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山雀教案2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雀》教学设计
深度解教材
《山雀》以“我”的观察为线索,用充满情趣的语言,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
这是课文的表达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学习课文时,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明白作者的猜想,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找出这些根据,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事物。
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
教学时教师可先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作者的观察点。
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不同地方各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
让学生从作者的观察、想象中弄清自由的山雀是怎样拯救它的朋友,体会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突破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弄清作者是在有序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的。
难点:学习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被想象的事物人物化,把动物想成自己,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学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以谈话法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两只山雀之间的情谊。
学法: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为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想象山雀互相帮助的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展开想象的。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山雀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山雀的资料、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吋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1、教师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山雀的样子。
说说你在课外书籍中对山雀的了解。
2、学生交流资料,教师补充:体小活泼,行劫敏捷,好在林间穿飞,经常成群地在树上跳跃。
常见的有白脸山雀和沼泽山雀两种。
在我国及世界很多地方都能生活,山雀是益鸟,能消灭松林里的松毛虫和果园里的害虫。
3、导入:鸟是人类的朋友,很多作家都喜欢观察鸟、描写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文章《山雀》。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山雀的图片导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山雀产生直观的印象,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一读生字。
2、反馈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3)质疑问难。
教师引导:课文是不是很有趣,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3、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一想:在作者笔下的山雀是怎样的?在山雀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读课文后思考)
(2)反馈。
①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写了作者观察自由的山雀营救被拘禁的山雀的过程。
)
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想一想,作者先在哪观察,接着呢?
[起初作者用(望远镜)观察小山雀,后来又来到它们的身边(碰碰、摸摸),这种观察顺序就是——由远及近。
]
③读了课文,你感觉在作者的眼中,山雀是怎样的?不要求学生具体回答,能大致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要求会写的字并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自主书写,交流展示,评比写字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只讲解易错的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己去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初读,我们了解到当小山雀被一个庞大的“怪物”拘禁的时候,另一只小山雀并没有飞走,而是站在两三步远的树枝上掩护它的伙伴,为它传递信息。
这是两只多么友好、聪明、有趣的山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作者对山雀的喜爱,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3、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山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思考后回答:被拘禁的小山雀会装死,自由的山雀给它通风报信,它们非常可爱、有趣。
2、质疑导入:多么可爱的小山雀,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可爱的呢?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初学课文后对课文的领悟程度及其最真实的感受,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1、感受山雀样子的可爱。
(1)教师引导:大家都喜欢这两只山雀,那是因为它们不但样子可爱,行为也让人感动。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具体词句的感悟和山雀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①指导学生自学: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山雀样子的句子并思考作者写得怎么样。
②小组交流,反馈。
出示句子: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教师引导:你喜欢这些描写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因为作者描写颜色的词用得非常准确,同时“鼓鼓”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山雀的憨态可掬。
(指导学生读出它们可爱的样子。
)
(2)教师小结:这准确的描写和作者的细心观察是分不开的。
2、感受山雀行为的可爱。
(1)教师引导:当“我”看到小山雀时,它们在干什么?当“我”捉到小山雀时,被拘禁的小山雀有怎样的表现?自由的山雀又有怎样的表现?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出示句子一:我顺着这锯末铺成的白色小路朝上风头走去,很快就看见两只小山雀,正在用嘴凿枯树干,从烂木头里找虫子吃。
出示句子二:它们干得那么起劲,在树干上越凿越深。
①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哪个词语用得好,写出了什么?
②反馈:“凿”字写出了它们的动作,“干得起劲”写出了它们的勤劳。
(相机板书:勤劳——干得起劲)
(3)出示句子: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
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
①引导:反复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②学生反馈:从“纹丝不动”可以看出小山雀的机智。
(板书:机智——纹丝不动)
③教师提问:小山雀的身子一动也不动,心里一定也很紧张,它在想什么呢?(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是呀,对于小山雀来说,人是多么庞大怪物呀,被人堵在树洞里是多么可怕的折磨呀!这个时候,可真是,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提心吊胆,七上八下?)
④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得轻一点,感受它的机智与可爱。
(4)体会两只小山雀对话的部分。
①要求: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想象?他的依据是什么?
②学生反馈,教师指导。
a.出示句子一:你躺在那儿别出声,我在他旁边尖声叫唤,等他来追我,你就赶紧逃!
提问: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把这句话读得轻一
点,读出“劝告”的意味。
b.出示句子二:你还是再躺一会儿吧,他站在附近看呢?提问: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当“我”走到一旁,自由的山雀警告被拘禁中的山雀)
教师出示词语“警告”,引导学生读出警告的语气:急切、声音稍大。
提问:这里为什么用“警告”而不用“劝告”?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教师明确:不能互换,“警告”说明情况紧急,体现出了自由的山雀对被拘禁的小山雀的心和它急切的心情。
c.出示句子三:没有办法,出来吧——他还在那儿站着。
提问: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学生朗读后反馈:“我”等了很长时间,自由的山雀才发出尖叫。
d.读被拘禁的小山雀飞出后与自由的山雀的对话。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想一想: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反馈:作者是根据“互相低声交换意见”“东瞧瞧”“西望望”想象它们说话的内容。
(5)模仿山雀的叫声,再现情境。
①小组内练习鸟叫,并加入动作。
②选一组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山雀样子和动作的可爱,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描写的具体、生动。
三、总结写法,指导应用
1、过渡:小山雀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尖叫都令作者关注与留意,这也正是作者写得这样真实、具体的原因。
2、指导应用。
(1)引导:小山雀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可爱,让我们也想动笔尝试。
出示要求:说说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猜猜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组内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应用,及时安排说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想象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对于山雀这个幼小的生命来说,“我”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怪物,被拘禁的小山雀的机警、聪明让“我”静下心来仔细观察,那只自由的山雀完全可以逃走,可它为了朋友留了下来,观察“我”的举动并向朋友发出信息。
它们的互助和不离不弃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要学会关爱动物,因为它们是我们共同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