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合集下载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
第3 4卷 第 3期 2 0 1 3 年 3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Vo 1 . 3 4N o . 3
母” 。
《 青 踏》 , 发刊 词 当中“ 女性 是太 阳” 的呐喊极 大 地鼓 舞了 1 3 本 新 时期 的女性 ,对 日本 女性 主义 的发 展 ,
具有 里程 碑式 的意 义 。1 9 4 7年 5月 3日, 在美 国 的 强 力推 动 下 . 日本废 除 了执行 整 整 半个 世 纪 的 “ 家
且 对他 们 的婚外情 也不 能有 任何 干涉 。 女性承 受着
繁重 的家务 劳动 , 男性则 在 外面 沾花 惹草 。本 尼迪
量 的女 性 主 义作 品 , 其中 1 9 4 9年 发 表 的《 浮云》 是
林 芙美子 的代表 作, 也 是 她女 性 主义 思想 的集 中爆 发 。1 9 4 9年 l 1 月一 1 9 5 1 年 4月, 《 浮 云》 先 后连 载 于
( 一1 真佐 子和 邦 子—— “ 家制 度 ” 下 的“ 贤妻 良 母” 形 象
明治 维新 不 但使 日本 建 立 了相 对 完 善 的 工业 体系, 而 且在 意识形 态领 域也 形成 了西方 的 自由主 义思 潮 。尤其 到 了明治后 期 , 日本 的 女性 主义 意识 开始 觉醒 , 争取 女性 选举 权 和工作 权 的女性 主 义解 放运 动开 展 的轰轰 烈烈 。1 9 1 1年 , 平 壕雷 鸟创 办 了
到挑 战 。新 时期 的女性 不愿 意做 相夫 教子 、 勤 俭持 家 的 贤妻 良母形 象 , 在 文 学 领域 , 她们 开 始 向传 统

论林芙美子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崛起

论林芙美子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崛起

论林芙美子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崛起作者:王燕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林芙美子是横跨日本明治、大正、昭和的女作家,活跃于昭和时期,一生经历坎坷颠沛流离,当过女仆、下层工人以及店员等,饱尝了社会的艰辛,然而这些阅历也成为其文学创作的第一手材料。

1928年以发表长篇小说《放浪记》崭露头角。

1948年凭《晚菊》获得第三届女流文学奖,标志其小说写作手法的成熟。

本文试通过分析林芙美子《晚菊》中女主阿欣的刻画探究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崛起。

关键词:颠沛流离女流文学女性意识林芙美子因幼年随继父四处流浪的记忆使其文学艺术创作风格与其他的女性作家大不相同。

而且,林芙美子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自己的流浪生活,因此日本文学评论界将她称之为流浪小说的代表作家。

在饱尝社会黑暗和辛酸以及爱情婚姻不幸的她总是能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女性特有的感觉,细腻地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

纵观林芙美子的女性文学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其笔下的女性大多是男权社会下女性话语缺失以及父权社会家父长体制下社会底层女性命运的悲惨和生活的辛酸,这与其现实生活中的漂泊不定和贫困是分不开的;其二,多描绘女性为争取自身的权益和话语权不断抗争,他们独立自主,不依附于男人,打破了传统“家制度”的束缚,渴望用自身的力量冲破藩篱获得自由。

正如前人所提到的那样,“从女性主体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真正的女性意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得思想得以解放,而处于边缘位置女性在这种思潮下,更加强调自己的生存体验以及感受,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认同下向世人展示女性特有的审美意识和精神世界。

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女性意识或女权主义的发源国亦或是受到这种思潮影响的亚欧非國家,其女性意识的发展一定会在其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各自国家本土化的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作者:杨本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杨本明(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0083)摘要:在《浮云》这部名著当中,林芙美子通过三种不同女性形象的塑造,揭露了近代男权社会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并对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强烈的同情。

同时,林芙美子在《浮云》中描绘了被压迫女性对男权主义的抗争,表现她强烈的女性主义关怀。

关键词:男权社会;女性形象;女性话语权;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19-03明治维新不但使日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形成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

尤其到了明治后期,日本的女性主义意识开始觉醒,争取女性选举权和工作权的女性主义解放运动开展的轰轰烈烈。

1911年,平塚雷鸟创办了《青踏》,发刊词当中“女性是太阳”的呐喊极大地鼓舞了日本新时期的女性,对日本女性主义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47年5月3日,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日本废除了执行整整半个世纪的“家制度”,女性意识觉醒的步伐开始加快,传统的家庭制度变得摇摇欲坠,男性在家庭当中的权威逐渐受到挑战。

新时期的女性不愿意做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形象,在文学领域,她们开始向传统的家庭制度发起总进攻。

日本著名作家林芙美子在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女性主义作品,其中1949年发表的《浮云》是林芙美子的代表作,也是她女性主义思想的集中爆发。

1949年11月-1951年4月,《浮云》先后连载于文学刊物《风雪》和《文学界》上,小说以主人公幸田雪子和富冈兼吾的跌宕曲折、悲惨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

林芙美子在《浮云》中塑造了真佐子、邦子、阿世、幸田雪子四个女性形象,描绘了男权社会下四位女性的悲惨命运。

一、《浮云》中的女性形象小说《浮云》的特点在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整篇小说以描写女性的爱情经历和悲惨命运为基本框架。

论林芙美子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崛起

论林芙美子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崛起

以 为 两个 面 一是以
女性的
自|
自身
本生
及其在社会 的
及其在社会 的

女性

界,
其以于女性生特
色的 和 F
的女性
是随
社会的展,丿
得思想以放|而处于边缘
置女性在种思潮下,更加强调
自己的生存验以及受|在当
下社会文化境认同下向 展
示女性特有的美意识和精神世
界。而笔者认为无论是女性 ,
或女权 的源国亦或是受到

a不
起两人
在一起的
a
度的
a
c
这以
的女人为
人 而不
自欺成

c为了迎接
人的来
他的
a
了层 来 自
色的
a

上.

