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林芙美子《浮云》中的爱情观-最新年文档

合集下载

林芙美子《浮云》中的“家”的主题探究

林芙美子《浮云》中的“家”的主题探究

图1 二元对立结构
如以上二元结构所示,在生活和恋爱上都向往自由的雪子,直接与战后日本这个混乱且颓废的社会大环境构成了一种对立。

而一个个“小家”则是日本这个“大家”中的一个单位。

对雪子来说,限制她自由的是担当其家长角色的伊庭,出于家长意志和自身欲望,伊庭不断限制雪子的自由,想要占有她。

而对富冈来说,限制他自由的则是他的家庭。

在故事的开头,富冈作为一个爱妻家出现,出于对妻子及家庭的责任,他在印度支那玩弄了雪子及当地女佣后,还是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写信给妻子,回到日本后也尽力照顾家庭。

然而他逐渐冲破了这个限制,责任感不敌自己的欲望,成为了雪子寻找自由的辅助者。

接下来笔者将对两位主人公各自的“小家”进行详细分析。

三、“家”的疏离。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
第3 4卷 第 3期 2 0 1 3 年 3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 S c i )
Vo 1 . 3 4N o . 3
母” 。
《 青 踏》 , 发刊 词 当中“ 女性 是太 阳” 的呐喊极 大 地鼓 舞了 1 3 本 新 时期 的女性 ,对 日本 女性 主义 的发 展 ,
具有 里程 碑式 的意 义 。1 9 4 7年 5月 3日, 在美 国 的 强 力推 动 下 . 日本废 除 了执行 整 整 半个 世 纪 的 “ 家
且 对他 们 的婚外情 也不 能有 任何 干涉 。 女性承 受着
繁重 的家务 劳动 , 男性则 在 外面 沾花 惹草 。本 尼迪
量 的女 性 主 义作 品 , 其中 1 9 4 9年 发 表 的《 浮云》 是
林 芙美子 的代表 作, 也 是 她女 性 主义 思想 的集 中爆 发 。1 9 4 9年 l 1 月一 1 9 5 1 年 4月, 《 浮 云》 先 后连 载 于
( 一1 真佐 子和 邦 子—— “ 家制 度 ” 下 的“ 贤妻 良 母” 形 象
明治 维新 不 但使 日本 建 立 了相 对 完 善 的 工业 体系, 而 且在 意识形 态领 域也 形成 了西方 的 自由主 义思 潮 。尤其 到 了明治后 期 , 日本 的 女性 主义 意识 开始 觉醒 , 争取 女性 选举 权 和工作 权 的女性 主 义解 放运 动开 展 的轰轰 烈烈 。1 9 1 1年 , 平 壕雷 鸟创 办 了
到挑 战 。新 时期 的女性 不愿 意做 相夫 教子 、 勤 俭持 家 的 贤妻 良母形 象 , 在 文 学 领域 , 她们 开 始 向传 统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作者:杨本明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杨本明(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 200083)摘要:在《浮云》这部名著当中,林芙美子通过三种不同女性形象的塑造,揭露了近代男权社会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并对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强烈的同情。

同时,林芙美子在《浮云》中描绘了被压迫女性对男权主义的抗争,表现她强烈的女性主义关怀。

关键词:男权社会;女性形象;女性话语权;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119-03明治维新不但使日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形成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

尤其到了明治后期,日本的女性主义意识开始觉醒,争取女性选举权和工作权的女性主义解放运动开展的轰轰烈烈。

1911年,平塚雷鸟创办了《青踏》,发刊词当中“女性是太阳”的呐喊极大地鼓舞了日本新时期的女性,对日本女性主义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47年5月3日,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日本废除了执行整整半个世纪的“家制度”,女性意识觉醒的步伐开始加快,传统的家庭制度变得摇摇欲坠,男性在家庭当中的权威逐渐受到挑战。

新时期的女性不愿意做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形象,在文学领域,她们开始向传统的家庭制度发起总进攻。

日本著名作家林芙美子在这一时期,发表了大量的女性主义作品,其中1949年发表的《浮云》是林芙美子的代表作,也是她女性主义思想的集中爆发。

1949年11月-1951年4月,《浮云》先后连载于文学刊物《风雪》和《文学界》上,小说以主人公幸田雪子和富冈兼吾的跌宕曲折、悲惨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

林芙美子在《浮云》中塑造了真佐子、邦子、阿世、幸田雪子四个女性形象,描绘了男权社会下四位女性的悲惨命运。

一、《浮云》中的女性形象小说《浮云》的特点在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整篇小说以描写女性的爱情经历和悲惨命运为基本框架。

解读林芙美子《浮云》中的爱情观

解读林芙美子《浮云》中的爱情观

解读林芙美子《浮云》中的爱情观
刘昶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7)003
【摘要】林芙美子是日本最具知名度的女作家之一,她的长篇小说《浮云》以反战争和爱情为主题,通过林芙美子细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日本战后颓废混乱的社会状况和男女不同的爱情观念.基于此,以小说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突破口,对林芙美子的爱情观进行浅析.
【总页数】3页(P107-109)
【作者】刘昶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67419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冲不破的樊篱--用社会性别差异视点解读林芙美子的《浮云》 [J], 张丽;王有红
2.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析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 [J], 牟海晶
3.林芙美子《浮云》中爱情观解析 [J], 汪玮玮
4.战争主题与身份重构——以林芙美子《浮云》为对象 [J], 戴玉金
5.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爱情观 [J], 金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后日本女性作家笔下人物的分析——以林芙美子的《浮云》为例

