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无机知识点

高中化学无机知识点
高中化学无机知识点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

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

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

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

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

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化学式: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化学式: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

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

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 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

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

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

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

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七、常见的污染物

1、大气污染物:Cl

2、CO、H2S、氮的氧化物、SO2、氟利昂、固体粉尘等;

2、水污染:酸、碱、化肥、农药、有机磷、重金属离子等。

3、土壤污染:化肥、农药、塑料制品、废电池、重金属盐、无机阴离子(NO2-、F-、CN-

等)

4、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及引起污染的物质:

①煤气中毒——一氧化碳(CO)

②光化学污染(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

③酸雨——主要由SO2引起

④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另外甲烷、氟氯烃、N2O也是温室效应气体。

⑤臭氧层破坏——氟利昂(氟氯代烃的总称)、氮的氧化物(NO和NO2)

⑥水的富养化(绿藻、蓝藻、赤潮、水华等)——有机磷化合物、氮化合物等。

⑦白色污染——塑料。

八、常见的漂白剂:

1、强氧化型漂白剂:利用自身的强氧化性破坏有色物质使它们变为无色物质,这种漂

白一般是不可逆的、彻底的。

(1)次氧酸(HClO):一般可由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但由于它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不能长期保存。因此工业上一般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成漂粉精: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的组成可用式子:Ca(OH)2·3CaCl(ClO)·nH2O来表示,可看作是CaCl2、Ca(ClO)2、Ca(OH)2以及结晶水的混合物,其中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它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可以长期保存,使用时加入水和酸(或通入CO2),即可以产生次氯酸;Ca(ClO)2+2HCl=CaCl2+2HClO,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粉精露置于空气中久了会失效,因此应密封保存。

(2)过氧化氢(H2O2):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可氧化破坏有色物质。其特点是还原产物是水,不会造成污染。

(3)臭氧(O3)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有色物质使其褪色。

(4)浓硝酸(HNO3):也是一种强氧化剂,但由于其强酸性,一般不用于漂白。

(5)过氧化钠(Na2O2):本身具有强氧化性,特别是与水反应时新生成的氧气氧化性更强,可以使有机物褪色。

2、加合型漂白剂:以二氧化硫为典型例子,这类物质能与一些有色物质化合产生不稳定的

无色物质,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但这种化合是不稳定的,是可逆的。如SO2可以使品红试褪色,但加热排出二氧化硫后会重新变为红色。另外,此类漂白剂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只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中学只讲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别的没有,注意它不能使石蕊褪色,而是变红。]

3、吸附型漂白剂:这类物质一般是一些具有疏松多孔型的物质,表面积较大,因此具有较

强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一些色素,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它的原理与前两者不同,只是一种物理过程而不是化学变化,常见的这类物质如活性炭、胶体等。

[注意]所谓漂白,指的是使有机色素褪色。无机有色物质褪色不可称为漂白。

九、常见的化学公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固体的溶解度:(单位为克)

4、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万能恒等式):(注

意单位)

5、求物质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①由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ρ×22.4L/mol

②由气体的相对密度求气体的摩尔质量:M(A)=D×M(B)

③由单个粒子的质量求摩尔质量:M=N A×m a

④摩尔质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⑤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

(M1、M2……为各成分的摩尔质量,a1、a2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气体,也可以是体积分数)

6、由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7、由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克拉贝龙方程:PV=nRT PM=ρRT

9、溶液稀释定律: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m1×w1=m2×w2

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1V1=c2V2

10、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mol/L·s)

11、水的离子积:Kw=c(H+)×c(OH-),常温下等于1×10-14

12、溶液的PH计算公式:PH=一lgc(H+)(aq)

十、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1、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2、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3、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

定相等)。

4、能量守恒: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5、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十一、熟记重要的实验现象:

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①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O、CH4、H2S、C2H5OH;

②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

③钠单质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都呈黄色。钾则呈浅紫色。

2、沉淀现象:

①溶液中反应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有:AgNO3与Br-、I-;S2O32-与H+;H2S溶液与一些氧

化性物质(Cl2、O2、SO2等);Ag+与PO43-;

②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

液中一定含有Fe2+;

③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生成蓝色沉淀的一般溶液中含有Cu2+

④产生黑色沉淀的有Fe2+、Cu2+、Pb2+与S2-;

⑤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

溶解则是Al3+;若是部分溶解,则说明两者都存在。

⑥加入过量硝酸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硅酸沉淀(原来的溶液是可溶解的硅酸

盐溶液)。若生成淡黄色的沉淀,原来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2-或S2O32-。

⑦加入浓溴水生成白色沉淀的往往是含有苯酚的溶液,产物是三溴苯酚。

⑧有砖红色沉淀的往往是含醛其的物质与Cu(OH)2悬浊液的反应生成了Cu2O。

⑨加入过量的硝酸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溶解的有AgCl、BaSO4、BaSO3(转化成为BaSO4) ;