™ 是让他
我了 a
了™ ”吁


a

钱的欲a是随着岁月的流逝a
特是饱残酷战争的忧患
后a如今她 没有人的生活
是 没有靠的™ ”正如波伏娃
的所说的“女人不是天生的a而是
变成的™”究其根本可以 a其
实我们不道女人原原本本是什
性意在理论趋势和 意
上a都必须摆脱自身的狭隘性
封闭性a力求做反映关妇女
身体a语言和灵魂观念”等 面着
手a
也做到把他们放进他
们生存的社会关系 理解a 一
而开启一扇女人通向现实 的
窗口 ™
综上所述a
子的文
学作品上来a她是 极女
性意和女性关怀的作家a由
其 的 手、女性独特

力以及深

创造了
独特的女性象a
深入人。而在

解读林芙美子《浮云》中的爱情观-最新年文档

解读林芙美子《浮云》中的爱情观-最新年文档

解读林芙美子《浮云》中的爱情观引言作为日本昭和时期最为重要的三大女流作家之一,林芙美子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在物质层面生存艰难,在精神世界寻找归属的女性形象。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有极其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强大的男权主义严重地束缚了女性的话语权。

而林芙美子的集大成之作《浮云》通过描写幸田雪子波澜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出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关怀。

一、对林芙美子爱情观的探寻1母亲的经历对林芙美子爱情观的影响对林芙美子爱情观进行探寻时就需提及其母亲林菊。

母亲林菊复杂波澜的爱情经历影响了林芙美子对爱情最初的认识。

在她的自传体小说《放浪记》中就有很多关于母亲的描述,短篇小说《稻妻》更是以母亲的真实经历为创作原型。

1868年林菊出生在鹿儿岛的一个商人世家,因为天生丽质而又活泼可爱,所以有着众多追求者,深受男人们的喜爱。

但她的感情之路却极其坎坷。

在与林芙美子的父亲结合之前,她曾和三个男人同居过,并生下两男一女。

林芙美子的生父宫田麻太郎因住宿在林菊家经营的旅社而相识,但却遭到林菊家强烈的反对。

对爱情有着自由追求的林菊选择与宫田麻太郎远走下关,并生下了第四个私生子――林芙美子。

但这段感情也未能善始善终。

在生意获得成功后,宫田麻太郎移情别恋,并因为一位艺伎将林菊母女逐出家门。

迫于生计,林菊选择和一位比自己小二十岁的行商在一起,并在九州和中国地区辗转漂泊,尝遍世间辛酸后最终定居于广岛县尾道市。

在林芙美子第一篇长篇小说《风琴和鱼小镇》中对一家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就有生动的描写[1]。

?C上所述可以看出,林菊对爱情有着大胆追求、对男人有着无私奉献精神但最终也无法摆脱被男人无情抛弃的命运。

母亲悲惨的爱情经历显然影响了林芙美子的爱情观念。

她对男人一直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而自身的爱情经历也使她再次得到深刻领悟。

2自身的感情经历对爱情观的影响小学毕业后,在老师的推荐下林芙美子进入尾道市的一所高等女子院校读书。

为了筹措这所贵族学校昂贵的学费,林芙美子不得不在夜里去一家帆布厂打工。

林芙美子小说的女性写作

林芙美子小说的女性写作
意 识 。 本 文 试 围 绕 日本 女 流 作 家 林 芙 美 子 的 代 表 作 品 《 云 》 《 菊 》 浮 、晚 ,
这 更 突 出 说 明 了 她 内 心 的 空 虚 和 依 靠 男 人 生 活 的 心 理 。 田部 来 了 之后 , 欣 细 心 地 观 察 他 的 表 情 , 停 地 揣 摩 他 这 次 来 拜 访 的 目 阿 不 的 。 当她 知道 田 部 是 为 了 借 钱 而 来 时 ,阿 欣 没 有 再 搭 话 。她 突 然 “ 感 到过 去 两个 人 火 热 的 恋 情 , 在 已荡 然 无 存 了 。那 不 是 恋 爱 , 现 也 许 只是 两 性 间 强 烈 的 吸 引 吧 。 这 之 间 的 情 感 , 像 秋 风 中 的 落 叶 , 就 枯 萎 了 , 风 飘 零 。坐 在 这 里 的 自 己和 田部 , 不 过 是 陌 生 男 女 的 随 只
的生 命 意 识 和 感 悟 , 者 缺 一 不 可 。林 芙 美 子 是 日本 近 代 的 女 流 两 作 家 , E本 现 代 文 学 评 论 家 中村 光 夫 评 价 , 充 分 利 用 女 性 经 验 据 l 其
般 交往 。想 到 这 儿 , 好 像 一 股 寒 流 袭 上 心头 。 战 争 结 束 之 后 , 就 ” 切 都 发 生 了 变化 。人 们 不 再 有 先 前 的 单 纯 和 自尊 , 变 得 虚 伪 、 而
意象 足 一 种 独 特 的 审 美 复 合 体 , 有 意 义 的物 象 , 是 人 物 之 是 它
外 的 物象 与作 家 或 者 人 物 心 灵 的 交 融 。意 象 是 作 家 对 外 在 的 “ 物
象 ” 客 观 描 写 , 暗 含 了 、 透 了 作 品 中 人 物 的或 者 作 家 的 主 观 的 却 渗 感受 , 它把 外 部 世 界 和 人 的 内心 世 界 融 为 一 体 。可 以说 , 象 是 主 意

论文改一.1doc

论文改一.1doc

女性神话的消解:张爱玲与林芙美子的女性书写引言在文学上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女性形象大都是根据男性的意识和观念塑造出来的。

她们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没有自己说话的权利,所以这些女性会成为沉默的羔羊,被男性任意宰割,终究逃脱不了男性为她们所围起的藩篱。

