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大学课程教学大纲】食品质量与安全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是食品商品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是一门食品商品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是学习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的应采取的保证措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食品安全学的基本原理以及重要性;掌握腐败变质的基本特性、含天然有毒物质的食物、化学物质的污染、生物性污染、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对食品安全性影响的方式,危害性,安全性评价以及预防;掌握食品可追溯制度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食品安全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及研究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食品安全相关问题,并增强创新能力。
一、教学内容第一章食品质量与安全学概论1.1 食品质量的基本概念及内涵1.2 食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质量控制采取的手段1.3 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内涵1.4 食品安全体系的构成1.5 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联系与区别1.6 《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课程体系教学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手段。
第二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新制度体系的形成2.1 《食品安全法》的实施2.2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组成及其各部门的责任2.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新变化2.4 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2.5 可追溯制度的建立教学重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组成。
教学难点:风险评估制度与可追溯制度。
第三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预防3.1 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3.2 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因素组成及特点3.3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变化3.4 食品腐败变质的物理过程变化3.5 食品腐败变质的预防教学重点: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因素组成。
教学难点: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变化。
第四章食品化学性污染及其控制措施4.1 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概论4.2 农药的污染及其控制4.3 兽药污染及其控制4.4 重金属污染及其控制4.5 其它化学性污染及其控制教学重点:农药和兽药的污染。
食品安全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食品选择和储存方法,避免摄入不安全食品。
3、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概述1、什么是食品安全?2、食品安全的重要性3、食品安全风险2、食品选择与购买1、阅读食品标签2、购买新鲜、无污染的食品3、避免购买过期、变质、污染的食品3、食品储存与烹饪1、正确的食品储存方法2、正确的烹饪方法3、避免交叉污染4、健康饮食习惯1、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2、控制食物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3、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和高热量的食物5、食品安全案例分析1、分析一些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等。
2、了解食品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学会如何正确选择和储存食品,以及如何进行健康的烹饪。
4、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实际操作经验。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提问、回答问题等。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食品标签、制定健康饮食计划等,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进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课程简介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包括提升食品口感、增加食品保质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等。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和安全性,掌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作用;2、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及使用规范;3、熟悉常见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4、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食品科学、生物教育、化学教育、园艺技术总学时数:54 学分:3理论学时:54 实践学时:0执笔者:生命科学系寇灿任课教师:寇灿、兰玉倩、吕俊梅编制时间:2012年5月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必修课(生命科学系食品科学课群限选课).课程地位:《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教育专业、园艺专业、化学教育专业的理论基础课.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食品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同时还应得到鉴定方法能力的培养。
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鉴别食品安全。
二、总体教学目标本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
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食品安全的理论及动手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食品学知识基础和能力.《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生物技术学生的后续课程,为以后他们从事食品检验和制作做好理论准备,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食品科学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钟耀广主编。
食品安全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主要参考资料:1.孟凡桥主编.食品安全性。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2.杨洁彬等主编.食品安全性。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3.许牡丹、毛跟年编著.食品安全性与分析检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五、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掌握商品安全学的概念,熟悉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了解商品安全学的发展及研究进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第二节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一、生物性危害二、化学性危害三、物理性危害第三节国内外食品安全概况一、国外食品质量概况二、国内食品质量概况三、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四、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五、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节食品安全展望(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
《食品安全教育》授课方案
《食品安全教育》授课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理解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2.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选择安全的食品;3.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食品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食品安全2.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3.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4.食品安全的常见问题5.食品安全的防范措施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食品安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愿望。
