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理学萌芽时期 耀华实验班物理老师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对物理的认识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中国历代对物理的认识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公元1652年左右,明末清初的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在《物理小识》卷2中说:"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清初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约公元1628-1662年)曾制造过也曾制造过探照灯("瑞光镜")(清·戴榕:《黄履庄小传》,载张潮编:《虞初新志》卷6)。欧洲公元1779年俄国人才制成探照灯。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公元前1368年——公元1840年)
公元1584年,明代朱载 (yu)(公元1536-1614年)的《律吕精义》出版。这是世界乐律史上的重要著作。朱载 经过精密计算和科学实验,创造了"新法密律",用等比级数平均划分音律,即近代乐器上通用的"十二等程律"。欧洲1636年法国人默森(Marie Mersenne)才提出十二等程律。 公元1637年,明末宋应星(约公元1578年-?)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水波相类似。
公元1695年,清初刘献庭的《广阳杂记》卷1中写道:"磁石吸铁,隔碍潜通,……唯铁可以隔之耳。"这是我国关于磁屏蔽的最早记载。
约公元1835年,清代郑复光(生卒年代不详)著《镜镜 (ling)痴》。这是我国古代一部较有系统的光学著作,对物体的颜色、透镜原理以及三棱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制造有所论述。
公元1796-1820年间,清代女科学家黄履(生卒年代不详)曾制造"寒暑表"和"千里镜"。"千里镜于方匣上布镜四,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影,平列其上,历历如绘。"即一种望远镜与取景器相结合的装置,也就是现代照相机的前身。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做出了重要记录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做出了重要记录

为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做出了重要记录中国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中国古代,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学者们对物质、能量、力学等现象进行了观察、实验和研究。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物理学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

在中国古代,最早的物理学研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周易》、《尚书》等古代文献中就包含了一些关于物理学的记录。

比如《尚书》中有关于测量、天文、气候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学者,比如张仲景、华佗等,他们不仅擅长医学,也对物理学有一定的研究。

他们对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作出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物理学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在唐宋时期,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的学者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对光学、声学、热学等方面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光、声、热等方面的理论,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验证。

其中最著名的是郭守敬的“水银铜爵”,通过这个实验,他测量了天文现象,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天体运动的理论。

明清时期,中国的物理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当时的学者们对力学、电学、磁学等方面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比如,明代的杨恩斋提出了机械工作原理和力的守恒定律;清代的沈中阳研究了电磁现象,并发现了电场和磁场的关系;饶士腾在清代末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实验物理学教学体系。

20世纪初,中国的物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中国青年学者前往国外留学,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技术。

他们携带所学,回到中国,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在1928年,钱学森等学者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这标志着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起点。

此后,中国的物理学研究逐渐走上了正轨,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物理学研究机构,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先进研究。

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物理学的研究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物理发展史演讲稿

中国物理发展史演讲稿

中国物理发展史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物理发展史。

作为一名物理爱好者,我深知物理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中国在物理领域的发展历程更是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和骄人的成就。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对物理学的探索。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科学家就开始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索,提出了许多关于物理的理论和观点。

比如《韩非子》中就有“天地之间,其犹椿树也”的描述,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类比思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物理学探索的开端。

随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物理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在宋元时期,我国的科学家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光学、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发现。

比如苏颂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对光学现象的描述,这对后来光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中国的物理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早在清朝末年,张之洞就曾组织了中国近代最早的物理学研究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有关电磁学、声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这标志着中国物理学研究迈入了近代化的新阶段。

而今,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物理学研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比如中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为世界物理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中国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如中国科学院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超导磁体等,也为中国的物理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总的来说,中国物理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历史。

从古代的类比思维,到近代的科学研究,再到如今的科技创新,中国的物理学研究一直在不断前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物理学研究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物理学发展历史

物理学发展历史

物理学的发展史公元前600年以前公元前650-前550年,古希腊人发现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轻物体,发现磁石吸铁。

公元前600--1年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有通过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实验研究,发现物像位臵和大小与镜面曲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中国墨子和墨子学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杠杆平衡的现象(中国墨子学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研究筑城防御之术,发明云梯(中国墨子学派)。

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学派已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认识到声音由空气运动产生,并发现管长一倍,振动周期长一倍的规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世纪,实验发现斜面、杠杆、滑轮的规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静力学的基础(古希腊阿基米德)。

