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2012.03.13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实现“两 个 转变”——唯心主义世界观向唯物主义 世界观的转 变;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二、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两个转变”到《共产党 宣言》发表,是马克思主义的孕育和形成阶段 三、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丰富的发展过程,可分为 三个阶段
1.革命民主主义与共产主义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历程、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进行分 析,他们刚开始坚持的革命民主主义时主要是在封建社会,那时资产 阶级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要摆脱宗教神学束缚,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以武装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则是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广大人民尤 其是工人阶级深受资本家压迫和剥削,为了求得政治解放,就必须以
武装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无产阶级专政。
2.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转变中,都谈到关于宗教问题、私有制问 题、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问题。对于宗教,要真正消灭它的压迫,就
要消灭人间压迫,消灭剥削劳苦大众的阶级政权;在私有制问题上,
当然他们揭露了私有制本质后,也主张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 制为主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
级关系问题上,他们主张无产阶级这个进步阶级就要推翻资产阶级政
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 远大理想准备条件。
二、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两个转变”到《共 产党宣言》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孕育和形 成阶段
(一)从1842-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两个转变” 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是马克思主义孕 育和形成阶段。《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历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历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历程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3国是其发源地。

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它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他们按其社会地位而言,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观点而言,原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言,原是民主主义者。

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从1844年起合著《神圣家庭》《德意志意识形态》,并分别著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哲学的贫困》等书,阐明无产阶级的新世界观。

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一词,是在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后,才被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 产生与发展

三、俄国十月革命
2.经过:
二月革命 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结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四月提纲 ①背景:继续参加一战,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内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实行土地改革, 退出战争 ③作用: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七月流血事件:表明和平方式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 面结束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பைடு நூலகம்革命) ①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②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四、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苏联的建立 ①建立:1922年成立苏联 ②意义:极大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21题)《法国政治制度史》 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 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 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C.①②③ B.②③ D.①③④
(2007宁夏文综3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 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 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 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 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 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
5.结果及其原因
①结果:失败
②原因:客观上敌人的疯狂镇压;主观上缺乏先进政党领 导,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没 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合起来等;根本原因工业革 命后,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革命爆发是由 于外部偶然因素,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 发展而爆发。(不具备客观条件)

从实践和认识关系,谈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

从实践和认识关系,谈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

三、从实践和认识关系,谈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
1、毛泽东思想
1945年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发表讲话,表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4、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演变过程表明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决不是自我封闭的僵化体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的思想体系。

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科学态度,必须体现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鲜明特征,应该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条件,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善于创造新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第二讲(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第二讲(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4)《手稿》说明了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 用,分析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初次涉及生产劳动过程 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 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
(5)《手稿》还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 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 短暂性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深化了阶级斗争和 共产主义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唯物史观的表述: ‚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 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 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 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 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 识形态,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 们产生的过程。‛
抽象。‛经济学的观念、范畴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的。
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更准确地阐述了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不仅界定了生产力的内涵、要素
和生产关系的内涵,还说明了生产力在社会历史中的基 础地位和决定作用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
系,从而使唯物史观这一根本原理的表述达到了理论内
容与表达形式的科学统一。另外,马克思还利用‚社会 机体‛这一概念阐述了对社会形态的理解,得到了对社
第二讲 唯物史观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公开系统阐述
主要内容

二 三
唯物史观的发现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 述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系统阐 述
一.唯物史观的发现历程
起 点
发 展
创 立
意 义
1.起点
《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唯物史观创立过程的起点。 《手稿》中,马克思深入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给世人留下的珍宝,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实践的哲学,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命运获得解放的理论武器,它为人们走向共产主义指引了方向。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好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创立1 实现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在1842年参加《莱茵报》的活动后,就开始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和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和实践使马克思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马克思直接从事实际的政治斗争,站在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最前沿,正是由于对这些斗争经验的反思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开始了向唯物主义转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努力探索多国历史著作和早期资产阶级作家、启蒙主义者政治理论作物的产物,其中马克思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由此马克思转向从市民社会探究政治国家的根源,从而开辟了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道路。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导言》,对宗教根源的揭示,把“人类解放”归结于消灭私有制,对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论证,对革命实践作用的论述,已经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此阶段的标志性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理论,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阐发了自己的哲学、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改造对象世界的生产劳动。

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活动。

而在私有财产的前提下,类本质将自身异化了,并造成人同人异化,即造成工人与资本家的对立,造成私有财产,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思维与存在之间、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矛盾对立。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古希腊罗马哲学其他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影响相对说是间接来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两个分离得以统一。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
个阶段: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形成阶段(1830年代-初期)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要受到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开始形成自己
的哲学体系。

