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合集下载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如下:
1.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对食品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进行分析检验。

2. 检品处理:检品应先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对于微生物检测,应先将检品进行处理,以提高检测效率。

3. 试剂配制:在进行理化检验时,需要使用各种试剂进行配制。

试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对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选用优质的试剂,并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4. 仪器使用:理化检验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进行分析检测。

在使用仪器时,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操作,以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 结果判定:检测结果的判定应根据检测标准进行。

检测标准应根据检测项目的性质和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制定。

在判定检测结果时,应充分考虑检测误差和样品背景等因素。

6. 质量控制:在进行理化检验时,应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质量控制包括实验过程质量控制和实验结果质量控制。

实验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进行监控,以防止实验误差。

实验结果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结果出来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监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7. 报告编写:检测结果应编写成报告,报告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检测误差等信息。

报告应准确、清晰、简洁,以便于读者理解。

理化部分是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检测结果对于保障食品
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理化检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总则注解)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总则注解)

第一节 食品理论分析基本要求
8样品的要求[注]: 各类样品应从样品受理、交接、搬运、保管、检测、取样、处理等应 按程序运行。 (1)应按照标准方法中规定应提供相关信息如生产日期、批号、采 样量等。 (2)样品交接:样品受理人员将样品基本信息及要求,检测的项目 输入《卫生检验软件》或笔录,经确认后即生成《样品检验交接单》, 在该交接单上编制样品受理号,同时在每份样品上粘贴该编号作为样 品的唯一性标识。 (3)检测过程中样品的管理 实验室收到检测样品后分区域放置,设立“待检”、“检毕”区域, 并有明确的标识。有特殊要求的样品,按照规定存放。检测过程中, 样品在不同检测室之间流转时,应在《检测样品交接单》上作流转记 录。 (4)样品在流转过程中对搬运有特殊要求时,应在检测交接单中注 明,并通知样品保管员和实验室,按产品标准的规定或客户提供的搬 运说明进行操作。
第一节 食品理论分析基本要求




5 试剂的要求及其溶液浓度的基本表示方法 本标准检验方法所用试剂均在各章节中说明,可根据要求选用。 5.1[注]:食品卫生检验实验室使用的纯水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稀释或 作为空白或用于洗涤仪器和玻璃仪皿等。纯水可由蒸馏、重蒸馏、亚 沸蒸馏和离子交换、纯水器等方法制得,采用复合几种处理技术可以 制取电导率为0.05μS/cm(25℃)的超纯水。 本标准检验方法要求的纯水在各章节中将分别说明。一般而言,对高 灵敏度微量分析可采用二级水、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在超痕量 分析时,才使用一级水。 纯水在储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CO2,微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来自容 器壁的污染物也可以能使纯水中金属离子大为增加,使用时应注意这 些问题。 了解上述提示可以更好理解本检验方法的规定理由,而其中某些条文 往往是检验项目成败的关键。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是指对食品进行理化性质的检验所采用的方法和标准。

食品的理化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味道、质地、含水量、营养成分、添加剂等多个方面。

而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指导食品生产和加工、维护消费者权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特性和检验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食品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比如,对于液体食品,需要考虑其透明度、浓度、酸碱度等指标;对于固体食品,需要考虑其含水量、质地、颗粒度等指标。

同时,不同的检验目的也会对方法和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比如对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需要更加精准和快速的检验方法;而对于食品安全监测,需要更加全面和严格的检验标准。

其次,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客观、准确的原则。

科学的检验方法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特性和检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制定操作规范和数据处理方法。

客观的检验标准是保证检验结果公正公平的基础,因此需要充分考虑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主观因素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保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基础,因此需要严格执行检验方法和标准,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化和标准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食品贸易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际性的问题,因此需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推动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同时,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也需要充分考虑科技发展和行业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检验方法和标准,适应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变化。

总之,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的制定是保障食品安全、指导食品生产和加工、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只有科学、客观、准确地制定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才能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KJ01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标准-2-微课件.

KJ01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标准-2-微课件.

GB/T5009.61 GB/T5009.62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3
GB/T5009.64 GB/T5009.65 GB/T5009.66 GB/T5009.67 GB/T5009.68 GB/T5009.69 GB/T5009.70 GB/T5009.71
GB/T5009.147 GB/T5009.148 GB/T5009.149 GB/T5009.150 GB/T5009.151 GB/T5009.152 GB/T5009.153 GB/T5009.154 GB/T5009.155 GB/T5009.156
植物性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 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 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 食品中锗的测定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 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植物性食品中植酸的测定 食品中维生素B 6的测定 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 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
GB/T5009.31 GB/T5009.32 GB/T5009.33 GB/T5009.34 GB/T5009.35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 油酯中没食子酸丙酯(PG)测定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5009.36
GB/T5009.37 GB/T5009.38 GB/T5009.39 GB/T5009.40
GB/T5009.72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3 粮食中二溴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74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GB/T5009.75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GB/T5009.76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T5009.77 食用氢化、人造奶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8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79 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 GB/T5009.80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81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82 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征求意见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征求意见稿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征求意见稿)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5009.1-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

本标准与GB/T 5009.1-200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调整了标准的主体内容;——增加了试样制备与贮存要求;——增加了感官检测要求;——细化了检测方法的要求;——附录增加并细化了检验方法技术参数。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理化检验方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2试样制备与贮存试样是指由实验室样品制备的(包括粉碎、干燥等物理处理),从中抽取试料的样品。