公元前三世纪,发明举水的螺旋,至今仍见用于埃及(古希腊阿基米德)。

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年的《韩非子〃有度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记载,“司南”大约是古人用来识别南北的器械(或为指南车,或为磁石指南勺)。

《论衡》叙述司南形同水勺,磁勺柄自动指南,它是后来指南针发明的先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度、量、衡,其进位体制沿用到二十世纪。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西汉记载用漏壶(刻漏)计时,水钟使用更早。

公元前二世纪,发明水钟、水风琴、压缩空气抛弹机(用于战争)(埃及悌西比阿斯)。

公元前一世纪,最先记载过磁铁石的排斥作用和铁屑实验(罗马卢克莱修)。

公元前31年,中国西汉时创用平向水轮,通过滑轮和皮带推动风箱,用于炼铁炉的鼓风。

1—400年一世纪左右,发明蒸汽转动器和热空气推动的转动机,这是蒸汽涡轮机和热气涡轮机的萌芽(古希腊希隆)。

一世纪,发现盛水的球状玻璃器具有放大作用(罗马塞涅卡)。

300年至400年,中国史载晋代已有指南船,可能是航海罗盘的最早发明。

401-1000年根据敦煌等地出土文物,在公元七、八世纪,中国唐朝已采用刻板印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

鲁班: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物理三班孙志威20102200317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

鲁国公族之后。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因是鲁国(都城为今山东曲阜)人。

“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春秋和战国之交,社会变动使工匠获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此情况下,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

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但被墨子制止。

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鲁班接受了这种思想。

公输般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发明。

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

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

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

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

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

又如墨斗、伞、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这里面都包含着原始的物理科学知识。

鲁班还是一个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

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家的确切身份难以考证,因为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尽管如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和科学成就的研究,来追溯最早的中国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在古代中国,天文学和地理学是最早得到系统发展的科学学科。

自古至今,中国人对天文现象的观察与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

太阳、月亮、星星的运动、季节变化等天文现象引起了古代中国人的极大兴趣,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录,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中国古代最早的物理学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具有重要的科学思想家和自然哲学家。

其中,韩非(约前280年-前233年)是古代中国最早作出物理学观察和理论提出的人之一。

韩非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法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他的学说有较深的物理学思想内涵。

他提出了“渔者法天”和“道术”的概念,认为人通过研究自然之道可以得到对自然的支配权。

他还提出了天、地、人、物四原素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这四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另一位战国时期的重要科学家是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

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人道主义者和科学家。

墨子的学派提出了“以无相反”和“光不与影合”等原理,这些原理规定了光传播的基本特征。

墨子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行、日蚀和月蚀等现象,建立了光学的基本理论。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力学的研究。

战国时期的学术家琅琊榕提出了“以厚者为行、以薄者为遗、以重者为压、以轻者为止”等原理,揭示了物体运动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尽管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家在物理学的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思考和贡献,但要找到中国第一位正式意义上的物理学家并非易事。

这是由于古代科学研究和学科划分体系与现代科学具有较大差异。

不过,通过对古代科学思想的整体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学者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中物理刘子

初中物理刘子

初中物理刘子
物理学是科学界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它对我们理解和探索宇宙至关重要。

物理学的发展源自古希腊时期,但今天的物理主要是以刘子春秋时期的思想为主要基础。

刘子在许多领域都有巨大的贡献,他是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创始人”的重要历史人物。

刘子的物理学思想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这部分是中国古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子的物理思想把宇宙的运行机制视为“五行”的运动:金,木,水,火,土。

这五行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具有明确的机制的宇宙。

据说当刘子认为物体处于无重力的情况下的行为和速度也得到了验证,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此外,刘子把天文学和物理学结合起来,探讨了星辰运行的规律,以及太阳、月亮、行星等宇宙天体的性质。

有史以来,它一直被视为中国物理学思想发展的基石。

特别是“易经”中关于宇宙性质的描述,刘子提出了更多有关宇宙规律和运行机制的实用思想,更深入地探索了宇宙的结构体系以及物质和能量的互动与转换。

对于初中物理学的学习,刘子的物理学思想和经验是重要的参考材料。

借助刘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物理学,可以更深入地探究物理现象的客观本质,学习物理学可以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热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客观事实,提高理论水平。

总之,刘子的物理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中物理学的学习受到了刘子的思想的影响,在物理现象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刘子的思想可以作为一种重要
的参考,使我们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物理学,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黎周 物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黎周 物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黎周物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黎周(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19年),字仲谋,战国时期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之一,被誉为中国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黎周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物理学,尤其是力学和光学。

