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 家诫

合集下载

看张謇怎样做父亲——南通市档案馆藏张謇家书简介

看张謇怎样做父亲——南通市档案馆藏张謇家书简介
沥 血 的地 步
张孝若严格教育的真实写照 张孝若( 8 8 13 ) 张謇之独生子, 19 — 9 5 . 名愉祖 . 字孝 若. 卫字潜庐 . 张謇事业的继承者 . 民国I “ 蝈公子” 之一 .
在张孝若很小 的时候 ,张謇 就很注意 l 导他读好 “ 社会 ” 这本戈字 犬书. 荐 他健全的心理索藤 张孝 符 堵l 曾经发 小慨叹 : 僦名人之 子难 。 而张警 刊此 早有认 . 并 时 时告诫儿子 : 儿须 知父是有名 人, “ 儿子 : 做; 易 为世 交长辈有名德人赏识 , 儿亦不勃 当. . 儿须 自爱 自重 “ ” 胸 谍须放开 , 处一 叻事须有 ‘ 衣千仞【 . 振 岗J 溜足万 驱啬 ’ f c ( 左太冲诗 ) 之概 . 至郁 闷?父生 平得 力即在放开怀抱 . 何
收 藏 的这 18封 张 謇 家 书 原 件 的非 凡 价 值 与珍 贵 程 度 3 就 可 想 而 知 了 。 年 3月 , 謇 家 书经 专 家评 选 , 入 首 今 张 列 批“ 江苏 省 珍 贵档 案 ” 录 。 名
雄、 中国农业近代化之父 、 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 、 中国早
期 现 代 化 的 前驱 … … 或 许 因 为 张 謇 的 事 业 太 辉 煌 , 或许
“ 张謇”全宗里 ,保管着张謇 给其子张孝若的亲笔家书 18 。张謇家书属典型的中 国传统纸 质文书 , 墨笔 3件 用
独生子张孝若进行严格教育 , 18件家信就是张謇对 这 3
瞄嘿豳
6 7

维普资讯
张 謇


成长部倾注 了极大关注和无数心 血。张孝若 1 O岁时便 离亲外 出读 书, 以后叉多 次赴 日本 西欧 美国考 察 , 而 张謇常年在外 , 公务繁忙 . 父子 见 张謇索书的内容 卜 分丰寓 , 张孝 若曾将它们归纳为

末代状元张謇名言名句

末代状元张謇名言名句

末代状元张謇名言名句
1.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的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 就比如我之前在规划自己的小生意时,只看到眼前那一点点利益,结果吃了大亏,后来才明白眼光得长远啊,这可真是真理呀!
2.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 这让我想起老家的一位长辈,他一生兢兢业业为村里修桥铺路,做了好多实事,现在大家都还记得他呢,确实没跟草木一样默默无名。

3. “謇之营实业,则志在利众。

” 我认识的一个老板就很有这种精神,他开的工厂总是优先照顾员工的利益,大家也都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他干。

4. “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 可不是嘛,那些光想着当官不做事的人最让人瞧不起了,就像隔壁那个总是吹嘘自己职位却没见干实事的家伙。

5. “父子不同舟。

” 之前和朋友出去玩坐游船,还真碰到一对父子纠结要不要坐同一艘船,后来想想这句话,还真有道理啊。

6.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就像我们村头那家小卖部,老板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大家都特别信任他,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7. “师范为教育之母。

” 看到现在那些优秀的老师,就会感慨培养老师真的太重要了,就像培养好苗子需要好的土壤一样,真的是这个理儿。

张謇教育思想(语录)摘要

张謇教育思想(语录)摘要

张謇教育思想(语录)摘要★张謇说过:“南通各学校,均鄙人所手创”,“南通有纱厂,爰设立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经营盐垦,爰设立农校。

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

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这就是张謇的“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张謇深感:“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

”他在谈到中国近邻日本“由小国而跻于强大”的经验时指出:“工苟不兴,国无不贫之期,民无不困之望,可以断言矣。

苟欲兴工,必先兴学。

”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

★张謇在《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会之报告》中说:“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借”,这说明张謇办实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

★张謇谈到他所办的纺织厂和纺织专门学校时说:“所收学生,不限一省,来见习者不止一人。

经费除公司股东以余利效此义务外,未尝受政府社会或他省他人分毫之辅助。

”所以张謇说:“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唯取诸实业,所谓实业为教育之母是也。

”★张謇说:“謇营南通实业教育二十余年,实业教育大端粗具。

言乎稳固,言乎完备,言乎发展,言乎立足于千百余县而无惧,则未也。

实业未至人尽足以谋生,户尽不至乏食;教育未至乡里学龄儿童什七八有就学之所,儿童长成什五六有治生常识,未足云大数,謇方目计之,心营之。

”张謇这种办实业、办教育的崇高目的和愿望,很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敬仰和仿效。

★张謇说:“中国今日国势衰弱极矣,国望亏损极矣。

”“诸君以为可耻否乎!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

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先从师范始。

”★张謇说:“中国向来延请外人之费,较之延请中人相悬殊绝。

外人远涉重洋,其市于我者,又我所亟需之事,其有挟而贵固宜。

”但必须延请“能通中文为最要之事”,因为“彼各国之挟一学艺而来为师者,不通中文,十常八九,猝然聚于一堂之上,教者止授以所长,学者转訾其所短,即有轻玩之心,必不能得启迪之益”。

