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喻世教诲的作用。
拟剧中音乐和舞蹈比较丰富,烘托着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刻画。
初期男女角色,一律由男演员扮演,到了3-4世纪才出现了女性拟剧演员。
节n内容常常是滑稽口J笑和轻松愉快的幽默讽刺, 有时其至拿皇帝和众神作为揶揄取笑的对象。
最著名的是拟剧人师是巴蒂路斯和比拉徳斯。
4.杂耍者:就是中世纪流浪艺人中的一种。
他们能歌善舞,往往拿道具(盘碟)跳舞,这些舞蹈也是他们吸收欧洲民间舞蹈技巧自行编排的,一般来说,花样很多,技巧较高。
5.芭蕾的起源:1,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起始可追溯白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迂人利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递地方的宫廷里。
2文艺复兴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文艺复兴归根到底是要创新■■建立资产阶级新文艺,他们树立的大旗是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提侣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西欧各国的文学艺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愈是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传统同自己的民族文学艺术传统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就愈能得到重大成就,这一点在芭蕾艺术反面也完全一样,意大利和法国在芭蕾的形成初期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中外舞蹈史》复习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原始舞蹈1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传说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
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
干是盾,戚是长把斧。
“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
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
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
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
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
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
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6《霓裳羽衣》:
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
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在此后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雅乐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终止才告结束。
2《xx》:
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孔子称其:
尽美未尽善。是一个有诗、有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濩》一起归入武舞。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
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
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宫廷燕乐:
《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教育(舞蹈学)专业考研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13—新祥旭考研辅导
16《希望》是80年代初,由王天保、华超编导,华超表演的男子独舞。
这个舞蹈没有具体的人物,也没有可以抓住的情节线索,有的只是充满形式意味的肢体律动。
《希望》中那个从地平线上站立起来的人体像一个宣言:中国现代舞将从这里崛起。
1、据南宋罗泌《路史》载:神农氏的纪功乐舞名为《扶犁》。
2、清商乐舞的主要特征为抒志言情、飘逸闲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
3、中国最初的巫术仪式舞蹈,主要是蜡祭、雩祭、儺祭、祀高禖等活动中的舞蹈。
4、周代六大舞可分为文舞和武舞,总称雅乐。
“六大舞”包括《云门》、《大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
5、清商乐舞在永嘉之乱后发展为吴歌、西曲。
吴歌、西曲是有歌、有舞、有乐的民间歌舞形式。
6、据《吕氏春秋》、《竹书纪年》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的《葛天氏之乐》是我国音乐、诗歌、舞蹈、剧目的重要源头。
外国舞蹈史 复习资料
1.芭蕾起源:1古希腊的舞蹈2、古罗马的拟剧表演与3意大利的职业喜剧4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5法国与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以及6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2.古希腊舞蹈的最大特点:1舞蹈与诵诗(朗诵)、音乐的紧密结合,就是综合性演出。
往往歌者与舞者由一人兼任,载歌载舞。
2这些舞蹈的动作很简单,变化不多,主要就是组成一些不同的图案。
3当时以群舞为基本形式,注重共性与协调,而不突出个性,独舞表演就是很少见到的。
3.拟剧:在拉丁文中的原意就是:“用模拟再现一切”。
拟剧盛行于罗马宫廷,尤其就是奥古斯多大帝时代更趋鼎盛,发展很快,十分普及。
著名戏剧家色诺芬的名作《宴饮》篇最早提到拟剧。
到了公元一世纪,“拟剧”已经用来泛指一切戴面具表演故事的戏剧舞蹈形式。
拟剧演员人数一般不多,往往由同一位演员,靠更换面具模仿不同人物的各种动作,以达到塑造不同性格的目的。
通过拟剧表演,一方面消遣娱乐,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喻世教诲的作用。
