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概要
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五点思考

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五点思考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五点思考商业银行员工在职业实践中的各种各样行为,既有正常行为,也有非正常行为;既有合规行为,也有违反道德规范、违反规章制度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在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员工行为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内外部环镜的变化赋予了员工行为管理更多的新的内涵。
本文从商业银行员工思想及行为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入手,分析新时期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特点、管理现状及其负面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一、当前商业银行员工行为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当前商业银行员工既注重精神激励,但更注重物质取向,在提倡评价员工个人“价值创造”能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员工趋于理性和务实是主流,但少数员工的思想及行为暴露出的苗头和倾向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团队意识淡薄少数员工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之下,更关心个人利益得失,集体利益和荣誉感淡薄,具体行为表现为:少数员工过分注重个人物质利益的获取,分享团队荣誉抢先、为团队争贡献滞后。
当然,员工追求高收入没有错,这也是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之一。
但作为员工个人如果以自我为中心,脱离团队的凝聚,一切向钱看足以说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偏离。
(二)争先动力不足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陆续新进一批青年员工,对提升内外形象、队伍年轻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但从年轻员工到中年及以上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还未能根本解决。
在员工队伍中,不“冒尖”也不“落后”的员工占多数。
一方面表现在少数新入行的员工独挡一面能力、进取争先意识、合规操作技能都存在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少数中年及以上员工存有“船到码头人上岸”的念头,极个别人思想消沉、行为懒惰,不仅对全行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有消极影响,也影响着身边人。
(三)压力承受度较差突出表现在新进入银行的员工,原本在一线网点是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最好机会,但从学校到银行工作角色的转换过程中面临的是另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和制度的约束,其本身一方面适应较慢,另一方面由于少数青年员工“娇生惯养”而不能适应这种压力,在重压之下产生抵触情绪和“跳槽”的念头。
银行员工如何做好职业发展的风险管理

银行员工如何做好职业发展的风险管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行业中,银行员工面临着诸多职业发展的风险。
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风险,为自己的职业道路保驾护航,成为了每一位银行员工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职业发展的风险管理。
简单来说,就是对可能影响职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职业目标。
一、银行员工职业发展中常见的风险1、行业竞争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竞争愈发激烈。
新的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都在争夺市场份额,这使得银行员工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如果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很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政策法规变化风险金融行业是一个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政策法规的变化频繁。
例如,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等,都可能对银行的业务模式和员工的工作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银行员工不能及时了解和适应这些政策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职业发展受阻。
3、技术变革风险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银行业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银行业务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如果银行员工不能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掌握新的技术和技能,可能会被淘汰。
4、职业倦怠风险长期从事重复、单调的工作,容易让银行员工产生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大、晋升机会有限、工作环境不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一旦出现职业倦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会大幅下降,影响职业发展。
二、风险的识别与评估1、自我分析银行员工要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价值观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
通过自我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在职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2、行业研究关注金融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行业的趋势和变化。
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行业内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与同事和上级交流与同事和上级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和建议。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范文5篇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范文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范文篇一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正处于转型之中,变化很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不明晰、尚未形成先进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以及经济制度转轨的成本转嫁,导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在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偏差。
因此,为有效评估和管理操作风险,银行需要建立专门的特殊框架和程序来给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安全和稳健保障。
但相较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大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及技术仍然较落后,为有效改进信用风险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一、如何加强风险防控(1)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模型。
利用定量方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不仅可以提高资产业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根据资产的不同风险类别制定不同的资产价格,这样不仅可以减低信用风险,而且可以提高银行利润,通过产品差异化扩大市场份额。