张謇《家诫》中的廉洁思想研究

张謇《家诫》中的廉洁思想研究

张謇《家诫》中的廉洁思想研究
王舒雅;陈菁
【期刊名称】《廉政文化研究》
【年(卷),期】2022(13)1
【摘要】张謇《家诫》辑录了古人七则名言,并以一段自述编排在前,以示训诫之旨,从福祸相依、修身、明德、治世、为人、处事等方面多角度对子孙提出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张謇在《家诫》中融入传统廉洁思想的精华,包括以俭养廉、廉洁从政、诚信创业等方面。

张謇《家诫》虽撰写于近百年之前,但对于当今的家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张謇《家诫》中的廉洁思想,并在传承中汲取其中伦理道德教化的营养,对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93-96)
【作者】王舒雅;陈菁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团委;南通大学文学院;南通大学纪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38
【相关文献】
1.一个颇有启发的债务思想——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债务思想
2.养祖宗元气,立一分人品--蕺山弟子吴麟征家诫思想阐微
3.企业的利润追求与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张
謇、涩泽荣一"企业与社会"思想比较研究4.《家诫》篇所见嵇康思想中的儒家底蕴5.张謇廉洁思想的实践性及其当代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謇的家训

张謇的家训

张謇的家训张謇在69岁高龄时,将7位古人诫子名言,编辑以《家诫》。

张謇恭恭敬敬地用正楷书写,镌刻在石屏上,立于庭院。

石质屏风形状规则,两面镌刻文字,正面是《倚锦楼石屏铭》,介绍石屏的来历和品性,背面刻着《家诫》。

石屏颜色纯白,张謇以石寄志,希望子孙的品格如同这块石头一样纯洁无瑕。

《家诫》篇幅不长: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

与其述己意,毋宁述古人。

乃掇古诫子语,书庭之屏,俾出入寓目而加省。

若先世言行之足资师法者,自有《述训》在。

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

”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

——汉·刘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三国·诸葛亮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

——魏·王修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尚为人师;若能保书,终不为小人。

谚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隋·颜之推凡门地高,可畏不可恃。

立身行己,一事有失,则得罪重于他人。

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为人所妒。

懿行实才,人未信之;少有疵累,人皆摈之。

——唐·柳玭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静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

——宋·胡安国勿妄与人接。

只是勤俭,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吾不敢言,而窃为汝愿之;反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吾不欲言,而未免为汝忧之。

——宋·朱熹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教育家。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说:“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饱读诗书的张謇在人生暮年精心挑选辑录了这些名人名句,与其说是他一生智慧的结晶,不如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读书人的滋养。

观张謇纪念馆

观张謇纪念馆

观张謇纪念馆海南小学六(2)金晶张謇是清末状元,他开创了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道路,是南通人的骄傲。

前不久,我和同学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张謇纪念馆。

张謇纪念馆坐落于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东首,由张公祠堂和展示大楼组成。

张公祠堂造风古朴,门前贴着对联,祠堂内陈列了张謇的亲笔日记、《家诫》等。

祠堂北面黛瓦盖顶的民国建筑风大楼是张謇纪念馆的主体建筑。

大楼内装修的富丽堂皇,分为出生成长篇、实业救国篇、教育兴国篇和社会事业篇四在版块。

张謇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他小时候的刻苦学习。

大楼内的一个仿真模型引起我的注意:5岁的张謇坐在一张陈旧的木桌前,手捧一本书认真研读,嘴半张着,好像若有所悟,桌上一盏昏黄的油灯摇弋着微弱的烛光,夜已深了。

“咦,这是什么?”我的目光聚集在木桌下的两只大缸上。

桌下为什么放缸呢?我不解。

一旁的讲解员听了,说:“这两只大缸是张謇在夏天防蚊虫的。

你看,他把两脚伸入缸中躲避蚊虫,这样他就能专心读书了。

张謇小小年纪不论严寒酷暑,都读到三更才睡觉,从不间断。

”讲解员的语气充满了敬佩之情。

我凝望着这模型,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实业救国篇的展厅中有一张很大的黑白照片。

只见许多人正在滚滚长江上筑楗,其中一个苍老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身着灰色长衫,黑色短褂,两只手都拄在一根长拐杖上,微弓着背,这就是年过七旬的张謇。

1926年8月1日,已感身体不适的张謇仍冒着酷暑到保坍工程现场视察。

终因劳累过度,于23天后的8月24日中午病逝。

张謇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謇用尽一生创办了无数发展道路,让我们感受张謇的救国情怀,随张謇的足迹,不懈努力!。

张謇廉洁小故事

张謇廉洁小故事

张謇廉洁小故事
在1883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张謇赴朝平乱后凯旋而归,经过第一个春节后,壮志满酬,认为自己保家卫国只是为了公事,而吴赠予的3000两酬金有违公意,因此再三声明作为无息贷款,暂度家贫之急。

这体现了张謇的廉洁品质。

张謇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以“父实业、母教育”的理念,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工业和商业。

他的成就和品质被誉为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的典范。

张謇的廉洁品质从小就有体现。

他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为官清廉,曾深得清末状元、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赏识和器重。

在赴朝平乱的事件中,他严于律己,拒绝接受不合规的酬金,展现了他的廉洁品质。

这些故事表明,张謇是一个品德高尚、廉洁自律的人。

他在处理公私关系时始终秉持公心,不取不义之财,这种廉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江苏南通张謇家训