2.1试样制备2.1.1基本要求采集的实验室样品,应全部用于试样的制备。

实验室样品首先要进行样品的缩分,再进行试样的制备。

当采样量仅满足检测用量时可不进行缩分。

2.1.2样品的缩分按以下方法处理样品:—对于谷类和豆类等粒状、粉状或类似的样品,应堆成圆锥体—压成等高扁平正方形—划两条垂直直线分成四等份—取对角部分进行缩分;—对于饼干、糕点类样品,粉碎或切成小块;—对于液体、半流体样品,充分搅匀;—对于个体较小的样品,去掉皮、核、壳等,取出可食部分;—对于个体较大的基本均匀的样品,可在对称轴或对称面上分割或切成小块;—对于细长、扁平或组分含量在各部分有差异的样品,可在不同部位切取小片或截成小段;—对于果皮可食的样品,取全果;对于果皮不可食的样品,取果肉;—对于畜禽肉,根据检测需要取相应的部位,如脂肪或肌肉组织,再进行切碎、绞匀;—对于畜禽内脏,进行切碎、绞匀;—对于鱼,去鳞和内脏后切碎、绞匀;—对于虾、蟹等带壳水产品,去壳后,将可食部分切碎、绞匀;—对于包装样品,应将样品全部倒出,按样品的形态切碎、粉碎或搅匀。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46 GB/T5009.47 GB/T5009.48 GB/T5009.49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发酵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50 冷饮食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136 植物性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37 食品中锑的测定 GB/T5009.138 食品中镍的测定 GB/T5009.139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 GB/T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 GB/T5009.141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GB/T5009.142 植物性食品中稳杀得、精稳杀得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3 蔬菜、水果、食用油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4 植物性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145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GB/T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
GB/T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 GB/T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5009.16 食品中锡的测定 GB/T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5009.18 食品中氟的测定 GB/T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 GB/T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1、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简单) 总则

1、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简单) 总则
• 《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基本概念
• LOD:以产生的信噪比大于5所对应的浓度。
• 《美国自然资源办公室》
基本概念
• LOD:能产生2(或1.645)倍于空白样品分析 的平均偏差的信号所对应的待测物浓度。
• 《美国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
基本概念
• 3倍空白值的标准偏差相对应的质量或浓度。
•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一)》
方法检出限的测定方法
• 美国EPA的规定
• 1.在测定MDL时,最少测定7个重复的浓度加标样品,加标的浓度要适 宜,一般为预期MDL值的1~5倍,并按照给定分析方法的全过程进行 处理测定。 • 2.MDL的计算公式为:MDL=s×t(n-1,1-a=0.99) • 式中:n=重复测定的加标样品数 • s=n次加标测定浓度的标准偏差 • t=自由度为n-1时的student’s值 • 1-a=为置信水平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及主要注意事项:

6.单位与词头的名称,一般只宜用于叙 述性文字中,单位和词头的符号可用于公 式、数据表、曲线表、刻度盘和产品名牌 等需要表示的地方,也可用于叙述性文字 中;应优先采用符号。
基本概念
•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DL或Limit of Detection LOD) • 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 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值。
立体角
弧度
球面度
rad
sr
法定计量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由 SI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借助于乘、除等数 学符号,通过代数式表示的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
•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如: mol/L,m3 • 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 数单位(教材附录二,表5)词头+主单位, 如:mmol,nmol等

GB/T5009.1理化检验总则1_2005

GB/T5009.1理化检验总则1_2005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 化 部 分 总则
GB/T 5009.1-2003
食品科学与营养系
GB:3 称取(称量)
3.1 称取:
系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
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
如:“称取20.0 g……”,
系指称量准确至±0.1g;
即天平的读数,能达到:0.1g;天平的感量0.1g
8.5 肉类、水产类等食品
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 合样后采样;
8.6 罐头、瓶装食品、其它小包装食品
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 同一批号取样件数:
250g 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 250g 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8.7 掺伪食品、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
要具有典型性;
和均匀性(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采样量: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
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 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 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 kg。
8.2 采样容器
根据检验项目,选用硬质玻璃瓶、聚乙烯制品。
GB:8.3 液体样品
液体、半液体类饮食品
1)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刻度吸管、比色管等玻璃 量器等计量器具, 均须按国家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定期进行计量检定。
2)玻璃量器、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
须经彻底洗净后才能使用,洗涤方法和洗涤液配制见附录C。
7.2 控温设备,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
马弗炉、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等, 均须按国家有关规程,进行测试、校正和检定。
如,植物油、鲜乳、酒或其它饮料
如用大桶或大罐盛装者,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
样品,应分别盛放在三个干净的容器中。来自GB:8.4 固体样品

