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法教程 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河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重点归纳与解析

河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重点归纳与解析

河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重点归纳与解析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新闻与传播的规律以及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复习重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媒体与社会、传播效果等方面对河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复习重点进行归纳与解析。

一、理论基础1. 新闻理论: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判断、新闻因素、新闻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2. 传播理论:主要包括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传播过程、传播媒介等内容。

3. 媒介理论:包括媒介发展历程、媒介功效、媒介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观察法等方法的应用与实施。

2.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案例研究、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的运用与掌握。

3. 文献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查阅、文献分析、文献评述等方法的运用与综合。

三、媒体与社会1. 媒介与社会影响:包括媒介与社会关系、媒介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媒介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 媒介与文化传播:主要包括媒介与文化关系、文化符号的传播、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3. 媒介与公共关系:包括媒介与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媒介在公共关系中的作用、公共关系对媒介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四、传播效果1. 传播效果评价:包括传播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传播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传播效果评价的实践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2. 传播效果研究:主要包括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传播效果的分析与解释等方面的内容。

3. 传播效果提升:包括传播效果提升的策略与方法、传播效果提升的案例与实践、传播效果提升的评估与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以上所述只是河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复习重点的一部分,仅供参考。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还应结合教材和教师的指导,全面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知识。

切记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证研究的能力同样重要。

只有全面掌握新闻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闻专业传播学万能考试复习资料[只要这些会了一切OK]

新闻专业传播学万能考试复习资料[只要这些会了一切OK]

考试内容和要求(一)考试内容测试学生对传播学基本知识、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认识、分析各种传播现象与传播实务的能力。

(二)必须掌握知识要点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传播概念库利的传播定义P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符号学传播与社会学传统P2-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传播的三个要素P32、传播与信息信息科学的主要贡献是把信息概念引入了传播学。

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3、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定义:社会信息系统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人类社会传播的五个特点P5-6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P85、传播的系统性: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P8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P107、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P11。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2、动物传播的局限:动物传播的局限P243、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了语言的论述P26-274、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语言的四个基本特征P275、口语传播时代:口语(命名)出现的意义P29;口语的局限P29-306、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P30;文字发明的意义P317、印刷传播时代:印刷术的发明(中国造纸印刷术、古腾堡印刷机)P31-32;印刷媒介的意义(施拉姆的论述及郭的补充)P328、电子传播时代:电子媒介的意义(时空和速度的突破、声音与影像信息系统的体外化)P33;电脑,电子媒介发展趋势(电脑、无线、通讯卫星和数字化技术)P33-349、信息社会的概念P3510、媒介传播的进化与社会发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和保存);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重点热点难点50题 考中传必看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重点热点难点50题 考中传必看

1大众传媒与和谐社会
2 大众传媒与信息公开
3 新闻媒介与舆论监督
4 新闻媒介与新农村建设
5 市场化与都市媒体发展
6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
7 媒介事件与传媒假事件
8 娱乐新闻的规范与边界
9 新闻职业规范与媒介伦理
10 公众人物与新闻侵权
11 媒介审判与司法公正
12 暗访与偷拍
13 采访权
14 新闻专业主义
15 调查性报道
16 财经媒体与经济报道
17 普利策奖与中西新闻价值观
18 新闻真实性与媒介公信力
19 大众传播娱乐化
20 大众传媒与弱势群体
21 大众传媒与专家、知识分子
22 媒介素养
23 传播与全球化
24 中国入世与传媒业变革
25 国际关系与国际传播
26 新闻与战争
27 体育与传媒
28 公共卫生与健康传播
29 危机公关与危机传播
30 影视媒介与视觉传播
31 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
32 网络传播与新媒介研究
33 媒介融合与融合新闻
34 媒介批评
35 大众传播与消费主义
36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37 新闻与宣传关系辨析
38 传播体制与社会转型
39 新闻媒介与社会系统
40 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
41 传媒经济的本质
42 中国传媒业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对策
43 中国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危机及对策
44 报业的数字化
45 电视新概念及电视业发展的新趋势
46 IPTV(网络电视)
47 手机媒体
48 网络媒体发展热点
49 网络杂志
50 中国传媒业广告市场发展动态。

新闻传播法教程 考试重点

新闻传播法教程   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5‘×5个1、新闻传播法:广义上来讲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条款。