江苏南通张謇家训

江苏南通张謇:《家诫》传世警言流芳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时间:2015-07-28 08:17分享张謇简介张謇,字季直,1853年7月1日,即清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

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日记》和《啬翁自订年谱》等。

1894年,张謇高中状元。

1895年起,开创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道路。

他一生创办了大生一厂、二厂、三厂、八厂以及铁厂、油厂、面厂、酒厂、通海垦牧公司等30多个企业。

1906年,他创办了国内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后,大力推广普及教育,在南通地方开办中小学校350多所。

积极兴办职业教育,开办农校、医校、纺校、戏剧学校等10余所职业学校。

参与创办吴淞商船学校(上海海事大学前身)、吴淞水产学校(上海水产大学前身)、中国公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南京河海工程学校、东南大学等多所大学。

1905年,他兴办了国内第一个博物院南通博物苑,还先后建设了体育场、公园、养老院、育婴堂、残废院等16家公益慈善机构。

1915年,南通被中央政府公布为“模范县”。

1926年8月24日,张謇病逝于南通,享年73岁。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民族工业时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著名史学家胡适评价张謇:“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开路先锋,养活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

张謇故居张謇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

1903年,曾在常乐镇西市建造抚海宅,翁同龢为之题写宅名,乡人称其为状元府。

1915年,为了事业的需要,张謇在南通濠河之畔建造濠南别业。

“别业”,相对抚海宅而言,是另外一个住所的意思。

濠南别业是一座融园林和住宅为一体的建筑群落。

主体建筑位于宅院中心,是一座英式4层楼房,红色基调,坐北朝南,2000多平方米,由著名建筑师孙支夏设计建造。

这座大楼是中国近代吸收西洋建筑艺术的典型作品,被录入《中国建筑史》。

目前,主体建筑二楼和三楼被辟为南通张謇纪念馆的陈列室。

【励志故事】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励志故事】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励志故事】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张謇是清末状元,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张謇出身寒门,饱受欺凌的父母为了让他尽早摆脱贫穷的窘境,幼年时就让他拜颇有名望的宋普斋为师。

天资不是很好的张謇,学习也不是很用功。

第一次参加州试后,一向严厉的宋普斋非常气愤,就把他叫到面前:“你可知道这次考试成绩如何?今后又有什么打算?”张謇知道自己考得很糟,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静候老师责罚。

过了好一会儿,宋老师疾言厉色道:“要想做个人上人,只有付出超出常人千倍万倍的努力和汗水。

你要时刻铭记,如果有1000个考生,人家只录取999个,你就要把自己当成唯一落榜的那个。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张謇听了老师的一番教诲,悔恨交加。

家门口,张謇遇到满脸疲惫的母亲吃力地背着捆柴回来,小山一样的柴把母亲的背压得很低。

阳光下,母亲干枯而零乱的头发像下了层霜。

张謇不由潸然泪下,心锥轧般地疼痛。

回到家里,张謇立马取来笔墨纸砚,奋笔疾书,写下了“九百九十九”五个大字,悬挂在房间最醒目的地方,他要时时警示自己,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从此,张謇像变了个人似的,头悬梁锥刺股,通宵达旦勤奋苦读。

几十年如一日,张謇凭着惊人的毅力勤奋孕育着梦想的种子,坎坎坷坷饱经磨难。

27年后,42岁的他终于实现了状元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张謇语文教育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发

张謇语文教育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发

张謇语文教育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发崔益芹(江苏省海安市南莫中学,江苏 海安 226600)【摘要】作为集科举状元和教育家身份于一身的张謇,对语文的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他对语文教育做出的贡献推动了语文学科的发展。

他将语文从传统国学中独立出来,在教育中非常重视语文的基础性地位以及语文在生活等各方面的工具性作用;他重视文章,依旧推崇美感之文。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张謇非常注意方法,严格要求,奖惩得当。

他重视学生的文章功底,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他对教育目标的制定非常科学,让不同的受教育者得到符合其学习能力的教育是张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张謇;作文教学;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张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现今语文教学活动很有指导作用,尤其是注重经典、反复阅读、强调思考、创造环境、重视作文、关注现实等做法和理念对阅读和作文教学依然是有非常大的启发。

本文着重探讨张謇教育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发。

一、因材施教,提高作文能力张謇在谈国文教学时,提到“因材易教,毋拂毋悖,毋萌倦志,千万千万!”从此处张謇的言行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关于作文教学的启发。

作文教学要“因材易教,毋拂毋悖”。

由于自身思维因素、写作能力因素、写作兴趣因素等的影响,学生是有个性的、有差异的。

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进行非统一的教学。

那么怎样才能因材易教呢?首先,从文体上分,高中作文写作一般分为记叙文和议论文。

将学生按照喜好兴趣分类,善于抒发情感的先专写记叙文,善于理性分析的先专写议论文,等写出信心了,再学另外一种文体。

或者将学生按年级分,高一期间专写记叙文,高二期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再去写议论文。

其次,从能力上分,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要高一些,语言上除了明白晓畅外,还要尽量生动一些;情感主旨上,除了表达真情实感外,还要有更深刻的情感。

