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

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

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二次函数y =﹣(x +1)2﹣2的顶点坐标为( )A .(﹣1,2)B .(1,﹣2)C .(﹣1,﹣2)D .(1,2)2.在Rt △ABC 中,∠C =90°,AB =5,BC =4,则sin B 的值是( )A .54B .53C .45D .35 3.对于函数y =m−4x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4 B .m <4 C .m >﹣4 D .m <﹣44.如图,点A 、B 、C 在⊙O 上,若∠ABC =35°,则∠AOC 的度数为( )A .20°B .40°C .60°D .70°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P (4,6)为位似中心,把△ABC 缩小得到△DEF ,若变换后,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D 、E ,则点C 的对应点F 的坐标应为( )A .(4,2)B .(4,4)C .(4,5)D .(5,4)6.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6,内切⊙O 切BC 边于D 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A .√3π3B .73√3πC .√3π3+2√3D .2√37.某小区2019年屋顶绿化面积为2000平方米,计划2021年屋顶绿化面积要达到2880平方米.若设屋顶绿化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依题意所列方程是( )A .2000(1+2x )2=2880B .2000(1﹣x )2=2880C .2000(1+x )2=2880D .2000x 2=28808.如图,抛物线y =ax 2与直线y =bx +c 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A (﹣2,4),B (1,1),则关于x 的不等式ax 2﹣bx ﹣c ≥0的解集为( )A .﹣2≤x ≤1B .x ≤﹣2,或x ≥1C .1≤x ≤4D .x ≤1,或x ≥4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9.已知α为锐角,且2sin (α﹣10°)=√3,则a 等于 .10.如图,小东用长为3.2米的竹竿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和旗杆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8米,与旗杆相距22米,则旗杆的高为 米.11.如图,⊙O 的直径为10,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OM 的长为3,则弦AB 的长是 .12.请你任写一个顶点在x轴上(不在原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13.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过点A作AB⊥y轴于点B,点C、D在x轴上,且BC∥AD,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4.正方形边长为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y,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15.抛物线y=﹣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若y>0,则x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3,0),(0,2),P是△AOB外接圆上的一点,且∠AOP=45°,则点P的坐标为.三、解答题(本题共52分,第17题5分,第18题6分,第19,20,21,22题每小题5分,第23,24,25题每小题5分)17.已知关于x的方程ax2+2x﹣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a的取值范围;(2)若此方程的一个实数根为1,求a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实数根.18.已知二次函数y=x2﹣4x+3.(1)将y=x2﹣4x+3化成y=a(x﹣h)2+k的形式;(2)求出该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当x取何值时,y<0.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反比例函数y1=m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kx+b的图象交于点A(﹣4,﹣1)和点B(1,n).(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观察图象,当y1>y2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如果点C与点A关于y轴对称,求△ABC的面积.20.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过点作OP⊥AB,交弦AC于点D,交⊙O于点E,且使∠PCA=∠ABC.(1)求证:PC是⊙O的切线;(2)若∠P=60°,PC=2,求PE的长.21.某文具店购进一批纪念册,每本进价为2千元,出于营销考虑,要求每本纪念册的售价不低于2千元且不高于2.8千元,在销售过程中发现该纪念册每周的销售量y(本)与每本纪念册的售价x(千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当销售单价为2.2千元时,销售量为36本;当销售单价为2.4千元时,销售量为32本.(1)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设该文具店每周销售这种纪念册所获得的利润为w千元,将该纪念册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千元时,才能使文具店销售该纪念册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千元?2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E是AC边的中点,BC=13,AD=12,sin B=4 5.(1)求线段CD的长;(2)求tan2∠ADE的值.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G:y=ax2﹣2ax+4(a≠0).(1)当a=1时,①抛物线G的对称轴为x=;②若在抛物线G上有两点(2,y1),(m,y2),且y2>y1,则m的取值范围是;(2)抛物线G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M,点M与点A关于y轴对称,将点M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B,若抛物线G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图象,求a的取值范围.24.已知△OAB和△ODC有公共顶点O,∠OBA=∠OCD=30°,∠OAB=∠ODC=60°,连接AD,BC,取AD的中点M并连接OM.(1)如图1,若点D位于线段OA上,则BCOM=.(直接写出答案)(2)如图2,若点D位于线段OB上,①不添加其它字母和连线,直接写出图中除△AOB∽△DOC外的另一组相似三角形;②猜想OM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当点D运动到图3所示位置时,线段OM,BC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将点P沿x轴折叠得到点P1,再将点P1绕点R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P′,则称点P′是点关于x轴﹣点R的折旋点.例如:点Q(0,1)关于x轴﹣点O的折旋点是点Q′(﹣1,0).(1)如图1,点A(0,﹣1).①若点B是点A关于x轴﹣点C(√3,0)的折旋点,则点B的坐标为;②若点D(﹣4,1)是点A关于x轴﹣点E的折旋点,则点E的坐标为;(2)如图2,⊙O的半径为2.若⊙O上存在点M,使得点M′是点M关于x轴﹣点S (4,0)的折旋点,且点M′在直线y=x+b上,求b的取值范围;(3)F(0,t)是y轴上的动点,⊙F的半径为2,若⊙F上存在点N,使得点N′是点N关于x轴﹣点S(4,0)的折旋点,且点N′在直线y=√33x上,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北京市海淀 2020—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北京市海淀 2020—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数 学 2021.1一、 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 1.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经过点()2,3A ,则k 的值为 A .3B .4C .5D .62.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之为“弈”,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17年5月,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与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 进行围棋人机大战.截取首局对战棋谱中的四个部分,由黑白棋子摆成的图案是中心对称的是A .B .C .D .3.不透明袋子中有1个红球和2个绿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恰好是红球的概率为 A .13B .12C .23D .1 4.如图,△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DE ∥BC .若AE =2,AC =4,AD =3,则AB 为 A .9 B .6C .3D .325.在下列方程中,有一个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个方程是 A .10x -= B .20x x += C .210x -=D .210x +=B6.如图,⊙O 的内接正六边形ABCDEF 的边长为1,则BC 的长为 A .14π B .13πC .23π D .π7.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使得函数值y 大于2的自变量x 的取值可以是 A .-4B .-2C .0D .28.下列选项中,能够被半径为1的圆及其内部所覆盖的图形是A的线段 B .斜边为3的直角三角形C .面积为4的菱形 D,圆心角为90°的扇形 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9.写出一个二次函数,使得它有最小值,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 . 10.若点(1,a ),(2,b )都在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上,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a b (填“>”、“=”或“<”).11.如图,△ABC 为等腰三角形,O 是底边BC 的中点,若腰AB 与⊙O 相切,则AC 与⊙O 的位置关系为 (填“相交”、“相切”或“相离”).12.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x m -+=有一个根是1x =,则m = .13.某城市启动“城市森林”绿化工程,林业部门要考察某种树苗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在同样条件下,对这种树苗进行大量移植,并统计成活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CB估计树苗移植成活的概率是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14.如图,在测量旗杆高度的数学活动中,某同学在脚下放了一面镜子,然后向后退,直到他刚好在镜子中看到旗杆的顶部.若眼睛距离地面AB =1.5 m ,同时量得BC =2 m ,CD =12 m ,则旗杆高度DE = m .15.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AB =BC =3,点D 在AC 上,且AD =2,将点D 绕着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得点D 的对应点E 恰好落在AB 边上,则旋转角的度数为 ,CE 的长为 .16.已知双曲线3y x=-与直线y kx b =+交于点()11,A x y ,()22,B x y .(1)若120x x +=,则12y y += ;(2)若120x x +>时,120y y +>,则k 0,b 0(填“>”、“=”或“<”). 三、解答题(本题共52分,第17-20题,每小题5分,第21-23题,每小题6分,第24-25题,每小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解方程:2430x x -+=.18.如图,在Rt △ABC 和Rt △ACD 中,∠B =∠ACD =90°,AC 平分∠BAD .(1)证明:△ABC ∽△ACD ;(2)若AB =4,AC =5,求BC 和CD 的长.19.如图1是博物馆展出的古代车轮实物,《周礼·考工记》记载:“……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据此,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车A EDCBE ABDCCBADOCB AD轮的半径来验证车轮类型,请将以下推理过程补充完整.图1图2如图2所示,在车轮上取A 、B 两点,设AB 所在圆的圆心为O ,半径为r cm .作弦AB 的垂线OC ,D 为垂足,则D 是AB 的中点.其推理的依据是: . 经测量,AB =90cm ,CD =15cm ,则AD = cm ; 用含r 的代数式表示OD ,OD = cm . 在Rt △OAD 中,由勾股定理可列出关于r 的方程:2r = ,解得r =75.通过单位换算,得到车轮直径约为六尺六寸,可验证此车轮为兵车之轮.20.文具店购进了20盒“2B ”铅笔,但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其中混入了若干“HB ”铅笔.店员进行统计后,发现每盒铅笔中最多混入了2支“HB ”铅笔,具体数据见下表:(1)用等式写出m ,n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 ; (2)从20盒铅笔中任意选取了1盒,①“盒中没有混入‘HB ’铅笔”是 事件(填“必然”、“不可能”或“随机”); ②若“盒中混入1支‘HB ’铅笔”的概率为14,求m 和n 的值.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线段AB 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 (1,2),B (4,2),以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在第一象限内将线段AB 放大得到线段CD .已知点B 在反比例函数(0)ky x x=>的图象上.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判断点C 是否在此函数图象上;(3)点M 为直线..CD 上一动点,过M 作x 轴的垂线,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N .若MN AB ≥,直接写出点M 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22.如图,Rt △ABC 中,∠ACB =90°,点D 在BC 边上,以CD为直径的⊙O 与直线AB 相切于点E ,且E 是AB 中点,连接OA .(1)求证:OA =OB ;(2)连接AD ,若AD=,求⊙O 的半径.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1(,)P m y 在二次函数2y x bx c =++的图象上,点()2,Q m y 在一次函数4y x =-+的图象上.(1)若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点(0,4),(4,4).①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的顶点坐标;②判断0m <时,1y 与2y 的大小关系; (2)若只有..当1m ≥时,满足120y y ⋅≤,求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CBAOEDxy24.已知45MAN ∠=︒,点B 为射线AN 上一定点,点C 为射线AM 上一动点(不与点A 重合),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CD CB =.过点D 作DE ⊥AM 于点E .图1 图2(1)当点C 运动到如图1的位置时,点E 恰好与点C 重合,此时AC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 ;(2)当点C 运动到如图2的位置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证明:2AC =AE +DE ; (3)在点C 运动的过程中,点E 能否在射线AM 的反向延长线上?若能,直接用等式表示线段AC 、AE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5.如图1,对于△PMN 的顶点P 及其对边MN 上的一点Q ,给出如下定义:以P 为圆心,PQ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MN 的公共点都在线段MN 上,则称点Q 为△PMN 关于点P 的内联点.图1 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如图2,已知点(7,0)A ,点B 在直线1y x =+上.① 若点(3,4)B ,点(3,0)C ,则在点O ,C ,A 中,点_______是△AOB 关于点BNMDC (E )BANMBAC QNMP的内联点;②若△AOB 关于点B 的内联点存在,求点B 纵坐标n 的取值范围;(2)已知点(2,0)D ,点(4,2)E ,将点D 绕原点O 旋转得到点F ,若△EOF 关于点E的内联点存在,直接写出点F 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

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 10 月物理月考试卷

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 10 月物理月考试卷

首都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中学部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卷高 三 物 理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2020.10.16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3分,选得不全得2分,选错不得分。

)1.如图1所示,用三段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OA 、OB 、OC 共同悬挂一重物使其静止,其中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OB 沿水平方向,A 端、B 端固定。

若重物的质量是m ,则A .OA 绳的拉力等于2mgB .OB 绳的拉力等于mg /2C .OC 绳的拉力小于OB 绳的拉力D. OA 绳的拉力大于OB 绳的拉力2.在距水平地面附近一定高度处将一物体水平抛出,物体最终落到水平地面上。

