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国特色建筑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南京民国建筑文化特质及其旅游资源性评价

南京民国建筑文化特质及其旅游资源性评价

南京民国建筑文化特质及其旅游资源性评价摘要本文通过阅读书籍文献和实地考察,首先了解了南京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其次对南京民国建筑的文化特质进行了深度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南京民国建筑的文化特质主要是地域性、时代性和中西合璧。

在此基础上,本人还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了旅游资源性评价,研究了它们的开发优势和劣势,了解了南京民国建筑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和文化内涵丰富、开发潜力大两大优势,但同时这些建筑还存在部分建筑没有得到合理保护和开发、建筑存在老化的问题、没有规划专门的旅游线路等问题。

在了解了南京民国建筑的文化特质和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我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多元的保护体系等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保护的方法和处理好民国建筑文化景区内的商业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线路等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开发利用的方法。

关键词:南京民国建筑;文化特质;中西结合;旅游资源性评价;保护和开发1.引言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我首先了解到了南京民国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等级高:南京中央级建筑较多,其规模、等级均是当时全国之最;二是类型全:南京的民国建筑按照建筑性质可以分为十大类:行政办公类建筑如国民政府总统府(现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纪念类建筑如中山陵、文教科研类建筑如中央大学(现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宗教类建筑如太平路清真寺、使馆类建筑如当时的美国大使馆、公共卫生类建筑如马林医院(现为鼓楼医院)、官邸类建筑如国民政府主席官邸(现为美龄宫)、工业类建筑、交通类建筑如浦口火车站(现为南京北站)和民居类建筑如国民政府总统府(现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三是艺术价值高:中华民国时期,南京汇集了一批优秀的顶级建筑师,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建筑创作活动,留下了风格各异的民国建筑。

四是内涵丰富:南京的民国建筑大多与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相关【1】。

在了解了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我将通过实地考察和阅读书籍文献的方式深入探究南京民国建筑的文化特质,了解其与其他建筑的不同之处,并对它们作出旅游资源性评价,以求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民国建筑。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报告

民国建筑调查报告民国建筑调查报告民国春秋2012-01-30 12:04:06作者:年安新华:?中国名城?发布者:民国阅读次数:0繁體中文民国建筑是指民国时期建立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

民国定都,从1912年算起是38年,从1927年算起是23年,其中有8年迁都。

正是在这二三十年时间里,留下了900多万平方米有特色的建筑,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筑不下200座,使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博物馆〞。

“汉唐建筑看,明清建筑看,民国建筑看〞,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

民国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现在使用较多的近现代建筑这个概念,是对民国建筑概念的拓展,向上延伸至清代晚期(19世纪中叶),向下延伸至中华人民国建立以后的初期(一般为1950年代,也有主延至1970年代者),其主体仍然是民国建筑。

一般而言,使用近现代建筑这个概念是恰当的。

考虑到的特殊情况,使用民国建筑这个概念那么更有意义。

民国建筑溯源1912年1月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为国都,的城市建立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

从民国八年(1919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0年间,总共进展了大小深浅不同的城市总体规划7次。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古力治制订?首都方案?。

?首都方案?于1929年12月完成,容包括人口预测、城市功能分区(中央政治区、行政区、住宅区、文教区、工业区、商业区)、道路系统、市政工程等。

实施较早的是道路系统中的大道,目的是配合先生遗体奉安大典。

与此同时,出现了一批行政建筑、纪念建筑、文教建筑、公共建筑、里弄建筑、官邸建筑、工业建筑;另有外国人兴建的XX、教育、公益建筑,还有一批外国使领馆建筑。

这一大批民国建筑,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一是陵园地区。

包括陵、植物园、行健亭、音乐台、光华亭、仰止亭、流徽榭、藏经楼、国民革命历史图书馆(今陵7号)、石屋、永慕庐、永丰社、孝经鼎、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谭延闿墓、航空烈士公墓、天文台、中央体育场以及蒋介石、汪精卫、科、学良、林森、果夫、立夫、何应钦、唐生智、冯玉祥等100多位国民党党政军高级官员的公馆、别墅。

颐和路公馆区调研报告

颐和路公馆区调研报告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调研报告——从街道角度出发姓名:姜潇班级:建筑学一班学号:235315120指导老师:陈尚峰摘要: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首都计划”,现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中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区域。

作为民国的高档住宅区,国民党的高官名流,外国的公使馆云集于此。

在这片37.8万平方米的区域内,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仍有225幢,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

颐和路公馆区的建筑风格迥异,从外形上看有西班牙式、英国式、西方古典式、折衷式等等风格,构思巧妙,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洋房在如今看来宛如万国博物馆。

有人说:“一条民国路,半部民国史。

”此话再恰当不过。

整个公馆区最显幽静的街道就是颐和路,街道2侧树木有些甚至有2人合抱之粗,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筑林立在两侧,和四周繁华甚至略显喧闹的南京都市比起来,颐和路更多了一分清幽与平静,多了几分浓郁的文化气息。

颐和路街道两侧是一片连着的住宅建筑群,各式民国建筑遍布其中,它们各有各的故事,这些建筑的意义早已不是建筑本身,它早已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关键词:建筑风格清幽氛围文化载体正文:我国著名作家张守仁曾称颐和路为:“中国最美街道。