是跨越多个部门具有多种法源的许多法律规范的集合体。

狭义上来说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煽动危害国家:包括五项罪名,一是煽动分裂国家罪,二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三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四是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五是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4、表达权(不一定是名词解释):表达权的核心是一项政治权利,公民运用出版物新闻媒介行驶表达权属于出版自由的范畴。

5、著作权:即版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自己的科学或文学、艺术等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简答题(8‘×5个知情权里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是什么?消极权力是指对自然存在的信息,公民可以自由地寻求、获取,国家、社会、他人只是承担了(消极的)不予干预、妨碍的义务、积极权利是指有关信息本来是应当让公众知悉的,但是现在它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人士手里,知情权必须借助他们的积极行为才能实现。

新闻法制建设的难点?1 法的刚性和意识形态的弹性矛盾;2 新闻媒介社会控制功能与表达功能的矛盾3 权利的普遍性和权力的等级性矛盾;4 法的稳定性和舆论导向的随机性的矛盾5 随即调控和依法行政的矛盾新闻侵权的要素、表现形式?要素以及表现形式 1 侵权言论已经发表 2言论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 3 言路具有特定指向 4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1 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科研目的而使用;2 为新闻传播而使用;3 其他公益使用;4 免费表演;5 特定群体使用论述题(15‘+20’如何避免新闻审判:1 变以侦查破案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2 变单向度宣传为中立平衡报道;3 变激情诉求为理性讨论党的纪律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法律、纪律和道德)?1 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展开和进行2新闻舆论监督不近视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而且是党和政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党和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支持3 要注重社会效果,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理论重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理论重点整理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传媒理论重点整理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媒体与传媒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且深入。

在山东省考研中,新闻传播学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需要考生准备充分并深入理解相关的传媒理论知识。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中的传媒理论重点进行整理。

一、信息社会与传播理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正逐渐进入一个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中的传播理论必然受到高度关注。

在考研复习中,考生需要了解传媒理论中的信息社会观点,以及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信息社会中的传播具有快速、广泛、多样化等特点,而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也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二、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媒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中的关键内容。

在准备考试时,考生需要掌握媒介对社会的塑造作用、媒介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媒介对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了解传媒理论中的经济学、政治学等相关理论对媒介与社会发展的解释和分析。

三、传媒对观众的影响传媒的存在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受众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复习资料中,考生需要对传媒对观众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这包括传媒的框架效应、认知理论以及媒介暴力等相关内容。

掌握这些传媒对观众的影响理论,有助于考生对传媒理论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到这些理论中。

四、传媒与政府关系新闻传播学旨在研究媒介对社会和政府的影响,因此传媒与政府关系的研究也成为了考研复习中的重点内容。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可以了解媒介监督、媒体与政府的合作关系以及政府对传媒的控制等相关知识。

同时,还需要深入分析传媒与政府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以及传媒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程度。

总结:新闻传播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学科,其中传媒理论作为核心内容,对于考研复习非常重要。

山东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中的传媒理论重点需要考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本文对信息社会与传播理论、媒介与社会发展、传媒对观众的影响以及传媒与政府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整理。

新闻法重点复习

新闻法重点复习

新闻传播法:广义:就是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公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

我国法律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我国参加或与外国缔结的国际条例和国际惯例等。

行政法规作为新闻传播法的渊源有三种类型:1.管理各类传播媒介的专门行政法规。

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2.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单项管理的行政法规。

例:《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3.其他行政法规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规定。

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新闻传播法与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治理国家,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也要法和道德并重。

首先是内容上互相吸收。

大多数法律规范都是从道德规范中提炼出来的,而法律规范一经确立又补充和发展了道德规范。

其次是职能上互相补充。

一是法律在总体上只能涉及人们的外部行为,而不能调整人的思想活动,而道德可以作用于思想意识领域;二是法律只能调整人们的部分行为,违法和犯罪行为都有一定的构成,对有些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但并没有构成违法犯罪,就有靠道德来予以劝阻和谴责;三是法律的作用主要在于禁止那些具有社会危害的行为,若有发生既予以制裁,而道德除了禁止还有发扬。

