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国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知识,包括经典文化、传统礼仪和道德准则。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国学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 国学概述:介绍国学的定义、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国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经典文化:选取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作品,如《论语》、《孟子》等,进行简要介绍和阅读,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化的精髓和思想。
3. 传统礼仪:介绍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如拜年、祭祀等,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的意义和作用。
4. 道德准则:介绍中国传统的道德准则,如孝顺、诚信等,通过故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国学概述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导入:让学生回答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习国学?3. 探究:讲解国学的定义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 拓展:给学生分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做简要总结。
第二课:经典文化1. 引入:播放经典文化的动画片段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介绍经典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经典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3. 阅读:选择一篇经典文化作品,如《论语》中的一则故事,让学生阅读并理解。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德准则和智慧,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三课:传统礼仪1. 引入:展示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如拜年、祭祀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导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要遵守传统礼仪?传统礼仪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是什么?3. 了解:介绍传统礼仪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的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拜年或祭祀等传统礼仪,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礼仪的过程和意义。
第四课:道德准则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孝顺或诚信的真实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篇一: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1.会背《咏柳》(曾巩)。
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六年级下学期国学活动方案
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国学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描绘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二、活动意义
通过举办“描绘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以诵诗文配画展板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开始,在他们心灵最纯净的时期,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与现代文明、现代科学、现代民主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文化,为培养具有“刚毅之气厚实之学强健之体”的现代合格公民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六年级七个班级。
3、参赛形式:诗文配画展览。
4、比赛时间:五月底。
四、评分标准:
1、展板版面设计美观大方。
(30%)
2、诗配画,画面清晰,色彩明亮,诗词书写,工整美观。
(40%)
3、画面内容复合所配诗歌内容,富有感染力。
(30%)
五、奖励方法:
大赛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六、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3、对获奖的班级颁发奖状。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一、教案内容:第一章《论语》选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运用《论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
难点:《论语》中的古文理解和应用。
1.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论语》的原文和翻译。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国学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1.4.2 原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原文。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1.4.3 翻译解释教师给出原文的翻译和解释。
学生理解并记录重要观点和思想。
1.4.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互相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1.5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段《论语》进行自主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二、教案内容:第二章《诗经》选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对国学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体验《诗经》中的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经》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难点:《诗经》中的古文理解和诗歌鉴赏。
2.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诗经》的原文和翻译。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国学诗歌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4.2 原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诗经》中的一首诗歌。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4.3 翻译解释教师给出诗歌的翻译和解释。
学生理解并记录重要观点和艺术特色。
2.4.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表达。
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2.5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首《诗经》进行自主阅读,并写一首仿写诗。
三、教案内容:第三章《孟子》选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孟子》的基本思想和伦理道德观。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的定义与分类2.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3. 国学的学习方法4. 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国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国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品德修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
2. 结合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国学知识。
3.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国学的定义与分类2. 第二课时:国学经典著作简介3. 第三课时:国学的学习方法4. 第四课时: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国学的定义与分类】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国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强调国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运用国学知识。
【第五课时: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一则国学典故或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典故或成语故事,教师点评、指导。
4. 总结:强调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六、教学内容6. 诗词鉴赏与创作7. 书法艺术欣赏与实践8. 传统文化与民俗9. 中国历史与人物10. 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重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诗词创作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国学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三字经》选读1. 学习《三字经》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三字经》的语言特点,体会其韵律美。
第二课时:《弟子规》选读2. 讨论《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学会做人原则。
第三课时:《论语》选读1. 学习《论语》中的名言警句,领悟人生哲理。
2.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会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四课时:《大学》选读1. 学习《大学》中的八目,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 讨论如何将《大学》中的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五课时:《中庸》选读1. 学习《中庸》中的思想,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2. 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庸之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基本概念,阐述经典文本的含义和价值。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中的名句。
2. 学生能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含义,掌握其中的思想精髓。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2. 参考书目:《国学经典汇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等。
3. 网络资源:国学网站、经典文献数据库等。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学习《三字经》选读,理解名句含义,体会韵律美。