”在我看来,这样的赞誉一点也不为过,当我轻轻走过颐和路,我看到的是一个十分优雅的环境,那儿绿树成荫,你看不出一丝的杂乱,高大的树木遮住了全部的阳光。

有些民居我们无法进入其中,但即使隔着铁门也能感受到他那独特的气息。

而在一些依然可以进入的别墅庭院中,我依然可以看到大量的花木生长其中,那些足有2人合抱之粗的古树疤痕累累。

似乎向我诉说着悠久的历史,诉说着那段尘封的记忆。

颐和路真的不能算长,但两岸的建筑几乎没有样式重复的,美式,法式,西班牙式等各种风格建筑物林立在道路两侧,道路与建筑早已看不到了当年的繁华富贵,那些历史已被老旧的建筑物掩盖其中。

张守仁在2005年还写过这样一段话;“在我心目中,世界上没有哪条街道可以和颐和路媲美——即使是法国最豪华丶最漂亮丶气度最轩昂的香榭丽舍大街,也不能和我心中的颐和路相比。

民国建筑分析参考文档

民国建筑分析参考文档

转型期(1919~1927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次年在我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 运动,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得到宣传,也影响到当时的建筑界。一批学 有所成的中国建筑师从国外回国,打破了西方建筑师垄断中国建筑界 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建筑,处在由西方建筑师占垄断地位的“洋风” 时期向中国人的建筑活动占主导地位的“自立”时期的转变过程中。 代表性的建筑有金陵大学建筑群、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等,一味模仿 和守旧的建筑观念发生了碰撞和融合。
分析人: 张宇 胡哲平 陈雪艳 陈妍
——1111401
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1912年1月1日,随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大总统,民国建筑的历史由此拉开序幕。截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在前后38年的时间里,在我国的南京、上海、北京、天津、武汉、重庆、 广州、厦门、青岛、烟台、沈阳、大连、台北等大中城市,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民 国建筑,它们种类多样,风格各异,体现了各个城市的独特风貌。
产生期(1912~1919年)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 了中华民国,但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由于孙中山在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对南京的城市建设尚未来得及规划,就 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窃取政权后,随即将首都迁到北京。尽管如此, 孙中山仍坚持认为南京是作为首都的最佳之地。他在1918年出版的《建国方略》 中写道:“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 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 佳境也。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最丰富区域之中心,虽现在已残破荒凉,人口仍 有一百万之四分一以上。……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然而,由于连年 的军阀混战,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也不时地被卷入到战争的旋涡之中,建筑事 业的发展步履蹒跚。这一时期,南京的绝大多数建筑仍采用传统的民族风格,部 分建筑采用清末南京开埠以来输入的西方建筑风格,以照搬照抄西洋风格的建筑 为主流,因此,有关建筑学家称之为“洋风”时期。代表性的建筑有下关扬子饭 店(今下关公安局)、和记洋行(今南京肉联厂)建筑群。

中国民国建筑调查

中国民国建筑调查
2.2 西式建筑风格
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地不断扩大,西式建筑也逐渐传入中国。这些建筑通常采用砖 石结构,屋顶采用坡屋顶,内部装饰也更加现代化。例如,上海的外滩、广州的沙面等都 是西式建筑的代表
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2.3 中西结合 建筑风格
中西结合建筑风格是 民国时期特有的建筑 风格,这种风格是将 中国传统建筑和西式 建筑相结合,形成一 种新的建筑形式。例 如,上海的和平饭店 、广州的白天鹅宾馆 等都是中西结合建筑 的代表
P 2 ART
民国时期建 筑风格
COMPANY LOGO
2
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2.1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在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建筑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 建筑风格通常采用木结构,屋顶采用琉璃瓦等传统材 料,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例如,南 京的夫子庙、北京的故宫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
民国时期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历史价 值和文化价值,还具有现 实意义和实用性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调查和研 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 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 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THANKS
P 1 ART
民国时期建 筑背景
COMPANY LOGO
1
民国时期建筑背景
x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型期,这 一时期的建筑也反映了这种转型
中国传统建筑在此时仍然占据主导地 位,但西方建筑的影响也逐渐渗入中 国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 地,如上海、广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成为了中西建筑的交汇点,也成 为了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基地
民国时期的建筑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 建筑风格和材料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 统和自然环境条件。例如,南方的建筑通常采用竹木材 料和坡屋顶,而北方的建筑则更喜欢使用砖石材料和平 屋顶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特色研究——以南京民国建筑为例

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特色研究——以南京民国建筑为例

·16·基金课题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PZY2015C233基于地域文化的建筑装饰特色研究——以南京民国建筑为例耿亚娜1,2(1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2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56)摘 要:在一定程度上,建筑是社会和人文关系中精神文化、符号文化、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的载体。

它源于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建筑形式上的丰富多彩,也展示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作为六朝古都和中华民国政府的首都,南京是一座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城市。

而南京浓厚的民国文化可以从城市各个角落民国时期的建筑物及建筑装饰上得到体现。

由此,本文从极具南京民国特色的历史街区和国民政府机构的建筑出发,研究其建筑装饰特色。

关键词:地域文化;南京;民国;建筑装饰特色1…南京民国建筑的背景和基本特征南京民国建筑特指在1912—1949年期间具有南京古都文化特点的建筑。

第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的中国建筑师,他们重视本土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传承与融合,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建筑的民族形态,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式民国风格建筑。

[1]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吕彦直先生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它是南京被称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博物馆”最重要的建筑代表作品之一。

从内外两个角度来探索民国建筑的装饰特色。

首先,在内部结构上,此类建筑一般采用砖混结构,且在其一些特殊部位,如墙和柱子在建筑物中起竖向承重作用,这两个部位一般会采用砖或者砌块来砌筑;而在横向的梁、各层楼板、屋面板、桁架等位置则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从外立面来看,民国建筑呈现的效果是整体简洁朴实,细节富于变化。