拟剧中音乐与舞蹈比较丰富,烘托着情节的发展与性格的刻画。
初期男女角色,一律由男演员扮演,到了3-4世纪才出现了女性拟剧演员。
节目内容常常就是滑稽可笑与轻松愉快的幽默讽刺,有时甚至拿皇帝与众神作为揶揄取笑的对象。
最著名的就是拟剧大师就是巴蒂路斯与比拉德斯。
4.杂耍者:就就是中世纪流浪艺人中的一种。
她们能歌善舞,往往拿道具(盘碟)跳舞,这些舞蹈也就是她们吸收欧洲民间舞蹈技巧自行编排的,一般来说,花样很多,技巧较高。
5.芭蕾的起源:1,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起始可追溯自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意大利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递地方的宫廷里。
2文艺复兴就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文艺复兴归根到底就是要创新--建立资产阶级新文艺,她们树立的大旗就是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西欧各国的文学艺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愈就是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传统同自己的民族文学艺术传统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就愈能得到重大成就,这一点在芭蕾艺术反面也完全一样,意大利与法国在芭蕾的形成初期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
《西方舞蹈史》复习资料资料
《西方舞蹈史》复习资料《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高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达》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实践,其代表作是1789年在波尔多首次公演的《关不住的女儿》,它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
芭蕾舞剧《仙女》、《吉赛尔》和《葛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
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吉赛尔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帕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和交响芭蕾时期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
惹奈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德·瓦鲁娃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兰伯特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中外舞蹈史 教学大纲
中外舞蹈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903X10课程名称:中外舞蹈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ien Dance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舞蹈表演教材、教学参考书:《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欧建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袁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中国近现当代舞蹈发展史》,王克芬、隆荫培,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中外舞蹈史是舞蹈专业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学生,旨在了解舞蹈的本质所在,应充分把握古今中外的舞蹈发展和进程,认识中西方舞蹈的发展历程,并能够横向、纵向比较中西方舞蹈的流派与风格,对中西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与描述,在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品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为个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今后舞蹈评论打下基础。
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设置为基础必修课,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将对舞蹈表演专业核心课产生重大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效果和要求:1、知识要求:了解和掌握以下主要内容:了解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外国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艺术发展历程;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舞蹈艺术风格特点。
2、能力要求:要求达到以下能力:较强的分析、比较与总结概括能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能力;分析、采取正确态度的应对能力。
3、素质要求:要求获得和深化以下素质:对舞蹈文化、舞蹈遗产的传承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厚重的人文关怀和良好的美学品味;保持民族民间舞蹈民族自觉性,主动维护舞蹈实践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32,期间安排四个课内实践环节,共8个课时。
第一个实践环节为:对各舞蹈文化背景以及民族精神、气质、审美等方面的理解与认识,2个课时;第二个实践环节为:观摩大量的舞蹈视频录像,定期观摩大型舞蹈比赛、汇演,2个课时;第三个实践环节为:了解舞蹈创作动态,展开讨论、评价,2个课时;第四个实践环节为: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文艺演出、比赛,积累对舞蹈的感性体验等,2个课时。
632中外舞蹈史