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B .物体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 .抛出点高度一定时,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初速度的大小有关D .若初速度一定,物体落地时水平飞行的距离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3.如图2所示,车厢内的后部有一相对车厢静止的乘客,车厢内的前部有一小球用细线悬挂在车厢的天花板上,小球与车厢一起沿平直轨道以速度v 匀速前进。

某时刻细线突然断裂,小球落向车厢底板。

这一过程中车厢始终以速度v 匀速前进。

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对于小球从线断裂至落到车厢底板上之前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将做匀变速运动,可能落到乘客的手中B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增量一定相等C .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不断变大D .小球落到车厢底板的位置应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4.雨滴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随其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若雨滴下落过程中其质量的变化及初速度的大小均可忽略不计,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参考面。

从雨滴开始下落时计时,关于雨滴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的大小a 、动能E k 、机械能E 以及距地面的高度h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3所示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图1v 后前 图2图3CBD5.如图4所示,水平放置的转盘以一定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放在转盘上的小物体跟着转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处在平衡状态B .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C .在角速度一定时,物块到转轴的距离越远,物块越容易脱离圆盘D .在物块到转轴距离一定时,物块运动周期越小,越不容易脱离圆盘6.如图5所示,在上端开口的饮料瓶的侧面戳一个小孔,瓶中灌水,手持饮料瓶静止时,小孔中有水喷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饮料瓶竖直向上抛出,上升过程饮料瓶处在超重状态B .将饮料瓶竖直向上抛出,下降过程饮料瓶处在失重状态C .将饮料瓶放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内,并与飞船保持相对静止,则水不流出D .饮料瓶静置于绕地球公转的月球表面,则水不流出7.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发射,进入近地点210公里、远地点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12月10日 “嫦娥三号”从距离月表100km 的环月圆轨道Ⅰ,变轨至为近月点15km 、远月点100km 的椭圆轨道Ⅱ,两轨道相切于点P ,如图所示.若只考虑月球引力,关于“嫦娥三号”飞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飞船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II 上的机械能B . 飞船沿轨道I 运行至P 点的速度大于沿轨道II 运行至P 点的速度C . 飞船沿轨道I 运行至P 点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II 运行至P 点的加速度D . 飞船在轨道Ⅰ上的周期比在轨道Ⅱ上的周期大8.如图7所示, 在A 、B 两物体间有一与物体不连接的轻质弹簧,两物体用轻细线连接在一起并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整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3)(含解析) 新人教版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3)(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振荡,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木碳 C.蔗糖 D.面粉2.欲将某温度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恰当的方法是(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不饱和溶液C.凡是均一、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4.食盐中含有的泥沙,进行的第﹣步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洗涤 D.蒸发5.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有:①蒸发②过滤③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6.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称量(量取)、计算、溶解B.溶解、计算、称量(量取)C.称量(量取)、溶解、计算D.计算、称量(量取)、溶解7.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某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1g维生素C.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 )A.0.4% B.1% C.2.5% D.4%8.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灵能除去油污,主要是利用洗涤灵的吸附作用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因为硝酸铵溶解时只需要吸收热量C.喝完可乐常常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11.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图1中b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C.升高温度可使两试管中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增大D.降低温度后,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2.溶解度曲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1)t1℃时,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2)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3)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到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4)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5)t1℃时,丙物质溶解度是__________,此温度时,60克丙与50克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可得丙溶液__________g.13.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2)图中b表示__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NaCl和KNO3的溶解和结晶,做了两组实验(室温下),其过程如下: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__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14.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实验室要把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g.(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是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__________.②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应的序号:(用“a”、“b”、“c”表示)__________.③现有如图x、y两点对应的两种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都是100g).据图分析: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请依据图示作定量描述).2015-2016学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3)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3分)1.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振荡,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木碳 C.蔗糖 D.面粉【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植物油、木炭、面粉等物质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溶液;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溶液.【解答】解:A、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B、木炭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C、蔗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D、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水溶性,如果物质易溶于水,就能够和水形成溶液,如果物质不溶于水,就不能够和水形成溶液.2.欲将某温度时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恰当的方法是( )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大多数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增加溶质硝酸钾,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B、蒸发溶剂,能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可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大多数物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取三种方法: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不饱和溶液C.凡是均一、透明、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定义及转化方法,浓溶液与稀溶液及溶液的特点、组成来判断.【解答】解: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如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此时将200g 蔗糖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浓溶液,但还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不饱和溶液,如加溶剂就可以进行转化.说法正确.C、溶液是均一透明澄清的,但均一、透明、澄清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说法错误;D、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如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g,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此温度下配制成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而将200g蔗糖溶于100g水中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但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浓度比蔗糖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小.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易错点是D,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只能说同温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4.食盐中含有的泥沙,进行的第﹣步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洗涤 D.蒸发【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解决即可.【解答】解:粗盐提纯的步骤为:①把含有泥沙的粗食盐完全溶解;②过滤掉不溶于水的泥沙;③蒸发掉水分,即得到氯化钠晶体.所以食盐中含有的泥沙,进行的第﹣步操作是溶解.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粗盐提纯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同学们一定注意粗盐提纯用过滤的方法,但第一步是溶解,而不是过滤.5.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有:①蒸发②过滤③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已有的粗盐提纯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故选B.【点评】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称量(量取)、计算、溶解B.溶解、计算、称量(量取)C.称量(量取)、溶解、计算D.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只有把一定量溶质溶解于一定量的溶剂中才能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要计算配制该溶液需要溶质、溶剂的量,然后称取溶质、量取溶剂,倒入烧杯中溶解,即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解答】解: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首先要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的溶质和溶剂量,然后利用天平、量筒等仪器称量出所需要量的溶质和溶剂,最后把所取的溶质、溶剂倒入烧杯进行溶解.因此配制溶液的过程可概括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选:D.【点评】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需要用固体物质配制时,固体物质质量用天平称、溶剂的量用量筒量,简称为称量;若不需要固体物质时,则不需要使用天平称只需要使用量筒量取,此时称为量取.7.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某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1g维生素C.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 )A.0.4% B.1% C.2.5% D.4%【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每片含1g维生素C,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则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100%=0.4%.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盐酸清除铁锈【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解答】解:A、用自来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泥土等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B、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选项不是利用乳化作用.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是利用乳化作用.D、用盐酸除去铁锈是因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能和盐酸反应,从而把铁锈除去,故选项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C.【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D.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运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求法解答.【解答】解:A、温度高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温度低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说法不正确.B、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说法正确.C、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降低温度的办法.C说法不正确.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所以t2℃时将3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甲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3%,故D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灵能除去油污,主要是利用洗涤灵的吸附作用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降低,因为硝酸铵溶解时只需要吸收热量C.喝完可乐常常会打嗝,说明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是:计算、溶解、装瓶、贴标签【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洗涤灵能促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B、物质溶解分两个过程且同时进行,一是溶质扩散的过程,一是离子水合的过程,前一过程要吸热,后一过程要放热.C、打嗝就是气体逸出的意思,可从影响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因素来考虑.D、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操作过程来分析.【解答】解:A、洗涤灵有乳化作用,能促使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使油污与餐具分离,所以不是利用吸附作用,故A不正确;B、物质溶解分两个过程,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说明溶质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故B错误;C、因汽水是碳酸饮料,喝下汽水后,汽水中的二氧化碳因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小而逸出,则会打嗝,说法正确,故C正确;D、溶液的配制主要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中计算后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有两个难点,一是要理解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和热量的变化关系,二是气体的溶解度与外界条件的关系.11.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B.图1中b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C.升高温度可使两试管中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增大D.降低温度后,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实验操作型;学科交叉型;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A、图2中乙试管内没有固体物质乙剩余,此时所得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B、根据图2所示,2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在10g水中,乙物质完全溶解而甲物质的固体剩余,可判断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C、对两溶液升温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则未溶解的甲物质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乙物质没有固体可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解答】解:A、20℃时,若所取的乙物质恰好完全溶解在10g水中,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若10g水还能继续溶解乙物质,则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由图1所示,20℃时,溶解度曲线b位于溶解度曲线a下方,表明此时a的溶解度大于b;图2所示物质乙全部溶解而物质甲有固体物质剩余,说明此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因此,可得图1中b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B正确;C、由图1可知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对两溶液升高温度时,剩余的固体甲物质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乙物质没有固体物质继续溶解,升温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正确;D、图2的甲物质为饱和溶液,且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因此,当对甲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而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D正确;故选C.【点评】固体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中仍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的溶液一定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2.溶解度曲线: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1)t1℃时,溶解度最大的是丙;(2)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甲=乙>丙;(3)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到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丙.(4)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5)t1℃时,丙物质溶解度是50g,此温度时,60克丙与50克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可得丙溶液75g.【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饱和溶液质量分数=×100%;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解答】解:(1)t1℃时,溶解度最大的是丙.故填:丙.(2)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甲=乙>丙.故填:甲=乙>丙.(3)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因此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到t1℃时,无晶体析出的是丙.故填:丙.(4)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填:小于.(5)t1℃时,丙物质溶解度是50g,此温度时,60克丙与50克水混合,充分溶解后,只能够溶解25g,可得丙溶液75g.故填:50g;75.【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3.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水.(2)图中b表示氯化钠(或NaCl)的溶解度曲线.(3)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NaCl和KNO3的溶解和结晶,做了两组实验(室温下),其过程如下: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的是(填数字序号,下同)②⑥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①和⑤、⑥和⑨.【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不指溶剂则水为溶剂;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化趋势可以确定b的溶解度曲线;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结合图象可以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是否达到饱和.【解答】解:(1)硝酸钾溶液是硝酸钾溶于水所得到的溶液,所以溶液中溶剂为水.(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图中b表示的是氯化钠的溶解的曲线.(3)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关键要看该温度下能否继续溶解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是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是不饱和溶液.②⑥⑨中均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故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的是②⑥⑨.①和⑤中10g水中溶解的溶质相等,故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⑥、⑨都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答案为:(1)水;(2)氯化钠(或NaCl);(3)②⑥⑨;①和⑤、⑥和⑨.【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饱和溶液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实验室要把50g 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195g.(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分别取等质量的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放入三只烧杯中,然后向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结果是甲物质全部溶解,丙物质部分溶解.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加入的固体全不溶解.②依次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应的序号:(用“a”、“b”、“c”表示)acb.③现有如图x、y两点对应的两种溶液(其中所含溶剂质量都是100g).据图分析: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应采取的措施为加入(m1﹣m2)g固体甲,并升高温度至50℃(请依据图示作定量描述).【考点】酸碱盐的溶解性;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计算;(2)①②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题中信息进行分析.分别向20℃时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相应固体物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甲物质全部溶解,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部分溶解,说明丙物质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影响较小;也就是说图中a曲线代表甲物质,b曲线代表丙物质,那么c曲线就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加入的固体都不溶解.③x溶液是4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m2g,y点对应的溶液是5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m1g,所以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只需加入(m1﹣m2)g固体甲,并将温度升高至50℃.【解答】解:(1)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50g×98%=(50g+x)×20%x=195g故答案为:195g(2)①由题中信息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影响较小,所以a曲线代表甲物质,b曲线代表丙物质,那么c曲线就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情况是加入的固体都不溶解.②有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曲线分别是a、c、b.③x溶液是4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m2g,y点对应的溶液是5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剂质量100g,溶质质量m1g,所以要使溶液x变为溶液y,只需加入(m1﹣m2)g固体甲,并将温度升高至50℃.故答案为:①加入的固体全不溶解;②acb;③加入(m1﹣m2)g固体甲,并升高温度至50℃(此空为2分,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稀释问题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要求我们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质的溶解情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二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A. B. C. D.2.下面是同学们利用图形变化的知识设计的一些美丽的图案,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3.若将抛物线y=- x2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新的抛物线,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 B. C. D.4.如图,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板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当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三角板的旋转角度是()A. 150°B. 120°C. 60°D. 30°5.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 ,则∠BOC的大小为()A. 40°B. 30°C. 80°D. 100°6.将二次函数y=x2﹣4x+1化成y=a(x﹣h)2+k的形式为()A. y=(x﹣4)2+1B. y=(x﹣4)2﹣3C. y=(x﹣2)2﹣3D. y=(x+2)2﹣37.方程的根的情况是()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无实数根D. 只有一个实数根8.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为()A. x=3B. ,C. ,D. ,9.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0,b>0,c>0B. a<0,b>0,c>0C. a<0,b>0,c<0D. a<0,b<0,c>010.跳台滑雪是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起跳后的飞行路线可以看作是抛物线的一部分,运动员起跳后的竖直高度y(单位:m)与水平距离(单位:m)近似满足函数关系().下图记录了某运动员起跳后的与的三组数据,根据上述函数模型和数据,可推断出该运动员起跳后飞行到最高点时,水平距离为()A. B. C. D.二、填空题(共8题;共9分)11.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2.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CD可以看成是△AOB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OB得到△OCD的过程________.14.如图,在半径为10cm的⊙O中,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C为6cm,则弦AB的长为________cm.15.若二次函数y=mx2+2x+1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6.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________;若点A(-2,y1),B(1,y2),则y1________y2.(用>,<,=填写)17.二次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方程的解为________;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18.如图是某剧场第一排座位分布图:甲、乙、丙、丁四人购票,所购票分别为2,3,4,5.每人选座购票时,只购买第一排的座位相邻的票,同时使自己所选的座位之和最小.如果按“甲、乙、丙、丁”的先后顺序购票,那么甲甲购买1,2号座位的票,乙购买3,5,7号座位的票,丙选座购票后,丁无法购买到第一排座位的票.若丙第一购票,要使其他三人都能购买到第一排座位的票,写出一种满足条件的购票的先后顺序________.三、解答题(共8题;共47分)19.计算:20.解一元二次方程:.21.二次函数图象上部分点的横坐标x,纵坐标y的对应值如下表:x… -3 -2 -1 0 1 2 …y… 0 -3 -4 -3 m 5 …(1)直接写出表格当中的m值:________(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3)在图中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22.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D的中点,点F,G在AB上,EF⊥AB,OG∥EF.(1)求证:四边形OEFG是矩形;(2)若AD=10,EF=4,求OE和BG的长.23.已知: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过A作AD⊥BC于D,过B作BE⊥AC于E,交AD于O.到O点距离等于都等于OA的所有点组成图形G.(1)按要求画出图形G;(2)连接CO,求证:∠AOB=∠COB=∠AOC.2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mx2-2mx+m-1(m>0)与x轴的交点为A,B.(1)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①当m=1时,求线段AB上整点的个数;②若抛物线在点A,B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所围成的区域内(包括边界)恰有6个整点,结合函数的图象,求m的取值范围.25.在△ABC中,∠BAC=45°,CD⊥AB于点D,AE⊥BC于点E,连接DE .(1)如图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①依题意补全图形,猜想∠BAE与∠B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②用等式表示线段AE,CE,D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当∠ABC为钝角时,依题意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AE,CE,DE的数量关系.26.对于△ABC及其边上的点P,给出如下定义:如果点,,,……, 都在△ABC的边上,且,那么称点,,,……, 为△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线段,,,……, 为△ABC关于点P的等距线段.(1)如图1,△ABC中,∠A<90°,AB=AC,点P是BC的中点.点B,C________△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线段PA,PB________△ABC关于点P的等距线段;(填“是”或“不是”)(2)△ABC关于点P的两个等距点,分别在边AB,AC上,当相应的等距线段最短时,在图1中画出线段,;(3)△ABC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P在BC上,点C,D是△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且PC=1,求线段DC的长;(4)如图2,在Rt△ABC中,∠C=90°,∠B=30°.点P在BC上,△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恰好有四个,且其中一个是点C.若,直接写出长的取值范围.(用含的式子表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2.【答案】A3.【答案】A4.【答案】A5.【答案】D6.【答案】C7.【答案】C8.【答案】B9.【答案】B10.【答案】B二、填空题11.【答案】x≠712.【答案】(-4,-3)13.【答案】将△AOB顺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14.【答案】1615.【答案】m≤1且m≠016.【答案】x=﹣1;<17.【答案】,;x<-1或x>518.【答案】丙,丁,甲,乙三、解答题19.【答案】解:原式=1+2- +3 -3=2 .20.【答案】解:,.21.【答案】(1)0(2)解: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将点代入可得,解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3)解:函数图象如图所示:22.【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点O为BD的中点,∵点E为AD中点,∴OE为△ABD的中位线,∴OE∥FG,∵OG∥EF,∴四边形OEFG为平行四边形∵EF⊥AB,∴平行四边形OEFG为矩形.(2)解:∵点E为AD的中点,AD=10,∴AE=∵∠EFA=90°,EF=4,∴在Rt△AEF中,.∵四边形ABCD为菱形,∴AB=AD=10,∴OE= AB=5,∵四边形OEFG为矩形,∴FG=OE=5,∴BG=AB-AF-FG=10-3-5=2.故答案为:OE=5,BG=2.23.【答案】(1)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D⊥BC,BE⊥AC,∴BD=CD,AE=CE,∴AD垂直平分BC,BE垂直平分AC,∴OA=OB=OC,故图形G为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点O为圆心,如图,(2)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又∵OA=OB=OC,∴△AOB≌△BOC≌△AOC(SSS),∴∠AOB=∠COB=∠AOC.24.【答案】(1)解:将抛物线表达式变为顶点式,则抛物线顶点坐标为(1,-1);(2)解:①m=1时,抛物线表达式为,因此A、B的坐标分别为(0,0)和(2,0),则线段AB上的整点有(0,0),(1,0),(2,0)共3个;②抛物线顶点为(1,-1),则由线段AB之间的部分及线段AB所围成的区域的整点的纵坐标只能为-1或者0,所以即要求AB线段上(含AB两点)必须有5个整点;又有抛物线表达式,令y=0,则,得到A、B两点坐标分别为(,0),(,0),即5个整点是以(1,0)为中心向两侧分散,进而得到,∴.25.【答案】(1)解:①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猜想:∠BAE=∠BCD.理由如下:∵CD⊥AB,AE⊥BC,∴∠BAE﹢∠B=90°,∠BCD﹢∠B=90°.∴∠BAE=∠BCD.②证明:如图2,在AE上截取AF=CE.连接DF.∵∠BAC=45°,CD⊥AB,∴△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CD.又∠BAE=∠BCD,∴△ADF≌△CDE(SAS).∴DF=DE, ∠ADF=∠CDE.∵AB⊥CD,∴∠ADF﹢∠FDC=90°.∴∠CDE﹢∠FDC=∠EDF=90°.∴△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 .∵AF+EF=AE,∴CE+ DE=AE.(2)解: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3所示.在CE上截取CF=AE,连接DF∵CD⊥AD,AE⊥BC∴∠ADC=∠AEC=90°∴∠EAB+∠ABE=90°,∠DBC+∠DCF=90°,∠ABE=∠CBD ∴∠EAD=∠DCF∵∠BAC=45°∴∠DCA=45°∴AD=CD又∵CF=AE∴△ADE≌△CDF∴ED=DF∠ADE=∠CDF∵∠CDF+∠ADF=90°∴∠ADE+∠ADF=90°∴∠EDF=90°∴△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CF+EF∴∴线段AE,CE,DE的数量关系:CE- DE=AE.故答案为:CE- DE=AE26.【答案】(1)是;不是(2)线段,如图3所示:(3)解:显然,点D不可能在AB边上,若点D在AC边上,如图4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C=60°,∵点C,D是△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PC=PD,∴△PCD是等边三角形,∴CD=PC=1;若点D在BC边上,如图5所示,∵点C,D是△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PC=PD=1,∴CD=2;∴DC=1或2;(4)解:当PM⊥AB且PM=PC时,如图6,此时△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恰好有3个,且其中一个是点C,∵∠B=30°,∴BP=2PM,∴BC=3PC=a,∴;当点P为BC的中点时,如图7所示,此时△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恰好有3个,且其中一个是点C,∴;∴△ABC关于点P的等距点恰好有四个,且其中一个是点C时,PC长的取值范围是:.。