【食品课件】第02章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食品课件】第02章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一)有机物破坏法 当测定食物中无机物含量时,常采用有机物破坏法来 消除有机物的干扰。因为食物中的无机元素会与有机质结 合,形成难溶、难离解的化合物,使无机元素失去原有的 特性,而不能依法检出。有机物破坏法是将有机物在强氧 化剂的作用下经长时间的高温处理,破坏其分子结构,有 机质分解呈气态逸散,而被测无机元素得以释放。该法除 常用于测定食品中微量金属元素之外,还可用于检测硫、 氮、氯、磷等非金属元素。根据具体操作不同,又分为干 法和湿法两大类。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1)液体、半流体饮食品 如植物油、鲜乳、酒类或其他 饮料,若用大桶或大罐包装应先充分混合后采样。样品分别放 入三个干净的容器中。
(2)粮食及固体食品 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 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 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3)肉类、水产等食品 按分析项目的要求可分别采取不 同部位的样品混合后代表一只动物;或从很多只动物的同一部 位取样混合后代表某一部位的样品。
2.互不相溶的液体
如油与水的混合物,应先使不相溶的各成分彼此分离, 再分别进行采样。
3.固体样品
先将样品制成均匀状态,具体操作可切细(大块样品)、 粉碎(硬度大的样品如谷类)、捣碎(质地软含水量高的样 品如果蔬0、研磨(韧性强的样品如肉类)。常用工具有粉 碎机、组织捣碎机、研钵等。然后用四分法采取制备好的均 匀样品。
(4)罐头、瓶装食品 可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 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 少于10个。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采样时使用的工具、容器、包装纸等都应清洁,不应 带入任何杂质或被测组分。采样后应迅速检测以免发生变 化。最后在盛装样品的容器上要贴上标签,注明样品名称、 采样地点、采样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 分析项目及采样人。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12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4.罐头 水果或肉禽罐头在捣碎之前应清除果核、骨头及葱、 姜、辣椒等调料。可用高速组织捣碎机。 上述样品制备过程中,还应注意防止易挥发成分的 逸散及有可能造成的样品理化性质的改变,尤其是作 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必须根据微生物学的要求,严格 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制备。
13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第二章
1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第一节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总则 第二节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总则 第三节 食品卫生检验实验室操作规程
2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第一节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总则
一、理化检验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是: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处理; ➢成分分析; ➢分析数据处理; ➢撰写分析报告。 为保证分析结果准确、无误,首先就要正确地采样。
溶剂提取法可用于提取固体、液体及半流体,根据提 取对象不同可分为浸取和萃取。
29
食品卫生检验总则
1.浸取法 用适当的溶剂将固体样品中的某种被测组分浸取出来称 浸取。也即液-固萃取法。该法应用广泛,如测定固体食 品中脂肪的含量用乙醚反复浸取样品中的脂肪,而杂质不 溶于乙醚,再使乙醚挥发掉,称出脂肪的质量。 (1)提取剂的选择 提取剂应根据被提取物的性质来选 择,对被测组分的溶解度应最大,对杂质的溶解度最小, 提取效果遵从相似相溶原则。通常对极性较弱的成分(如 有机氯农药)可用极性小的溶剂(如正己烷、石油醚)提 取;对极性强的成分(如黄曲霉毒素B1)可用极性大的溶 剂(如甲醇与水的混合液)提取。所选择的溶剂的沸点应 适当,太低易挥发,过高又不易浓缩。
一般检验后的样品还需保留一个月,以备 复查。 保留期限从签发报告单算起,易变质食品 不予保留。 对感官不合格样品可直接定为不合格产品, 不必进行理化检验。 最后,存放的样品应按日期、批号、编号 摆放,以便查找。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

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

(二)食品样品的无机化处理
测定食品中的无机成分时,共存的 或与无机物结合的大量有机物将干扰测定, 故预先必须将所有的有机质破坏除去,使 待测的金属或非金属转变成无机物的形式, 才能进行测定。破坏有机质的方法主要有 湿消化(wet digestion)和干灰化
(dry ashing)两类。
(三)干扰成分的分离除去
• 三、样品室 • 进行食品检验要建立食品样品室, • 对食品样品进行标识管理。
• 待检样品,绿色标签; • 检测中样品,黄色标签; • 已检样品,红色标签。
第二节 食品样品的采剔除非食用部分
人们食用食物总是选取可食部分,食品检
验的样品一般亦应选择与人们食用习惯一
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根据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 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更新非法使用物质名单
❖ 为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 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饲料、水产养殖中使 用违禁药物,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根据风险 监测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更新非法 使用物质名单,至今已公布151种食品和饲料 中非法添加名单,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 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 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 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名单。
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如香精香料、增稠剂、乳化剂。 ❖ 3.市场经济、市场放开,追求利润,伪造食品、掩盖缺陷。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道:“……有50% 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 资本家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 润,资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 险……”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 ❖ 非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是动态的,以前可
能是食品添加剂,但随着加工工艺水平 的提高以及消费者的普遍要求和追求的 改变,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 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 估证明安全可靠,方可列入允许使用范 围”的规定,可以撤销和添加。例如:

