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写作思维
写作思维具有敏捷、灵活、独特、深刻的品质;在写作思维中存在着“仿模块”、“反模块”和“模糊”现象。

写作方法是写作技巧的基础;一切技巧又都是思维的技巧。

思维、方法、技巧,在创造精神中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放飞你的想象,联想生发,思路自会新奇,写作也会创新。

一、写作思维的品质
思维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写作思维是指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与写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

它有以下一些品质。

(一)敏捷
敏捷,指的是写作思维的速度与效率,它反映一个人思维敏锐的程度。

敏捷与一个人的智力和知识结构有关,也与经常锻炼和经常用脑有关。

要想使思维迅速而灵敏,一要多汲取知识营养,不断地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二要开发智力,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只有“思风发于胸臆”,才能“言泉流于唇齿”。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纪晓岚,博学多闻,才思敏捷,但眼却近视。

据稗史记载:酷夏一日,他脱衣乘凉,高宗忽至,不及穿衣,急忙伏座下。

许久,纪问:“老头子走了吗?”高宗斥道:“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则可,无说则杀。

”纪从容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

”高宗听了高兴,免其罪。

可见纪思维敏捷,随机应变能力强。

东晋文学家袁宏“倚马可待”,三国建安诗人曹植七步成诗,唐朝王璘“日记万言”,一挥而就等等,都在文学上被传作才思敏捷的佳话。

敏捷,是写作思维的重要品质,只有博学强记,历练不止,才可提高其力度。

(二)灵活
灵活,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方面面变通思维的能力,也即写作思维能力的迁移和应变。

比如写作思维方向的灵活:正向与反向(逆向)、我向与他向、单向与多向;写作思维方法的变通:求同与求异、集中与扩散、规则与跳跃、发散与收敛等。

灵活,在于不墨守成规,善于变通。

所谓“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①“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

”②文章的变化,来源于作者思维的灵便,是克服守旧惰性,转换思维方向和方法,加大思维跨步的结果。

一些字词、成语的拆用、反转等,即是一种思维的灵活。

如:对牛弹琴——对,牛弹琴;
心甘情愿——心肝(甘),情缘(愿);
故事——事故等。

围绕某一点想象和联想,生发扩散,也是一种思维的灵活。

如:人。

性别——男人、女人;国别——中国人、外国人;种别——黄种人、白种人;职别——工人、农民以及人的对立物:神、鬼;人的接近物:物质、精神等等,再改变某一个因子,又可以发想很多。

(三)独特
独特,指的是写作思维的创造性。

写作思维是一种个性很强的思维。

一个作者,最幸运的是,从来没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想法完全相同的产生和发展着;最可悲的是恰好相反。

开拓思路,大胆突破,永无休止地追求新信息、新方法、新意境,力求有所发现和创造,是万物之灵的人才具有的一种品质。

这种思维的独特与个人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深度有关。

如对“婚姻”的看法:
婚姻是一部书,它的第一章是诗歌,其余都是散文(英作家倪高斯语);婚姻是一部书,它的封面是《圣经》,内容却是账簿(加拿大华裔作家杜撰语);婚姻是一个鸟笼,笼外的鸟想飞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法散文家蒙田语);婚姻是“一篮子蛇”(意大利达·芬奇语);婚姻像一把剪刀,两柄相连不能分开,却互相对抗着而行动;任何人岔在它们中间,就会被剪为两截(英牧师史密斯语)等。

以上种种是带有很强的个性思维的结果,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的看法。

那么,普通人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如:婚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就是白菜萝卜;婚姻是机器轰鸣的车间,永远无休止地喧闹着等等。

认识任何一种事物,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视角。

(四)深刻
深刻,指的是写作思维的深度,也即内心感受事物的程度、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开掘和认识。

“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对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是一种开放的博取式的思考方法,属于发散思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是一种闭锁的甄别式的思考方法,属于收敛思维。