北京市海淀区交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12月月考检测

北京市海淀区交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12月月考检测

交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练习(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 (B ) (C ) (D ) 2.抛物线2(2)+1y x =-的顶点坐标是(A )(2,1) (B )(-2,1) (C )(-2,-1) (D )(1,2) 3. 抛物线y =223ax ax a --的对称轴是(A ) 直线 x a = (B )直线2x a = (C )直线(D )直线 1-=x4.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是圆上两点,且126AOC ∠=︒,则CDB ∠等于第4题图 第6题图 (A )27︒(B )37︒(C )54︒(D )64︒5.根据圆规作图的痕迹,可用直尺成功找到三角形内心的是(A )(B )(C )(D )6.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MPN 绕某一点旋转某一角度得到△M´P´N´,则旋转中心可能是(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7.已知⊙O 1, ⊙O 2, ⊙O 3是等圆,△ABP 内接于⊙O 1,点C , E 分别在⊙O 2, ⊙O 3上.如图,①以C 为圆心,AP 长为半径作弧交⊙O 2于点D ,连接CD ;②以E 为圆心,BP 长为半径作弧交⊙O 3于点F ,连接EF ; 下面有四个结论: ①CD EF AB += ②CD EF AB +=③∠CO 2D +∠EO 3F =∠AO 1B ④∠CDO 2+∠EFO 3 =∠P 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8.如图,抛物线2119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D 是以点C (0,4)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E 是线段 AD 的中点,连接OE ,BD ,则线段OE 的最小值是 (A )2 (B )322 (C )52(D )3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第8题图 9.点(-1,-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射线l 的端点为(0,1),l ∥x 轴,请写出一个图象与射线l 有公共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_____.11. 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经过12(2,),(3,)y y 两点,则1y ______2y .(填“>”,“=”或“<”) 12.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10ax bx +-=的一个解是1x =,则2021a b --=_______.13.如图,线段AB 经过⊙O 的圆心,AC ,BD 分别与⊙O 相切于点C ,D .若AC =BD =1,∠A =45°,则CD 的长度为_____.第10题图第13题图14.抛物线223y ax ax 与x 轴交于两点,分别是是(m ,0),(n ,0),则m +n 的值为_____. 15. 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ABC =60°,AB =2,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以AO 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菱形的边相交,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16.已知二次函数1-2+)+(-=2a a x y (a 为常数),当a 取不同的值时,其图象构成一个“抛物线系”.如图分别是当a 取四个不同数值时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发现它们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条直线的表达式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26题,每小题6分,第27,28题,每小题7分)17.解一元二次方程:2230x x --=.18.下面是小石设计的“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的尺规作图的过程. 已知:如图1,⊙O 及⊙O 上一点P . 求作:直线PQ ,使得PQ 与⊙O 相切. 作法:如图2,①连接PO 并延长交⊙O 于点A ;②在⊙O 上任取一点B (点P ,A 除外),以点B 为圆心, BP 长为半径作⊙B ,与射线PO 的另一个交点为C ; ③连接CB 并延长交⊙B 于点Q ; ④作直线PQ .所以直线PQ 就是所求作的直线. 根据小石设计的尺规作图的过程,(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2)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CQ 是⊙B的直径,图1图2OP O ABP ODCB A∴CPQ ∠= °( )(填推理的依据). ∴OP PQ ⊥.又∵OP 是⊙O 的半径,∴PQ 是⊙O 的切线( )(填推理的依据).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4-+=x y 与反比例函(0)ky k x=≠图象的一个交点为(2)A a ,, 求k 的值.20.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将BC 边绕点B 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BD ,连接AD ,CD ,求∠ADC 的度数.21.已知一次函数1(0)y kx m k ≠和二次函22(0)y ax bx c a ≠部分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如下表:(1)求2y 的表达式; (2)关于x 的不等式2axbx c >kx m 的解集是 .22.筒车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水利灌溉工具,彰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图1, 点P 表示筒车的一个盛水桶.如图2,当筒车工作时,盛水桶的运行路径是以轴心O 为圆心,5 m 为半径的圆,且圆心在水面上方.若圆被水面截得的弦AB 长为8m ,求筒车工作时,盛水桶在水面以下的最大深度.x … -2 -1 0 1 2 … y 1 … 0 1 2 3 4 … y 2…-138…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3=+y mx 与x 轴交于点C ,与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交于点A (1,4)和点B . (1) 求m ,k 的值及点C 的坐标; (2) 若点P 是x 轴上一点,且S △ABP =5, 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24.如图,B 是⊙O 的半径OA 上的一点(不与端点重合),过点B 作OA 的垂线交⊙O 于点C ,D ,连接OD .E 是⊙O 上一点,CE CA =,过点C 作⊙O 的切线l ,连接OE 并延长交直线l 于点F . (1)①依题意补全图形; ②求证:OFC ODC ∠=∠; (2)连接FB ,若B 是OA 的中点, ⊙O 的半径是4,求FB 的长.25.如图,在矩形ABCD 中, E 是BA 延长线上的定点, M 为B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E ,将射线ME 绕点M 顺时针旋转76,交射线CD 于点F ,连接MD .小东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线段BM ,DF ,DM 的长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东探究的过程,请补充完整:(1)对于点M 在BC 上的不同位置,画图、测量,得到了线段BM ,DF ,DM 的长度的几组值,如下表:位置1 位置2 位置3 位置4 位置5 位置6 位置7 位置8 位置9 BM /cm 0.00 0.53 1.00 1.69 2.17 2.96 3.46 3.79. 4.00 DF /cm 0.00 1.00 1.74 2.49 2.69 2.21 1.14 0.00 1.00 DM /cm4.123.613.162.522.091.441.141.021.00l A OBC DEl y1x1OC BA在BM ,DF ,DM 的长度这三个量中,确定 的长度是自变量, 的长度和 的长度都是这个自变量的函数;(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画出(1)中所确定的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DF=2cm 时,DM 的长度约为 cm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ax bx =+经过点(3,3) .(1)用含a 的式子表示b ;(2)直线4+4y x a =+与直线4y =交于点B ,求点B 的坐标(用含a 的式子表示);(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A (1,4),若抛物线与线段A B 恰有一个公共点,直接写出 a (a <0)的取值范围.27.已知∠MON =120°,点A ,B 分别在ON ,OM 边上,且OA =OB ,点C 在线段OB 上(不与点O ,B 重合),连接CA . 将射线CA 绕点C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射线CA´,将射线BO 绕点B 逆时针旋转150°与射线CA´交于点D .(1)根据题意补全图1;(2)求证:①∠OAC =∠DCB ;②CD =CA (提示:可以在OA 上截取OE =OC ,连接CE );(3)点H 在线段AO 的延长线上,当线段OH ,OC ,OA 满足什么等量关系时,对于任意的点C 都有∠DCH =2∠DAH ,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任意三角形,当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时,称这个三角形叫“和谐三角形”,这条边叫“和谐边”,这条中线的长度叫“和谐距离”.(1)已知A (2,0),B (0,4),C (1,2),D (4,1),这个点中,能与点O 组成“和谐三角形”的点是_______________,“和谐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连接BD ,点M ,N 是BD 上任意两个动点(点M ,N 不重合),点E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EMN 是以MN 为“和谐边”的“和谐三角形”,直接写出点E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3)已知⊙O 的半径为2,点P 是⊙O 上的一动点,点Q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OPQ 是“和谐三角形”,备用图图1且“和谐距离”是2,请描述出点Q所在位置.。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年级语文练习3(有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年级语文练习3(有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年级语文练习32020.12一、基础•运用(共1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11月24日凌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拖着长长的尾焰,全速托举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简称“嫦五”探测器)划过夜空,迈出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的第一步,可谓振聋发聩。

