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电子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也可以像右面这样用图表示。 师:观察 18 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将这些发现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对应练习。 尝试完成教材第 7 页第 2 题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你能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倍数吗? (1)课件出示例 3:2 的倍数有哪些?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请一个小组组长代表汇报,全班同学反馈,教师讲解: 列乘法算式找。用 2 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 2 的倍数。即 2×1=2,2× 2=4,2×3=6,2×4=8,„„ 这里的积都是 2 的倍数,所以 2 的倍数有 2,4,6,8,„
【情境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形,把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形状连一 连。
教师对学生的连线作肯定评价,并演示连线结果。 2.引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立体图形,并且能准确地辨认从三个方 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如果给出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反过来,你能 摆出这样的立体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摆几何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 【新知探究】 1.教学例 2 (1)课件演示例 2 的条件和问题,点名让学生说说怎样理解例 2 的已知条件和根据条件求 要解决的问题。 (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予以 指导。
一、观察物体(三) 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页例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得到平 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的。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发现用 4 个同样的小正 方体可以摆多种符合题目要求的立体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但由于立体感还不是很强,所以需要 多次操作才能明确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图形,可以摆出很多种不同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2.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从一个面看到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

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通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通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章《分数的乘除法》的详细内容。

具体包括: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2. 能够熟练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应用。

难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白板、投影仪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被他平均切成4份,小明吃掉了其中的3份,请问他吃掉了多少个苹果?2. 新课讲解:a. 分数乘法运算规则b. 分数除法运算规则c.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方法3.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乘除法的具体应用,让学生通过例题掌握运算规则。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乘除法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乘除法》2. 主要内容:a. 分数乘法运算规则b. 分数除法运算规则c.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方法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frac{3}{4} \times \frac{2}{3}$,$\frac{5}{6} \div \frac{1}{2}$b. 应用题:小明有4个橙子,每个橙子被他平均切成3份,他吃掉了其中的2份,问他还剩下多少个橙子?2. 答案:a. $\frac{3}{4} \times \frac{2}{3} = \frac{1}{2}$,$\frac{5}{6} \div \frac{1}{2} = \frac{5}{3}$b. 小明还剩下$\frac{4}{3}$个橙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分数乘除问题,如:$\frac{3}{4} \times \frac{2}{3} \div \frac{1}{2}$,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

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全册电子教案
(1)a+b+c的和等于3b。
(2)3X=99 X=33
(3)5n=55 n=11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8、试一试
⑴、出示X÷0.2=0.8
⑵、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⑶、集体核对,指名口答:你是怎样解方程的?为什么可以这样做?
9、练一练第二题
⑴、生独立解方程。指名上黑板,师巡视。
⑵、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一题
⑴、请每位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题应该怎样解,指名口答。(第三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
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教后修改
板书设计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小军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同桌互相指一个位置说说。
(2)出示抽象图。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电子教案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电子教案

最新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精品电子教案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1)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3)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23)第四单元分数乘法 (30)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9)第六单元分数除法 (50)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60)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63)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一、揭题示标1、激情引趣: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3、出示学习目标: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二、学习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预设时间:6分钟三、自研共探1、教材例1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电子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

电子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

电子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8篇)电子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1.猜一猜:有4个苹果,每人得到2个,1个,1/2个,你知道这三次分别是几个人分苹果吗?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二)设计意图:设疑激趣。

明确目标。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1.分一分,引导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2.画一画:引导完成27页的画一画,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完成28页的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4.引导归纳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

总结归纳计算法则。

三、反馈矫正出示P28的试一试。

1.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指导完成P28练一练的1~4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1.引导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预习: P29 分数除法(三)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二)4÷1/2=4×2=8 ;4÷1/4=4×4=16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电子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电子版(精品8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电子版(精品8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电子版(精品8篇)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电子版篇1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 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 45 53 87 36 65(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四)活动四:练一练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 17 54 71 45 48(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单元第(1)小节(1)课时第(一)单元第(1)小节(2)课时第(一)单元第(1)小节(3)课时第(一)单元第(2)小节(1)课时第(一)单元第()小节()课时第(二)单元第(1)小节(1)课时第(二)单元第(1)小节(2)课时第(二)单元第(2)小节(1)课时第(二)单元第(2)小节(2)课时第(二)单元第(3)小节(1)课时第(二)单元第(3)小节(2)课时第(二)单元第(3)小节(3)课时第(二)单元第(3)小节(4)课时第(二)单元第(3)小节(5)课时第(二)单元第(3)小节(6)课时第(二)单元第(3)小节(7)课时第(二)单元第(3)小节(8)课时第(二)单元第()小节()课时第(二)单元第()小节()课时第(三)单元第(1)小节(1)课时第(三)单元第(1)小节(2)课时第(三)单元第(2)小节(1)课时第(三)单元第(2)小节(2)课时第(三)单元第(3)小节(1)课时第(三)单元第(3)小节(2)课时第(三)单元第(4)小节(1)课时第(三)单元第(4)小节(2)课时第(三)单元第(5)小节(1)课时第(三)单元第(5)小节(2)课时第(三)单元第(5)小节(3)课时第(三)单元第(5)小节(4)课时第(三)单元第()小节()课时第(四)单元第(1)小节(1)课时第(四)单元第(1)小节(2)课时第(四)单元第(1)小节(3)课时第(四)单元第(1)小节(4)课时第(四)单元第(1)小节(5)课时第(四)单元第(2)小节(1)课时第(四)单元第(2)小节(2)课时第(四)单元第(3)小节(1)课时第(四)单元第(4)小节(1)课时第(四)单元第(4)小节(2)课时第(四)单元第(4)小节(3)课时第(四)单元第(4)小节(4)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备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第2课时: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第3课时:2、5的倍数数的特征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备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
1.备课时间:年月日
2.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备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授课时间:年月
备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年月日第6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备课时间:年月日7、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式的统一
用字母表示:V= s h
练习1.计算
4
备课时间:年月日
一、复习引入
1.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
些? 2.改写:1km = ( )m 1m
= ( ) dm = ( ) cm
二、探求新知,反馈预习
1.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备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年月日
备课时间:年月日。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打印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打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1课时观察物体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还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教学反思:第2课时观察物体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1、因数和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2、2、5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3、3的倍数的特征第1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第2课时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学反思:3、质数和合数第1课时质数和合数(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第2课时质数和合数整理与复习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Word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Word最新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通过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编版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第1单元视察物体(三)第1课时视察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例2及练习一第1~7题。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能依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