一、考查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中外舞蹈发展历程;熟悉各历史时期的中外主要舞蹈作品及代表性舞蹈家,能够将各时期的舞蹈风格及流派做全面、客观的分析。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舞蹈史 75分
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75分
一、考查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社会功能;熟练地掌握舞蹈的艺术特性,舞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熟悉舞蹈的种类与体裁,舞蹈语言、思维和形象,舞蹈欣赏与评论,舞蹈表演与创作的审美规范;能够根据舞蹈实例,运用理论原则进行分析与阐述。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舞蹈理论基础知识 75分
舞蹈作品分析 75分。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周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书上盛传的周公“制礼作乐”,代表作品是六代舞和六小舞。
2、从周代开始,雅乐体系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并且使得“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文舞、武舞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舞蹈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各类民间舞蹈十分兴盛,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楚舞,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其中女性舞者具备有轻盈、飘逸、柔曼审美特征。
5、汉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其舞蹈具有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盘鼓舞就是这类舞蹈中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6、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分类方法。
如按舞蹈风格、特点区分的健舞、软舞类;具有严谨、统一结构的歌舞大曲故事情节的歌舞戏等等。
7、唐代舞蹈主要的发展趋势分为继承了前代传统舞蹈、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蹈名称的乐舞和唐代新作8、从唐以后,古人对所有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群众性自娱型歌舞的统称均为“踏歌”。
9、唐代刻画仙女形象的著名代表作《霓裳羽衣》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象美化。
10、宋代城市固定表演场所瓦舍、勾栏的建立,为艺人提供了谋生和传授技艺的场所,促进了各种表演技艺的吸收和融合。
11、元代民间娱乐、欣赏的主要艺术形式是杂剧,而明代的戏曲也同样盛行。
另外明代著名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朱载堉,首创“舞学”,编制拟古舞谱,在中国舞蹈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二、名词解释1、百戏:“百戏”原又称“角抵”,是一种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乐器演奏等多种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由于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而被称为“百戏”,其是汉代流传最广的,也是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专业考研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15—新祥旭考研辅导
1、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
答案要点:汉舞以楚舞为基础吸收了边疆和外域舞蹈及姐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
(2分)它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两方面——思想性和形式美。
(2分)思想性——反映当时的社会意识: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在于执著现实。
(2分)形式美——纵向继承春秋以来的轻盈之、楚舞的风格(2分);横向吸收边地域外的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养料。
使它在形式上具有古拙与轻盈、厚重与轻柔相互对立统一的审美形态(2分)。
2、戏曲舞蹈的文化性质
答案要点:⑴宫廷舞蹈的严格程式⑵民间舞蹈的风格式样⑶文人艺术的意趣旨归
⑷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1、夏禹的纪功舞蹈为《夏龠yue》又名《大夏》。
2、元代名舞有十六天魔舞、昂鸾缩鹤之舞、八展舞、白翎雀舞、倒喇。
3、傩舞是古代民间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舞蹈。
4、周代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5、袖、腰、轻、柔是构成汉族传统舞蹈中“阴柔之美”的风格化艺技。
6、汉舞以楚舞为基础吸收了边疆和外域舞蹈及姐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
它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两方面——思想性和形式美。
7、戏曲舞蹈包括纯舞蹈和舞姿身段两大类。
8、伴随性表情身段是指伴随着演唱或念白过程的身段动作表演,它分演示性动作身段和表现性动作身段两大类。
舞蹈概论复习提纲第二学期
舞蹈概论复习提纲第二学期舞蹈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基础知识1、古典芭蕾是最集中体现着西方古典文化精神的舞蹈形态,它与东方各国的古典舞蹈有着明显的不同。
2、西方舞蹈形式的纯粹抽象中而追求的“黄金比”,实际上最符合人的自然。
3、《皇后喜剧芭蕾》强调了队形变化和舞台调度,体现了对几何形态的追求。
4、福金的舞蹈思想,是从古典芭蕾的终结形态向新古典形态过渡的思想。
5、被称为“现代舞之父”的拉班,他的动作分析理论、体现了“科学主义”的精神。
6、格莱姆描绘的多是人类内心的冲突,而韩芙莉则关注的是人类与环境。