12月1日,“嫦五”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正式开启了月面工作,开始迎接新的挑战。

这次月球探测任务相比已经实施的绕月探测落月探测来说,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术跨越,为我国航天探索事业又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按照计划,“嫦五”探测器在着陆后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月球地表形貌探测,进行地质勘察,自动采集月壤并带回供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等。

嫦娥五号将成为我国首颗从月球采样后起飞返回的探测器。

我们为什么要去月球“挖土”【】地月往返的探索之旅,又将面临哪些挑战?作为地球唯一的“小伙伴”,月亮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苍茫大地,也让我们从中更好地认识自己。

月球的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颗粒,年代久远,蕴藏着解锁太空奥秘的密码。

去月球“挖土”,再对这些土壤进行科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近邻,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宇宙。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探索和认识太空能力的充分展示。

嫦娥五号任务,,。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战,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繁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从立项到发射经历了近10年的艰辛奋斗。

为达到功能最优,嫦娥五号探测器每一部分的重量都“克克计较”,足足用了两年时间进行“减重”【】为完美实现世界上首次月轨交会对接,探月人dān()精竭虑,进行了60余个专项试验,以期充分验证、不留疑点;国家航天局还组织了全国专家,对任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无死角的质量管控……有了中国航天人持之以恒的奋斗,“嫦五”飞天揽月才成为了现实。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q 1、q 2 ,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电荷间的静电力将变为原来的 ( )A .2倍B .4倍C .8倍D .16倍2.如图所示,为负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 P 、Q 为这条电场线上的两点,比较P 、Q 两处的场强和电势( )A .P Q P Q E E ϕϕ,B .P Q P Q E E ϕϕ==,C .I Q p Q E E ϕϕ>>,D .p Q p QE E ϕϕ<<,3.如图所示,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有A 、B 两点,AB 连线长L ,与电场线夹角为α.则AB 两点的电势差为A .零B .ELC .ELcosαD .ELsinα4.四种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一正电荷q 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由M 点向N 点作加速运动,且加速度越来越大.则该电荷所在的电场是图中的( )A .B .C .D.5.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库仑定律只适用于两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B.库仑定律适用于任意两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C.置于带电空心球球心处的点电荷所受库仑力为无穷大D.库仑定律适用于任何介质6.如图所示,当正电荷从A到C移动过程中,正确的是()A.从A经B到C电场力对电荷做功最多B.从A经M到C电场力对电荷做功最多C.从A经N到C电场力对电荷做功最多D.不管从哪条路径使电荷从A到C,电场力做功都相等,且都是正功7.电场中等势面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电场的描述正确的是()A.A点的电场强度比C点的小B.负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C点的电势能大C.电荷沿等势面AB移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始终不做功D.正电荷由A移动到C,电场力做负功,q q分别置于A、B两8.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12,q q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12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电势大于B 点电势B .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C .1q 的电荷量小于2q 的电荷量D .1q 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2q 在B 点的电势能9.如图甲所示,一条电场线与Ox 轴重合,取O 点电势为零,Ox 方向上各点的电势ϕ随x 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若在O 点由静止释放一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 )A .电子一直沿Ox 负方向运动B .电场力一直做正功C .电子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增大D .电子的电势能逐渐增大10.一个带电小球从空中的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0.3J ,电场力做功0.1J .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①在a 点的重力势能比在b 点大0.3J②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小0.1J③在a 点的动能比在b 点小0.4J④在a 点的机械能比在b 点小0.1JA .①②③正确B .①③④正确C .①②④正确D .②③④正确11.把8210C -⨯的负电荷从电场中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6310J -⨯;从B 点移到C 点需克服电场力做功6410J -⨯,A 、C 两点相比较( )A .电势差350V ,A 点电势高B .电势差350V ,C 点电势高C .电势差50V ,A 点电势高D .电势差50V ,C 点电势高12.如图所示,先接通K 使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K ,再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增大,则电容器的带电量Q 、电容C 、电压U 、板间场强E 的变化情况是( )A .Q 变小, C 不变, U 不变, E 变小B .Q 变小,C 变小, U 不变, E 不变C .Q 不变, C 变小, U 不大, E 变小D .Q 不变, C 变小, U 变大,E 不变13.如图所示,两块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金属板正对着水平放置,构成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将两金属板分别与电源两极相连,闭合开关S 达到稳定后,在两板间有一带电液滴P 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保持开关S 闭合,增大两极间的距离,液滴向上运动B .保持开关S 闭合,增大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下运动C .断开开关S ,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上运动D .断开开关S ,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液滴向下运动14.如图所示,将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金属球放在绝缘支架上,金属球的右侧放置一个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的点电荷,点电荷到金属球表面的最近距离也为r .由于静电感应在金属球上产生感应电荷.设静电力常量为k .则关于金属球内的电场以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荷Q 与感应电荷在金属球内任意位置激发的电场场强都是等大且反向的B .感应电荷在金属球球心处激发的电场,方向向左C .点电荷Q 在金属球球心处激发的电场场强24Q E kr ,方向向右二、多选题15.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B.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该点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C.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该点有无试探电荷无关D.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就是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16.如图所示为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设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可视为不变,则下列关于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保持d不变,减小S,则C变小,θ变大B.保持d不变,减小S,则C变大,θ变大C.保持S不变,增大d,则C变小,θ变大D.保持S不变,增大d,则C变大,θ变大17.如图所示,在两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中,MN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a、b、c 三点所在直线平行于两电荷的连线,,且a与c关于MN对称,b点位于MN上,d点位于两电荷的连线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b点场强大于d点场强B.b点场强小于d点场强C.a、b两点的电势差等于b、c两点间的电势差D.试探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18.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 .只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越多,电容越大D .电容不随电容器的带电量及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而变化19.如图所示,实线是电场中一簇方向未知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 a 、b 是运动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此带电粒子带正电B .带电粒子在a 点处受力较大C .带电粒子在a 点处的动能较大D .带电粒子在a 点处的电势能较大三、填空题20.如图所示, 1q 、2q 、3q 分别表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自由点电荷,且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2q 为正电荷,则1q 为__________电荷, 3q 为__________电荷(填“正”或“负”),且1q __________2q (填“<”“=”“>”)21.如果把电荷量81.010C q -=⨯的电荷从无限远移到电场中的A 点,需要克服静电力做功41.210J -⨯,则q 在A 点的电势能为__________J ,A 点的电势为__________V .22.有一个电容器,带电荷量为5110C -⨯,两极板间电压为200V ,电容器电容为__________ F .如果使它所带电荷量再增加5110C -⨯,则此时它的电容为__________F ,两极板间的电压为__________ V .23.如图所示, a 、b 是匀强电场中的两点,已知两点间的距离为0.5m ,两点的连线与电场线成37︒角(sin370.6︒=, cos370.8︒=),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32.410V ab U =⨯,则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__________,把电子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__________ eV .四、解答题24.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如图所示, A 、B 是电场中的两点.一个电荷量84.010C q -=+⨯的点电荷在A 点所受电场力42.010N A F -=⨯,将该点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78.010J W -=⨯.求:(1)A 点电场强度的大小A E ;(2)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AB U .25.如图所示,一簇带箭头的水平实线表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 a 、b 是电场中的两点.一个负点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a 点恰能运动到b 点.已知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80V ,电场强度为8N/C ,该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为101.010C -⨯.求:(1)a 、b 两点中哪点的电势高;(2)该点电荷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3)该点电荷在a 点时所具有的动能.2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用长为l 的绝缘细线悬挂在水平向右,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1)求小球所带电荷量的大小;(2)若将细线突然剪断,求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3)若不剪断细线,而是在不改变电场强度的大小的情况下突然将电场的方向变为竖直向上,求小球运动过程中速度的最大值.27.如图所示,空间存在着电场强度为E=2.5×102N/C、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一长为L=0.5m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拴着质量m=0.5kg、电荷量q=4×10﹣2C的小球.现将细线拉直到水平位置,使小球由静止释放,则小球能运动到最高点.不计阻力.取g=10m/s2.求:(1)小球的电性.(2)细线在最高点受到的拉力.(3)若小球刚好运动到最高点时细线断裂,则细线断裂后小球继续运动到与O点水平方向距离为细线的长度L时,小球距O点的高度.参考答案1.B【详解】由库仑定律可得:变化前122q q F kr =; 而变化后, 12244kq q F F r '== A .2倍,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B .4倍,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C .8倍,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D .16倍,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2.A【解析】根据真空中负点电荷场强公式2q E k r=, q 相同, P 离点q -的距离大于Q 离q -的距离,则P Q E E <,电场线方向由P Q →,则P Q ϕϕ>,A 正确,BCD 错误。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5)(含解析) 新人教版【精编】.doc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5)(含解析) 新人教版【精编】.doc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5)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6分)1.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A、B两处的实验现象是:A处__________,B处__________.(2)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性.(3)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2.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l)B装置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4.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1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____→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5.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__________处通入.(2)试管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3)气体A为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6.CO和CO2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纯净物,又都是氧化物B.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C.它们均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得到D.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都有毒,都能致人死亡23 7.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 .燃着的木条B .颜色、气味C .紫色石蕊溶液D .澄清石灰水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8.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Cu 、Fe 、Mg 、Ag 、Al 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填“得”或“失”)电子.(3)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 2SO 4(浓)CuSO 4+X↑+2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4)所给五种金属分别放入到相同盐酸中,写出有气泡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5)向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A .滤渣中一定有AgB .滤渣中可能有Cu 和FeC .滤液中一定有Fe (NO 3)2D .滤液中一定有AgNO 3和Cu (NO 3)2.9.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 )A .B .C .D .10.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 、B 两个实验(已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①A 实验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__________排在氢前面. ②B 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__________溶液时,可验证Fe 、Cu 、Ag 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11.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滤纸上可能没有铜B .滤纸上可能含有铁C .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D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12.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小名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呢?23【查阅资料2】(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理论探讨】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__________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拓展延伸】(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____;(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_____,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3)下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A.FeO B.Fe2O3C.Fe3O4.13.某小组利用实验数据,求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金属M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H2SO4═MSO4+H2↑.4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5)一、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6分)1.某实验小组模拟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1)图中A、B两处的实验现象是:A处红色粉末逐渐变黑,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3)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3)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环境,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A处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可以观察到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该反应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3)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C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1)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Fe2O3+3CO2Fe+3CO2;还原;(3)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如下装置进行了实验.(l)B装置中盛放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5(3)A装置和D装置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A是检验废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反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而推断出废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4)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③(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一氧化碳是一种中性气体,不与酸或碱反应,而二氧化碳是一种酸性气体,能与碱反应.所以我们在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可以选择碱性溶液.【解答】解:(1)为了确定废气的组成,我们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再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所以能使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3)A装置用来检验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D装置用来检验一氧化碳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4)我们利用洗气瓶来除去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气体时,应长管进气.同时需要收集CO,所以还是储气瓶,所以液体还应该是从长管出,所以两个管都应该通到底部.故答案为:(1)充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2)Fe2O3+3CO2Fe+3CO2(3)A装置用来检验废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反应中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进而推断出废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4)③【点评】我们在检验一氧化碳气体时,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然后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我们在检验一氧化碳时,先将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干净.【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产生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进行回答.【解答】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具有可燃性,产生水雾,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6【点评】物质的检验是初中化学的难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明确相似物质间的性质差别是解题的关键.4.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CO2和CO(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④③⑤⑥①②→尾气处理(填导管接口代号).(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B中澄请石灰水变浑浊;证明CO存在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Ca(OH)2+CO2=CaCO3↓+H2O.【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装置连接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装置A用于检验CO的存在,把混合气体中CO2完全处理后,气体通入A装置,若玻璃管内粉末由红色变黑色同时试管中的澄清石灰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CO;装置B用于检验混合气体中含CO2,混合气体通入装置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装置C用于处理混合气体中的CO2,检验过二氧化碳是否存在后的混合气体通入装置C,CO2全部被吸收.【解答】解:(1)混合气体选通入装置B检验CO2气体是否存在,气体应由④通入从③排出B装置;然后通入装置C,处理混合气体中的气体CO2,由⑤通入从⑥排出;接下来气体通入装置A,检验CO 气体的存在,气体由①进入从②排出.故答:④③⑤⑥①②;(2)B中澄请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有CO2存在;玻璃管内粉末由红变黑,说明氧化铁被还原成铁,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两处现象综合,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气体.故答:B中澄请石灰水变浑浊;Fe2O3+3CO2Fe+3CO2;Ca(OH)2+CO2=CaCO3↓+H2O.【点评】点燃可燃性气体时,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如果设计更严谨的实验,可以将B在C后再次使用用来验证二氧化碳无残留.5.某实验小组探究火锅烟气中CO2、CO分别对人体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设计装置如图所示(试管中均为稀释的新鲜鸡血):78)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填装置图中的序号)a 处通入.(2)试管②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3)气体A 为CO .判断的依据是通入A 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 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 的毒性.(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看,本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增加CO 尾气处理装置.(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火锅烟气中对人体血液供氧量有影响的是(填具体物质)CO 2和CO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分析】根据CO 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答.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红蛋白很好的结合,使氧失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解答】解:(1)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时,气体从导管口a 处通入;(2)试管②的作用是作对照实验;(3)向试管①中通入气体A ,停止通入A ,向试管①中通入氧气,通入A 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 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 的毒性.(4)由于CO 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5)由实验Ⅲ可知该气体通入时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说明CO 2对人体供氧也有影响,故答案为CO 2和CO .故答案为:(1)a(2)作对照实验(答出对比的意思就给分)(3)CO通入A 后鸡血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桃红色,再通入氧气,鸡血颜色不变的现象说明气体A 使血红蛋白(血液)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体现CO 的毒性(建议同时答出现象和结论;结论答气体A 影响血液供氧能力给分)(4)增加CO 尾气处理装置(不答CO 不给分;答剩余CO 直接排放、未处理等给分)(5)CO 2和CO【点评】本题是实验探究题,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的知识,根据实验现象能分析出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6.CO 和CO 2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它们都是纯净物,又都是氧化物B .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C .它们均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得到D .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都有毒,都能致人死亡【考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碳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结构决定性质;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9 【分析】A 、根据CO 和CO 2组成和类别分析;B 、根据CO 和CO 2组成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分析;C 、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分析;D 、二氧化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解答】解:A 、CO 和CO 2都是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都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A 说法正确;B 、CO 和CO 2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CO 中碳显+2价,在CO 2中碳显+4价.故B 说法正确;C 、碳与氧气在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氧化碳.故C 说法正确;D 、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一氧化碳有毒,能致人死亡;二氧化碳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浓度高了也能使人窒息死亡.故D 说法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种类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虽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性质不同.7.不能用于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是( )A .燃着的木条B .颜色、气味C .紫色石蕊溶液D .澄清石灰水【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时利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就可以了.如可利用氧气的助燃的性质.也可利用二氧化碳的灭火的性质.或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解答】解:A 、燃着的木条放入两集气瓶内时,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可区分二者,故不可选;B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用闻气味、看颜色的方法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来.不可区分二者,故可选;C 、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倒入气体中,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气体,不变化的是氧气.可区分二者,故不可选;D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气体中,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不变化的是氧气.可区分二者,故不可选.故选B .【点评】在区分两种不同的物质时,选择的药品与这两种物质反应,出现两个不同的现象,利用这两个不同的现象,将这两种物质分开.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8.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对Cu 、Fe 、Mg 、Ag 、Al 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B (填序号).(2)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填“得”或“失”)电子.(3)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 2SO 4(浓)CuSO 4+X↑+2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SO 2.(4)所给五种金属分别放入到相同盐酸中,写出有气泡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 2+H 2↑,Mg+2HCl═MgCl 2+H 2↑,2Al+6HCl═2AlCl 3+3H 2↑.(5)向AgNO 3和Cu (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AC .A .滤渣中一定有AgB .滤渣中可能有Cu 和FeC.滤液中一定有Fe(NO3)2 D.滤液中一定有AgNO3和Cu(NO3)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电子的原子在反应中一般容易失去电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总个数不变;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解答】解:(1)下列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铜用作导线.故填:B.(2)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故填:失.(3)铜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填:SO2.(4)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故填:Fe+2HCl═F 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5)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铁没有剩余,A.因为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因此滤渣中一定有Ag,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铁没有剩余,因此滤渣中不含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因为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因此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D.当铁恰好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时,滤液中不含有AgNO3和Cu(NO3)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填:AC.【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9.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 )A .B .C .D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解答】解:A、此试管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易生锈,故A正确;B、此试管中铁只与水接触,不易生锈,故B错误;C、此试管中铁只与氧气接触,不易生锈,故C错误;D、此试管中铁与水和氧气都不接触,不易生锈,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生锈的条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10.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已将铁丝和银丝表面打磨).①A实验的主要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该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②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硫酸铜溶液时,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结论探究;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铜和银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解答】解:①A实验的主要现象是铁丝表面产生气泡,该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氢前面.故填: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铁.②B实验中,当烧杯内盛有硫酸铜溶液时,铁丝和银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时,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说明铁比铜活泼,银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铜比银活泼,因此可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故填:硫酸铜.【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1.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滤纸上可能没有铜 B.滤纸上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结论探究;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解答】解:A、因为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滤纸上一定有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如果铁过滤,则滤纸上含有铁,该选项说法正确;C、如果稀盐酸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D、因为铁和稀盐酸负影视城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12.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小名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冒气泡,说明呢?2311【查阅资料2】(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理论探讨】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l535℃~l538℃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拓展延伸】(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由黑色变成红色,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3)下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C>B(填字母).A.FeO B.Fe2O3C.Fe3O4.【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计算中“1”的应用;科学探究.【分析】【实验探究】验证铁的存在,可加入与铁反应的物质,如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理论探讨】由表中数据,可推知铁的熔点是l535℃,Fe2O3的分解温度是l400℃,所以在铁熔化时Fe2O3已分解成Fe3O4,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拓展延伸】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铁丝燃烧的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所以应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沙或加些水;FeO极易被氧化为红色的Fe2O3,所以粉末颜色变红;利用“归一法”,Fe2O3化学式可变为FeO1.5,Fe3O4可变为FeO1.3,有化学式可以看出,氧气元素含量越多,铁的质量分数越小,故FeO>FeO1.3>FeO1.5.【解答】解:【实验探究】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故答案为:稀盐酸,冒气泡【理论探讨】由表中数据,可推知铁的熔点是l535℃,Fe2O3的分解温度是l400℃,所以在铁熔化时Fe2O3已分解成Fe3O4,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Fe3O4,故答案为:l535℃~l538℃,Fe2O3,Fe3O4【拓展延伸】(1)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一般在气瓶底部铺一层沙或加些水防止铁丝燃烧的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故答案为: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2)黑色的FeO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红色的Fe2O3,故答案为:由黑色变成红色(3)Fe2O3化学式可变为FeO1.5,Fe3O4可变为FeO1.3,比较三个化学式的铁的含量,即FeO>FeO1.3>FeO1.5,所以答案为A>C>B.【点评】本题为文字分析题,应抓住题中给予的信息进行试题解答,还要学会分析,精心计算.13.某小组利用实验数据,求算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金属M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H2SO4═MSO4+H2↑.【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实验数据中加入硫酸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可判断加入500g稀硫酸,样品中金属M完全反应,剩余固体全部为不与硫酸反应的杂质;因此,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计算金属完全反应时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反应消耗金属的质量及放出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求得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解答】解:根据题意,20 g该金属样品中最后还有0.5 g剩余固体不能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20g﹣0.5g=19.5g,生成氢气的质量500g+20﹣519.4g=0.6g设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M+H2SO4═MSO4+H2↑x 219.5g 0.6g12。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卷带讲解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卷带讲解
【详解】解:当3为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3、3、4,能组成三角形
∴此时△ABC的周长=3+3+4=10
当3为底边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4、4、3,能组成三角形
∴此时△ABC的周长=4+4+3=11
∴△ABC的周长为10或11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周长,正确解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讨论.
5.如图所示,在等边 中, 是 的中点, 于 , 于 ,已知 ,则 的长为()
A.3B.4C.5D.6
【5题答案】C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4,AC=8,∠A=∠C=6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 AD=2,于是得到结论.
【详解】∵在等边△ABC中,D是AB的中点,AB=8,
∴AD=4,AC=8,∠A=∠C=60°,
20.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0题答案】D
【分析】分别根据幂的乘方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及除法法则进行逐一解答.
【详解】A、 ,原选项计算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 ,原选项计算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 ,原选项计算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 ,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1)如图1,当点M、N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此时 __________;
∵AD平分∠BAC,
∴∠BAF=∠PAF,