(2)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
(3)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
二.如何加强操作风险防控(1)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
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
(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实行三分离制度:(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2)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业务;(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工作心得体会范本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工作心得体会范本作为一名银行员工,我深知风险防控工作对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风险管理工作,并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积累了一定的心得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工作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风险意识作为银行员工,首先要明确自己在风险防控工作中的责任和角色。
要时刻保持高度的风险意识,认识到风险是银行运营过程中的常态,只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风险。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风险防控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银行员工要不断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各类风险的特点和防范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等形式,与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银行员工要牢固树立风险防控的理念,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各项业务活动遵循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操作,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四、加强对客户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作为银行员工,要认真履行客户风险识别和评估的责任。
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要全面了解客户的身份、背景和资产状况,识别客户风险,确保为客户提供合规合法的金融服务。
同时,要关注客户的交易行为,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交易,防范恶意欺诈活动的发生。
五、加强与监管机构的合作和沟通银行员工要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和沟通。
要及时了解监管机构的政策和要求,配合监管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提供相关信息和报告,并接受监管机构的指导和建议。
在风险防控工作中,要与监管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共享信息,互相配合,共同推动银行风险防控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六、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银行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方面。
银行员工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保护客户和银行的信息资产安全。
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商业银行员工的行为管理对于保障银行的正常运营和提升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制定明确的员工行为准则商业银行应该制定明确的员工行为准则,将其体现在银行的规章制度中。
这些准则可以包括员工的工作职责、行为规范、处事原则等,以帮助员工确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自律意识。
同时,应该向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对这些准则的理解和遵守。
二、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设立绩效奖励、晋升机制、薪酬福利等方式来激励员工,使其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表现。
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建立一套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改善机会,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员工培训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岗位和职责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资源,增强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应注重对员工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培养,加强员工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建立良好的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良好的内部沟通和协作机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促进员工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
同时,应该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形成跨部门、跨岗位的团队合作,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加强员工对客户服务意识的培养商业银行的员工应始终将客户利益放在首位,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品质。
为此,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客户服务培训体系,强化员工对客户服务意识的培养。
通过培训,员工应该了解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学习和掌握一些客户服务技巧和方法,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
六、加强员工道德建设和道德约束商业银行员工的道德建设和道德约束是确保员工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
2024年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工作心得体会样本(3篇)

2024年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工作心得体会样本一、工作准备:了解风险防控政策、流程及工具在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工作中,首先要对银行的风险防控政策有深入的了解。
这包括对风险的种类和特点进行分析,对相关政策、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学习和掌握。
掌握相关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功能和应用范围。
只有熟悉了解这些,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备无患。
二、风险辨识:观察、调查、分析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观察银行客户和业务操作时的异常情况。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辨识能力,及时发现和分析出潜在的风险点。
同时,我们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调查手段和分析方法,可以对确切的风险来源进行揭示和分析,为下一步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三、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在分析出风险点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这需要我们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量化和评估,以便于后续的风险控制和处理。