AgBr和AgI也不溶解,但是它们的颜色是淡黄色、黄色。

⑩能够和盐溶液反应生成强酸和沉淀的极有可能是H2S气体与铜、银、铅、汞的盐溶液反应。

3、放气现象:

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可使

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是二氧化硫,原溶液中含有SO32-或HSO3-或者含有S2O32-离子。

②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且此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气体

一般是CO2;原溶液可能含有CO32-或HCO3-。

③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应为H2S,原溶液中含

有S2-或HS-,若是黑色固体一般是FeS。

④与碱溶液反应且加热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此气体是氨气,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⑤电解电解质溶液时,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Cl2或O2,阴极产生的气体一般是H2。

4、变色现象:

①Fe3+与SCN-、苯酚溶液、Fe、Cu反应时颜色的变化;

②遇空气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必为NO;

③Fe2+与Cl2、Br2等氧化性物质反应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褐色。

④酸碱性溶液与指示剂的变化;

⑤品红溶液、石蕊试液与Cl2、SO2等漂白剂的作用;

石蕊试液遇Cl2是先变红后褪色,SO2则是只变红不褪色。

SO2和Cl2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褪色后若加热,则能恢复原色的是SO2,不能恢复的是Cl2。

⑥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⑦卤素单质在水中和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变化。

⑧不饱和烃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褪色。

5、与水能发生爆炸性反应的有:F2、K、Cs等。

十二、中学常见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

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元素:

金属元素——碱金属、镁、铝、铁。

非金属元素——氢、卤素、硅、磷;

2、既以化合态、又以游离态存在的元素:氧、硫、碳、氮。

十三、中学常见的工业生产反应:(自己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

2、水煤汽的生产:;;

3、盐酸的生产: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4、漂白粉的生产: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

5、硫酸的生产(接触法):;

;;

6、晶体硅的生产:;

7、玻璃的生产:工业上用纯碱、石灰石和石英为原料来生产普通玻璃。

;;

8、合成氨生产:;

9、工业生产硝酸(氨氧化法):;

;。

10、电解饱和食盐水:;

11、金属的冶炼:①钠的冶炼:;

②镁的冶炼:;③铝的冶炼:;

④铁的冶炼:;⑤铝热反应:;

十四、复分解反应中酸的转化规律:

1、强酸可以转化为弱酸:

例:工业上用磷酸钙与浓硫酸反应制磷酸:。

但也有例外。例CuSO4溶液与H2S的反应:。

2、难挥发性酸可以转化为挥发性酸:

例:实验室用NaCl固体与浓硫酸制氯化氢气体:。

3、稳定酸可以制不稳定酸:

例: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

4、可溶性可以转化为不溶性酸:

例:可以用硅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制硅酸:。

十五、常用试剂的保存:总的原则:一封(密封)三忌(光、热、露)。

1、还原性试剂:Fe2+盐、SO32-盐、S2-盐、苯酚等。---密封(避免被氧气氧化)。

2、易挥发的试剂:许多有机物、CS2、浓HCl、浓HNO

3、浓氨水等---密封

3、易吸收水分的试剂:浓硫酸、NaOH固体、CaO、CaCl2、P2O5、碱石灰、MgCl2等--

-密封。

4、见光分解的试剂:氯水、浓硝酸、双氧水、卤化银等---棕色瓶、避光。

5、碱性溶液:NaOH、Na2SiO3 (水玻璃)、Ca(OH)2(石灰水)、Na2CO3等---胶塞、密封

6、强酸性、强氧化性溶液、有机溶剂---瓶口用玻璃塞而不用胶塞。

7、冷浓硫酸、硝酸---可用铝、铁制器皿。

8、特殊物品:白磷、液溴--水封;碱金属单质--煤油(锂用石蜡);氢氟酸-塑料瓶或

铅皿。

9、具有氧化性的试剂(如溴水、氯水、HNO3、KMnO4)不能用橡胶管、橡胶塞(会腐

蚀)。

十六、常见的干燥剂:

1、酸性干燥剂:常见的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

2、碱性干燥剂: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NaOH固体、生石灰。

3、中性干燥剂:CaCl2等。

[注意]使用干燥剂干燥气体时应本着“不吸收、不反应”的原则来选择。酸性气体可用酸性干燥剂,碱性气体应用碱性干燥剂。还原性气体不可用浓硫酸干燥,CaCl2不可用来干燥NH3。