2.讲授(1)什么是食品安全介绍食品安全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讲解食品安全受到的影响,包括食品本身的质量、生产加工的卫生条件、储存运输的环境等。
(3)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介绍如何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品,了解食品标签的含义,学习食品保质期的管理等。
(4)食品安全的常见问题重点讲解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激素、农药残留等问题,让学生了解食品中存在的潜在危害。
(5)食品安全的防范措施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保存、烹饪食品,提高食品卫生意识,预防食品中毒等问题。
3.讨论组织学生就食品安全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和危害性,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总结经验,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应用导向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设备2.食品安全案例资料3.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4.小组讨论和展示5.问题分析和解答六、教学检测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一年级食品安全教育教学大纲
一年级食品安全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一年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了解食品安全概念- 介绍食品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 了解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标志的含义2. 认识食品污染源- 研究各种食品污染的原因和来源,如细菌、病毒、化学物质等- 理解食品污染对健康的危害3. 研究食品存储和处理方法- 掌握正确的食品储存方法,包括冰箱储存、密封包装等- 学会正确的食品处理和烹饪方法,如洗手、煮熟食品等4. 培养良好的饮食惯- 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食物和饮料,如水果、蔬菜、牛奶等- 教育学生适量摄入各类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等5. 掌握食品安全的检测和防范方法- 了解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如食品抽检、过期日期查看等- 培养学生对可疑食品的辨别能力,如异味、变色等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观看影片、实地考察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小测、课后作业和参与度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以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预计为期15周,每周安排2节课,共30节课。
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七、教学辅助为了加强教学效果,将提供食品安全教育相关的活动、视频、互动游戏等教学辅助材料,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的课程大纲还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进一步制定和调整。
食品安全与毒理学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食品安全( Food safety)课程代码:504102020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 32 学分: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饮食安全的科学。
食品安全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预防措施,食源性疾病的特点、预防,食品安全管理。
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食品安全的最新国内外进展。
三、教学内容(注:下划双线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基本理论部分第一章食品安全绪论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概念、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关系,食品污染的概念、来源、分类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食品卫生学的意义、内容和方法。
食品卫生学进展。
我国已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任务。
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及其基本原则第二章食品微生物污染与腐败变质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污染食品的微生物种类,致病性微生物、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和非致病性微生物的概念。
细菌性污染:食品细菌的概念。
非致病菌与食品卫生质量的关系。
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的定义;菌落总数的定义、培养条件、表示方法和食品卫生学意义*。
食品菌相的概念,大肠菌群的概念与检测方法、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的定义和食品卫生学意义。
肠球菌(粪链球菌)作为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意义。
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及其卫生学意霉菌及其毒素的污染: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定义。
与食品卫生关系密切的主要霉菌。
影响霉菌生长和产毒的条件。
(完整版)《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开课单位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三、开课对象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四、课程性质专业主干必修总学时48学时;3学分。
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1、教学内容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残留限量;(4)有毒元素:铅;镉;汞;砷;铬;铝;(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POPs公约中的3类12种毒物及其来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的危害性;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产和使用现状;国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对策;(6)食品包装物中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包装材料的定义;食品包装的重要性及功能性;我国食品包装材料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发展对策;(7)食品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来源与危害;食品中的主要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简介1. 课程背景和重要性- 食品安全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趋势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的认识- 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课程设置- 课程时长和学分- 教学方式和教材- 评估方式和考核标准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学习要点1.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食品质量的定义和评价指标- 食品安全的定义和影响因素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食品中的常见有害物质及其危害-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食品安全管理的原则和实施步骤3.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及相关认证 - 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应用4. 食品检验与检测技术- 食品检验与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常用的食品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食品检验与检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5.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监管-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及其主要内容 - 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和机构- 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和效果评估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1. 授课讲解- 教师通过讲解方式传授理论知识- 结合案例分析和实例解释理论知识的应用2. 实验与实践- 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讨论与小组合作-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践问题- 学生通过合作项目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4. 独立研究与报告撰写- 学生进行规定主题的研究和报告撰写-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评定- 出勤情况和课堂表现- 作业和小组项目报告2. 期中考试- 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3. 期末考试- 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性考核- 主要包括综合分析题和论述题等4. 学生评价- 鼓励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 参考学生评价对课程进行改进和提升结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食品安全的理论及动手能力。