战后日本女性作家笔下人物的分析——以林芙美子的《浮云》为例

96战后日本女性作家笔下人物的分析——以林芙美子的《浮云》为例文/刘晶 李晓霞摘要:日本女性作家林芙美子一生短暂,但却为世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人生最后一部作品——《浮云》以打字员雪子和农林技师富冈的曲折爱情为主线,细腻地刻画了战后日本的颓废与空虚。

林芙美子通过对《浮云》中主人公的描写,叙述了战争对日本底层人民带来的苦痛与灾难,借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来抒发战后的自己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变革的期待。

本文分别从男性和女性的角度,细致分析了四位主人公由于战争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待战争的态度。

关键词:林芙美子;浮云;战后日本;战争战后初期日本文坛出现了一股清流----战后派。

1946年1月,平野谦等七名评论家创办了《近代文学》杂志,以此为标志,日本进入了战后文学时代。

日本战后文学的主题是批判战争,“试图从拒绝旧文学,与旧文学决裂中寻找文学”(长谷川泉1990:137)。

但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日本的政治、社会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以 “反战”为特点的战后派文学便逐渐消散了。

虽然战后派文学只存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但期间涌现出了大批优秀的文学家,林芙美子作为其中比较著名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其细腻的写作手法,赢得了她在战后文坛的地位。

林芙美子(1903-1951)一生曲折坎坷,她以私生子的身份出生于日本山口县下关市一个小商人的家里,后由于生父的移情别恋与母亲一起被逐出家门,之后随母亲与继父一起流浪辗转于日本的九州和中国地区。

林芙美子十三岁那年,她就读于尾道市第二小学,认识了影响其一生的小林正雄老师,受到小林正雄老师的器重和培养,她的文学才华得以积累和发挥。

林芙美子继承了母亲坚强、奔放的性格,为了筹措学费,她曾经做过女仆、女工和店员,但因为其私生子的身份和贫穷的家境,内心孤独的她将文学作为陪伴她的良师益友。

也是从那时候起,林芙美子显示出了她耀眼的文学才华。

林芙美子毕业后追随小学时认识的情人冈野军一来到东京希望能与其结婚,但最终梦想破灭。

流浪女的恋爱幻想:林芙美子《浮云》

流浪女的恋爱幻想:林芙美子《浮云》

台大日本語文研究第8期2005年6月,頁93-124本文2005. 4. 25收稿,2005. 5. 13通過刊登飄浪女的「戀愛幻想」―林芙美子《浮雲》―黃 錦容*摘 要《浮雲》(1950年)是流浪小說家知名的林芙美子晚年的傑作。

在完成《浮雲》不到三個月後,芙美子便與世長辭。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女主角ゆき子(Yukiko)為了逃離與姊夫弟弟伊庭的不倫之戀,而前往法屬印度尼西亞──在越南南部的答拉(Dalat),在當地ゆき子邂逅了已婚的農林省技師富岡,兩人陷入熱戀,不久日本戰敗各自返回日本。

ゆき子無法忘記在法屬印度尼西亞時那夢幻般的戀情,苦纏著一直無法離開妻子的富岡。

明知道這男子的頹廢不堪,卻藕斷絲連地持續這段孽緣的男女情痴物語。

ゆき子對戀愛的幻想,表面上看來依賴著男性,然後與許多男性發生性關係,是既屈辱而墮落的。

然而,在實際生活上,她像娼婦般的性經驗,則展現出一種既奔放而自由的生活方式。

但在家庭體制之外的異類女性,對於戀愛、對於感情,有怎樣的深刻體會呢?ゆき子到病死為止,一生都被貼上情婦、娼婦的標籤,像她這樣家庭體制外的女性,在其輾轉身處日本與殖民地間所經歷的戀情,她內在所潛藏的「他者性」──不自覺地遊移在「自立」與「依賴」之間的心態習慣,乃至於她心裡揮之不去、戀愛型態裏成雙成對的舊鄉愁,其內涵正是本論文所欲剖析的主題。

關鍵詞:《浮雲》、富岡、ゆき子、戀愛幻想、他者性*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94The Love Fantasies of A Wandering Woman―On “The Drifting Cloud” by Hayasi Fumiko―Huang, Ching-jung*Abstract“The Drifting Cloud” (1950) was one of the great works by Hayasi Fumiko, a famous vagrant novelist, in her latter part of life. Hayasi Fumiko passed away within 3 months on completing “The Drifting Cloud.” In World War II, the female protagonist, Yukiko, headed for the French Indonesia--- Dalat of Southern Vietnam, to escape from the unethical love with her brother-in-law. There, Yukiko met and fell in deep love with the married agricultural technician, Tomioka. Shortly after the Japanese lost the battle, and they each returned home to Japan. Yukiko could not let go of the dream-like affair in the French Indonesia, and kept contacting with Tomioka, who was not able to leave his wife. Knowing that the man is extremely decadent, she still continued with this unblessed affair, and could not let go of it.Superficially, Yukiko’s love fantasies that had caused her to depend on males and to have sexual relationships with various men, were humiliating and degenerative. Yet in the real life, the prostitute-like sexual experiences were displaying a kind of ebullient, free lifestyle. All her life until she died of illness, Yukiko had been labelled as a mistress, a prostitute. This essay will seek to dissect and analyze the following themes: the affairs that a woman outside of the family system experienced in and out of Japan and the colony; the hidden, internal “otherness”―attitude and habitual behaviours that unknowingly drifted*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Japanese,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95between “independence” and “reliance”; and the old, unforgettable nostalgic lifestyle of a couple deeply in her heart..Key words:“The Drifting Cloud”, Tomioka, Yukiko, Love Fantasies, otherness96放浪する女の恋愛幻想―林芙美子『浮雲』―黃 錦容*要 旨『浮雲』(1950年)は放浪の小説家で知られている林芙美子の晩年の傑作である。