7、对舞蹈来说,重量和支柱的协调一致是它的条件之一;对于舞者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失掉平衡。
8、欧美现代舞的发生与发展,除受到产业革命所导致社会变革的影响外,也多方面地受到传统艺术的影响。
9、苏珊·朗格认为“力”的变化是和感情息息相关。
10、对玛莎·格莱姆来说,现代舞始于呼吸动作这一生命本身的开始。
11、有些观点认为现代舞的形态是不确定的,是未知的、反预测的﹑内心“外化”的“水到渠成”﹑外在世界搜寻的“信手拈来”。
12﹑坎宁汉“新现代舞”风格的形成,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传统芭蕾﹑凯奇的音乐。
13﹑“舞系”指舞步的连接,是芭蕾舞蹈的构成基础。
舞步包括:预备舞步﹑表现舞步﹑结束舞步。
14、芭蕾在19世纪完成了它自身形态建构的使命,并形成了英、法﹑俄等流派。
15、有学者认为,身体运动构成的语言系统可以大体分为立与坐两种。
16、“现代舞”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现代舞蹈理论家科恩第一个开始使用的。
17、“插舞”是芭蕾中特有的一类舞蹈表现,它也称性格舞和代表性它与剧情的推进无关。
18、诺维尔“情节芭蕾”的思想,是在其弟子罗贝瓦尔的舞剧无益的谨愤中得以体现的。
19、定义现代舞的基础,不是形态意义上的,而是心态意义上的。
2、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西方芭蕾舞发展的鼎盛时期。
21﹑舞蹈平衡的基础是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的0.618 ,它又称为黄金比。
外国舞蹈史考试复习范围
外国舞蹈史考试复习范围(2011年6月2日整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戏剧芭蕾、计算机编舞法、多媒体舞蹈、拉班舞谱、心理芭蕾、舞踏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被西方称为“现代舞之父”的舞蹈家是(伊莎多拉·邓肯)。
2、最早创立西方芭蕾技术的实践者是(路易十四)。
3、后后现代舞是西方舞蹈史上的第(5)时期。
4、创立伪东方舞并进行实践的舞者是(泰德·肖恩、露丝·圣丹妮丝)。
5、第一位实践芭蕾足尖技术的舞者是(安娜·巴甫洛娃)。
6、《春之祭》在西方舞蹈发展史上,出现了( 3)种不同舞蹈风格的版本。
7、西方芭蕾舞史上,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古典芭蕾代表作共有(3)部。
8.以“机遇编舞法”为舞蹈技术而创作的现代舞作品是(《空间点》)。
9、现代舞《多少悬在半空中》的主要特性是(空间感)。
10、《穆勒咖啡屋》的编导是(皮娜·鲍希)。
11、D·T·V又名(多媒体舞蹈)。
12、“舞踏”的创造者与实践是( 大野一雄 )。
13、“计算机编舞法”的技术载体是(Labanotation)。
14、《夜曲》的创作来源借鉴了哪部舞蹈作品:(《天鹅之死》)15、属于艾尔文·艾利舞团的作品是(《启示录》)。
16、德国表现主义舞蹈大师是(玛丽·魏格曼)。
17、后现代舞作品《信封》的表现手法是(抽象表现)。
18、西方舞蹈史的发展特点是(颠覆与创新)。
19、鲁道夫·冯·拉班的对现代舞发展的贡献是(力效)20、瓦·德尔萨特的创立的人体表现系统被称为(表情体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试从宗教与舞蹈美学意义列说舞蹈起源方式。
2、列举古典现代舞的三大技术体系。
3、在国际标准舞之交谊舞中,有哪些舞蹈风格?4、列说原始舞蹈的艺术特点。
5、在浪漫芭蕾时期,创作了哪些主要的名作;对其中两部令你印象深刻的作品进行关于其浪漫性特征的描述。
2016-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舞蹈教育(舞蹈学)专业考研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16—新祥旭考研辅导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以舞相属: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
席间一人舞罢,邀请另一人起舞。
属,邀请之意也,有着严格的礼仪规矩,特别讲究仪容仪态。
到了唐朝以舞相属之风更盛,人们将跳舞视为抒情怡乐的快事。
2、胡乐胡舞: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
胡乐胡舞即指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
3、建鼓舞:建即竖立的意思,建鼓就是以木柱穿挂鼓的腰部将鼓竖立起来,鼓面直立,乐人一边击鼓一边舞蹈,其名是舞蹈史学家依其形式而命名的。
4、东海黄公汉:东海黄公是汉代著名的情节舞,以歌舞表达简单的故事。
东海黄公开创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先河,舞蹈过程中的人兽相斗的武打和幻术以及特技表演可视为中国以舞说戏、依戏做舞的中国戏曲形式的开端。
5、纪功舞蹈:纪功舞蹈是反映和歌颂统治者功绩的舞蹈。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国舞蹈发展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周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西周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即史书上盛传的周公“制礼作乐”,代表作品是六代舞和六小舞。
2、从周代开始,雅乐体系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并且使得“文意昭德、武以象功”的文舞、武舞两大乐舞的分类得以完成。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4、春秋战国时期舞蹈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各类民间舞蹈十分兴盛,出现了最早的审美风格楚舞,其是一种以拧身出胯的曲线美为特征的舞蹈形态,其中女性舞者具备有轻盈、飘逸、柔曼审美特征。
5、汉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集大成时期,其舞蹈具有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盘鼓舞就是这类舞蹈中最负盛名、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6、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一时期里,舞蹈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形式,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分类方法。
