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以生态为基础、以城市为载体的新型城市建
设理念,其目的是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城
市绿化覆盖率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下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种具
体措施:
1. 城市绿化:增加城市内的绿化覆盖率,增强城市地表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混凝土化程度,增大雨水渗透面积,减缓城市水泥路面
所产生的径流量。

2. 湿地保护:保护城市内的湿地,提高城市内的自然水文系统,
增强城市内的自然水资源利用率。

3. 雨水收集:在城市设立雨水收集装置,可以将雨水储存,用作
绿化、冲洗道路、表面排水等方面的水源,降低城市内的径流量。

4. 拆除水泥路面:拆除大面积的水泥路面,改修雨水渗透面,防
止雨水径流量导致的城市内涝和堵塞的情况出现。

5.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设计以生态优先,注重雨水的自然排放,不人为干预。

这些措施将适应不同类型的城市,随着城市规划的完善,将是实
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

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面临的水资源压力不断增加,城市内涝、洪涝灾害频发,城市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充分考虑、保护和利用地表水资源,实现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防洪能力,保护城市地下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

本文旨在提出具体的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通过多种措施和技术手段,改善城市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工程建设方案1. 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雨水是宝贵的水资源,能够用于城市绿化、景观水体养护、地下水补给和景观用水等方面。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的第一步是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屋顶、道路、广场等硬质地面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等用途。

同时,利用雨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城市排水压力,降低雨水径流量,缓解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

2. 绿地和湿地的建设绿地和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空气和水体等作用。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当合理设置绿地和湿地,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减少城市的硬质地面,以利用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达到净化水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3. 土地利用与规划在城市土地利用和规划上,应当遵循“节约集约利用、保护和提高生态效益、合理分布和安全利用”的原则,科学设置城市水系、绿地、建筑和交通等区域,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用地效益,增加城市永续性经营能力,合理设置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区和环境保护区等,并加强城市水资源管理,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建设智慧排水系统智慧排水系统是将传统的排水系统和新型的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数字化智能管理,实现对城市雨水和污水的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有效管理。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及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及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及具体措施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习总书记在 2013 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一、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主要包括以下 3 个方面:1、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树林、公园草地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2、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

3、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留足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

此外,从建筑设计始,全面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的路面、人工湿地等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据美国波特兰大学“无限绿色屋顶小组”(Green roofs unlimited)对占地723英亩的波特兰商业区进行分析,将219英亩的屋顶空间——即三分之一商业区修建成绿色屋顶,就可截留60%的降雨。

具体落实时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1、现状调研分析通过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降雨情况)、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排水分区、河湖水系及湿地情况、用水供需情况、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分析城市竖向、低洼地、市政管网、园林绿地等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制定控制目标和指标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地确定适用于本地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及相关指标。

3、建设用地选择与优化本着节约用地、兼顾其他用地、综合协调设施布局的原则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保护雨水受纳体,优先考虑使用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废弃土地等用地,借助已有用地和设施,结合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以自然为主,人工设施为辅,必要时新增低影响开发设施用地和生态用地。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措施方案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措施方案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措施方案一、总体概述海绵城市工程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应用海绵理念,通过合理利用、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城市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是建设可持续性、生态友好型城市的一种新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主要目标是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气候适应能力,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并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该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系统性的施工措施,确保海绵城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海绵城市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进行实际的施工之前,必须进行相关的工作准备。

这些工作的具体内容如下:1. 准备财政保障。

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和后期维护等费用。

施工前需制定详细的财政预算和安排,确保工程资金的到位和使用。

2. 组织施工团队。

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包括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人才。

施工前需组织相关人员,并安排培训和考核。

3.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海绵城市工程的施工依据地质环境、工程设计方案、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因此在进行实际施工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的具体流程、步骤、时间表和安全措施。

4. 完善相关手续。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需要相关的手续和许可,包括土地使用证、环保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必须在施工前都完善好。