论文改一.1doc

论文改一.1doc

女性神话的消解:张爱玲与林芙美子的女性书写引言在文学上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女性形象大都是根据男性的意识和观念塑造出来的。

她们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独立的意识,没有自己说话的权利,所以这些女性会成为沉默的羔羊,被男性任意宰割,终究逃脱不了男性为她们所围起的藩篱。

“男性社会的统治建立,不仅以经济权、政权、法律、社会结构为标志,而且还有更微妙、更深刻的标志:男性拥有话语权、拥有创造密码、附会意义之权,有说话之权和阐释之权。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1页,于是,父权社会运用独特专行的男性话语权,尽最大可能把女性塑造成为男性理想的道德模范代表。

所以,生活在父权社会制度之下的女性追求与关注的焦点便是怎么样将自己打造成为男性所喜欢的类型,怎么样就会被男性所接受和认可,而不会被男性所唾弃和厌恶。

而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神话”型的女性形象被父权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并且成为衡量男性心中女性价值的标准和尺度。

如果女性不符合这一标准,便被认为是红颜祸水,是人们心中的恶妇。

西蒙娜·德·波伏娃认为:“没有比女性神话对统治者更有力的神话了,它确立了所有的特权,甚至使男人的诅咒也显得权威起来。

”西蒙娜·德·波伏娃.女性的秘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93页.1然而,女性神话是通过以男性为中心而确立起来的标准,“不但是男性想象的产物,而且是为满足男人的愿望而创造的东西。

”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44页.他并不关注在父权社会制度下女性的真实的生存状态。

当人们正在为女性神话倾心不已的时候,可想到有多少女性正生活在父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神话的阴影之下。

她们苦苦挣扎着,只为成为父权社会下理想的女性神话形象。

如果不能成为父权社会中所认可的道德模范女性,她们便认为会被打入到人间地狱,永远被抛弃在男性社会之外,不会被男性社会所接纳和容忍。

浅析林芙美子《放浪记》《浮云》的流浪意识

浅析林芙美子《放浪记》《浮云》的流浪意识

浅析林芙美子《放浪记》《浮云》的流浪意识作者:桑一民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7期摘要:《放浪记》和《浮云》的作者林芙美子,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关东大地震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

林芙美子凭借《放浪记》被日本文坛所认可,《浮云》则是林芙美子的巅峰之作。

日本学者大都用“堪称完美”、“林芙美子的集大成之作”这样的语句来赞赏这部作品。

本文试图通过两篇小说的对比来揭示昭和时代日本女性的流浪。

也可以说试图通过两篇小说的对比来探究昭和时代日本女性流浪形态的转变过程及原因。

关键词:放浪记;浮云;流浪《放浪记》这部小说的创作历史背景,正是在关东大地震结束后不久。

展示了大正时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真实景象。

《放浪记》可以说是作者叙述了自己的个人情感生活也可以说是当时不景气的经济、颓废的社会气氛下的悲剧产物。

《浮云》这部小说的创作历史背景,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動乱萎靡的日本社会。

讲述的是一段悲壮而感伤的爱情故事。

《放浪记》的主人公芙美子和《浮云》的主人公雪子虽然相距二十余年,却都一样选择了流浪生活。

芙美子辗转于日本国内的各大都市,雪子甚至自我流浪到海外殖民地。

可以说从《放浪记》到《浮云》作者的内心都是流浪的、无助的,下面分别通过分析林芙美子的生平及《放浪记》和《浮云》来探究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流浪。

一、林芙美子简述综观林芙美子的整个创作生涯,其战前、战时乃至战后的作品都广受欢迎,因此她一直被称为“人气作家”、“流行作家”。

林芙美子于1903年生于山口县下关市田中町,她的父亲是当商人的宫田麻太郎,母亲是鹿儿岛县樱岛的菊。

林芙美子幼时辗转于北九州各地,曾在小学时换了10所学校,直到1915年在广岛才得以短暂的定居。

1922年毕业于尾道市立女高,并与恋人冈野军一开始同居生活,但仅持续了很短的时间,可以说《放浪记》这部小说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恋人抛弃她后,林芙美子的生活不断恶化。

她在报社打过短工、做过女佣、摆过地摊、还在日立商会做过文秘工作。

从社会背景解读《浮云》小说中爱的破灭的原因

从社会背景解读《浮云》小说中爱的破灭的原因

56从社会背景解读《浮云》小说中爱的破灭的原因王楚楚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是描写战后荒芜混乱的社会背景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

《浮云》作为战后作品一度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

两人的感情在这种破败的战后背景下以破灭告终。

本文试从社会背景来分析导致两人爱情破灭的原因,以探究林芙美子虚无主义人生观。

关键词:战败;黑暗;虚无感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以战后荒芜,混乱的日本社会为背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佛印相识相恋的农业技师富冈和打字员雪子,回到日本后两人间的爱情纠葛以及离合的爱情历程。

两人经历了爱的幻想,爱的重生,在战败的日本下经历了重重苦难,最终却以爱的破灭告终。

曾经热烈的感情像浮云一般飘散而去。

本文试从社会背景角度来分析造就两人感情破灭的原因。

一、《浮云》所表现的战败景象从《浮云》的创作背景来看,小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完成的。