“男性社会的统治建立,不仅以经济权、政权、法律、社会结构为标志,而且还有更微妙、更深刻的标志:男性拥有话语权、拥有创造密码、附会意义之权,有说话之权和阐释之权。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页,于是,父权社会运用独特专行的男性话语权,尽最大可能把女性塑造成为男性理想的道德模范代表。

所以,生活在父权社会制度之下的女性追求与关注的焦点便是怎么样将自己打造成为男性所喜欢的类型,怎么样就会被男性所接受和认可,而不会被男性所唾弃和厌恶。

而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神话”型的女性形象被父权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并且成为衡量男性心中女性价值的标准和尺度。

如果女性不符合这一标准,便被认为是红颜祸水,是人们心中的恶妇。

西蒙娜·德·波伏娃认为:“没有比女性神话对统治者更有力的神话了,它确立了所有的特权,甚至使男人的诅咒也显得权威起来。

”西蒙娜·德·波伏娃.女性的秘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93页.1然而,女性神话是通过以男性为中心而确立起来的标准,“不但是男性想象的产物,而且是为满足男人的愿望而创造的东西。

”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44页.他并不关注在父权社会制度下女性的真实的生存状态。

当人们正在为女性神话倾心不已的时候,可想到有多少女性正生活在父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神话的阴影之下。

她们苦苦挣扎着,只为成为父权社会下理想的女性神话形象。

如果不能成为父权社会中所认可的道德模范女性,她们便认为会被打入到人间地狱,永远被抛弃在男性社会之外,不会被男性社会所接纳和容忍。

浅析林芙美子《放浪记》《浮云》的流浪意识

浅析林芙美子《放浪记》《浮云》的流浪意识

浅析林芙美子《放浪记》《浮云》的流浪意识作者:桑一民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7期摘要:《放浪记》和《浮云》的作者林芙美子,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关东大地震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

林芙美子凭借《放浪记》被日本文坛所认可,《浮云》则是林芙美子的巅峰之作。

日本学者大都用“堪称完美”、“林芙美子的集大成之作”这样的语句来赞赏这部作品。

本文试图通过两篇小说的对比来揭示昭和时代日本女性的流浪。

也可以说试图通过两篇小说的对比来探究昭和时代日本女性流浪形态的转变过程及原因。

关键词:放浪记;浮云;流浪《放浪记》这部小说的创作历史背景,正是在关东大地震结束后不久。

展示了大正时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真实景象。

《放浪记》可以说是作者叙述了自己的个人情感生活也可以说是当时不景气的经济、颓废的社会气氛下的悲剧产物。

《浮云》这部小说的创作历史背景,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動乱萎靡的日本社会。

讲述的是一段悲壮而感伤的爱情故事。

《放浪记》的主人公芙美子和《浮云》的主人公雪子虽然相距二十余年,却都一样选择了流浪生活。

芙美子辗转于日本国内的各大都市,雪子甚至自我流浪到海外殖民地。

可以说从《放浪记》到《浮云》作者的内心都是流浪的、无助的,下面分别通过分析林芙美子的生平及《放浪记》和《浮云》来探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流浪。

一、林芙美子简述综观林芙美子的整个创作生涯,其战前、战时乃至战后的作品都广受欢迎,因此她一直被称为“人气作家”、“流行作家”。

林芙美子于1903年生于山口县下关市田中町,她的父亲是当商人的宫田麻太郎,母亲是鹿儿岛县樱岛的菊。

林芙美子幼时辗转于北九州各地,曾在小学时换了10所学校,直到1915年在广岛才得以短暂的定居。

1922年毕业于尾道市立女高,并与恋人冈野军一开始同居生活,但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可以说《放浪记》这部小说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恋人抛弃她后,林芙美子的生活不断恶化。

她在报社打过短工、做过女佣、摆过地摊、还在日立商会做过文秘工作。

从《放浪记》看大正昭和年间女性形象——以下层女性为中心

从《放浪记》看大正昭和年间女性形象——以下层女性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I 1 0 6 . 4 文献标识码 :A


《 放浪记 》创作 的年代
的绝大 多数 只能从事 门槛较 低 , 没有太高学历要求 的服 务业 。《 放浪记 》中的芙美子 ,做过咖啡店的
女招待 、卖毛线 的小贩 、 保姆等等 ,辗转 于不 同的 工作 。 林芙美子她们 即使辛辛 苦苦地工作一天 , 也 只能挣到一点点 收入 , 勉 强糊 口。书中的芙美子心 酸地说道 “ 我其实并 没有 可去的地方 。……我在迷 惘之 中,不知去 向何处 。 ”
较 为真 实地反 映 了以作 家 自己为代表的 下层女性在社 会底层的艰 辛生活和情感遭遇 ,对于 了解 当时的社
会 面貌和女性境遇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本文试 图通过对 《 放 浪记 》 ( 1 9 7 1 年 新潮社 出版 ) 的文本分析 ,
来解读 日本大正昭和年问下层女性形 象。 关键 词 :放 浪记 ;林芙美子 ;大正 ;昭和 ;下层女性
垮 ,自甘 沦落 的不在少数 。大正时代 ,女招待是极 其常见的职业。女招待 的工作 , 报酬低 ,她们 必须 想办法赚取小费。 虽然一 b 里充满了不屑和鄙视 , 却 又不得不 与 顾 客们 打情骂俏 。 更不用提那些像 千代 子那样在 厂里被当牛马使 的女工们 , 终年不见天
二 、下层女性 的共 同特点
同时作为家庭 中的女性成员 , 不得不作 出更大
更多的牺牲 。 她们肩负着 如山的重负 , 帮助父母们
解决家计 , 抚养弟妹 。 可是她们 即使变换再多的工 作 ,想增加 点收人 , 也是 无济于事。因为无论哪一
份工作 , 都是尽可能最大 限度地榨取她们的劳动价