第三是实践上互相促进。

道德需要法律提出一个起码的评价标准和一个基本的保障机制,法律需要道德促进整个社会对于法律规定的行为规范达到普遍的共识和信仰。

我国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方针: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对出版内容的约束和管理实行追惩和预防相结合。

预防制:就是出版物内容的事先检查制,即出版物出版前,由政府专门机构对出版物内容进行审查,以决定出版,不出版或者是删改后出版。

追惩制:就是政府对出版物内容事先不作检查,出版后如发现违法内容依法惩处。

新闻传播法规重点自己整理归类

新闻传播法规重点自己整理归类

绪论:什么是法?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各国传播法?我国新闻传播法渊源?新闻传播法与共产党的政策?与法律?与新闻职业道德?1宪法规范1.2言论、出版自由概念和内涵言论自由;公民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公民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自由。

自由是有边界的理解:45页法律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呈现复杂的状态46页新闻传播活动中的表达权:核心是一项政治权利4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知情权:(消极与积极权利)1保障公民从新闻媒介上自由地寻求、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不受非法侵扰2规定有关部门、组织有向人民群众公开发布有关信息的责任。

这种新闻发布,一般是通过新闻媒介传播。

新闻工作者的权利采访、报道、评论、批评、通信、传播,归结起来就是表达和获知新闻工作者的一般原则:消极权利,积极权利,约定权利,隐形采访1.3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舆论监督: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批评建议,经过新闻媒体的表达,得到集中放大,形成社会舆论,就能对国家和社会事务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成为舆论监督。

公民的监督权: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都是监督权的范畴。

批评权和建议权又是出版自由的新闻自由的组成部分,成为舆论监督的法律依据。

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大题注意)主要特点:1共产党领导2党的个组织重视和支持3注重社会效果4实事求是5新闻媒介履行社会责任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大题注意)2:维护国家安全2.1禁止煽动危害国家德尔言论煽动:是一种言论方式,可以通过口述(讲演)、文字乃至广播、影视、戏剧、书画等方式来表现,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言论,其特点是:一是表述方式的非理性,就是使用浮夸的、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二是内容的非实性,如虚张声势,夸大其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的还要进行造谣诽谤;三是直接面对公众,即公然散布;四是具有导致反常行动的目的,希望激起他人反常的狂热,采取某种不利于社会的他人的行动。

新闻传播法考试重点概述

新闻传播法考试重点概述

新闻传播法考试重点概述1.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广义:就是指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

狭义:就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传播行业的专门性的法律,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

2.新闻传播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香港、澳门回归后建立的特别行政区所根据的法律;我国同外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内容。

3.现行《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自由、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发表意见、交流思想、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5.出版自由:是指公民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自由。

6.新闻舆论监督制度主要特点:共产党领导;党的各级组织重视和支持;注重社会效果;实事求是7.煽动定义、特点、六项罪名煽动是以口述、文字、影像、书画等方式,通过演讲或者借助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媒体,对他人进行宣传、鼓动,意图使他人去实施某些破坏性活动。

特点:一是表述方式的非理性,就是使用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二是内容的非事实性,虚张声势,夸大其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及造谣诽谤;三是直接面向公众,即公然散布;四是具有破坏性行动的目的,就是希望及其他人反抗,采取某种损坏社会和他人的行动。

罪名: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8.保密法鲜明体现了保密制度的中国特色。

9.什么是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的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10.《保密法》把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河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体理论与新闻采编技巧重点整理

河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体理论与新闻采编技巧重点整理

河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体理论与新闻采编技巧重点整理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媒介的运作逻辑、媒体的功能与效果以及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新闻传播学在河南省考研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本文将对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中的媒体理论与新闻采编技巧进行重点整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媒体理论的重点复习1.传播理论传播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传播在媒介中的过程与效果。

在复习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理论:(1)传播模式理论传播模式理论是研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因素及对传播效果产生的影响的理论框架。

其中包括传播者、受众、信息、媒介和环境等要素。

掌握这一理论,有助于理解不同媒介下信息传播的特点与规律。

(2)传播效果理论传播效果理论研究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与效果。

在复习时,需要了解媒体对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掌握不同媒体形式下信息传播的效果。

2.媒体理论媒体理论主要研究媒体的运作模式、媒体产品的制作与传播方式等。

以下几个媒体理论是复习的重点:(1)媒介决定论媒介决定论认为媒介本身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与效果。