假设 ,
在 和 中, ,




在 中, ,
又 ,
,与 相矛盾,
则假设不成立,②错误;
在 与 中, ,
∴ ,

北京—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零一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其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2.若点(,)A a b 在双曲线3y x =上,则代数式8ab -的值为( ) A .-12 B .-7 C .-5 D .5 3.方程2310x x --=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没有实数根D .无法确定4.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E ,AD ∥BC ,若2,3,3AE CE AD ===,则BC 的长度是( )A .2B .3C .4D .92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且AB =10,AC =CD =5,则∠ABD 的度数为( )A .30°B .45°C .50°D .60° 6.已知⊙O 的半径是4,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d 为方程x 2﹣4x ﹣5=0的一个根,则点P 在( )A .⊙O 的内部B .⊙O 的外部C .⊙O 上或⊙O 的内部D .⊙O 上或⊙O 的外部7.如图,点P 为⊙O 外一点,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PO 交⊙O 于点B ,30P ∠=︒,4OB =,则线段BP 的长为( )A .4B .C .8D .128.如图,用一个半径为10cm 的定滑轮带动重物上升,滑轮上一点P 旋转了36°,假设绳索(粗细不计)与滑轮之间没有滑动,则重物上升了( )A .πcmB .2πcmC .3πcmD .4πcm 9.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BC =90°,BA =BC ,将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θ(0°<θ<90°),得到BP ,连结CP ,过点A 作AH ⊥CP 交CP 的延长线于点H ,连结AP ,则∠P AH 的度数( )A .随着θ的增大而增大B .随着θ的增大而减小C .不变D .随着θ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与双曲线k y x=交于A 、B 两点,P 是以点(2,2)C 为圆心,半径长1的圆上一动点,连结AP ,Q 为AP 的中点.若线段OQ 长度的最大值为2,则k 的值为( )A .12-B .32-C .2-D .14-二、填空题11.若关于x 的方程230x bx a ++=有一个根为-1,则3a b -的值为______. 12.已知反比例函数1k y x-=的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k 的值______.13.如图,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将它的30°角顶点A 落在⊙O 上,边AB 、AC 分别与⊙O 交于点D 、E ,则∠DOE 的度数为______.14.石拱桥是中国传统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如图,已知一石拱桥的桥顶到水面的距离CD 为8m ,桥拱半径OC 为5m ,求水面宽AB =_____m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B 在y 轴上, AB AO = ,反比例函数() 0k y x x=>的图象经过点A ,若ABO 的面积为2,则k 的值为.__________.16.一个圆锥侧面展开图的扇形的弧长为12π,则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________. 17.已知抛物线22(2)2y x m x m =+++-与x 轴交于A 、B (A 在B 左侧)两点,且对称轴为1x =-,则(1)m 的值为________;(2)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8.如图,Rt ABC ∆中,90C ∠=︒,6AC =,8BC =,则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________.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1()y x x m =<的图象与函数22()y x x m =≥的图象组成图形G ,对于任意实数n ,过点(0,)P n 且与x 轴平行的直线总与图形G 有公共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20.三名工人加工同一种零件,他们在一天中的工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点A i 的横、纵坐标分别为第i 名工人上午的工作时间和加工的零件数,点B i 的横、纵坐标分别为第i 名工人下午的工作时间和加工的零件数,i =1,2,3.(1)记Q i 为第i 名工人在这一天中加工的零件总数,则Q 1,Q 2,Q 3中最大的是_____; (2)记i p 为第i 名工人在这一天中平均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数,则123,,p p p 中最大的是_____.三、解答题21.下面是小元设计的“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如图,⊙O 及⊙O 上一点P .求作:过点P 的⊙O 的切线.作法:如图,作射线OP ;① 在直线OP 外任取一点A ,以A 为圆心,AP 为半径作⊙A ,与射线OP 交于另一点B ;②连接并延长BA 与⊙A 交于点C ;③作直线PC ;则直线PC 即为所求.根据小元设计的尺规作图过程,(1)使用直尺和圆规,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2)完成下面的证明:证明:∵ BC 是⊙A 的直径,∴ ∠BPC=90° (填推理依据). ∴ OP ⊥PC .又∵ OP 是⊙O 的半径,∴ PC 是⊙O 的切线 (填推理依据). 22.如图,一次函数12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2k y x=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点B 的坐标为(2,)n n -.(1)求出n 的值,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请直接写出当x n <时,2y 的取值范围.23.有这样一个问题:探究函数12y x x =+-的图象与性质. 小亮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12y x x =+-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亮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函数12y x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下表是y 与x 的几组对应值,请直接写出m 的值______;(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描出了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4)根据画出的函数图象,发现下列特征:①该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的坐标是_____;②该函数的图象与直线x =2越来越靠近而永不相交,该函数的图象还与直线_____越来越靠近而永不相交.24.如图,已知直角△ABC 中,∠ACB =90°,E 为AB 上一点,以AE 为直径作⊙O 与BC 相切于点D ,连接ED 并延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AE AF =;(2)若10AE =,8AC =,求BE 的长.25.如图1,排球场长为18m ,宽为9m ,网高为2.24m .队员站在底线O 点处发球,球从点O 的正上方1.9m 的C 点发出,运动路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当球运动到最高点A 时,高度为2.88m .即BA =2.88m .这时水平距离OB =7m ,以直线OB 为x 轴,直线OC 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2.(1)若球向正前方运动(即x 轴垂直于底线),求球运动的高度y (m )与水平距离x (m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x 取值范围).并判断这次发球能否过网?是否出界?说明理由;(2)若球过网后的落点是对方场地①号位内的点P (如图1,点P 距底线1m ,边线0.5m ),问发球点O 取1.4)26.已知二次函数2y x mx n =++的图象经过点(1,0)A 和(4,3)D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与y 轴交于点C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及顶点坐标;(2)将二次函数2y x mx n =++的图象在点B 、C 之间的部分(包含点B 、C )记为图象G .已知直线:22l y kx k =-+总位于图象G 的上方,请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 ______.(3)如果点1(,)P x c 和点2(,)Q x c 在函数2y x mx n =++的图象上,且12x x <,2PQ a =,求21264x ax a -++的值.27.如图①,在等腰直角△ABC 中,∠A =90°,AB =AC =3,在边AB 上取一点D (点D 不与点A ,B 重合),在边AC 上取一点E ,使AE =AD ,连接DE. 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0360)αα︒<<︒,如图②.(1)请你在图②中,连接CE 和BD ,判断线段CE 和B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请你在图③中,画出当α=45°时的图形,连接CE 和BE ,求出此时△CBE 的面积;(3)若AD =M 是CD 的中点,在△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直接写出线段AM 的最大值:_______.28.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r ,外接圆半径为R ,给出如下定义:设平面内一点到等边三角形中心的距离为d ,满足r d R ≤≤的点叫做等边三角形的“环中心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等边△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2),(1),1)A B C --.(1)已知点1(2,2),(,1)2D E F --,在点D 、E 、F 中,是等边△ABC 的“环中心点”的是:________;(2)如图,①过点A 作直线交x 轴正半轴于点M ,使∠AMO =30°,若线段AM 上存在等边△ABC 的“环中心点”P (,m n ),求m 的取值范围;②与①中AM 平行的直线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0)T t 、(0,)S s ,请直接写出:当s 满足什么条件时,线段TS 上总存在等边△ABC 的“环中心点”: ________.参考答案1.B【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第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三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第四个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中心对称图有2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2.C【分析】把A 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出ab 的值.【详解】解:把(,)A a b 代入3y x=得, ab =3,8385a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的特征,解题关键是把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然后整体代入求值.3.A【分析】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的判断.利用判别式24b ac ∆=-来判断,当0∆>时,有两个不等的实根;当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当∆<0时,无实根;【详解】题中224(3)4(1)940b ac ∆=-=--⨯-=+>,所以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A ;4.D【分析】由平行得到△BCE ∽△DAE ,然后得到对应边的比例关系,求解即可.【详解】∵AD ∥BC∴△BCE ∽△DAE ∴BC CE AD AE= ∴39322CE BC AD AE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由相似得到比例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D【分析】连接OC 、OD ,证出△AOC 和△COD 是等边三角形,得∠AOC =∠COD =60°,则∠AOD =120°,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BD =12∠AOD =60°即可. 【详解】解:连接OC 、OD ,如图所示:∵OC =OD =OA =12AB =5,AC =CD =5, ∴OA =AC =OC =CD =OD ,∴△AOC 和△COD 是等边三角形,∴∠AOC =∠COD =60°,∴∠AOD =60°+60°=120°,∴∠ABD =12∠AOD =60°;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为圆心角的一半是关键.6.B【分析】先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d 值,再比较d 与半径4的大小,若d ﹥4,则点P 在⊙O 的外部,若d ﹤4,则点P 在⊙O 的内部,若d=4,则点P 在⊙O 上,即可解答.【详解】解:原方程可化为:(x ﹣5)(x+1)=0,解得:x 1=5,x 2=﹣1(舍去),∴d=5,∵d=5﹥4,∴点P 在⊙O 的外部,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是解答的关键.7.A【分析】要求BP ,由BP 在OP 上,OB=4已知只要求出OP ,需和切线结合,为此连OA ,构成直角三角形,由OA 为半径,30P ∠=︒,利用30º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OP 即可.【详解】连接OA ,∵PA 为⊙O 的切线,∴∠OAP=90º,∴OA=OB=4,在Rt △OAP 中,∵30P ∠=︒,,∴OP=2OA=8,BP=OP-OB=8-4=4.故选择:A .【点睛】本题考查圆外一点到圆的距离问题,关键是切点与圆心紧紧相连,构成半径,切线长,连心线组成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掌握切线的性质,30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8.B【分析】根据定滑轮的性质得到重物上升的高度即为滑轮转过的弧长,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滑轮转过的弧长()3610==2cm 180ππ⨯ 则重物上升了2πcm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弧长公式,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9.C【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可得BC =BP =BA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PC +∠BP A =135°=∠CP A ,由外角的性质可求∠P AH =135°﹣90°=45°,即可求解.解:∵将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θ(0°<θ<90°),得到BP ,∴BC =BP =BA ,∴∠BCP =∠BPC ,∠BP A =∠BAP ,∵∠CBP +∠BCP +∠BPC =180°,∠ABP +∠BAP +∠BP A =180°,∠ABP +∠CBP =90°, ∴∠BPC +∠BP A =135°=∠CP A ,∵∠CP A =∠AHC +∠P AH =135°,∴∠P AH =135°﹣90°=45°,∴∠P AH 的度数是定值,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10.A【分析】连接BP ,证得OQ 是△ABP 的中位线,当P 、C 、B 三点共线时PB 长度最大,PB=2OQ=4,设 B 点的坐标为(x ,-x ),根据点(2,2)C ,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 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k 的值.【详解】解:连接BP ,∵直线y x =-与双曲线k y x=的图形均关于直线y=x 对称, ∴OA=OB ,∵点Q 是AP 的中点,点O 是AB 的中点∴OQ 是△ABP 的中位线,当OQ 的长度最大时,即PB 的长度最大,∵PB≤PC+BC ,当三点共线时PB 长度最大,∴当P 、C 、B 三点共线时PB=2OQ=4,∵PC=1,∴BC=3,设B 点的坐标为(x ,-x ),则3=,解得12x x ==(舍去)故B 点坐标为22⎛- ⎝⎭, 代入k y x=中可得:12k =-,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和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结合题意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1.-1【分析】把-1代入原方程即可.