写作能力弱一些的学生,老师要多帮助一些,可以从积累素材帮助起,素材如何使用,都需要分析给学生听。

张謇家诫全文

张謇家诫全文

张謇家诫全文
我之爱子孙犹如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乃掇古诫子语书庭之屏俾出入寓目而加省若先世言行之足资师者自有述训在
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汉刘向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
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魏王修
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尚为人师若能保书终不为小人谚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隋颜之推
凡门地高可畏不可恃立身行已一事有失则得罪重于他人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易为人所妒懿行实才人未信之少有疵累人皆摈之唐柳玭
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静为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宋胡安国
勿妄与人接只是勤俭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吾不敢言而窃为汝愿之反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吾不欲言而未免为汝忧之朱熹
民国十年辛酉八月。

《综合性图书》好段摘抄

《综合性图书》好段摘抄

张謇的《家诫》虽然字数少,节自先贤古训,但是张謇在筛选上颇费功夫,可谓深入浅出,并且他对部分原文作了改动、优化和概括,用心很深。

《家诫》字数虽少,但内容涵盖了修身、治学、做事、为人、交友等诸多方面,且耳熟能详,便于熟记。

张謇认为《家诫》引古训更有说服力,将其刻在屏风上,置放于厅堂,进出门都可以看到,便于家人及时对照。

《家诫》中的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

处忧患之态,抱敬畏之心的家道精进论。

世事难料,祸福无门,因此家道无常。

张謇节录于汉刘向《戒子歆书》中语:“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

’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

”这段话讲述祸福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以此告诫家人用敬畏之心来处世,提防骄奢心的产生。

张謇又节录唐朝柳玭的《诫子弟书》,更具体地说明出身名门、豪门、望族更要有敬畏之心,不能恃“门第”傲人、傲物。

“凡门第高,可畏不可恃。

立身行己,一事有失,则得罪重于他人。

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为人所妒。

懿行实才,人未信之;少有疵累,人皆摈之。

”自张謇开始,张家成为地方第一望族,张謇在《家诫》中更在意教自己的子孙后代如何居名门望族而与人处,如何广结善缘、多积善功,精进家道。

修身要淡泊清静,遇事要明敏果断的修养功夫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此段节录于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段话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却又容易流于世俗化的、简单化的理解。

张謇《家诫》译注

张謇《家诫》译注

张謇《家诫》译注赵鹏【说明】民国十年(1921)张謇69岁,由于渐渐感到暮年的临近,他迫切希望儿子能够尽快成才并继承家业,因而辑此来作为告诫。

这篇《家诫》刻写在一块石质屏风上,放置于东奥山庄倚锦楼前的庭院。

东奥山庄在南通城南郊的军山东麓,是张謇准备在此安度晚年的一座别墅。

【原文】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

与其述己意,毋宁述古人。

乃掇①古诫子语,书②庭之屏,俾出入寓目而加省。

若先世言行之足资师法者,自有《述训》在。

【注释】1.①掇:拾取。

引申作摘取,选取。

•②书:书写,记载。

此处指刻写。

【译文】我钟爱儿孙们,也像古人一样。

因为钟爱,所以期望增进道德修养,进而来继承家业,这也像古人一样。

因此,与其为这事专门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倒不如列举些古人的议论。

于是,选择了几段古人教育儿女的话,刻写在庭院的屏风上,好让儿孙们在进出时一眼就能看到,并引起内心的省思。

至于家中先代讲的话做的事,其中有很值得学习仿效的,早已编写成《述训》在那里了。

【原文】董生①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②。

”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

──汉·刘向【说明】这段话节录于刘向的《戒子歆书》,讲述祸福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以此告诫儿子用敬畏之心来处世,提防骄奢心的产生。

刘向(公元前77─前6),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曾任谏议大夫、光禄大夫、中垒校尉等职,是西汉著名的学者,著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他的儿子刘歆(?─23),字子骏,曾任黄门侍郎等职,新莽时任国师,因谋刺王莽的事暴露而自杀。

他继承父业,总校群书,编成《七略》等书,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学者。

【注释】1.①董生:指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前179─前104),所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等。

•②闾:里巷的大门。

【译文】董仲舒有句话说:“吊唁的人还在家门这儿,庆贺的人已经来到里巷门口了。

《张謇家诫》

《张謇家诫》

《张謇家诫》《张謇家诫》张謇民国十年(1921年),69岁的张謇[jiǎn]渐渐感到暮年临近,迫切希望唯一的儿子张孝若能够尽快成才并继承家业,因而辑取了古人的家训书于石碑之上,以此来告诫子孙。

《家诫》石碑上的序言为张謇所写,另外选取了从西汉到宋代七位名人的诫子语录,内容概及立志修身,具体到读书交友、谨言慎行等。

张謇遴选刘向、诸葛亮、王修、颜之推、柳玭、胡安国、朱熹等7位古人的教子格言作为张氏《家诫》,这与他的育人理念、家事家境密切相关。

张謇辑取西汉著名经学家刘向的名言,以此告诫儿子得志时不要骄傲,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持盈保泰;张謇把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言作为家诫,期望后世子孙能够宁静反省,修养自身;张謇用魏时王修的警言,告诫子孙说话要经过思考才出口,行事要经过周密考察才能做,说话做事都要合情合理;张謇“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的家训,则是希望张氏后人懂得读书最为重要的道理;张謇引用朱熹的教子格言希望子孙在交友、做人和勤学等方面惟善是取。

1921年,张謇亲笔题写并请人镌刻《家诫》石碑。

当年放在家庙东奥山庄的倚锦楼前,因此又取名“倚锦楼石屏铭”。

在家诫屏的背面,题写了买山得石、撰写家诫的经过。

张謇的《家诫》对张氏子孙后代产生的影响长久而深远。

张氏后人没有辜负先人的遗愿。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謇的《家诫》在生养他的故里更是传承流芳,绵延年年。