我们可以从3个基本元素来区分民国建筑外部形态,即坡屋顶选取的样式、外立面的拱券以及清砖。

民国建筑给人的视觉效果极具中国风和历史深度。

2…南京民国历史街区的建筑装饰特色2.1…南京1912街区南京1912街区在总体定位上是时尚商业休闲街区,由19幢民国风格的建筑及4个街心广场围合而成。

古建调研报告

古建调研报告

二.南京夫子庙景区古建概况
1.简介 历史沿革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先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 元年,元代为集庆路学,明代为应天府学,清代将府学。咸丰年间毁 于战火,同治八年重建。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焚毁。1985年后重建。 白鸽飞扬的音乐台
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十一次定都,六朝时代夫子庙地区以相当繁华。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 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内秦淮上曾“浆声灯影连十里”,繁华一时。 1984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和南京市人民政府对重点开发秦淮风光带进行了复建和整修,恢复了 明末清初江南部分酒肆街市风貌,秦淮河又再度成为著名游览胜地。经过修复的秦淮风光带,以夫 子庙为中心,以及周围一代景观,集古迹,园林,画舫,街市,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还有秦淮 灯会,地方风味小吃等,是游客为之陶醉。2000年被评为国家第一批4A级景区。1985年,南京市 政府修复了夫子庙古建筑群,还改建了夫子庙一代的市容,许多商店,餐馆小吃都建成明清风格, 并将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建成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街,夫子庙恢复了旧观,又展现了新容。
众的重视,其现存的价值和利用也越来越被体现。针对他们的修复和保护状况, 下面对其做一些主要的说明。 . A.南京1912街区的民国建筑群


南京1912街是为了纪念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当上大总统而命名的,对南京有着特殊的意义。其 民国的建筑古朴精巧,错落有致,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特色让每个去过的人都会念念不忘。就象上海新 天地一样将会成为南京的名片,那里充满着怀旧的气息,每一处都让人喜欢。在有着深厚文化气息的南 京,南京1912街也是一个有着独具魅力的地方,现代的1912街充满了时尚气息。 “南京1912” 是目前南京唯一的集餐饮、娱乐、休闲、观光、聚会为一体,文化、品位于一身的时 尚休闲商业区及知名品牌的最佳展示地,“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是 “南京1912”的目标定位, 其 消费人群主要锁定城市白领、小资、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商务客人、游客等。东西方时尚将在这里交 融汇聚,古典与现代文化也将在这里前后传承,南京1912是南京新崛起的高尚休闲商业区。 现状概述 青砖黑瓦 怀旧风情 .喜欢这里,倒不是因为这些时尚的酒吧和高档的消费所带来的快感, 而是这里的建筑。喜欢一切带有自己浓郁特色的建筑,民国风格,毫无修饰与浮华的青砖既是墙体 ,又是外部装饰,烟灰色的墙面上,勾勒了白色的砖缝。 对于这一区域内的民国建筑,除了对其进行了内外部的修缮和装修外,之后为了考虑其观赏和利用 价值,对这一区域进行了上述的商业开发,既保证这一区域老房屋的利用,也带来了旅游消费的热潮。 它与周边的总统府和梅园新村纪念馆一起拉动了该区的旅游消费文化。这一区域的民国建筑不仅成为了南 京的名片,也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一直都成为保护维修的重要对象。 当你走在1912街区上时,依然可以看到这些老建筑上的沧桑痕迹, 虽然他们已经被粉刷和翻修过。街道里的小品,院墙的镂纹,还 有建筑立面上的精致花纹都呈现民国建筑的古朴之美。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一、团队介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三、实践报告1、首都计划2、兼容并蓄3、历史价值4、建筑现状5、发展措施6、走访颐和路四、问卷调查1、样本及反馈2、总结与分析五、参考文献一、团队介绍:1、指导老师:***2、组员:顾善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南京的民国建筑作为西风东渐时兼容并蓄的辉煌产物,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

一批批留洋归来具有现代思想的建筑师;一张张具有承前启后、高瞻远瞩的构造图纸;一次次针锋相对、坚守原则的讨论,正是这些先哲对艺术地不懈追求与对完美地执着捍卫,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物,在历史的洗礼中愈久弥新。

一块块砖瓦的修缮,一座座楼阁的雕镂,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后的徜徉,总能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也许古色古香与川流不息只是一张窗纸的间隔。

这批伟大的建筑群不仅赋予日常的功能的作用,其意义更在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国都的象征,其缩影俨然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一个可用五官直接接触感受的博物馆。

官方建筑的领袖号召,公馆别墅的东西交融,公共建筑的简约大气,烈士陵园的庄严凝重。

不仅折射出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也承载了中国人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对未来现代化的一种美好想象.一代人近30年的努力造就这样一批等级高,类型全,价值大,内涵丰富的建筑群。

每当举起相机,耳边听到的是匆匆而过的人流,留下的记忆不知应作何味。

被划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建筑是幸运的,她们可以依旧风华卓资,定期还有专人修缮,而诞生于同时代却被后人遗忘的建筑只能烟雨中了。

三、实践报告:首都计划在中国建筑的历史上,南京民国建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自鸦片战争轰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西方建筑样式开始传入南京。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开始了作为现代都市的营造。

