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历史长河中出现!想想看啊,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不平等,不就像一堆干柴等待着烈火点燃吗?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出来,用他们深刻的思想给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比如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们遭受着残酷剥削,这时候马克思主义挺身而出,为他们发声!2.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呀!那简直就是在狂风暴雨中前行。

它不断受到各种质疑和挑战,可就像顽强的小草,咋样都能扎根生长。

就如同在面对保守势力的打压时,马克思主义者们依然坚定地传播着真理,这是多么不容易啊!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实践,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这就好比不同的花朵在各自的土壤里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俄国的十月革命,不就是马克思主义开出的绚烂之花吗?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4.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影响,那简直大了去了!它就像是一股汹涌的浪潮,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

看看那些曾经被压迫的人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争取到了自己的权益,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比如一些国家工人阶级地位的提升,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那可是永不停歇的呀!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不断有新的源泉注入。

从列宁到毛泽东,再到后来的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都在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吗?这是多么值得赞叹的传承啊!6.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像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你会看到无数人为之奋斗的身影,听到他们激昂的呐喊。

这难道不让人热血沸腾吗?不信你去了解了解那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故事,肯定会被深深打动。

7.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啊!它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光芒会越来越耀眼。

尽管会有困难和挑战,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意义永远不会磨灭。

想想未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呀!我的观点结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它充满了奋斗、创新和希望,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学习,去感受它的伟大魅力。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研题库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研题库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研题库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欧洲到全球的广泛传播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考研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通过批判当时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更是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式形成。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各国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

第一国际的成立,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实践20世纪初,列宁在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发展,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它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它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继续指导着各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社会实践经验,与时俱进。

结语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历史,它展现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及其在不同国家和时代的实践,是掌握这一理论的关键。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知识,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ppt课件
列宁主义的主要标志:辩证法理论体系雏形;帝国主 义理论;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
2.抛弃过时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 言中说过:“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 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 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 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 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 阶级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 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 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 过时了。”
1.具体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 应用、丰富、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2.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创新规律、 重心转移规律、具体化规律、民族化规律、大众化规律等 等。
3.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领导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
4.研究马克思主义呼应与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特别 是与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斗争的历史过 程及其一般规律。
2、从理论到现实的社会制度(酝酿准备)
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列宁理论和实践 活动时期。列宁一生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 面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前期是就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展 开的,成就是帝国主义论、一国胜利论,后期是围绕如何 对待社会主义展开的,成就是提出从战时共产主义走向新 经济政策,总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把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四个时期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奠基)
(1)从1836年到1848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阶段。青年 马克思恩格斯从信奉青年黑格尔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政治 立场经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而走向并创立马克思主义时期。 (2)从1848年到1875年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和系统化阶段。 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 阶级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经过革命实 践和经济学的双重证明,被确立为科学理论。 (3)从1875年至1895年恩格斯逝世是马克思主义的展开 时期。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前社会理论和东方社会理论, 以及对资本主义新变化、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新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马克思主义:由马恩两位天才的科学巨匠兼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的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产生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科学革命化,摆脱了一切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诞生:(1)产生历史条件:时代产物—自由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创造了巨大财富,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三大工人运动)(2)思想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唯物主义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唯物史观发展历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A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观点,b阐述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揭示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E 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点及其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之迷”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发展历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劳动价值观。

剩余学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上,‘手稿’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剩余价值学说,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

1867《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内容》首先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实质,1特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一、纲要(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2、马克思的基本信息(国籍、学历,主要看大学)——Who3、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How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 What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部分。

2、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部分。

3、关于布哈林和斯大林的争论部分。

4、关于“苏联模式”部分。

5、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部分。

6、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7、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

8、关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部分。

9、关于第二国际与伯恩斯坦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理论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7、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失误8、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9、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四)题型(分值*数目)1、单项选择:2*102、简答:6*53、辨析:10*34、论述:(3选1):20*1二、基本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

(百度文库版)2、马克思其人:(1)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莱茵省。

(2)1830年10月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3)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主修法律,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4)18岁后转入柏林大学,对哲学与历史产生兴趣,期间,马克思转向黑格尔,从黑格尔深刻的思想海洋中汲取智慧;(5)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申请论文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6)到了《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则转向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材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发展史简单总结1.1844手稿及异化理论《手稿》是马克思在完成思想转变过程中,系统阐述无产阶级理论学说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手稿》的重大意义在于,马克思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并在对以往的哲学思想的批判中提出了新的哲学观点,为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做了准备。