他在力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力学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著作《黎氏力学》是中国古代力学著作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力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光学领域,黎周对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等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即著名的“黎周定律”,对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进行了较为精确的描述。

他的研究成果为后世光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被视为中国古代光学的奠基人。

黎周的物理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还在实践上积极探索。

他研制出了一种简易的物理实验仪器,用于验证力学和光学原理,推动了物理实验的发展。

他的实验方法也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黎周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中国古代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科学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为后世的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黎周的影响力至今仍在物理学领域广泛传承和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篇文章的主要结构如下:1. 引言:介绍黎周及其在物理领域的重要性。

2. 正文: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2.1 黎周的生平:介绍黎周的个人背景、教育经历和学术成就。

着重描述他在物理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工作经历。

2.2 黎周的物理研究:详细介绍黎周在物理方面的贡献和成果。

包括他的主要研究课题、实验方法和理论成果等。

3. 结论:对黎周的贡献和影响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整个文章中,将重点突出黎周在物理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对该领域的重要贡献。

通过对他的生平和研究进行深入介绍,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黎周在物理领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1.3 目的黎周作为物理学家,其研究领域和成就对于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物理发展史

高中物理发展史

高中物理发展史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人类智慧的光辉。

高中物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只是物理学这座宏伟大厦的一小部分,但却是物理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基石。

在古代,人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就已经开始。

例如,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尼罗河的泛滥,逐渐掌握了测量土地和建造水利设施的方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物体的运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他的思考为后来的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学者们在宗教的影响下,对自然的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其他地区,如中国和阿拉伯世界,物理学的某些方面仍在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等,都包含了对物理学原理的应用。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开始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挑战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开启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伽利略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一些错误观点。

比如,他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落体实验,证明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下落的速度是相同的。

牛顿的出现,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成熟。

他在开普勒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大定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力学体系。

牛顿的工作不仅能够解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还能解释天体的运动,使得物理学成为一门具有强大预测能力的科学。

18 世纪和 19 世纪,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热学方面,科学家们研究了热现象的本质,建立了热力学定律。

在电磁学领域,库仑、法拉第、安培等科学家的工作,使人们对电和磁的认识逐渐深入。

麦克斯韦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统一了电学和磁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9 世纪末,物理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实验现象,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这些现象。

例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

这促使了物理学的一场革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应运而生。

量子力学的发展始于普朗克对黑体辐射的研究。

物理学史精品课程课件 第一篇 古代物理学

物理学史精品课程课件  第一篇  古代物理学

第一节:物质本原思想
一.元素与原子的观点
1. 阴阳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表 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后来,又给它赋予了一定的意义,把自然界和社会上一 切对立的现象抽象为阴阳,用阴阳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 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用来解释天文气象、四季变化、 万物兴衰等自然现象。 如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 躁动和宁静,以及天地、男女、昼夜、君臣、夫妻等。 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上升、温热、明亮、雄性、 太阳等阳性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 阴代表消极、退让、柔弱、下降、寒冷、晦暗、雌性、 月亮等阴性和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
3.元气说的局限、以太和场
元气学说注重物质连续与不连续的相互统一,强调事物间 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符合自然界的真实变化,与自然本 性更接近。但元气说终究是一种思辩理论,没有实验、数学 等科学方法的配合,长期停留在推测、玄想阶段,致使中国 没有走上诞生近代科学的道路。 中国古代的气概念因为在理论上要泛化而更多脱离了自然 存在的一种物质形态的范畴,另一方面在抽象程度上又没能达 到哲学的高度。在具体运用中气的内涵也是可以在抽象的元气 与具体的空气间漂移。尽管也被中国古人用来解释自然现象, 但在中国的文化中,气更多地成为了自然哲学层次的概念而不 是物理学层次的概念。 1644年,笛卡儿提出以太旋涡理论,以解释原子间的虚 空问题和超距作用。后经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的考证,他认为, 笛卡儿的以太论可能来源于张载的元气论。
《周易》以阴阳的范畴为基础,说明天地变化及各种现
象:“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经· 系辞上》)。意思是:宇宙的的本原是‘太极’ (物质的原始状态),太极生出天地(阴阳),天地生出四 时(春、夏、秋、冬),再生出‘八卦’(天、地、山、泽、 水、火、风、雷)。