大多研究者就《浮云》作为战后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村光夫曾说道「戦後に敗戦の世相を描いた小説は無数にあっても敗戦の心を描いた小説はほとんどなかったように思われます。

そして、『浮雲』の作者が描いたのはこの敗戦の心です。

」。

①熊坂敦子也曾评价道「『浮雲』が戦後に成立したということは、大いに注目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である。

戦後の退廃と混乱をぬきにしては、この作品の存在は考えられないからである」②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正是在战后颓废混乱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因此,荒芜的战败世相无疑是导致爱的破灭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小说中得知,雪子和富冈在回国后因为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固定收入、生活贫困。

虽然,雪子一直在心里下定决心要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但是,在战后萧条的背景下,这根本就是奢求。

于是,她不得已做了妓女,后来又做了邪教团体的会计,最后从教会偷了一笔钱逃走。

同样,富冈因为厌倦了机关工作的枯燥乏味,辞去了农林省的职务,想自己做生意。

但是,当时黑市猖獗,他的生意不仅毫无起色,还最终卖掉房子,一文不名。

《浮云》中的非对称两性关系及女性生存困境

《浮云》中的非对称两性关系及女性生存困境
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没有地位、 没有自我 , 始终置于家庭和社 性被他一 个个辜负、 遗忘、 置之 脑后。 阿蓉 怀了 他的 孩子, 被他
会的 最底层” 。 明 治维新后, 日 本虽然走上了近代化, 妇女却 抛弃 在异国; 阿 世因 为他而背叛自 己的 丈夫最后 被杀; 妻子邦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9 — 2 3
¥¥} 第 3 7卷 第 2期
V 01 . 3 7 N O. 2
绥 化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ui h u a Uni v e r s i t y
2 0 1 7年 2月
F e b .2 01 7
《 浮云》 中的非对称 两性 关 系及 女性生存 困境
作者简介 : 方宏 蕾( 1 9 8 7 一 ) , 女, 陕西商洛人 , 重庆 师范大学文学院 2 0 1 5级在读硕士, 研究方 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5 2
关系。 归根结底, 福冈仍然是日 本父权制和男 子因为他的冷漠与薄情而孤独病逝;雪子也为了追随他而漂 统有着深厚的 心文化体系的代表。 泊流浪, 最后客死他乡。对这些女性 , 福冈只有在她们死去之 权中 后才感到 些微的自 责和 愧疚。 当她 们在世时, 他 并没 有以 平等 的 姿态对待过 她们。 在 他的 眼中, 她们 始终是作为被 观赏的客
考, 除了 反映 女性在性别角色、 社会地位及男女两性关系中 称两性关系尤为突出地 体现了日 本女性的 弱势地位, 以及男
处于支配地位的同时 , 还可进一步揭示男权制、 军国主义及 权中心下对女性的注视和言说。
殖民主义共同构成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

小说男主人公福冈在去越南之前已经成家立业 , 家中有

冲不破的樊篱——用社会性别差异视点解读林芙美子的《浮云》

冲不破的樊篱——用社会性别差异视点解读林芙美子的《浮云》

分 析 。雪 子 拒 绝 由制 度 化 的婚 姻 及 制 度所 规 定 的
社 会 性别角 色 。生 活在 制度外 的女性 , 父权制 社 在
会 中 就 没 有 其 生存 的 空 间, 没 有 安定 的 经 济 保 也
3— 5 0 0年代 的 日本 , 正值 日本对 亚洲发 动侵 略战争
的 中后期 。《 浮云》 描写 了女 主人 公雪 子 为 了求 学 、
用 女性 主义 的视 点分 析林 芙美 子 的作 品, 发现 她 的 作 品对 女性 的存 在具 有敏 锐 的洞察 力和 穿透 力 , 她

大 笔 钱 , 次 与远 赴 日本 南 方 的 富 冈一 道 离京 。 再 部分男 性 评论 家评 价林 芙美 子 的代表 作《 浮
雪 子 由于途 中染病 , 不久病 死在 岛上。
地方 都是 不会 被 削弱 的。通 过 主人公 雪子 的漂 泊 , 作 者 展现 了社 会制度 介 入 了男 女 之 间的性 别差 异 , 以及 男女 不 同的生 活 , 把性 别 差异作 为 焦点进 行 并
以女性 和 女性 的命 运 为 主题 , 对女 性 的 生 活方 式 、
生 活经历 和 生存道 路 进行 了深 刻 的思考 。 林 芙美 子 的小 说 《 云》 的背 景 为 2 浮 ¨ 0世 纪
障、 会保 障和精 神保 障 ∞ 社 。
文 章 尝 试从 女 性 追求 自立 以及 男 女性 别 的 非 对 称 性等 观 点 出发 , 过 主人 公 雪 子 的 4次移 动 , 通 分 析 了她 漂 泊 、 落 的背 景 , 制度 的抗 争 和她 追 坠 对
求 自由、 自立、 爱 的深 层 心理 。证 明林 芙美 子既 性
是 一位继 承 了女性 文学 传 统, 同时又 用 自己独 特 的

从林芙美子小说《浮云》探其爱情观

从林芙美子小说《浮云》探其爱情观

摘要林芙美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浮云》是林芙美子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生动描述和刻画了爱情与反战这两大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本文着重研究小说中描述的爱情,结合林芙美子的亲身爱情经历,以探究林芙美子的爱情观。

关键词:林芙美子《浮云》爱情观林芙美子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出身贫寒的林芙美子自小为生计闯荡各地。