作 的时候并不认为贫穷是什么丢脸 的事情 。 可是年

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民级 女 演 员 ” 森光 子 主演 的 《 放 浪记 》 自1 9 6 1 年 被 爱 》 里. 河 合 让 治努 力 把奈 绪 美 塑造 成适 合 自己审
改编 成舞 台剧 以来 . 深受 观众 喜爱 . 演 出次数 高达
美 观 的妻 子 除 了平 安 时期 女性 文 学焕 发 的短 暂
2 0 1 7次 。 然 而正 如林 芙美 子在 自传 中描述 的那 样 : 光 芒 .明治 维新 以前 千百 年来 的 日本文 学 几乎 可 花儿 生命何 其短 . 唯有 苦难 几 多长 林 芙美 子 自幼 以说 是女 性 文学 的黑 暗 时代 .男 性 牢牢 控 制 了在
父母 离异 . 饱 尝 生 活 的艰辛 , 大 半 生徘 徊 于 穷 困和 政 治 、 经济 、 法律 、 文 学 领域 的主 宰权 , 女 性 在各 个 死生 的边 缘 , 历 经 三次 失败 的感情 生 活 . 这 些体 验 领 域表 现 为严重 的缺 位状 态 为她 的文学 创 作提 供 了绝 好 的 素材 她 在 小说 世 明治维新 以后 . 这 一状 况逐 渐有 所改 观 船坚 界里 塑 造 了许 多在 物 质世 界艰 难 生存 、在 精神 层 炮 利 的 殖 民进 程 刺 激 了 日本 社 会 知 识 阶层 的 神 面 寻求 救赎 的女性 形 象 本文 从 女 性 主义 批评 理 经 . 他 们 变被 动 为 主动 . 开 始 了全 方 位学 习 欧美 的 论 的视 角 出发 . 探讨 林 芙美 子 小说 中的 女性 意识 . 现 代化 运 动 这 种 近代 化 进程 不 但使 日本 迅速 建 分析 林芙 美 子 小说 中的女 性形 象 .考察 林 芙美 子 立 起初 具 规 模 的现 代 化工 业体 系 .而且 客 观上 带 的文学 特质

从林芙美子小说《浮云》探其爱情观

从林芙美子小说《浮云》探其爱情观

摘要林芙美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浮云》是林芙美子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生动描述和刻画了爱情与反战这两大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本文着重研究小说中描述的爱情,结合林芙美子的亲身爱情经历,以探究林芙美子的爱情观。

关键词:林芙美子《浮云》爱情观林芙美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出身贫寒的林芙美子自小为生计闯荡各地。

社会底层生活经历为林芙美子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无数生动素材。

1930年,日记体自传小说《放浪记》以犀利大胆、无拘无束的文风受到世人瞩目,林芙美子因此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作家。

她的作品文风质朴、情感真挚,富含女性特有的悲悯与坚强。

《浮云》是林芙美子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林芙美子以自己的人生观为标准,运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感触以及纯熟的写作技巧创作了《浮云》这一作品,生动描述和刻画了爱情与反战这两大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浮云》所体现出的爱情观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当中,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作为具有双层属性的人类来说,自然属性是可以视为本能属性,社会属性视为关系属性,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类的自然属性,由此可见,作为自然属性的人类爱情中势必会夹杂着人类社会的阶级立场、文化状态、伦理道德等问题,这些问题或是制约或是规范或是推动人类爱情的发展。

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度。

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之下,宗教的思想撒遍岛国,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到日本人的血液之中,成为日本文化的有机构成要素并迅速渗透到文学领域,这主要表现在日本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

[1]在《浮云》这部作品当中,同样也表现出了佛学社会属性加诸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的困惑。

《浮云》描述了一段极为曲折的爱情故事,通篇洋溢着透入骨髓的哀悯。

故事中女主角由纪子为了摆脱与伊庭的畸形恋爱关系,遂报名随军前往越南大叻,在那里她遇到并喜欢上了早已成家的农林技师富冈。

一直以来都是由纪子在主动大胆的追求着富冈,两颗孤寂的心灵在异国他乡最终靠在了一起。

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引言:林芙美子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女性作家,她以其文学作品《红灯记》、《根之水》等为代表,将女性的思想表达和对社会的批判贯穿其中,成为了一位女性主义的代表她不仅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权利,同时也深刻地挖掘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女性特有的文化符号。

本文旨在从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中探讨女性主义思想。

正文:1. 林芙美子的情感表达中的女性主义因素2. 林芙美子对于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3.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主义的探讨4.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思考5. 林芙美子笔下的女性形象及性别角色的建构——以《红灯记》为例6. 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权意识7. 林芙美子对于家庭和家庭伦理的重构8.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文化符号的挖掘9. 林芙美子女性主义思想的启示结论:通过对林芙美子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思想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社会对主流文化的激烈反抗中,女性主义思想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也为当代女性的自我救赎、自我识别和自我解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林芙美子的情感表达中的女性主义因素: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中重视情感表达,她通过描写女性角色的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这体现了林芙美子内心的女性主义倾向。

2. 林芙美子对于传统女性角色的颠覆:林芙美子不满传统对女性的限制,她在文学作品中经常颠覆女性传统角色,如将女性描写成有独立思想和创造力的人,并且呼吁女性摆脱古旧的性别束缚和刻板印象。

3.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主义的探讨:林芙美子对女性主义的探讨很深入,她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探讨了许多与女性相关的话题,如女性独立、女性性行为、女性世界等等。

4. 林芙美子对于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的思考:林芙美子认为,婚姻是一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一种困境,她以此为主题,提出了许多对于女性婚姻地位的思考,如女性主义家庭、女性性解放等。

小说《浮云》中的生态思想与男女形象

小说《浮云》中的生态思想与男女形象

小说《浮云》中的生态思想与男女形象林芙美子(1903-1951年)是日本着名的女性小说家、诗人,其早期代表作《放浪记》,记录了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其晚期作品主要描写了日本战败后凋敝的社会状况及普通百姓的惨淡生活,尤其关注社会底层广大女性的悲惨命运。

