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全套

合集下载

第18讲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8讲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8讲八下课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北冥有鱼》《虽有嘉肴》《马说》目录一、考情分析【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二、知识建构篇目1:《桃花源记》 (3)篇目2:《小石潭记》 (6)篇目3:《北冥有鱼》 (9)篇目4:《虽有嘉肴》 (11)篇目5:《马说》 (12)三、方法总结中考文言文阅读——比较探究 (21)四、考场练兵 (21)【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主要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

分值一般在816分。

【命题趋势】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

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

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

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

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篇目1:《桃花源记》一、词语解释1.缘:沿着,顺着。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湖心亭看雪》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湖心亭看雪》课件
17.湖心亭看雪(课标篇目) 张岱
清·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 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
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 ,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
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2)访客登山,恣意所为。 拜拜访访客客人人或或者者登登山山,,随随意意去去哪哪)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4.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情感 亦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表格。(2分)
【乙】吾以为西湖之美在里湖。当其不寓楼阁,不舍庵刹,而以琴樽书札 托彼轻舟也,舟人无酬答,一善也;昏晓不爽其候,二善也;访客登山,恣 意所为,三善也;入断桥,出西泠,午眠夕兴,四善也;残客所避,时时移 棹,五善也。挟五善以长于湖,僧上凫①下,觞止茗生,篙楫因风,渔茭② 聚火;奇唱发,流光升;霞敛星移,烟高霜满。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断句 拉 余 同 饮// 余 强 饮 三 大 白 而 别// 问 其 姓 氏// 是 金 陵 人// 客 此
二、内容理解与探究 5.如何理解“痴” 字的含义?(教参“问题探究” )
作者的“痴” 表现在: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 “强饮三大白” ,表现出特 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一面;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 格的追求;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 “金陵人” 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 和淡淡的哀愁。
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
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 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重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重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重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重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四、问答题梳理 1.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矛盾,因为一个说的是为 人师表的标准,而另一个指的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是不 矛盾的。
——《太平御览》
【注释】①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揉:同“煣”,用熨木通 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③括:扎,束。④镞(zú): 箭头。⑤砺:磨砺。⑥敬:感谢。 学习的好处是:提升人的知识与能力,让人的能力变得更强大。
3.原文翻译教材原文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君子乎?”(《学而》)

教材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三、课文理解与迁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 学”与“习”统一起来。( √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习方法,“学”与“思”缺 一不可。“思”是“学”的基础,“学”要在“思”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其一。( √ )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当老师就必须“温故”,从而“知 新”。( × )
!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的品 也!”(《雍也》)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张之洞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画栏曲折,碧瓦参差,昭 其洁也。烟光挹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松床坐弈,筠簟①眠 琴,昭其趣也。分瓜请战,煮茗资谈,昭其事也。若夫柳岸晓 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
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亭之四时也。四 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题诗励士,把酒劝 农,四境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乐民之乐,而 能与人、物同之者,太守也。(有删改)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
第30篇 岳阳楼记(类文练习)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 先是①,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②领五千人,都监领
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 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 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是: 怖: 始:
这 恐吓 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的宴席已散,官员们由衙役 吆喝着开道离开。 (2)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
4. 小闽提出:“张岱寻西湖,寻到了一份景致、一份情怀与 一份寄托。”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本文和资料卡片,谈谈 你的看法。
吾辈始舣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 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⑤面。月色苍凉,东方将 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 清梦甚惬。(有删改)
【注释】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②擎 燎:举火把。③皂隶:衙门的差役。④舣:停船靠岸。⑤靧:洗 脸。这里指湖面恢复了清澈明净的样子。
4.【链接教材】选文中太守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 “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他们都心系人民,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②他们都 寄情山水,并在山水间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4.苏轼刚到任时,面临的是怎样的现实状况?请简要概括。 苏轼刚到任时,庄稼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诉讼事件 也积压甚多,而厨房里却空荡无物,他每天都以野菜充饥。
第16篇 与朱元思书(类文练习) 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①。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
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②数亩。历任多年,湖葑尽 拓,树木成荫。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右折而北,为 缆舟亭,楼船鳞集,高柳长堤。游人至此,买舫入湖者,喧阗③ 如市。东去为玉凫园,湖水一角,僻处城阿,舟楫罕到。
④驿骚:扰动,骚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之先茔在焉 B.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之先茔/在焉 C.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之先茔/在焉 D.北门至山麓/可四里许/俞氏之先茔在焉
2.补充方法提示中的空缺内容,解释加点词。
加点词
4.作者笔下的沅水具有怎样的特点?沅水的景物描写中寄托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沅水明澈如镜,声音跌宕如钟声。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 爱、欣赏之情。
第14篇 答谢中书书(类文练习) 【2023泉州质检16分】
余少而好游,其游吾泉之清源洞①,访紫泽宫者不啻一再。 至是,则与同年丈李君偕,重阳之又二日也。北门至山麓可四里 许俞氏②之先茔③在焉。其上有兜鍪石,望之俨然甚肖。逶迤而 上,至山腰之小亭憩焉。
01 古诗文梳理 文言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
第13篇 三峡(类文练习) 沅①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险四绝,昔有蛮民避寇
居之故谓之夷望也。南有夷望溪水,南出重山,远注沅。沅水又 东得关下山,东带关溪,泻注沅渎②。沅水又东历临沅县西,为 明月池、白璧湾。湾状半月,清潭镜澈,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 响不断。行者莫不拥檝嬉游,徘回爱玩。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一)(2021年整理)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外文言文教案(一)(2021年整理)