同时,我们还需要以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评估风险对客户的影响以及银行的损失程度,从而更好地判断风险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四、风险控制: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在评估了风险后,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这要求我们根据不同的风险情况和业务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和管控。
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还要考虑到客户的合理需求和利益,做到有利于客户、有利于银行。
五、风险监控: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风险监控是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可以实时地监控银行业务操作的风险情况。
这需要在工作中灵活运用各种工具和软件,及时获取风险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反馈。
通过不断的监控和预警,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保证银行业务的正常进行。
六、风险应对:制定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措施即使在风险控制过程中,仍然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或突发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措施,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银行员工控制风险及违规操作心得体会

银行员工控制风险及违规操作心得体会第一篇:银行员工控制风险及违规操作心得体会银行员工控制风险及违规操作心得体会近些天,我行开展了《##银行关于控制风险及违规操作》学习活动,本人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授权、人事、信贷、风险、重要空白凭证等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我对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
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认真学习有关规定,并做好笔记。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农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我行虽然没有发生大的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但是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员工学习教育不够深入、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在各项业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风险隐患。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很多案件的发生,都是因为在执行制度上不够严格,违反了操作规程,从而酿成了案件的发生。
因此,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显得犹为重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
其次,对照各项规章制度、规定,查找本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并加以改善:第一、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第二、要善于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
第三、对有些规章制度加深理解,加强有关业务的学习、特别是规章制度的学习。
最后,要强化责任意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并体现于行动。
第二篇:银行风险控制心得体会银行风险控制心得体会心得一根据总行开展的“基础管理提升年”和“风险文化大讨论”等风险管理教育活动的精神,在分行内控合规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宣传、组织下,我认真、深入地参加了这次学习活动。
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我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了合规经营的观念,明晰了岗位的责任,充分认识到这次主题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通用10篇)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通用10篇)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通用10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篇1银行员工内部风险防控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副行长在省分行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防控专题会议上讲话深入学习,对于最近发生的风险事项和案件,暴露出的我们在工作上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工作措施上海不够细和实、内控管理上的重大缺陷,员工行为的不够敏感、对风险案件揭露能力的不够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不够有力这几个方面我们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可掉以轻心,需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增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性和预判力,摒弃各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错误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有效遏制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
对于以上存在问题,经过学习与思考,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提高案件防控的实效性。
一、树立“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教育水平。
案件防控工作教育活动,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应该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
特别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典型案例,对每一位员工应该是有很强的震憾,模范地遵守内控制度,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
在这个方面,应该将本项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真正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自觉。
二、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违章违纪的代价。
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有切身之痛,严重的更应严肃处理至开除。
三、完善工作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每一件有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长期处心积虑的身影,他们正是利用了工作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心准备,伺机作案。
关于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思考

经营管理关于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思考□ 曹 沉 戴莉君摘要:员工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员工的行为更是影响一个企业进步的关键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规范员工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现状、难点,并在管理对策上进行探讨。
一、员工行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对员工行为管理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适用于本企业的《员工行为管理规定》。
中国银监会也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明确了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治理架构,规范了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了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监督。