5009现行有效的食品理化指标检验标准目录

5009现行有效的食品理化指标检验标准目录

现行有效的食品理化指标检验标准目录GBT 5009.1-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GBT 5009.2-2003 食品的相对密度的测定GB 500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T 5009.6-2003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 5009.7-2008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BT 5009.8-2008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BT 5009.9-2008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BT 5009.10-2003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3-2003 食品中铜的测定GBT 5009.14-2003 食品中锌的测定GBT 5009.15-2003 食品中镉的测定GBT 5009.16-2003 食品中锡的测定GBT 5009.17-2003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GBT 5009.18-2003 食品中氟的测定GBT 5009.19-2008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2003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1-2003 粮、油、菜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的测定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GB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GBT 5009.25-2003 植物性食品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GBT 5009.26-2003 食品中N-亚硝胺类的测定GBT 5009.27-2003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GBT 5009.28-2003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GBT 5009.29-2003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GBT 5009.30-2003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GBT 5009.31-2003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GBT 5009.32-2003 油脂中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GB 5009.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T 5009.34-200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 5009.36-2003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38-2003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39-200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0-2003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1-2003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2-2003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含第1号修改单GBT 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4-2003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5-2003 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7-2003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8-2003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9-2008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0-2003 冷饮食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1-2003 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2-2003 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3-2003 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4-2003 酱腌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5-2003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6-2003 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8-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59-2003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0-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1-2003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2-2003 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3-2003 搪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4-2003 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5-2003 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6-2003 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7-2003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69-2008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7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71-2003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72-2003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73-2003 粮食中二溴乙烷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74-2003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GBT 5009.75-2003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GBT 5009.76-2003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GBT 5009.77-2003 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78-2003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79-2003 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GBT 5009.8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81-2003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82-2003 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GBT 5009.83-2003 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GBT 5009.84-2003 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1)的测定GBT 5009.85-2003 食品中核黄素的测定GBT 5009.86-2003 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GBT 5009.87-2003 食品中磷的测定GBT 5009.88-2008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GBT 5009.89-2003 食品中烟酸的测定GBT 5009.90-2003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GBT 5009.91-2003 食品中钾、钠的测定GBT 5009.92-2003 食品中钙的测定GB 5009.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GB 5009.94-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GBT 5009.95-2003 蜂蜜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T 5009.97-2003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 5009.98-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分析方法GBT 5009.99-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100-2003 食品包装用发泡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101-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锑的测定GBT 5009.102-2003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3-20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4-2003 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5-2003 黄瓜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6-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7-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二嗪磷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08-2003 畜禽肉中己烯雌酚的测定GBT 5009.109-2003 柑桔中水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10-2003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11-2003 谷物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GBT 5009.112-2003 大米和柑桔中喹硫磷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13-2003 大米中杀虫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14-2003 大米中杀虫双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15-2003 稻谷中三环唑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16-2003 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17-2003 食用豆粕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118-2008 谷物中T- 2毒素的测定GBT 5009.119-2003 复合食品包装袋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GBT 5009.120-2003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GBT 5009.121-2003 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GBT 5009.122-2003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1,1-二氯乙烷的测定GBT 5009.123-2003 食品中铬的测定GBT 5009.124-2003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GBT 5009.125-2003 尼龙6树脂及成型品中己内酰胺的测定GBT 5009.126-2003 植物性食品中三唑酮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27-2003 食品包装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锗的测定GBT 5009.128-2003 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GBT 5009.129-2003 水果中乙氧基喹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30-2003 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31-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亚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32-2003 食品中莠去津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33-2003 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34-2003 大米中禾草敌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35-2003 植物性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36-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37-2003 食品中锑的测定GBT 5009.138-2003 食品中镍的测定GBT 5009.139-2003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GBT 5009.140-2003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T 5009.141-2003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BT 5009.142-2003 植物性食品中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3-2003 蔬菜、水果、食用油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4-2003 植物性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5-2003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 5009.146-2008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7-2003 植物性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48-2003 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GBT 5009.149-2003 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GBT 5009.150-2003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GBT 5009.151-2003 食品中锗的测定GBT 5009.152-2003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GBT 5009.153-2003 植物性食品中植酸的测定GBT 5009.154-2003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GBT 5009.155-2003 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56-2003 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GBT 5009.157-2003 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GBT 5009.158-2003 蔬菜中维生素K1的测定GBT 5009.159-2003 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GBT 5009.160-2003 水果中单甲脒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61-2003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62-2008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63-2003 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组分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测定GBT 5009.164-2003 大米中丁草胺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65-2003 粮食中2,4-滴丁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66-2003 食品包装用树脂及其制品的预试验GBT 5009.167-2003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氟、氯、溴离子和硝酸根、硫酸根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BT 5009.168-2003 食品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测定GBT 5009.169-2003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GBT 5009.170-2003 保健食品中褪黑素含量的测定GBT 5009.171-2003 保健食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GBT 5009.172-2003 大豆、花生、豆油、花生油中的氟乐灵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73-2003 梨果、柑桔类水果中噻螨酮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74-2003 花生、大豆中异丙甲草胺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75-2003 粮食和蔬菜中2,4-滴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77-2003 大米中敌稗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78-2003 食品包装材料中甲醛的测定GBT 5009.179-2003 火腿中三甲胺氮的测定GBT 5009.180-2003 稻谷、花生仁中恶草酮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81-2003 猪油中丙二醛的测定GBT 5009.182-2003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GBT 5009.183-2003 植物蛋白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GBT 5009.184-2003 粮食、蔬菜中噻酮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85-2003 苹果和山楂制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T 5009.186-2003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GBT 5009.188-2003 蔬菜、水果中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的测定GBT 5009.189-2003 银耳中米酵菌酸的测定GBT 5009.190-2006 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GBT 5009.191-2006 食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GBT 5009.192-2003 动物性食品中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193-2003 保健食品中脱氢表雄甾酮(DHEA)测定GBT 5009.194-2003 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的测定GBT 5009.195-2003 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含量的测定GBT 5009.196-2003 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GBT 5009.197-2003 保健食品中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烟酰胺和咖啡因的测定GBT 5009.198-2003 贝类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的测定GBT 5009.199-2003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GBT 5009.200-2003 小麦中野燕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1-2003 梨中烯唑醇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GBT 5009.203-2003 植物纤维类食品容器卫生标准中蒸发残渣的分析方法GBT 5009.204-2005 食品中丙烯酞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正式版本)GBT 5009.205-2007 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GBT 5009.206-2007 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BT 5009.207-2008 糙米中5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8-2008 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GBT 5009.209-2008 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BT 5009.210-2008 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BT 5009.211-2008 食品中叶酸的测定GBT 5009.212-2008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BT 5009.213-2008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BT 5009.215-2008 食品中有机锡含量的测定GBT 5009.217-2008 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的测定GBT 5009.218-2008 水果和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19-2008 粮谷中矮壮素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20-2008 粮谷中敌菌灵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21-2008 粮谷中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22-2008 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生产(理化)检测国家标准内容祥解