1928年,蒋介石建都南京,由此出现持续十余年的营造高潮。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报告_张年安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报告_张年安
嗓国 民改 府汗 政院 旧 i J l 南 京政 一 户学院 { \ . (摄影 : 贾术)
匡 目
文通银 行南京分行 旧址 地址 : 中 山东路 }号 建筑年 代 1933 一1936年 建筑 平 面 近似 正 万 形 . 爱 奥 尼 柱直 贯 上 下
三层 入 口设 包 金 属 双扇 门三 座 门媚 浮
中央博 物 院等 , 其等 级和 规模
均属当时全因乃至东亚之最 二是开创性 1 9 世 纪 末2 0 世
献 童高
宗侃
以吕彦直 陈植
梁 思成 刘敦 祯
杨 廷宝 徐 敬直 李
纪初 , 在西 方强 势侵 人面 前 , 中国
奚 福泉 等为 代表
他们 在创
建筑 界 曾经 一度迷 失 自我
天津
土海
作设 计思 想的 更新 的规 划
都 , 南京 的城市 建设 出现 前所 未有
的高潮 从 民国八年 ( 1 9 1 9 年 ) 至
外国使领馆建筑 这 一 大批 民国建 筑 , 主 要 分布 在五个区域 : 一 是 中山 陵 园地 区 包括 中 山
民国三十八年 (1 9 4 9 年 ) 3 0 年间 , 南京总 共进 行 了大小 深浅 不同 的城 市 总 体规 划 7 次 其 中最 主要 的 就
新都 财政
, 戏院 (新 , } 囚成 , /_后改 名为胜 利电影院
部 ( 今南万 儿 ,I 成后勤 部 宿 舍 ) 中央 l 反店 等
此 外, 北 极 阁
高楼 }J
集 1,地 I K
鸡鸣 宇 鼓 楼
汉 日路
傅厚 岗
长江 路
太 平 南路 等 地 区 , 也 是 民 l ] 建筑相 对 v
丙都 讨 一 J ] t

南京民国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

南京民国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

南京民国建筑的旅游开发研究摘要: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环境风景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及考古地址等”。

文化遗产保护区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名城、重要考古遗址和有永久纪念价值的巨型雕塑及绘画作品。

从文化遗产的定义可以看出,民国建筑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遗产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不容忽视。

从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这段历史时期,在我国南京、上海、武汉、北京等城市出现了大批的民国建筑。

关键词:文化遗产民国建筑1.引言一座城市的历史,是通过建筑来诠释的:南京现存民国建筑遗迹1000多处,犹如一部民国兴衰历史。

一座座民国建筑,就是一张张城市名片。

南京的民国建筑是独一无二的,它是金陵春梦的留影,是中国历史隧道的近端。

南京作为中华民国首都期间,曾兴建了数量众多、流派纷呈的华宇佳构。

这批优秀民国建筑,是南京有形和无形的财富,它构成了南京古都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南京民国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它在建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保护好这些民国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一些建筑学家评论的:“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形成南京文化兼容并包的特征,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一、团队介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三、实践报告1、首都计划2、兼容并蓄3、历史价值4、建筑现状5、发展措施6、走访颐和路四、问卷调查1、样本及反馈2、总结与分析五、参考文献一、团队介绍:1、指导老师:***2、组员:顾善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南京的民国建‎筑作为西风东‎渐时兼容并蓄‎的辉煌产物,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

一批批留洋归‎来具有现代思‎想的建筑师;一张张具有承‎前启后、高瞻远瞩的构‎造图纸;一次次针锋相‎对、坚守原则的讨‎论,正是这些先哲‎对艺术地不懈‎追求与对完美‎地执着捍卫,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物,在历史的洗礼‎中愈久弥新。

一块块砖瓦的‎修缮,一座座楼阁的‎雕镂,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后的‎徜徉,总能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也许古色古香‎与川流不息只‎是一张窗纸的‎间隔。

这批伟大的建‎筑群不仅赋予‎日常的功能的‎作用,其意义更在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国都‎的象征,其缩影俨然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一个可用五官‎直接接触感受‎的博物馆。

官方建筑的领‎袖号召,公馆别墅的东‎西交融,公共建筑的简‎约大气,烈士陵园的庄‎严凝重。

不仅折射出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也承载了中国‎人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对未‎来现代化的一‎种美好想象.一代人近30‎年的努力造就‎这样一批等级‎高,类型全,价值大,内涵丰富的建‎筑群。

每当举起相机‎,耳边听到的是‎匆匆而过的人‎流,留下的记忆不‎知应作何味。

被划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建筑‎是幸运的,她们可以依旧‎风华卓资,定期还有专人‎修缮,而诞生于同时‎代却被后人遗‎忘的建筑只能‎烟雨中了。

三、实践报告:首都计划在中国建筑的‎历史上,南京民国建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最新-关于民国特色建筑调研报告 精品

最新-关于民国特色建筑调研报告 精品

关于民国特色建筑调研报告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潮与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现存民国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中西兼容、风格多样。

民国特色建筑具有多元价值与丰富内涵,既传承古制,又融汇中西,数量众多,特色鲜明,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和岭南文化的见证,体现了广东悠久的海洋传统、“乡土气息”和“侨乡风格”,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但长期以来,我省不少地方在城市建设与现代化长远目标上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遗产保护的偏差,对民国特色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全方位的深刻认知,许多有价值的民国建筑受到不应有的“冷遇”,没有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和开发。

如何避免“建设性破坏”,重新焕发广东民国特色建筑在岭南建筑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应该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全省有一万多处民国特色建筑,粤中地区现存建筑数量最多,粤东次之,粤西较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许多有价值民国特色建筑的“建设性破坏”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民国特色建筑有效保护与开发机制不到位,产权关系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法规条例执行力不足。