但在制度的覆盖以外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责任担当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社会价值观也在嬗变。
部分员工过于重视个人利益,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完,就不再过问其他事情。
甚至有时候领导布置其他工作的时候,存在消极抵触的心理,认为这不是本职工作,有时候连本职工作也不能认真对待,存在办事效率低下、办事质量不高等情况,主人翁意识淡薄,没有从整体上去考虑问题,没有从大局出发,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影响了单位整体的发展。
(二)争先创优意识不足。
虽然现在每年商业银行的招聘工作竞争十分激烈,都要经历网申、笔试、面试以及体检等层层筛选,但人员的质量还是参差不齐。
许多员工在岗位上还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行为,不会主动去思考如何将工作做好做优,如何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如何比其他员工要做得好做得出色,而是得过且过,每天只图将工作敷衍过去,至于工作的成效考虑甚少。
这样的员工虽在少数,但会影响单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承压能力尚有欠缺。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当前银行工作人员无论身处哪一岗位,都会承受各种任务指标以及考核压力等重荷,有些员工不能很好地消化压力,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将负面情绪向客户发泄,导致服务质量差,频频被投诉,有些严重的甚至出现业务上的失误,给银行的运营带来了难以预测的风险。
2023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2023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2023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1作为银行的一线员工,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风险可以分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
柜面操作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将是巨大的`。
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观因素,一是风险意识淡薄。
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
二是业务素质不高。
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
三是责任意识不强。
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柜员违规违章操作。
四是侥幸心理作祟。
柜员如有侥幸心理,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
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必须建立起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先进的制度文化为基础,以科学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体系为核心,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保障,以多层次的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避免大案要案和重大违规问题的发生。
一是确立风险防范理念,使遵守规章制度成为一种文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无形的约束。
理念引发触动,触动促成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久而久之凝聚为文化。
文化一旦形成,就变为一种力量,直接指导、激励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
如果周围的人都恪守制度,按章行事,原先心存不轨的人也能变成循规蹈矩的模范,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二是创新业务经营计划管理模式和绩效考评机制。
为了真正强化资本约束机制,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考核,通过风险资本的计量与分配以及投资风险的弥补,从绩效考核方面引导各级行关注风险防范,实现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效益增长的有机统一。
浅论银行青年员工违规操作风险的行为管控问题

浅论银行青年员工违规操作风险的行为管控问题一、引言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重要的资金存储、支付和资金流通的角色,其经营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而银行青年员工作为银行的后备力量,他们的行为举止和工作态度对于整个银行的运营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变革的快速发展,银行青年员工违规操作风险的行为日益增加,其行为管控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行为管控的角度对银行青年员工违规操作风险进行浅论。
二、违规行为的特点银行青年员工违规操作行为存在以下特点:1. 低龄化趋势: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加大,许多银行青年员工的入职年龄逐渐降低。
这种低龄化趋势使得他们在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方面相对薄弱,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
2. 技术化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银行的业务操作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
银行青年员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违规操作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3. 社交网络:银行青年员工在社交网络上的普及和频繁使用,使得违规行为更容易被曝光和传播,对银行形象和声誉造成更大的损害。
三、行为管控的方法1. 加强培训教育:银行应对青年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训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设立内控机构:银行应设立专门的内控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青年员工的行为举止。
内控机构应制定相关规定和制度,加强对青年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3. 加强技术防范:银行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安全防范和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青年员工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违规操作。
4. 建立奖惩制度: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青年员工进行严肃处理和惩罚,同时对表现优秀、遵纪守法的员工给予奖励和激励。
五、结论银行青年员工违规操作风险的行为管控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银行加强管理和监督。
通过加强培训教育、设立内控机构、加强技术防范和建立奖惩制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管理银行青年员工的行为举止,并降低其违规操作的风险。
只有在行为管控的基础上,银行才能稳定运营,保护客户的利益,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是保障银行业安全和稳健经营的重要举措。
员工是银行的重要资源,其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形象和声誉,也直接影响到银行的业务经营和客户关系。
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是银行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里,笔者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建议。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员工行为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职业道德是员工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员工工作所依据的基本要求。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员工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