5. 确定施工资源和物资。

海绵城市工程的施工需要大量的物资和资源,包括各种设备、材料和工程机械等,施工前必须确定相关的供应商和交付期限。

6. 准备好施工保障设施。

海绵城市工程的施工需要一些临时的设施和措施,包括道路、基地、建筑和安防等,必须提前准备好。

7. 制定施工期计划。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期计划,包括施工周期和各项工程的完成时间。

举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的一些工程措施或技术措施

举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的一些工程措施或技术措施

举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的一些工程措施或技术措施1. 引言1.1 概述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过程来实现污水净化、雨水收集和洪水防治等功能。

它以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采用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防治洪涝灾害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重点介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一些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

首先,我们将详细讨论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这一系列工程措施,它们能够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并有效降低能耗。

接着,我们将介绍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雨水并进行处理和利用,从而减轻城市排水压力,并实现节约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目标。

此外,渗坑和渗沟建设也是海绵城市应用中值得关注的工程措施之一,它们有助于提高城市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洪水和地表径流量。

另一方面,我们还将介绍海绵城市应用中的一些技术措施。

雨水花园设计与构建技术是一种集雨、滞留和净化为一体的系统,通过设计合理的花园结构和植被配置来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多层地下蓄水池建设技术可以实现雨水的集中存储,并在需要时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

此外,生物滞留/过滤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技术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通过引入适宜的生物处理单元,在保证雨水质量的同时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海绵城市应用中一些重要工程措施和技术措施。

通过详细分析这些措施及其应对挑战的解决方案,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海绵城市概念并认识到其巨大潜力,进一步推动城市规划向更加可持续、智能和环保方向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目前实施海绵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好地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

(注:文章只提供引言部分内容,后续各节标题下的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撰写)2. 海绵城市应用的工程措施2.1 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绿色屋顶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建筑物屋顶上的工程措施,旨在增加建筑物的自然降雨透水量和保持水源。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 ,包括水文、生态、环境工程 等,技术难度较大。目前,我 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待 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得到公众的 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公众的环 保意识还不够强,参与度较低 。
目前,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法 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建设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水系连通
通过疏通河道、连通湖泊等水系,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降低内涝 风险。
03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源头控制技术
总结词
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污染排放。
详细描述
源头控制技术主要针对雨水排放的源头进行治理,通过改善地形地貌、加强绿化等方式,降低地表的径流速度和 流量,从而减少雨水携带的污染物质。例如,利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技术手段,增加地表的渗水性,延缓雨 水流速,减少径流量。
将城市传统排水系统改造为现代生态排水系统,即“渗、滞 、蓄、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雨水资源 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城市生态、环境、经济等多方面 效益得到提高。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通过加强城市海绵化建设,提高城市地面的渗水能力,减 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有效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雨水收集与
通过集水设施,如集水池 、集雨罐等,将雨水收集 起来。
雨水利用
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冲厕 、浇花、洗车等日常用途 ,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雨水回用
将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景观 补水、绿化灌溉、道路清 洗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
绿色屋顶与雨水花园
绿色屋顶
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通 过植物的吸收和蓄滞作用,减少 雨水径流。

海绵城市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制定的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海绵城市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制定的措施及合理化建议

海绵城市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制定的措施及合
理化建议
海绵城市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及合理化建议如下:
特点:
1.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

2.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难点:
1.城市规划与实施难度大。

2.城市地下排水管道的改造难度大。

3.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难度大。

重点:
1.加强城市规划,制定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2.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3.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合理化建议:
1.制定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确保建设质量和效果。

2.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3.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4.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二、绿色屋顶海绵策略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

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重难点及保证措施

海绵城市工程施工重难点及保证措施

海绵城市工程的施工重难点及保证措施如下:
施工重难点:
1. 地下空间利用: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雨水花园、地下水库等设施,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对地下管线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2. 雨水收集和利用: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建设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确保雨水收集设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雨水损失和污染。

