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PPT第十一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42张PPT)
斯大林
1878年(一说1879年)-1953年
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917年参加组织领 导十月革命。1922年当选俄共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领导苏联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 化、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领导苏联人民 进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取得胜 利。著有《斯大林全集》。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1927年底-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2)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解决粮食问题(目的)。
2、时间: 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农业集体化运动 3、措施:(1)新经济政策被终止,
(2)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3)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 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发展历程:沙俄(1547—1917) 苏俄(1917—1922) 苏联(1922—1991) 俄罗斯(1991—至今)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与世长辞,终年54岁。23日下午, 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 数百万各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列宁的逝世对 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力 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进入斯大林时代。
从以上材料归纳出经历了一战和三年国内战争后的苏维埃俄国存在什
么问题? 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马克思对社会的理想预设 :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
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1921年的现实是:苏维埃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无法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必须寻找正确的途径过渡到社会主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8张)
3、评价:
(1)积极: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 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 声誉。
(2)消极: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
3、评价
消极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启示(教训)
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 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了解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 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是 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 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 联共产党执政。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 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1991年12 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 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 解体。
全称“沙皇俄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917年3月止
全称“苏维埃俄国” 1917年11月~1922年底止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2年底~1991年底止
1991年底—至今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 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新经济政策
损害了人民利益,不利于经 济长远发展、社会稳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
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 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 探索。
一、俄国新经济政策
时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承认市场 1918-1921年
存 在 商 品 新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相结合 货币关系
(1)积极: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 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 声誉。
(2)消极: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
3、评价
消极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启示(教训)
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 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了解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 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是 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 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 联共产党执政。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 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1991年12 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 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 解体。
全称“沙皇俄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917年3月止
全称“苏维埃俄国” 1917年11月~1922年底止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2年底~1991年底止
1991年底—至今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 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新经济政策
损害了人民利益,不利于经 济长远发展、社会稳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
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 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 探索。
一、俄国新经济政策
时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承认市场 1918-1921年
存 在 商 品 新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相结合 货币关系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优秀PPT
C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4.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
D.与苏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
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
响是( )
新经济政策
①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内容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 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③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那些中小 企业;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新经济政策
1925年,谷物的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 工业产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周转量为战前的 80%。国内商品流转额大约是战前的70%。
占世界工电力业生1产5 的1比0 重,7 由沙4 皇3时代2的2.6%上
升到193煤钢7年的165 3.7%65 。
4 5
3 4
4 3
3 3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 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 -41 冲锋枪, 共生产六 百万枝
◘ 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 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社 会
追随“理想”
主 义
面对现实
道
路 回归“理想”
的
探
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26张PPT)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 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 拄着拐杖走动了!”
作用: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启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后退一步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危害:苏联模式的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 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 式僵化了。”
1、“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其形成标志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新经济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结束, 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 引发农民骚乱。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征和影响
项目 农业 商业 工业 特征 影响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 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 工资制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大力 发展商品生产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 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 稳步发展
前进两步
实践上: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政权。 理论上:找到一条由落后的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
苏联的成立(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亚美尼亚 2.阿塞拜疆 3.白俄罗斯 4.爱沙尼亚 5.格鲁吉亚 6. 哈萨克 7.吉尔吉斯 8.拉脱维亚 9.立陶宛 10.摩尔达维亚 11. 俄罗斯 12.塔吉克 13.土库曼 14.乌克兰 15.乌兹别克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8张PPT)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 国有化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 动制
史料研读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
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 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 方式”
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材料说明新经济 D 政策实施的目的是( A. 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 B.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 挽救政权不稳的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依据题干信息“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 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挽救政权不 稳的危机.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 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 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D。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 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 机厂
1937年苏联工业 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对苏联工业化的评价:
积极: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消极: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
完成的,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
本课小结
苏俄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
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探索精
神是值得每个国家学习的。同时,我们作 为社会主义国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 经验,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3张PPT)
工业化建设
——优先发展重工业
Why?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
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
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 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
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背景: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1928——1937年,苏联通过第一、二个五年计划,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欧一世二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
辩证看待苏联 工业化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评价:
(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巩固了工农联盟,也巩固冶了金苏工维埃厂政建权设。工地
(3)是苏维埃俄国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二、苏联的工业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成立苏联
时间:1922年12月
国旗
国徽
国歌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牢盟不可破的联盟》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俄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局面?