【详解】解:把x= -1代入230x bx a ++=得,130b a -+=,31a b -=-,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解题关键是理解方程根的意义,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12.0(答案不唯一,满足k<1即可).【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k-1<0,然后取k<1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k的值.【详解】解:∵反比例函数1ky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k-1<0,∴k<1故k=0故答案为:0(答案不唯一,满足k<1即可).【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双曲线;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13.60°【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解决问题即可,同弧所对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两倍;【详解】∵∠ BAC=30°,∴∠DOE=2∠BAC=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4.8.【分析】连结OA,先计算OD的长,由勾股定理解得AD的长,再根据垂径定理可得AB=2AD,据此解题.【详解】连结OA,拱桥半径OC为5cm,5OA∴=cm,8CD=m,853OD∴=-=cm,4AD∴===m2248AB AD∴==⨯=m,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勾股定理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5.2【分析】过点A作AD⊥y轴于点D,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O的面积为1,所以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求得k的值.【详解】如图,过点A作AD⊥y轴于点D∵AB=AO,△ABO的面积是2,∴11||122ADO ABOS S k∴===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于第一象限,k >0,则k=2.故答案是2【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作出辅助线构建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6【分析】利用圆锥侧面展开扇形的弧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计算.【详解】设底面圆半径为r ,则2πr=12π,化简得r=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侧面展开扇形与底面圆之间的关系,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此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本题就是把的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17.-1 3x <-或1x >【分析】(1)根据抛物线对称轴公式2b x a=-,代入求值即可; (2)求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再根据图象确定取值范围.【详解】解:(1)∵抛物线对称轴为1x =-, ∴2(2)12m +-=-, 解得,m=-1,∴抛物线解析式为:223y x x =+-,当y=0时,2023x x =+-,解得,121,3x x ==-,抛物线图象如图所示,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3x <-或1x >,故答案为:-1,3x <-或1x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知抛物线对称轴公式,树立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图象判断取值范围.18.2【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再根据切线性质和正方形的判定这证得四边形OECF 是正方形,然后利用切线长定理求得半径r 即可.【详解】如图,∵在Rt ABC ∆,90C ∠=︒,6AC =,8BC =∴由勾股定理得:10AB =,∵圆O 为ABC ∆的内切圆,∴OE OF =,90OEC OFC C ∠=∠=∠=︒;∴四边形OECF 是正方形;由切线长定理,得:AD AF =,BD BE =,CE CF =;1()2CE CF AC BC AB ∴==+-, 即:1(6810)22r =+-=,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长定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切线性质和切线长定理是解答的关键.19.01m ≤≤【分析】首先理解题意,任意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都能与指定区间的两个图象构成的新图形G 有交点,先求得两个函数的图象的交点,根据图象即可求得.【详解】解:由 2y xy x=⎧⎨=⎩ 解得00x y =⎧⎨=⎩或11x y =⎧⎨=⎩ , ∴函数y 1=x 的图象与函数y 2=x 2的图象的交点为(0,0)和(1,1),∵函数y 1=x (x <m )的图象与函数y 2=x 2(x≥m )的图象组成图形G .由图象可知,对于任意实数n,过点P(0,n)且与x轴平行的直线总与图形G有公共点,则0≤m≤1,故答案为:0≤m≤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理解题意,求得交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0.1Q2p【分析】(1)若Q i为第i名工人在这一天中加工的零件总数,则Q i=A i的综坐标+B i的纵坐标;进而得到答案.(2)若p i为第i名工人在这一天中平均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数,则p i为A i B i中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进而得到答案.【详解】解:(1)若Q i为第i名工人在这一天中加工的零件总数,Q1=A1的纵坐标+B1的纵坐标;Q2=A2的纵坐标+B2的纵坐标,Q3=A3的纵坐标+B3的纵坐标,由已知中图象可得:Q1,Q2,Q3中最大的是Q1,(2)若p i为第i名工人在这一天中平均每小时加工的零件数,则p i为A i B i中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故p1,p2,p3中最大的是p2故答案为:Q1,p2【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函数的图象,分析出Q i和p i的几何意义,是解答的关键.21.(1)见解析;(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过半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分析】(1)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即可;(2)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BPC=9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补全图形如图所示,则直线PC即为所求;(2)证明:∵BC是⊙A的直径,∴∠BPC=90°(圆周角定理),∴OP⊥PC.又∵OP是⊙O的半径,∴PC是⊙O的切线(切线的判定).故答案为: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22.(1)82,n y x ==-;(2)24y <-或20y >. 【分析】(1)把B 的坐标代入12y x =-+ 求出n 的值,得出B(4,-2),再代入2=k y x 即可求得k 的值;(2)根据函数图象即可求得2y 的取值范围;【详解】(1)∵B(2n ,-n)在12y x =-+上∴ 将点B 的坐标代入得-n=-2n+2,得n=2,∴ 点B(4,-2)将点B(4,-2)代入2=k y x 得: k=()42=8⨯--,∴ 28y =x-, (2)把x=2代入28y =x -,得28y ==42--, ∴ 由图象可知,当x <2时,2y 的取值范围为2y >0或2y <-4;【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解析式,也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以及观察函数图象的能力;23.(1)2x ≠;(2)4m =;(3)见解析;(4)①(2,2);② y x =.【分析】(1)根据分母不为0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将x=3代入函数解析式中求出m 值即可;(3)连点成线即可画出函数图象;(4)①观察函数图象,根据对称中心的定义即可求解;②观察函数图象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得: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2)当x=3时,m=132-+3=1+3=4,故答案为4;(3)图象如图所示:(4)观察函数图象发现:①该函数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的坐标是(2,2).故答案为(2,2);②该函数的图象与过点(2,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越来越靠近而永不相交,该函数的图象还与直线y=x越来越靠近而永不相交.故答案为y=x.【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函数图象,连点成曲线画出函数图象是解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103 BE=.【分析】(1)连接OD,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D⊥B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得到OD∥A C,求得∠ODE=∠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ED=∠ODE,等量代换得到∠OED=∠F,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连接OD,∵BC切⊙O于点D∴OD⊥BC ,∴∠ODC=90°,又∵∠ACB=90°,∴OD∥AC,∴∠ODE=∠F,OE OD=,∴∠OED=∠ODE,∴∠OED=∠F,∴AE AF=,(2)∵OD∥AC,∴△BOD∽△BAC ,∴BO OD AB AC=,∵10AE=,AC=8,即55108 BEBE+=+,∴103 BE=.【点睛】本题考查的切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做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5.(1)这次发球过网,但是出界了,理由详见解析;(2)发球点O在底线上且距右边线0.1米处.【分析】(1)求出抛物线表达式,再确定x=9和x=18时,对应函数的值即可求解;(2)当y=0时,y=﹣150(x﹣7)2+2.88=0,解得:x=19或﹣5(舍去﹣5),求出PQ=8.4,即可求解.【详解】(1)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7)2+2.88,将x=0,y=1.9代入上式并解得:a=﹣1 50,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150(x﹣7)2+2.88;当x=9时,y=﹣150(x﹣7)2+2.88=2.8>2.24,当x=18时,y=﹣150(x﹣7)2+2.88=0.64>0,故这次发球过网,但是出界了;(2)如图,分别过点作底线、边线的平行线PQ、OQ交于点Q,在Rt△OPQ中,OQ=18﹣1=17,当y=0时,y=﹣150(x﹣7)2+2.88=0,解得:x=19或﹣5(舍去﹣5),∴OP=19,而OQ=17,故PQ==8.4,∵9﹣8.4﹣0.5=0.1,∴发球点O在底线上且距右边线0.1米处.【点睛】此题考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自变量求对应的函数值的计算,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能否过网”,“是否出界”词语的含义找到解题的方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1)243y x x =-+, 顶点坐标为(2,-1);(2)122k -<<-;(3)8. 【分析】 (1)代入点(1,0)A 和(4,3)D ,可求得m 、n 的值,从而可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将表达式化为顶点式,即可求得顶点坐标.(2)由():2222l y kx k k x =-+=-+可得,过定点(2,2),再分别代入点B 、C 的坐标,可求得k 的值,要使直线:22l y kx k =-+总位于图象G 的上方,则k 的取值范围,即为分别代入点B 、C 的坐标所求得的k 的值之间的部分.(3)由二次函数243y x x =-+的对称轴是直线2x =,点1(,)P x c 和点2(,)Q x c 在函数2y x mx n =++的图象上,且12x x <,可得122,2x a x a =-=+,代入21264x ax a -++即可求解.【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1413m n m n +=-⎧⎨+=-⎩解得43m n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43y x x =-+, ()224321=-+=--y x x x∴顶点坐标为(2,-1)(2)()2222y kx k k x =-+=-+∴直线l 过定点(2,2)∵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43y x x =-+∴可得点B (3,0),点C (0,3)当l 过点B 时,即:0322k k =-+∴k=-2当l 过点C 时,即:322k =-+∴k=12-∴直线:22l y kx k =-+总位于图象G 的上方, k 的取值范围为:122k -<<-(3)1(,)P x c 和点2(,)Q x c 在函数243y x x =-+的图像上,PQ ∴//x 轴,又∵二次函数243y x x =-+的对称轴是直线122,,2x x x PQ a =<=,122,2x a x a ∴=-=+,221264(2)(2)648x ax a a a a 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27.(1)CE BD =;理由见解析;(2)92CBE S ∆=;(3)32+ 【分析】(1)如图1中,连接EC 、BD ,结论:BD=CE ,证明△AEC ≌△ADB (SAS ),即可解决问题;(2)证明:AE ∥BC , 推出△CBE 的面积与△ABC 的面积相等,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3中,延长AM 到N ,使得MN=AM ,连接CN 、DM ,求出AM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CE BD =;理由:连接CE 和BD ,如图1所示,由题意可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AD =∠CAB =90°,∴∠EAC =∠DAB ,又∵,AE AD AC AB ==,∴△AEC ≌△ADB (SAS ),∴CE BD =;(2)当α=45°时,连接CE和BE,如图2所示,α=45°,△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D=∠CAD=∠EAC=45°,∵ AC=AB,∠CAB=90°,∴∠ACB=∠ABC=45°,∴AE∥BC,∴△CBE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ABC的面积=133=4.52⨯⨯,∴△CBE的面积=4.5.(3)如图3中,延长AM到N,使得MN=AM,连接CN、DM,∵AM=MN,CM=MD,∴四边形ADNC是平行四边形,∴,∵AC=3,∴33AN≤≤+∴323AM≤≤+,AM ≤≤,∴AM 的最大值为32+.【点睛】本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特殊四边形解决问题;28.(1)E ,F ;(2)①0m ≤≤ ②. 【分析】(1)根据中心关联点的定义,求出R 、r 、d 即可判断;(2)①由题意可知,点E 在直线AM 上,当点P 在AE 上时,点P 都是等边△ABC 的中心关联点;②设平移后的直线交y 轴于G ,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垂足为H .当OH =2时,求出OG 即可判断.【详解】解:(1)由题意R =2,r =1,点O 是△ABC 的中心,∵1(2,2),(,1)2D E F --,∴OD =,OE =2,OF ,222OD OE OF =>==,,, ∴点E 、F 是△ABC 的中心关联点,故答案为E ,F ;(2)①如图1中,依题意(0,2),A M ,可求得直线AM 的解析式为2y x =+ 经验证E 在直线AM 因为2OE OA ==,∠MAO =60°, 所以△OAE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E当点P 在AE 2OP ≤≤,所以当点P 在AE 上时,点P 都是等边△ABC 的环中心点,所以0m ≤≤②如图2中,设平移后的直线交y 轴于G ,作这条直线的垂线垂足为H .当OH =2时,在Rt △OHG 中,OH =2,∠HOG =30°,则cos30°=2OH OG OG == ,∴OG=3,∴满足条件的s 的值为-3≤s≤2,故答案为:≤s≤2. 【点睛】 本题考查圆综合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两点间距离公式、勾股定理、一次函数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2) 新人教版【推荐】.doc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寒假作业(2) 新人教版【推荐】.doc