第三周:学习《论语》选读,领悟人生哲理,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第四周:学习《大学》选读,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周:学习《中庸》选读,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七、教学活动1. 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课堂,让学生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第一章:《论语》智慧1.1 学习目标: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学习《论语》中的智慧思想。
1.2 教学内容:简介《论语》的作者、背景和重要性。
学习《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如“学而”、“为政”等。
解读《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3 教学方法:讲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分组讨论《论语》中的智慧思想。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论语》的智慧。
第二章:《道德经》的道家思想2.1 学习目标:了解《道德经》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学习道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简介《道德经》的作者、背景和重要性。
学习《道德经》中的重要章节,如“道可道”、“无为而治”等。
解读《道德经》中的经典名言,如“上善若水”、“道生一”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道德经》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分组讨论道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道家思想的实用性。
第三章:《庄子》的逍遥游3.1 学习目标:了解《庄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学习《庄子》中的逍遥游思想。
3.2 教学内容:简介《庄子》的作者、背景和重要性。
学习《庄子》中的重要章节,如“逍遥游”、“养生主”等。
解读《庄子》中的经典名言,如“逍遥游”中的“天地大美而无私”等。
3.3 教学方法:讲解《庄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分组讨论《庄子》中的逍遥游思想。
创意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的“逍遥游”故事。
第四章:《孟子》的仁爱思想4.1 学习目标:了解《孟子》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学习《孟子》中的仁爱思想。
4.2 教学内容:简介《孟子》的作者、背景和重要性。
学习《孟子》中的重要章节,如“梁惠王上”、“公孙丑上”等。
解读《孟子》中的经典名言,如“仁者爱人”、“性善论”等。
4.3 教学方法:讲解《孟子》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分组讨论《孟子》中的仁爱思想。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孟子》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国学教案 六年级 教案
国学教案六年级教案教案标题:国学教案六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国学经典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笔记本、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国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Step 2: 学习国学经典(2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一部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阅读该国学经典的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Step 3: 学生活动(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相关作品,如诗歌、绘画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Step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国学知识。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继续阅读国学经典的其他章节,或者写一篇关于国学的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或相关活动,拓宽国学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文化展览或讲座,增加学生的国学体验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创作作品的质量。
3. 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展示个人和团队的成果。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
(2)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内容。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弟子规》选读1. 学习《弟子规》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讨论《弟子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三字经》选读1. 学习《三字经》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三字经》中的故事,学习其中的道理。
第三课时:《百家姓》选读1. 学习《百家姓》中的姓氏,了解其来源。
2. 讨论姓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千字文》选读1. 学习《千字文》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千字文》中的韵律,感受其美感。
第五课时:《大学》选读1. 学习《大学》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讨论《大学》中的道理,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和故事,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国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国学经典中的名句。
2. 学生能够理解国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等。
2. 参考资料:相关国学知识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国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和故事。
3. 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国学的基本知识,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的基本理念。
(2)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国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国学概述1. 国学的基本概念2. 国学的重要性3. 国学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论语》选读1. 《论语》简介2. 《论语》名句解析3. 案例分析:孔子的智慧第三课时:《道德经》选读1. 《道德经》简介2. 《道德经》名句解析3. 案例分析:老子的智慧第四课时: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2. 国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3. 角色扮演:国学在我生活中的实践第五课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2. 做一名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3. 小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学知识。
2. 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国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时间1课时/每周,共5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2. 参考书籍:《论语译注》、《道德经译注》等3. 网络资源:国学经典网站、传统文化论坛等4. 实物资源:孔子像、老子像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论语》和《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第一章:《论语》智慧1.1 学习目标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1.2 教学内容《论语》简介: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论语》名句解析:选取《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解读和释义。
智慧故事分享:讲述《论语》中的智慧故事,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
1.3 教学活动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论语》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论语》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智慧思想。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智慧故事,分享自己的理解。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语》中的智慧思想,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反思。
第二章:《道德经》揭秘2.1 学习目标了解《道德经》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学习《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
2.2 教学内容《道德经》简介:介绍《道德经》的作者、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
《道德经》名句解析:选取《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进行解读和释义。
道家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如无为、顺应自然等。
2.3 教学活动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道德经》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道德经》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及其道家思想。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和道家思想,分享自己的理解。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反思。
第三章:《诗经》之美3.1 学习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学习和欣赏《诗经》中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诗经》简介:介绍《诗经》的编撰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文学特点。
《诗经》诗歌欣赏:选取《诗经》中的经典诗歌,进行解读和欣赏。
诗歌创作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诗经》的诗歌创作,培养其文学素养。
3.3 教学活动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诗经》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经》的编撰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文学特点。
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1. 自由读诗,读通顺。
2. 指名读。
3. 开火车接读。
4. 齐读。
三、学习古诗。
过度: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想)那赶快读诗吧!