国外:帝国 主义干涉
联合起来
国内:反革命 叛乱
三年国内战争 (1918——192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余粮收集制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统一分配
一.新经济政策【列宁】
材料一 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 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 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 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 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1张PPT)
战时共产主义在政策
新经济政策
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 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 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农业
工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 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 商业 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品。 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合作探究】2.阅读教材说出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形成 的标志、特征。
1
标志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2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 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 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特征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小组探讨:我们该如
何评价斯大林。
(畅所欲言)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 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 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斯大林不是在所有问题上,而是在一些问题 上犯了错误;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 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
知识拓展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 吸取怎样的教训(启示)呢?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⑤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苏联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 分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斯大林 认为必须完成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造, 必须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 弊端:轻工业与重 体系,即吧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 工业发展不平衡 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 备的国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35张PPT)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强国。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 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 -41冲锋枪,共生产六百万枝
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评价:
(1)积极作用: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危害: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 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2
背景: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 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 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 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目的: 适应工业化需要。 措施: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农业集体化运动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农业在生 产技术生产方式上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 加大。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 发展?
相关史事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 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
政治:高度集权、个人专权、忽视民主法制 思想集控、 个人崇拜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 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 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 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 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 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 众监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17张PPT)
在列宁执政时期,哈默开采石棉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当时苏俄实 行了新经济政策,按政策规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这有 利于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到斯大林执政时期,哈默开采石棉活动有可 能因停止实行新经济政策而终止。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 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 释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比较列宁与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
项目 政策 工业 农业 影响
特点
列宁
斯大林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
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
新经济政策。
化பைடு நூலகம்农业集体化。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 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
制定和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重工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
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 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苏
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联建成。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 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 展商品生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 的政治体制。
课堂总结
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展了社会 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取得巨大成 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弊端,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 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三、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后剩余 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农民可以自由处理。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准确的解 释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征。
比较列宁与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
项目 政策 工业 农业 影响
特点
列宁
斯大林
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
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
新经济政策。
化பைடு நூலகம்农业集体化。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 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
制定和实施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 重工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农庄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
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 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在苏
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联建成。
在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允 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 展商品生产。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 的政治体制。
课堂总结
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开展了社会 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取得巨大成 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片面发展重工业弊端,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失误和经济 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三、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ppt课件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通过新宪法,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列宁探索新经济,国家经济有复兴; 苏联模式斯大林,发展重工为中心。 农业实行集体化,工业发展计划行。
一、新经济政策 1._1_9_2_1__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内容包括: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__余__粮__征__集__制___;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 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自__由__贸__易____;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___按__劳__取__酬___的工资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经验。 主要经验:以农促工;大力吸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围绕建设重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布哈林和斯大林 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布哈林主张: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本国节约获取资金。斯大 林主张:剥夺农民为重工业提供资金。
(3)与美国不同,苏联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根据材料二, 这一策略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实行的?苏联采用什么经济体制保 障了这一策略的实施? 国际环境:处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经济体制:计划经 济体制。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 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 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 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 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 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 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 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A.城管员到市场上收缴私人出售的商品 B.资本家可以经营部分企业 C.喀秋莎到市场卖土豆 D.安娜到商店购买日常用品
列宁探索新经济,国家经济有复兴; 苏联模式斯大林,发展重工为中心。 农业实行集体化,工业发展计划行。
一、新经济政策 1._1_9_2_1__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内容包括: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__余__粮__征__集__制___;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 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__自__由__贸__易____;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___按__劳__取__酬___的工资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经验。 主要经验:以农促工;大力吸纳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围绕建设重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布哈林和斯大林 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布哈林主张:轻工业为重工业提供资金;本国节约获取资金。斯大 林主张:剥夺农民为重工业提供资金。
(3)与美国不同,苏联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根据材料二, 这一策略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实行的?苏联采用什么经济体制保 障了这一策略的实施? 国际环境:处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经济体制:计划经 济体制。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 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 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 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 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 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 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 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A.城管员到市场上收缴私人出售的商品 B.资本家可以经营部分企业 C.喀秋莎到市场卖土豆 D.安娜到商店购买日常用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①国家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⑤要重视民生问题;
探究: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 并存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高度集中计划经 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 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 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 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作用 :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背景: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2年底
②最初加入苏联的有4个共和国 , 最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1、背景: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 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开始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3、主要措施:
(1)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 料公有化;
(2)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3)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斯 大 林
2、概况
(1)时间: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⑤要重视民生问题;
探究: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 并存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高度集中计划经 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 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 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 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作用 :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背景: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2年底
②最初加入苏联的有4个共和国 , 最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1、背景: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 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开始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3、主要措施:
(1)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 料公有化;
(2)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3)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斯 大 林
2、概况
(1)时间: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 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 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 众监督。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弊端: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
高级必知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性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苏 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性
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 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五、苏联模式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
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为“斯大林 模式”。
红场阅兵(1939年绘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 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 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 性。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
(1)直接目的:解决粮食问题 目的
(2)根本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 集体 化
(1)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 农庄 概况 (2)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 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实质 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1)积极:使农村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 影响 金和劳动力 (2)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9张PPT)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 切 为 了 胜 利 ! ”
“ 一 切 为 了 前 线 ,
1918 年 夏 , 全 国3/4的领土被敌人 占领,重要的粮食 和煤炭产地均落入 敌人手中,40%的工 厂停工,彼得格勒 和莫斯科的工人每 天 只 能 领 到 50克面 包……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主 义 国 家
其 他 的 资 本
国 外
联合起来
制度不同!