食品安全生产(理化)检测国家标准内容祥解

食品安全生产(理化)检测国家标准内容祥解
本文选择了食品检验常用的理化标准,对标准号、适用范围与要点进行了梳理,期望对食品检验领域的小伙伴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二、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三、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注:当只检测氮含量时,不需要乘蛋白质换算系数F 四、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⑧滴定过程快速避光;取样2-3g;平均值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计算公式:
①试样称样量和滴定液浓度应使滴定液用量在0.2mL~10mL之间(扣除空白后)。


检测后,发现样品的实际称样量与该样品酸价所对应的应有称样量不符,应按照表1要求,调整称样量后重新检测。

②酚酞指示剂,当试样溶液初现微红色,15s内无明显褪色时,为滴定终点。

平均值结果,除另有规定外,有效数字小数点后两位。

截止2022年2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共计1419项,每个标准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些品种还不只一个相关标准。

4月又有一批新标准要开始实施了。

在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打开国标第一步不要盲目就开始实验,一定要先看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方法,再看检验方法对不同品种在实验条件上的区别,选择对的实验条件,谋定而后动,才能少走弯路哦~。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的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术语与定义1.1 特异性:指方法定性区分待测物和其它物质的能力。

1.2 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样品真值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大小由定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决定。

1.3 精密度:指检测结果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4 重复性:指在同一实验室在人员、设备、方法等恒定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1.5 再现性:指在不同实验室间,仅在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样品采集、保存与检验1.6 样品采集基本要求样品采集应有完整的采样信息如生产日期、批号、数量、生产者等,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

当样品量较大时需要采用四分法选出能反应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样品量需要的检测样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载,一般每份样品不少于0.5kg,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1.7 样品包装建议有包装产品应采集包装产品,散装产品应根据所需开展的检验项目,采用适宜的、且可真实反映产品特性的容器。

1.8 液体、半流体食品植物油、鲜乳、酒或其他饮料和用大桶或大罐盛装的大包装产品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并分层采样。

1.9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部分样品,采样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1.10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1.11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 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 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1.12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要尽可能反映出其可能具有的中毒因素。

1.13 样品保存定型包装产品应在产品规定有效期按样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散装产品应参照相关产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样品不变质。