《张謇家诫》原文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

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

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乃掇【duō摘取】古诫子语,书庭之屏,俾【bǐ】出于寓,目而加省。

若先世言行之,足资师法者,自有述训在。

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

”言有尤则怒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

”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福至,故吊随而来。

——汉·刘向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t āo màn怠慢、怠惰】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

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精选2篇)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张謇(1869年-1933年),字渭青,号渭青,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他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奠基者之一,以其才华和为人民谋福祉的献身精神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探讨张謇的20条经典名言,深入了解他对社会、政治和教育的独特见解。

正文:1. 庸庸碌碌者,不得民心,不取世名。

2. 当兼爱天下,而善持权衡。

3. 雪中送炭,必有后福。

4. 失敬于无拂亲,乖谬于无拂亲。

5. 致知在格物。

6. 民心一息,天心亦息。

7. 民警相照,民乐相予。

8. 忍辱负重,困穷困迫,所以为学之道也。

9. 知天命、鬼谷腹固者,未晚也。

10. 富民必由俭政。

11. 信之为盛德,行之为至道。

12. 琴棋书画,休咸之道也。

13. 有德者执政也,无德者虽执政无为也。

14. 在我之心,有我之友。

在我之身,有朋之交。

15. 知礼犹知天命也。

1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何恒而能存?17. 天之道,可知而不可为也。

18. 有道之君,迩秀而先天下也。

19. 雷演乎上,雨降乎下,是为天行之路也。

20. 中华复兴,责无旁贷。

这些名言充分展示了张謇的卓越智慧和清晰的思维。

他强调公平、正义、爱国以及诚信的重要性,同时呼吁政府注重民生和教育的发展。

张謇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的名言永载史册,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敬的对象。

张謇的名言有哪些「篇二」张謇的名言不低于10句摘要: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张謇的十句著名名言,这些名言涵盖了他的思想和政治理念,对于我们理解他的贡献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1. 国无德不兴,家无德不立。

这句名言强调了个人和国家道德的重要性。

张謇认为,一个国家和一个家庭的繁荣需要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础上。

2. 富国强兵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张謇强调了经济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张謇先生警示语

张謇先生警示语

张謇先生警示语张謇先生警示语陈皓摘自《早春二月的雷鸣》阅读南通名人张謇,重新捧起陈有清老师的著作《早春二月的雷鸣》,开篇就是《张先生警示语》,都是哲语,抄录如下,以便学习。

1、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2、救穷之法惟实业,欲富之法亦惟实业。

3、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4、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先。

办一者事,要有一国之眼光。

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服光。

5、良以治百里之河者,目光应及千里之外。

治目前之河者推算应在百年之后。

使非统筹远虑,将流弊丛生,谁任其咎。

6、立定脚跟,实做去。

愈遭挫折,愈求猛进。

7、诸君诸君,须是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民吾同同胞、物吾与也之道理,人人胸中各自理会;须是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之责任,人人肩上各自担起。

肯理会,肯担任,自然不怦烦烦,不退意气,成已成物,一以贯之。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愿诸君开拓胸襟,立定志愿,求人之长,成己之用;不妄自菲薄,自然不妄自尊大。

忠实不欺,坚苦自立,成我通州之学风。

8、诸贤当念国家来日之大难,力图教育根本之至计。

必有精进不已之心,然后能成物;必有恢宏无外之量,然后能集忠。

毋以己至而安于自足,毋以自小而局于一隅隅。

9、诸生须知:成大事业,必从艰苦得来,断非趾高气扬、大言不惭者所能为也。

吾以为人之长处,虽千里、万里之遥,尚宜取法。

苟人之短处,虽近在咫尺,亦不可学。

10、下走自弱冠至今三十余年中,受人轻侮之事,何止千百!未尝一动色发声,以修报复。

惟受人轻侮一次,则努力自克一次,以是至今日。

11、ー个人到了危险的境遇,还是要抱定拿牙齿打落在嘴里含血吞,连手都用不着去摸肚子。

12、进德之积分,则在不与世界腐败顽劣之人争闲气,而力求与古今上下圣贤豪杰争志气。

13、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张謇家风家教专题活动上的发言

张謇家风家教专题活动上的发言

张謇家风家教专题活动上的发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聊聊张謇这个人物,顺便说说家风家教的话题。

哎呀,说到张謇,大家可能会想,这老兄可是个传奇人物啊,南通的“铁腕掌门”,不光是个商人,还在教育、文化上贡献颇多呢。

想想看,他不仅有过人的智慧,还是个重视家庭教育的人,这可是咱们今天的重点。

家风家教,说起来就是一个家庭的灵魂所在,简直就是金字招牌。

张謇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严厉,母亲温柔,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他的成长。

家里讲究的是“以德为先”,这种理念在他心里扎了根,后来对他的事业和生活都影响深远。

哎,你看,咱们这年头,家风真是个不得不提的事儿。

现在的小朋友,有时候动不动就“爸妈不给我买玩具,我就不做作业”,这可真不是张謇那个时代的风气。

张謇的家教可真有意思。

他父亲常常用故事来教育他,让他明白做人要讲诚信,做事要尽心。

想想看,小时候听的那些古今中外的故事,哪一个不是告诉我们要有责任心呢?我觉得,这种用心良苦的教导,真是让人感动。

就拿“诚信”这事儿来说,张謇那会儿就信奉“说到做到”。

你要是做生意,信誉好,生意自然就红火。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急功近利,觉得“只要赚到钱,其他的都无所谓”。

