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国学教案【篇一: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下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咏柳》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二.教学目标:1.会背《咏柳》(曾巩)。
熟读《幼学琼林(七)人事》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3、《咏柳》(曾巩)4、《幼学琼林(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5、《桃夭》(诗经)6、《题都城南庄》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一、教案内容:第一章《论语》选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运用《论语》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
难点:《论语》中的古文理解和应用。
1.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论语》的原文和翻译。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国学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1.4.2 原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原文。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1.4.3 翻译解释教师给出原文的翻译和解释。
学生理解并记录重要观点和思想。
1.4.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生活中。
每组分享讨论结果,互相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1.5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段《论语》进行自主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二、教案内容:第二章《诗经》选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对国学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体验《诗经》中的情感表达和人文关怀。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经》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难点:《诗经》中的古文理解和诗歌鉴赏。
2.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诗经》的原文和翻译。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引发学生对国学诗歌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4.2 原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诗经》中的一首诗歌。
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4.3 翻译解释教师给出诗歌的翻译和解释。
学生理解并记录重要观点和艺术特色。
2.4.4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表达。
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2.5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首《诗经》进行自主阅读,并写一首仿写诗。
三、教案内容:第三章《孟子》选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孟子》的基本思想和伦理道德观。
国学教育的小学教案
国学教育的小学教案教案主题:中华传统文化,国学教育一、教育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了解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授学生国学教育的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国学教育。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PPT、视频、国学经典文本。
2.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国学教育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你们了解过什么是国学吗?你们认为国学教育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步骤二:学习国学经典(30分钟)1.教师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种类,如《论语》、《大学》等,并展示相关的图书和文本。
3.鼓励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并展示一些优秀的国学经典诵读视频。
步骤三:了解中国传统文化(40分钟)1.教师通过PPT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如儒、道、佛三家思想、古代礼仪文化等。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研究国学经典中所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向全班报告。
3.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和重要性。
步骤四:体验传统文化(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国学文化体验活动,如学习中国书法、制作中国结等。
2.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的成果,交流分享体验心得。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国学经典进行深度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2.鼓励学生参加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或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六、教学评价:1.结合课堂讨论和活动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参与度、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课的设计,我尽可能地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体验传统文化的活动,更好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国学教育缺乏兴趣,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误解。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的定义与分类2.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3. 国学的学习方法4. 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国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2.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国学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品德修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
2. 结合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国学知识。
3.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国学的定义与分类2. 第二课时:国学经典著作简介3. 第三课时:国学的学习方法4. 第四课时: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第五课时: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国学的定义与分类】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国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强调国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运用国学知识。
【第五课时: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一则国学典故或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典故或成语故事,教师点评、指导。
4. 总结:强调国学典故和成语故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六、教学内容6. 诗词鉴赏与创作7. 书法艺术欣赏与实践8. 传统文化与民俗9. 中国历史与人物10. 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重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掌握基本的诗词创作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国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国学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三字经》选读1. 学习《三字经》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三字经》的语言特点,体会其韵律美。
第二课时:《弟子规》选读2. 讨论《弟子规》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学会做人原则。
第三课时:《论语》选读1. 学习《论语》中的名言警句,领悟人生哲理。