现行有效的食品理化指标检验标准

现行有效的食品理化指标检验标准

现行有效的食品理化指标检验标准GBT 5009.1-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总则.pdfGBT 5009.2-2003 食品的相对密度的测定.pdfGB 500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pdfGB 500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pdfGB 5009.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pdfGBT 5009.6-2003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pdfGBT 5009.7-2008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pdfGBT 5009.8-2008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pdfGBT 5009.9-2008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pdfGBT 5009.10-2003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pdfGBT 5009.11-2003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pdfGB 5009.1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pdfGBT 5009.13-2003 食品中铜的测定.pdfGBT 5009.14-2003 食品中锌的测定.pdfGBT 5009.15-2003 食品中镉的测定.pdfGBT 5009.16-2003 食品中锡的测定.pdfGBT 5009.17-2003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pdfGBT 5009.18-2003 食品中氟的测定.pdfGBT 5009.19-2008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20-2003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21-2003 粮、油、菜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 的测定.pdf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 的测定.pdfGB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 和B1 的测定.pdfGBT 5009.25-2003 植物性食品中杂色曲霉素的测定.pdfGBT 5009.26-2003 食品中N-亚硝胺类的测定.pdfGBT 5009.27-2003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pdfGBT 5009.28-2003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pdfGBT 5009.29-2003 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pdfGBT 5009.30-2003 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pdf GBT 5009.31-2003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pdfGBT 5009.32-2003 油酯中没食子酸丙酯(PG)测定.pdfGB 5009.3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测定.pdfGBT 5009.34-200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pdf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pdfGBT 5009.36-2003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38-2003 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39-200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40-2003 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41-2003 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42-2003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含第 1 号修改单.pdfGBT 5009.43-2003 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44-2003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45-2003 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46-2003 乳与乳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47-2003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48-2003 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49-2008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0-2003 冷饮食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1-2003 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2-2003 发酵性豆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3-2003 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4-2003 酱腌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5-2003 食糖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6-2003 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7-2003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8-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59-2003 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60-2003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 GBT 5009.61-2003 食品包装用三聚氰胺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62-2003 陶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63-2003 搪瓷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64-2003 食品用橡胶垫片(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65-2003 食品用高压锅密封圈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66-2003 橡胶奶嘴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67-2003 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69-2008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7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71-2003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72-2003 铝制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73-2003 粮食中二溴乙烷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74-2003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pdfGBT 5009.75-2003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pdfGBT 5009.76-2003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pdfGBT 5009.77-2003 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78-2003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79-2003 食品用橡胶管卫生检验方法.pdfGBT 5009.80-2003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81-2003 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82-2003 食品中维生素A 和维生素E 的测定.pdfGBT 5009.83-2003 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pdfGBT 5009.84-2003 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1)的测定.pdfGBT 5009.85-2003 食品中核黄素的测定.pdfGBT 5009.86-2003 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pdfGBT 5009.87-2003 食品中磷的测定.pdfGBT 5009.88-2008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pdfGBT 5009.89-2003 食品中烟酸的测定.pdfGBT 5009.90-2003 食品中铁、镁、锰的测定.pdfGBT 5009.91-2003 食品中钾、钠的测定.pdfGBT 5009.92-2003 食品中钙的测定.pdfGB 5009.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硒的测定.pdfGBT 5009.94-2003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的测定.pdfGBT 5009.95-2003 蜂蜜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 的测定.pdfGBT 5009.97-2003 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pdfGBT 5009.98-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玻璃钢制品卫生标准分析方法.pdfGBT 5009.99-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100-2003 食品包装用发泡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101-2003 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锑的测定.pdfGBT 5009.102-2003 植物性食品中辛硫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03-2003 植物性食品中甲胺磷和乙酰甲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04-2003 植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05-2003 黄瓜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06-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二氯苯醚菊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07-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二嗪磷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08-2003 畜禽肉中己烯雌酚的测定.pdfGBT 5009.109-2003 柑桔中水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10-2003 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11-2003 谷物及其制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pdfGBT 5009.112-2003 大米和柑桔中喹硫磷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13-2003 大米中杀虫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14-2003 大米中杀虫双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15-2003 稻谷中三环唑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16-2003 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pdf GBT 5009.117-2003 食用豆粕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118-2008 谷物中T-2 毒素的测定.pdfGBT 5009.119-2003 复合食品包装袋中二氨基甲苯的测定.pdfGBT 5009.120-2003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的测定.pdfGBT 5009.121-2003 食品中脱氢乙酸的测定.pdfGBT 5009.122-2003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树脂及成型品中残留1,1-二氯乙烷的测定.pdfGBT 5009.123-2003 食品中铬的测定.pdfGBT 5009.124-2003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pdfGBT 5009.125-2003 尼龙6 树脂及成型品中己内酰胺的测定.pdfGBT 5009.126-2003 植物性食品中三唑酮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27-2003 食品包装用聚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锗的测定.pdfGBT 5009.128-2003 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pdfGBT 5009.129-2003 水果中乙氧基喹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30-2003 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31-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亚胺硫磷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32-2003 食品中莠去津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33-2003 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34-2003 大米中禾草敌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35-2003 植物性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36-2003 植物性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37-2003 食品中锑的测定.pdfGBT 5009.138-2003 食品中镍的测定.pdfGBT 5009.139-2003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pdfGBT 5009.140-2003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pdfGBT 5009.141-2003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pdfGBT 5009.142-2003 植物性食品中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43-2003 蔬菜、水果、食用油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44-2003 植物性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45-2003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pdfGBT 5009.146-2008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47-2003 植物性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48-2003 植物性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pdfGBT 5009.149-2003 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pdfGBT 5009.150-2003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pdfGBT 5009.151-2003 食品中锗的测定.pdfGBT 5009.152-2003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pdfGBT 5009.153-2003 植物性食品中植酸的测定.pdfGBT 5009.154-2003 食品中维生素B6 的测定.pdfGBT 5009.155-2003 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56-2003 食品用包装材料及其制品的浸泡试验方法通则.pdfGBT 5009.157-2003 食品中有机酸的测定.pdfGBT 5009.158-2003 蔬菜中维生素K1 的测定.pdfGBT 5009.159-2003 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pdfGBT 5009.160-2003 水果中单甲脒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61-2003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62-2008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pdf GBT 5009.163-2003 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组分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测定.pdf GBT 5009.164-2003 大米中丁草胺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65-2003 粮食中2,4-滴丁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66-2003 食品包装用树脂及其制品的预试验.pdfGBT 5009.167-2003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氟、氯、溴离子和硝酸根、硫酸根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dfGBT 5009.168-2003 食品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测定.pdfGBT 5009.169-2003 食品中牛磺酸的测定.pdfGBT 5009.170-2003 保健食品中褪黑素含量的测定.pdfGBT 5009.171-2003 保健食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pdfGBT 5009.172-2003 大豆、花生、豆油、花生油中的氟乐灵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73-2003 梨果、柑桔类水果中噻螨酮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74-2003 花生、大豆中异丙甲草胺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75-2003 粮食和蔬菜中2,4-滴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76-2003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77-2003 大米中敌稗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78-2003 食品包装材料中甲醛的测定.pdfGBT 5009.179-2003 火腿中三甲胺氮的测定.pdfGBT 5009.180-2003 稻谷、花生仁中恶草酮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81-2003 猪油中丙二醛的测定.pdfGBT 5009.182-2003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pdfGBT 5009.183-2003 植物蛋白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pdfGBT 5009.184-2003 粮食、蔬菜中噻酮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85-2003 苹果和山楂制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pdfGBT 5009.186-2003 乳酸菌饮料中脲酶的定性测定.pdfGBT 5009.188-2003 蔬菜、水果中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的测定.pdfGBT 5009.189-2003 银耳中米酵菌酸的测定.pdfGBT 5009.190-2006 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pdfGBT 5009.191-2006 食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pdfGBT 5009.192-2003 动物性食品中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193-2003 保健食品中脱氢表雄甾酮(DHEA)测定.pdfGBT 5009.194-2003 保健食品中免疫球蛋白IgG 的测定.pdfGBT 5009.195-2003 保健食品中吡啶甲酸铬含量的测定.pdfGBT 5009.196-2003 保健食品中肌醇的测定.pdfGBT 5009.197-2003 保健食品中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烟酰胺和咖啡因的测定.pdf GBT 5009.198-2003 贝类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的测定.pdfGBT 5009.199-2003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pdfGBT 5009.200-2003 小麦中野燕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201-2003 梨中烯唑醇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202-2003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pdfGBT 5009.203-2003 植物纤维类食品容器卫生标准中蒸发残渣的分析方法.pdfGBT 5009.204-2005 食品中丙烯酞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正式版本).pdfGBT 5009.205-2007 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pdfGBT 5009.206-2007 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pdfGBT 5009.207-2008 糙米中50 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208-2008 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pdfGBT 5009.209-2008 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pdfGBT 5009.210-2008 食品中泛酸的测定.pdfGBT 5009.211-2008 食品中叶酸的测定.pdfGBT 5009.212-2008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pdfGBT 5009.213-2008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pdfGBT 5009.215-2008 食品中有机锡含量的测定.pdfGBT 5009.217-2008 保健食品中维生素B12 的测定.pdfGBT 5009.218-2008 水果和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pdf GBT 5009.219-2008 粮谷中矮壮素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220-2008 粮谷中敌菌灵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221-2008 粮谷中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pdfGBT 5009.222-2008 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总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理化检验方法的检验基本原则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术语与定义1.1 特异性:指方法定性区分待测物和其它物质的能力。