1、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3、朗读、背诵古诗。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4.能生动讲故事。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二、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c.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教师结合媒体上的插图提问。
师:仔细观察插图,想象一下,诗人在失魂落魄的困境中,他会向牧童问些什么话呢?牧童又会怎样说,怎样做呢?生观察媒体,四人小组讨论后反馈
④齐读三、四句诗
通过媒体,化诗为画,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形象,体会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学生质疑,加深理解。
①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呢?②遥指是什么意思?很远吗?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第一章:《论语》要点解读1.1 学习《论语》的背景知识,了解孔子及其弟子。
1.2 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3 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1.4 学习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二章:《道德经》的核心思想2.1 了解《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及其时代背景。
2.2 分析《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如道、德、无、有等。
2.3 探讨《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如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
2.4 学习如何运用《道德经》的思想指导生活。
第三章:《庄子》的寓言故事3.1 了解《庄子》的作者庄子及其思想。
3.2 分析《庄子》中的经典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逍遥游等。
3.3 探讨庄子的哲学观念,如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等。
3.4 学习如何从《庄子》的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
第四章:《孟子》的政治思想4.1 了解《孟子》的作者孟子及其思想。
4.2 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论述,如“性善论”、“仁政”等。
4.3 探讨孟子的政治观念,如民本、仁政、王道等。
4.4 学习如何将《孟子》的政治思想应用到现实社会。
第五章:《诗经》的美学价值5.1 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等。
5.2 分析《诗经》中的经典诗篇,如《关雎》、《鹿鸣》等。
5.3 探讨《诗经》中的审美观念,如自然美、情感美等。
5.4 学习如何欣赏《诗经》中的美学价值,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
第六章:《周易》的易理与占卜6.1 了解《周易》的历史背景和组成,包括八卦、六十四卦等。
6.2 分析《周易》中的基本概念,如易、象、辞、占等。
6.3 探讨《周易》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如其不变的易理和变化的法则。
6.4 学习《周易》的基本占卜方法,以及如何将易理应用于生活决策。
第七章:《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7.1 了解《大学》的起源和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7.2 分析《大学》中的“八目”纲领,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选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
2. 诗词鉴赏:《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3. 散文阅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 难点:理解散文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分析诗词的意境。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实践操作法: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国学经典文本、诗词图片等。
2. 课堂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实施:a. 讲解国学经典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b. 分析诗词意境,让学生感受国学之美。
c.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d. 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诗词鉴赏水平的提高。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料:国学经典原文、译文、注释等。
2. 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诗词意境画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
2. 第3-4周:鉴赏《春晓》、《静夜思》等诗词。
3. 第5-6周:阅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散文。
六年级国学专课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国学专课教案托物言志古文一组教学内容:1.必诵:《爱莲说》、《陋室铭》2.选诵:《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以检查、展示学生课前对必诵篇目的背诵、理解、感悟情况为基础,引导学生对古文名句进行情境运用。
2.以本周国学篇目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段的练笔,并教给布局谋篇的方法。
3.熟读选诵篇目,引发学生收集整理、阅读探究同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以本周国学篇目为主要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段的练笔,并教给布局谋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
(10分钟)1.中国是一个古诗文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篇章,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本周我们就学了不少古文,还记得我们本周的国学诵读目标吗?必诵篇目(板书:必诵,出示3首古诗题)在本周的国学诵读中,你给自己亮起了几颗星?完成了几首?指名说(评价:3首都完成了?你简直是诵读小明星;你完成了2首,比上周多了1首,祝贺你!我最欣赏不断挑战自我的同学!)3.究竟背得怎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谁能填?请你(评价);请你(评价)▲填空我能行。
1、,濯清涟而妖。
2、,,香远益清。
3、亭亭净植,。
4、予谓菊,。
5、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6、苔痕上阶绿,。
,。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整首古文能背吗?只给4个机会,展示你最拿手的一首(指4名)。
5.全部必诵篇目能背吗?只给3个机会。
6.有没有那组全是诵读小明星?只给1个机会。
二、段落练笔。
(22分钟)1、周敦颐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批判。
刘禹锡借陋室的形象寄寓了自己是一个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人。
你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写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这种新写法。
写法: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2、请你选择填空:▲选择填空我能行。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1.《爱莲说》()2.《陋室铭》()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泊船瓜洲》()5、《静夜思》()6、《春夜喜雨》()3、(霸气!全被你填了!)会背古诗文,那是对学习古诗文的初级目标,会运用自如那才叫厉害呢,看看谁厉害?▲运用自如我最行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词语“,”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演译,领悟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第一课课题:三孔(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三孔(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祠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篇一: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1.会背《咏柳》(曾巩)。
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一.诵读内容: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八)饮食》二.教学目标:1.会背《大林寺桃花》。
熟读《幼学琼林(八)饮食》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八)饮食》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一.诵读内容:9、《蜂》(唐*罗隐)10、《观蚁》(北宋*杨万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9、《蜂》(唐*罗隐)10、《观蚁》(北宋*杨万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篇二: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六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1.会背《咏柳》(曾巩)。
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一.诵读内容: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八)饮食》二.教学目标:1.会背《大林寺桃花》。
熟读《幼学琼林(八)饮食》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八)饮食》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一.诵读内容:9、《蜂》(唐*罗隐)10、《观蚁》(北宋*杨万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9、《蜂》(唐*罗隐)10、《观蚁》(北宋*杨万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篇三:六年级国学教案】六年级国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论语》,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演译,领悟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措施: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六年级第一课课题:三孔(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府。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孔庆镕诗《五柏抱槐》、李隆基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府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说李东阳撰写、的对联是怎样重视诗歌语言的?2、有感情的朗读《秋兴八首》(其一)!3、了解杜甫草堂。
4、查阅资料,了解杜甫诗歌的主要特点。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三孔(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林。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张说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林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
1、与同组的同学说祠堂上诗句表达了什么意思?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孔林的典故。
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好,与同学交流。
我的收获……课题:三孔(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孔庙。
教学过程:一、阅读诗画揽胜。
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欣赏乾隆皇帝及郭沫若诗句。
二、温馨点击。
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孔庙有进一步的认识。
三、活动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