《浮云》是林芙美子中晚期作品的巅峰之作,故事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雪子和已有家室的男主人公富冈之间的一段跨国畸恋。

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其中,1955年由日本着名导演成濑巳喜男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电影旬报》120世纪百佳日本电影榜单中名列第二。

日本学界对林芙美子及其作品的研究广泛而深入。

其中,围绕林芙美子的成长经历及创作生涯的研究有:平林泰子的《林芙美子》(1969年), 竹本千万吉的《人间·林芙美子》(1985年), 川本三郎的《林芙美子的昭和》(2003年)等;关于小说《浮云》的研究论文主要有:河野基树的《林芙美子「浮云」论-共生の摸索が意味するもの》(1991年), 间中宏美的《林芙美子『浮云』:ゆき子の〈転落〉をめぐって》(2006年)等。

我国有关《浮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作家的战争观方面,如金山的《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战争观》(2010年), 郑宝香、谭姗姗的《日本女作家林芙美子的反战观---以〈浮云〉为中心》(2008年)等。

而曾婷婷、周异夫的《殖民生态视角下林芙美子的森林情怀》一文认为,林芙美子的文学记述中呈现了若干森林元素,表达了她对森林的挚爱和向往,客观再现了日本殖民时代对森林资源的攫取与侵蚀,并流露出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直觉意识.文章以生态主义视角重读林芙美子的战争作品,为国内的林芙美子研究拓展了新的角度。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林芙美子的代表作《浮云》,从作家对于森林等自然力量的崇拜、对男尊女卑的父权制的不满以及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怀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说《浮云》中的生态思想长篇小说《浮云》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日本东京和越南大叻。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

!"科妓%&%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4 2018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牟海晶摘要:生态女性主义揭示了父权制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对自然界的主宰之间的联系,主张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互惠的新型关系。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林芙美子的代表作《浮云》,分析作家对于以森林为代表的自然力量的崇拜,对于以父权制为代表的男性统治的批判,对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的倡导,以及对于处于社会底层被剥削被压迫的女性同胞的生态女性主义关怀。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父权制;自然崇拜;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8)04-0075-04作者简介:牟海晶(1982—),女,硕士,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女性文学。

收7日期!2018—04—30基金项目!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的日本当代杰出女作家作品研究”(JDW2016009);2017年度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亚洲问题研究项目“日本女性文学视阈下近代思想启蒙研究”(Y201704)。

林芙美子(1903—1951年)是日本著名的女性小 说家、诗人,其早期代表作《放浪记》,记录了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其晚期作品主要描写了日本战败 后凋敝的社会状况及普通百姓的惨淡生活,尤其关注 社会底层广大女性的悲惨命运。

《浮云》是林芙美子 中晚期作品的巅峰之作,故事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 女主人公雪子和已 的男主人公富冈之的一段跨国畸恋。

该小说 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其中,1955年日本著名成 改编的名电影,在《电影旬报》(1)20 百佳日本电影榜单中名二。

从《晚菊》的写作手法论林芙美子的女性文学

从《晚菊》的写作手法论林芙美子的女性文学

从《晚菊》的写作手法论林芙美子的女性文学作者:王楚楚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7期摘; 要:林芙美子是昭和时期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一生短暂且受尽苦难。

但却留下了很多作品。

自传体小说《放浪记》的发表让她在文坛一举成名。

除此之外,林芙美子的短篇作品也极具代表性,其中之一就是《晚菊》。

本文拟以《晚菊》为例,分析小说中的表现技巧,探讨女性独特的描写手法,试分析林芙美子小说中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虚实转换;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女性意识作者简介:王楚楚(1990.7-),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日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7--02林芙美子是日本昭和时期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与宫本百合子,平林泰子并称为昭和时期最杰出的三大女性作家,很多描写女性爱情的短篇作品大受好评。

在林芙美子的作品里,通过她女性的独特视角,生动描写出一个个女性形象,用细腻的笔触将女性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种细腻的写作手法在短篇小说《晚菊》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从女性独特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两方面来分析林芙美子女性文学的魅力所在。

短篇小说《晚菊》于1948年发表于《文艺春秋》。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林芙美子晚年的杰作,被称为创作的鼎盛作品。

凭借此作品林芙美子获得了第三届女子文学奖。

小说讲述了艺伎きん和比她小的恋人田部再会的场景故事。

主人公阿欣曾是个绝世美人,虽已50有几但外貌看上去仍像个30岁一样年轻。

当她接到时隔一年不见的田部突然来访的电话时,心情是激动的,一心想证明自己依旧有吸引他的魅力。

内心焦急的等待和一番静心梳妆打扮后终于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田部。

但田部的到來,并没有了怀着当初两人炙热感情的那份热情,而是为了来借钱。

他对于阿欣,不仅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感情的怀念和再会的兴奋,甚至为了金钱起了杀害她的邪念。

阿欣得知田部仅仅是为了来借钱才来找她,态度一瞬变得冷淡。

林芙美子:我是一个纵欲主义者,我对贞操主义者嗤之以鼻!

林芙美子:我是一个纵欲主义者,我对贞操主义者嗤之以鼻!