1.2 准确度:指检测结果与样品真值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大小由定量的正确度和精密度决定。

1.3 精密度:指检测结果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4 重复性:指在同一实验室在人员、设备、方法等恒定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1.5 再现性:指在不同实验室间,仅在方法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测定对象进行独立测定的精密度。

样品采集、保存与检验1.6 样品采集基本要求样品采集应有完整的采样信息如生产日期、批号、数量、生产者等,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

当样品量较大时需要采用四分法选出能反应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样品量需要的检测样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载,一般每份样品不少于0.5kg,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

1.7 样品包装建议有包装产品应采集包装产品,散装产品应根据所需开展的检验项目,采用适宜的、且可真实反映产品特性的容器。

1.8 液体、半流体食品植物油、鲜乳、酒或其他饮料和用大桶或大罐盛装的大包装产品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并分层采样。

1.9 粮食及固体食品应自每批食品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部分样品,采样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1.10 肉类、水产等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

1.11 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 以上的包装不得少于6个,250g 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1.12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要尽可能反映出其可能具有的中毒因素。

1.13 样品保存定型包装产品应在产品规定有效期按样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散装产品应参照相关产品的保存条件予以保存,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样品不变质。

1.14 检验取样要求应按照相应产品的判定和检验要求进行取样。

1.15 根据相应国标或行业标准进行感官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1.16 检验后的样品处置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

易变质食品不予保留,保存时应加封并尽量保持原状。

检验方法的要求1.17 检验方法的选择确定检验方法前首先应明确其对所检验食品的适用性。

其次,仲裁检验应选用仲裁法(第一法),但当标准有两个以上并列检验方法时,可根据所具备的条件选择使用选择适宜的方法,优先选用仲裁法。

1.18 检验方法的性能要求1.18.1 特异性方法的特异性是指在确定的分析条件下,分析方法检测和区分被检测食品各种组分中目标化合物的能力。

采用基质加标按样品相同的前处理、分析外,应采用相关的定性分析技术,如质谱、紫外扫描等技术进行特异性确认。

1.18.2 定量限在空白样品基质中,添加一定量目标物,按样品处理全过程进行处理,其信号强度应达到10倍信噪比。

1.18.3 准确度首先应考虑使用有确定含量的标准物质通过测定含量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来确定准确度。

如无可采用在样品空白基质中至少用3个浓度添加水平进行评价,包含方法测定范围的最低浓度水平(定量限)、关注浓度水平和最高浓度水平。

对于不得检出的化学物质,使用定量限、2倍定量限和10倍定量限确定方法的准确度;对于已设定限量值的物质,一般在低于限量、限量值和高于限量值3个水平各选一合适点进行;对于未设定限量值的物质,在方法定量限、常见限量指标和高于限量值3个水平各选一点进行。

每个水平重复次数不少于3次,计算其平均值,回收率要求如下:表1不同含量水平对回收率的要求含量水平(mg/kg) 回收率范围(%)>100 95~1051~100 90~1100.1~1 80~110<0.1 60~1201.18.4 精密度方法的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再现性。

1.18.4.1 重复性每种试样做3个水平的试验,添加水平同回收率要求,每个水平应从一个均匀试样中至少取5份并分析,其相对标准偏差符合表的要求。

表2不同含量水平对重复性的要求含量水平数量级相对标准偏差(%)0.1μg/kg10-10≤431μg/kg10-9≤3010μg/kg10-8≤21100μg/kg10-7≤151 mg/kg 10-6≤1110 mg/kg 10-5≤7.5100 mg/kg 10-4≤5.31000 mg/kg 10-3≤3.81% 10-2≤2.710% 10-1≤2.0100% 1 ≤1.31.18.4.2 再现性再现性试验应在不同实验间进行,再现性同样需做三个水平的试验,添加水平同重复性。