同时,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食品学基本概念及方法,还应得到鉴定方法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实践能力。
《食品安全学》作为本专业的后续拓展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检验和分析工作打好理论基础,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食品科学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食品原料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学》等课程作为先行课程,同时它又是《食品卫生检验课程》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教学重点是环境污染、食物中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化学物质、生物性危害等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食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现代高新技术等内容。
课程教学难点是食品安全性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高新检测技术原理和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讲授方法为主,并增加师生案例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问等环节。
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整理资料和专题讨论,加深对食品安全学最新学术内容的了解,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了解和掌握高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手段主要以多媒体教学和板书为主。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 食品安全性的历史观;(2) 食品安全性的现代内涵;(3) 食品安全性的监控措施。
2.重、难点提示(1) 食品安全的目前主要问题,影响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2) 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和管理体制。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系列假食品害人事件也一再给食品安全敲响警钟!“加强食品安全,让民众吃得放心”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研究人员日益重视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来源,掌握去除或避免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方法,选用安全的食品。
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与民族昌盛、国家繁荣息息相关。
人类祖先尝百草、吃野果,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体会到,许多食物除了能提供营养成分外,还能起到防病和治病效果。
“食用、食养、食疗、食忌”这些贯穿日常生活的膳食原则使“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实践。
这一运用膳食防治疾病的生活哲学不仅使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也造就了华夏古老文明的成就。
重视营养科学的普及,让学生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采取有效的营养措施,能大幅度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实践证明人类寿命愈来愈长,不仅有赖医学昌明进步,而且与人类越来越重视食品养生功能有关,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早已超越单纯满足生理需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作用、有效利用的方法,利用所学的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知识选择安全的食品,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本章教学目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食品问题也一再给食品安全敲响警钟。
因此本章主要介绍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着重介绍国内外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食品科学、生物教育、化学教育、园艺技术总学时数:54 学分:3理论学时:54 实践学时:0执笔者:生命科学系寇灿任课教师:寇灿、兰玉倩、吕俊梅编制时间:2012年5月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专业必修课(生命科学系食品科学课群限选课)。
课程地位:《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生物教育专业、园艺专业、化学教育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比较牢固地掌握食品学基本概念及方法,同时还应得到鉴定方法能力的培养。
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鉴别食品安全。
二、总体教学目标本课程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
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理论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能够具备从事食品安全的理论及动手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食品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食品安全学》作为食品生物技术学生的后续课程,为以后他们从事食品检验和制作做好理论准备,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以食品科学的历史、现状、发展中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钟耀广主编.食品安全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主要参考资料:1.孟凡桥主编.食品安全性.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2.杨洁彬等主编.食品安全性.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3.许牡丹、毛跟年编著.食品安全性与分析检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五、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掌握商品安全学的概念,熟悉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了解商品安全学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第二节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一、生物性危害二、化学性危害三、物理性危害第三节国内外食品安全概况一、国外食品质量概况二、国内食品质量概况三、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四、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五、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第四节食品安全展望(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国内外食品安全概况。
2、重点、难点重点: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
难点:食品加工中的危害因素分析。
(四)教学建议(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观看部分同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或者纪录片。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一)教学目标掌握环境污染的概念,熟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二、农业污染与食品安全第二节大气污染一、大气污染的来源二、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三、大气的环境监测第三节水体污染一、水体污染的来源二、水体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三、水体的环境监测第四节土壤污染一、土壤污染的来源二、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三、土壤的环境监测(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污染的概念。
了解食品污染的因素。
2、重点、难点重点:食品污染的因素。
难点:环境监测的原理。
(四)教学建议(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教学过程中可以观看部分同食品污染相关的纪录片。