如按舞蹈风格、特点区分的健舞、软舞类;具有严谨、统一结构的歌舞大曲故事情节的歌舞戏等等。
7、唐代舞蹈主要的发展趋势分为继承了前代传统舞蹈、以国名地名族名为乐部或舞蹈名称的乐舞和唐代新作8、从唐以后,古人对所有以脚踏地为节、手袖相连、载歌载舞的群众性自娱型歌舞的统称均为“踏歌”。
9、唐代刻画仙女形象的著名代表作《霓裳羽衣》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象美化。
10、宋代城市固定表演场所瓦舍、勾栏的建立,为艺人提供了谋生和传授技艺的场所,促进了各种表演技艺的吸收和融合。
11、元代民间娱乐、欣赏的主要艺术形式是杂剧,而明代的戏曲也同样盛行。
另外明代著名乐律学家、数学家、历学家朱载堉,首创“舞学”,编制拟古舞谱,在中国舞蹈发展历程中熠熠生辉。
二、名词解释1、百戏:“百戏”原又称“角抵”,是一种集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乐器演奏等多种技艺为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由于包括了许多不同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而被称为“百戏”,其是汉代流传最广的,也是最主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西方舞蹈史》复习资料讲课教案
《西方舞蹈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1581年诞生的《王后的喜芭蕾》被公认为历史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2、在路易十四执政的法国宫廷,芭蕾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吕里、博尚和莫里哀是法国宫廷芭蕾的重要奠基人。
3、18世纪芭蕾改革派主要代表人物安芝奥林尼奠基人之一,他将芭蕾的体裁分为怪诞、喜剧、半性格和崇高四种,代表作有《唐·璜》和《谢米拉米达》等。
4、18世纪前浪漫主义芭蕾的杰出代表、法国著名舞蹈革新家乔治·诺维尔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情节芭蕾”的理论主张。
5、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将“情节芭蕾“的改革思想应用于舞台实践,其代表作是1789年在波尔多首次公演的《关不住的女儿》,它是活在今天芭蕾舞台上的最古老芭蕾名作,也是最早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第三等级贫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舞剧。
6、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能够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感情。
芭蕾舞剧《仙女》、《吉赛尔》和《葛蓓莉娅》分别是这一时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
7、玛丽亚·塔里奥尼是第一位立起足尖翩翩起舞的芭蕾明星,她和她的父亲是浪漫主义芭蕾的重要代表人物。
而该时期的舞剧中出现的吉赛尔这个角色被称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
8、彼季帕是所有来俄国工作的外国人中间对俄国芭蕾贡献最大的一位,被看作是“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芭蕾舞剧《睡美人》是彼季帕创作的顶峰。
9、前苏联芭蕾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探索阶段、戏剧芭蕾时期和交响芭蕾时期三个阶段。
10、交响芭蕾是20年代由费多尔·洛普霍夫提倡的,他的名著《舞剧编导之路》则是交响芭蕾的理论基础。
11、英国芭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归功于三位女舞蹈家终生的努力。
惹奈创建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德·瓦鲁娃筹建了皇家芭蕾舞团,而兰伯特则成立并主持了芭蕾俱乐部。
12、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剧院是代表美国芭蕾艺术主流的两个舞团。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舞起源、形成、发展创新的各个历史时期因素,表演形式和特点如下:• 1、起源:舞蹈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原始社会,祖先们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舞蹈。
借以享娱欢乐和放纵追求人类美好生活。
• 表演形式:• 集体性活动,统一节奏,统一步伐,以“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形式自娱自乐。
• 特点:• 较强的模拟性和节奏性,突出传授技艺的功利性和锻炼教育后代的实用性。
• 2、尧舜时期:人类由原始社会过度到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和消费的原始状况,舞蹈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自娱自乐性舞蹈伴随着君主制度的形成,进入了声色追求和娱乐表演性艺术范围。
• 表演形式:• 通过歌、舞、诗相结合的表演,来歌颂舜帝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尧的功德,而它的表现形式则是“击石拊石”,是“凤凰来仪,百兽率舞”,也是氏族社在儒家的乐舞学说中的集中体现。
• 特点:• 综合歌、舞、诗的表演性,主要内容是歌颂舜帝领导天下时仁德如天,智慧若神的贤明。
• 3、西周时期:周灭商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思想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用严格的等级制度合礼仪约束,使众民奉礼守法,由尊神文化改变为尊礼文化。
周公的礼乐制度使宫廷乐舞有了进一步发展。
• 表演形式:• 有了一定的叙事性内容舞蹈,并初具情节结构的段舞。
周乐《大武》,是武王伐纣胜利后由周公创编的,内容就是表现武王克商的丰功伟业六段舞。
• 特点:• 强调了礼乐互为表里、相互为用的教化功能,强调了乐舞在人之内心修养方面的陶冶作用,以及周公制国的贤明。
• 4、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连连战乱,各诸侯国相互侵夺,多姿多彩的七国乐舞文化及表演艺术相互融合、汇聚,在汉代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一种新的表演艺术——百戏。
在招待外宾和使臣时演出,• 以夸耀汉王朝的富有强大。
有力的促进了乐舞的发展。
