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含原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含原著)
教学大纲
主讲教师:郑忆石 钟锦
前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发挥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功能,离不开对这门学科的正确认识、理解。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有其萌芽、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
其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面临怎样的历史抉择?他们又说了些什么?他们的理论对其时和后世有何影响?我们该如何把悟其理论的内在脉络、理解其前后的不尽一致处?如何在“我们走近马克思”的同时使“马克思走近我们”?……弄清上述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评价其是非得失。
因之,尽可能较为真实地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是该门课程的讲授主旨。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前言
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命运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影响
三、“读史使人明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简介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分期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绪论,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王斯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走进马克思》陈学明、马拥军著,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4、《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任平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被肢解的马克思》陈先达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对象上有何区别?
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客观环境、主体动因
第一节 历史选择了马克思
一.“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十九西欧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
1.尖锐的经济矛盾
2.激烈的政治冲突
二.“已有的思想材料”: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启迪
1.理论转折的先兆
2、理论遗产的启迪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理解了历史
一、家庭教育及其烙印
1、熟读萨翁十四行:超常的记忆力
2、“为伊消得人憔悴”:求真精神和谨严学风
3、盗火种的普罗来修斯:远大的抱负和无畏的勇气
二、理论探索的特色
1、鲜明的实践批判性
2、深刻的理论批判性
3、无情的自我批判性
《第二章》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第一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王斯德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简明世界史》(近代部分),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4.《革命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王章辉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6.《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7.《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975年版
8.《马克思主义哲学前史》马泽民著,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赵修义、童世骏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马克思传》(德)弗·梅林著,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11、《卡尔·马克思传》(英)戴维·麦克莱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探索的启示何在?
第三章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孕育阶段1842——1844年)
第一节 从思辨唯心主义到人本唯物主义
1.大学时期(1835.10——1841.3):批判宗教,论证自由
代表作:《博士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2.《莱茵报》时期(1842.4——1843.3):信仰动摇,转向现实
代表作:《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3.克罗茨纳赫时期(1843.5——1843.5):寻求钥匙,提出新见
代表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4.《德法年鉴》时期(1843.9——1844.8):区分解放,获取武器
代表作:《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第二节 从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1844、2 — 1844、8):走向历史的深处
2.《神圣家族》时期(1844、10 — 1845、1):唯物史观的初步阐发
《第三章》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简明世界史》(近代部分),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青年时代的探索和世界观的转变——从<博士论文>到<导言>的学习与研究》高光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4.《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侯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5.《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吴晓明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冯景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西方学者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8.《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陈先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思考题:
1.何谓“苦恼的疑问”?其实质是什么?
2.推动马克思从思辨唯理主义向自然人本主义过渡的根本原因何在? 3.为什么说“政治解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4.马克思从历史的表层走向“历史的深处”的入口处在哪里?
第四章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阶段1845——1848年) 第一节 新世界观界碑的树立(1845春)
代表作:《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二节 唯物史观的创立(1846夏)
代表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第三节 唯物史观的阐述(1847年)
代表作:《哲学的贫困》《全集》第2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第四节 唯物史观的问世(1848年2月)
代表作:《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第四章》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第四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吉林师范大学、辽宁大学、吉林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编写组,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国际性组织史纲》林建华、魏立中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4.《超越人本主义——青年马克思与人本主义哲学》许俊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马克思的哲学历程》张奎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东方复兴之路》江丹林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周宏著,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8.《重新理解马克思》俞吾金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为马克思辩护》杨耕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文件”?
2.何谓唯物史观的“研究起点”和“逻辑起点”?两者具有什么关系?
3.马恩时代历史向世界史转变的标志有那些?
4.为什么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5.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分析的辩证性体现在哪里?
第五章 中期马克思主义哲学(验证、发展阶段1848—1872年)
第一节 欧洲革命对唯物历史观的检验(1848——1852年)
代表作:《法兰西的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一、1848年欧洲革命对唯物史观提出的新要求
二、1848年欧洲革命对唯物史观的验证
二、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第二节 天命之年的成果(1867年)
代表作:《资本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6卷)
一、《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二、《资本论》的理论贡献
三、《资本论》的现实启示
四、《资本论》的理论局限
《第五章》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二章:第一、二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资本的年代》(英)艾耶克·霍布斯鲍姆著,张晓华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第一国际史》耶克著,张文焕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4年版
4.《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国际性组织史纲》林建中、魏中立等著,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论》翟铁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对<资本论>历史观的沉思》孙承叔、王东著,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
7.《<资本论>的逻辑》章士嵘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
2.观念变革对社会变革产生影响的条件是什么?
3.马克思如何以波拿巴为例,阐述“时势”与“英雄”之间的辩证关系?
4.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有哪些基本特征?