课题组认为保护现存广东民国特色建筑刻不容缓,提出以下建议:1、以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为愿景,从文化战略高度认识现存广东民国特色建筑的价值和意义;2、以打造城市文化个性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制订“近现代建筑和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逐渐改变对单一建筑物的孤立保护模式,复原建筑物得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空间;3、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加强对民国特色建筑的全面调查研究;4、以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为途径,促进民国特色建筑在文化产业上深层次开发;5、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精心培育、设计广东民国特色建筑“申遗”项目。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加强土地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积极化解土地管理工作难题,推进XX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年4月至10月,对XX区土地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XX区土地现状及其利用情况XX区辖区内现有土地总面积为262.067平方公里(合39.31万亩,占XX市土地总面积的2.6%)。

关于沈阳古城、古镇、古街区、古村落、古民宅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沈阳古城、古镇、古街区、古村落、古民宅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沈阳古城、古镇、古街区、古村落、古民宅的调研报告按照省旅游局《关于对全省古城、古镇、古街区、古村落、古民宅进行调研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对全市相关区县的古城、古镇、古街区、古村落、古民宅情况(以下简称“五古”)进行了摸底,在省旅游局调研组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沈阳方城地区和沈阳路民俗特色街,还在文物部门、规划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五古情况的初步统计。

现将调研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沈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历史的沧桑变幻为城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中,除去墓葬类、寺庙类的资源,我们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古遗址资源进行了梳理。

一、古城资源按照已收集上来的情况,沈阳的古城古镇既有汉代(东陵区上伯官村)、高句丽时期(石台子山城),辽代(新民辽滨塔、康平祺州)古城遗址,也有代表明清时期的古城。

1.沈阳方城沈河区方城地区是指东、西、南、北顺城路以内的区域,面积约169公顷。

该地区从战国时期开始有城市建设至今,是清前期的都城和中后期陪都建设的重点区域,沈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完整记录了清前与奉系军阀时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具有“十字街”、“井字街”两种道路格局和“宫城居中、前朝后市”的传统都城格局与特征鲜明的宫殿建筑群、多种近代建筑风格的帅府建筑群,对研究清、民国时期历史和中国传统建筑、近代建筑以及城市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该地区现状文物保护较好,但建筑周边环境保护力度不够,街区整体风貌有待进一步强化。

规划部门认为应在在保护好各文物建筑的基础上,延续“井字街、宫城居中、前朝后市”的中国传统都城布局模式,强化北通天街轴线,严格控制故宫、帅府建筑轴线南侧的建筑景观,加强对“井”字街沿线建筑檐口、屋顶形式的引导和控制,整体协调“井”字街两侧建筑的风格、体量。

按照皇城地区的总体规划,沈阳方城的改造依照“以轴举城”为原则,建立以沈阳路(抚近门至怀远门)为横轴,北通天街(沈阳路至南顺城路)为纵轴,将沈阳路改造和打通北通天街结合起来,在故宫和帅府之间构建“T”字特色文化街区,重点发展宫廷餐饮、皇家住宿、文化旅游纪念品、满清文化精品店等业态。

南京民国建筑研究--以中央饭店为例

南京民国建筑研究--以中央饭店为例

2021·04民国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不断交融碰撞的产物,无论是在造型艺术、建筑风格还是装饰设计上都极具独特之处。

而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受当时《首都计划》的影响,其城市建筑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不仅成立了专门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更吸引了以梁思成、吕彦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归国建筑师,进而诞生了一大批建造精美、流派纷呈、风格多样且极具高等级、大规模的民国建筑,使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建筑博物馆”。

而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中央饭店,更是位于南京总统府东侧,是当时社会名流、政府要员的主要下榻之所,多次举办重要军政活动。

其地理位置以及建筑用途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南京中央饭店建造设计的高标准、高要求,是民国时期建造设计集大成的结果。

作为建筑学工作者,我们在倡导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今天,有必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以中央饭店为例围绕南京民国建筑特色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南京中央饭店简介南京中央饭店位于玄武区中山东路237号,与南京总统府毗邻,以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等为代表的民国时期许多风云人物、达官显贵多踏足过此地。

这同时也使得南京中央饭店成为当时各种军政要务、酒会、记者会的主要举办地,决定了其民国时期最豪华最大酒店的社会地位。

整个饭店建筑呈一个巨大的“回”字形,在每层楼都设有宽达3米的观光走廊。

又因建筑中央呈“口”字形天井,因此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房间的照明,使任何位置的房间都能够显得十分明亮。

从建筑规模上来看,南京中央饭店上下三层结构,共200多套客房,包括单、双人间,以及三、四人间的大客房,底层更是专门设有用于为顾客服务之用的理发店、小商店、洗衣部、餐厅、车辆出租部等。

同时为彰显酒店的服务品质,除为每个客房配备电风扇、暖水汀等家居设备以及西式盥洗室外,酒店还专门定制了标有中央饭店字样标志的西式铜床、家具,并安装了进口电梯。

从正式营业开始,中央饭店始终作为南京一座标志性建筑存在,是当时社会重要的商业、政治活动场所。

南京民国建筑及装饰风格的历史与美学价值研究

南京民国建筑及装饰风格的历史与美学价值研究

管是依生之美也好,规范之美也好,它们最终导向的都是尚和之美。

四、结语壮族人民对花图腾的崇拜,是其对人之根源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与解释。

壮族人民对花图腾不管是亲缘上的始祖认同,还是生殖能力上的崇拜之情,最终的目的都是他们生存于世以及族群兴盛发展的欲望渴求。

在这过程中显现出壮民的自然生态审美观、社会生态审美观以及精神生态审美观。

此三者又反过来促进壮民的整个社会关系(包括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的生态和谐发展,因而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生态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1]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6.[2]孙弈、孙廷,从审美意象到艺术符号的构建——论中国民族服饰情与意的整合传达[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4).[3]陈丽琴,壮族服饰文化中的信仰内涵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08(02).[4]张声震主编,农品冠编注.壮族神话集成[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5]陈炎,主编.廖群,著.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6]翟鹏玉,壮族花婆神话与“道法自然”的生命诗学[J].长江大学学报,2008(02).[7]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黄秉生,壮族文化生态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1.作者简介:黄耀玉,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美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民族美学。