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教案(一)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教案(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镇江市2017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教案(一)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复习复习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3、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复习重点: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一)导入:以对话交流导入大家认为文言文难学吗?难,难在哪?有些语句不会翻译,以至于读不懂文章。

那么,今天我们借《李生论善学者》这篇文章来一起探讨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难题.(二)读顺文章(多媒体投影材料)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将文章读通读顺。

1.放声,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没把握的读音和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2。

请一生读文,其他学生注意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后ppt出示较难拼音3。

学生再自由读文,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清句读。

如:盖∕学贵善思(盖:承接上文的连词,表示原因和理由,相当于“就因为”)4.全班齐读(三)读通文意1.小声读文,边读边译。

要求:(1)这篇文章所出现的词句,使你联想到课内我们所学的哪些句子,请批注在空白处。

(2)将翻译有困难的词句作上相应的记号。

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进行交流。

交流一:相互补充所联想到的课内语句交流二:不理解的地方相互探讨,将共性问题作上记号,提交全班交流交流三:关注词和句子的特殊现象3.全班交流老师示例:“王生不说”①读句子②这个句子中的“说”使我联想到《论语八则》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③翻译整个句子④提出不会译的地方预设:1.联想到课内的语句⑴“或谓君不善学”联想“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⑵“王生不说" 联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假字,高兴的意思《论语八则》⑶“吾悉能志之”联想“悉如外人" 全,都《桃花源记》⑷“吾悉能志之”联想 a,“处处志之”作标记 b,“寻向所志”记号《桃》c,““默而识之”记住《论》⑸“君但志之而不思之"联想“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只,仅《河中石兽》⑹“王生益愠”联想“人不知而不愠”恼恨《论》⑺“莫逾自厌”联想“学而不厌" 满足《论语》⑻“虽欲改励”联想“虽我之死”即使《愚公移山》⑼“王生惊觉" 联想“渔人甚异之”感到…惊讶《桃》⑽“余不敏”聪敏联想“敏而好学" 勤奋,努力《论》⑾“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联想“始一反焉" 才《愚公移山》2.通假字:A.王生不说 B。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23文言文八下《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23文言文八下《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八下——《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1.范仲淹,自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

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越:到,及。

明年: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盛状:盛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shāng):水势盛大的样子。

涯:边。

晖:日光。

则:就是。

大观:雄伟景象。

观,景象。

备:详尽。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览:看,欣赏。

得无:莫非,岂不是。

淫(yín)雨:连绵的雨。

淫,过多。

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推开。

曜:光辉。

形:形体。

樯(qiáng):桅杆。

倾:倒。

楫:船桨。

催:折断。

冥:昏暗。

斯:这。

谗:说坏话。

至若:至于,又如。

万顷:极言其广。

锦鳞:美丽的鱼。

芷(zhǐ):芷草。

汀(tīng):小洲。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长烟:大片的烟雾。

一:全。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极,尽。

偕(xié):一起。

宠:荣耀。

把:执,拿。

临:对着。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二者:指上文中的两种心情。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庙堂:指朝廷。

庙,宗庙。

堂,殿堂。

进:指在朝廷做官。

退:指不在朝廷做官。

归:归依。

属:通“嘱”,嘱托具:通“俱”,全,皆,都【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用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尽)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3)全部:在洞庭一湖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中考文言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复习与实践。