2.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会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
第四课时:《大学》选读1. 学习《大学》中的八目,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 讨论如何将《大学》中的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五课时:《中庸》选读1. 学习《中庸》中的思想,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
2. 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庸之道。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基本概念,阐述经典文本的含义和价值。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中的名句。
2. 学生能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含义,掌握其中的思想精髓。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2. 参考书目:《国学经典汇编》、《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等。
3. 网络资源:国学网站、经典文献数据库等。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学习《三字经》选读,理解名句含义,体会韵律美。
第三周:学习《论语》选读,领悟人生哲理,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第四周:学习《大学》选读,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周:学习《中庸》选读,理解中庸之道的内涵,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七、教学活动1. 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课堂,让学生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国学第3课《高祖论功》教案
第3课:高祖论功一、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一课时) 课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正确断句,熟练诵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读通文章,正确断句文章教学难点:会背其中重要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鸡犬新丰》1.师讲述《鸡犬新丰》的故事,2.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让你感觉到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虽然富贵,夺得了天下,却不忘孝敬父母的人,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二)简单介绍刘邦1.让学生先说说,刘邦是谁,2.老师简单介绍刘邦。
(三)初读古文《高祖论功》1.学生自由读一读,2.师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3.请一些同学来读。
第3课:高祖论功二、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二课时)古今对译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1.正确断句,熟练诵读课文。
背“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2.依据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疏通文章大意。
3.能够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不同,说出二人成败的原因。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读懂文章教学难点:知道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师带同学们读,疏通难读的字。
2.学生自己根据注释大概了解古文大义,3.老师讲解古文的意思。
重点理解:“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4.能够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不同,说出二人成败的原因。
讨论 ;你觉得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立邦所说的话吗?5.生再次读古文。
6 .背“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第3课:高祖论功三、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三课时)汉字家族追根溯源二、教学目标:1.读刘邦的大风歌,2.解读古诗,并感受汉高祖刘邦,感慨万千,为国而忧的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致理解并背诵大风歌教学难点: 感受汉高祖刘邦,感慨万千,为国而忧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古诗积累1.读刘邦的大风歌,2.解读古诗,并感受汉高祖刘邦,感慨万千,为国而忧的情怀。
3.并当堂背诵,比赛。
第3课:高祖论功一、教材内容高祖论功(第四课时)古诗说一说二、教学目标:说一说关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来一个《楚汉争霸》的小型故事会。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第一章:《论语》智慧1.1 学习目标: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学习《论语》中的智慧思想。
1.2 教学内容:简介《论语》的作者、背景和重要性。
学习《论语》中的重要章节,如“学而”、“为政”等。
解读《论语》中的经典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3 教学方法:讲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分组讨论《论语》中的智慧思想。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论语》的智慧。
第二章:《道德经》的道家思想2.1 学习目标:了解《道德经》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学习道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简介《道德经》的作者、背景和重要性。
学习《道德经》中的重要章节,如“道可道”、“无为而治”等。
解读《道德经》中的经典名言,如“上善若水”、“道生一”等。
2.3 教学方法:讲解《道德经》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分组讨论道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道家思想的实用性。
第三章:《庄子》的逍遥游3.1 学习目标:了解《庄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学习《庄子》中的逍遥游思想。
3.2 教学内容:简介《庄子》的作者、背景和重要性。
学习《庄子》中的重要章节,如“逍遥游”、“养生主”等。
解读《庄子》中的经典名言,如“逍遥游”中的“天地大美而无私”等。
3.3 教学方法:讲解《庄子》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分组讨论《庄子》中的逍遥游思想。
创意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自己的“逍遥游”故事。
第四章:《孟子》的仁爱思想4.1 学习目标:了解《孟子》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学习《孟子》中的仁爱思想。
4.2 教学内容:简介《孟子》的作者、背景和重要性。
学习《孟子》中的重要章节,如“梁惠王上”、“公孙丑上”等。
解读《孟子》中的经典名言,如“仁者爱人”、“性善论”等。
4.3 教学方法:讲解《孟子》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分组讨论《孟子》中的仁爱思想。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孟子》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小学国学教案
小学国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小学国学》课文的音、形、义。
2. 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文化。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小学国学》的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让学生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小学国学》的热情。
步骤二:学习课文
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节奏。
2. 教师解释生字词,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3.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步骤三:讨论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四: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和讲解,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步骤五:整理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记住重要知识点和学习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2. 观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学习国学的动力。
五、教学拓展:
1.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学课文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国学馆或参加国学比赛,拓宽学生的国学视野。