一、研究背景南京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六朝古都”,已经见证了2470多年的建城历史。

南京城现有的历史古城的总体格局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即明代和民国。

本文着重研究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民国建筑装饰风格,以独特的南京民国建筑作为切入点,展现南京民国建筑的美学价值,这也是现代化建筑理论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古代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南京民国建筑等级高、数量大、类型全、保存好。

通过南京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可以让人的心灵感受独特的民国建筑古朴风格,感受南京的城市文化魅力,挖掘南京民国建筑装饰文化特质,展现地区文化特色。

民国建筑调研报告

民国建筑调研报告
民国建筑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地点
调研时间:2013年4月10日上午9:30 调查地点: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 调研目的: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及实地考察,较为深入的研究别墅在民国 时期所展现出的时代特色和演变历史。从建筑外立面的结构、色彩、材 料等方面入手逐步细致的分析并归纳民国别墅的特点
调研方向
• 通过查找资料探究民国花园式别墅的形成与由来。 • 实地调研颐和路民国别墅,总结其所反应的民国时 期建筑特色。分别从色彩,建筑结构等方面分析。
颐和路民国别墅特点
中西结合是民国 时期别墅的最大特 点。从色彩方面分 析,青砖红瓦是典 型的中式元素特色, 然后转到建筑材料 上分析时不难发现, 在中式建筑中一贯 扮演主角的木材已 被西方的石材所替 代,大部分使用砖 木混凝土作为建筑 材料。这就意味着 整体的别墅结构已 经脱离了需要用大 量的柱体来支撑房 屋的原始形态
民国别墅的形成与由来
民国别墅的形成与由来
• 停滞期(1937-1945)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烧杀淫掠,无恶不 作,南京城仿佛是人间地狱。经过侵华日军长达六周的暴行之 后,南京城内外的许多建筑物惨遭日寇的焚毁。 在日伪统治南京的八年时间里,南京的经济和建设遭到掠 夺性的破坏,日伪占领者基本上都是利用原有的旧建筑,或对 旧建筑进行一些局部的改造,南京的城市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 状态。即使是偶有兴建,要么是出于宗教需要,要么是出于粉 饰太平的目的。这一时期的民国建筑陷入了低谷期。
谢谢
颐和路民国别墅特点
与 此 同 时又可以 发现,在 屋顶的结 构处理上, 除了舍弃 了中式的 瓦当部分 以及飞檐 之外基本 屋顶的结 构仍保留 着中式建 筑建造时 的做法, 使用木材
颐和路民国别墅特点

民国建筑分析范文

民国建筑分析范文

民国建筑分析范文民国建筑是指中国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所建筑的建筑物,这一时期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统治、中国国民党的北伐战争、日本侵华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民国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建筑风格1.欧洲风格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欧洲风格对民国建筑的影响也逐渐增加。

许多建筑师受到欧洲建筑风格的启发,将其融入到中国的建筑中。

例如,北京的天津道上有许多欧式建筑,如北京大学的维特英楼和俄国大使馆。

2.中山式建筑中山式建筑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主题的一种风格,这是中国民国时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中山式建筑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流线型的屋顶和外墙,给人一种动态和现代感;第二,以文化回归为题材,强调国民教育和国家文化的建设;第三,建筑形式上适应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的结合。

3.民族工艺品的应用在民国建筑中,有许多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工艺品,如瓦片、窗棂、屏风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使建筑更加美观,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二、代表性建筑1.国民党政府建筑(南京)建筑师杨廷宝设计的国民党政府建筑是民国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以红色砖墙和黄色琉璃瓦为主要材料,整体风格庄重典雅。

2.天津五大道建筑群天津五大道建筑群是中国最著名的民国建筑群之一、这里有众多欧洲风格的建筑,包括意大利式建筑、法国式建筑、英国式建筑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天津的繁荣和多元文化。

3.北京众多官方建筑在北京,许多官方建筑也代表了民国建筑的特点。

例如,北京大学的维特英楼,它是由德国建筑师翁贝尔设计,是典型的欧式建筑。

三、民国建筑的意义1.基础设施建设民国时期,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电力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工程,从而推动了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2.社会变革的象征民国建筑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

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性探索

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性探索

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性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性。

在引言部分中,分析了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意义、保护现状和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中,阐述了民国历史建筑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建筑风格和特点、历史价值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同时探讨了如何有效保护这些建筑的文化价值。

在结论部分指出,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强调了加强对这些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必要性,以及这些建筑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重视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价值,促进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民国历史建筑、文化价值、保护、传承、建筑风格、历史价值、当今社会、保护工作、关注、传承工作、重要性、文化、历史。

1. 引言1.1 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意义民国历史建筑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承载了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

这些建筑不仅是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科技水平、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对民国历史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探究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民国历史建筑的存在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对传统建筑工艺和审美理念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当代建筑设计和规划也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