3. 水体修复和保护: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对城市水体进行修复和保护,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对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4. 绿色生态建设:海绵城市工程需要建设绿色生态设施,包括绿地、湿地、植物屋顶等,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保证措施:
1. 施工前充分调研: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区域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地下管线和基础设施的情况,避免对其造成影响。

2. 严格施工标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3. 环保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环保措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采用无害化材料、减少施工噪音、控制施工粉尘等。

4.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
的安全,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安全防护设备等。

5. 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概念及 技术措施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18
目录
• 海绵城市概念 • 海绵城市建设基本原则和指导
思想 •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 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及效果
评估 • 海绵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01
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定义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 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 、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 收和利用能力,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通过 恢复湿地、雨水花园等自然生态系统,提 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加强雨水排放和利用设 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减 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形成 合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03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
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 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 、冲厕等。
雨水利用技术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 通过过滤、消毒等处理技术,将 其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用于 城市绿化、景观水体等。
风险防控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采取有 效措施降低城市内涝、水污染
等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思想
01
02
03
04
生态文明建设
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城市可
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郑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郑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郑州海绵城市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城市水logging、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雨洪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郑州市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使城市具备更强的抗洪排涝能力,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的城市。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

1. 水logging治理,通过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排放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发生,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民生活的正常运转。

2. 绿地建设,加大城市绿地建设力度,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3. 雨水资源利用,推广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景观、农业灌溉等,减少城市雨洪对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4. 河道治理,对城市内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提高河道的输水能力,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

5. 建立海绵城市管理体系,建立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取得实际效果。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措施。

1. 加强城市规划,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合理布局城市绿地、雨水收集设施等,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海绵性。

2.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推广雨水花园、屋顶绿化、透水铺装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3.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风险,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市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共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制度保障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制度保障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制度保障措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减少城市内的洪水灾害,改善自然环境,并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

为了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保障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政策体系。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原则和要求,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政策应当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贯彻。

其次,加强政府部门协调合作。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

政府应当建立统筹领导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并建立定期协调会议制度,及时解决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矛盾。

第三,增加财政投入。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改造老旧城区和建设水系系统方面。

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保障能力。

第四,加强科学研究支持。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科学研究的支持。

政府应当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力度,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人民群众的事业,需要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政府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成果,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同时,还应当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能力。

第六,加强监督和评估。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监测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成绩和问题进行评估和反馈,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改进。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保障措施,可以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推动其顺利进行,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城市结构:重点疏解拥挤区域,建设绿地和水体,增加城市的自然景观,并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布局。

2. 构建海绵空间:通过改造城市屋顶、道路和广场等,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面积,并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纳入城市水系统,减少地表径流。

3. 发展雨水利用:利用收集到的雨水用于冲洗马路、灌溉绿化、供应生活用水等,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

4. 加强雨水管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增加排水能力,避免城市内涝。

同时,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减缓洪水峰值流量,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安全。

5. 增加绿色覆盖:在城市中增加绿地,尤其是湿地、森林等具有良好的雨水保持和调蓄能力的植被,提高城市的自然保水能力。

6. 推动节水措施:通过改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式,减少城市的用水量,降低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

7. 加强污水处理:规范城市污水处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后再排放,减少
对水体的污染,保护城市的水环境。

8. 引导社会参与: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并使城市更加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对城市进行综合性改造,使其具备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改善的能力,以应对水资源供应、污染治理、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挑战。

该思路及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保护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

这可以通过采用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包括收集和利用雨水、灰水以及废水处理后的再利用。

例如,可以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利用设施,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此外,应推广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和生物滞留池等,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对自然水源的污染。

其次,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降低城市的气温,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因此,应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绿地的布局,使其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

同时,应采用植被覆盖率高、根系发达的植物,以促进土壤保持和水的渗透,减少洪水的发生。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加强城市的防洪能力。

这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景观湖泊、蓄水池等措施来实现。

同时,应优化城市的排水系统,改善排水渠道的通畅性,以提高城市排水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态防洪方式,如修建人工湿地和绿化水系,以增加城市的水源保护能力。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推广低碳、可持续的交通方式。

