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课程的第15课。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方针、战场和战争进程,以及北伐战争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知识,对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2)利用资料卡片,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 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卡片。
3.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哪些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民大革命应运而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讲解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5. 总结拓展(1)总结北伐战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民族振兴贡献力量?6. 布置作业(1)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小论文。
(2)让学生绘制一幅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图。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2. 通过学习北伐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革命战争的艰苦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三、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四、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背景、过程、战役和影响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中的具体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分享学习心得。
4. 影像资料法:教师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参考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书籍、论文、影像资料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条件。
3. 案例分析:教师详细讲解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论文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分析问题能力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如何通过北伐战争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北伐战争》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原因。
2. 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讲解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引出北伐战争的必要性。
3. 分析北伐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4. 总结北伐战争的意义:强调北伐战争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原因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 讲述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3. 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胜利的贡献。
4. 案例分析:以某一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国共合作在战役中的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意义,分享各自观点。
6. 总结: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号召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史料,绘制一幅北伐战争形势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4.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基本经过。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了解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运用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树立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基本经过。
(2)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学生对北伐战争历史背景和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提问:北伐战争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基本经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5. 史料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2)学生发表自己对史料的分析观点。
6.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绘制北伐战争的时间轴。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北伐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战士、医生、农民等,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
2.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北伐战争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和记忆。
七、课程拓展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北伐战争的历史遗址或纪念馆,加深对北伐战争历史意义的理解。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精选22篇)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精选22篇)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第六周我参加了片区优质课比赛,教学的内容是八年级第11课《北伐战争》,根据《能力要点标准》中的要点,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学习,使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并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利用导学引领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篇2本课的三个子目:“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部都是课标中要求学生知道或了解的内容。
故此,三部分内容的活动设计都必须体现其重要的有效性。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结识黄埔人”小活动在课堂上,把黄埔军校的部分师生名单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内比较重要的人物,或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
学生通过直接的了解,就能够得出黄埔军校在历史的卓越地位和对历史的贡献。
二、“北伐胜利进军”——“军情观察室”活动“军情观察室”是凤凰卫视中文台每逢周三的一档军事观察节目。
借用它的名字就是为了直接的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被假设成为北伐军的指挥人员,参与北伐战略的总决策,让学生们自己去设计北伐的顺序。
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学习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读图识图能力,而且,也顺便学习了一些战争常识。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找政府”活动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打破惯性思维的活动。
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伐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第12课“北伐战争”是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二课,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是国民革命运动中最精彩的一页。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后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全国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同样是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一页,国共两党最终分道扬镳,十年内战的火药味逐渐弥漫开来。
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是本课的难点,理解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一党专政、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性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二次合作、各自领导军队进行联合行动的原因。
正因为蒋介石排除异己、屠杀革命者、制造白色恐怖,才有了后来中共毅然决然的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十年内战开始。
当然,通过本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开始凸现出来,“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本课在单元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学生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之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少,基础知识的认知应该没有大问题;学生具备分析归纳问题、解疑释难的基本历史素养,能够积极思维、大胆展示,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意识很强;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较为浓厚的兴趣,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历史知识的储备也不错,课前预习到位;学生对学科的教学模式非常熟悉,每个环节的任务都心中有数、驾轻就熟,课堂的进程很流畅。
但是,由于教材比较简单,对历史事件的阐述比较粗放,而历史本身与学生生活的交叉点又很少,因此学生难以对历史事件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课外资源的补充作依托,教师的讲解作辅助,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原因”。
另外,学生的思维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对问题的分析还不够全面细致,教师的点拨引导非常必要。
最后就是关于历史课堂的德育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就会陷于一种生硬的境地,因此需要教师精心灵活的设计,以学生为本,点击学生的趣点,实现学生的心理共鸣。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战役。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的细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背景、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2. 史料分析法:分析相关史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3. 史料分析:分析相关史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7. 板书设计:北伐战争原因: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过程:广州起义、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重要战役:略影响: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促进国共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史料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史料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北伐战争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北伐战争实地考察,加深对北伐战争历史场景的感知。