在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中,银行可以通过开展定期的职业道德培训课程,组织员工参与职业道德宣传活动,或者制定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方式,引导员工自觉遵守职业准则,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员工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使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
建立健全的员工行为管理制度是加强员工行为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员工行为管理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员工行为规范的制度保障。
在建立健全的员工行为管理制度中,银行可以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员工工作目标和要求,设定明确的工作责任和权限范围,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确保员工行为合乎规范。
银行还可以建立员工行为管理档案,记录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行为举止,以便在管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纠正。
通过建立健全的员工行为管理制度,银行可以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银行的良好运营秩序。
加强激励约束是加强员工行为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激励约束是引导员工行为的关键途径,也是保障员工行为规范的有效手段。
在加强激励约束中,银行可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进取,勤奋工作,杰出表现。
银行可以设立员工表彰奖励制度,对员工的优秀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银行还可以建立约束机制,对员工的不当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惩戒,约束员工的行为规范。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工作心得体会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工作心得体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资金的存储和流转功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银行员工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作为一名银行员工多年来,我深切体会到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深入了解业务风险。
银行业务繁复、多样,每个业务都面临着不同的风险。
作为银行员工,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业务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深入分析业务的风险特点、变动规律和潜在风险点,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比如,对于信贷业务来说,要深入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情况,严格把关风险管控政策,避免坏账的风险。
其次,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是防范银行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银行制度和业务规范,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确保工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强化内控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员工的风险防控能力。
再次,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预警。
银行业务涉及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等。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风险动向,通过不断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分析,为银行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
同时,与时俱进,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提升风险防控的能力。
例如,在防范网络风险方面,银行可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引入高端技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另外,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防控的核心,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来保障。
我个人的体会是,银行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职责分工,并制定相应的制度、规章和操作流程,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全面性。
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还要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
银行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至关重要。
风险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需要多个环节的协同配合,需要各个岗位之间的紧密配合和沟通,才能确保风险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思考概要

当前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刘桂峰摘要:员工既是银行利润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其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和管理者。
如若行为失3,"-将会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甚或重大损失。
因此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关注并把握员工行为风险的种种形态,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尤其进行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设计乃是推进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银行;员工行为;风险管理 IEL分类号:G21,I21对于银行而言,员工既是其利润或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其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和管理者。
如若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员工行为失当甚或跌破道德底线酿成重大风险,那么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就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更多是声誉方面甚至是信任度方面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
最近国内外银行业频频爆出的员工欺诈或舞弊行为导致重大损失并带来极大声誉损害的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关注并紧紧抓住员工行为风险管理问题,乃是推进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我国银行员工行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员工行为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
(一职务侵占。
指涉案嫌疑人利用自己的岗位或职务赋予的权力,通过从事贪污、挪用银行资金或收受贿赂的活动,获取个人私利的行为。
典型的如柜员利用银行业务流程控制缺陷,将客户资金打入自己控制帐户而挪作他用;或者利用日常管理中的“缝隙”,直接盗取自己控制尾箱中的现金。
有的采取直接串户或多收少付形式,将单位或企业的资金归入自己控制账户:有的则直接利用职务之便在贷款业务中或处置资产项目中收受他人贿赂,使利益输送直接表现为“权钱交易”。
上述行为尤其在社会资金面趋紧、地下钱庄盛行的大背景下表现的愈益突出,严重损害客户利益,损害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二内部欺诈。