这里提出的“十六字”法是思考、琢磨、分析、比较、鉴别、剔留的连续过程,它是使写作思维达到一定深度的有效方法。

写作思维的深度往往表现为主体勇于探索的追求精神,这是浅尝辄止者永难达到的。

如解放初期很有影响的剧作《白毛女》,若停留在神鬼传奇的认识层面上,就挖掘不出“旧社会将人变成‘鬼',新社会将‘鬼'变成人”的深刻主题。

写妇科专家林巧稚,如果仅仅是“提倡向主人公的事业心来学习”,就不可能对主人公个性的认识深化,塑造不出独特而又深刻的个性化的伟大心灵品格。

这些都是作者追求的结果。

二、写作思维中的“模块”现象
写作思维中存在着“模块”现象。

所谓“模块”,我们指的是贮存在记忆中的人或事物呈现组块形态。

它或是对客观事物直接感受而形成,或是阅读获得信息的心理印象。

这些“模块”都有可能成为写作时的模本。

一旦作者进入写作状态,它们便会在头脑里活跃。

“模块”是经验所得物,它是一种后天的生理机制和现象。

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曾对记忆提出过“块”的概念;思维学家张光鉴曾对“相似块”进行过阐述。

他说:“我们这里所说的‘相似块'是指在思维贮存系统中与输入信息具有相似性的有层次和时空结构的记忆组块”。

①早在古希腊的大哲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都认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当然,他们说的模仿与我们说的“模块”,其概念的含义并不是一样的。

我们只是指出并强调在写作思维中,确实存在着有意识的或潜意识的“仿模块”和“反模块”现象。

(一)仿模块现象
1 、以事物为模本
作者生活阅历中的人、事、物以表象形式储存在头脑里,当思维活跃时,这些表象便有意或无意地被思想、情感着色,形成意象“模块”。

以生活经验为模本的写作活动,实际上是意象“模块”在起作用。

如北岛的一字诗《生活》:网。

可以推想其意象“模块”形成和作品最后产生的过程:生活经验中的事物如蛛网、渔网、球网、各种网状物;思维中的意识着色后的网:人情网、关系网、官场有官场网、民间有民间网、法有法网;进一步类比、联想,让思维飞跃——人不是在“网”中生活吗?于是以事物为模本的“网”到意识着色后的“网”(即意象“模块”)再到仿意象“模块”的作品中的“网”,便在思维中酝酿成熟。

可以断言,没有生活经验中的网状物,作者头脑中便没有“网”的意象“模块”,仿模块便失去了基础。

写作思维中以事物为模本形成意象“模块”是至关重要的。

鲁迅杂文《夏三虫》,以跳蚤、蚊子、苍蝇三种害虫为“模本”,给予思想着色,使之巧妙组织一起,形成意象“模块”,造成一种境界,形象地勾勒出旧社会一些文人的嘴脸。

当代杂文《昆虫篇》也是以昆虫为“模本”,进行哲理化思考和思想认识的着色,使之转化为意象“模块”的。

如写“蝉”:“不羡慕鹦鹉的如簧巧舌,宁愿发几声属于自己的嘶鸣”;写“苍蝇”:“即使混迹于密蜂之中,也改不了逐臭的本能”;写“蜘蛛”:“有的吐丝为了奉献……有的吐丝却是为了攫取”;写“蜻蜓”:“一生都在水上盘旋,却永远不了解水的深浅”等。

再如以十二生肖为“模本”写的趣话,以蚯蚓为“模本”写“顽强”,以蚂蚁为“模本”写“无私”,以企鹅为“模本”写“贞真”等。

没有这些小昆虫为模本,这类意象模块便无从形成,仿此而发的议论便不可能产生。

2 、以事件为模本
用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剧本《活尸》的剧情和依据的模本加以比较,来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

剧情:剧中有三个主要人物:费嘉、费嘉的妻子里莎、里莎的第二个丈夫卡列宁(也是费嘉的朋友)。

费嘉老实、纯洁,有正义感,因厌倦当时的生活方式和妻子发生矛盾,后出走谎称自杀,里莎又嫁给了卡列宁。

当三人事发被传送到法庭时,费嘉的律师辩护说:他的罪行就在于没有真的“自杀”。

这时费嘉突然朝自己胸口开了一枪,结果《活尸》变成了一具“死尸”。

真实的事件(《活尸》的模本):尼古拉 ? 吉美尔因酗酒抛弃了工作、妻子和孩子。

妻子到农村医院找了份工作,同时认识的一位男子很爱她,因此产生同丈夫离婚的念头。

丈夫知道后理解并支持她再婚,就慌称自己犯了通奸罪,可正教法院却拖延未判。

于是三人商量:决定以尼古拉 ? 吉美尔的假自杀成全其妻子。

不久,丈夫给妻子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投河自杀,之后便失踪了。

事有凑巧,这时在河边发现了一男子衣服,衣袋里有尼古拉 ? 吉美尔的身份证,河里也竟打捞起一具尸体,于是妻子叶卡杰林娜认作丈夫埋葬。

然后同恋人结了婚。

但尼古拉 ? 吉美尔在申请补发身份证时露出马脚,被人发现,因此三人被告发。

法庭判处流放他们,后从轻发落,坐牢一年。

《活尸》正是作者以这一真实的事件为思维模本,注入思想认识,加以改造而成。

在写作中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思维模本进行加工、改造者并不鲜见。

写实的传记文学、新闻、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在构思、表意和生成句子中,以事件为思维模本更是无处不在。