三年内战
苏俄单独退出一战!(1918——1920)
资俄
国
本国 家国
内 和内
沙的
皇地
军主
官、Βιβλιοθήκη 不甘失败!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攻苏维埃政权,试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爆发。
苏联国旗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 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俄罗斯联 邦
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 别克、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 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1924年列宁逝世。
斯大林(1879-1953)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 代史1500-2007》
材料一 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 乏。
经济异常困难
材料二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武装暴动席卷俄国。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3月份 爆发喀琅施塔得水军暴动。——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2张PPT)
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 工业强国的?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许
多便利条件。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 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 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 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 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
要问题。
一、新经济政策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一、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 业 余粮征集制度 工 业 全部国有化 商 业 实行配给制度,取 消贸易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余粮归农民支配 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 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
国的技师来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这些有
助于(
B
)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 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
2 、领导人: 斯大林 3 、措施: 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① 时间: 1928—1937年 ②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 作用: 1、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2、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4、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
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 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 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件(含视频)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 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
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 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 )
A. 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 B. 苏联民众遵守公共秩序 C. 苏联物资短缺的C 状态 D. 苏联人对西方的警惕 15. 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的某一政策。两图意在表达( )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10. 苏联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
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
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这些
举措( )
A. 使苏B联社会主义工业得到全面发展
B. 是苏联成为强盛工业国的重要原因
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
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D
C. 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内容
7. 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错误的是( )
C
A. 民主法治缺失 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个人崇拜严重 D.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 学家之一。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宏 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各方面的表现。
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 一.经济 “巨无霸 1.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战时的资本积累
(2).政府有效的财经政策
(3).科技的促进
2.经济的特点 (1).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2).建立在对第三世界的不公正 掠夺基础上.
二.“世界警察”
1.原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目的:按自己的意志建立和维 持国际秩序
(1)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 主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苏联 (2)标志着美苏冷战政策开始的事 件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马歇尔计划是希望通过 ( ) 手段控制西欧。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 外交 (4)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B.美国插手越南战争 C.美国插手朝鲜战争 D.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
(5)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开
始破裂,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苏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 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 苏联希望在世界事务重发挥更 大影响 D.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6)下列分裂现象与美国无关 的是 A. 一中一台 B. 南北朝鲜 C. 东德西德 D. 印巴分治
3、什么是“冷战”政策?简
(3)二战后,美国试图充当“世界 警察”,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这一意 图的是 A.插手朝鲜战争 B.对巴拿马实施突袭 C.参加在索马里的“人道主义” 援助行动 D.出兵阿富汗
(4)爵士乐源于 音乐。 A.美国黑人 B. 美国白人 C.欧洲 D.东方 (5)彩色电影出现于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末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三.现代世界音乐,电影的典型代表
1.从爵士乐到摇滚
2.HOOLLYWOOD------ 好莱坞
(1)二战后,唯一一个不仅没有衰 弱,反而更为强大的西方大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 因是 A.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 主义的自我调节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 C.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战后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 需要
第11课:梦幻超级大国 一.经济 “巨无霸 1.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战时的资本积累
(2).政府有效的财经政策
(3).科技的促进
2.经济的特点 (1).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2).建立在对第三世界的不公正 掠夺基础上.
二.“世界警察”
1.原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目的:按自己的意志建立和维 持国际秩序
(1)二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 主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苏联 (2)标志着美苏冷战政策开始的事 件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马歇尔计划是希望通过 ( ) 手段控制西欧。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 外交 (4)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A.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B.美国插手越南战争 C.美国插手朝鲜战争 D.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
(5)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开
始破裂,最主要的原因是 A. 苏联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B. 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 苏联希望在世界事务重发挥更 大影响 D.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6)下列分裂现象与美国无关 的是 A. 一中一台 B. 南北朝鲜 C. 东德西德 D. 印巴分治
3、什么是“冷战”政策?简
(3)二战后,美国试图充当“世界 警察”,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这一意 图的是 A.插手朝鲜战争 B.对巴拿马实施突袭 C.参加在索马里的“人道主义” 援助行动 D.出兵阿富汗
(4)爵士乐源于 音乐。 A.美国黑人 B. 美国白人 C.欧洲 D.东方 (5)彩色电影出现于 A.19世纪末 B.20世纪20年代末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三.现代世界音乐,电影的典型代表
1.从爵士乐到摇滚
2.HOOLLYWOOD------ 好莱坞
(1)二战后,唯一一个不仅没有衰 弱,反而更为强大的西方大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 因是 A.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 主义的自我调节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 C.战后美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战后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