社会底层生活经历为林芙美子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无数生动素材。

1930年,日记体自传小说《放浪记》以犀利大胆、无拘无束的文风受到世人瞩目,林芙美子因此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作家。

她的作品文风质朴、情感真挚,富含女性特有的悲悯与坚强。

《浮云》是林芙美子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林芙美子以自己的人生观为标准,运用女性独有的细腻感触以及纯熟的写作技巧创作了《浮云》这一作品,生动描述和刻画了爱情与反战这两大主题,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浮云》所体现出的爱情观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当中,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作为具有双层属性的人类来说,自然属性是可以视为本能属性,社会属性视为关系属性,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类的自然属性,由此可见,作为自然属性的人类爱情中势必会夹杂着人类社会的阶级立场、文化状态、伦理道德等问题,这些问题或是制约或是规范或是推动人类爱情的发展。

日本是一个笃信佛教的国度。

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之下,宗教的思想撒遍岛国,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到日本人的血液之中,成为日本文化的有机构成要素并迅速渗透到文学领域,这主要表现在日本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深受佛禅思想的影响。

[1]在《浮云》这部作品当中,同样也表现出了佛学社会属性加诸在男女主人公身上的困惑。

《浮云》描述了一段极为曲折的爱情故事,通篇洋溢着透入骨髓的哀悯。

故事中女主角由纪子为了摆脱与伊庭的畸形恋爱关系,遂报名随军前往越南大叻,在那里她遇到并喜欢上了早已成家的农林技师富冈。

一直以来都是由纪子在主动大胆的追求着富冈,两颗孤寂的心灵在异国他乡最终靠在了一起。

小说《浮云》中的生态思想与男女形象

小说《浮云》中的生态思想与男女形象

小说《浮云》中的生态思想与男女形象林芙美子(1903-1951年)是日本着名的女性小说家、诗人,其早期代表作《放浪记》,记录了她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其晚期作品主要描写了日本战败后凋敝的社会状况及普通百姓的惨淡生活,尤其关注社会底层广大女性的悲惨命运。

《浮云》是林芙美子中晚期作品的巅峰之作,故事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雪子和已有家室的男主人公富冈之间的一段跨国畸恋。

该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其中,1955年由日本着名导演成濑巳喜男改编的同名电影,在《电影旬报》120世纪百佳日本电影榜单中名列第二。

日本学界对林芙美子及其作品的研究广泛而深入。

其中,围绕林芙美子的成长经历及创作生涯的研究有:平林泰子的《林芙美子》(1969年), 竹本千万吉的《人间·林芙美子》(1985年), 川本三郎的《林芙美子的昭和》(2003年)等;关于小说《浮云》的研究论文主要有:河野基树的《林芙美子「浮云」论-共生の摸索が意味するもの》(1991年), 间中宏美的《林芙美子『浮云』:ゆき子の〈転落〉をめぐって》(2006年)等。

我国有关《浮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作家的战争观方面,如金山的《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战争观》(2010年), 郑宝香、谭姗姗的《日本女作家林芙美子的反战观---以〈浮云〉为中心》(2008年)等。

而曾婷婷、周异夫的《殖民生态视角下林芙美子的森林情怀》一文认为,林芙美子的文学记述中呈现了若干森林元素,表达了她对森林的挚爱和向往,客观再现了日本殖民时代对森林资源的攫取与侵蚀,并流露出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直觉意识.文章以生态主义视角重读林芙美子的战争作品,为国内的林芙美子研究拓展了新的角度。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林芙美子的代表作《浮云》,从作家对于森林等自然力量的崇拜、对男尊女卑的父权制的不满以及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怀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说《浮云》中的生态思想长篇小说《浮云》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日本东京和越南大叻。

浅析《浮云》中男性视角下的爱情变迁

浅析《浮云》中男性视角下的爱情变迁

浅析《浮云》中男性视角下的爱情变迁作者:王楚楚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5期王楚楚内容摘要:林芙美子在《浮云》中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林芙美子对男性形象的刻画。

对于富冈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反映出富冈对爱情的看法乃至那个时代的男性的爱情观。

可以说通过对富冈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本文拟从四个感情变化过程来分析男性人物形象的恋爱观及时代背景下造就的人生观。

关键词:男性形象幻影逃避虚无日本女性作家林芙美子的代表小说《浮云》描写了女性如浮云一样缥缈的爱情故事以及最后悲惨的结局。

林芙美子用细腻的笔触将雪子这一女性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

林芙美子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林芙美子对男性形象的刻画。

对于富冈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反映出富冈对爱情的看法乃至那个时代的男性的爱情观。

可以说通过对富冈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林芙美子对富冈的刻画不输于对雪子的描写。