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概述

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概述

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概述从远古到西周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当人们学会用火、学会制造石器时,人们就在劳动实践中播下了物理学的种子。

据古籍记载,这时期的人们“刳木为舟、剡〔yan演〕木为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船、杵臼和弓箭的制造,可知力学中有关浮力、杠杆、弹性的知识开始萌芽。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记载,也表明人们开始懂得热学中摩擦生热的道理。

夏、商、西周时期,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用以计量时间的壶漏的发明,贸易交换中必备的权衡器,杠杆和桔槔在生产中的应用,烧陶和冶铜中控制火候的技术,铜镜和阳燧(凹面铜镜)的铸造,各种乐器的创制,这些技术的发展为物理学知识的积累创造了条件,也为其后总结物理学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学家一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变革时代。

这个时期也完成了我国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

随着冶铁和铁制工具的使用、农田水利的发达、都邑建筑的兴盛,以及列国兼并战争的刺激,以《墨经》和《考工记》两书为标志,中国古代物理学开始了它的形成时期。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是这个时期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物理学家。

墨子,名翟,鲁国人,他和他的弟子组成的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成就最大的学派。

其代表作《墨经》一书,记载了有关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尤其是在光学方面,它以八条文字连续有序地记述了光、影、镜面成像的光学问题。

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而且在世界古代文化史上也是一篇很难得的和较全面的光学杰作,比欧几里得光学还早百余年。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的著作。

它论述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是一部关于我国古代手工技术规范的总汇集。

尤为可贵的是,该书在记述各种手工技术的同时,还分别阐明了它们的科学道理。

其中包括许多力学、声学和热学方面的物理知识,堪称为集我国古代物理学知识在工艺技术上应用的大成。

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吴有训

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吴有训

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吴有训他是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少年,28岁便做出七种物质的X 射线散射曲线,证明康普顿效应的客观存在,蜚声中外;他是桃李三千圃,硕果满神州的教员,数十载教书育人,培育了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迷信界的栋梁之才;他是平地仰止的学者,用天赋和勤劳推进了中国近代迷信的开展,被称为中国物理学研讨的〝开山祖师〞;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迷信家,教育家,一个注定被永远铭刻的人——吴有训。

由于家境本不富有,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学习时机,一直坚持着谦逊好学、奋发向上的劲头。

1916年7月,吴有训报考南京初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大学〕,进入该校的理化部,三年级时,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的胡刚复归国到南高任教。

吴有训在他的引导下得以接触到X射线有关基础知识,逐渐培育起对X射线研讨的浓重兴味。

1920年毕业于南京初等师范学校后,吴有训在1921年参与了江西省赴美国官费留先生考试。

吴有训留学美国的第三年,物理学家A. H.康普顿正式成芝加哥大学教授。

吴有训成为他的研讨生,从事X射线效果的研讨。

1923年5月,康普顿初次发布了他的有关X射线散射光谱的实验结果,但却遭到了迷信界的异议,缘由是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哈佛大学的W.duane教授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没有能失掉康普顿的研讨结果,这一严重发现遭到了疑心。

面对着这一质疑,吴有训在教授康普顿的指点下,陆续运用多达15种不同的样品资料停止X射线的散射实验,结果无一不与康普顿的实际相契合,从而构成了对此实际普遍适用性的强有力证明。

而康普顿在自己的晚年也特意说到吴有训是他平生最自得的两个先生之一。

1927年康普顿因发现康普顿效应而取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吴有训被德国自然迷信院推举为院士,是第一位被西方国度授予院士称号的中国人。

吴有训先生1926年秋回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国立中央大学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1、沈括(宋)----地球磁偏角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

即试验运用了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

(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5、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托里拆利(意大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测为×105帕。

7、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

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是:F浮=G排=ρ液gV排。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8、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1831年)9、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10、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2Rt).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4、摄尔修斯(瑞典)----摄氏温标。

15、开尔文(英国)----热力学温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20、安培(法国)-----总结了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级;②磁场对电流有力是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古代中国对物理学的贡献。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尚书》中记载了黄帝利用压缩空气制作蒸汽娱乐的例子;《周礼》也记载了使用杠杆的方法搬运货物。

而《墨子》中还有机械运动理论的探讨。

这些与物理学有关的内容是古代中国对物理学起步的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光学运动学有了更多的探讨和研究。