林芙美子:我是一个纵欲主义者,我对贞操主义者嗤之以鼻!大正五年(1916)林芙美子进入第二尾道寻常小学的五年级读书,在这所小学她遇到小林正雄老师,他发现了芙美子的才华,并进行栽培。

小林正雄比芙美子大四岁,是他劝林菊让芙美子上学,为了考试做准备,他给芙美子进行诗歌和写作辅导,对理科和数学补习。

大正七年(1918)芙美子以第六名考进尾道市立高等女学校,这所学校阴暗的图书室她阅读了吉屋信子的《阁楼上的两个处女》、森鸥外的《舞姬》、有岛武郎的《一个女人》、铃木三重吉的《瓦》等作品,当时有位国文老师森要人对她颇有影响,他在课堂上朗诵普希金、莱蒙托夫、海涅、惠特曼、艾兴多夫、诺瓦利斯众多诗人的诗作,课外对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汉文,教她中国汉诗和古典名作,培养她对诗歌兴趣。

大正十年(1921)林芙美子以秋昭阳子为笔名在《战后时事新闻》刊登《生命的酒》、《荒废庭园的夕阳》等诗词,并在《山阳日日新闻》发表了短歌,这都得益于小林正雄与森要人的培养。

后来到了东京后小林正雄依然给芙美子寄送书籍,进行资助。

尾道商店街入口处的林芙美子像她与田边若男恋爱时,认识了高桥新吉、萩原恭次郎、壶井繁治、冈本润、友谷静荣这些无政府主义诗人,在本乡肴町南天堂书店二楼的餐厅,她与辻润、宫岛资夫、片冈铁兵等作家相识。

田边和她分手,她和友谷静荣编辑出版了一本名为《二人》的同人诗刊,在其创刊号上发表了《拖鞋》等诗篇,她有一首《释迦佛祖》受到辻润的赞赏。

“我爱上了尊贵的释迦牟尼/若能亲吻你那冰冷的嘴唇/该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如醉如痴,恍如进入梦境……尊贵的释迦牟尼,/快看破那”南无阿弥陀佛”的残忍/即便你不具备男子的本能,/也请你以男子的气派,/飞到我火焰般的怀中/死劲地搂紧/这个被世俗污损的女人的脖颈。

/“南无阿弥陀佛”/释迦牟尼——我的恋人!”诗歌中这位渴望爱情的女性,通过“祛神”的方法,女人对释迦佛祖示爱,通过“接吻”、“拥抱”等行为,将高高在上的男性拉下神坛,释迦牟尼是众人膜拜的偶像,是禁欲的象征,同时也是男权和秩序的化身,和他谈恋爱,将佛祖置于和女性平等的地位,消解了不可触犯的男权主体的权威,有力地彰显了“我”作为女性的主体地位,从而揭示了女性被欺辱长期压抑的真实内心图景。

身份越境与自我重构──论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谱系

身份越境与自我重构──论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谱系
作 家之 一 , 她 继 承 了 栖 口一 叶 的情感 世 界 。 ” ( 山本 健, 1 9 7 8 : 5 3 3 ) 中村 光 夫 指 出 : “ 林 芙 美 子是 昭 和 时 期 独树 一 帜的女 作家 , 为 昭和 文坛 留下 了具 有 丰碑
2 0 1 7年 2月
第3 3卷
第 1 期
外 国 语 文( 双月 刊 )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 b i mo n t h l y )
F e b ., 2 0 1 7
Vo 1 . 3 3 No .1
中图 分 类 号 : I 3 1 3 . 0 7 4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6 4 1 4( 2 0 1 7 ) 0 1 - 0 0 2 4 - 0 6
The S t u dy o f Di fe r e n t Fe ma l e’ S I ma g e i n Ha y a s i f u mi k o’ S Li t e r a t u r e
0 引言
文学地位 , 成 为 解 构 文 坛 男 性 权 力 言说 的 有 效 手
段 。本文 从女 性 主义批评 理 论 的视 角 , 探 讨 现代 文
林 芙 美子 ( 1 9 0 3 -1 9 5 1 ) 是2 0世 纪 日本最 著 名 的短 篇小 说家 和诗人 之 一 。从 1 9 2 8年 发 表著 名 诗
YANG B e n mi n g D ONG C h u n y a n Ab s t r a c t :F u mi k o Ha y a s h i i s k n o w n f o r h e r f e ma l e w r i t i n g,b u t t h e wo me n w h i c h s h e c r e a t e d d o n o t me e t u p t o t h e

日本女性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以林芙美子的南京主题小说为例

日本女性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以林芙美子的南京主题小说为例

68日本女性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以林芙美子的南京主题小说为例鹿安冉 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摘要:日本侵华期间,出现的国策文学值得我们反思,林芙美子作为笔部队中的一员,从女性的角度描写了沦陷时期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

文章以林芙美子寓华期间创作的描写南京沦陷的一系列小说为例,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侵华文学中的中国人形象的成因,分析日本女作家在战争背景下的精神选择和扭曲的心路历程,进一步探讨战争对当今社会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日本女性作家;国策文学;林芙美子;中国人形象一个作家对异国现实的感知并非是直接的,而是以其隶属的群体或社会的集体想象作品为传媒的。

从形象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对他者持有负面形象、仇视他者的状况下,对他国形象进行的虚构。

因此林芙美子作为笔部队的一员,担负着向国内的读者传播前线的战士的勇猛、敌军的不堪一击以及敌国的腐败以此团结国内人民的思想,一致对外。

这必定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虚构达到这一点。

一、可怜的中国女性林芙美子抵达南京后,住在财政部长徐堪的家里。

在徐家的所见所闻虽没有直接描写某个人,但也从中看出她对中国女性的同情。

“从外面看涂着白漆的厨房十分干净,打开大门和抽屉,里面都是粗糙的散发着锯末的臭味,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

在东京再小的家都会比这种厨房干净得多。

这样的厨房一点也不考虑女人的感受。

中国的厨房就是给我这样的感觉。

也许在这个家繁华的时候,在这白色的厨房里有厨子,这里的夫人就在阳光正好的房子里磨指甲呢!”看到这污秽的厨房,林芙美子对中国女人产生了同情。

在她眼中中国女人就是社会地位低、饱受屈辱、没有个人自由的存在。

除了富家的太太小姐可以享受优渥的条件,其他女人都只有受苦的命。

此外,林芙美子对中国年轻女性是赞美和同情的。

如林芙美子看到“可爱的小房子”时猜测这是这家小姐住的地方,在走廊上看到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美国制造的口红”,她想到这是“小姐的口红”或是“年轻的夫人的口红”。