在复习时,需要理解媒介如何影响信息传播,并举例说明不同媒介形式的特点与传播方式。

(2)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在信息接收与传播中的认知过程与机制。

复习时,需要了解社会认知理论对媒体影响力的解释,并分析社会认知对新闻传播的作用。

3.其他重要理论除了传播理论和媒体理论,还需要复习以下几个重要的理论:(1)新闻价值理论新闻价值理论是研究新闻资讯的新闻性与报道价值的理论框架。

复习时,需要掌握新闻价值理论对新闻选题与报道的影响,以及如何判断新闻资讯的新闻性与价值。

(2)媒介民主理论媒介民主理论研究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功能。

在复习时,需要了解媒介民主理论对媒体与公众关系、媒体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够就媒介民主理论进行批判性思考。

二、新闻采编技巧的重点复习1.新闻采访技巧新闻采访技巧是新闻人员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技能。

新闻传播法教程重点复习[试题]

新闻传播法教程重点复习[试题]

概念:1,人格权:人格权是指以主体依法固有的人格利益为客体的,以维护和实现人格平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为目标的权利。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自然人和法人所固有的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所必具备的人身权利。

2,传媒侵权行为: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发生的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

3,名誉的概念:名誉,是对特定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社会评价。

名誉,即名声,社会上人们对公民的品德、情操、声望、信誉、形象、性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名誉具有社会性、客观性、特定性、观念性、时间性等特点。

4,名誉权的概念: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论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正评价的权利。

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

5,真实:所谓真实,就是新闻或其他文章的内容同实际情况相符合,且这里强调的真实是法律上的真实即有证据支持。

6,隐私的概念:隐私是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

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事,即所谓“私”;二是个人不愿意被他人知悉(包括被他人打听、收集、传播等)或者受他人干扰,即所谓“隐”7,隐私权的概念: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8,肖像的概念:肖像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其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形象。

肖像的特征有:1可辨认性2具有专有性3具有财产性9,肖像权的概念:肖像权是公民享有的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依法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

肖像权是法律规定的自然人人格权。

10,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自己的科学或艺术等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部分。

11,著作权的客体:是指作者创作的以某种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12,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的主体是指著作权所有者,即作品的著作权人。

复习资料推荐系列之《新闻传播法》[1]1

复习资料推荐系列之《新闻传播法》[1]1

《新闻传播法教程》复习资料整理2012/12/1考试时间:12月6日(周四)10:00-12:00,逸夫楼三阶名词解释:【法律】广义的法律是指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体系。

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

狭义的法律,在我国就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其效力和地位低于宪法和法律,但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也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行政法规必须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行政法规作为新闻传播法的渊源有三种类型:一是管理各类传播媒介的专门行政法规;二是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某一具体事项进行单项管理的行政法规;三是其他行政法规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规定。

【新闻传播法】广义是指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包括宪法、民商法、刑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的条款。

狭义的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

【纪律】纪律是政党、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约束自身成员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是共产党的纪律和新闻单位内部的纪律。

共产党的许多规定,如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等,都属于纪律。

【表达权】学术上早就把言论、出版自由等归结为“表达权”的概念。

《宪法》中属于表达权范畴的公民权利还有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第四十七条规定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与表达权有密切联系的还有《宪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由于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通过新闻媒介发表意见、传播信息成为行使表达权最重要的方式。

(根据以上内容,自己归纳整理,书本上没有明确的表述)【知情权】“寻求、获取和传递信息的自由”。

新闻法复习重点

新闻法复习重点

新闻法重点一、新闻法的概念和特征广义:调整新闻传播活动各种社会关系,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总称。

狭义: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

我国目前没有狭义上的新闻传播法,但有广义上的新闻传播法。

新闻法的特征新闻法调整法律关系的广泛性,内容的复杂性。

二、我国新闻传播法的基本原则及渊源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原则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原则)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渊源:1、宪法第22条第35条(言论自由)第41条(舆论监督)第47条(从业)2、法律法律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分为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意外的其他法律。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防震减定法》《证券法》《气象法》等。