可是,张謇就像那棵大树,深扎在大地,根深蒂固,信守承诺,让人信服。

再说说张謇的家庭氛围。

他的家就像个温暖的港湾,大家相互关心,彼此支持。

家里的长辈总是鼓励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绝不压抑他们的想法。

那种感觉,仿佛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哎,真是个好家风,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会茁壮成长,心中燃起希望的火焰。

你说,家里能有这么浓厚的文化氛围,孩子们怎么可能不优秀呢?在教育上,张謇可是个“多面手”。

他不仅重视书本知识,还特别关注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他提倡“实践出真知”,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真是个“灵活派”。

这就像现在的我们,不能光看书,还得动手试试,才能真正掌握那些知识。

家长就像那盏灯,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张謇的家教理念,简直就是现代教育的先驱,难怪他能培养出那么多人才。

家风家教对张謇品格的塑造

家风家教对张謇品格的塑造

家风家教对张謇品格的塑造作者:***来源:《祝您健康·成长》2024年第04期家风、家教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张謇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品学兼优、功德卓著的人,其特殊的家风熏陶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居功至伟。

现仅就张謇怀念母亲和父亲的两篇文章——《金太夫人行述》和《述训》,探讨家风、家教对张謇一生的巨大影响。

《金太夫人行述》这篇文章作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是张謇在母亲刚去世时所撰写的悼文。

他的母亲金氏生于1818年,卒于1879年。

旧时尊称自己的先母为“太夫人”。

所谓“行述”,是指一个人的人生行状、生平概述。

《金太夫人行述》就是张謇对自己母亲一生的行为品格的基本描述,其重点是母亲对自己人生影响较为重要的优良品行。

张謇的母亲金氏,是在张家家道中落时,与张謇的父亲张彭年结婚的。

婚后,她勤俭持家,刻苦耐劳,帮助丈夫务农兼做瓷货生意,逐渐使家业兴旺起来,不仅买地建房,还可以请塾师教张謇兄弟读书。

除此之外,张彭年还花钱捐了一个“监生”。

张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由此明显提高,其子弟的生活和教育条件也要优于一般的农民家庭。

对于这样一位对张家、对张謇兄弟均有功、有恩的贤妻良母式的家长,张謇显然会格外尊重和感恩,对她的离世显然会痛心无比。

因此,文章一开头,张謇便表达了难以言状的丧母之痛。

随后,他便对母亲在世时的行为品行及对自己的哺育影响一一道来。

概括起来看,主要讲了以下5点。

一是吃苦耐劳,撑起家庭“半边天”。

母亲嫁到张家时,生活清贫,人口众多,关系复杂,但她任劳任怨,苦己帮人,赢得了大家庭的敬重。

她自己吃糠咽菜,把好吃的省给嫂子家人吃,感动得嫂子痛哭流涕。

后来,外祖父去世,外祖母眼盲,“舅氏辈出营生计,左右唯吾母是赖”。

好一个“唯吾母是赖”!母亲作为一名出身贫寒的家庭主妇,以自己的吃苦耐劳和勇于负责,形成了在家庭中的受尊敬地位。

这对张謇坚毅品格和社会责任心的养成,颇有影响。

张謇怀抱浓烈的家国情怀,“下走之为世牛马,终岁无停趾”,最终在创立了不朽的业绩的同时,受到世人的敬仰。

张謇的家风

张謇的家风

张謇的家风张謇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官员和改革家,他的家风充满了浓厚的国家责任感和深厚的家族文化传统。

下面将介绍张謇的家风,分为三个部分:责任感、家族传统和品德修养。

首先是关于责任感方面。

张謇自幼就具备了浓厚的责任感。

他的父亲是武定府的地方官员,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感熏陶了他。

他在担任湖南乡试主考官时,以其严谨的态度和公正的品质,使得考生对他充满了信任和尊敬。

张謇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学术背景深厚的影响,使得他在担任各种职位时都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对国家和民众的利益负责到底。

其次是关于家族传统方面。

张謇的家族自南宋以来就注重家族的习俗和文化传统。

世代相传的家训使得张謇以家族利益和家族名誉为重。

他曾在官场中多次遇到机会利益的诱惑,但始终坚守家族的传统和原则,以廉洁和公正的业绩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家族形象。

他希望自己的家族代代相传,都能秉承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是关于品德修养方面。

张謇深知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身不断的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修养。

他注重诚信和尊重他人,在与人交往时,坦诚对待,不欺压弱小,这使得他在生活中受到了许多人的尊敬和喜爱。

他积极倡导正直和忠诚,始终坚守正确的原则。

他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辞充分展现了自己高尚的品德修养和家族的底蕴。

总而言之,张謇的家风包含了浓厚的责任感、注重家族传统和追求高尚的品德修养。

他以光明磊落的原则,为国家和民众利益不懈奋斗,在官场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他的家风影响了他的后代,并且为整个家族树立了荣誉的形象。

张謇家风的延续与传承,使得他们在家族历史中永远闪耀着光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謇家诫张謇《家诫》民国十年(1921年),69岁的张謇渐渐感到暮年临近,迫切希望唯一的儿子张孝若能够尽快成才并继承家业,因而辑取了古人的家训书于石碑之上,以此来告诫子孙。

