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见深陶艺人的手工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见深陶艺人的手工生活

土黄色的T恤、军绿色的裤子,如果不加介绍,少有人会相信眼前这位消瘦却健硕的先生就是赫赫有名的李见深。他沏了一壶自己带来的生茶,紫砂的壶、简单又不失雅致的陶杯,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半农民半瓷工的人。而事实上,作为农活好手和陶艺大家的李见深更像个沉浸在农事与陶艺双重乐趣中的大顽童:永远不按常理出牌,观念独特,语言犀利。

乍暖还寒的北京,沉寂了一冬天的新绿还在争相生长。木结构的千年时间画廊会客厅内,李见深将手中的紫砂壶拉高又放低,流出的茶水与陶瓷的茶杯相互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斟茶完毕,他往沙发背上靠了靠,说:“陶瓷的美其实就来自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体验、去感触、去进入。”

初见李见深,直觉他瘦。偏快地走路、说话速度加上健康的黝黑色皮肤,在遮掉了他无数让人望而生畏的艺术家头衔的同时,为他平添了几分扎根生活的朴实色彩。他的朋友们习惯叫他三宝哥,习惯于跟他在随性的交谈里分享各自的生活。而他也乐得“混迹”于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的大小朋友中间,谈陶瓷、说生活,鬼才本性在言语间清晰毕现,

完全没有半点年近耳顺的样子。

生活要有乐子

即便不把做饭、打乒乓球等爱好加进去,单就陶瓷艺术家、纪录片导演、建筑设计师、农夫这些职业头衔,也足以表明李见深是个爱玩儿且会玩儿的人。

他每年都要花很多时间打理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坚持人工除草施肥;他会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做陶。相比于展示柜里的艺术品,他更偏爱于制作以实用为主的器;他颇受景德镇古玩市场里小贩们的欢迎,喜欢从小贩们手中淘些历经时光洗涤的“珍宝”。

在怎样成为一个好的玩家这一问题上,李见深身上似乎潜藏了两个天然的非凡特质:专注和鬼才。除却20年磨一剑创立出的蜚声国际的三宝国际陶艺家村,李见深的专注在很多生活细节上都能找到痕迹。

初去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毫无语言背景的李见深攻克语言关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你知道学美术是没有经过语言培训的。三个月干什么呢?每天七到八个小时接受电视轰炸。两台电视机,什么好看就把什么声音调大。三个月每天如此,从下午4点一直看到晚上11点。当时带了一本英汉字典,到后来我听到声音就能在字典里找到那个字。”

如果这样的专注需要被归类为迫不得已,那么李见深对做饭这一爱好的阐述则可称得上是他专注特质的不经意流

露:“制陶是一件非常需要进入的事儿。就像我喜欢做饭,做饭是需要集中精力的。做饭过程中你不会去想其他的事情,一两个小时下来整个人全沉浸在这个过程里。当然,做完就能享受和放松了。”

李见深说,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艺术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心灵修复方式,尤其是陶艺。不同于需要借助画笔等其他工具来进行表达的艺术形式,陶艺需要身体与泥土的直接接触,泥土的柔性在与身体接触的过程中会给人以最直接的感受与思考。

专注的人大多倔强,李见深亦如此。在谈及过往岁月时他讲到:“我喜欢自然的状态,就像我养的鸡是从贵州带回去的。当时在贵州的山里面赶集,看到一个老太婆和两窝小鸡,我就把它买了。买了之后不能上飞机、不能上火车,我就坐了两天大巴回去了。朋友说你真能折腾,但我就这样把小鸡带回来了,它们现在还跟着我。”

是的,别人眼中不值一提的平常物件,却是鬼才李见深爱不释手的宝贝。也正因了他的这种独特眼光,整个三宝村在他十几年一点点的淘换、一点点的积累、一点点的雕琢下,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耀眼传奇。

面对外界的追捧,身为村长的李见深将三宝村称为自己的一种尝试,一种呈现自己想法的方式。他认为人是需要通过走出去来给自己照一面镜子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看清

周围的世界,更好地认识和定位自己。于是他将三宝村定义为一个连接东西方文化、古典和现代的纽带,一个让人留恋、让人受启发的地方,一个展现生活方式、分享自己思想的地方。

1998年,留学归国的李见深在偶然的冲动之下,在景德镇东郊三宝村买了几户农舍,建成为今天规划整齐的三宝陶艺村。在近二十年的积累雕琢下,三宝村的一瓷、一砖、一石、一土、一木屋都早已经与院落前后的青山、翠竹、流水交织在一起。

李见深自己的休息室也隐匿于此。通向这间休息室的走廊沿着山体修建,爬墙植物几乎遮去了墙体的本来面目。玻璃屋顶、满室木香,再配上满屋的老家具以及主人从云南带回来的米纸,让人不得不感叹李见深确是玩中好手。

生活需要思考

好动的人通常有着异于常人的活跃思维。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常被人忽略掉的细节,善于去挖掘和接触生活的不同侧面,因而对生活本身也有着更独特的思考。

李见深从1994年就开始拍摄与中国陶瓷艺术有关的纪录片《景德镇,我在中国的家》,并于1999年在阿姆斯特丹世界陶瓷电影节获得银奖。身为陶艺家兼纪录片导演,李见深通过纪录片这种形式,将自己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独特见解阐述给观众。

相当注重事物的联系与历史痕迹的李见深认为,当今世界的所有信息都是能够被固化在陶瓷上的。陶瓷记载着当下与过去的联系,是古代与现代的纽带,承载了所有人类的记忆。而人是非常需要有记忆的,只有记忆才能让人感知到自己。正如李见深所言,“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来不及去消化留下来的这些建筑、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把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些东西消化掉,就把它拆掉了。”他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从这一问题引申开来,李见深指出,“这是个没有价值的时代,大家只看到钱和物。人们不知道往哪儿走是发展,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拥有一块钱和一个亿在当今时代没有区别,大家都不快乐。”

他将国人的生活状态归结为“不好玩、有没有钱都不幸福”,所以他拍摄了一系列陶瓷的纪录片――“去唤醒那些有理想的人,去把自己的思想分享给别人”。令李见深觉得欣慰的是,中国人对自身历史了解太少的现象在近几年来已经有了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自己周围所存在的文化的价值,并逐渐开始了对它们的保护和思考。对于陶瓷艺术本身,身为大家的李见深有着太多发人深省的陶瓷设计理念。相比于那些被锁在保险箱内的高价陶瓷艺术作品,李见深更愿意将手中的陶瓷捏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