Cl2、HCl、CO2、NO2、CO、NO、SO2等气体常用浓硫酸干燥;而NH3、H2S、HBr、HI、C2H4、C2H2一般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NH3一般用碱石灰干燥;

H2S、HBr、HI一般用五氧化二磷干燥。

十七、常用试纸及使用方法:

1、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使用时不可用水湿润。随溶液PH的升高,其颜色逐

渐变化为:红、橙、黄、青、蓝、紫。

2、红色石蕊试纸:遇到碱性溶液或气体时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

3、蓝色石蕊试纸:遇到酸性溶液或气体时试纸由蓝色变为红色。

4、酚酞试纸:遇到碱性溶液或气体时试纸变为红色。

5、品红试纸:遇到SO2气体或Cl2时褪色。

6、淀粉碘化钾试纸:遇到强氧化剂(Cl2等)气体或碘水时会变蓝。

7、醋酸铅试纸:遇到H2S气体时变黑。

[注意]:除PH试纸外,用其余试纸测气体时均须先用水润湿。

十八、中学化学中的一般和例外:

[原子结构]:

1、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比4小,但是Pb、Sn 、Bi、Po等的最外层电子数却比4大。

2、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F-、OH-)。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例如K层排满才排L层,L层排满才排

M层,但M层没排满就该排N层。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但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的粒子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Cl-和K+)。

5、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一般具有邻近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但副族元素的离子

则不一定形成稳定结构,(如Fe2+、Fe3+等)。

6、最外电子层有两个电子的原子一般是金属原子,但氦则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7、一般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核素氕(11H)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最外层电子数是2,不一定是IIA族元素。

2、卤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上而下逐渐减弱,但卤族元素的氢化物

的水溶液的酸性由上而下逐渐增强。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都是从金属元素开始,但第一周期例外,是从氢开始的。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主族最上面的元素都是非金属,但第ⅡA族最上面的是铍。

5、元素越活泼,其单质不一定越活泼。如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磷元素,但氮气却比白磷、

红磷稳定得多。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一般键角是109°28‘,但是白磷(P4)不是,因为它是空心四面体,

键角应为60°。

2、一般的物质中都含化学键,但是稀有气体中却不含任何化学键,只存在范德华力。

3、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但是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一般含氧

酸根的中心原子属于非金属,但是AlO2-、MnO4-等却是金属元素。

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则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还可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非金属单质。

5、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6、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极性键(如NaOH),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

Na2O2);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一定含有极性键,还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

7、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还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只含极

性键(如甲烷),也可能只含非极性键(如氧气),也可能两者都有(如乙烯)。

8、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AlO2-、MnO4-等都是阴离子。

9、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就是极性分子。

[晶体结构]:

1、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但NH3、H2O、HF却例外,其

熔沸点比下面的PH3、H2S、HCl大,原因是氢键的存在。

2、一般非金属氢化物常温下是气体(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但水例外,常温下为液体。

3、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分子晶体的高,例如水银和硫。

4、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小于钠的密度。

5、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

是离子晶体。

6、一般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但也有例外,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但其熔点却

高于原子晶体二氧化硅。

7、离子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晶体,而共价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是原

子晶体)。

8、含有分子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离子晶体,但却

含有水分子。

[氧化还原反应]:

1、难失电子的物质,得电子不一定就容易。比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

得电子。

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是指其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多少(如Na能失一个电子,Al能

失三个电子,但Na比Al还原性强)。

3、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变成金属单质(如Fe3+被还原可生成Fe2+)。

5、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O2与O3的相互转化。

6、一般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是有些物质却不一定,如HClO4中氯

为+7价,高于HClO中的+1 价,但HClO4的氧化性却弱于HClO。因为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不仅与化合价高低有关,而且与物质本身的稳定性有关。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虽高,但其分子结构稳定,所以氧化性较弱。

[反应热]:

1、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比如物质的燃烧一般都需要点燃,但燃烧

却都是放热反应。开始吸收的热量用于引发反应。

2、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不一定等于中和热。如1mol乙酸与

1molNaOH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由于存在醋酸的电离平衡移动,放出的热量小于中和热。

[电解质溶液]:

1、某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该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O

2、NH3等。判断一种

物质是不是电解质,关键看其溶于水或熔化时本身能不能电离。

2、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性无关,而看的是其电离的程度;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

也没有必然联系,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一般的盐溶液加热可以得到原溶质的晶体,但是MgCl2、AlCl3、FeCl3等溶液在一般条

件下加热,却得不到溶质,而只能得到相应的氧化物。要想得到溶质,必须在加热过程中想办法抑制水解才可达到目的(在氯化氢的气氛中加热失水)。

4、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它们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时才能导电;能导电的也不一定