这可以通过建设自行车道、步行街、公共交通系统等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同时,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和共享单车的支持,以推动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及方案是通过改善城市的水循环系统、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和设计、增强城市的防洪能力,以及推广低碳、可持续的交通方式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思路及方案将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随着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和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越来越大,水灾和水污染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逐渐成为趋势。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是将自然环境融入城市建设中,通过模拟自然的水循环过程来实现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整体思路和方案。

第一,建立灵活多样的雨水管理系统。

传统的排水系统往往过于单一,无法应对不同降雨情况。

而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系统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根据不同降雨强度和频率进行调整。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利用、绿色屋顶、雨水渗透、自然沉淀等方式,将雨水引导到城市内部的绿地、湖泊或地下水库中储存和净化,同时也能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第二,注重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与恢复。

在传统城市建设中,往往忽视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污染。

而海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通过生态修复、湿地保护等手段恢复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例如,可以建设湿地人工湖泊,用于雨水的净化和存储,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生态景观。

第三,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

面对气候变化日益频繁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注重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

通过增加绿地覆盖、建设透水铺装和改善城市微气候等措施,可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风险,提高城市整体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第四,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多方的协作与合作,涉及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政府、企业、居民和社会组织都应该参与其中,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意识的提升,引导居民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共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是解决城市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灵活多样的雨水管理系统、注重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提升城市的适应能力和韧性,以及加强社会参与和合作,可以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和意见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热门话题,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使城市在面对日益加剧的特殊天气和气候变化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减少城市内涝和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的整体抗灾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旨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示范项目等方式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和认同度。

只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海绵城市建设才能够迅速推进和落地落实。

二、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装备,提高城市在面对特殊天气和气候变化时的应对能力。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建设生态湿地、开展城市绿化等多种手段来实现城市的雨水自然排放和自然渗透,减少城市内涝和水灾的发生。

发展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水平,可以更好地保障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城市在此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国可以加强与国际上一些成功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可以避免重复踩坑,提高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率和水平。

四、加强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是政府和专业人士的事业,更需要广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激励社会各界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共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及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及具体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及具体措施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习总书记在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一、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树林、公园草地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2、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

3、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留足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

此外,从建筑设计始,全面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的路面、人工湿地等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据美国波特兰大学“无限绿色屋顶小组”(Green roofs unlimited)对占地723英亩的波特兰商业区进行分析,将219英亩的屋顶空间——即三分之一商业区修建成绿色屋顶,就可截留60%的降雨。

具体落实时有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1、现状调研分析通过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降雨情况)、水文及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貌、排水分区、河湖水系及湿地情况、用水供需情况、水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分析城市竖向、低洼地、市政管网、园林绿地等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制定控制目标和指标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地制宜地确定适用于本地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控制目标及相关指标。

3、建设用地选择与优化本着节约用地、兼顾其他用地、综合协调设施布局的原则选择低影响开发技术和设施,保护雨水受纳体,优先考虑使用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废弃土地等用地,借助已有用地和设施,结合城市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以自然为主,人工设施为辅,必要时新增低影响开发设施用地和生态用地。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

24种海绵城市设计措施全图解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城市住宅区海绵策略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

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

1、传统住宅区——宅间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绿地可以改造成下沉式宅间雨水花园,用来收集周边硬质铺装的雨水。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二、绿色屋顶海绵策略雨洪来临时,建筑屋顶产生的径流是导致城市内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将城市的建筑屋顶改造为绿色屋顶能有效缓解城市雨水径流压力。

一方面,通过海绵城市结构来收集、储存雨水,并利用雨水进行浇灌,可以节省各种能耗;另一方面,绿色屋顶将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绿化率。

绿色屋顶策略中,表面种植绿色植被,用以吸收雨洪期间多余的雨水径流,通过植物根系净化过滤,将雨水收集到雨水桶进行存储回用;绿色屋顶底层有轻质土层、防根系穿透层、排水层以及防水层等多层结构保护,同时能保护建筑表层,多样植物搭配的绿色植被层可以吸收建筑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