《战国策》中就提出了“光速万里”的观点,还有一些学者对镜面反射等光学现象有所了解。

在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和“天为大、地为小”的天人观,这对后来的物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唐代是中国物理学的一个辉煌时期。

冯诺依曼曾评价道:“整个中世纪的欧洲仅有的几位真正大的科学家,如皮萨和阿拉贡,仅是中国数学和物理学的翻译,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在这个时期,我们的民族英雄郎肃丛创立了五行学说,提出了许多物
理学理论。

他认为宇宙由五大元素组成,即水、火、木、金、土,这种对自然界的认识对后来的物理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明清时期,王船山深入探讨了阴阳学术,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著名数学家牛栋临床实践发明了“出人意料”的四种近似计算法,成为后来数学和物理学的辅助工具。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对物理学的贡献非常丰富。

虽然与现代物理学相比,我们的先辈们的成就显得有些局限,但它开创了中国物理学的基础和传统,是我们学习和发展物理学的宝贵财富。

物理学史高中

物理学史高中

物理学史高中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于物理学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物理学的发展史吧。

古代物理学。

在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和墨家等学派都涉及到了一些物理学的概念。

他们在探索宇宙、天文学、力学、热学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

其中,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热功学观念的著作之一。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物理学有重要贡献。

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由原则和物质构成的,而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天然运动”和“强迫运动”的概念,并把物体的运动和属性归纳成四种,即火、水、气、土。

中世纪物理学。

中世纪时期,欧洲的科学家主要是通过阅读古希腊和阿拉伯的著作来学习物理学。

在这个时期,伽利略、牛顿等重要科学家的理论还没有出现,物理学主要受到天主教的限制。

近代物理学。

16世纪,伽利略创立了实验物理学的方法,并开创了牛顿力学的先声。

伽利略还发现了定律,即摩擦力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17世纪,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学,创立了力学和引力定律。

这些发现极大地推动了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发展。

同时,波义耳也成功地将物理学和数学相结合。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这些理论使得我们对物理学的认识更加深刻。

总结。

物理学发展历史可谓是一个漫长而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古代到现代,每一位科学家都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科学成果中汲取灵感,探索新的物理学知识,为我们未来的科学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一、选择题1.春秋时代,有几何光学,力学等研究成果在科学史上有名的著作是:(1)《墨经》(2)《礼记》(3)《禹贡》(4)《内经》答(1)2.春秋末年,记载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工程技术方面的专著是:(1)《易经》(2)《诗经》(3)《尚书》(4)《考工记》答(4)3.春秋时记载了声音共振现象的著作是:(1)《管子》(2)《韩非子》(3)《庄子》4)《山海经》答(3)4.1954年,在长沙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天平及砝码是什么朝代的?(1)周(2)战国(3)秦(4)汉答(2)5.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叫“侯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1)张衡(2)马均(3)丁缓(4)刘安答(1)6.明朝时,以等比数列创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家是:(1)徐光启(2)宋应星(3)朱载土育(4)沈括答(3)7.唐初,在《礼记注疏》中解释虹的形成原因的人是:(1)刘禹锡(2)一行(3)孙思邈(4)孙颖达答(4)8.我国关于透镜聚焦的最早记载是公元2世纪的:(1)《论衡》(2)《淮南方毕术》(3)《春秋纬》(4)《初学记》答(2)9.《汉书西域传》记载有公元3年观察到:(1)摩擦起电(2)磁石吸铁(3)尖端放电(4)光的折射答(3)10.西汉刘歆写的什么书记载了指南车?(1)《太平御览》(2)《西京杂记》(3)《博物志》(4)《后汉书》答(2)11.西汉墓出土的弩机装有带刻度瞄准用的什么东西,可提高射击确度,类似近代步枪标尺。

(1)望山(2)准尺(3)瞄镜(4)靶标答(1)12.我国什么时代已有玩器竹蜻蜓的记载,竹蜻蜓能飞起的原理与直升飞机相同。

(1)汉代(2)唐代(3)秦代(4)晋代答(4)13.北宋初年,杨亿记载了什么光学现象?(1)反射(2)天然晶体的色散(3)折射(4)衍射答(2)14.北宋时,谁在《萍州可谈》中第一次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比英国人纳肯早71年(1)朱或(2)梅文(3)曾公亮(4)张载答(1)15.明末,宋应星在《论气》中对什么物理现象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1)气体流动(2)大气压(3)空气成份(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4)16.我国最早有关毛发摩擦生电的记载,是西晋张华写的(1)《庄子》(2)《水经注》(3)《博物志》(4)《淮南子》答(3)17.反映我国古代声学成就的北京天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建于何时?(1)清代(2)明代(3)元代(4)宋代答(2)18.明代发明的用于水战的什么武器是两级火箭的雏型,它当时已有多级火箭的设想(1)火弹(2)神火飞鸦(3)飞筒(4)火龙出水答(4)19.宋代谁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铁牛?这是现代沉箱打涝技术的最早应用。