他主张用唯物的观点看待世界,强调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逐渐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
说等等。

他也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并将黑格尔的辩证法转化为唯物辩证法。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式成为独立的体系,包括唯物辩证法、社会历史唯物
主义等理论。

此时的马克思已经将其哲学思想应用于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分析中,并以
《资本论》为代表的经济学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被完善和发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唯物主义
等等不同维度的理论。

此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成为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社会唯物主义等新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
一些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疑和挑战,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新的
考验。

马克思

马克思

1.马克思主义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发过、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气候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更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李伦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一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5.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唯心主义相反6.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和作用7.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额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8.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辨证论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9.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产生的 时

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产生的 时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首先,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次,他指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商场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运动在实际运用中是极其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应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起矛盾则变为对抗的,全局性能高的矛盾)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价值的实现必然已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相互制约: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的实现程度,价值的实现状况制约着真理的验证过程
相互引导:追求真理实现价值为目的,实现价值已认识真理为前提
三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以及发展的基本观念(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肯定与否定规律)
特征:1唯物辩证观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辩证法
3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对立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发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趋势,他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者的蹲里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趋势。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就没有统一性对立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统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在物质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形势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整理版

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整理版

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方能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

其重要标志就是先后形成了既适应特定的时空条件,又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是在这些适应中国实际需要、符合时代特征要求、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走向了胜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

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

简言之,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率先垂范,首开先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毛泽东思想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一问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开展,面对中国革命大起大落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许多共产党人纷纷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新途径的苦苦探索。

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理论勇气和惊人的求索能力。

他利用并创造一切机会对中国的过去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井冈山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等亲身体会,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发现并提出中国革命迥异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是像西方主要解决阶级问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它是一支中间力量,可以争取为革命的同盟军,而不能像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时将其视为革命对象;中国革命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而不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把城市无产阶级作为主要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首先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而不是像十月革命那样,首先举行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等等。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 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 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进到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理论
01 形成过程03 使用 Nhomakorabea目录
02 辨析 04 内容
马克思列宁主义(俄语:марксизм-ленинизм,英语:Marxism-Leninism)简称为马列主 义或马列,严格的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 汇,并以此作为此党理论体系的根本理论,绝大多数**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尊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尽管其中 有许多政党根据政治环境的新需要而对此主义进行了补充工作 。
在中苏联盟破裂之后,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均表示只有自己才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官方宣称**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进而宣称毛在基础上将马列主义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更新, 以便运用于全世界。
使用
绝大多数**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尊为基本的意识形态,尽管其中有许多政党根据政治环境的新需要而对 此主义进行了补充工作。有些**,特别是与欧洲共产主义联合的政党,有意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保持距离, 在许多情况下都不让此词出现在官方文件中。他们中的一部分开始自认定为“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主义者”或 “马克思主义者和列宁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以避免后者带来的历史蕴涵。
关于描述源于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思想,有许多复杂的术语,这些术语在非学界的使用非常混乱。不熟悉对共 产主义理念的细节的人(例如许多报社或其它媒体),常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个万能同义词,在指代任 何一种马克思主义学派时,都可以用上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绪论 专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

1绪论 专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

直接原因
费尔巴哈在马恩思想转变的过程中 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在公开拥护这种改造的人们当中,几 乎没有一个不是通过费尔巴哈对黑格 的序言 尔哲学的克服而走向共产主义的”。
费尔巴哈及其思想简介
信奉者
怀疑者
反叛者
听了黑格尔的 全部课程,《 逻辑学》听了 两遍。
质疑黑格尔哲 学中神秘的唯 心主义。“思 维与存在的关 系怎样?是不 是如同逻辑对 自然的关系呢 ?”
1841年在步兵炮团服兵役, 同时在柏林大学听哲学课,参加 了青年黑格尔派小组。1842年9 月到英国曼彻斯特其父与人合营 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当职员, 接触到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并同 宪章运动领袖建立联系。1844年 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 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 两篇文章,标志着恩格斯两个转 变的完成。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 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 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被英国媒体评为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 伟大的哲学家
2005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BBC) 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
得票率 27.93% 12.6%
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 斯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 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
1842年4月,马克思为《莱茵 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 编,(24岁)著文抨击普鲁士 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 问题。1843年3月退出《莱茵 报》编辑部,10月移居巴黎, 参加工人运动,广泛研究历史、 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 理论。在与卢格合办的《德法 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 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等文章,表明他开始 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 命民主主义向科学共产主义的 转变。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产物(2)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产物(2)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工人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