想象一家人在这里曾经幸福的生活,现在却不知道逃向何处了。

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

The Study of Feminism in Hayasifumiko's
Literature
作者: 杨本明[1,2]
作者机构: [1]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2]日本国立九州大学,福冈3190382
出版物刊名: 临沂大学学报
页码: 121-12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男权社会;主体性认知;女性话语权;女性形象
摘要:作为昭和时期三大女流作家之一,林芙美子在她的小说世界里塑造了许多在物质世界艰难生存,在精神层面寻求救赎的女性形象。

通过放浪来获得救赎,凭借逃离来确立女性的主体性认知是林芙美子的文学特质。

一方面,林芙美子的文学赤裸裸地暴露了近代男权社会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对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强烈的同情;另一方面描绘了女性为争取话语权进行的抗争与奋斗,体现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关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刍议杨本明【摘要】作为昭和时期三大女流作家之一,林芙美子在她的小说世界里塑造了许多在物质世界艰难生存,在精神层面寻求救赎的女性形象.通过放浪来获得救赎,凭借逃离来确立女性的主体性认知是林芙美子的文学特质.一方面,林芙美子的文学赤裸裸地暴露了近代男权社会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对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强烈的同情:另一方面描绘了女性为争取话语权进行的抗争与奋斗,体现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关怀.【期刊名称】《临沂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男权社会;主体性认知;女性话语权;女性形象【作者】杨本明【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日本国立九州大学,福冈31903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313林芙美子是昭和时期的著名女性作家,她和宫本百合子、平林太子一起并列昭和时期三大杰出女流作家。

她的文学创作涉猎广泛,横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自传等领域。

从1928年发表《黍田》初登文坛到1951年病逝,在短短23年的时间里,她创作了200多部文学作品。

其中《放浪记》、《晚菊》、《清贫之书》、《浮云》等名作不断被改编成话剧、电影,经久不衰。

由“日本国民的妈妈”、“国民级女演员”森光子主演的《放浪记》自1961年被改编成舞台剧以来,深受观众喜爱,演出次数高达2017次。

然而正如林芙美子在自传中描述的那样:花儿生命何其短,唯有苦难几多长。

林芙美子自幼父母离异,饱尝生活的艰辛,大半生徘徊于穷困和死生的边缘,历经三次失败的感情生活,这些体验为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绝好的素材。

她在小说世界里塑造了许多在物质世界艰难生存、在精神层面寻求救赎的女性形象。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分析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考察林芙美子的文学特质。

一、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日本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浓重的男权色彩,男人是家庭的主宰者,以男性标准建立的社会、家庭、道德观念确立了男性的主体地位,强大的男权文化把女性牢牢地束缚在“家制度”的樊篱下,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

强烈的男性话语权在日本文学中表现得极其鲜明,男性可以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塑造他们理想中的“贤妻良母”形象,而女性则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毫无主体性可言。

譬如,在《源氏物语》中,光源氏把紫上培养成符合自己趣味的女性;在《痴人之爱》里,河合让治努力把奈绪美塑造成适合自己审美观的妻子。

除了平安时期女性文学焕发的短暂光芒,明治维新以前千百年来的日本文学几乎可以说是女性文学的黑暗时代,男性牢牢控制了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学领域的主宰权,女性在各个领域表现为严重的缺位状态。

明治维新以后,这一状况逐渐有所改观。

船坚炮利的殖民进程刺激了日本社会知识阶层的神经,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开始了全方位学习欧美的现代化运动。

这种近代化进程不但使日本迅速建立起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而且客观上带来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自由民权意识开始萌生。

尤其是在文学领域,沉寂许久的女性作家重新登上舞台,以樋口一叶与谢野晶子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始讴歌自由恋爱,倡导女性婚姻自由。

这种文艺思潮极大地鼓舞了后来的女性作家,为她们的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近代女性思潮的蓬勃发展对林芙美子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解放运动的号角激发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

她在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离经叛道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父权化社会中不断被边缘化,她们不能融于家庭,为获取对自我主体性的认知,不断挣脱传统“家制度”的束缚。

在林芙美子的笔下,她们都不安分于做传统“家制度”下“贤妻良母”的角色,她们选择向外部空间逃离,甚至自甘堕落为男性的娼妇。

有评论家据此认为林芙美子的小说欠缺思想性,作品充斥着庸俗和腥臭。

长谷川泉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自我的近代性以某种社会纽带联结的场所首先是家庭,这种家庭保留着相当多的日本封建道德制的残余,成为新时代里压抑自我觉醒的最大障碍。

[1](P166)对外部空间的向往,也正是对传统“家制度”的逃离,在外部空间的旅行,既是寻求自我之旅,也是女性身体的解放之旅。

二、林芙美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放浪和逃离一直是林芙美子小说的重要主题,通过放浪来获得救赎,凭借逃离来确立女性的主体性认知是林芙美子的文学特质。

她所塑造的许多女性形象,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其中《放浪记》中的叙事者“我”、《晚菊》中的娼妇“阿欣”、《浮云》中的反叛者幸田雪子则极具代表性。

(一)浪迹天涯的流浪女——《放浪记》中的叙事者“我”《放浪记》是林芙美子的成名作,1928年10月连载于长谷川时雨主编的《女人艺术》。

1930年由改造社出版单行本,发行后即销售六十万册,成为当时的超级畅销书,尤其是《放浪记》中对新时期“职业女性”形象的刻画极为成功,受到年轻女性的追捧。

《放浪记》描写了叙事者“我”长达十年挣扎于社会底层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历程。

“我”自幼因父母离异,被父亲赶出家门,为了糊口,不得不随母亲四处行商。

“我”做过店员,当过女佣,卖过股票,还先后遭到三个男人的折磨与抛弃,尝遍了人世间的辛酸和屈辱。

但是,在物质生存的艰难困境里,在感情生活的波折中,“我”不甘沉沦,不依靠男性,自力更生,始终坚守着文学梦想,直至迎来生活与创作的转机。

《放浪记》通篇弥漫着诗歌的忧伤和散文般的浪漫,朴实的文字表达了真挚的情感,简单的故事叙述了沉重的话题,日记体式的叙事手法让小说倍受欢迎,叙事者“我”将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娓娓道来,既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又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放浪记》高明的艺术手法陶醉了它的读者,但是它背后蕴涵的主题更让读者深思。