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思路及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以水文循环为核心,通过构建海绵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和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对水资源的消耗,提高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以下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路与方案。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1.整体规划思路海绵城市建设应以整体规划为基础,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确定建设目标和重点区域。

同时,要随着城市发展的阶段变化,逐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从小区域向大区域扩展。

2.生态优先思路海绵城市建设要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通过保护、恢复和建立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综合治理思路海绵城市建设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思路,将城市管理纳入海绵化的总体思路中,整合并优化各类城市设施和设备,以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整体效益。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方案1.雨水收集利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城市降雨的雨水集中收集、储存和利用。

可以利用地下水箱、水库等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农田灌溉、景观绿化等用途,减轻城市对自来水的需求。

2.湿地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合理规划和建设湿地,增加城市的湿地面积。

湿地具有良好的物理、生物和化学处理能力,可以净化城市的污水和雨水,提高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3.提升绿地覆盖率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种植更多的植物,提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绿地能够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减少雨水径流,降低洪水风险;同时,绿地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4.建设透水铺装在城市的道路、广场等场所采用透水铺装材料,通过透水性的材料和结构设计,使得雨水能够透过路面渗透到地下,减少雨水径流和水资源的浪费。

5.发展雨水花园在城市的屋顶、阳台等空间建设雨水花园,利用雨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应。

同时,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提升。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收集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城市中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浇灌绿化带、街道绿化等用途,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绿色屋顶技术绿色屋顶是一种利用植物覆盖建筑屋顶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绿色屋顶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3. 生态河道技术生态河道是一种模拟自然河流生态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建设生态河道,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4. 湿地技术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净化城市污水,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

通过建设湿地,可以减少城市排水量,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5. 道路渗水技术道路渗水技术是一种将道路表面设计成渗水性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积水和洪涝灾害,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道路渗水技术,可以将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绿色屋顶技术、生态河道技术、湿地技术和道路渗水技术等。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当今社会城市建设越来越快,城市化比例越来越高带来高度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表现最突出的雨洪问题。

现行城市的雨洪模型如同一个山峰来的快走的快,但带给我们的灾难,触目惊心。

如北京7,21暴雨。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中国
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在我的认识中,造成这么大的损失的洪水只会发生在有超大面积降雨的季节,而不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和这么小的降雨面积。

日本已经有成功的项目,在综合考虑的种植模式,种植可以给提供小鸟食物的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人与动植物和谐相处。

我国政府提出的整改目标很迫切,提高城市的排涝标准。

实施时间段要求高。

有专家教授说不能实现。

根据我国领导人的决心和实施的力度能够实现。

首要任务改变现在的雨洪模型,由山峰变为缓坡,不让雨水快来快走,改为缓来慢走。

如图
具体措施由政府部门统一指导监督运作会取得最好效果。

首先改变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一:积极开展城市大面积立体绿化,屋顶绿化。

作用:1,进行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后,降低城市的温度。

2,延长雨水进入排水管道的时间,形成错峰排水。

道路积水,屋顶植物过滤后的水,立体植物上的水先后进入排水沟。

措施二,城市中心建立永久的蓄水设施。

屋顶露天水池和地下水池。

其次:人工控制降雨强度和梯次降雨,
措施;根据早期预测降雨规模,有计划的人工降雨,达到大面积、弱强度、多梯次降雨的效果。

也可以根据地区能承受的降雨强度差异,合理安排降雨强度。

干旱区、平原区、森林地区、城市周边地区可计划降雨强度较高,荒山区,城市区可多批次,弱强度降雨。

第三:优先在关键位置实施合适排水工程
结合地形在排水困难处,,充分考虑流域面积合理计算地表
径流量,实施合理排水工程。

如:方案1深层大直径排水管道(盾构法施工)
方案2大型地下蓄水建筑(蓄水利用)
方案3地上水体设施(配备补水排水两用管
道保持水面)
方案123相互结合
以上措施综合运用实施,有决心就能取的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