他们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它不仅适用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旧事物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省、自我审视。

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如实地认识世界;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也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1、马克思被迫迁居布鲁塞尔,开始了 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最后时期
• 1845年2月,马克思来到了比利时首都 布鲁塞尔,结束了自己在巴黎15个月的旅 居生活,离开了实现自己思想发展中两个 重要转变,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创立,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最后 时期——布鲁塞尔时期(1845年2月-1848 年3月)。
主义以及其他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划清了原则 界限,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唯物史 观和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一道奠定了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的科学基础。
(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
• 《哲学的贫困》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学说的首 次公开的成熟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成为 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 1、根本分歧的暴露和反对蒲鲁东主义的必要 性
• • 马克思在1847年1-6月撰写了全面批判蒲鲁东
《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的专著—— 《哲学的贫困》。6月15日给该书写作序言。7月 初它与读者见面。这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部 论战性的经济学著作。 •
2、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阐 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 第一、异化劳动理论 • • 第二、关于共产主义理论 • • 第三、对黑格尔哲学体系全面批判 • •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最初
制定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大意 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在政治经济学和哲
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论证了共产主义取代 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虽然这个结论还带有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明 显痕迹,还不十分成熟,但显然是他创立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 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的新起点。

马克思主义思潮诞生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思潮诞生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思潮诞生的过程作者:张人戈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7期【摘要】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这一名词并不陌生,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都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伟大而又深刻的内容,我们国家的建立也正是由于马克思思想的影响。

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一系列原因,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以此更加深刻的学习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诞生;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十分深刻,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联系,不通过历史的发展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很难深刻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也很难在生活之中更好的去践行马克思主义。

所以说,为了更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思想,我们要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发展历程进行充分的分析,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进行探讨,才能够发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要想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发展,我们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们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这是基础的内容。

第二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讲的是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等等,并对相关的政治体制进行了分析。

最后便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主要讲述的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以及建设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历史上众多伟人的不断丰富,使得马克思主义也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也更加适于各个国家的发展。

比如说在我们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都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前苏联的列宁主义当中也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的,针对于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各个国家的发展情况,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新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诞生原因接下来我们先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使得马克思有了新的思想,使得马克思主义不断的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主要线索就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弊端不断暴露,才使得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不断完善,以此来形成一整套的完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3.思想基础(马克思知道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优秀的成 • 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学和法国,英国空想 • 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 • 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 (1).德国古典哲学-直接理论来源 •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 (2).英国古典政治学 • 劳动价值论 • 剩余价值学说 • (3).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④唯物史观-阐述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思想”,论述 • 了政治对经济的能动作用及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揭示了阶级、国家的 • 本质,论证了群众、领袖、阶级和政党的关系。
在政治经济学上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创造性地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其中阐述了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 义的绝对规律理论;系统阐述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阐 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发展以及向更高社会制度转变的必然性。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民族化发展道路 • 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这种发展,既指马恩根据实践的 • 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也指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马 • 克思主义后继者对其理论的创新发展。 •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 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现实、社会、历史和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地调 • 整自己的内容和形式,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不同时代和 • 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得出创新性的结论。其实质,涉及马克思主义对待 • 时代和对待自己的方式和态度。 • (2).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性的学说,它不是针对某一国家或某个 • 局部地区的学说。它提供的是一般性原则,对其应用必须是具体的,必须与各国的 • 具体实践相结合,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 • 从实践上看,马恩逝世后,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根据本国的实践经验创 • 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其推向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使马克 • 思主义以各具特色的民族化的理论形态传承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 以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依据,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者数国获得胜利的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阐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在哲学思想方面 ①唯物论-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物质概念做了全面科学的规定, 首次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同现代自然科学结成 联盟的思想。 ②唯物辩证法-系统阐述了辩证法的十六要素,明确提出了队里统一规律是唯 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深刻揭示了唯物辩证法同诡辩论、折衷主义的根本 区别。全面阐述了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 活的灵魂。 ③认识论-提出了两条认识路线对立的远离,深刻阐述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 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思想。明确提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述 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统一的思想。
2.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 • • • • • • • • • • • • • • • • 2.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理论成就 (1).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产物。列 宁给马克思主义增添的新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理论
PPT到此结束


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 件)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表明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加剧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 基本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阶级斗争。因此,资本主义 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 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 了强烈的需求。 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人们采取罢工等形式为改善劳动条件, 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等展开经济斗争。由于矛盾越加突出,斗争也日益指向资本 主义制度。 例如: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 1838--1848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