其典型特征是涉案嫌疑人要么串通自己人伙同作案并欺上瞒下,待案发时已酿成巨大损失;要么将银行作为实施诈骗的“基地”,利用客户信赖银行的心理,把其骗至银行实施非法占有资金的目的,多以高息融资为代表。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承担了居民储蓄、信贷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等重要职能。
然而,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也难免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加之商业银行员工的行为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因此,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一、确立员工行为管理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属于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的管理至关重要。
一方面,商业银行员工长期从事与金融资产有关的工作,处理的业务涉及大量的金融信息。
如果员工行为不当,对客户的利益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存在,给商业银行员工的行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必须从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共同认识到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重要性。
二、建立健全员工行为管理制度管理银行员工的行为是对商业银行整个管理体系的完善,其中最核心的是建立健全的员工行为管理制度,以保障商业银行的业务合规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对于商业银行管理者,需要设立完整的行为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化规范员工的行为,营造出良好的行为氛围,从源头上进行风险控制。
同时,制度化还可以增强专业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员工行为诚信教育行为诚信是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基础、前提和核心。
诚信教育是行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员工行为管理的核心价值。
在保障客户利益的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诚信教育。
用诚信培养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加强员工行为禁忌教育,以建立收入正义、风险责任和机构信用的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行文化共识,确保商业银行在参与市场竞争和服务实体经济上有持久的竞争力。
四、建立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行为管理制度和诚信教育是促进银行员工诚信经营的必要条件,但不能保证银行员工的诚信程度。
因此,需要通过制度考核严格执行,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表现不当的员工并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形成信用评价、奖惩分明的监督机制。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员工是银行的重要资产,优秀的员工行为管理不仅可以帮助银行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还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和维护企业形象。
商业银行应当思考如何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提升员工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就加强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进行探讨。
商业银行应完善员工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一个良好的员工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是加强员工行为管理的基础。
制度和规章的完善性直接关系到员工行为的规范性和规范程度。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员工的行为。
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合理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的行为更加符合银行的利益和发展需要。
商业银行应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
员工是银行的形象代言人和服务提供者,其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素质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
商业银行应当通过不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职业修养和服务意识。
银行可以通过举办职业道德讲座、组织岗前培训、开展业务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内部监督是加强员工行为管理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规范员工的行为,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的不良行为。
银行还应当建立激励机制,对员工的良好行为和业绩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建立了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员工的行为管理,保障银行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第四,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
银行员工长时间面对大量的业务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进而影响银行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范文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范文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1】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正处于转型之中,变化很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
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不明晰、尚未形成先进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以及经济制度转轨的成本转嫁,导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在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偏差。
因此,为有效评估和管理操作风险,银行需要建立专门的特殊框架和程序来给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安全和稳健保障。
但相较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大的商业银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及技术仍然较落后,为有效改进信用风险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一、如何加强风险防控(1)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模型。
利用定量方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不仅可以提高资产业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根据资产的不同风险类别制定不同的资产价格,这样不仅可以减低信用风险,而且可以提高银行利润,通过产品差异化扩大市场份额。
(2)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
(3)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
二.如何加强操作风险防控(1)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
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
(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实行三分离制度:(1)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2)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业务;(3)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