在《手稿》中,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其主要的含义就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对主体自身。

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不仅具有创造性的一面,而且具有摧残性的一面。

由此他提出了“劳动异化的具体表现”:第一: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生产越多,占有越少)第二: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

(劳动变成强制与被迫性活动)第三: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把自由意志活动变为维持个人生活手段)第四:人与人相异化。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压迫剥削与被压迫剥削)意义:《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异化劳动理论朝着从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其次,异化劳动理论由于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为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以及对人的社会性本质的揭示开辟了道路。

再次,异化劳动理论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分析,阐明了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初步揭示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从而为马克思后来科学地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

2.《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与唯物史观《意识形态》中,马恩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

是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标志,不仅使马恩在哲学方面实现变革,也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义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第一:阐明了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出发点(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论述了社会史观的基本问题,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命题的最初表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科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时期,时间跨度为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思想、立场的转变。

他们适应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变化的要求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深入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在批判的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中取得世界性历史成就的时期,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这一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这一时时期出现了许多的新的特征,与此同时,工人运动高潮迭起。

殖民地半殖民地解放运动不断增多,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空前高涨的革命形势。

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列宁在对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结论。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前进中经受挑战并且不断发展的时期,时间的跨度为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社会主义国家从50年代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的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针对中国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方面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复杂状况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也出现也失误但为以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一时期,由于各社会主义国家未能处理好学习苏联模式和根据本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加之苏联实行大党大国主义,这些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曲折。

第四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低潮中重新奋起的时期,时间跨度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受到挫折和冲击,使马克思主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述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进行简单概括,概括性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97-0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是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和重大社会科学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彻底而十分严整的世界观,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最根本的利益的学说。

马克思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调节的矛盾,同时证明了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崩溃,指出无产阶级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西欧国家。

其主要发源地是英、法、德三国。

因为在19世纪上叶法、英、德等国已经完成或正在完成科技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同时无产阶级逐渐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进行转变,《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更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已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它吸收借鉴并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美好成果,以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主要理论根源,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而论,原本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按其哲学流派而论,原本是唯心主义者;按其政治观点而论,原本是民主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它源于19世纪中期的德国,并在20世纪异军突起,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和创作,同时也需要考察其他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理论的贡献和扩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始,逐步探讨其不同阶段的发展。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1848年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共产党宣言》,这部著作于1848年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概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革命的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及无产阶级革命的呼吁,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1848年-1894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之后,马克思主义面临新的挑战和质疑。

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起,以及列宁的贡献,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指导理论。

在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构和思想框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3.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1894年-1924年)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地位。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使马克思主义得以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同时,列宁对于经济学和政治哲学的贡献,如《帝国主义论》和《国家与革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4.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1924年-今)列宁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斯大林的兴起和苏联的崛起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政治运动。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也伴随着对其理论合法性和实践效果的质疑。

尽管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演变和扩展,但其核心原则和方法论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和讨论的焦点。

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被归类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的社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很快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恩格斯继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理论,将其系统化地整理成了《资本论》等重要著作。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20世纪初,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高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俄国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世界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俄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列宁的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尽管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世界的各个国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的重要工具。

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党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尽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资料

兰州大学2011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

普列汉洛夫翻译和出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著作,撰写了大量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优秀著作,为捍卫、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从对象看,它主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从内容看,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从功能和作用看,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作为客观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应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应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因而首先具体地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丰富、展开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重点描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理论环节。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理论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在描述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如何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产生、修正、丰富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的重心的转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民族化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而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科学。

其特殊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争取解放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又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武器的理论。

这个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紧密结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学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想的演变。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 创始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9世纪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国等地从事革命和思想研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共产主义理论。

1848年,他们合著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重要著作。

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打下了理论基础。

2. 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起来。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发展,为其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化和拓展,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带领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了其他国家,不断发展和演变。

3.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在20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全球范围,成为各国左翼、工人运动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思想武器。

在亚非拉等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尤为迅速。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像古巴和越南等国的革命运动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成功。

4. 当代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注重于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拓展到政治、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同样丰富多彩。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看作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文档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文档

