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深度教学引领深度学习

前天,期末成绩一出来,张艺曦妈妈立刻给我发了一条信息:汪老师,张艺曦成绩为什么总是90分左右,老是提不上呀?我立即回复:他基础知识掌握不错,可是学的不够深入,不会活学活用。和她妈妈聊过以后,我也意识到,我班就有一部分学生,感觉他们基础知识学习不错,可是,稍有变化和拓展,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抱怨“老师没讲过”“我没见过”等等。其实学生以前也学习过类似的一些知识,但是就没有人愿意去思索,去挖掘。同时我也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太多浮于表面的东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入挖掘课本当中深层次内容,相关知识无法得到拓展,使得数学学习效率相对低。再说,咱学校数学一周7节课,有的更少。课堂上又有新知,又要有拓展,还想有深度,这样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数学老师真的不容易。所以我们只有让课堂教学有深度,让学生深度学习,提高40分钟的效率。

我今天说的深度教学并不是要加深教学知识的深度与难度,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充分调动大脑思考,透彻掌握知识并能活学活用。

我们五年级的数学课堂进行深度教学,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一、深度解读,抓住数学学科知识本质

读透教材,把握学科本质是深度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读懂读透教材才能抓住学科知识本质进行教学。否则教师课堂教学没有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进行教学。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仓促上阵,哪能不败呢?所以,在上课之前,必须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读懂读透教材。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做到心中有底,上课才会从容,才会忙而不乱,这是课堂上进行深度教学的重要保障。

如教学方程这一单元时,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可是当未知数出现在减数

和除数的位置时,利用等式的性质有点繁琐,怎样让学生掌握这类方程,我们教研时也是讨论的热火朝天。元成勇老师说:“看教材吗,教材上有解方程用等式的性质,也可以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甚至学生在一年级时就有8-()=3,这时就有方程思想。”他的话语一出,我们都相视一笑,因为我们都知道,元老师每节课前,总是把课本,教材深入学习,吃的很透。

读透啦,才知道这节课上什么,什么是重点,才能选准切入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清楚了此内容亦为初中教学做准备。因此教师授课前不仅清楚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同时关注到其纵向衔接。理清各知识点间的纵横关系,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进行深度教学。

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深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发展来源于问题的产生,如果没有问题就难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显得肤浅、流于形式,那么学生的思维便无法得到发展。只有以问题引领数学课堂,让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启发学生围绕数学

问题进行思维,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例如,我们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们在文丽娜的提示下设计这样的问题

已知圆的直径d,求以直径 d 为对角线的正方形面积。即圆内接正方形的面积。

经过一番思索,学生仍无法解决问题,受原有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影响,学生认为不知正方形边长便无法求其面积。我也不急于说出方法,提醒学生在这道题中不知道边长也可以求出正方形面积,要求学生画出正方形的另一条对角线(即垂直于原直径的另一条直径),同时抛出“正方形对角线有什么特点?”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努力回忆,认真思考、交流,终于突破思维定式,知道直径d(对角线)乘半径r (另一对角线的一半)除以 2 便求出了以对角线分割开的三角形的面积。至此,求正方形面积便不在话下。

又如,已知圆内以半径r 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s (s 不是自然数的平方值),求圆的面积。看完题目多

数学生一头雾水,他们觉得求圆面积必须先求半径的长度,但以他们的知识水平显然无法求出半径。我适时点拨:这道题中正方形面积s 与圆的半径r 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时我建议学生写出圆、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问题的引导及公式的比对下,学生终于理解此题圆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π。

接着我随机在此基础上把图形转化成圆外切正方形,这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学生的思维此时已经活跃,顺利得出圆外切正方形面积4rr,学生自觉发现圆外切正方形面积,圆的面积,圆内接正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更深层次掌握圆的面积。

我们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巧用变式,并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数学方法渗透,提升学生数学思想深度

数学知识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方法,才能更全面、更

深入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潜移默化地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解题时灵活应用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求

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他们认为这道题只能先通分再计算,但是要通分数据太大,如果继续往下加就更没法计算了。于是,我提醒学生是否可以化繁为简,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学生根据以往经验,求得,

并从中发现了规律:计算这类前一个分数是后一个分数的2倍加法算式的结果即求 1 减最后一个加数的差,因此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学生虽已求得结果,但我却不放过,再一次提醒学生画图表示“1”,并把图平均分再依次表示出各个加数,有的学生便画出了如下图示,借助

此图形理解“

”就更加浅显易懂了。

同理求“

”这种同一类型题时,我们便可举一反三,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归纳出结论:求前一个分数是后一个分数的2 倍加法算式的和即为“首项×2-末项”的结果。

一堂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数学课,留给学生的是持久的数学思考和非常受用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节课我们制作了一个会说话的正方形课件,课件是宋瑞娟老师请名师制作,真的特有深度,说不定还有明天的考试题呢!有需要找瑞娟啊。

四、数学文化的课堂拓展,实现深度教学的延伸

一说到课堂拓展,我们总认为拓展就是提高教学难度,往往超越教学目标,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我们要走出课堂拓展误区,课堂的拓展与延伸要适时适度,要适合学生的学情,实现“四个对接”,即与学习主题对接、与生活对接、与学生的知识“缺口”对接、与综合应用对接,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