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国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知识,包括经典文化、传统礼仪和道德准则。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国学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 国学概述:介绍国学的定义、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国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经典文化:选取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作品,如《论语》、《孟子》等,进行简要介绍和阅读,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化的精髓和思想。
3. 传统礼仪:介绍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如拜年、祭祀等,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的意义和作用。
4. 道德准则:介绍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如孝顺、诚信等,通过故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国学概述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导入: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习国学?3. 探究:讲解国学的定义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拓展:给学生分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做简要总结。
第二课:经典文化1. 引入:播放经典文化的动画片段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介绍经典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经典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3. 阅读:选择一篇经典文化作品,如《论语》中的一则故事,让学生阅读并理解。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准则和智慧,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课:传统礼仪1. 引入:展示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如拜年、祭祀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遵守传统礼仪?传统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是什么?3. 了解:介绍传统礼仪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的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拜年或祭祀等传统礼仪,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礼仪的过程和意义。
第四课:道德准则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孝顺或诚信的真实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
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经典国学教育小学教案篇一国学经典《弟子规》诵读教案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前几周我们学习了作为古代小朋友启蒙读物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今天我们学习《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背一背,唱一唱。
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随机板书:唱、诵、舞、讲、画、演)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 帮助学生总结:(1)学会做人;(2)促进语文学习;(3)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四、课堂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推荐名句:(课件显示)(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5)吾日三醒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学生带读,然后齐读。
3、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篇一: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1.会背《咏柳》(曾巩)。
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
三角路小学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第( 1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2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3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4 )周
第( 5 )周
第( 6 )周
第( 7 )周
第( 8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9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10 )周
第( 11 )周
第( 12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13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14 )周
“国学经典””语文素养提高工程“阳光阅读”教学简案
第( 15 )周
第( 16 )周
第( 1 )周
第( 2 )周
第( 3)周
第(4)周
第( 5)周
第( 6)周
第( 7)周
第( 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的定义与分类2.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3. 国学的学习方法4. 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国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国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品德修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
2. 结合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国学知识。
3.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国学的定义与分类2. 第二课时:国学经典著作简介3. 第三课时:国学的学习方法4. 第四课时: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国学的定义与分类】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国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强调国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运用国学知识。
【第五课时: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一则国学典故或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典故或成语故事,教师点评、指导。
4. 总结:强调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六、教学内容6. 诗词鉴赏与创作7. 书法艺术欣赏与实践8. 传统文化与民俗9. 中国历史与人物10. 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重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诗词创作技巧。
国学教案 六年级 教案
国学教案六年级教案教案标题:国学教案六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国学经典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笔记本、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国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Step 2: 学习国学经典(2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一部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阅读该国学经典的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Step 3: 学生活动(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相关作品,如诗歌、绘画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Step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国学知识。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继续阅读国学经典的其他章节,或者写一篇关于国学的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或相关活动,拓宽国学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文化展览或讲座,增加学生的国学体验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创作作品的质量。
3. 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展示个人和团队的成果。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
(2)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内容。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弟子规》选读1. 学习《弟子规》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讨论《弟子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三字经》选读1. 学习《三字经》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三字经》中的故事,学习其中的道理。
第三课时:《百家姓》选读1. 学习《百家姓》中的姓氏,了解其来源。
2. 讨论姓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千字文》选读1. 学习《千字文》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千字文》中的韵律,感受其美感。
第五课时:《大学》选读1. 学习《大学》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讨论《大学》中的道理,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和故事,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国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国学经典中的名句。
2. 学生能够理解国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等。