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中国古代的物理学家

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中国古代的物理学家

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性学习中国古代的物理学家
为了探明自然界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

他想,如果能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上观天,下察地,预报自然界将要发生的情况,这对人们预防灾害,揭穿那些荒诞的迷信鬼话,该是多么好啊!
于是,张衡把从书本中和观察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开始了试制“观天察地”仪器的工作。

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写成一本书,叫做《灵宪》。

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天是球型的,像个鸡蛋,天就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黄,就叫做“浑天说”。

接着,张衡根据这种“浑天说”的理论,开始设计、制造仪器了。

不知经过多少个风雨晨昏,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诞生了。

这个大铜球很像今天的地球仪,它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等。

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可以准确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

张衡说:“天上的星星,能见的共有二千五百颗,但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却只有一百二十颗。


后来,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也是钢铸造的,形状像个酒坛子,四周铸着八条龙,每条龙口里含着一个小铜球。

只要哪一条龙口中的铜球吐了出来,就预示着那个方向发生地震了。

测试非常灵验,没有一次不准。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由于他从小就爱科学,
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而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创造才获得的。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

物理学发展简史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简要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物理学发展简史。

古代物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开始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观察和解释。

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是古代物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毕达哥拉斯提出了许多数学原理,为后来的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自然哲学”的理论,认为万物都由四个元素(地、水、火、气)构成,并且存在着天体的运动。

阿基米德则研究了浮力和杠杆原理,对物理学的力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学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世纪的科学革命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伽利略·伽利莱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地心说的反对意见,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许多力学原理,如斜面上滚动的球体的运动规律。

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和科学观点为后来的物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7世纪的牛顿则是物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建立了质点力学的基础。

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石,被广泛应用于天体力学、机械运动等领域。

牛顿的贡献使得物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是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验成果相继涌现。

热力学的发展由卡诺、卢瑟福和克劳修斯等人推动,揭示了热的本质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电磁学的发展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和霍尔斯等人推动,建立了电磁场理论和电磁波的概念。

光学的发展由牛顿、杨和惠更斯等人推动,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和干涉、衍射现象。

这些理论和实验结果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是物理学发展的革命性时期,许多重要的新理论和实验成果相继涌现。

相对论理论由爱因斯坦提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重新定义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物理学萌芽时期耀华实验班物理老师中国古代物理学萌芽时期(耀华实验班物理老师刘刚课手稿) 2011年06月27日中国古代的物理学萌芽1.力学方面我国古代力学知识源远流长,积累丰富。

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在“墨经”中,记述了墨子(公元前478-前392)等哲学家对力学方面的一些精辟见解,如“力,刑之所以奋也。

”,表达了力是使人和物的“奋”即由静到动的根本原因。

还对杠杆进行了研究,指出:“相衡,则本短标长。

”说明了在称量重物时,要想与砝码平衡,就要调整重臂“本”和力臂“标”,这一记录比阿基米德早二百多年。

我国科学家的朴素的宇宙观,例东汉的张衡强调:“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明“武备志”记载:“水战,可离水三。

四尺燃火,即飞出水面二。

三里去远,如火龙出于江面,筒药将完,腹内火箭飞出,人船俱焚。

”发展了二级火箭装置。

2.电磁学方面在静电学方面,在西汉末年,(公元前20年)就有记载,在磁学方面更有骄人记录:1)传:4000年前,黄帝与蚩尤打仗,但蚩尤作雾,黄帝则使用指南车来辨别方向,使蚩尤大败。

2)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到秦始皇为了防避刺客,用磁石建造阿房宫的北阙门,若刺客身怀刀刃将被磁门吸住。

3)指南针比法人古约特早几百年。

3.天文学比较突出的是张衡(公元78年-139年),生于河南南阳石桥镇,公元111年担任了东汉主持天象观测、编订历法的太史令,发明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国际天文学组织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和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