3、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的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按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5、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7、同外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内容三、中国古代新闻法特征①只讲人治,不讲法治②只准办官报,不准办民报③刑事化的新闻统制制度④只有禁止性规定,没有授权性规定四、危害国家安全的宣传煽动行为煽动定义:为了达到犯罪的目的,以书面,口头或者是其他形式,向不特定人或者是多数人实施宣传鼓动行为,使其产生犯罪的决意,或者是刺激,主张其已经产生的犯罪决意。

煽动特点:1、表达方式的非理性:浮夸,情绪性,蛊惑性;2、内容的非事实性:虚张声势,夸大其词;3、表现形式的公开性:直接面对公众,公开散布;4、目的的反常性:希望激起他人的狂热,不同于“书生空论”。

新闻法制考试复习要点重点

新闻法制考试复习要点重点

我国新闻法制的特点:(1)新闻法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2)新闻法制渗透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新闻法制对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比较详尽,而对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相对不足。

(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既要求严格的他律,也要求主动的自律,两者需要辩证地统一。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作为政治权力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它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

根据宪法第三十八条和《民法通例》中的规定,受到侵害的人有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做适当的赔偿。

应用,案例1:某公司的专利权被另一个公司使用,向政府反映得不到解决,于是向报社反映,并表示如果解决问题将提供100万奖金。

①作为记者,是否要去采访?②如果去采访,该怎样采访才能公正、公平、合理。

③如果看到100万奖金?2武钢发言人白方咆哮女记者。

案例分析:首先对案例内容做一个简短的介绍,然后再分析。

林江到海关拍摄作品《跳帮》,辑私时情形,后被画册收录,被中国新闻用刊用作封面负面报道,林江向法院提出诉讼,法院认为,林江是《跳帮》的作者,依法存有该作品的著作权。

中国新闻社未经过林江许可,擅自使用图片,并配以不相符的文字,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歪曲了作品的内容,没有给作者署名,并多次在刊物广告页上使用。

中国新闻社侵犯了林江的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

中国新闻社理后承担侵权责任,一个停止侵权行为,向林江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名词解释:1.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2.新闻法律关系:是指新闻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各方所形成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关系。

新闻传播学高考知识点归纳

新闻传播学高考知识点归纳

新闻传播学高考知识点归纳在新闻传播学这个领域里,有着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去了解和掌握。

无论是对于考试还是对于今后的工作实践来说,这些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对新闻传播学高考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传媒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包括了新闻的起源、新闻的内容和形式、新闻的传播方式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将分别从这些方面对高考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首先,我们来看新闻的起源。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对于新闻的定义以及新闻的起源和发展等问题。

新闻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可以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的组织形式。

而新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当时人们通过口述将一些重要的信息传达给其他人,这就是最早的新闻形式。

接下来,我们来看新闻的内容和形式。

新闻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时事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等不同领域的信息。

而新闻的形式则包括了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特写报道、专题报道等不同的形式。

在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对于新闻内容和形式的识别和评价等问题。

在新闻的传播方面,考试中也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

新闻传播的方式主要有传统媒体传播和新媒体传播两种方式。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而新媒体则包括互联网、微信、微博等。

在考试中,可能会要求分析不同媒体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和作用。

此外,新闻传播学还涉及到新闻报道的原则和技巧等问题。

在新闻报道中,要遵循客观、真实、公正、准确的原则,避免夸大事实和捏造事实等行为。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报道的技巧,如采访技巧、写作技巧等,以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新闻传播学还涉及到媒体与社会的关系。

媒体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塑造价值观等。

但同时,媒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媒体的商业化、媒体的权威性等。

在考试中,可能会要求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总之,新闻传播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新闻传播法教程》复习整理

《新闻传播法教程》复习整理

《新闻传播法教程》复习整理:一、导论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创制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的体系。

法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工具。

2,我国的政体: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和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具。

4,法律和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广义的法律与法同义。

狭义的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指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法并不仅仅表现为法律。

在我国,具有“法”的性质的还有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种形式。

法的各种表现形式即是法源。

5,我国现有的7个法律部门:宪法与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6,新闻传播法: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

既不是单一的法律文件,也不是某一个法律部门,它跨越多个法律部门。

又叫领域法。

狭义的新闻传播法指的是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事业的专门性法律。

7,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行为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创制的行为规范。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具有普遍性8,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关系的主体,又叫权利主体或权利义务主体。