2. 参考资料:相关国学知识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国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和故事。
3. 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演译,领悟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第一课课题:三孔(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三孔(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祠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六年级国学第2课《破釜沉舟》教案
第2课:破釜沉舟一、教材内容:破釜沉舟(第一课时)课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通过日积月累简单了解项羽。
2. 读准字音,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课文的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句子。
教学难点: 注意停顿,读通课文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人,板书:项羽,可以出示他的图片。
2.同学们说说对他有什么了解?3. 教师借助日积月累介绍项羽。
4.简单说说项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音,读正确,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对于一些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集中进行指导,特别注意停顿。
4.教师范读课文。
请学生特别关注教师的范读时的停顿。
5.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第2课:破釜沉舟一、教材内容:破釜沉舟(第二课时)课文二、教学目标:1.古今对译,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大意,流利复述“破釜沉舟”这个故事。
2. 能够熟练地诵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地诵读课文。
今对译,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大意,流利复述“破釜沉舟”这个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破釜沉舟》,齐读课题。
2.齐读课文。
(二)古今对译,理解课文1.那么破釜沉舟这个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那就要我们理解这篇课文的大意。
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下面的注释,再读一读译文部分,理解这篇课文大致讲了什么意思?2.学生自主学习。
3.在了解课文大致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特别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4.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5.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经过,你能试着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吗?6.学生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7.指名学生到班级复述故事。
8.同学们回去后,可以将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国学的基本知识,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的基本理念。
(2)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国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国学概述1. 国学的基本概念2. 国学的重要性3. 国学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论语》选读1. 《论语》简介2. 《论语》名句解析3. 案例分析:孔子的智慧第三课时:《道德经》选读1. 《道德经》简介2. 《道德经》名句解析3. 案例分析:老子的智慧第四课时: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2. 国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3. 角色扮演:国学在我生活中的实践第五课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2. 做一名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3. 小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学知识。
2. 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国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时间1课时/每周,共5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2. 参考书籍:《论语译注》、《道德经译注》等3. 网络资源:国学经典网站、传统文化论坛等4. 实物资源:孔子像、老子像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论语》和《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六年级上期国学经典教案
第三单元“壹”主题词及部分经典要义。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主题词及经典要义。
2、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记住主题词及经典要义1、2条。
3、明白智慧对人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背诵主题词及经典要义。
教学难点
理解意思。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学程设计)
1、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
3生听录音跟读。
4、教读、指导学生理解句意。
5、多种形式练读
分小组 分男女生
同桌 师生对读
三、总结(3)
一、
教师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动态。
二、
1、学生朗读,师强调借助工具书、注释读准字音,教师巡回检查。
2、师读,要求学生认真听,与自己所读进行比较。
(30)
1、生自由练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2、师范读。
3、教师播放录音。
4教读,了解句子意思
4、多种形式练读
分小组 分男女生
同桌 师生对读
三、总结(5)
一、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音,必要时可多读几遍。
二、
1、教师先向学生讲明自读要求,然后学生按要求进行练读。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对照。
3、学生跟读。
教学内容
论语·颜渊7-10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熟读句子,大体了解句意。 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
2、通过读,以读悟义。
3、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了解句意,熟读句子。
教学难点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主题:了解和诵读中国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敬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和熟悉中国国学经典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诵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敬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
教学准备:1.课本《国学经典》。
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国学经典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他们对中国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二、讲解(30分钟)1.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对中国国学经典的概念进行讲解,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对每一本经典作品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突出其价值和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经典作品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从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三、朗读和诵读(40分钟)1.分发课本《国学经典》,指导学生根据指定章节进行朗读和诵读。
2.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诵读练习,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等技巧。
3.分组进行小组朗读和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朗读和诵读水平。
四、讨论(3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什么要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学习。
2.鼓励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认同感,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
五、总结和反思(15分钟)1.综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中国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内容。
2.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或总结,思考自己对中国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认识。
六年级国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案引言: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本文将为六年级学生设计一份国学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案例讲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学的精髓,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2.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和名著,了解其主题和背景;3. 培养学生读书和品味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4. 通过国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的定义和内涵介绍(30分钟):- 向学生介绍国学的概念和定义;- 解释国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分享国学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