小说虽然叙述的是小都市职业女性的日常生活,却折射出大时代下女性群体的生存危机。

正如水田宗子指出的那样,《放浪记》是一部教养小说[2](P19),描绘了在时代更替的混沌中,都市寻梦者的窘迫和迷茫。

林芙美子在《放浪记》中对昭和初期职业女性形象的刻画真实感人。

女主人公“我”为了填饱肚子,频繁更换着工作。

比如在《放浪记》第一部第三章当中,我和母亲在寒冷的夜晚摆地摊,辛苦奔波;在第四章中,为了可怜的薪水,机械一般地制造赛璐璐;在第五章中,做起了牛肉店的售货员;在第九章当中,又变成了食堂的女招待。

《放浪记》第二部中,女主人公“我”分别经历了卖股票的店员、医院的接生员、贸易公司的职员、新闻记者、咖啡馆店员。

《放浪记》第三部当中,女主人公“我”又做起了促销员、餐馆服务员、大学教师家的女佣、报社的包装工。

女主人公“我”只是昭和初期千千万万个职业女性的缩影,为了生存,她们拿着只有男性职工三分之一的薪水,朝不保夕,雇主对她们稍有不满,便会立刻炒掉她们,她们不得不频繁地更换着工作。

林芙美子通过“职业女性”悲惨命运的描写,表现了女性获取经济独立的艰辛。

(二)男权社会的挑战者——《晚菊》中的相泽欣小说《晚菊》发表于1948年,是林芙美子的巅峰之作,标志着她小说艺术手法的成熟。

凭借这部小说,林芙美子获得第三届女性文学奖。

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相泽欣这一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虽然林芙美子在《看见苍马》、《放浪记》、《浮云》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艺妓形象的描述,但是很少涉及女性人物心理活动的具体刻画。

而在《晚菊》中,林芙美子通过对相泽欣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描绘和肢体活动惟妙惟肖的叙述,把一位缺少真爱、渴望女性话语权的艺妓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泽欣是一位隐退的艺妓,她前半生漂泊于滚滚红尘当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虽然能够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但是容颜的老去和感情上的孤独勾起了她对昔日情人的思念。

田部是相泽欣在茶馆认识的大学生,两人年龄相差甚多,但由于相泽欣保养有方,所以年龄上的差距并未能阻止两人相爱。

二战爆发后,田部不得不前往缅甸参军。

战后,田部回到东京,战争的摧残不仅让昔日的花容少年英姿尽失,更让豪情万丈的田部变得颓废不堪。

时隔一年,田部、相泽欣相约再次见面,蒙在鼓里的相泽欣期待他们轰轰烈烈的重逢,沐浴更衣、浓妆艳抹,甚至内心“好像喝了一杯上等的葡萄酒,感到分外的甘美”[3](P25)。

但是如今的田部早已没有了往日意气风发的样子,昔日的魅力也早已消失殆尽,并且开口就要借款四十万,在田部的脑海里,所有的嘘寒问暖都是虚假的,只有沉默的金钱最为忠实,相泽欣对眼前的这个男人失望透顶,对旧情人的幻想瞬间破灭。

林芙美子深深意识到经济上的独立对女性追求爱情和自由的重要性,所以她小说中的许多女性形象都挣扎在物质生存的边缘,对金钱都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她们为了跟男性平起平坐,拼命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就像相泽欣一样,甚至不惜沦落为艺妓。

但是当他们获取了物质上的满足之后,虽然拥有了生存上的立足之本,却失去了精神上的最终归宿,她们在同现实的较量中,不自觉地失去了自我。

艺妓形象同家庭中妻子的角色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她们依存于男性的角色并没有因身份的不同而改变。

著名女性主义思想家波伏娃认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妓女的地位和已婚妇女的地位是一样的,她们之间的唯一差别是价格的不同和履行契约时间长短的不同。

”[4](P629)(三)父权社会的离经叛道者——《浮云》中的雪子1949年发表的《浮云》更是林芙美子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她女性意识的集中体现。

小说以主人公幸田雪子曲折波澜、跌宕起伏的凄美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

雪子是林芙美子在《浮云》中塑造的又一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是一位追求自由恋爱,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知识女性,她不愿做“家制度”的牺牲品,想夺回身体的支配权,她的力量又不足以同父权主义相抗争。

为了摆脱父权社会的压抑和束缚,她选择了不断逃离。

林芙美子在小说中为其设置了“越南大叻”、“伊香保”、“屋久岛”三个外部空间。

从日本向越南大叻的逃离。

雪子逃离的第一个外部空间是远离日本的越南大叻。

中学毕业后,幸田雪子从乡下来到东京,寄居在伊庭杉夫家里,“对雪子而言,他家是在东京有房子的唯一的亲戚”[5]。

雪子入住后不久即遭到伊庭的侮辱,但是,物质上的困窘让她难以离开伊庭而独自生存,雪子不得不讨好伊庭。

伊庭已有妻室,幸田雪子在他眼里不过是任他玩弄的玩偶,每当“妻子真佐子带着孩子到横滨娘家过夜的时候,杉夫就会早早睡下,把雪子叫过去。

雪子除了屈从杉夫的意志之外别无他法。

两人从未对将来做过谈论。

对待雪子,杉夫的态度如同玩弄妓女一般。

”[6]三年多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让雪子受尽凌辱,所以一毕业,雪子马上应聘农林省的打字员一职,逃往越南。

从日本向伊香保的逃离。

战争结束后,雪子和富冈相继回到废墟中的日本,这意味着再次回到传统“家制度”的管辖之下。

在林芙美子的笔下,内地的一切开始显得死气沉沉,到处弥漫着颓废的气息,越南大叻原始森林里富冈勇猛高大的形象荡然无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