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2)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__________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水的组成和构成:①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4)天然水是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__________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__________的水.净化程度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该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时,可加入__________(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3)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在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单易净水器.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__________;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可以”)__________将硬水变成软水.(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__________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③刚开始馏出的水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纯净水,应该__________(填“保留”或“弃去”)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5.下列各种因素造成水污染的是( )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岩石长期接触②工业废水的排放③水生植物的繁殖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A.①③ B.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⑤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6.根据下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图所示的实验,A中水发生了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C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__;E中净化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和吸附.(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则生成氢气__________g.(3)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4)集气瓶D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8.氧气的用途:炼钢、__________等.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或E.(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制取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实验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⑦固定试管、连接仪器.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__________.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0.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易溶于水C.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1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空气12.下列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产生大量白色烟雾D.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发出淡蓝色火焰C.木炭燃烧发白光D.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15.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单的区别方法是( )A.观察颜色B.测量三种气体的密度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D.分别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北京市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2)一、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1.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量筒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则V A:V B约等于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3)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水的组成和构成: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②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4)天然水是混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净化程度【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水的组成和构成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水的组成及造成水污染的知识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得到的水中不含杂质,据此解答.【解答】解:(1)与A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负极,B接的是正极,则A量筒内气体是氢气,B量筒内气体是氧气;(2)因为A是氢气,B是氧气,它们的体积比为2:1,所以V a:V b=2: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3)通过电解水实验可获得很多结论,一般地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说,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或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5)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含有较少钙镁离子的水.(6)自然沉降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大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过滤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小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吸附沉降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固体颗粒,还含有其他杂质;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答案:(1)负;氧气;(2)2:1;2H2O2H2↑+O2↑;分解反应;(3)氢、氧两种元素;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4)混合物;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5)较多钙、镁离子;含有较少钙镁离子;(6)自然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平时能认真读课本并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即可较轻易地回答,但是对于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1:8和它们的体积比2:1相混淆,因此搞清楚有关数据的含义尤为重要.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该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分硬水和软水时,可加入①(填序号),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①肥皂水②活性炭③食盐水(3)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在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主要是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净水的知识进行分析,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沉淀和过滤等,区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软化就是减少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解答】解:(1)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沉淀和过滤等,故填:吸附,沉淀,过滤;(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故填:①;(3)硬水中含有的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减少其含量,蒸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煮沸,物理.【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净水方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自然界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净化.(1)如图1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单易净水器.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石英砂;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可以”)不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③刚开始馏出的水是(填“是”或“不是”)纯净水,应该保留(填“保留”或“弃去”)【考点】水的净化;蒸发与蒸馏操作;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考查水的净化知识,重点考查了过滤操作及其拓展应用,要结合所学知识灵活回答.【解答】解:(1)①图1是一个自制的净水器,它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吸附,在制作时要注意沙子和卵石的叠放次序,所以B层应放石英沙;②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故填: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过滤只能除去难溶的物质,而可溶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因此得到的不是软水;(2)①在制蒸馏水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水蒸气会跑掉;②在蒸馏时加一些沸石,其目的是防治液体突然沸腾而影响实验;③刚开始馏出的水是纯净水,应该保留.故答案是:(1)①石英砂;②把A层和B层的物质隔离;③不可以;(2)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防止液体暴沸;③是;保留.【点评】本道题考查的是一个自制净水器,它将化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二、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4.下列净化水的过程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吸附、过滤、自然沉降、蒸馏的净水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吸附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是纯水.B、通过过滤可使水中不溶性杂质与水分离,所得到的水中可能还会含有小颗粒的固体及可溶性杂质,不是纯水.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的杂质、钙镁化合物等,不是纯水.D、根据净水的原理、方法可知,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所以蒸馏的净化程度最高.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净化水通常所采取的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等操作中,由于蒸馏后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5.下列各种因素造成水污染的是( )①天然水跟空气、土壤、岩石长期接触②工业废水的排放③水生植物的繁殖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⑤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A.①③ B.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⑤【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水污染的途径来考虑本题,想法切断污染途径即可.要知道保护水资源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解答】解:水污染途径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任意使用,所以防治方法是: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故选D.【点评】知道了水污染的途径,就要了解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平时要做到不污染水源,并且节约用水.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6.根据下图所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图所示的实验,A中水发生了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C中试管1内得到的气体为氢气;E中净化水的方法是过滤和吸附.(2)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2中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32g,则生成氢气4g.(3)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放入集气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4)集气瓶D中的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考点】水的性质和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以及电解水的现象,净化水的方法进行解答.(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3)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解答】解:(1)图A是水的沸腾,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试管1与电源负极相连,试管1中气体体积约为试管2中气体的两倍,可判断试管1中气体为氢气.C中小卵石、石英砂、蓬松棉和滤纸功能一样,起到过滤作用,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答案为:物理;氢气;过滤.(2)C装置中发生反应是水的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2H2O2H2↑+O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解:设生成氧气3g时,生成氢气x,则2H2O2H2↑+O2↑4 32x 32gx=4g;故填:2H2O2H2↑+O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3)二氧化碳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4)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故填:火星四射,3Fe+2O 2Fe3O4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7.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SO3Fe+2O2Fe22.2Mg+O222P+2O2CO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考虑本题.【解答】解:(1)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B、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SO2.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 2Fe3O4.由于铁丝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直接与集气瓶底部接触,会使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其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同时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 22MgO.E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同时放热,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体积的,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 22P2O5.F、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 2CO2+2H2O.F实验可检验甲烷的组成,此实验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答案:CO2SO 2Fe2.2P2CO22文字表达式的写法,熟悉铁丝燃烧的注意事项.8.氧气的用途:炼钢、供给呼吸等.【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性质决定用途;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根据氧气的性质可推断出氧气的用途.【解答】解:氧气具有助燃性,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氧气的用途有支持燃烧,供给呼吸.故答案为:供给呼吸;【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即可正确解答本题.9.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E.(3)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若制取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E.实验主要操作步骤有: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⑦固定试管、连接仪器.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序号):⑦②⑥⑤④①③.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固定,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水槽中水呈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催化;B;C;(3)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木条复燃;(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固定,连接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加热;收集气体;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停止加热;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E;⑦②⑥⑤④①③;(5)水槽中水呈紫红色,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水被倒吸沿导管进入试管中,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故答案为:说明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因为先熄灭了酒精灯,后移出的导管;【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操作步骤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四、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0.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液氧呈淡蓝色 B.氧气易溶于水C.固态氧是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解答,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在标准状况下,在﹣218℃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空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解答】解: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故选C.【点评】熟记氧气的和二氧化碳的特性.12.下列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氧气【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由各选项中气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B、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C、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污染空气的气体;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具有刺激性气味;故选C.【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常见气体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A.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详解)