国学教案 六年级 教案
国学教案六年级教案教案标题:国学教案六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国学经典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笔记本、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国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Step 2: 学习国学经典(2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一部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
2. 学生阅读该国学经典的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Step 3: 学生活动(2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相关作品,如诗歌、绘画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Step 4: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国学知识。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继续阅读国学经典的其他章节,或者写一篇关于国学的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国学知识竞赛或相关活动,拓宽国学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文化展览或讲座,增加学生的国学体验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创作作品的质量。
3. 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学生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展示个人和团队的成果。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国学知识。
(2)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内容。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弟子规》选读1. 学习《弟子规》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讨论《弟子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三字经》选读1. 学习《三字经》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三字经》中的故事,学习其中的道理。
第三课时:《百家姓》选读1. 学习《百家姓》中的姓氏,了解其来源。
2. 讨论姓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千字文》选读1. 学习《千字文》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分析《千字文》中的韵律,感受其美感。
第五课时:《大学》选读1. 学习《大学》中的名句,理解其含义。
2. 讨论《大学》中的道理,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和故事,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国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国学经典中的名句。
2. 学生能够理解国学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资源:1. 国学经典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等。
2. 参考资料:相关国学知识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国学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和故事。
3. 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年级上期国学经典教案
一、复习导入(5)
齐读17-19段
二、学习论语·颜渊20-21段
(30)
1、学生自由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
3生听录音跟读。
4、教读、指导学生理解句意。
5、多种形式练读
分小组 分男女生
同桌 师生对读
三、总结(5)
一、
教师及时纠正读音,特别强调翘舌音和前后鼻韵。
4、生认真听录音,再次正音,
5、教师逐句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大体意思。
6、教师尽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作业布置
自由练习朗读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论语·颜渊7-10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熟读句子,大体了解句意。 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
2、通过读,以读悟义。
3、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了解句意,熟读句子。
三、教师总结表扬,提出不足。
作业布置
自由练读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论语·颜渊17-19段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 熟读句子。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语中悟义。
3、培养学生对文言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教师导航)
二、
1、学生练读,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师巡视检查。
2、学生认真听,画出停顿。
3、学生边听喧跟读
4、教师一句一句教读,并简介句子的意思。
5、分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同桌互读。
六年级国学上册第1课:始皇出游优秀教案
第1课:始皇出游一、教材内容:始皇出游〔第一课时〕课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了解“皇帝〞这个称呼的来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掌握正确的断句,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日记月累〞的局部,导入新课。
2.介绍“皇帝〞这个称呼的来历,然后导入,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三〕再读课文1.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课文,认真听,注意老师的停顿。
2.教师范读课文。
对于一些比拟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重点指导。
例如: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
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
还/过吴,从/江乘/渡。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难读的句子。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特别注意句子的停顿。
一、教材内容:始皇出游〔第二课时〕古今对译理解课文二、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2.简单了解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在途中发生的事情。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和译文,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大意,简单了解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在途中发生的事情。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始皇出游》,齐读课题2.齐读课文,读通句子,读正确、流利。
〔二〕古今对译理解课文1.那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请同学看课文的内容,老师读译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
2.教师读,学生看、听。
3.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同学们再读译文或借助注视。
4.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相信你现在一定能更好地读好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文。
〔三〕了解故事1.同学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你能简单说说始皇出游的路线以及出游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六年级国学第2课《破釜沉舟》教案
第2课:破釜沉舟一、教材内容:破釜沉舟(第一课时)课文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通过日积月累简单了解项羽。
2. 读准字音,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通课文的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句子。
教学难点: 注意停顿,读通课文的句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个人,板书:项羽,可以出示他的图片。
2.同学们说说对他有什么了解?3. 教师借助日积月累介绍项羽。
4.简单说说项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音,读正确,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对于一些难读的句子,教师可以集中进行指导,特别注意停顿。