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们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这些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是对历史与文化的珍视和尊重,也是我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当代社会中,更应该重视民国历史建筑的文化意义,通过合理的保护措施和传承工作,让这些建筑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人们提供文化交流与学习的场所,促进历史和现代文化的对话和融合。

1.2 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民国历史建筑的保护现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民国历史建筑面临着被拆除或改建的风险。

浅议晋城老城区民国建筑的现状和保护

浅议晋城老城区民国建筑的现状和保护

□于飞浅议晋城老城区民国建筑的现状和保护摘要: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为老城区传统建筑的保护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民国建筑作为衔接传统木建筑和现代城市建筑的中间载体,完美地体现了中西方建筑在艺术风格上的交融,同时深刻折射出近代晋城地区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变迁。

本文通过对晋城老城区民国建筑现状的基本调查,提出相应的保护和开发建议,以期对维护修缮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民国建筑现状保护民国建筑指辛亥革命胜利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一种以砖混结构为主,融汇中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

是我国由传统木建筑结构为主的古城向近现代城市转变的象征。

晋城地处山西东南部,北望幽燕,东接齐鲁,南瞰中原,西通秦陕,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建国以来,虽经过三次大的拆迁改造,晋城的老城区仍然有大量的民国建筑存在,其种类多样,造型精美,完美地衔接了晋城地区古建筑和现代化建筑的中间历史。

晋城老城初建于唐高祖元年(618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唐初为晋城县治所,唐贞观元年(627年)为泽州州治,辖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端氏六县。

后历经宋元、明数代,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泽州升州为府,并在原泽州所辖地区置凤台县。

该城早在明初已颇具规模和气势。

一、老城区民国建筑的基本情况和现状晋城老城区是指以明清时期泽州府衙和凤台县衙为中心的城关区域,现在主要指以白水河及景德桥以东,小东河及景忠桥以西,书院街以南,新市街以北的约1.6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内。

民国建筑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以大、小十字街周边区域,其中南大街和东关街等较为集中,观巷街、府衙街等有部分分布,整体呈L型分布。

从建筑的功能上,老城区民国建筑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种为商业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南北大街两侧,主要有闻名全国的“泰山义”剪刀铺、“恒裕典”当铺、“顺兴永”糕点铺、“德华兴”京货铺、“仁昌”颜料店、“广恒源”杂货铺为代表的商业文化老字号,现主要为各类商户租用,从事商业活动(图一);第二种为公馆别墅类,主要指东关街的同盟会元老、原国民政府山西省民政厅、教育厅、实业厅长马骏的故居(图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民国特色建筑调研报告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潮与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现存民国建筑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中西兼容、风格多样。

民国特色建筑具有多元价值与丰富内涵,既传承古制,又融汇中西,数量众多,特色鲜明,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和岭南文化的见证,体现了广东悠久的海洋传统、“乡土气息”和“侨乡风格”,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但长期以来,我省不少地方在城市建设与现代化长远目标上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遗产保护的偏差,对民国特色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全方位的深刻认知,许多有价值的民国建筑受到不应有的“冷遇”,没有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和开发。

如何避免“建设性破坏”,重新焕发广东民国特色建筑在岭南建筑文化的活力和魅力,应该引起有关部门足够重视。

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全省有一万多处民国特色建筑,粤中地区现存建筑数量最多,粤东次之,粤西较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许多有价值民国特色建筑的“建设性破坏”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民国特色建筑有效保护与开发机制不到位,产权关系复杂,缺乏统一管理,法规条例执行力不足。

课题组认为保护现存广东民国特色建筑刻不容缓,提出以下建议:1、以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为愿景,从文化战略高度认识现存广东民国特色建筑的价值和意义;2、以打造城市文化个性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制订“近现代建筑和建筑风貌区保护条例”,逐渐改变对单一建筑物的孤立保护模式,复原建筑物得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空间;3、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加强对民国特色建筑的全面调查研究;4、以市场化和产业化运作为途径,促进民国特色建筑在文化产业上深层次开发;5、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精心培育、设计广东民国特色建筑“申遗”项目。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依法加强土地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积极化解土地管理工作难题,推进XX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年4月至10月,对XX区土地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XX 区土地现状及其利用情况XX区辖区内现有土地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其中,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平方公里,西安浐灞生态区占地平方公里,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区占地平方公里。

这三个区域面积共平方公里,占XX区总面积的%,均具有土地独立开发能力。

XX 区辖区内属国家文物保护范围的汉长安城遗址和秦阿房宫遗址占地共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

农用地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末,XX区农用地面积万亩,占全区土地面积的%。

其中:耕地面积万亩,占农用地的%,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果园面积万亩,占农用地的%,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林地面积万亩,占农用地的%,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牧草地面积万亩,占农用地的%,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其他万亩,占农用地的%,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建设用地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末,XX区建设用地面积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其中:厂矿居民点用地万亩,占建设用地的%,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交通用地万亩,占建设用地的%,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水利设施用地万亩,占建设用地的%,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未利用地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末,XX 区未利用土地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二、XX区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情况为保证土地管理工作依法进行,近三年来,XX区政府和土地行政管理等部门做了以下工作: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通过在违法案件多发区域、重要路段设立宣传牌或悬挂条幅,以及在西安晚报、西安日报及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曝光典型案件等方式,扩大土地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增强对土地违法行为的震慑力。

2008年7月至8月,对全区2个行政村的村级干部和大型用地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土地管理的法律意识。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用途管制、监督检查、农田质量保护、环境保护、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等制度,健全完善了基本农田台帐、基本农田保护图以及村、街、区三级汇总表。