1.18.5 标准工作曲线和测定范围标准曲线的工作浓度范围应覆盖方法的定量限、限量水平和关注的浓度水平,至少有5个点(不包括空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试液中被测组分浓度应在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

试剂的要求及其溶液浓度的基本表示方法1.19 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水,未注明其他要求时,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未指明溶液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1.20 检验方法中未指明具体浓度的硫酸、硝酸、盐酸、氨水时,均指市售试剂规格的浓度(见附录C)。

1.21 液体的滴:系指蒸馏水自标准滴管流下的一滴的量,在20℃时20滴约相当于1mL。

1.22 配制溶液的要求1.23 配制溶液时所使用的试剂和溶剂的纯度应符合分析项目的要求。

应根据分析方法、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要求等选用不同等级的化学试剂。

1.24 试剂瓶使用硬质玻璃。

一般碱液和金属溶液用聚乙烯瓶存放。

需避光试剂贮于棕色瓶中。

1.25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1.25.1 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表示(参见附录B),应符合GB/T 601的要求。

1.25.2 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应说明配制方法,注明有效期和贮存条件,应符合GB/T 602的要求。

1.25.3 几种固体试剂的混合质量份数或液体试剂的混合体积份数可表示为(1+1)、(4+2+1)等。

1.25.4 溶液的浓度可以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为基础给出,表示方法应是“质量(或体积)分数是0.75”或“质量(或体积)分数是75%”。

质量和体积分数还能分别用5μg/g或4.2mL/m3这样的形式表示。

1.25.5 溶液浓度可以质量、容量单位表示,可表示为克每升或以其适当分倍数表示(g/L或mg/mL等)。

1.25.6 如果溶液由另一种特定溶液稀释配制,应按照下列惯例表示:“稀释V1→V2”表示,将体积为V1的特定溶液以某种方式稀释,最终混合物的总体积为V2;“稀释V1+V2”表示,将体积为V1的特定溶液加到体积为V2的溶液中(1+1)、(2+5)等。

仪器设备要求1.26 玻璃量器1.26.1 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刻度吸管、比色管等玻璃量器均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及规程进行计量校准。

1.26.2 新购置的或实验使用后的玻璃量器和玻璃器皿须经彻底洗净后才能使用,洗涤方法和洗涤液配制见附录C。

1.27 控温设备检验方法所使用的马弗炉、恒温干燥箱、恒温水浴锅等均须按国家有关规程进行测试和计量校准。

1.28 测量仪器定量分析设备应满足量值溯源管理要求,凡是需要检定或校验的仪器如天平、酸度计、温度计、分光光度计、色谱仪、质谱仪等均应按国家有关规程进行测试和计量校准。

1.29 检验方法中所列仪器为该方法所需要的主要仪器,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不再列入。

1.30 温度和压力的表示1.30.1 一般温度以摄氏度表示,写作℃;或以开氏度表示,写作K (开氏度=摄氏度+273.15)。

1.30.2 压力单位为帕斯卡,表示为Pa(kPa、MPa)。

1 atm=760 mmHg=101 325 Pa=101.325 kPa =0.101 325 MPa(atm为标准大气压,mmHg为毫米汞柱)分析步骤1.31 称取:系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准确度要求用数值的有效数位表示,如“称取20.0 g ......”指称量准确至±0.1 g;“称取20.00 g......”指称量准确至±0.01 g。

1.32 准确称取:系指用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准确度为±0.0001 g。

1.33 恒量: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定的质量差异不超过检验方法要求的范围。

1.34 量取:系指用量筒或量杯取液体物质的操作。

1.35 吸取:系指用移液管、刻度吸量管取液体物质的操作。

1.36 实验中所用的玻璃量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刻度吸管、比色管等所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对该体积玻璃量器的准确度要求。

1.37 空白试验空白试验应在每次分析样品时同时进行,系指除不加试样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实验结果用于扣除试样中试剂本底、实验室内污染控制。

1.38 回收试验回收试验系指采用相关样品基质,空白试验应在每次分析样品时同时进行,系指除不加试样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实验结果用于扣除试样中试剂本底、实验室内污染控制。

1.39 安全要求:要严格按照标准方法中规定的分析步骤进行操作,对实验中的不安全因素(如中毒、爆炸、腐蚀、烧伤等),某些特殊的试剂(如剧毒试剂)或材料存在危险(如爆炸、着火或中毒) 可能存在潜在危险时,都必须采取专门防护措施,按照试剂或材料所注明的注意事项进行操作以避免伤害的发生。

1.40 理化检验实验室可根据本实验室的工作特点选择采用人员比对、方法比对、添加回收、标准物质、留样复测等多种方法实施日常实验室内部质量分析控制,还应制定计划,定期参加外部能力验证活动。

1.41 检验人员应填写好检验记录,相关记录应归档保存。

分析结果的表述1.42 测定值的运算和有效数字的修约应符合GB/T 8170、JJF 1027的规定,技术参数和数据处理见附录A。

1.43 结果的表述:报告平行样的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并报告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的位数或有效位数,测定值的有效数的位数应能满足卫生标准的要求。

1.44 样品测定值的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1.45 如果分析结果在方法的检出限以下,可以用“未检出”表述分析结果,同时应注明检出限数值。

附 录A检验方法中技术参数和数据处理A.1 灵敏度的规定把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中的斜率(b )作为方法灵敏度(参照A.6),即单位物理量的响应值。

A.2 检出限把3倍空白值的标准偏差(测定次数n≥20)相对应的质量或浓度称为检出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