• 表演形式:• 表演内容庞杂,形式庞大,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需求。
《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
《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的性质《中外舞蹈史》是报考音乐与舞蹈学、舞蹈(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主要考核考生对中外舞蹈历史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情况。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的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范围和内容考试的范围和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和外国舞蹈历史的发展。
(一)中国舞蹈史1.原始舞蹈产生与发展的轨迹(1)生产劳动与原始舞蹈(2)生殖崇拜与“求偶舞”(3)反映征点生活的古武舞(4)原始祭祀舞2.夏商奴隶制时代舞蹈的发展(1)舞蹈步入表演艺术领域(2)祭祀舞的发展及甲骨文中的有关记录3.两周时期舞蹈的发展和变革(1)强化舞蹈的才华和政治作用(2)“礼崩乐坏”与民间舞兴盛(3)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4)儒家的乐舞理论(5)墨家的乐舞理论4.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1)“百戏”是流传量广的表演艺术形式(2)“女乐”的舞蹈活动(3)社节性舞蹈与即兴起舞(4)雅乐舞蹈的继承与创新(5)民族关系的发展与乐舞文化交流(6)技艺结合,注重舞情舞意的刻画(7)群舞的编排(8)舞具舞服的巧妙运用(9)著名舞及其艺术成就(10)乐舞理论与审美特征5.各族乐舞在纷呈交流中发展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1)《清商乐》的发展与演变(2)以舞相属“与即兴起舞(3)各族乐舞文化大交流及其深刻影响(4)舞蹈的技艺水平与审美特征6.辉煌唐舞(1)节日歌舞游乐(2)自舞成风(3)歌舞艺人在街头、广场、酒肆献舞(4)宗教祭祀舞蹈的艺术化与世俗化(5)舞蹈艺术的丰富多彩(6)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7.舞蹈艺术发展的转折期——辽、宋、西夏、金代的舞蹈(1)辽代舞蹈的兼容精神(2)辽承唐舞倡诸舞(3)辽代遗存的舞蹈形象(4)宋代——古代舞蹈发展的转折点(5)繁盛的民间歌舞(6)继承变革中的宫廷宴乐和歌舞大曲(7)纯舞渐衰时的优秀舞者(8)唐、宋舞乐传高丽(9)珍贵的德寿宫舞谱(10)金承辽舞融宋舞(11)西夏舞迹8.元、明、清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变异(1)元代的宫廷宴乐及其他表演性舞蹈(2)明代宫廷乐舞和朱载堉的舞论及拟古舞谱(3)清代的宫廷宴乐和舞蹈家裕容龄(4)汉族民间舞(5)少数民族民间舞(6)戏曲舞蹈的发展(二)外国舞蹈史1.芭蕾的起源(1)古代希腊的舞蹈(2)古代罗马的拟剧(3)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2.芭蕾的雏形(1)文艺复兴与芭蕾的形成(2)路易十四与宫廷芭蕾(3)皇家舞蹈院与皇家音乐院(4)最初的芭蕾理论书籍3.前浪漫主义芭蕾(1)启蒙主义及其对前浪漫主义芭蕾的影响(2)18世纪的法国芭蕾(3)18世纪的奥地利芭蕾(4)诺维尔及其舞蹈改革思想(5)多贝瓦尔与《关不住的女儿》4.浪漫主义芭蕾(1)浪漫主义与浪漫主义芭蕾(2)塔里奥尼父女与舞剧《仙女》(3)《吉赛尔》(4)《葛蓓莉娅》与浪漫主义芭蕾的衰落(5)四人舞(Pas de quatre)(6)浪漫主义芭蕾的其他舞蹈家5.俄罗斯芭蕾(1)《奥菲士》与芭蕾传入我国(2)瓦尔贝赫和格鲁什科夫斯基(3)活跃在俄国的法国编导们(4)彼季帕——俄罗斯芭蕾奠基人(5)俄罗斯芭蕾教学学派的形成6.世纪之交的芭蕾改革(1)戈尔斯基及其改革活动(2)福金的创作活动(3)佳吉列夫的“俄罗斯演出系”及其俄罗斯芭蕾舞团(4)佳吉列夫舞团中的几位主要舞蹈家7.前苏联芭蕾(1)探索阶段(2)戏剧芭蕾的兴衰(3)交响芭蕾时期8.当代欧美芭蕾(1)英国芭蕾简介(2)美国芭蕾简介(3)法国芭蕾简介(4)丹麦芭蕾简介(5)其他一些国家的芭蕾简况(6)苏联演员在西方的活动9.20世纪前期的现代舞(1)伊莎多拉·邓肯的自由舞蹈(2)露丝·圣·丹尼斯的宗教舞蹈(3)泰德·肖恩的美国舞蹈(4)玛丽·魏格曼的表现主义舞蹈(5)玛莎·格雷姆的心理表现舞蹈(6)多丽丝·韩芙莉的人道主义舞蹈10.20世纪后期的现代舞(1)艾瑞克·霍金斯的诗性舞蹈(2)约瑟·林蒙的人本主义舞蹈(3)默斯·坎宁汉的机遇舞蹈(4)皮娜·包希的舞蹈剧场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了解并理解中国舞蹈的发展历史,对历史上中国舞蹈的几个重要时期和时代风貌要能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第一章原始舞蹈11973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追溯到了5300多年前。
2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
3传说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发明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
《扶来》:反映伏羲氏发明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
《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
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
”《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
干是盾,戚是长把斧。
“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舞蹈形式从远古一直流传到今天。
4原始舞蹈的特征:强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生命情调、热烈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
5探索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说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第二章夏商奴隶制时代1女乐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发展时期,生产力发展改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