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和石墨能导电,但它们是单质而不是化合物)。

5、金属单质导电是物理变化,电解质溶液导电却是化学变化。

6、凡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或OH-的物质,都会抑制水的电离(如酸、碱);凡在水溶

液中能消耗H+或OH-的物质,则会促进水的电离(如能水解的盐、活泼金属单质等);

酸式盐则要看它在水溶液中电离和水解的程度,水解强的促进,电离强的抑制。

[元素化合物知识]:

1、一般不活泼的金属单质不与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但是FeCl3却可以和Cu反应。

2、一般是活泼的金属可以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碱金属不行;一

般活泼的非金属可以把不活泼的非金属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但是F2不能从NaCl 的溶液中把氯置换出来。

3、一般是活泼非金属把不活泼的非金属置换出来,但是C却能够把活泼的硅给置换出来,

这是因为反应放出气体,并且反应加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但是在工业上却可用不活泼的金属钠把活泼的金属钾置换出来,这是因为此反应在高温下进行,此时钾是气体,它的放出可使平衡向生成钾的方向移动。

4、一般酸性氧化物和酸不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但是SiO2和HF酸例外。

5、一般是强酸制备弱酸(注意这个反应是对复分解反应来说的),但是H2S却可以和CuSO4

溶液反应生成比它强的酸——硫酸。

6、一般弱酸性气体中混有强酸性杂质应用弱酸的酸式盐来除去杂质(如二氧化碳中混有二

氧化硫),但是SO2中混有SO3却不这样来除,而是用浓硫酸吸收。

7、氟、氯、溴单质与铁反应时,铁显高价,而碘与铁反应时,铁却显低价。

8、卤化银一般难溶于水,但AgF却可溶于水;卤化银一般具有感光性,但AgF却没有感

光性。

9、在卤素中,一般都有+1、+3、+5、+7价,但氟却无正价,也无含氧酸;

10、氢卤酸为强酸,且酸性依F、Cl、Br、I的顺序逐渐增强,但HF是弱酸。

11、庄稼生长所需要的三种营养元素:N、P、K。

12、王水的成分:n(HNO3 ):n(HCl)=1:3。可以溶解那些极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铂之类。

13、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但当两气体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却失去了漂白性:SO2

+Cl2+2H2O=H2SO4+2HCl

14、CO2与BaCl2、CaCl2溶液不反应(因为若生成CaCO3、BaCO3,则就应该有盐酸生成,

而CaCO3、BaCO3能溶解在盐酸中生成BaCl2、CaCl2溶液,因此不反应),但是若在BaCl2、CaCl2溶液先通入NH3或加入NaOH等碱性物质再通入CO2,则可以得到沉淀。

将SO2通入BaCl2溶液时也是如此,如果要想得到沉淀,不仅可以加入碱性物质(NaOH、NH3等),还可以用氧化剂如硝酸、氯水、溴水、过氧化氢、通NO2等,还可以加入H2S与SO2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硫单质…………。

15、铅笔不含铅,甘油不是油、纯碱不是碱,

[溶解度]:

1、一般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氢氧化钙则是减小。

2、固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高中化学无机方程式汇总

高中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1◆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元素 4Li+ O 2 2Li 2O 4Na+O 2===2Na 2O Na 2O 2+2Na =2Na 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 2O) 2Na 2O+ O 2 Na 2O 2 4Na+2O 22Na 2O 2 K+ O 2KO 2 2Na+S===Na 2S (加热可以爆炸) 2Na+2H 2O===2NaOH+H 2↑ (Na 不能把金属从水溶液中置换出来,除了酸,一般是先和水反应) 2Na+2NH 3===2NaNH 2+H 2↑ 4Na+TiCl 4(熔融)===4NaCl+Ti Na+KCl (熔融)===NaCl+K↑ Na 2O+H 2O===2NaOH (与下式对比,同物质的量设计反应浓度相同题) 2Na 2O 2+2H 2O===4NaOH+O 2↑(歧化反应,水不是氧化剂或还原剂) ( 此反应分两步:Na 2O 2+2H 2O===2NaOH+H 2O 2 2H 2O 2===2H 2O+O 2.使酚酞溶液先红后退色 ) Na 2O+CO 2===Na 2CO 3 (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生成盐)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无↑) Na 2CO 3+HCl===NaHCO 3+NaCl NaHCO 3+HCl===NaCl+H 2O+CO 2↑ 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2NaHCO 3 Na 2CO 3+ H 2O+ CO 2↑(考查试剂变质,类似有Na 2SO 3变质) NaHCO 3 + NaOH== Na 2CO 3 + H 2O (易考离子方程式书写,强调不会生成CO 2) Ca(HCO 3)2 + NaOH(少)==CaCO 3↓+ H 2O+NaHCO 3 Ca(HCO 3)2 + 2NaOH(多)==CaCO 3↓+ 2H 2O+Na 2CO 3 Ca(OH)2 + NaHCO 3(少)==CaCO 3↓+ H 2O+ NaOH Ca(OH)2 + 2NaHCO 3(多)== CaCO 3↓ + 2H 2O+Na 2CO 3 NaHSO 4 +Ba(OH)2 ==BaSO 4↓ + H 2O+ NaOH (恰好完全生成沉淀) 2NaHSO 4 +Ba(OH)2 ==BaSO 4↓ + 2H 2O+ Na 2SO 4(恰好溶液呈中性) 2NH 4HCO 3 + 2NaOH(少)== 2H 2O+Na 2CO 3 +(NH 4)2CO 3 NH 4HCO 3 + 2NaOH(多)== Na 2CO 3 +NH 3↑+2H 2O 2Ca(OH)2 + Mg(HCO 3)2 == Mg(OH)2↓+2CaCO 3↓ + 2H 2O(不是生成 MgCO 3) Na 2CO 3+ H 2O+ CO 2 = 2NaHCO 3 Na 2CO 3(饱和)+ H 2O+ CO 2 2NaOH+ CO 2 (少量)== Na 2CO 3 + H 2O NaOH+ CO 2(多量)== NaHCO 3 CO 2+Ca(OH)2(过量)===CaCO 3↓+H 2O 32232 2CO 2(过量)+Ca(OH)2===Ca(HCO 3)2 2NaOH+SO 2(少量)===Na 2SO 3+H 2O NaOH+SO 2(足量)===NaHSO 3 NaOH+HCl===NaCl+H 2O NaOH+H 3PO4===NaH 2PO4+H 2O 2NaOH+H 3PO4===NaHPO 4+2H 2O 3NaOH+H 3PO 4===Na 3PO 4+3H 2O NaOH+H 2S (足量)===NaHS+H 2O 2NaOH+H 2S (少量)===Na 2S+2H 2O 3Cl 2+6KOH (热,浓)===5KCl+KClO 3+3H 2O 3S+6NaOH (浓)===2Na 2S+Na 2SO 3+3H 2O 4P+3KOH (浓)+3H 2O===PH 3↑+3KH 2PO 2 Na 2O+2HCl===2NaCl+H 2O Na 2O+SO 3===Na 2SO 4 较易联合在一起考查计算,反应物介于2:1和1:1之间,5种情况,4种结果,或考查图像题向NaOH 与Ca(OH)2混合溶液中通CO 2 分阶段反应 反应现象对比不同,Na 2CO 3两阶段反应NaHCO 3与NaHCO 3 都可产生CO 2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易考离子方程式 歧化及碱性条件下离子共存

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推断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 推断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化学必修一“无机推断” 一、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1、物质颜色 2、物质状态 固体状态:SO3液态单质:Br2、Hg; 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 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淡)蓝色:H2、CH4、CO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白色烟雾:P在中燃烧。 Cl 2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不恢复的是Cl2、NaClO、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SiO2金属氧化物中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非金属单质:Si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通CO2变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NaAlO2 (18)溶液中加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SO2、H2S;

高中化学论文: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和研究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两条是教学和研究。 一、上好课是成长的基础 怎样才能上好课呢?我的体会是四点: 1.练好说功。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教育理论运用的基本功、解读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写字说话的基本功、媒体制作运用的基本功等等。我个人觉得这里的说话的基本功——说功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好多信息,是通过教师说的途径传递给学生的。怎样才能练好说功呢?我觉得有三种做法可以借鉴:(1)以听促说。看电视时,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说的、演员是怎么对白的;听优秀教师的课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通过听学习别人的咬字发音,借鉴别人的讲话思路。(2)以说促说。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登台发言,无论是在校上班还是外出学习,只要是有说话的机会,总不要轻易放过。我觉得和陌生人交流、跟外地人交流,收获是挺大的,一来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二来可以培养普通话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3)以写促说。用电脑写文章,如果你用的是智能输入,正好可以纠正普通话的发音;文章写多了,你讲话的条理性、流畅性自然也就具备了。不知道在座的同志能否同意我的观点,我个人觉得上述三点做法还是挺有效果的,有同感的老师不妨一试。 2.吃透文本。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有人认为以本为本的说法,似乎有些过时了。其实不然,不管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吃透文本依然是备课、上课的首要环节。对于文科教学,我没有多少发言权,只是觉得理清“文脉”是吃透文本的关键,有些语文教师之所以课讲得零碎,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整篇文章的脉络。对于理科教学,我觉得吃透文本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一是反复阅读文本,初步感知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二是分析文本,理清主要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瞻前顾后,找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关系。以“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文本处理为例:通过阅读文本,得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分子的基本性质,即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通过分析文本,理清了三个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流程,即通过图片感知、计算感知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确很小;然后借助氨分子的扩散实验让学生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最后用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给学生以原型启发,引领学生围绕分子间究竟有没有间隔的问题展开探究。通过瞻前顾后,发现,构成物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和原子以外,还有教材后面还要介绍的离子,因此,在汇总学生对物质构成情况的猜想时,要强调:物质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2006年暑假,在南京听了江苏省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讲座,他讲自己执教李白的诗《赠汪伦》的有一个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围绕诗的前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汪伦在李白即将离开桃花潭的时候才赶来送行呢?有学生说,李白在桃花潭好吃好喝好一段时间