能分析和辨别从不同角度视察立体图形的状况。

依据图形推想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想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实力。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学问的爱好。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学问的爱好。

培育学生从多个角度视察物体的实力,通过思索和分析,驾驭从不同角度视察立体图形的状况。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依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想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经验视察过程,依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想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实力。

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实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打算】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xK1.Co m 今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视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验过程教学例1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老师巡察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探讨沟通。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状况: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随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8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118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蒜叶的生长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和与积的奇偶性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球的反弹高度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圆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课题:等式与方程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教学重点: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天平实物)谈话:这是天平,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它?师作简单介绍: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这是天平的左右两个盘,这是指针。

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也叫做天平平衡。

天平的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揭题:今天我们利用天平来学习一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一页例1天平平衡的情境图,谈话: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学生思考后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口答:天平的一端放一个50克的鸡蛋和一个50克砝码,另一端放一个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教师小结: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它表示等号两边的数值是相等的。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例2的四幅图。

学生独立思考后填写。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教师板书: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教师小结:天平哪一边下垂,就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大,另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小;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的质量相等。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完整打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加强了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并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

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课时分配:轴对称课时旋转课时欣赏设计课时整理复习课时第一课时轴对称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2、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2、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其他有关轴对称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呈现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或图案。

(仔细观察美丽的对称图案)2、引导: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图案,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征?(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这些图案有的是通过对称得到的;还有的是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3、过渡:对于这些类型的图形,大家以前也有些接触,现在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这一单元分别介绍(板书):图形的轴对称、旋转、平移。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图形的轴对称。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旧知。

(1)大家自己动手画出教材第3页例1上面图形的对称轴。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扫描版可打印)

部编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电子教案(扫描版可打印)
教材习题 教材第 3 页练习一 1. 上 正 左
2.(1)(答案不唯一)
(2)(答案不唯一)
6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第 2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 3~7 题。
1.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 形的情况。 3.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4.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师: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设计意图:几何知识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图形,是帮助 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 它的形状,感知到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 3. 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 5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 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状,并画出三视图。这节课以这个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先让 学生画一画,再进行比较。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 图形形状的,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 2 个,有的说 3 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

新人教版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pdf

新人教版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pdf
7
一寸光阴不可轻 建议共分为 2 课时: 第 1 课时观察物体(1)1 课时 第 2 课时观察物体(2)1 课时 【知识结构】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 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 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 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 (三)”。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 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 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 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 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 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 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 1~100 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 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 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 2、3、5 的倍 数的特征;会求 100 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 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
一寸光阴不可轻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电子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电子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电子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青岛版电子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青岛版电子版1 教材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例2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先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在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求表面积。

例3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自主探究方法、方式较少。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

”“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1、认识圆柱的表面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

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pdf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部编本.pdf

4、交流: 50+50=100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 50+ 50,右边是 100。(板
书:等式)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 2
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 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 ?(黑板上简易画
出)
学生:天平。
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学生:称重 .......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 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系吗?
3、学生独自写一写。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
少。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 1 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 x+50=150, 2x=20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 50+50=1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 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 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第二题 (1) 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2) 全班交流。 (3) 指出:可以用字母“ 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 y”或“其它字母” 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 1 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1) 看线段图列方程。 (2) 交流,说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苏教版】年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158页,Word版,全站免费)

【苏教版】年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158页,Word版,全站免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累计课时()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观察物体(三)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的。

学生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发现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摆多种符合题目要求的立体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但由于立体感还不是很强,所以需要多次操作才能明确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图形,可以摆出很多种不同的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2.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想一想,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从一个面看到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小红、小刚、小方分别用3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了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师:他们一共摆出了多少种不同的几何体?你们想不想亲手摆一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摆图形。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1))【新知探究】1.教学例1(1)师:请同学们拿出4个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摆法。