4.教师范读课文。
请学生特别关注教师的范读时的停顿。
5.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第2课:破釜沉舟一、教材内容:破釜沉舟(第二课时)课文二、教学目标:1.古今对译,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大意,流利复述“破釜沉舟”这个故事。
2. 能够熟练地诵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够熟练地诵读课文。
今对译,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大意,流利复述“破釜沉舟”这个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破釜沉舟》,齐读课题。
2.齐读课文。
(二)古今对译,理解课文1.那么破釜沉舟这个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那就要我们理解这篇课文的大意。
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下面的注释,再读一读译文部分,理解这篇课文大致讲了什么意思?2.学生自主学习。
3.在了解课文大致意思的基础上,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特别要注意句子的停顿,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4.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5.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经过,你能试着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吗?6.学生试着复述这个故事。
7.指名学生到班级复述故事。
8.同学们回去后,可以将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国学的基本知识,如《论语》、《道德经》等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学的基本理念。
(2)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国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国学概述1. 国学的基本概念2. 国学的重要性3. 国学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论语》选读1. 《论语》简介2. 《论语》名句解析3. 案例分析:孔子的智慧第三课时:《道德经》选读1. 《道德经》简介2. 《道德经》名句解析3. 案例分析:老子的智慧第四课时: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国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2. 国学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3. 角色扮演:国学在我生活中的实践第五课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2. 做一名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者3. 小组讨论: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学知识。
2. 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国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的能力。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五、教学时间1课时/每周,共5课时。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2. 参考书籍:《论语译注》、《道德经译注》等3. 网络资源:国学经典网站、传统文化论坛等4. 实物资源:孔子像、老子像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论语》和《道德经》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六年级国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国学教案引言: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本文将为六年级学生设计一份国学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案例讲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学的精髓,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2.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章和名著,了解其主题和背景;3. 培养学生读书和品味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4. 通过国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的定义和内涵介绍(30分钟):- 向学生介绍国学的概念和定义;- 解释国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分享国学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
2. 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的讲解(60分钟):- 选择一部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作品,如《红楼梦》;- 带领学生了解该作品的故事背景、作者简介以及主要人物; -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国学经典诗词的学习(90分钟):- 选取几首经典诗词,如《夜泊牛渚怀古》等;- 解读诗词的意境和艺术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朗读诵读,并对其进行示范和评价。
4. 国学教育案例分享(30分钟):- 分享一些成功的国学教育案例,如某校国学社团的活动; - 分析这些案例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对国学学习的兴趣。
5. 国学艺术品欣赏(60分钟):- 带领学生参观或观看国学艺术品,如国画、剪纸等;- 观察和品味艺术品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传统艺术的美。
6. 小组活动:国学作品朗诵(6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国学作品;- 小组内合作,练习作品的朗诵和表演;- 小组间进行互动演出,分享自己的成果。
三、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法:通过对国学概念、作品背景等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国学的内涵。
国学教案小学
国学教案小学教案标题:国学教案-小学阶段教案目标:1. 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 国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 国学经典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2. 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案制作;2. 教学课件;3. 国学经典书籍、音频、视频等教具;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如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国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部国学经典,如《论语》、《三字经》等,向学生展示其中的经典语句和故事。
2.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和思考。
3.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邀请专家或文化传承人到班级进行讲座或示范,向学生展示国学的魅力和深度。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总结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国学的精华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国学的感悟和体会的作文;2. 布置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篇经典文章进行朗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国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六年级国学教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第一章:《论语》要点解读1.1 学习《论语》的背景知识,了解孔子及其弟子。
1.2 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3 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1.4 学习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二章:《道德经》的核心思想2.1 了解《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及其时代背景。
2.2 分析《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如道、德、无、有等。
2.3 探讨《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如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等。
2.4 学习如何运用《道德经》的思想指导生活。
第三章:《庄子》的寓言故事3.1 了解《庄子》的作者庄子及其思想。
3.2 分析《庄子》中的经典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逍遥游等。
3.3 探讨庄子的哲学观念,如相对主义、虚无主义等。