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详解)
详解:连接OB,如图,
∵PA、PB是⊙O的切线,
∴OA⊥PA,OB⊥PB,
∴∠OAP=∠OBP=90°,
∴∠AOB=360°﹣90°﹣90°﹣50°=130°,
∵OB=OC,
∴∠OCB=∠OBC,
而∠AOB=∠OCB+∠OBC,
∴∠OCB= ×130°=65°,
即∠ACB=6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连接OB,利用直径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解答.
18.如图,把一副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ACB=∠DEC=90°,∠A=45°,∠D=30°,斜边AB=6cm,DC=7cm,把三角板DCE绕点C顺时针旋转15°得到△D'CE'(如图乙).这时AB与CD'相交于点O,D'E'与AB相交于点F.求线段AD'的长.
19.下面是小元设计的“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的尺规作图过程.
A. B.
C.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2)若点 为 的中点,连接 并延长交 于点 ,求证:
23.如图是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宽为4米时,拱顶距离水面2米;当水面高度下降1米时,水面宽度为多少米?请你以点 为原点、 所在直线为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24.已知: 中, 为 上 中线,点 在 上,且 ,射线 交 于点 .求 的值.
【详解】解:∵抛物线开口向上,
∴a>0,所以A选项错误;
∵对称轴位于x轴正半轴,
∴ ,a>0,
∴b<0,所以B选项错误;
∵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
∴c<0,所以C选项错误;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 ,所以D选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海淀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 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C.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S、H2、H2O、H2SO4这四种物质都含有两个氢原子B.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化学性质相似的两种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D.KMnO4和 K2MnO4中含有不相同的原子团3. 中成药莲花清瘟对治疗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其有效成分之一为连翘甙(C27H34O11)。

下列关于连翘甙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B.属于氧化物C.相对分子质量是534gD.分子由72个原子构成4. 下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A.B.C.D.5. 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①CO2②Fe2+③KMnO4④⑤A.①表示的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②中数字的含义: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C.③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D.④⑤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6. 已知:①2Na+Cl2 2NaCl ②2Mg+CO22MgO+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CO2不适合于所有可燃物燃烧的灭火C.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D.反应①②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7.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水银—Ag B.四氯化碳—CCl4C.两个氮原子—2N2D.钙离子—Ca+28. 经测定,某瓶气体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瓶气体()A.一定是一种单质B.可能是一种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可能是混合物9. 三氯生(C12H7ClO2)是一种高效抗菌剂,广泛用于制造牙膏、药皂、空气清新剂。

下面有关三氯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氯生中含有氧分子B.三氯生中共有24个原子C.三氯生由碳、氢、氯、氧四种元素组成D.三氯生属于氧化物10.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2B.Cu C.2Mg D.O11. 大蒜中含有的一种有效成分“硫化丙烯”,其化学式C3H6S,具有一定的杀菌食疗作用。

下列有关硫化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化丙烯分子由3个碳元素、6个氢元素和1个硫元素构成B.硫化丙烯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硫化丙烯分子中碳、氢、硫元素质量比为3:6:1D.74g硫化丙烯中硫元素的质量为32g1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B.电解水时负极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13.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取用固体C.滴加液体D.点燃镁条14.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某反应,测得反应前(t1)、反应后(t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和乙是反应物,丙和丁是生成物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12:11C.若甲和丁分别是镁和碳,则该反应中甲和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1:2 D.若反应前四种物质的总质量为100g,如果再增加12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15.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氦原子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氦原子和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C.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16.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且没有二次污染。

高铁酸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K2FeO4+10H2O=4X↓+8KOH+3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是Fe(OH)3B.高铁酸钾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防潮C.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只有一种物质属于氧化物D.组成高铁酸钾的三种元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17. 已知:CaCO3CaO+CO2↑。

取10.0g CaCO3固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7.8g。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反应生成了2.2g CO2B.剩余固体中只含有两种元素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0gD.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小18. 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物质M N P Qt1时的质量/g 51 9 3 17t2时的质量/g 23 3 x 51A.P是此反应的催化剂B.Q一定是单质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参加反应的M与N的质量比为23:319.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纯净物的是A.B.C.D.20. 黑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反应为S+2KNO3+3CK 2S+3CO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2NB.参加反应的碳、硫质量比为3:1C.K2S化学名称读作硫酸钾D.KN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121.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四种原子B.图中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该图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22.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是SO2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C.甲是化合物,乙是单质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23. 元素钴(Co)有多种化合价。

将9.3g Co(OH)2在空气中加热至290℃时,能得到H2O和8.3g钴的氧化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钴的氧化物中钴元素质量为5.9g B.产物H2O中氢元素质量为0.2gC.钴元素质量分数:氧化物>Co(OH)2D.该钴的氧化物化学式为Co3O424. 一定质量的CH4可与常见物质M发生下图所示的循环反应,其中反应②为化合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Cu2O中的低B.理论上,循环过程中无需添加物质MC.反应①理论上每生成44gCO2,同时生成18gH2OD.总的化学表达式为:CH4 + O2CO2+H2O25. 已知氯气(Cl2)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物质X:Cl2+H2O→HCl + 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气由氯原子构成B.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C.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Cl>H2O二、填空题26.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1)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进行检验。

(2)图②中A连接电源的_____ (填“正极”或“负极”)。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实验题27. 某学校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来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编号 A B C D反应前55.5 55.3 55.6 55.8/g反应后55.5 58.5 54.2 54.8/g数据,其中有问题的两组数据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质量与镁条质量相比,生成物质量___________(填“减少”、“不变”、“增大”)。

(3)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原子种类B 分子种类C 元素质量D 原子数目E 分子数目28.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理论基础,结合以下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加热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B铁钉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实验C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

(4)实验D从理论上判断,反应前镁的质量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29.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①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2%的硫酸溶液,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②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极;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实验现象)(1)两个电极上具有气泡冒出,且B与C中的气体体积比是___________,A中液面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步骤④中用注射器抽取B中的气体,用___________进行检验,再抽取C中的气体,点燃,观察到___________色的火焰。

(3)(实验结论)本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交流与反思)步骤①中加入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电解水这一反应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

30. 如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1)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2)开始收集气体的较合适的时机是:___________;(3)实验时,放置酒精灯应在固定试管之___________(填“前”或“后”)。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若按下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A将烧杯换成了水槽B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C手捂在了试管中间D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5)①高锰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②多少质量的高锰酸钾中含有6.4g氧元素?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