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组成及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素
◆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四 血型和输血
一、人类的血型 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的抗原类型(目前已发现25个 不同的红细胞血型系统)。
2.
1.
凝集原: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 称为凝集原(抗原)。 凝集素:血浆中存在着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凝集原发
3.
生反应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体)。
三个阶段
定向祖细胞(committed progenitor)
前体细胞(precursors)→分原始、幼稚(又分早、
中、晚三期)及成熟三阶段。 2、调节:造血微环境。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二) 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合成原料 红细胞 调节因素 寿命(天) 120
蛋白质、铁、叶酸、 爆式促进激活物,促红细胞 VB12 生成素、激素 中性
一、红细胞 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可塑变形性 ◆渗透脆性 ◆悬浮稳定性 ◆选择通透性 3、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血红蛋白,占细胞重量32%) 男性血红蛋白含量:120~160g/L 女性血红蛋白含量:110~150g/L
二、白细胞 1、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类
名称 中性粒 细胞 嗜酸性 粒细胞 嗜碱性 粒细胞 淋巴 细胞 单核 细胞 直径(um) 10~12 10~15 8~10 7~12 14~20 百分比% 50~70 0.5~5 0~1 25~30 7
行停止的现象称生理性止血 出血时间:用针刺破耳垂或指尖,测定出血延续时间,这一
段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生理止血过程: 血管收缩 三个时相 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使血栓进一步巩固。
二、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液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的过程 (一)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4-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3个月
难确认
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巨核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刺激因子), 血小板本身(抑制因子)
7-14
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定向祖细胞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一、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血液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即自
组织间隙发育成巨噬细胞,起重要免疫作用。
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及体液兔疫作用(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
三、血小板 1、血小板的数量与形态 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故
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
血小板体积甚小,直径2~4μm,呈双凸扁盘状;正 常数值为100~300×109/L。
4.
凝集:将含有不同凝集原的血液混合,将会发生红细 胞聚集成簇的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
二、ABO血型 1、ABO
血型 A型
B型 AB 型
O型
三、Rh血型系统 1、Rh血型系统的抗原和分型
定义:根据红细胞膜上Rh因子建立的血型系统称为 Rh血型。 Rh因子:把大部分人的红细胞膜上存在具有与恒河 猴红细胞膜上相同的抗原,称为Rh因子。 类型: Rh阳性和 Rh阴性
三、Rh血型系统 2、Rh血型系统的抗体系统 Rh血型抗体特点: 无论是阳性还是Rh阴性,其血清中均不存在抗Rh 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阴性的人在输入Rh阳性血液 后,体内才会产生Rh免疫抗体。
四、输血原则 1、必须鉴定血型(ABO、 Rh ) 2、交叉配血试验
四、输血原则 1、必须鉴定血型(ABO、 Rh ) 2、交叉配血试验
二、白细胞
二、白细胞 2、白细胞的生理特性 白细胞渗出:除淋巴细胞外的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伸
出伪足作变形运动,通过毛细血管内皮间隙从血管
内渗出,这一过程为白细胞渗出 趋化性:白细胞具有朝向某些化学物质发生运动的 特性。
二、白细胞 3、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与吞噬能力,是抵抗微生物侵入的第1道防线。 嗜酸性粒细胞:含大量嗜酸性颗粒,已证明此类细胞与过敏反应有密切 关系。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颗粒中有肝素及组织胺和过敏反应物质等,故有 肝素与组织胺的作用。(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 单核细胞:功能与中性粒细胞相似,也有变形与吞噬能力。离开血管到
成分 水90% 血浆蛋白6% 白蛋白54% 球蛋白38% 纤维蛋白原7% 其他1% 电解质:钠、钾、钙、镁等阳离子,氯、碳酸 氢根、硫酸根、磷酸氢根等阴离子 气体:氧、二氧化碳、氮 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类、胆固醇 代谢物:尿素、肌酸酐、尿酸、胆红素 维持血液与组织间隙液渗透压 脂类与金属离子的载体、抗体 凝血因子 酶、激素、凝固因子 特性/功能
因子
二、血液凝固
十二种主要的凝血因子
编号 因子I 因子II 因子III 因子IV 因子ⅴ 因子VII 因子VIII 因子IX 因子ⅹ 因子XI 因子XII 因子ⅹIII 同义名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组织凝血激素 ca2+ 前加速素 前转变素 抗血友病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 stuart-prower因子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接触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内皮、血小板 肝 肝 肝 肝 肝 肝 肝 合成部位 肝 肝 内皮细胞 主要功能 形成纤维蛋白 转变为凝血酶 启动外源性凝血过程 参与凝血大部过程,辅因子 增强因子Xa激活因子II的作用 参与外源性凝血过程 增强因子IXa 激活因子X的作用 IXa可激活因子X 参与激活因子II及VII,VIII,V XIa在Ca2+存在下激活因子IX 激活因子XI为XIa 使纤维蛋白单体之间形成肽键
三、血小板
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粘附:指血小板粘着于非血小板表面 ◆聚集 ◆分泌或释放
◆ 吸附:血小板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使损伤
部位凝血因子浓集,有利于血液凝固。
三、血小板
3、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 ◆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可沉着于血管壁/填补内皮细胞空隙。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造血过程:指的是种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一) 造血过程及调节 1、造血过程 造血干细胞(hemopoitic stem cells)
激素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3、血量 血量: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每公 斤体重有70-80ml血液。) 循环血量:血量的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中快速循环流 动,称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滞留在肝、肺、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处、 流动很慢的血液称储存血量。
二 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一、红细胞 1、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形态特点 双凹碟形,无核、高尔基体、 线粒体 数量 成年男性:5x10¹ ² /L 成年女性:4.2x10¹ ² /L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一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二 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三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的机制
四 血型和输血
一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血液是由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组成的红色粘稠液体。
1、血细胞比容
5百度文库%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
45%
45%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2、血浆的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
二、血液凝固 (二)血液凝固的过程
第一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第二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
第三阶段: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二、血液凝固 (二)血液凝固的过程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途径 内源性凝血激活途径:完全依靠血浆内的凝血因子逐步使
因子X激活从而发生凝血的,称为内源性激活途径
外源性凝血激活途径:由来处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与血液 接触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两者的作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体内生理凝血反应的启动 中起关键作用,而内源性凝血途径则对凝血反应开始后的 放大和维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供血者 直接配血(主侧) 间接配血(次侧) 输血原则 受血者 结果 可 + 慎少 + 不 + + 不
RBC + 血清 → 血清 + RBC →
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二、血液凝固 (二)血液凝固的过程 血液凝固的化学
本质是溶胶状态
的纤维蛋白原转 变为凝胶状态的 纤维蛋白 血液凝固后1-2小时,由于血凝块中的血小板激活,使血凝 块回缩,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二、血液凝固 (三)血液凝固过程的调节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 吞噬作用 3、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