即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银行员工风险防控心得体会1银行员工内部风险防控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对##副行长在省分行案件和重大风险事件防控专题会议上讲话深入学习,对于最近发生的风险事项和案件,暴露出的我们在工作上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工作措施上海不够细和实、内控管理上的重大缺陷,员工行为的不够敏感、对风险案件揭露能力的不够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不够有力这几个方面我们得进行深刻的反思。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不可掉以轻心,需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增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性和预判力,摒弃各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错误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有效遏制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
对于以上存在问题,经过学习与思考,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提高案件防控的实效性。
一、树立“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教育水平。
案件防控工作教育活动,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应该使大家认识到,制度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
特别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典型案例,对每一位员工应该是有很强的震憾,模范地遵守内控制度,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
在这个方面,应该将本项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真正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自觉。
二、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违章违纪的代价。
要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让其有切身之痛,严重的更应严肃处理至开除。
三、完善工作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每一件有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长期处心积虑的身影,他们正是利用了工作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心准备,伺机作案。
银行柜员风险防范心得体会

银行柜员风险防范心得体会风险防范是银行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话题。
每个银行员工都必须深刻的认识银行存在的风险和防范风险发生的方法。
银行柜员一般指在银行分行柜台里直接跟顾客接触的银行员工。
银行柜员在最前线工作。
这是因为顾客进入银行第一类人就是柜员。
作为银行风险防范的第一线,柜员占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如何减少这一风险就成为柜员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进入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已有半年的我来说,工作之余也是我考虑的一个问题,同时也了解到一些柜员风险防范认识不够深刻所带来的问题:一、柜员疏忽大意,处理业务操作不当,造成大额记账差错。
疏忽大意是柜员办理业务时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有些柜员觉得特别熟练的业务更加容易引起错帐交易,一味地追求效率而不认真审核输入内容的准确性。
开户时户名录入错误;汇款业务金额,日期,姓名,账号,汇款收款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和有效期等极易录入错误,而且错了有时也比较难以发现。
取款操作成存款造成了自己短款,如能及时发现还好,待客户离开之后才发现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些都是有的。
所以我们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必须对每笔操作都认真地仔细核对确保正确的情况下才提交。
第1 / 3页二、原始凭证保管不善,丧失记账凭证,存在风险隐患。
原始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书面证明是记账的法律依据。
如果我们随意的把客户的凭证随意乱丢,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盗取利用该凭证作案引起法律纠纷。
我们在每天的营业结束后勾兑流水时,必须保证我们办理业务过程所产生的传票完整不缺票,不跳票,与流水上保持一致,并且保证凭证上的要素齐全,没有遗漏客户签名以防止某些有心的客户回头告知自己没有办理过该笔业务,而引起经济纠纷。
填写错误的凭证交回客户自行作废,办理业务过程中打印的错误凭证如果是不需要跟随传票作附件的,应柜员自行作废,不能随手丢弃。
对客户资料也要妥善保管不能随便泄露客户的资料。
三、柜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代客填写单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刘桂峰摘要:员工既是银行利润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其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和管理者。
如若行为失3,"-将会给银行带来负面影响甚或重大损失。
因此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关注并把握员工行为风险的种种形态,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尤其进行体制和机制方面的设计乃是推进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银行;员工行为;风险管理 IEL分类号:G21,I21对于银行而言,员工既是其利润或价值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其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和管理者。
如若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员工行为失当甚或跌破道德底线酿成重大风险,那么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就不仅仅是财务方面的,更多是声誉方面甚至是信任度方面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
最近国内外银行业频频爆出的员工欺诈或舞弊行为导致重大损失并带来极大声誉损害的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下,关注并紧紧抓住员工行为风险管理问题,乃是推进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我国银行员工行为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员工行为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
(一职务侵占。
指涉案嫌疑人利用自己的岗位或职务赋予的权力,通过从事贪污、挪用银行资金或收受贿赂的活动,获取个人私利的行为。
典型的如柜员利用银行业务流程控制缺陷,将客户资金打入自己控制帐户而挪作他用;或者利用日常管理中的“缝隙”,直接盗取自己控制尾箱中的现金。
有的采取直接串户或多收少付形式,将单位或企业的资金归入自己控制账户:有的则直接利用职务之便在贷款业务中或处置资产项目中收受他人贿赂,使利益输送直接表现为“权钱交易”。
上述行为尤其在社会资金面趋紧、地下钱庄盛行的大背景下表现的愈益突出,严重损害客户利益,损害银行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二内部欺诈。
其典型特征是涉案嫌疑人要么串通自己人伙同作案并欺上瞒下,待案发时已酿成巨大损失;要么将银行作为实施诈骗的“基地”,利用客户信赖银行的心理,把其骗至银行实施非法占有资金的目的,多以高息融资为代表。
甚或同社会不法分子勾结,做里应外合共同骗取银行资金而损害自己“母体”的勾当。
此类行为在银行的案件系列中并不少见,亦属银行重拳打击的对象。
(三严重违规。
这里的严重违规主要指员工利用自己的账户为客户过渡资金等行为。
典型表现是:员工利用与客户建立的“熟人关系”,用个人帐户归集客户资金,内部考核时用以完成任务,客户有资金需要时,调剂帐上的闲钱帮客户融资还款,甚至利用个人帐户“代客理财”。
这种行为往往打着维护客户关系,急客户所急的旗号,其出发点的“善意”往往容易混淆这种违规行为的严重性。
该类行为在一些基层机构普遍存在。
其危险性在于极易与个人私欲迎合或受外部诱惑而演变为高利贷的短期逐利行为,使银行体系的资金与全社会泛滥的货币暗流之间失去防火墙的功能,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四懈怠或不作为。