第三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一)教学目标掌握生物性污染的概念,熟悉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细菌一、沙门菌属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三、志贺菌属四、空肠弯曲菌五、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六、副溶血性弧菌七、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斯特菌八、金黄色葡萄球菌九、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十、其他细菌第三节病毒一、肝炎病毒二、轮状病毒三、诺如病毒四、其他病毒第四节寄生虫一、囊尾蚴二、旋毛虫三、其他寄生虫第五节真菌毒素一、黄曲霉毒素二、赭曲霉毒素三、橘霉素四、展青霉素五、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生物性污染的分类及概念。
了解生物性食品污染的因素。
2、重点、难点重点:生物性污染的分类。
难点:真菌毒素的食品安全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四章化学物质应用的安全性(一)教学目标掌握化学性污染的概念,熟悉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农药残留一、农药的概念二、农药的分类三、环境中农药的残留四、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五、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六、农药的允许限量七、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八、几类农药的简介第三节兽药残留一、兽药残留的概念二、兽药残留的来源三、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兽药四、兽药残留的危害五、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的监测与管理第四节食品添加剂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三、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规范四、食品添加剂的毒性作用第五节有毒元素一、食品中化学元素的来源二、食品中化学元素的毒性和毒性机制三、汞四、铅五、砷六、镉七、防止化学元素污染食品的措施第六节多氯联苯一、多氯联苯的化学特性二、多氯联苯的毒理学三、食品中多氯联苯的吸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四、多氯联苯的危险评估五、多氯联苯的监测和控制第七节二英一、二英的化学二、二英的毒理学三、食品中二英的吸收四、二英的危险评估五、二英的监测和控制第八节多环芳烃一、多环芳烃的化学二、多环芳烃的毒理学三、食品中多环芳烃的吸收、分布和生物转化四、多环芳烃的危险评估五、多环芳烃的监测和控制第九节丙烯酰胺一、丙烯酰胺的化学二、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三、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四、丙烯酰胺的毒理学五、丙烯酰胺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七、丙烯酰胺的监测和控制第十节氯丙醇一、氯丙醇的化学结构二、氯丙醇污染的来源三、氯丙醇的毒性四、氯丙醇的分布和排泄五、氯丙醇的危险性评估六、氯丙醇的监测和控制第十一节硝酸盐、亚硝酸盐与N亚硝基化合物一、N亚硝基化合物的化学二、N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物的来源三、N亚硝基化合物的来源四、N亚硝基化合物及前体物的毒理学五、N亚硝基化合物的监测和控制六、N亚硝基化合物及前体物的限量卫生标准(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化学性污染的分类及概念。
了解食品污染的化学性因素。
2、重点、难点重点: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
难点: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规范、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措施。
(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五章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一)教学目标掌握天然有毒物质的概念,熟悉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存在于天然食物中有毒物质的种类二、天然有毒物质引起中毒的可能性三、食物的中毒与解毒第二节食物中的天然植物性毒素一、苷类二、生物碱三、棉酚四、毒蛋白五、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六、草酸及其盐类七、芥酸八、紫质及其衍生物第三节食物中的天然动物性毒素一、水产类二、两栖类三、其他动物组织第四节毒蘑菇和麦角毒素一、毒蘑菇二、麦角毒素(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天然有毒物质的概念,熟悉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重点、难点重点:食物中的天然植物性毒素的影响。
难点:食物中的天然动物性毒素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六章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安全性(一)教学目标掌握包装材料概念及分类,熟悉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食品包装的定义二、食品包装的作用三、食品包装的类别第二节纸及其制品一、纸的包装性能二、常用纸类包装容器三、纸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四、纸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第三节塑料制品一、塑料的组成、分类和性能二、塑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三、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第四节金属制品一、金属的包装性能二、金属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第五节玻璃一、玻璃的包装性能二、玻璃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第六节橡胶制品、搪瓷和陶瓷一、橡胶制品二、橡胶助剂三、搪瓷和陶瓷第七节印刷油墨的安全问题第八节中国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一、中国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二、食品包装的发展方向(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包装材料概念及分类,熟悉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重点、难点重点:中国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难点:食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七章非热力杀菌食品的安全性(一)教学目标掌握非热力杀菌食品的概念,熟悉辐照食品、超高压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超高压食品的安全性一、超高压食品的安全性二、超高压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第三节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一、辐照加工技术的安全性二、辐照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三、辐照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及辐照安全值四、国内外辐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非热力杀菌食品的概念,熟悉辐照食品、超高压食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2、重点、难点重点:超高压对食品中微生物的影响。
难点:国内外辐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八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教学目标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由来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第三节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一、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目的与原则二、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内容三、用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与法规一、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二、中国转基因食品的法规(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2、重点、难点重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难点:中国转基因食品的法规(四)教学建议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作业、实践环节设计第九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教学目标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熟悉GMP、SSOP、ISO9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 HACCP一、HACCP的产生和发展二、HACCP在中国三、HACCP的特点四、HACCP原理第三节 GMP一、GMP含义二、GMP的介绍三、国内外主要GMP第四节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一、卫生标准操作程序二、SSOP范例第五节良好农业规范一、概述二、良好农业规范的实施第六节 ISO9000一、ISO标准简介二、2008版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和特点(三)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熟悉GMP、SSOP、ISO9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