而如今对于女性形象的研究相对较多,专注男性形象的分析还很少见。

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浮云》中男性形象的富冈的爱情观,人生观进行研究。

本文将富冈对雪子感情的变化归纳为四个经历过程来进行分析。

1.从幻影到现实富冈作为农林技官来到了遥远的佛印高原。

这里远离战争,环境优美,工作轻松,生活悠闲。

在这宜人的地方,给富冈带来一种平静和安定感。

在这样一片异乡的土地上,虽然生活无忧无虑,内心却是空虚的。

已婚的富冈每日思念着在日本国内的妻子,并保持着书信往来。

即便如此,在佛印高原,空虚寂寞的富冈与当地的一个女佣有着不伦的关系。

雪子的到来,让他似乎找到了妻子的影子,被年轻的雪子所吸引。

而雪子对他也一见钟情,不顾富冈已有家室而且还与女佣有不伦关系,两人很快开始了恋情。

与雪子全心全意的爱不同的是,对于富冈来说,他对雪子不过是一颗孤独的心在寻找丝丝寄托,雪子对他来说不过是妻子的替代品。

浅析《浮云》中男性视角下的爱情变迁

浅析《浮云》中男性视角下的爱情变迁

映出富冈对爱情的看法乃
时代的男性的爱情J可以说 对富冈的人物形象的 ,:
小说的人物形象
富,林
芙美子对富冈的 画不 于对雪
子的描写J 如今对于女性形象 的研究相对较多,专男性形象
的分
。此, 认为
对 浮云 男性形象的富
冈的爱情,人生
研J :
将富冈对雪子 情的
分J
!•从幻影到现实 富冈作 林
到了
的 高。这
这样的感
的是,是人一
起来死的
,却为了两
人命的
,为了 死”


,因绵
阴雨,两人一直被困在旅馆,人
曾经的佛印美回忆,聊了
寻死的方 在一整晚的聊天中,
人一 感 死亡的恐惧/
和对这个世界的留恋,渐渐地
消了寻死的念头/ 计划返回
东京。为凑路费 冈变卖了自己
的手表,认识了小店的清吉和他
的同居妻子阿世/被清吉 挽
雪子,来
这个:小
?
死”来 现实?这一
, 富冈的
过致的
,富冈
的自私 人性的 ?富
冈为了 现实,
了与雪
子一 死的
。一
冈的雪子却 的认为是
死”来 明 人的爱,是两人
爱情的 ?在富冈 ,雪子只
不过是他的“死的
?将
一 所知的雪子拉来作陪,富冈
自的自私,七




不过 她

死的
了。这想法可自私
卑劣, 是这样的人I"#冈发
了与雪子一寻。从某种意义
说,富冈对雪子不真正
的爱,只不 他填补孤独和
、寻求 的慰的道具。小说
也写道,富冈避现,

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爱情观

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爱情观

Hayashi Fumiko's viewpoint on love:the case with
Floating Clouds
作者: 金山
作者机构: 海南大学外国语言学院,海口570228
出版物刊名: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1-12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浮云》 林芙美子 爱情观 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
摘要:与从女权和社会性别角度解读林芙美子小说的研究者不同,认为《浮云》中男女主人公之间非对称爱情的产生原因在于作家对爱情本质的独特认识,即"男人追求爱情主要出自社会需求,所以自私而易变;女人追求爱情更多地出自自然需求,所以无私而痴情"的爱情观。

《浮云》读后感

《浮云》读后感

《浮云》读后感《浮云》读后感1《浮云》和《羊幻》一样,都是登在《儿童文学》上的优秀__,《浮云》能让读者浮想联翩,想自己会不会也和浮云一样。

《浮云》一文中的浮云是太阳的.女儿,是月亮的妹妹,她不知道忧愁,她喜爱新鲜的事物,可是任何新鲜事物都只能让她看一眼,看一眼之后,她便失去了耐心,就要匆匆飞往下一个地方。

浮云不喜欢听批评,只喜欢听赞扬。

如果太阳提醒她做点什么,她总是要待会儿,如果月亮说她不动脑筋,她就说她还小……到后来,她变大了,她吸收了许多水分。

在飘荡的途中,她听到一个老头说了句“活着就不能像过眼的烟云”,听到小女孩在哭泣的时候说的“迷迷糊糊的云”,浮云开始思考,她不知不觉飞到了一个缺水的山村,当她看见下面惨不忍睹的情景时,她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奇迹发生了,许多小云聚了过来,合成了一朵乌云,乌云下了雨,下面的人们欢呼着。

这时,她终于知道了什么叫“生命的意义”。

浮云像很多小孩子,刚开始的时候还不懂事,一再推卸事情,喜欢听赞扬,喜欢看新鲜事物,没有耐心……可是到了后来,慢慢地懂事了,学会了帮助别人,救助别人。

这篇故事其实就是每个人童年的倒影,讲述了他们成长的过程。

《浮云》读后感2一部笑中带泪、直指人心的生活解压书。

十数年经历的精心淬炼,三十几载人生浮沉的剖心体悟。

“我”的简历:上过班,下过岗,打过领导,得过奖。

“我”的人生感叹: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木有了!真的木有了。

“我”的个性:不够狠,不够果断,有时候喜欢拖拉,有点不敢面对现实。

“我”的逆转:缘起一段艳遇。

一口气看到这里,楼主的__让人感触良多,你对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里面的群体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

我想你的经历一定是甚为丰富的了。

好的艺术就是对生活真实地夸张而又淋漓尽致地模仿,你做到了。

我们的族群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就是小人物,这或许就是这篇小说引起如此众多共鸣的原因吧。

什么是好__,就是用最普通的语言说出最高境界,反映社会现象。

真的有星爷的喜剧之王暗暗比喻的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林芙美子《浮云》中的爱情观引言作为日本昭和时期最为重要的三大女流作家之一,林芙美子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许多多在物质层面生存艰难,在精神世界寻找归属的女性形象。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有极其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强大的男权主义严重地束缚了女性的话语权。

而林芙美子的集大成之作《浮云》通过描写幸田雪子波澜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出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关怀。