3 、以情感为模本
郭沫若写《蔡文姬》,有人说是为曹操翻案,其实是情感“模块”使然。

抗日战争初期,郭沫若曾经有抛妻别子从日本回到祖国的经历,在思想上造成了一个情结,这与蔡文姬别夫抛子很有相似之处,使他在联想中体味出蔡的心情。

思维中郁结成的情感模块,促使郭以此为模本去表现蔡,也好宣泄胸中之情。

郭沫若尽管强调说:“我在写作中是尽可能着重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说他写《蔡文姬》是“受了寿昌《关汉卿》的启迪和鼓舞”,但在郭沫若的思维长河里,之所以选中蔡文姬来表现,而且特意安排她抒发别夫抛子之痛,都与情感模块有关。

他曾很明白地说:“在我的生活中,同蔡文姬有过类似的经历,相近的感情。

”很显然,剧中蔡的感情是以郭的感情为模本的。

他在《蔡文姬 ?序》里又说:“法国作家福楼拜,是有名的小说《波娃丽夫人》的作者,他曾说:‘波娃丽夫人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

'我也可以照样说一句:‘蔡文姬就是我!——是照着我写的。

'”凡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都有作者情感上的影子,也就能感动人,即是这个道理。

4 、以“形式”、“句式”、“写法”为模本
以形式为模本,大手笔也曾有过。

鲁迅写《狂人日记》在表现形式上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相似。

尽管在表现狂人的“狂”上,果戈里用的是混乱的年月日,鲁迅用的是狂人的心理,但鲁迅写《狂人日记》时,头脑里已储存有果戈里的《狂人日记》信息。

受其影响是明显的。

再如仿日本电视《新闻女郎》中国拍《新闻小姐》,内容不同,形式相似。

仿杂文家苏中杰《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就有参加高考的考生写出《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以模本为依据,形成思维模块,受其影响就更明显了。

这就是形式上的仿模现象。

以句式模本者,古今不可胜数。

如:
( 1)先有: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庚信:《华林园马射赋》)后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2)先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句)可乎哉!谈何容易!(《汉书·东方朔传》)
后有:蚍蜉撼树谈何易。

(毛泽东《满江红》词句)
( 3)先有:英国某诗人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后有:香港某编剧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 4)先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后有:谢雨欣的——爱情是怎样炼成的。

( 5)先有:莎士比亚的——都是月亮惹的祸。

后有:某偶像剧——都是天使惹的祸。

等等。

以写法为模本者,就更是写作思维中普遍的事。

如:
( 1 )侧写法(烘云托月法)
先有汉乐府《陌上桑》侧写罗敷之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后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侧写小芹之美:小芹上树捋野菜,小伙子们也去树上捋野菜;小芹上河边去洗衣服,小伙们也去河边洗衣服。

再后来有高晓声《水东流》侧写淑珍之美:好一个娇女,走在大路上,小伙子们看呆了,听不见背后汽车叫;走在街面上,两旁买卖都停掉;坐到戏院里,观众不朝台上瞧;哎呀呀,当年皇帝选妃子,幸亏她还小。

( 2 )立骨法
先有古人的一字立骨,如:《国语 ? 叔向贺韩宣子之贫》借“贺贫”而言“德”,
“德”是文之骨。

后有今人的一字立骨,如:李兰、杜敏的《钱德颂》,借“颂德”而言“功”,“功”是文之骨。

先有前人的一句立骨,如:钱钟书的《围城》借“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一句话确立了主旨。

再有后人的一句立骨,如:孟伟哉的《父母 ? 儿女》借“象你妈妈那样的,你别爱”;“象你爸爸那样的,你别爱”一句话立定了文意。

( 3 )构段谋篇法
几乎所有的文章其构段模式都按照:记叙文重“场面”,议论文重“论层”,说明文重“释项”。

也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有谋篇的基本模式:记叙文为“开头——发展——结局”,议论文为“引论——本论——结论”,说明文为“概说——分说——总说”。