元朝的郭守敬等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4.π的计算“π”是物理、数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常数,测算它的精确值对科学的发展很重要。

先秦取圆周率为“周三径一”魏晋时期的刘徽应用极限思想,采用割圆法,算出了当时世界上π=3.1416的数字。

*割圆法:刘徽指出: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长“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其面积“将与圆周合体,而无所缺矣。

”据说他将正多边形割至了3072条边。

南北朝的祖冲之(429-50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π的值推算到3.1415926~3.1415927的人。

祖冲之利用方法:方和圆的相互转化。

据说祖冲之做了更细致的工作,在圆内接12288,……个边的多边形,具体的研究方法写入“缀术”,但这本书在宋朝失传了。

国际上已把月球背面的一个山谷命名为“祖冲之”。

5.声学1979年出土了战国时期制造的曾侯已编钟,说明了古代祖先对音节音律方面的极高造诣,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等,巧妙地应用了声学原理,至今仍令人为之瞩目。

6.小结中国是世界上科学发展最早的国家,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二、古希腊时期的物理进展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30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世界观的胚胎、胚芽。

——恩格斯泰勒斯(公元前7世纪)的天文观、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说都发展成古代科学的瑰宝。

古希腊与中国成为东西方两个交相辉映的中心。

1.埃拉多塞(公元前275-公元前195)用三尺长的竹竿测地球周长。

埃及的尼罗河旁有两个城市赛恩和亚历山大,由于已修路,联系比较便利。

在塞恩有一口很深的井,夏至那天,阳光会照到井底,而同时阳光在亚历山大对竹竿将有一个投影,由此我们可测出θ角,根据几何关系可知,∠AOS=θ,OS=0A为地球半径,则:折算出的地球周长与当今的计算值相差仅几百公里。

2.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年):出生在古希腊的叙拉古。

1)铜镜烧船:地中海,罗马要灭亡叙拉古。

阿基米德让妇女用铜镜组成一面聚光镜烧战船上的帆,浸了油的绳与桅杆和帆都烧起来了。

1747年,法国科学家布韦为了验证这一情况,用360面镜子,拼成一个大凹镜,烧灼了70 米外的木堆。

2)杠杆定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3)数学上,得出了球体、圆柱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古印度、巴比仑和阿拉伯的贡献古印度、巴比伦和阿拉伯在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贡献也很惊人。

据载,古印度发现了十进制记数法,经阿拉伯传到欧洲,逐步演变为当今的“阿拉伯记数”。

在祖冲之之后1000年,阿拉伯数学家求得圆周率π,准确到小数之后17位。

总之,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瑰丽的文明,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被发现和记载下来,成为今后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古代物理学的特点1.物理现象虽被发现和记录下来,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

2.受神学的支配很强。

3.天才的臆测建立在笼统的直觉观察之中。

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马其顿国王私人医生的儿子,18岁进入柏拉图学院,约在公元前342 年,他成为亚力山大大帝的私人教师。

一生著作颇丰,在科学领域里起着奠基性的作用。

某些大科学家“比起亚里士多德不过是小学生。

”——达尔文2.主要观点提出物理学名称的第一人,强调科学分类若物体不受力,运动即停止物体越重,下落速度应该越大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行星和月亮应该围绕它转亚里士多德像托勒密地心说图亚氏观点从归纳日常生活出发,加上哲学思辩,后来发展为经院哲学,成为自然科学的障碍。

﹡经院哲学: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适应神学,人的知识不必来自实践,而是存在于教义之中。

3.被利用亚氏的某些观点符合封建与宗教统治者的利益,统治集团将其抬到吓人的高度,企图让科学成为宗教和封建统治的装饰。

僧侣主义扼杀了亚里士多德学说中活的东西,而使僵死的东西永世长存。

——列宁第二章经典物理力学的发展第一节新芽破土一、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契机(15世纪后半期开始)1.社会物质条件欧洲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农耕得到改进,风力水力得到普遍使用。

特别是我国的四大发明经蒙古,丝绸之路传入欧洲,更为其发展推波助澜。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麦哲伦1519年环游世界,这些都刺激了资产阶级对生产技术的兴趣,科学的发展有了社会物质条件。

2.社会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

但丁的神曲,米开朗基诺的雕塑,莎氏比亚的“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出现,代表了人们要求思想自由,科学要求摆脱神学附庸地位,反对迷信和权威的心声。