一、对林芙美子爱情观的探寻1母亲的经历对林芙美子爱情观的影响对林芙美子爱情观进行探寻时就需提及其母亲林菊。

母亲林菊复杂波澜的爱情经历影响了林芙美子对爱情最初的认识。

在她的自传体小说《放浪记》中就有很多关于母亲的描述,短篇小说《稻妻》更是以母亲的真实经历为创作原型。

1868年林菊出生在鹿儿岛的一个商人世家,因为天生丽质而又活泼可爱,所以有着众多追求者,深受男人们的喜爱。

但她的感情之路却极其坎坷。

在与林芙美子的父亲结合之前,她曾和三个男人同居过,并生下两男一女。

林芙美子的生父宫田麻太郎因住宿在林菊家经营的旅社而相识,但却遭到林菊家强烈的反对。

对爱情有着自由追求的林菊选择与宫田麻太郎远走下关,并生下了第四个私生子――林芙美子。

但这段感情也未能善始善终。

在生意获得成功后,宫田麻太郎移情别恋,并因为一位艺伎将林菊母女逐出家门。

迫于生计,林菊选择和一位比自己小二十岁的行商在一起,并在九州和中国地区辗转漂泊,尝遍世间辛酸后最终定居于广岛县尾道市。

在林芙美子第一篇长篇小说《风琴和鱼小镇》中对一家人颠沛流离的生活就有生动的描写[1]。

?C上所述可以看出,林菊对爱情有着大胆追求、对男人有着无私奉献精神但最终也无法摆脱被男人无情抛弃的命运。

母亲悲惨的爱情经历显然影响了林芙美子的爱情观念。

她对男人一直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而自身的爱情经历也使她再次得到深刻领悟。

2自身的感情经历对爱情观的影响小学毕业后,在老师的推荐下林芙美子进入尾道市的一所高等女子院校读书。

为了筹措这所贵族学校昂贵的学费,林芙美子不得不在夜里去一家帆布厂打工。

由于家庭的贫困和普通的外貌使她非常内向,自卑的她不愿与人接触,经常一个人躲在图书馆,在文学世界寻找满足感和归属感。

在这期间,林芙美子与财主家的公子相识相爱。

但由于家庭地位的悬殊,这段感情遭到了冈野家族的强烈反对。

但林芙美子还是在毕业后选择追随恋人来到东京,开始了同居的生活。

对于这段爱情有着美好期待的林芙美子,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冈野的日常生活,并幻想着他毕业后能够结婚,二人开始幸福的家庭生活。

然而,迫于强大的家庭压力,冈野选择了放弃这段感情。

1923年,在冈野回乡探亲后再也没有回到林芙美子的身边。

这对林芙美子的打击很大,让她意识到在压力面前,男人的爱情理想是多么易变,而自己的不顾一切与真诚付出是多么可悲。

在1924年,她与新剧演员田边若男结识并最终走进婚姻。

但这个自私的男人,在生活窘迫时,强迫林芙美子去变卖自己的衣服,而林芙美子却从未抗拒。

在她发现田边若男有一大笔存款并和剧团女老板暧昧时,她选择结束了这两个月的悲惨婚姻。

为了填补内心中的空虚与寂寞,次年林芙美子选择与世人野村吉哉结合。

但无奈她识人不明,野村不仅向林芙美子要钱,并且嫉妒她的才能,将自己的贫穷和疾病都归咎于妻子,对她实施家庭暴力。

这段感情艰难地维持一年多后,再一次宣告结束。

在三年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三段不堪回首的感情,这些不幸的感情经历让林芙美子对男人有着极强的不信任感。

在对与她携手走完终生的丈夫冢绿敏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她认为,女性会为爱一心去付出,而男人会被社会的各种需求所影响。

画家冢绿敏是陪伴林芙美子最后二十年的男人,并对她包容有加。

虽然经过了20年的悉心陪伴,但并没有改变林芙美子对于男人的看法,在1934年的旅行随笔中,她这样写道:“他是一个以作画为生的人,但却由于善良无法营生。

尽管结婚七年来我始终期望他能找到一条营生之路,但直到今日,除了侍弄庭院和绘画外,他没有一点要工作的想法,”在林芙美子看来,丈夫的相伴除了感情,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上的依赖。

正因如此,她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甚至写道:“无论是家人或是爱情,之于我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

”[2]母亲林菊的爱情经历让林芙美子感悟到爱情的不可靠和男女之间对爱情的不同态度。

而后期她自身的经历,更是促成了其爱情观的形成。

在她看来,男人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建立在需求之上的,身体需求或是社会需求,因而男人们在爱情中就极为自私。

而女人对于爱情是出于精神需求和自然的需求,所以女人会因痴情变得无私。

这种爱情观念不仅是林芙美子自身经历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所处的特殊社会的环境背景。

二、对《浮云》中爱情观的解读爱情在文学创作中是经久不衰、永恒不变的主题,它来源于人的本性,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情感。

从古至今,大多数的文人志士都在文学作品中对爱情的本质进行探寻。

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精神恋爱说,认为爱情应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活动,要从人的精神需求出发,是人类灵魂对美的本体眷恋的体现。

与这种观点对立的学说则认为爱情是以生理需求为根本的一种情感,人的欲望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本能。