《家诫》石碑上的序言为张謇所写,另外选取了从西汉到宋代七位名人的诫子语录,内容概及立志修身,具体到读书交友、谨言慎行等。

张謇遴选刘向、诸葛亮、王修、颜之推、柳玭、胡安国、朱熹等7位古人的教子格言作为张氏《家诫》,这与他的育人理念、家事家境密切相关。

张謇辑取西汉著名经学家刘向的名言,以此告诫儿子得志时不要骄傲,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持盈保泰;张謇把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言作为家诫,期望后世子孙能够宁静反省,修养自身;张謇用魏时王修的警言,告诫子孙说话要经过思考才出口,行事要经过周密考察才能做,说话做事都要合情合理;张謇“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的家训,则是希望张氏后人懂得读书最为重要的道理;张謇引用朱熹的教子格言希望子孙在交友、做人和勤学等方面惟善是取。

1921年,张謇亲笔题写并请人镌刻《家诫》石碑。

当年放在家庙东奥山庄的倚锦楼前,因此又取名“倚锦楼石屏铭”。

在家诫屏的背面,题写了买山得石、撰写家诫的经过。

张謇的《家诫》对张氏子孙后代产生的影响长久而深远。

张氏后人没有辜负先人的遗愿。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张謇的《家诫》在生养他的故里更是传承流芳,绵延年年。

戒骄篇《家诫》我之爱子孙,犹之古人也。

爱之而欲勉之,以进德而继业,亦犹古人也。

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

乃掇古诫子语①,书庭之屏,俾出入寓目而加省②。

若先世言行之足资师法者,自有述训在③。

【注释】①掇(duō):摘取。

②俾(bǐ):使得。

省(xǐng):检查。

③述训:追述惜训。

【释义】我爱护儿孙,和古人一样。

我爱他们,而且要劝勉他们,以使他们品德精进,能够继承家业,这也和古人一样。

与其表述我的心意,不如转述古人的教诲,于是,我摘取古人诫子语录,刻写在庭中的石屏上,使子孙后人进出能方便看到,进而加以反省。

如果先辈的言行足以用来学习效法,自然有很多流传下来的训诫可以追述。

戒骄篇“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董生有云:吊者在门①,贺者在闾②,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

——汉刘向【注释】①吊: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②闾(lǘ):指人聚居处。

【释义】过去董生说过:如果家中有人前来吊唁﹑慰问,其后自然就会有人前来庆贺。

这说的是,如果家中有值得忧虑的事,就会小心谨慎地做人做事;小心谨慎地做人做事,一定会有善行和功德,这样的话,幸福就会来到。

董生又说过:如果家中有人前来庆贺,其后自然就会有人前来吊唁﹑慰问。

这说的是,如果家中有福享受,就会变得骄纵﹑奢侈;骄纵﹑奢侈就会招来灾祸,这样的话,吊唁﹑慰问的人就会随着而来。

修身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①,险躁则不能治性②。

——诸葛亮【注释】①慆慢(tāo màn):怠慢;怠惰。

②险躁:轻薄浮躁。

【释义】君子追求德行,要做到用宁静的心来修炼性情,用恭俭的心来涵养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白志向,不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学习需要心静,才识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识,不明确志向,就不能成就学识。

消极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治性情。

求实篇“言思乃出,行详乃动”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

——魏王修【释义】思考成熟了,才可以说出来,行动考虑周密了,才可以实施。

一切都要按照实际情况,符合道理做事,违背了这样的原则,就会招致失败。

劝学篇“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尚为人师。

若能保书,终不为小人。

谚曰: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隋颜之推【释义】世代地位低下,懂得读《论语》、《孝经》的人,还能成为人家的老师。

富贵子弟如果能坚持读书学习,最终也不会沦为地位低下的人。

谚语讲得好:积累万贯家私,不如坚持读书学习。

家篇“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为人所妒”凡门地高,可畏不可恃。

立身行已,一事有失,则得罪重于他人。

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为人所妒。

懿行实才,人未信之。

少有疵累①,人皆摈②之。

——唐柳玭【注释】①疵累:缺点或过失。

②摈:排除,抛弃。

【释义】身处高贵门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不能只有依赖之想。

为人处世,如果稍有闪失,就会得罪他人。

门第高贵,就会容易滋生骄纵之心;家族兴盛,就会招人妒恨。

德美才高,人们也未必相信。

稍有过失,人们则会很快摒弃。

立德篇“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行己以端庄清静见操执,临事以明敏果断辨是非。

——宋胡安国【释义】忠实诚信是人立身的根本,端庄清静是人行事的操守,明白﹑敏捷﹑果断﹑是非分明是人处理事情的品质。

勤俭篇“勿妄与人接,只是勤俭”勿妄与人接,只是勤俭。

循之而上,有无限好事。

吾不敢言,而窃为汝愿之。

及之而下,有无限不好事。

吾不欲言,而未免为汝忧之。

——朱熹【释义】不要总是想着与人交接,重要的是勤劳俭朴。

循着这条路往上走,就会有无限的好事。

我不愿意说透,但我在心里为你祝愿。

如果反其道而往下走,就会有无限的不好的事情。

我不想说出来,但却不能不为你担忧。

采访札记:张謇的爱与严在中国历代500多名状元中,张謇是第一位下海经商的,他把“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深深融入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伟大实践,成就了中国近代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令国人所敬仰。