3.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培根:“证明前人说法的唯一方法,只有观察和实践。

”2)达·芬奇(1452-1519):“实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我的老师。

”有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科学革命的风暴已经不可避免了。

二、哥白尼与“天体运行论”1.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地心说:地球是绝对静止的,一切运动都是相对于地球而运动的。

地心说受到宗教的吹捧与肯定。

日心说:如果是地心说,这样的观点来描述行星的运动时,行星有无法解释的忽快、忽慢、逆行及留的现象。

地动日心说可以对天体的运动给予完满的解释。

“天穹的周转是一种视运动,实际是地球运动的反映。

”2.“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写成,它被誉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三、第谷与开普勒1.丹麦人第谷(1546-1601),经过20年的反复的天文观测,积累了大量准确的星体运动观测资料,被人誉为“星学之王”。

2.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是第谷的学生与助手,从第谷对火星的观测资料与他理论计算的8分之差入手,发表了开普勒三定律。

写出“宇宙和谐论”,使我们对天穹星空的认识,由杂乱到有序。

开普勒的一生,虽多病贫穷,但都未动摇他破解天体奥秘的决心,他把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四、舍生取义的布鲁诺布鲁诺(1548-1600):因宣扬日心说,1592年被捕。

1600年,面对宗教法庭的审判,他说:“我希望你们到大庭广众中去把我点燃,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因为我可以以自身燃起的大火,去照亮后人的道路。

”布鲁诺英勇就义于罗马的鲜花广场。

总之,16世纪中期,日心说与地心说的血与火的斗争,是自然科学从宗教桎梏下解放的标志,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自然科学在批判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开创着自己的道路。

第二节运动学的奠基人---伽利略一、伽利略对落体问题的研究对运动无知,也就对大自然无知。

——西方谚语1.伽利略 (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比萨。

奠定了经典力学中运动学的基础,改进了望远镜,使之能放大32倍。

代表作《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33年,69岁高龄时曾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

仍致力于科研,于1638年又写出了《关于两门新科学对话》一书。

直到1979年,300多年后,教会才宣布为伽利略平反。

《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封面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开端。

——爱因斯坦2.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怀疑:怀疑:如果轻物体m下降的速度比重物M慢,那么用一根绳子把m、M 栓在一起又怎样?“冲淡引力思想”——斜面理论:为了研究落体的情况,伽利略设计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以“冲淡引力”,延长落地时间,便于观测。

3.斜面实验:二、意义1.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结合的成功不是单纯做实验,而是从明确的物理思想出发,进行数学推证,选典型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2.观察——假设——逻辑推理——实验检验的成功之路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演绎的巧妙结合。

3.落体运动也是一种匀加速运动1586年,斯蒂文和德哥罗在一所二层楼做实验,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落地。

4.伽利略的预见“一门广博精深的科学已经启蒙,我在这方面的工作只是它的开始,那些比我更敏锐的人所用的方法和手段将会探索到各个遥远的角落。

”第三节牛顿的伟大综合和理论飞跃一、牛顿简介1. 牛顿1642年生于英国。

从小是一个苦命的孩子,还未出生,父亲逝世,两岁母亲改嫁,在舅舅和姥姥家长大。

2.1661年考入剑桥大学31 学院。

由于学习勤奋,受到巴罗教授的赏识,1664年成为研究生。

3. 1665年开始研究微分和积分及万有引力定律。

1665年伦敦大瘟疫,一个夏天病逝3万人。

牛顿回到家乡,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苹果落地”的故事。

(据说是法国作家伏尔泰从牛顿侄女那儿听来的。

)4. 1687年出版旷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由好朋友哈雷资助出版。

人们争相购阅。

5. 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终身会长。

6. 1705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爵士称号。

7. 1727年逝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

“伊萨克·牛顿爵士安葬在这里…,让我们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类之光。

”——碑文二、牛顿取得成功的历史条件1.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航海的发展,需要对天体的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对机械加工作物理原理的解释。

2.物理方面的进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摧毁了附着在神学上的宇宙观,得到了几乎所有科学家的认同,教会的迫害反而使真理的声音广为传播。

伽利略奠定了在运动观上的正确理论,各种力正在被发现。

3.在英国,政局比较稳定,商业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从自身的角度,开始注重科学研究。

4.科学的国际研究联系加强。

英法成立了“皇家学会”和“皇家科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