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始分化。
伴随整个社会发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娱乐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即女乐队伍开始发展并庞大起来。
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奢侈乐舞场面。
这些女乐经过一定训练,具有一般人不能掌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
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娱乐上的奢侈追求,但她们创造的精美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发展。
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2甲骨文中出现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
3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柔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
第三章两周时期的舞蹈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西周建立之初,为了巩固其统治,极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
它以“礼”来区别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和情感。
意在通过礼乐的并举,促使社会的外在规范最终化为人们内在心灵的愉快和满足,从而产生强烈的社会情感力量,以致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导致群体和谐。
它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
西周制定的雅乐舞体系分歌颂那些杰出的氏族首领的《六舞》(或称《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及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小舞》(或称《六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
在此后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雅乐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终止才告结束。
2《大武》: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
孔子称其:尽美未尽善。
是一个有诗、有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濩》一起归入武舞。
3《六小舞》是教育少年“国子“的教材,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其中《人舞》“以手袖为威仪”不执舞具,徒手而舞。
4儒家乐舞理论: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
他主张乐舞用于教育和政治,赞成“雅颂正声”“先王之乐”,反对“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歌舞;认为乐舞可以陶冶情操,移风易俗,起到教化作用;乐舞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然表露,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乐舞,可以调和阶级矛盾。
孔子创办私学,将贵族阶级享受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推向广大平民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公孙尼子的《乐记》是儒家乐舞理论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有影响的乐舞理论著作。
第四章舞蹈艺术取得重大发展的汉代1百戏:汉代“百戏”也叫“角抵”、“角抵奇戏”。
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乐演奏、歌唱演唱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
包括了十分丰富的表演节目如巾袖舞、道具舞、情节舞、舞相等。
演出规模可大可小,它不仅盛行于民间,还广泛流传在宫廷、贵族中间。
是汉代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
2以舞相属:汉代自娱性舞蹈,是一种礼仪性的交谊舞。
即席间一人舞罢,再属与另一个人舞,如此循环,相属而舞。
一般是主人先舞,相属于宾客。
汉代,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占优势,它是从人际关系来确证个人价值的。
人们通过“以舞相属”来审视自己在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地位。
3《盘鼓舞》: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舞蹈,表演时地面上置放数个盘鼓舞者踏盘鼓而舞,准确而富有感情地完成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技巧傅毅的《舞赋》中有极其生动、真切的描写:“……于是蹑节鼓陈,舒意自广。
游心无垠,远思长想。
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
”4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汉代舞蹈是以楚舞为基础并吸收了外域和边疆舞蹈以及姊妹艺术的营养而形成的。
它既轻疾又顿挫,既刚劲又舒展,是一种多形态的美感,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形式美两方面。
思想方面:一方面在于神仙幻想,一方面执着于现实。
神仙幻想是汉代艺术表现的主体。
《总会仙倡》就以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现了一个仙凡杂处、人兽同乐的理想王国。
汉代舞蹈中,与神仙幻想这种属于原始艺术风范的舞蹈相一致的是那些充满原始活力的舞蹈。
如刀舞、剑舞、《巴渝舞》等。
这些舞蹈充分显示着原始舞蹈的火力和生命情调。
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古拙与气势以及蓬勃旺盛的生命,为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