5.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的理解。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晚期(补充阶段:1873-1895)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化(1878年)
代表作:《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1、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转折;国际工人运动提出的新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做出回答
2、杜林其人
3、恩格斯批判杜林之因:揭示的重点;揭示的实质
4、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化: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1884年)
代表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1、恩格斯的写作之因:“执行遗言”
2、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
3、历史唯物主义的婚姻、家庭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总结(1888年)
代表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方法论意义
4、费尔巴哈的宗教观、伦理学及其批判
5、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阐述
6、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意义及特征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完善(1890-1894年)
代表作:《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八篇通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1、历史的根本动力论与历史合力论
2、社会意识的特征:“头足倒置”及其成因
《第六章》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三章:第一、二、三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第二国际史》祖波克主编,南开大学外文系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恩格斯哲学思想新探》余其铨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徐琳著,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5.《恩格斯晚期哲学思想研究》司马志纯、林先法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恩格斯与黑格尔》姜丕之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恩格斯的青年时代》斯捷法·普罗杰夫著, 宋洪训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8.《恩格斯与现实代》徐琳、唐源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思考题:
1.恩格斯对杜林主义的批判,为我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提供了何种启示? 2.唯物史观的两种生产理论对当代中国的价值何在?
3.当代哲学研究视域的转向,是否意味着哲学基本问题的过时?
4.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宗教的变迁吗?
5.谈谈你对“对己以合理节制,对人以爱”的理解。
6.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与历史发展的合力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七章 列宁哲学形成的客观条件、主体因素
第一节 时代造就了列宁
1、世界经济的时代特征: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世界政治的时代特征:列强瓜分世界
3、世界文化的时代特征:新自然科学革命的“三场战役”
4、俄国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
5、唯一的选择是“走革命的路”
第二节 有俄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1、对马克思主义的承袭、丰富和发展
2、对俄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吸取
3、对人类文明的吸收与转化
《第七章》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章:第一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简明世界史》(近代部分),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简明世界史》(现代部分),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俄国通史简编》(上、下)孙成木、刘祖熙、李建主编,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列宁传》黄楠森、曾盛林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回忆列宁》-同时代外国人的回忆(1-5卷),侯焕闳译,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列宁主义研究》俞良早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普列汉诺夫哲学新论》王荫庭著,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列宁主义是革命实践的产物?
2.怎样看待时代对列宁思想的挑战?
3.为什么说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4.列宁思想在哪些方面吸取了俄罗斯传统文化?
第八章 辩证唯物主义新的阐发
代表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9年)
(《列宁选集》第2卷)
第一节 写作的历史背景
1、国际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键哲学争论的特点
2、国内原因: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潮起潮落
第二节 基本哲学理论
1、哲学基本问题:对恩格斯思想的继承及其含糊处;列宁的发展及其澄清
2、哲学的党性问题
关于如何认识和评价唯心主义、宗教的问题
哲学的阶级性以及如何理解哲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列宁的物质定义与马克思的相关思想;与恩格斯定义的同异
列宁物质定义评析
4、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反映论与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论的三个结论及其意义
5、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的唯物论: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还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真理的辩证法:真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区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真理的辩证法与相对主义
6、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标准的唯物论:检验认识的标准是单纯的“有用”还是实践的成功?
实践的辩证法: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三节 自然科学革命的哲学总结
1、“物理学危机”
2、“物理学危机”的实质:唯心主义与不可知论的泛滥
3、物理学唯心主义的成因:物理学的数学化使人“遗忘了物质”;片面强调理论的相对性而忘了理论的客观性
第四节 对一些自然科学家哲学思想的评析
1.马赫主义的理论属性
2.“思维经济原则”及其评价
3.“卓越的物理学家”与“渺小的哲学家”的理解问题
《第八章》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章:第二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简明世界史》(近代部分),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3.《帝国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张翼星编著,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5.《列宁关于唯心主义认识论根源的学说》(苏)达拉索夫、契尔年柯著,唐合俭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6.《列宁认识论思想通论》许志功著,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
思考题:
1.列宁关于“哲学的党性”问题是在何种意义论及的?它在当代哲学发展中的现实意义何在?
2.谈谈你对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解。
3.谈谈你对“反映论”一词的理解。
4.真理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结合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现实,谈谈你对“真理”的理解。
5.何谓“物理学危机”?它对哲学发展的启示何在?
第九章 唯物辩证法的集中论述
代表作:《哲学笔记》(1914-1916年)
(《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框架
1.两种发展观
2.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及其论证
3.辩证法的要素
4.三者同一的原则
5.辩证法的范畴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法
1.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
2.认识与实践:主体的能动性与客体的制约性
3.认识的辩证法以及真理的过程性
4.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社会根源
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四章:第三节,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帝国的年代》(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简明世界史》(近代部分),北京大学历史系简明世界史编写组,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4.《列宁<哲学笔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卞敏著 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5.《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解析》张懋泽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年版 6.《<哲学笔记>与辩证法》黄楠森著,北京出版社 1984年版
思考题:
1.谈谈你对辩证法的理解。
2.何谓“三者同一”?
3.为什么说“真理是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