2. 邀请历史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加强重点难点的讲解和辅导。
九、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北伐战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北伐的过程、战争成果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任务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重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2. 课题所属年级:八年级3.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4.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
5.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革命的发展。
(2) 提问:什么是北伐战争?为什么发动北伐战争?2. 教学内容(1) 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 描述北伐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战略部署、兵力部署。
(3)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推翻北洋政府、统一全国、促进国共合作。
(4) 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对中国现代化的推动、历史意义。
3.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 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三、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绘制北伐战争的时间轴,概括重要事件和成果。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程度,包括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的掌握。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分析其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3. 教学活动(续)(4) 观看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和感受。
(5)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北伐战争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
4. 课堂小结(续)(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续)1. 请学生结合教材,绘制北伐战争的时间轴,概括重要事件和成果。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国共合作的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探讨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2.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历史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北伐战争的具体情况,包括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主要战役的经过及英雄人物的事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共合作,那么国共合作后,他们共同进行了哪些斗争呢?(2)学生回答: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北伐战争中的战役或英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讨论,整理研究成果,准备进行汇报。
4.课堂展示(1)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研究成果。
5.案例分析(1)让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相关视频,了解战役经过和英雄人物事迹。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7.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课文,梳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中英雄人物的事迹报道。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了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了解程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了解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展示和作业完成中,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5课 北伐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以及北伐战争的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接着,教材详细描述了北伐战争的进程,包括各路军队的战绩和重要战役。
最后,教材阐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情况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北伐战争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北伐战争》。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课件。
4.史料: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重要战役和人物。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
展示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对同学们的分析给予点评,好的给予肯定,其他的要给予鼓励。
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
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
2.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ppt放映:黄埔军校校门;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放映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史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史实观念。
3. 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的兴起。
2. 北伐战争的经过:战略方针、重要战役、进军路线。
3. 北伐战争的意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促进国共合作、提高国民革命精神。
三、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 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重要战役的解读。
2.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意义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引导学生理解战略方针。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史料展示法:展示相关史料,提高学生的史实观念。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国民革命的兴起。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2. 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重要战役。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意义,强调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史料展示】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北伐战争的经过和意义。
2. 请学生谈谈对国共合作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分析战略方针和重要战役。
4. 史料展示: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篇)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
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学习本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革命进程是艰巨的、曲折的。
【学情分析】从问卷调查和师生交谈中看出,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但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学生认知障碍点: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的概括和对国民革命失败的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和指导学生自导自演历史情境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表演等,认识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学生回答: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1、用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2、黄埔军校的建立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北伐胜利进军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自学内容,回答出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并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针对“北伐胜利进军”这一重点内容,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进行讲解,并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将久远的历史拉回到现实,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概况、特点、作用;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他们的讲述,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教授新课
30分钟
巩固练习
10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展示标题。
学情分析
我担任本学年的历史教学工作,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对整个的学生有了很深刻得了解,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要求上进,自觉、刻苦,成绩好。然而事实总是不能如人意,总是有些学生不自觉,或不太自觉,不愿学习,害怕学习。学生不原学习,害怕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态度、方法方面的,又有信心、毅力的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又有外在的,而最关键的,最根本的则是缺少学习动力。怕学生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的概括和对国民革命失败的理解出现障碍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难点
重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及反思
基本信息
名称
《北伐战争》
执教者
课时
一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教材分析
北伐战争,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经历了从兴起、高潮到失败的历史过程。对于其失败的原因,要从当时的革命背景全面分析理解。要认识到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国民党叛变革命,制造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以陈独秀为首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另外,对比国共两党阶级利益更能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二、北伐胜利进军
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放映ppt孙、吴、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
2.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ppt放映:黄埔军校校门;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