3.4 学习如何从《庄子》的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
第四章:《孟子》的政治思想4.1 了解《孟子》的作者孟子及其思想。
4.2 分析《孟子》中的经典论述,如“性善论”、“仁政”等。
4.3 探讨孟子的政治观念,如民本、仁政、王道等。
4.4 学习如何将《孟子》的政治思想应用到现实社会。
第五章:《诗经》的美学价值5.1 了解《诗经》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时代等。
5.2 分析《诗经》中的经典诗篇,如《关雎》、《鹿鸣》等。
5.3 探讨《诗经》中的审美观念,如自然美、情感美等。
5.4 学习如何欣赏《诗经》中的美学价值,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
第六章:《周易》的易理与占卜6.1 了解《周易》的历史背景和组成,包括八卦、六十四卦等。
6.2 分析《周易》中的基本概念,如易、象、辞、占等。
6.3 探讨《周易》的哲学思想和宇宙观,如其不变的易理和变化的法则。
6.4 学习《周易》的基本占卜方法,以及如何将易理应用于生活决策。
第七章:《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7.1 了解《大学》的起源和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7.2 分析《大学》中的“八目”纲领,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六年级国学经典教案篇一《春日》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3.指名学生读。
(三)诵读第一首《春日》。
(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全班齐读。
(2)指名读,评读。
(3)跟教师读。
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根据注释,译文了解诗句意思,从简析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3.全班齐读译文。
4.学习诗歌的写作方式。
(拟人。
原来诗歌也能用拟人的手法来写,今天,我们又长见识了)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
(配乐读)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
(配乐背)第二课时(四)诵读第二首《春日》。
(出示幻灯片)1.读诗句。
(1)男女生读。
(2)跟读,齐读。
(配乐读)(3)比赛读。
(配乐读)(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2.学生自主交流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
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3.背诵。
(1)同桌背(2)指名背(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第三课时(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1.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指导读。
(配乐读)(3)学生与教师配合朗读。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
六年级下册地方课程国学教案[技巧]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选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
2. 诗词鉴赏:《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3. 散文阅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2. 难点:理解散文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分析诗词的意境。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实践操作法: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国学经典文本、诗词图片等。
2. 课堂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实施:a. 讲解国学经典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b. 分析诗词意境,让学生感受国学之美。
c.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d. 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诗词鉴赏水平的提高。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文本资料:国学经典原文、译文、注释等。
2. 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诗词意境画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
2. 第3-4周:鉴赏《春晓》、《静夜思》等诗词。
3. 第5-6周:阅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作者这首美丽的春天表达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一种写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来吧!
3.背诵。
(1)同桌背
(2)指名背
(老师要听听哪个同学背得既流利又好听)
(3)全班评出“背书小能手”,(奖励一本记事本)
第三课时
(五)诵读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故事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三首有关《春日》的诗句,并且把诗句背诵下来,你们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师感谢你们的努力。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所见》《村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 学 设 计
反思、辅导
《春日》
一.教学内容简析。
在本单元中,本次学习的目的是诵读《春日》,分别为北宋词人秦观的《春日》,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春日》和南北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背诵诗歌。
2.感受我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积淀的精美华章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古典和国学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
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五、学习《寄蜀中薛涛校书》
1、老师范读,学生把不认识的字写上拼音。
2、学生自由读。
5.再把诗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诗人描写的那么美的意境,读出诗句的韵味。(配乐读)
6.各种形式的背诵。
①自由背。
②指名背。
③分小组背。(配乐背)
第二课时
(四)诵读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灯片)
1.读诗句。
(1)男女生读。
(2)跟读,齐读。(配乐读)
(3)比赛读。(配乐读)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谁读得好,奖励“读书小能手”称号,奖品一本记事本)
第一课时
(一)探讨春天引入课文。
同学们,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谁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描写的季节,今天,我们就跟随北宋文人的足迹,去欣赏欣赏春日的生机勃勃。
(二)整体感受。
1.学生自由读三首春日,把诗句诗通顺,读流利,并自己通过链接认识诗人。
2.学生齐读三首春日。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这句话中的“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句话中的“樊笼”、“返”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四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中的“乐”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2、“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
3、说一说诗词的意思。
六、教师小结
板书:
经典要义
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卸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宋·郭熙《山水画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二节的故事和生活实践。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领读“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周易·系辞下》”“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三国·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明道先生语一》”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
《亲自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上学期学习过的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一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中的第三单元《亲自然》的第一节,今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一节的内容。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