2020-2021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一、无机综合推断 1.黑色固体物质A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每个方框表示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反应条件及生成的水已略去),其中C、F常温下为无色气体,D、E有共同的阳离子。 ⑴写出B和C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⑵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FeSO4 H2S 2Fe3++SO2+2H2O=2Fe2++SO42-+4H+ 【解析】 【分析】 从框图中可以看出,反应②是解题的突破口。因为它的已知信息多,不仅有“D、E有共同的阳离子”,而且有Cl2这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特殊物质。 【详解】 (1)由反应②知,B物质具有还原性;由反应④知,E物质具有氧化性,F气体具有还原性。综合分析反应②和④,可得出B中的阳离子具有还原性,从而得出其为亚铁盐。结合反应③,可得出F气体为SO2,C气体为H2S。再回到反应④,F为SO2,氧化产物必然为 H2SO4,从而得出E为Fe2(SO4)3、B为FeSO4、G为H2SO4。由反应①,很容易得出A为FeS。由反应②,可得出D为FeCl3。答案为:B是FeSO4、C是H2S。 (2)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2-+4H+。答案为:2Fe3++SO2+2H2O=2Fe2++SO42-+4H+【点睛】 无机框图题是难度较大的一类题,因为它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尤其是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物质。比如Cu、Cl2、Fe2O3、CuO、FeS等物质的颜色,需要高温、通电、催化剂等条件的反应,具有较强氧化性的金属离子(比如Fe3+),具有较强还原性的气体(比如SO2)等。解题时,条件特殊、已知条件多、具有特殊性的反应,常常是解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另外,解无框图题时,不要考虑太复杂,要大胆进行尝试。 2.已知A、B、C、D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常温常压下AB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B与C同主族,则: (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 (2)画出D元素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CB2与D2以体积比1:1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一个容积为15mL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无机物推断知识点

高化学必修一“无机推断” 一、常见的突破口: 抓住题目的突破口,是解决无机推断题的关键。题目中的突破口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显性的突破口通常是指物质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一些特征的反应现象;而隐性的突破口则往往是一些特殊的反应类型或者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固体状态:SO3液态单质:Br2、Hg; 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 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淡)蓝色:H2、CH4、CO 等在空气中燃烧;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不恢复的是Cl2、NaClO、Ca(ClO)2等次氯酸盐、氯水、过氧化钠、过氧化氢、活性碳)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l2、Br2、FeCl3、碘水等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 (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SiO2金属氧化物中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非金属单质:Si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通CO2变浑浊:石灰水(过量变清)、Na2SiO3、饱和Na2CO3、NaAlO2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教育改革的中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则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知识水平和知识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利用最少的时间、精力等来完成一堂高效率的课,以此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化学;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老师要认真备课 任何老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备课这一环节。然而,现在很多老师过于依赖优秀教师以及教学经验,在备课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认知差异。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获得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化学教育。因此,老师要认真备课,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化学课堂。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深入研究化学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另外,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还可以提前模拟教学情况,猜测学生在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尽最大可能消除阻碍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使其有序、高效进行。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备课中,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了三个层次:学生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以及还原剂等相关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并掌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要学会团结互助,树立集体意识。我将教学重点、难点放在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氧化还原的本质。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获取相关知识。 二、注重细节教学,联系实际应用 纵观历年的高考题,发现题目越来越偏向于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构建生动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咨询、统计等方式获取和教学相关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明白化学与人类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现在的高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打开思路,结合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在讲“雨水pH的测定”时,我引导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空纯净水塑料瓶沿瓶身的3/4处剪开,然后利用磨砂和纱布制成简单的雨水收集器,一共做了4个。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到星期天有降雨后,在学校选取了两个采样点采样并对“收集器”进行编号。为了能够进行对比,我引导学生分两个时间段进行采集,下雨开始时各取回一个采有一定水样的采样器(上午9:40),下雨结束后再取回另一个采样器(上午11:05).样品取回后,学生迅速把样品带入化学实验室,通过pH试纸测定pH.在这个实验中,工具简单,取样点都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地方,贴合生活实际,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和生产中处处有化学,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活跃了课堂气氛,了解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从学生熟知的饮料可乐入手,将可乐滴在用脱脂棉包住的过氧化钠上,进入“可乐点火”的魔术实验。一该实验贴近生活,学生对可乐熟知,也知道可乐是一种碳酸饮料。二是该实验利用了可乐中主要物质水与二氧化碳。对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打下伏笔。三是学生学完本节课后还可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是否只有碳酸饮料可以进行该实验,其他饮料可以吗?为什么?四是该实验融“滴水生火”和“吹气生火”为一体,只需要1-2滴可乐,反应速度就很快,现象明显,而且成功率百分之百。通过魔术实验的引入,活跃了课