第一讲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战友和继承者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伟大学说。

它是现代资本主义开启的世界历史时代人类社会思想发展的科学结晶,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解放运动经验的理论总结。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通过回顾和研究它走过的历史道路和历史经验,懂得这个理论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发展有哪些规律,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推力,理解这个理论的实质和精髓,以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胜利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曲折前进的一个多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当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了政治舞台。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参加革命实践、研究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批判继承人类思想发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时代,即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和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在每一个时代里,马克思主义都是沿着曲折的道路波浪式地发展的。

我们可以大致地把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现在一百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1848年到1871年的第一次高潮,1872年到1904年的第一次低潮;1905年到1956年的第二次高潮,1957年到现在的第二次低潮。

从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1871年巴黎公社,是欧洲革命风暴时期。

马克思主义经受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检验,被证明是科学的革命真理。

而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都在实践中破了产。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了他们共同制定的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他们共同创立和领导了第一国际,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开始传播,并和他们的实际斗争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述

就研究生学习谈几点想法相信自己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尽快适应专业方向的转变;树立起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扎实自己的理论功底;提高自身学术论文水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处理好四大关系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学习与研究;学习研究与勤工俭学;知识体系与自我信仰。

▪树立四大意识:哲学意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诚信意识▪学会研究阅读原著文本;确定研究方向;收集方向材料;拟定研究论题;反复修改写作;▪人自然社会;人发展自由;劳动实践生产;资本经济危机生态危机社会和谐。

▪课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历程。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理论。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重点掌握重要概念范畴如实践、劳动、生产等以及基本结论如不断革命论、一国胜利论等。

3.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

4.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命运作客观评价。

▪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4年。

2.《简明马克思主义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顾海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历史》余源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5.《走进马克思》孙伯鍨张一兵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6.《回到马克思》张一兵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7.《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谭培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

▪研究专题▪ 1.马恩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2.马恩两种生产理论研究;3.马恩自然哲学思想研究;4.马恩技术哲学思想研究;5.马恩主体性理论研究;6.马恩控制自然思想研究;7.马恩社会和谐思想研究;8.马恩社会交往理论研究;9.马恩生产与消费理论研究;10.马恩民生思想研究;11.马恩劳动与休闲观思想研究;12.马恩实践概念的逻辑生成;13.马恩人的解放思想研究;14.马恩自由观思想研究;15.马恩生态伦理思想研究;16.马恩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17.马恩批判理论研究;18.马恩资本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伟大思想家们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

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研究社会和经济问题,并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无法避免的经济危机。

他们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机制,并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消除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马克思主义得到了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验证,在列宁的领导下成为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思想。

随着苏联的建立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在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在20世纪初,中国学人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并且将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路线。

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继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人民公社和大规模的集体经济组织。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错误的理论和实践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的混乱。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逐渐摆脱了这些问题,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中国发展壮大,也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成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理论,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浪漫主义(理想主义)1835以前理性理想主义1835-1836理性现实主义1837-1842感性现实主义1843-1844实践唯物主义1845以后麦克莱伦:《马克思思想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一章1837-1843年事件:1835-1836波恩大学1836-1841柏林大学1841夏,波恩谋求教职,后放弃1842头几个月,为《德意志年鉴》写稿:《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1842年4月为《莱茵报》写稿;1842年10月,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查封前马克思辞职。

随后马克思与卢格商定到巴黎办《德法年鉴》1843年6月至10月,克罗茨纳赫笔记: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学笔记、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评论文章1843年10月,去巴黎著作:《中学作文》1835《给父亲的信》1837《博士论文》1838-1841《为〈莱茵报〉写的文章》184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为《博士论文》所做的笔记:“有一条心理规律是这样的:一旦理论理性在自身内达到自由,就转变成实践能量,并任意从冥国的阴影里显现出来,面对世界的外部现实……但是哲学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

正是这种批判以其本质衡量个别的事物,以思想衡量特殊的现实。

但是哲学的这种直接实现,在其最内在的本质中是充满矛盾的,而且正是其本质显现于现象中并在现象中留下印迹。

”①《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基本批判是,正如在宗教中人创造了创造者上帝而人又依赖于他一样,黑格尔从国家观念出发,并让所有其他东西——家庭和各种社会群体——依赖于这种观念。