但笔者认为,爱情既不是纯粹的精神需求,也不是单纯的肉体欲望,它是一种包含了精神需求与欲望的综合情感。

由于事物总是矛盾对立的,因此在爱情中也会有各种的矛盾与痛苦。

小说《浮云》中的爱情矛盾就是源于这种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矛盾。

1《浮云》的故事梗概小说中,女主人公纪子为脱离与伊庭畸形的关系,选择随军前往越南。

在越南时,季子与已有家室的福冈产生感情。

在当时的环境下,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使二人走到了一起,开始了这段感情。

战后二人先后返回了日本,但无法走出战败阴影的富冈,变得自暴自弃,对纪子的感情也逐渐变淡。

在福冈的冷漠下,纪子也日渐颓废,流落于风尘之中。

但纪子对越南生活时与福冈的感情无法忘记,他们一度重修旧好。

不久,纪子怀有身孕,但福冈却移情别恋,万般无奈下的纪子选择堕胎,并再一次做了已是新兴宗教组织骨干伊庭杉夫的情妇。

但当失去情人生活陷入窘境的福冈回来找纪子的时候,她内心的爱情之火又一次被点燃。

纪子选择从教会偷出一笔巨款与福冈去了屋久岛,最后悲惨地死在这座南疆孤岛之上。

在这段曲折悲惨的人生经历中,纪子深爱着男主人公,一直在无悔付出,但却在感情中处于被动地位,形成一种畸形的爱情关系。

通过这段爱情可以看出在作家林芙美子的眼中,爱情中男女的关系地位就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源于男女对爱的不同追求,在小说中纪子和福冈对自然追求和社会追求所占的比重截然不同。

2从社会性别角度出发,对《浮云》的爱情观进行解读基于性别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从作品中透视到林芙美子的爱情观:男人对爱情的追求是出于社会需求,往往是自私易变的;而女人在爱情中是出于自然需求,会为对方无私付出、奉献一切。

在小说中纪子对福冈的感情始于一见钟情,以为爱献身为终点。

尽管他也曾自甘堕落,流落风尘之中甚至委身于自己不爱之人,但这两次感情都是源于福冈的冷漠和背叛,为了自身不得已的选择。

纪子对福冈的爱是可以奉献一切至死不渝的,是脱离经济依赖和社会需求的,是一种感情上的依赖,即我们所说的自然需求。

对福冈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男性体味的迷恋使她可以拒绝未婚男子加野君的不懈追求,不顾社会的压力和他人的舆论将一切交付于有妇之夫的福冈。

通过福冈对纪子的无情抛弃,使女主人公执着单纯的爱更让人感动,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力。

而福冈则完全相反,他对纪子的爱不但是一种自然的身体欲望需求,更多是基于一种社会需求,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初遇纪子时,福冈原本就有一位情人,但他认为纪子是可以与他有深层交流的女性,所以他立刻转变态度,与纪子相爱。

但在战后看,福冈又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社会的舆论压力选择与纪子分手,回归家庭。

虽然后期又与纪子重修旧好,但出于对社会的不满和绝望,他带着纪子去伊香保自杀。

在遇到年轻的阿清时,选择将纪子抛弃,之后他在一系列的变故下变得潦倒贫困,这时他又去找纪子与她和好。

在这一系列对纪子的情感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福冈对爱情的追求是出于社会的需求。

他对纪子态度的不同是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并非初源于自身的爱,所以他的爱是易变的、自私的,甚至在这段畸形的感情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在这对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不同的付出中,充分地表述了作家对于爱情的认识[3]。

小说中,林芙美子几次借纪子之口反映福冈的爱慕虚荣,与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梭友》中,将女人当作提子的男主角进行类比。

这表明,作者的眼中在爱里男性总是会被过多的社会需求所左右,女性会轻易沦为男性社会需求的牺牲品。

因为需求不同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让林芙美子感叹:女人是不值钱的,在社会中无论多好的女人都不会被珍惜。

3从社会地位不同,对《浮云》的爱情观进行解读日本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封建思想的影?,带有强烈的男权主义色彩。

在社会中,男性是制度的建立者、家庭的主宰者。

以男性主义为核心建立的道德价值观念确立了其社会的主体地位。

强大的男权文化将女性变成了男性的附属品,没有主体性可言。

例如,在《源氏物语》中就有提到,光源氏将紫上培养成合乎自己喜好的女性;在《痴人之爱》中,河合让治把奈绪美打造成符合自己审美观念的女人。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社会是女性的黑暗时期。

无论在社会地位还是文学领域女性都是缺位的状态。

在《浮云》中,纪子是一个个性鲜明,对爱情执着的女性形象。

她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愿意做家庭制度的附庸者,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力量是不足以进行有效抗争的。

为了摆脱男权主义社会的压迫、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她选择不停地逃离,从日本到越南再到伊香保直至最后惨死在屋久岛[4]。

在当时出于自立的需要,她被迫选择依附伊庭杉夫,但由于纪子对社会的反抗和女性自立的意识,她最后选择了流浪印度支那,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摆脱伊庭杉夫的控制,实质是为了找寻自己的生存意义。

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中,被男权主义思想深深影响的伊庭杉夫肆无忌惮地对纪子做着没有道德的事情,迫使纪子在这段屈辱的感情经历中最后只能以流浪的方式逃离。

然而,逃离了日本后,也未能改变女性所处的劣势地位。

纪子沦落为日本男性寄托思乡之情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她与有妇之夫陷入爱河。

在当时他们的爱情基于彼此的需求是对等的,但在日本战败后这种不对等就立即体现出来。

回到日本后,福冈没有履行对纪子的承诺,并无情地将她抛弃,导致她甚至为了福冈去卖淫和堕胎。

在这段感情中,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纪子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感情中被富冈操控着。

当福冈陷入生活窘境中时,纪子还是选择偷一笔巨款与福冈流浪,最后惨死孤岛。

尽管发出自己声音却最终付出生命代价的纪子,是林芙美子笔下塑造较为成功的女性之一。

在爱情中被不平等对待,但还仍对爱情执着、对爱人奉献一切的女性,是林芙美子对爱情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