最新高中化学无机方程式汇总

高中无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1◆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元素 4Li+ O 2 2Li 2O 4Na+O 2===2Na 2O Na 2O 2+2Na =2Na 2O(此反应用于制备Na 2O) 2Na 2O+ O 2 Na 2O 2 4Na+2O 22Na 2O 2 K+ O 2KO 2 2Na+S===Na 2S (加热可以爆炸) 2Na+2H 2O===2NaOH+H 2↑ (Na 不能把金属从水溶液中置换出来,除了酸,一般是先和水反应) 2Na+2NH 3===2NaNH 2+H 2↑ 4Na+TiCl 4(熔融)===4NaCl+Ti Na+KCl (熔融)===NaCl+K↑ Na 2O+H 2O===2NaOH (与下式对比,同物质的量设计反应浓度相同题) 2Na 2O 2+2H 2O===4NaOH+O 2↑(歧化反应,水不是氧化剂或还原剂) ( 此反应分两步:Na 2O 2+2H 2O===2NaOH+H 2O 2 2H 2O 2===2H 2O+O 2.使酚酞溶液先红后退色 ) Na 2O+CO 2===Na 2CO 3 (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生成盐)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无↑) Na 2CO 3+HCl===NaHCO 3+NaCl NaHCO 3+HCl===NaCl+H 2O+CO 2↑ 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2NaHCO 3 Na 2CO 3+ H 2O+ CO 2↑(考查试剂变质,类似有Na 2SO 3变质) NaHCO 3 + NaOH== Na 2CO 3 + H 2O (易考离子方程式书写,强调不会生成CO 2) Ca(HCO 3)2 + NaOH(少)==CaCO 3↓+ H 2O+NaHCO 3 Ca(HCO 3)2 + 2NaOH(多)==CaCO 3↓+ 2H 2O+Na 2CO 3 Ca(OH)2 + NaHCO 3(少)==CaCO 3↓+ H 2O+ NaOH Ca(OH)2 + 2NaHCO 3(多)== CaCO 3↓ + 2H 2O+Na 2CO 3 NaHSO 4 +Ba(OH)2 ==BaSO 4↓ + H 2O+ NaOH (恰好完全生成沉淀) 2NaHSO 4 +Ba(OH)2 ==BaSO 4↓ + 2H 2O+ Na 2SO 4(恰好溶液呈中性) 2NH 4HCO 3 + 2NaOH(少)== 2H 2O+Na 2CO 3 +(NH 4)2CO 3 NH 4HCO 3 + 2NaOH(多)== Na 2CO 3 +NH 3↑+2H 2O 2Ca(OH)2 + Mg(HCO 3)2 == Mg(OH)2↓+2CaCO 3↓ + 2H 2O(不是生成 MgCO 3) Na 2CO 3+ H 2O+ CO 2 = 2NaHCO 3 Na 2CO 3(饱和)+ H 2O+ CO 2 2NaOH+ CO 2 (少量)== Na 2CO 3 + H 2O NaOH+ CO 2(多量)== NaHCO 3 CO 2+Ca(OH)2(过量)===CaCO 3↓+H 2O 32232 2CO 2(过量)+Ca(OH)2===Ca(HCO 3)2 2NaOH+SO 2(少量)===Na 2SO 3+H 2O NaOH+SO 2(足量)===NaHSO 3 NaOH+HCl===NaCl+H 2O NaOH+H 3PO4===NaH 2PO4+H 2O 2NaOH+H 3PO4===NaHPO 4+2H 2O 3NaOH+H 3PO 4===Na 3PO 4+3H 2O NaOH+H 2S (足量)===NaHS+H 2O 2NaOH+H 2S (少量)===Na 2S+2H 2O 3Cl 2+6KOH (热,浓)===5KCl+KClO 3+3H 2O 3S+6NaOH (浓)===2Na 2S+Na 2SO 3+3H 2O 4P+3KOH (浓)+3H 2O===PH 3↑+3KH 2PO 2 Na 2O+2HCl===2NaCl+H 2O Na 2O+SO 3===Na 2SO 4 较易联合在一起考查计算,反应物介于2:1和1:1之间,5种情况,4种结果,或考查图像题向NaOH 与Ca(OH)2混合溶液中通CO 2 分阶段反应 反应现象对比不同,Na 2CO 3两阶段反应NaHCO 3与NaHCO 3 都可产生CO 2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易考离子方程式 歧化及碱性条件下离子共存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mol-1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m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V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 B单位:mol/L nB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V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v×M ②.称量③. 溶解④.转移⑤. 洗涤(2---3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液胶体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光亮的通路)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 SO2 CO2 NH3等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2SO4 HNO3 强碱NaOH KOH Ca(OH)2 Ba(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如:KCl和KNO3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溴水 CCl4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不 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钠焰色:黄色钾的焰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4+ 检验:加入NaOH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SCN)3 Al3+检验:加入NaOH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高中化学无机物除杂总结