马克思说:“思想被彻底主观化了。

家庭和市民社会对国家的现实关系被理解为它们的内在虚构活动。

家庭和市民社会都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下下是积极的形式;而在思辨的思维中这一切却是颠倒的。

可是由于思想被主观化了,所以现实的主体——市民社会、家庭等等——就变成思想的非现实客观环节,指的是别的东西。

”①马克思手稿的其余部分讨论黑格尔的三个特定问题:民主、官僚政治和选举权。

在对民主的评论中,马克思所概述的观点,是人道主义的,因为人被看作社会的基本因素;是自由主义的,因为人被看作是一个自由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因为人被说成是一种公共的存在;最后,马克思通过预言国家的灭亡而超越了共和主义。

马克思说:“正如同不是宗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宗教一样,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民主制是一切国家制度的本质,是作为国家制度特殊形式的社会化的人;……最近,法国人以这样的方式构想了这一点:政治国家消失于真正的民主制。

只有这样的政治国家,即作为制度的政治国家,不再适用于整体时,那么这一点才是真的。

”②黑格尔宣布,官僚政治拥有国家和各种社会集团之间的调解功能。

然而,马克思认为,官僚政治促进政治分裂(对于它自身的存在来说,这是基本的),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了社会:“国家的目的变成了行政办事机构的目的,反过来也一样。

官僚政治是无人能逃脱的圈子。

它的等级制是信息的等级制。

上级认为下级洞察了详细情况,而下级认为上级洞察了普遍的东西,他们就这样互相欺骗。

”③黑格尔过于重视进入官僚政治的竞争本质,但是对于马克思来说:“……在真正的国家中,问题不在于每个市民是否有可能献身于作为特殊等级的普遍等级,而在于这一等级是否有能力成为真正普遍的等级,即成为一切市民的地位。

”④在手稿的结尾处,马克思解释了他是如何思考关于克服社会分裂的问题的,答案在普遍选择权里可以发现:“这里并不涉及:市民社会应该通过议员行使立法权,还是全体人员都应该单个地行使立法权。

这里涉及的倒是:扩大选举并尽可能普及选举,即扩大并尽可能普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无论在法国或在英国,这都是围绕着政治改革进行的争论焦点。

”⑤马克思继续用他复杂的语言,描述普遍选举权如何通过将人作为公共存在的社会本质带回到社会,来造成市民社会的改革。

人的社会本质被窃取,而转交给制度领域,从而对人的真正生活没有任何影响;“只有在不受限制的选举中(选举和被选举),市民社会才第一次真正上升到自身的抽象,上升到政治存在,作为自己真正普遍的和基本的存在。

但是,这种抽象之完成同时也就是抽象之扬弃。

市民社会使自己的政治存在成为现实的存在,成为真正的存在,它也就使自己的市民存在成为非根本的存在,从而与自己的政治存在相对立。

随着一方的分离,另一方,即它的对立面也就垮台了。

在抽象的政治国家中,选举改革就是市民社会的瓦解。

”⑥第二章1843-1844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41页。

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07页。

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96页。

事件:1843年10月至1844年1月,《德法年鉴》出版,上面有马克思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是他带到巴黎的)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他到达巴黎后写的)。

1844年2月至1844年7月,阅读法国大革命相关资料;研究政治经济学(斯密和李嘉图的法文版著作),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海涅和海尔维格的诗,与蒲鲁东和巴枯宁通宵讨论黑格尔著作1844年7月,在《前进报》上发表文章抨击卢格关于德国不可能发生革命的观点1844年9月,会见恩格斯,决定合作写《神圣家族》。

约1845年春写完《1843年通信》1843《论犹太人问题》1843-1844《〈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对〈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的批判性注释》18441843年通信:杂志的未来投稿者之间的书信来往,在《德法年鉴》上作为第一项内容发表出来。

它表明马克思的思想是如何发展的。

早在1843年5月的信中,马克思就暗示了经济状况将导致不可避免的冲突:“工商业的制度,人们的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正在比人口的系列不知快多少倍地引起现今社会内部的分裂,这种分裂,旧制度是无法医治的,因为它根本就不医治,不创造,它只是存在和享乐而已。