另一方面,与充满原始想象的神幻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丰富多彩的现实人间。
人间的情感生活在汉代的舞蹈中占了相当的比重。
从模拟农业生产的《灵星舞》到纯舞性质的巾袖之舞;从诙谐滑稽的《沐猴与狗斗》到抒发个人情怀的即兴舞、礼仪舞,无不充满现实的生活气息和现实的社会情感,表现了汉代人对世间生活的热情玩味。
形式方面,汉代舞蹈通过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
首先,汉代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舞蹈讲求的轻盈之美。
其次,汉舞继承了“楚舞”的风格。
汉代对姊妹艺术的借鉴主要是在杂技、武术和幻术方面。
此外,汉代舞蹈还对各边地民族的舞蹈兼容并蓄,班固的《东都赋》就记有当时“四夷乐舞”在京都表演的情况。
汉代舞蹈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使汉代舞蹈在形式美方面的特色表现为古拙与纤巧、厚重与轻柔的相互结合以及高难度的杂技技巧。
汉代舞蹈的意象世界是一个磅礴古朴、天真狂放的意象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力与生机,一种原始的艺术精神。
而那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作为“泱泱汉风”的标志,便成为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1《高丽乐》:北魏灭北燕时所得乐舞。
是鸭绿江沿岸地区和朝鲜半岛居住的朝鲜族的乐舞,舞蹈具有鲜明的朝鲜族色彩。
隋、唐时代被列入《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
2石窟艺术:开凿的路线以及汉化的过程于公元四世纪在我国北方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
五世纪前期统一北方,在进入西北凉州(今甘肃武威)沙洲(今甘肃敦煌)一带时,在创建于是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36年)的敦煌莫高窟窟群中开凿了一些石窟,就是一直保存至今的北魏石窟。
公元398年北魏从盛乐迁都平城(今大同)后,在那里开凿了驰名世界的云冈石窟。
然后又南进,深入到中原腹地,再迁都洛阳,在那里开凿了宏伟壮观的龙门石窟。
景明年间,(500——503)又在河南巩县洛河北岸的断崖上开凿石窟,即巩县石窟寺。
这些石窟里的舞蹈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生活中的舞蹈形态。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魏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舞蹈形象是随着当时的政治措施、社会生活、审美标准变化而变化的。
第六章辉煌唐舞1《坐部伎》《立部伎》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宫廷积累的歌颂当朝皇帝的乐舞,乐部名称如下:《立部伎》8部——《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
《坐部伎》6部——《燕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歌》、《龙池乐》、《小破阵乐》等。
2《破阵乐》:是为了歌颂唐太宗李世民打败诸侯王刘武周而特别创作的,唐太宗为秦王,故名《秦王破阵乐》。
后来不仅被列入燕乐,还被选入雅乐,被誉为唐代第一乐曲,拟之于“国歌”、“国乐”。
3唐人将广泛流传在宫中、士大夫家中以及民间的小型表演性舞蹈依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划分为软舞、健舞两大类。
“健舞”敏捷刚健,“软舞”大多较优美柔婉。
4《踏谣娘》:唐代歌舞戏著名代表作之一,起源于北齐(一说隋代),情节比较完整。
取材于一个酗酒的男人屈打其妻,其妻向邻里哭诉,人们在模仿她哭诉的音调和受屈打的动作中,逐渐演变出的歌舞戏。
5唐代“大曲”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相结合的多段体歌舞曲。
“大曲”结构复杂,开始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器乐演奏,叫“散序”;接着是慢板的歌唱(有时插入舞蹈),叫“中序”;最后是节奏急促,起伏变化的舞曲,叫“入破”。
6《霓裳羽衣》: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
舞蹈主要表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许多珠翠饰品,华丽典雅。
舞姿优美、轻盈、飘逸、柔曼、引人入胜。
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
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妃。
7踏歌“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是唐代诗人对当时自娱性歌舞踏歌的描写。
“踏歌”是一种自娱性歌舞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歌唱、踏地与舞袖。
8《南诏奉圣乐》:其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舞时有歌,皆祝颂之词。
“字舞”结束后,还要表演以下几个乐舞:由十六人演《辟四门之舞》,独舞《亿万寿》,唱《天南滇越俗》歌;还有《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军乐部、表演各具特色的乐舞,最后一部“军乐部”舞人穿的是南诏民族服装。
同时,还有五种不同的调式和多种形式表演《奉圣乐》,由军士歌、女子歌、小女子舞、男独舞、独唱、领唱集众人合唱交错出现等。
《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另一方面,在艺术创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收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欣赏价值。
9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宫廷燕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型表演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
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
由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
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