二是与各街道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街道办事处主任是辖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一责任人,并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及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纳入各街道办事处的年度考核,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三是制定《土地违法案件联合办案办法》,明确规定了区法院、区检察院、公安未央分局、国土资源未央分局、规划未央分局、区城管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定期通报案情、联合查处案件、加强部门之间协作等职责和要求。

全面调查登记,依法加强审批。

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城镇调查宗地52156宗、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宗地资料1608宗,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宗地资料42739宗,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宗地资料7809宗,全面完成了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2007年至今,XX区政府授权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共办理单位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审10宗、居民个人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3宗,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3 宗,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3个;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13宗,颁发集体土地所有证13个;注销农村宅基地登记3宗。

修编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土地征收和储备工作。

目前,已完成对三桥、六村堡、草滩、汉城、未央宫等五个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

2007年以来,完成集体土地征收万余亩,拆除建筑物面积55万平方米,保证了行政中心、铁路北客站、地铁二号线、团结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和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等省、市重点项目以及太华路延伸线、井东二路、红旗东路等市政道路拓宽改造用地需要。

先后完成新行政中心周边、西咸路两侧、铁路北客站周边、大兴路区域等土地储备1万余亩,成功挂牌出让未央湖、新房村等储备土地,实现收益约亿元。

同时,按照《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和《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加强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使用和管理,保证征地补偿款项及时、足额发放到被征地群众手中。

采取多项行动,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2007年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安排部署,先后开展了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新增建设用地清理清查、卫片执法检查、西三环周边环境治理及清查非法占用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专项整治等多项土地执法行动,对63宗违法占地上的建筑物进行了强制拆除,拆除面积万平方米,建议党政纪处分6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1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1件31人,刑事拘留3人,受理各类土地权属争议案件15件,结案11件;参与行政复议案件2件;行政诉讼案件5件,遏制了违法用地势头,规范了辖区用地秩序。

三、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控制性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还未完全到位。

目前,XX区分区规划已批准,在此基础上由于缺乏主要区域所引导项目实施的详细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单位无准确的选址依据和成本核算依据,直接影响了在XX区投资的信心,致使招商项目落地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外,除大明宫遗址保护区外,汉长安城遗址、建章宫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的文物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尚在进行当中,因而无法将文物保护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衔接。

区域用地指标明显“吃紧”,项目征地报批困难。

随着西安发展重心的北移,大量重点项目落户XX区,用地需求逐年递增。

但一方面由于XX区辖区内的秦阿房宫遗址和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范围为基本农田;另一方面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浐灞生态区和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区的土地实行独立开发。

这二方面占XX 区全区面积的%,可用建设用地十分有限。

从2009年上半年XX区招商引资项目情况来看,60余个项目中90%的项目用地规模在30亩到200亩之间。

实际上XX区每年需要用地约为5000亩到8000亩,远远超出了全区近几年平均年度3000亩到5000 亩的土地利用指标和每年约2000亩的土地储备计划,直接影响了全区经济后续发展力。

此外,XX 区建设项目征地实行的是上级政府指导土地价格,各个建设项目补偿标准不一致,易导致被征地农民心理不平衡,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没有办理农村社保的项目,坚决不予报批。

现实中大部分用地项目只是征用村组的一部分土地,而村组的养老保险方案需要整体统一制定并实施,因而矛盾尖锐,很难平衡,这已成为XX区建设项目用地报批的一大难题。

土地违法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违法比例较大。

近年来,随着XX区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地价迅速提升,城乡土地用地效益差别愈益明显,农村乱建、乱占、私自扩大宅基地,盲目圈占土地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部分村组占用集体土地违规进行房地产开发,导致违法用地数量不断增加。

据统计,2007年,全区共发现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93件,涉及土地面积亩,拆除面积24540平方米,围墙6510米。

2008年,全区共发现并查处土地违法案件57件,涉及土地面积亩,收缴罚没款558万元,在国土资源部第八次卫片检查及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第三次卫片检查中,铁路北客站,郑西铁路专线,第四、五污水处理厂,三环路等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分别占违法用地总面积的68%和100%。

由于其违法主体的行政非隶属性以及项目本身对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基层土地行政管理部门难以查处。

多种原因导致“执法难”。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个别条款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破坏耕地面积及破坏程度等没有详细规定,致使公检法部门与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的认定差异较大,对土地违法责任人的追究和案件执行难以到位。

二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本身除下达停工通知和处罚决定外,对土地违法行为无其他强制手段;须经过调查、取证等环节后起诉至法院,法院受理后又须经复查、认定等程序决定是否同意强制执行,而且强制执行主体是司法、公安、法院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

这一过程至少三个月,此期间违法建筑物已经形成,执行成本增高,处罚难以到位。

三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责权利不统一。

目前,按照XX市政府年初与XX区政府签订的《耕地目标保护责任书》的要求,XX 区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责任主体。

但XX区内的土地管理工作实际由国土资源未央分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国土资源局、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国土资源局、曲江大明宫保护改造办公室国土资源局四家分区域负责。

除国土资源未央分局外,其他三家的土地均为独立开发,XX 区政府无法安排实施,不能有效地管理,直接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效贯彻实施。

为了加快推进商务中心区建设,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安排,3月下旬至4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我市商务中心区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湖滨安置社区、游客服务中心、交通枢纽中心、武警指挥中心、明珠广场、洲际集团等项目建设现场,并召开了商务中心区建设指挥部、项目单位代表、有关县、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