2. 文言文词语的推断与理解。

3. 文言文句子的分析与翻译。

4.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与分析。

5. 中考文言文题型的复习与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言文动画、视频等,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4. 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

2. 第二周:推断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篇章。

3. 第三周:练习文言文翻译,翻译经典文言文篇目。

4. 第四周:模拟中考文言文考试,讲解答题技巧。

5. 第五周:进行中考文言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指导书籍,用于参考和辅助教学。

2. 中考文言文真题集,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练习。

3. 在线文言文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文言文篇目和资料。

4. 文言文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词推断和翻译练习。

5.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翻译文言文。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初三总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复习文言文断句一、教学目标了解2022年中考文言文考点及要求,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二、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三、教学步骤1. 笑话导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看视频。

2.展示例题文言文断句题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请看例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初步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并且学习运用断句方法解题。

请看例题: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B.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C.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D.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B.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C.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D.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3.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4. 断句的技巧(1)通文义(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例1: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核舟记》)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抓特征(找名词、抓虚词、明对话、辨句式)◆找名词:例2: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练习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抓虚词:○1句首虚词:夫(夫专诸之刺王僚也)、盖(盖追先帝之殊遇)、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2.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步骤4.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5. 经典文言文篇目的解析和欣赏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包括断句、理解实虚词、推断句意等。

3. 实践:让学生翻译一段简短的文言文,指导并纠正翻译中的错误。

4. 分析: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举例讲解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5. 欣赏:选取一篇经典文言文篇目,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理解文意并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在翻译练习中的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或辅导书2. 经典文言文篇目及其注释3. 翻译练习题库4.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翻译一篇较长的文言文,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

2. 角色扮演:选取一篇含有对话的文言文,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朗读和表演,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作文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文言文进行写作,可以是简短的日记或故事,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文言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翻译方法。

2. 逐步引导: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引导学生逐渐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课堂讨论的表现。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论语十二章》教学PPT课件

备选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理由】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 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 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 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情景导入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准备举行以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丰富人生”的校园读书周活动, 为让校园的读书氛围更加浓厚,打算对校园内的标 语进行更新,特发出通知,请同学们从《<论语> 十二章》中选出一章,设计参选。
《论语》十二章 中考复习
活动准备
诵读全文,掌握书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备选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理由】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 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 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七上、下文言文 中学中学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七上、下文言文 中学中学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大伦中学中学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内容:七上、下文言文主备人:时间:2012.3.(一)《古代寓言二则》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置之其坐()(3)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其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之至之市,而忘操之()遽契其舟()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4)先自度其足()(5)及反()度吾忘持度()置之其坐()(6)不亦惑乎()(7)宁信度,无自信也()(8)遽契其舟()(2)是吾剑之所从坠()是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三、翻译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幼时记趣》一、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凹者为壑()明察秋毫。

()私拟作()捉蛤蟆,鞭数十()盖一癞蛤蟆也()以丛草为林()余年幼,方出神()鞭数十,驱之别院()以土砾凸者为邱()项为之强()1)心之所向()1)使其冲烟飞鸣()2)昂首观之()其2)常蹲其身()3)观之正浓()3)神游其中()之4)项为之强()5)故时有物外之趣()而1)拔山倒树而来()6)驱之别院()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二、翻译句子:(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三峡》一、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略无阙处()()或王命急宣()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重岩叠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二、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绝多生怪柏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飞漱其间使其冲烟飞鸣三、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3.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对文言文有直观的认识。

2. 教授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结构、推断词义等,并通过实际阅读练习让学生加以运用。

3. 教授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如直译和意译、注意文化背景和词义转换等,并通过翻译练习让学生加以实践。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材料,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和中考真题。

2.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参考资料。

3. 教学PPT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材料。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答题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组织文言文阅读角,提供丰富的文言文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交流。

3. 定期举办文言文朗读比赛和翻译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翻译水平。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文言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3. 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八、教学实践1. 安排定期的文言文阅读和翻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文言文阅读,如家庭作业、阅读笔记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阅读能力。

3. 组织文言文阅读俱乐部或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共同成长。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教案课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教案课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教案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分析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掌握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4.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4. 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

2. 难点:实词、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特殊句式的识别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构成和阅读策略。

3. 讲解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掌握实词、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4. 讲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识别和理解特殊句式。

5. 课堂练习:提供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分析。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知识,整理实词、虚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

2. 完成课后文言文阅读练习,提高阅读能力。

3. 推荐学生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增强文言文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文言文实例讲解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文言文阅读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教材。