2. 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的讲解(60分钟):- 选择一部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如《红楼梦》;- 带领学生了解该作品的故事背景、作者简介以及主要人物; -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国学经典诗词的学习(90分钟):- 选取几首经典诗词,如《夜泊牛渚怀古》等;- 解读诗词的意境和艺术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朗读诵读,并对其进行示范和评价。
4. 国学教育案例分享(30分钟):- 分享一些成功的国学教育案例,如某校国学社团的活动; - 分析这些案例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对国学学习的兴趣。
5. 国学艺术品欣赏(60分钟):- 带领学生参观或观看国学艺术品,如国画、剪纸等;- 观察和品味艺术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传统艺术的美。
6. 小组活动:国学作品朗诵(6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国学作品;- 小组内合作,练习作品的朗诵和表演;- 小组间进行互动演出,分享自己的成果。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法:通过对国学概念、作品背景等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国学的内涵。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第一章:《论语》要点解读1.1 学习《论语》的背景知识,了解孔子及其弟子。
1.2 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3 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1.4 学习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二章:《道德经》的核心思想2.1 了解《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及其时代背景。
2.2 分析《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如道、德、无、有等。
2.3 探讨《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如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
2.4 学习如何运用《道德经》的思想指导生活。
第三章:《庄子》的寓言故事3.1 了解《庄子》的作者庄子及其思想。
3.2 分析《庄子》中的经典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逍遥游等。
3.3 探讨庄子的哲学观念,如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等。
3.4 学习如何从《庄子》的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
第四章:《孟子》的政治思想4.1 了解《孟子》的作者孟子及其思想。
4.2 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论述,如“性善论”、“仁政”等。
4.3 探讨孟子的政治观念,如民本、仁政、王道等。
4.4 学习如何将《孟子》的政治思想应用到现实社会。
第五章:《诗经》的美学价值5.1 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等。
5.2 分析《诗经》中的经典诗篇,如《关雎》、《鹿鸣》等。
5.3 探讨《诗经》中的审美观念,如自然美、情感美等。
5.4 学习如何欣赏《诗经》中的美学价值,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
第六章:《周易》的易理与占卜6.1 了解《周易》的历史背景和组成,包括八卦、六十四卦等。
6.2 分析《周易》中的基本概念,如易、象、辞、占等。
6.3 探讨《周易》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如其不变的易理和变化的法则。
6.4 学习《周易》的基本占卜方法,以及如何将易理应用于生活决策。
第七章:《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7.1 了解《大学》的起源和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7.2 分析《大学》中的“八目”纲领,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寒食主备人:刘超【教材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篇一《春日》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
(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全班齐读。
(2)指名读,评读。
(3)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
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配乐读)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配乐背)第二课时(四)诵读第二首《春日》。
(出示幻灯片)1.读诗句。
(1)男女生读。
(2)跟读,齐读。
(配乐读)(3)比赛读。
(配乐读)(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2.学生自主交流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
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3.背诵。
(1)同桌背(2)指名背(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第三课时(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
(配乐读)(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六年级国学专课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国学专课教案托物言志古文一组教学内容:1.必诵:《爱莲说》、《陋室铭》2.选诵:《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以检查、展示学生课前对必诵篇目的背诵、理解、感悟情况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古文名句进行情境运用。
2.以本周国学篇目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段的练笔,并教给布局谋篇的方法。
3.熟读选诵篇目,引发学生收集整理、阅读探究同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以本周国学篇目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段的练笔,并教给布局谋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
(10分钟)1.中国是一个古诗文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篇章,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本周我们就学了不少古文,还记得我们本周的国学诵读目标吗?必诵篇目(板书:必诵,出示3首古诗题)在本周的国学诵读中,你给自己亮起了几颗星?完成了几首?指名说(评价:3首都完成了?你简直是诵读小明星;你完成了2首,比上周多了1首,祝贺你!我最欣赏不断挑战自我的同学!)3.究竟背得怎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谁能填?请你(评价);请你(评价)▲填空我能行。
1、,濯清涟而妖。
2、,,香远益清。
3、亭亭净植,。
4、予谓菊,。
5、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6、苔痕上阶绿,。
,。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整首古文能背吗?只给4个机会,展示你最拿手的一首(指4名)。
5.全部必诵篇目能背吗?只给3个机会。
6.有没有那组全是诵读小明星?只给1个机会。
二、段落练笔。
(22分钟)1、周敦颐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批判。
刘禹锡借陋室的形象寄寓了自己是一个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人。
你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写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新写法。
写法: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2、请你选择填空:▲选择填空我能行。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1.《爱莲说》()2.《陋室铭》()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泊船瓜洲》()5、《静夜思》()6、《春夜喜雨》()3、(霸气!全被你填了!)会背古诗文,那是对学习古诗文的初级目标,会运用自如那才叫厉害呢,看看谁厉害?▲运用自如我最行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词语“,”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孙艳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一、阅读导语,激发学习兴趣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三、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指定活动计划,使学生心中更加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及意义。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迈进诗歌的殿堂。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诗经·采薇》《春夜喜雨》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预设: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作业设计: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
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预设: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
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双调之分。
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见:同“现”。
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
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
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
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
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
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
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作业设计: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预设: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
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