权利主体有:公民和一般法人、新闻单位、设立新闻单位的单位、国家机关。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物、行为和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

新闻传播的法律关系最主要的客体就是新闻传播行为,其次是传播的信息和作品等精神产品。

9,权利是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益。

义务就是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

10,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立统一。

任何权利主体在享有某种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

任何权利主体的法定权利,对它在法律关系上对应的主体来说,就是法定义务。

11,相对权和绝对权。

12,法律关系的分类:公法关系和私法关系13,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重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重点梳理

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重点梳理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与传播现象、传播理论与方法、媒体与社会关系等的跨学科学科。

对于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复习来说,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的梳理,供考生参考。

一、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1.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 传播的定义与特征- 传播过程模型:拉斯维尔模型、彭斯洛普模型等- 传播效果及其评估标准:信息获取、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2.新闻学理论与方法- 媒介功能论与媒介效果论- 新闻价值与新闻判断- 新闻采集、报道与编辑等方法3.公共关系与组织传播-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 组织传播理论与实践4.传播伦理与规范- 传播伦理的重要概念与原则- 媒体自律与传媒监管二、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新闻传播的历史演变- 传统传播媒介与新媒体的对比- 新闻传播的革命与变革2.媒体与社会关系- 媒体的社会责任与公共服务- 新闻传播对社会变革的影响3.新闻传播业态的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和格局三、新闻传播研究方法1.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访谈、文本分析等- 定量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实证研究等2.媒介内容分析- 媒体报道的框架与话语- 媒介内容分析的步骤与应用3.媒介效果研究- 媒介对观众认知、态度、行为的影响- 媒介效果研究方法与实践四、新闻传播与社会问题1.网络传播与社会变革- 网络媒体的兴起与影响- 网络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关系2.政治传播与舆论引导- 政治宣传与政治传播的关系- 新闻传播对舆论引导的影响3.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 跨文化传播的概念与特点- 国际传播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影响综上所述,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复习重点主要涵盖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新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新闻传播研究方法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问题等方面。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这些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加以理解和应用。

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相信考生们能够为湖北省考研新闻传播学的考试取得良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5‘×5个
1、新闻传播法:广义上来讲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包括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等各个法律部门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条款。

是跨越多个部门具有多种法源的许多法律规范的集合体。

狭义上来说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如“新闻法”、“报刊法”、“广播电视法”等。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3、煽动危害国家:包括五项罪名,一是煽动分裂国家罪,二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三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四是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五是煽动军人逃离部队罪。

4、表达权(不一定是名词解释):表达权的核心是一项政治权利,公民运用出版物新闻媒介行驶表达权属于出版自由的范畴。

5、著作权:即版权,是指公民、法人依照法律规定对于自己的科学或文学、艺术等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

简答题(8‘×5个
知情权里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分别是什么?
消极权力是指对自然存在的信息,公民可以自由地寻求、获取,国家、社会、他人只是承担了(消极的)不予干预、妨碍的义务、积极权利是指有关信息本来是应当让公众知悉的,但是现在它被控制在特定单位或人士手里,知情权必须借助他们的积极行为才能实现。

新闻法制建设的难点?
1 法的刚性和意识形态的弹性矛盾;
2 新闻媒介社会控制功能与表达功能的矛盾
3 权利的普遍性和权力的等级性矛盾;
4 法的稳定性和舆论导向的随机性的矛盾
5 随即调控和依法行政的矛盾
新闻侵权的要素、表现形式?
要素以及表现形式 1 侵权言论已经发表 2言论有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违法性质 3 言路具有特定指向 4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
1 为学习、研究和教学科研目的而使用;
2 为新闻传播而使用;
3 其他公益使用;
4 免费表演;
5 特定群体使用
论述题(15‘+20’
如何避免新闻审判:1 变以侦查破案为中心为以审判为中心;
2 变单向度宣传为中立平衡报道;
3 变激情诉求为理性讨论
党的纪律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法律、纪律和道德)?
1 新闻舆论监督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展开和进行
2新闻舆论监督不近视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而且是党和政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党和各级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3 要注重社会效果,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

4 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
开放式思考
1突发事件(证券)
2陈永洲(诽谤、新闻侵权、法人人格权)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