他撰写的《家诫》一直随着张謇家族代代相传,不仅彰显了润泽后人的强大影响力,更是成为了当代“真善美”教育的生动教材。

走进座落在南通城南濠河畔的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其英式造型、红色基调和精美建筑强烈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但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立于三楼中央大客厅正南方的一块洁白如玉的石屏,正面是张謇手书“倚锦楼石屏铭”,背面是张謇手书历代诫子名言。

《倚锦楼石屏铭》通过对石屏风的来历和品性的描绘,展露出张謇纯净﹑正直﹑高洁的性情,而背面的《家诫》则是对铭文“家诫可书,子听亦便”的生发与演绎。

张謇的这篇《家诫》在呈现形式上却与众不同,其内容不是张謇个人所写,而是抄录了刘向﹑诸葛亮﹑颜之推等七位名人的诫子语录。

之所以这样,是张謇认为“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

过去名人的话比自己的话更具经典性,更有说服力,以此教育后代,可谓用心良苦。

作为清末民初一代儒商中的出类拔萃者,张謇把名人名言作为家诫,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浓缩。

《家诫碑》中,张謇从修身、立志、得学、为人、处事等方面来告诫并勉励子孙后代谨言慎行、忠厚诚信、行为端正、热爱读书等,足见张謇在教育后辈方面的用心良苦。

这些家训看似朴实简单,却是张謇一生的感悟,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介绍,张孝若是张謇的独子。

张謇对其疼爱有加的同时,不忘教育儿子的为人之道、得学之义。

在张謇的培养下,张孝若学有所成,1926年被委任扬子江水道委员会会长,张謇逝世后,又继承先志,承担起经营建设南通的重任。

张謇不仅勉励其子女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立身、谋事、做人,而且也这样要求他所创办学校的师生。

张謇的《家诫》也给孙辈、曾孙辈留下了长久而深刻的影响,且在全国甚至海外得以传扬。

漫步在濠南别业三楼大厅,那一字一句勒刻在石碑上的张謇《家诫》,一次又一次在我们的脑海回荡里,心中的感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张謇的《家诫》不仅仅是南通人的精神食粮,更是体现了江海文化一种包容并蓄、执着追求的精神。

尽管《家诫》中的一些表述或许与今天的人们产生时空上的隔膜和认同上的疏离,但其修身、养德、治学的理念,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当今社会文明带来力透纸背的力量。

(周裕忠)丁富生:石与人通融,《铭》与《诫》映照张謇的《家诫碑》现藏于南通博物苑,由张謇于民国十年(1921)亲自题写,并请当时著名刻工黄怀觉和王桂轩镌刻而成。

碑有正反两面,正面是《倚锦楼石屏铭》,背面是《家诫》。

《倚锦楼石屏铭》通过对石屏风的来历和品性的描绘,展露出张謇纯净﹑正直﹑高洁的性情。

而背面的《家诫》则是对铭文“家诫可书,子听亦便”的生发与演绎。

张謇的这篇《家诫》在呈现形式上却与众不同,其内容不是张謇个人所写,而是抄录了刘向、诸葛亮、颜之推等七位名人的诫子语录。

之所以这样,是张謇认为“与其述已意,毋宁述古人”。

过去名人的话比自己的话更具经典性,更有说服力,因而也更能引起子孙后代的重视。

《家诫》中,张謇从修身、立志、治学、为人、处事等方面告诫子孙忧劳得福,骄奢致祸;宁静修炼性情,恭俭涵养品德;言语要三思,行为合情理;家有万贯财,不如一本书;门第不可依,成事在奋斗;做人要忠诚,行事重操守等!《家诫碑》石与人通融,《铭》与《诫》映照,是一篇难得的家诫佳作。

(南通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丁富生)王敦琴:《家诫》:“忠信笃敬”、“诚信廉公”的具体体现作为清末状元,大学问家、大书法家、大实业家,张謇的家规别具一格。

他将历代七位名人的家训家规之精华集锦,按朝代先后手书并镌刻于石屏,作为家诫陈设于楼前庭院。

《家诫》石碑中,张謇告诫其子孙要谨言慎行,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勤勉学问;忠信不欺,明辨是非;恭敬处事、谦逊为人。

这也是张謇“忠信笃敬”、“诚信廉公”精神情怀的具体体现,即忠于国家,诚实守信,真诚做人,敬业爱岗,廉洁奉公。

张謇不仅勉励其子女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立身、谋事、做人,而且也这样要求他所创办学校的师生。

同时,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堪为楷模。

他一生既坚持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又善于接受新思想和科学精神。

前半生,他勤奋读书,终于戴上了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桂冠——状元;后半生,他勤恳干事业,在实业、政治、教育、慈喜、文化、地方自治等诸多领域都有重大建树。

他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鄙人之办事,亦本此意。

”张謇的思想、情怀、境界、精神由此可见。

“忠信笃敬”、“诚信廉公”在今天仍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通大学张謇研究所所长、教授、南通市历史学会会长王敦琴)王法:惟有守住淡泊与俭朴,才能收获自然的富足在南通博物苑张謇故居濠南别业的三楼,中央大客厅正南方正中摆放着一块洁白如玉的石屏,正面是张謇手书“倚锦楼石屏铭”,背面是张謇手书历代诫子名言,其中耳熟能详的是诸葛亮的《诫子书》。

小时候就能背诵“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真正参透其中的关系,却是在四十往后。

喧嚣尘世,不少人常常慨叹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多事身不由己,喜欢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鼎盛,去攀登所谓成功的巅峰,在追逐中迷失本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