看来,作者写作时,头脑里的“模本”是早已存在了。

(二)仿“模块”与“影子”
写作思维中的仿“模块”有两类,一是仿生活“模块”,二是仿成品“模块”。

仿生活“模块”是初始型的,多有原创性,如前文提到的北岛的“《生活》:网”和列夫 ? 托尔斯泰的《活尸》等。

仿成品“模块”多是再生型的,也大都有模拟性。

当然,仿成品“模块”有些不是单一的,与仿生活“模块”有交叉影响。

仿“模块”的“影子”现象多出现在第二种情况中。

所谓影子即随物静而静物动而动的物的虚幻形象。

写作思维中的模本影子一旦形成,必然会产生受制于模本的心理定势,阻碍着作者创造力的发挥。

如前例中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是《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的影子是显而易见的。

模式化的东西,影子现象都很严重。

古代写爱情故事的戏你随我形、我随你影,几乎成了一个套路:先是公子遇难,小姐后花园赠金;然后是公子金榜题名,与小姐喜结良缘。

我国八个样板戏期间,阶级斗争的模式被推到了一个极限。

“高、大、全”的人物及影子、“走资派”的人物及影子随处可见。

《东风浩荡》、《金光大道》里硬要写上阶级斗争;《伐木人》、《铁旋风》、《无形战线》、《朝晖》、《晨光曲》、《钻天峰》等全是随波逐流的捏造。

都仿佛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

新时期伊始,蒋子龙写《乔厂长上任记》,塑造了一个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生活上又有一点不幸和艳史的人物形象,于是乔厂长的影子李厂长、王经理、张主任也都一个个走马上任,跑到各种杂志编辑部。

幸好编辑部挡了驾,没有让这批“克隆”人出笼。

习作中更是大量地存在着影子现象。

当年杨朔写《荔枝蜜》,正因为结尾处有一句:这黑夜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不知害苦了多少中小学生大白天写作文也非要做一个梦。

再如无论是谁写《我的老师》,都是灯下伏案,白发晃动,夜半批改作业;大学生写《我的自传》都是上学三部曲:小学、中学、大学;再不然,就是黑色的七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类的“克隆”词语,充斥文中。

因此,对仿“模块”现象应具体分析,可以仿“模块”,但不要形成影子。

(三)反“模块”现象
写作思维中不仅有仿“模块”现象,而且有反“模块”现象。

仿“模块”不能排除思维的改造与创制;反“模块”则表现出极强的创造、创新思维品质,一反常态、常规,竭立追求新颖和独特。

或寻找出奇制胜的视角,加工、改造“模块”提供的信息,或在形式、内容、语言方面打破旧规,追求创新。

写作是思维的创造性艺术,思维是写作的关键;创造性是思维的灵魂。

没有创造性的思维,
也就没有优秀的写作成品。

写作最可宝贵的品质是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这就是反“模块”的实质。

1 、形式上反“模块”
打破传统的形式束缚,追求新、奇、美,形象、传神的新形式。

( 1 )图象诗一反诗歌的分行排列形式,用文字构成视觉很强的图象,令人过目难忘。

如秦松的《湖滨之山》:
( 2 )荒诞剧一反传统戏剧的所谓正剧、悲剧、喜剧的模式,以极其“荒诞不经”的形式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如魏明伦的《潘金莲》。

武则天跨朝越代而来,安娜 ? 卡列尼娜跨国越州而至,贾宝玉从《红楼》奔来,小红娘从《西厢》飞出,《水浒》作者现身说法,《花园街五号》女记者代鸣不平,现代阿飞哥们趁势起哄,七品芝麻官束手无策,人民法庭女庭长评说古案……各路来客,不止是站在戏外叙事抒情,并且跳进戏中,和剧中人交流感情,比较命运,展开冲突。

例如:现代阿飞与西门庆合伙,红娘与景阳岗老虎对话,莎莎偕潘金莲游街,施耐庵指挥武大郎拿奸,潘金莲求武则天作主,安娜携潘金莲卧轨自杀……作者借一个个历史的和现实的人物“角色”的交往来评述潘金莲“积案”的来龙去脉和是是非非。

思维活跃,神采飞动,奇想万千,其形式荒诞无稽。

( 3 )意识流小说一反小说的传统叙事形式,打破常规的时空顺序和逻辑关系,用意识和潜意识的交叉,回忆的闪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跳跃,互相切入、闪电般变化,放射性展开并能围绕一点收拢的新形式,把历史和现实、幻觉和实景交接显现出来。