除杂问题专题 除杂题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不繁。 气体的除杂(净化):气体除杂的原则: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 注意的问题: 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3)除杂装置与气体干燥相同。 典型例题 (1)H2、CO2的化学性质。 (2)SO42-的特性。 评析:①利用H2、CO2的性质不同,加以鉴别。 如H2有还原性而CO2没有,将气体分别通入灼热的CuO加以鉴别。 CuO+H2Cu+H2O 或利用H2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气体分别点燃加以鉴别。 或利用CO2的水溶液显酸性而H2难溶于水,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加以鉴别。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H2不能。 ②属于除杂质问题,加入试剂或选用方法要符合三个原则:(1)试剂与杂质反应,且使杂质转化为难溶物质或气体而分离掉;(2)在除杂质过程中原物质的质量不减少;(3)不能引入新杂质。

在混合物中加入BaC l2,与H2SO4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将其除去,同时生成物是HC l,没有引入新的离子。 答案: 2.下列各选项中的杂质,欲用括号内物质除去,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CO中混有少量CO2(澄清石灰水) B CO2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NaOH溶液) C O2中混有少量H2 (灼热氧化铜) D N2中混有少量O2(白磷) 分析: A 澄清石灰水能吸收CO2,不能吸收CO ,可到达目的. B CO2与HCl都和NaOH反应,故不能达到目的. C O2和H2混合二者体积比不知道,通过灼热氧化铜可能爆炸,不能达到目的. D 白磷自燃且生成物为固体,除去O2,能达到目的. 回答除杂问题,一定要全面分析,既要除去杂质,又要使主要成分(被净化的气体)不变质。答案: A D 3.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但氯化钠晶体里混入了少量硫酸钠和碳酸氢铵,设计一组实验,配制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提示:本题为除杂问题的实验设计,这样的问题一般要遵循“甲中有乙,加丙去乙,可产生甲,但不能产生丁”的原则。 答案: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SO42 -及CO 32-(原HCO 3 -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再续加稍过量的Na 2 CO3溶液,以 除去过量的Ba2+。过滤,保留滤液在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得不含杂质的氯化钠溶液。 分析:为了除去杂质NH4HCO3和Na2SO4,一般可提出两个实验方案:第一方案是利用NH4HCO3受热(35℃以上)易分解成气态物质的特性,先加热氯化钠晶体除掉NH4HCO3,再加Ba2+除掉SO42-;第二方案是用Ba(OH)2同时除掉两种杂质,这种方法简便,“一举两得”,故优先选用。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将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滴加稍过量的Ba(OH)2溶液,使SO42-及CO32-(原HCO3-与OH-反应后生成)完全沉淀。 检验Ba(OH)2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几滴Na2SO4或稀H2SO4,如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则表示Ba(OH)2已过量。 ②再续加稍过量的Na2CO3溶液,以除去过量的Ba2+离子。过滤,保留滤液。 检验Na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取少量滤液,滴加几滴HCl,如产生气泡则表示Na2CO3已过量。 ③在②之滤液中,滴加稀HCl至溶液呈中性(用PH试纸控制),就可得纯氯化钠溶液。 4、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氧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为了除去氯化铁杂

高中化学无机知识大汇总

无机化学知识点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B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

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 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 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l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化学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CH3COOH、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按组成分: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性质分:不成盐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 17.同素异形体:由同种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为同素异形体。(1)常见同素异形体:红磷与白磷;O2与O3;金刚石与石墨。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 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沸点为 ...HCHO ...). ....-.21℃ ...-.24.2℃ .....).甲醛( .....CH ..3.Cl..,.沸点为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苯及其同系物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