受难的人在思考,在思考的人又横遭压迫,这些人的存在是必然会使那饱食终日,醉生梦死的庸俗动物世界坐卧不安的。

”“我们的任务是要揭露旧世界,并为建立一个新世界而积极工作。

事件的进程给能思想的人认识自己的状况的时间愈长,给受苦难的人进行团结的时间愈多,那末在现今社会里成熟着的果实就会愈甘美。

”①在1843年9月的一封信中,马克思定义了他为杂志设想的政策:“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参与为真正的民主国家而进行的政治斗争;以及改革人们的意识(不是通过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教条,而是通过“分析那神秘的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意识,不管这种意识是以宗教的形式或是以政治的形式出现”)②。

《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的文章总的主题是,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进行对比。

前者解放人类就像解放宗教一样无济于事,而后者只有通过国家和金钱的消失才能达到。

犹太人要求宗教的解放。

鲍威尔对此的回答是,如果没有政治的解放,宗教的解放不可能的。

因为,为了不再歧视犹太人,国家必须不再是基督教国家。

但是,对于马克思来说,这种回答不彻底:鲍威尔只是批判了基督教国家,并没有批判国家本身;这样,他并没有看清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之间的联系。

简单来说,将宗教从政治领域剔除出去,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美国已实现了这一点,但仍以笃信宗教而臭名昭著。

“但是由于宗教的存在是一个缺陷的存在,那么这个缺陷的根源只应该到国家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找。

在我们看来,宗教已经不是世俗狭隘性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现。

我们不把世俗问题化为神学问题。

我们要把神学问题化为世俗问题。

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

在我们看来,政治解放和宗教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问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4-415页。

题。

”①政治解放的限度表现为这样一个事实:在公民得不到解放的条件下国家可以摆脱宗教。

的确,宗教的存在是预设的,正如为了废除私有财产作为选举的资格而预设了私有财产的存在一样。

这类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分裂为双重人格:其本质的公共、社会方面,以一种不真实的形式,仅仅存在于制度和“公民身份”的言辞这一层面上,而在他真实的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孤独的个体,陷入一切人对一切人的经济战争。

“人过着一种双重的生活。

前一种是政治共同体中的生活,在其中,人把自己看作社会存在物;后一种是市民社会中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人作为私人进行活动,把别人看作工具,把自己也降为工具,成为外力随意摆布的玩物。

”②然后马克思讨论了鲍威尔的这一观点:犹太人和基督教徒都不能宣布人的普遍权利,因为他们将自己宣称为特殊和唯一的人类。

然而,马克思拒斥整个人权观念,这种讨论包含了他对古典自由主义原理最晚理解的批评。

他以引用美国《人权宣言》开始,来揭示这些权利不仅与宗教相容,而且实际上还保证其自由活动。

对于马克思来说,人权是市民社会原子化的、相互敌对的个体的权利。

在引用1793年法国大革命宪法之后,他说:“自由这项人权并不是建立在人与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人与人分离的基础上。

这项权利就是这种分离的权利,是狭隘的、封闭在自身的个人的权利。

……私有财产这项人权就是任意地、和别人无关地、不受社会束缚地使用和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这项权利就是自私自利的权利。

这种个人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享受构成了市民社会的基础。

这种自由使每个人不是把别人看做自己自由的实现,而是看做自己自由的限制。

”③马克思继续对比了中世纪和1789年之后的社会,前者的封建社会至少还包括了某些公共的因素,而后者则将需要、劳动、私人利益和私人权利的领域看成其中立的基础。

在第一篇评论的结尾处,马克思概述了自己对问题的解答:“政治解放一方面把人还原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变成自我中心主义的、独立的个人,另一方面把人还原为公民,还原为道德的人。

”“现实的个人必须使抽象的公民回归自身,并且在自己的个人经验生活、个人劳动和个人关系中,必须成为类存在;人必须将自身的力量看做社会力量,并以政治力量的形式组织它们,因而不再将社会力量和自身相分离,只有实现了这一点的时候,人类解放才能完成。

”④在对鲍威尔的第二篇文章所做的评论中,马克思讨论了鲍威尔的这一观点:为了实现解放,犹太人还必须把自己从基督教(它比犹太教离解放更近一步)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再次颠倒了鲍威尔对问题的理论表达,他问道:为了废除犹太教,需要克服什么样的特定社会因素?在德语中,犹太教的另一层意思是“商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