典型表现是:对长期从事同一个岗位工作失去热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即使明知有同事所做事情不合常理,甚至要经过自己这一流程时做一些违规的事情,也懒得说,或将就过去了。
对于风险事项不敏感,缺乏主动识别和管理所在岗位风险的积极性和行动,久而久之呈现“疲态”。
这种状态往往也为“内部人”伺机作案提供了“温床”和条件。
(五讲义气而失原则。
由于是共事多年的同事,甚或是私交很好的朋友,彼此的信赖感较强。
当对方违反规定办事,甚或对自己提出不当要求时,总会慷慨地“睁只眼”或“闭只眼”,或单纯地认为对方不会害自己而不惜自己违规予以放行。
这种近乎于“愚忠”的行为,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实施犯罪行为,进而把自己也“拖下水”。
(六能力差而不适岗。
常常能看到一种现象,有员工因不懂或不甚懂一件事情的内涵,但凭想当然就去做了,结果把事情弄砸了。
这可以理解为该员工太莽撞,但更接近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其能力不足,或者把其放到了一个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岗位上,以致出现悲剧性结果。
二、员工行为风险引致的后果(一严重损害银行财务。
从损失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因员工操作不当而引致的差错带来的损失具有高频低损特征;但因违规引致的监管机构的罚款近年却呈上升趋势,且累积起来数额不小。
而案件或案件风险带来的损失往往数额巨大,尤其是一些隐藏多年、累积甚多的大案,给银行动辄带来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损失,有机构负责人伙同所辖员工的“窝案”、以及“内部人”勾结“外贼”的串通作案损失甚至多达数亿元。
这些损失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当年的盈利能力,还会通过监管机构的惩戒间接影响银行持续的增长能力。
(二严重损害银行声誉。
因员工不良行为引致的案件或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对银行声誉带有更强的“杀伤力”。
我国银行业由于信贷资产仍占有绝大比重,加之流程银行、业务电子化、标准化尚在推进之中,因员工违规、甚至恶意操作导致的低级案件较多,甚至这种低劣、毫无技术含量的同质同类案件在不同机构多次重演,给银行带来的声誉损害极大。
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特性决定了信誉来不得半点瑕疵。
如果这种低级的错误、低劣的案件在一家银行一再“上演”,公众真的要对其是否有能力经营所托付的资金表示怀疑了,一旦发生这种“信任危机”,生存危机也就真正来临了。
尽管现阶段尚有国家信用的庇护,但长远看是难以为继的。
(三严重影响队伍士气。
一家机构出了案子,媒体会追踪曝光,监管机构会追踪通报,银行内部会作为反面教材反复宣讲,这家机构一般会承受巨大压力。
当然,上述做法无疑会带来痛定思痛、亡羊补牢之效,但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发案机构员工队伍的士气,如若引导不当,或后续措施接续不上还会伤及元气,直接影响后劲。
(四严重影响员工心态。
一般而言,员工愿意在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工作,这种氛围易于培养阳光心态,即使工作很累但心情愉悦。
如若长期压抑,或工作中弥漫消极、不作为的情绪,员工也会逐渐处于低迷、萎顿状态。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负面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到业绩的创造,甚而会为下一个操作风险事件或案件埋下“伏笔”。
三、员工行为风险成因剖析(一“贪、腐”而导致的主观故意。
职务犯罪也好,内部欺诈也好,皆源于内心深处有贪意,行为上生成了腐败或欺诈,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纳入私囊。
这类人要么见钱眼开,“爱财但取之无道”,沦为罪犯;要么经不住诱惑,守不住道德底线,成为权钱交易的俘虏;要么染上不良嗜好不能自拔,为满足之而一再“伸手”;要么为自己亲近的人的不良嗜好或贪欲铤而走险,在犯罪的泥潭中愈陷愈深,如此等等。
这种私欲或贪念一旦“附上”银行员工的灵魂,便会产生罪恶行为。
(二无知产生的“无畏”。
银行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于一身的行业,入行的门槛儿高,职业也令人羡慕。
而且,现代银行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即使在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的情况下,从事某一岗位的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技能,还要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更高层面或更宽范围的知识,如此才能准确定位自己角色,把工作做到位。
如若员工自我学习的动力和意愿不强,不能及时把握所在岗位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对新出台的制度规则不熟悉,就容易造成操作中的违规。
而这种违规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者因技术作用被放大,极易对机构和本人造成伤害。
(三不良习惯导致恶果。
这里指的不良习惯,不仅指员工染上了不良嗜好,进而发展到从银行“弄钱”来维持这些东西;还指大量的、被视为小节的违规行为。
如印章任意摆放、利用自己帐户为客户过渡资金、向客户推介理财产品时有意忽略风险提示等不良习惯极易埋下风险隐患。
尤其是运用自己账户过渡客户资金的行为,一遇机会很容易演变为侵占或盗窃案。
(四熟视无睹带来隐患。
漠然、责任意识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容易在机构内形成一种暧昧的氛围,同事间彼此一团和气,有事情相互遮拦,规定和原则被搁置一边,虽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动机,也没有从中获利的实证,但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事发后又往往容易承担连带责任,持续下去还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于长远发展不利。
再探寻其背后成因,则会发现更复杂多样。
从精神范畴看,与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把物质占有作为一种目标,而正当合法收入不足以支撑时,贪腐就成为其铤而走险的必然行为。
而银行的特殊性质,其带有资源禀赋的一些特殊岗位,就成为一些精神空虚、意志薄弱的人直接侵占或进行利益输送的“沃土”。
从道德范畴看,同“钱”打交道的人是最应该把钱看成是价值符号而不应该动非分念头的人。
凡“见钱眼开”或起贪意的人,是最应该被识别出来并立马清除出银行队伍的人。
从古代钱庄对招收员工查祖宗三代到现代银行再三强调道德规范,无一不表明道德范畴对员工行为的本源性约束。
而当下出现的员工行为的一些乱象,表明这一基础底线亟需重新加固。
从职业范畴看,银行的职业习惯更应该表现为专业专注,即处于每一领域的员工都应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任何一种违规甚或操作瑕疵都应被看作职业操守不佳。
目前银行的一些业务领域或基层机构出现的违规现象,不论冠以何种借口或理由,都应该被认为不专业,或者缺乏职业精神,而这又恰为职业犯罪埋下了隐患,布下了“地雷”。
从体制范畴看,近几年银行业务发展很快,大型银行的资产业务每年以万亿元速度增长,但员工数量增长有限,客观存在有员工承担任务过重、甚至一人兼好几个岗位的情况,有的人手过紧的基层机构甚至有混岗现象。
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可能会因疲劳引起差错率高的问题,而混岗则会为案子埋下隐患。
在选人用人上,一些基层机构存在重才失德现象,过分注重市场拓展能力而忽略了德性方面的瑕疵,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从人文范畴看,由于人手紧、压力大、工作任务重,有些基层机构领导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除了工作很少有其他交流,容易造成“情绪忽略”的现象。
有的员工不在状态,但很少被及时跟进做深入了解;有的员工家庭长期不睦,在外交了不法朋友甚至被引诱下水但未被察觉;有的员工长期患病但未得到有效关怀;有的员工落落寡欢但未能引起关注;有的员工精神抑郁但缺乏心理辅导。
这些都是诱发对现有工作厌倦、不满、甚至为图一时之快铤而走险的潜在因素,对银行的深层危害极大.四、有关对策及建议实施员工行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机制。
在这种机制中,首先是让想犯罪的人没有机会犯罪,其次是让想犯罪的人不敢犯罪,再次是让主动制止违规甚至是犯罪成为员工自觉行为,最后是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引领企业创造美好未来的行动中,使其在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的同时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构筑牢固的制度及流程防线,扎牢自身的“篱笆”。
我国银行的规章制度体系庞大,层次很多。
有些制度与公文混杂在一起,很难辨识。
有些制度内容空泛,只能通过分支机构再制作实施细则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客观上削弱了标准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