如王蒙的《春之声》。

“哐地一声,黑夜就到来了”,这是写岳之峰在“闷罐子车”上的感觉。

这种感觉也可能是“响声”与“黑夜”同时被意识到的巧合,也可能就是一种无端的纯粹说不清的感受。

接着,由“车身在轻轻地颤抖”联想到“甜蜜的童年的摇篮”;由童年而回忆起儿时的夏天里,同小伙伴们光屁股在河里游泳的往事;再从躺在涟漪上闭目养神的“轻轻地摇晃着”的感觉又回到车厢。

于是思绪纷乱地想到故乡,想到已故的母亲和年迈的父亲。

这些感觉、联想和回忆的心理活动在岳之峰头脑里交汇翻腾……
这种意识流的叙事笔法和形式,无疑开拓了作者的思维空间,增大了作品的容量。

2 、内容上反“模块”
写作思维中对事理的琢磨、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编排等一反人们的常理、常情、常见、常听到的思路,突破旧的思维“模块”,令人耳目一新。

( 1 )事理上反常规
俗话说有理不打笑脸人。

我已经低头服你,笑脸相迎,你还能把我怎么样呢?这是常理常规。

但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在现实面前却被彻底粉碎。

有篇文章《惩罚微笑》,写一位内地企业家到香港办事,因从草地上穿过被警察看见,撕给他一张罚单。

企业家又是递烟又是道歉,满脸陪笑,解释原因,然后收起罚单坐小车走了。

一星期后他收到法院的传票,这位企业老总一见法官就点头哈腰地笑,完全承认“犯规”事实。

但却加罚一倍,原因是见法官就笑,是藐视法庭。

你以为是皮毛小事,他却以为小看不得;你以为和为上策,他公事公办;你循规蹈矩地发笑,他却用法律制裁你。

如此等等,事理上的反常,写作思维“模块”也必然反常。

这种内容上的反习惯“模块”也必然激活思维的反向运转和创新意识的加强。

( 2 )形象塑造反常规
妖魔鬼魅,在神话、童话和传说中常常被描绘成奇形怪状、青面獠牙、妖术惑众、专门害人的可怕精灵。

它代表着邪恶势力、怪异不祥之物。

然而,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所塑造的众多的花妖狐魅形象,却一反令人憎畏的传统“模块”的思想和写法,一个个都变得异常可亲可爱可人。

如婴宁、青风、香玉、连城、小谢、聂小倩等。

她们个个都是丰姿绰约,光彩照人,哪里还有一点妖魅的影子。

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拇指姑娘”,《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封神演义》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等,也都是反传统思维“模块”的形象塑造。

当代小说《明姑娘》(航鹰)塑造了盲人比常人还有一双慧眼的光辉形象。

家里种花,并能准确的说出花的名字和颜色;从小双目失明,却织出了树叶型编花的鹅黄毛背心。

这种热爱大自然和对光明的追求精神令常人汗颜。

如果按世俗、常规的思维“模块”考虑问题,明姑娘的形象就不会塑造成功。

( 3 )故事情节反常规
按常规思维,人是不可能参加为自己召开的追悼会的,但谌容的小说《生前死后》却一反传统的思维模式,让一个公司的小科员林大江阴差阳错地站到了为他召开的追悼会上。

由于改变了事物的正常因子,造成了时空的错位,使林大江生前亲临其境地感受人们对他的悼念和哀思。

小说以林大江的主观行为和感受为线索编排故事,把他有生以来同人的关系回味了一遍:同他的老婆、同他的弟弟、同他的同事和领导。

把送花圈、奏哀乐、致悼词同他生前的恩恩怨怨等凡人小事一一串连起来。

尤其最后公司给他的内部通报批评,这一切看似反常却正常,看似正常却反常的安排,正是作者编织故事情节时进行反传统“模块”思维的结果。

前例的荒诞剧以及童话、神话小说、科幻作品等的情节也是反常规思维的结果。

3 、语言上反“模块”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说,写作也是语言的艺术。

只有语言“惊人”才能文章“惊人”。

这里说的语言艺术主要指语言的运用。

用语惊人就要创新,不能跟在别人后头。

正如人们常说:第一个用鲜花形容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鲜花形容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鲜花形容美人的是蠢才。

语言上的反“模块”思维,往往与一个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语用上反常的词语搭配,以及学习上化解前人语言时的创新功夫密不可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