(2)让四名同学在讲台桌上摆一摆,可能会摆出以下几种不同的几何体。

教师给予肯定评价,并用课件演示出来。

师:是不是只有这四种摆法呢?请和他们摆得不一样的同学举手。

(再选出两名同学到讲台桌上摆一摆,指定同学起来判断他们是否摆对了,用课件演示出来。

)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摆法呢?2.教学例1(2)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如果老师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想一想,摆一摆。

当同学们各自用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摆好后,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出各种不同的摆法,并编上序号,点名问几个同学摆的是哪一种。

小结: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可以摆多种不同的几何体,即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样的几何体。

【巩固训练】1.完成教材第3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3~4页2、4、6题。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请两名同学口述答案。

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摆法,指定3名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点名总结结论。

【课堂小结】你会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立体图形了吗?【板书设计】观察物体(1)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立体图形,可以摆出多种不同的立体图形。

第2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2【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例2的情境图,给出了兰兰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要求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体先摆一摆,再和教材上摆出的图形比一比,看是否相同。

教材这样安排,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情分析】学生经历了摆、拼、搭、观察、对比的探究活动,培养了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并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增强学好观察物体的信心。

【教学目标】1.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能正确地摆出几何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摆出立体图形。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若干【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图形,把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形状连一连。

教师对学生的连线作肯定评价,并演示连线结果。

2.引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从正面、上面和左面观察立体图形,并且能准确地辨认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如果给出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反过来,你能摆出这样的立体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摆几何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新知探究】1.教学例2(1)课件演示例2的条件和问题,点名让学生说说怎样理解例2的已知条件和根据条件求要解决的问题。

(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对理解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

师:比一比,你们摆的一样吗?(一样)(3)通过例2的摆一摆,我们发现: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几何体,只能摆出一种。

理由是任何一个几何体都是由长、宽、高三个方向看到的尺寸决定的,我们不能只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哪种立体图形,而要把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确定它是什么样的几何体。

2.对应练习:教材第3页的第3题。

(1)引导学生先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想一想,它是什么几何体。

(2)通过摆一摆,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点名让学生汇报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摆几何体,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成果,作肯定评价。

【巩固训练】完成教材第4页第7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男孩搭的积木,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及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判断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是哪一个,先想象一下,再用小正方体摆一摆,从而培养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成功的喜悦吗?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板书设计】观察物体(2)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图形,只能摆出一种。

二、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1【教材分析】这节课首先利用整数除法中,根据商的不同情况把整数除法分成两类,其中通过整数除法中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这样的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因数和倍数意义及其关系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并且知道整数除法中,有的算式能整除,有的不能整除,通过整数除法中整除的算式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从而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奠定基础。

2.当两个数之间是因数与倍数关系时,会正确判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难点:掌握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口算。

(出示口算题卡)15÷3=28÷4=27÷8=1÷3=师:整数除以整数商是不是都是整数?在15÷3=5的除法算式中,15、3、5分别叫什么?今天我们要研究像15÷3=5这样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

【新知探究】1.教学例1(1)用课件展出例1的算式。

(2)教师提出问题,根据整数除法中商的结果把题中的算式进行分类。

(3)学生分组讨论整理。

教师让各组组长展示本组分类的情况。

(4)教师给予评价,并用课件展示分类结果。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把整数除法算式按商分成两类,第一类商是整数,第二类商是小数或商有余数。

2.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师:像12÷2=6这样,在整数除法中,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哪位同学知道,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归纳总结并用课件展示: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中,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说明: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同时还要请同学们注意: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只能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

3.回到例1分类的课件,指定几名学生回答各算式中是否存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巩固训练】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请四名同学口述每一小题的答案,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7页第1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例1:12÷2=6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在整数除法算式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首先设疑:18的因数有哪几个?根据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从而求出18的所有因数,由求一个数的因数有多少个过渡到求一个数的倍数,并将两者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面上,同时深化学生的思维。

【学情分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定义,例2、例3中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引导学生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目标】1.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化和条理化。

3.在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复习导入】师:我们已经知道数和数之间存在着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下面这些数中,哪些是12的因数?哪些是2的倍数?1,2,3,4,5,6,7,8,9,10,11,12,13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点名汇报、全班反馈。

师:从这些数中,我们找出了12的因数和2的倍数,如果不给出这些数,你能找出12的因数和2的倍数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新知探究】1.教学例2(找一个数的因数)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定义,你一定能找出18的因数有哪几个。

(课件出示例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找法。

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教师讲解: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那些整数就是18的因数。

18÷1=18 18÷3=6 18÷9=218÷2=9 18÷6=3 18÷18=118的因数有1,2,3,6,9,18。

也可以像右面这样用图表示。

师:观察18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师:谁能将这些发现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对应练习。

尝试完成教材第7页第2题第(1)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3.教学例3(找一个数的倍数)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一个数所有的因数,你能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倍数吗?(1)课件出示例3:2的倍数有哪些?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请一个小组组长代表汇报,全班同学反馈,教师讲解:列乘法算式找。

用2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