2. 辅助材料: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经典文言文译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复习教案一、导语设计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45课是文言、古诗词,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

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

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二、中考文言文的分量文言文在中考中占多大的分值呢?09、10年中考,文言文、古诗词单独设题,即试卷的第一大题,分别为14分和16分。

而11年中考试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满眼尽是文言、古诗词!你们原来的语文老师刘芳老师是一个工作的有心人,听说她在去年中考刚一结束时就让大家做了11年的中考试卷,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11年的中考试卷带给每一个考生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之旅。

我统计了一下,11年在54分的阅读题中,考查同学们文言、古诗词记诵积累的有12分,直接或间接考查文言、古诗词的题目共38分。

那么,在国人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XX年中考中,文言、古诗词会占多大的分值呢?我不是命题者,我没有能力给大家一个数据精确的回答!但是我敢肯定的说:分值一定不会少!三、研试题析考点明题型在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中,考查文言、古诗词的共有这样4个考点: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

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

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这4个考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在我们的试卷当中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透过以往的中考试题自己来分析分析。

昨天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是老师将09、10、11年商洛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古诗词试题集合在一块儿,供大家给排队来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思考一下:中考中文言、古诗词部分老师会出什么题?老师会考我们什么?四、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的翻译明白了中考中文言、古诗词考什么出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醉翁亭记》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醉翁亭记》课件

(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 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
太守宴也。
的出游啊。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
宴酣(hān)之乐,非 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蔌:菜蔬),
丝非竹,射者中,弈(yì)杂七杂八摆开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者胜,觥(gōng)筹交错 宴中欢饮的乐趣(酣:尽兴地喝酒),不在于音
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
(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下来的,是酿泉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 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 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 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临:居高面下),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 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
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并自问自 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
答,道出亭的来历,引出“醉翁 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的中心。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
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 穴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 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 散开(霏:弥漫的云气),云雾聚拢, 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 ,这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同,而乐亦无穷也。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课件讲练】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课件讲练】

考点聚焦整合
五、内容理解与概括
方法指导: 形式:第一,从原文摘取信息点;第二,用自己的话回答对个别语句的理解。
内容:第一,概括选文内容;第二,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第三,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 词语提出问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解题方法: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意思;其次,理解文旨;最后,尽量从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直 接摘抄原句,或找到相关的句子再进行翻译。
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⑫。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①三游洞:山洞名。②夷陵州治:夷陵州的
治所所在地。下牢:关名,陵郡治所在地。③舆:指车,有时也指轿。④汤(shāng):形容急流发出的声音。
⑤(zhuì):意思是用绳子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送。⑥伛俯径石腹以出:弯腰低头从大石下边走出。伛,弯腰。
考点聚焦整合
四、文言句子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 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真题讲解
【答案】 1.更加 等候,等待 改变 从前,往昔(意思对即可)2.①各地(或“许多”)胡 人都争着把马卖给唐军(或“唐朝”“唐人”),唐军(或“唐朝”“唐人”)把马全都买下。 (意思对即可)②我怎么能够用几万人的生命来换取我一个人的官位呢!3.(1)伺机兴师,出 必有功;(2)高价买马,唐兵益壮;(3)反对攻打吐蕃,认为得不偿失。(意思对即可)4.不 设统一答案。示例一:军中士卒为了功名,求战心切与王忠嗣派人反复侦察、见机出兵形成对比, 突出王忠嗣的谨慎稳重。示例二:王忠嗣反对攻打石堡城与董延光主动请求率兵攻打形成对比, 体现出王忠嗣对士兵生命的关爱。示例三:哥舒翰率兵攻打的结果,衬托王忠嗣预估攻打石堡城 会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的正确,突出王忠嗣高瞻远瞩,料敌如神。示例四:李光强对王忠嗣态度 的转变,侧面衬托王忠嗣始终不愿用数万人的生命来保全官职,突出王忠嗣的正直善良。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 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结构和特殊句式。

3. 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准确解读文言文材料。

4.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提高文言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文言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2. 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与理解。

3.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翻译。

4.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

5. 文言文写作的要点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的分析,特殊句式的翻译。

2. 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文言文写作的要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讲解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言文阅读题目,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

2. 教学进度:每课时完成1-2个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

3.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辨析,通过举例复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2. 新课内容:讲解文言文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分析句子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布置作业: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文言文句子结构。

七、教学内容:1.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翻译。

2. 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与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文言文特殊句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4. 练习: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识别和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