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研 究进展
新型治疗方法
✓ 抗病毒药物:针对病毒
✓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免
感染的新型药物,如瑞
疫系统来清除病毒,如
德西韦等
CAR-T细胞疗法等
12
34
✓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
✓ 干细胞疗法:利用干细胞
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
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对病毒进行精准打击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抗炎治疗:使用抗炎药 物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治疗:使用免 疫调节药物,增强免疫
功能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 感染,可能需要进行手
术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康复治疗:在疾病恢复期, 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
恢复身体机能
预后和预防
预后: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避免感染
疫苗接种:接种疫苗,降低 感染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及时 发现并治疗感染性疾病
妄等
04
05
运动障碍:肢体 无力、瘫痪、共
济失调等
感觉障碍:感觉 减退、感觉异常、
疼痛等
06
语言障碍:言语 不清、失语等
07
视觉障碍:视野 缺损、视力下降
等
08
09
10
癫痫发作:突然 发作的抽搐、意
识丧失等
精神症状:焦虑、 抑郁、幻觉等
其他症状:如食 欲减退、体重下
降、疲劳等
并发症状
01
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
02
03
意识障碍、昏迷、抽 搐
肢体瘫痪、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
04
05
语言障碍、认知障碍、 行为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治
疗
全身对症支持治疗,加强护理。 恢复期可行康复治疗。
第二节
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
重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难点: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及 辅助检查
概
念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 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神经 系统结核病。
病 因 和 发 病 机 制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发病有两 个过程: 首先结核杆菌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 种植形成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破溃,大量结核杆菌进入蛛 网膜下腔,引起发病。
病
理
脑膜弥漫性渗出性炎症,主要感染颅 底脑膜,可见脑底部蛛网膜下腔(脚间池、 交叉池、环池等)内有大量灰黄色或淡黄 色浑浊校样渗出物。
病
理
颞叶、额叶等部位出血性坏死。 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坏死,血管壁变性, 坏死,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侵润, 小胶质细胞增生,细胞核内可见Cowdry A型 胞函体。
临 床 表 现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50%以上见于20岁以上。 四季均可发病。原发病感染的潜伏期为2-21 天,平均6天;前驱期可有发热、全身不适, 头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病 程一般为1-2个月。 多急性起病,1/4患者有口唇疱疹史;体温 可达38.4~40.0℃,常见头痛,恶心、呕吐、 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变。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感 染 性 疾 病
神 经 病 学 教 研 室 雷 晶
教学要求
掌握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 现、治疗原则。 熟悉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了解病毒性脑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 发病机制、病理改变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原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原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脑脊髓和脑脊液的炎症性疾病。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有脑膜炎、脑炎和脑脊髓膜炎等。
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严重者还有抽搐、昏迷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属于急性、严重的疾病,正确的诊治原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述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原则。
首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需要充分重视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症状变化、生活环境等,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可做出警惕。
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表现为头痛、发热等非特异症状,随后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医生还需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检,包括神经系统功能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其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要进行早期和综合的治疗。
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首先,对于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进行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
治疗初期可采用广谱抗生素,根据病原体感染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另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还需要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和抽搐。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和降压治疗。
同时,及时的进行病原体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对于明确病原体的类型和抗生素敏感性有助于指导治疗。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手段,包括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糖含量、细菌培养等,可帮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和严重程度。
此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还需要合理的支持治疗。
患者可能伴有脑水肿、电解质紊乱、代谢紊乱等,需要及时纠正。
患者的营养状态也需要关注,尤其是重症患者需要合理补充营养支持。
最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需要注意预防和控制。
对于一些可预防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脑和脊髓灰质炎等,可采取疫苗接种措施。
此外,对于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需要进行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其传播。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进展
1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的诊治进展
精选ppt
2
提要
迄今,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和病毒性脑炎(病脑)仍是小儿中枢神 经系统(CNS)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它们的预后 与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密切相关
脑脊液(CSF)常规检查仍是诊断CNS感染性疾 病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手段,但随现代医学的发展 已有很多新技术和实验方法如免疫、酶学检验、 PCR等技术应用于快速诊断,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在美国推测HSE的发病率为l~2例/100万人口, 病死率为40%~70%,因此值得重视
精选ppt
14
病原学的研究进展
1999年美国儿科杂志报道了法国医生关于EB病 毒致小儿病脑的研究,发现其临床特点为急起发 病,进展迅速,由共济失调、吞咽困难,很快转 为意识障碍而需机械通气治疗,一般在3个月后 渐恢复。呼吁应加强预防接种
精选ppt
21
发病机理
日本学者对怀胎12d的大田鼠,采用剖腹术给胎 盘接种上腮腺炎病毒,通过HE染色和腮腺炎病毒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0、2、4、7、13日龄时脑组织的 变化,主要为脑室区和室管膜层超微结构
主要体征:神志改变(71%)、脑膜刺激征(26%)、 脑干征(18%)、运动失调(9.1%)、小脑征(2%)。
严重者窒息(2例)、昏迷(9例)、四肢瘫(5例)、脑 干功能失调(5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
精选ppt
18
病原学的研究进展
香港学者报道了11年间急性胃肠相关脑病514例 儿童的研究,其中69例(男37例、女32例)有惊厥 (13%),其中细菌培养阳性者13例(19%)、轮状病 毒阳性者20例,大部分病例在冬季(38例,55%), 其他分别在春季20例,秋季7例,夏季4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神经细胞肿胀变形,胞浆突起消失,Nissl小体 减少。 少突胶质细胞增生,环绕退变的神经细胞,形成卫星现象。
C. 脑软化灶形成:
特点:软化灶为圆形、卵圆形 ,边界清楚, 镂
死液化
空筛网状,为灶性神经组织的坏
特征性。
所致,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
部位:除大脑(顶叶、额叶、海马回)皮质灰、
CNS病毒性感染的特点
❖ 绝对细胞内寄生:不同的病毒定位于不同的 细胞或不同的核团。如乙脑病毒就主要累及 大脑皮质、基底节和视丘的神经元。
❖ 浸润的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 细胞为主,常环绕血管,集聚于血管周围间 隙形成血管套,亦称为袖套现象。
❖ 病毒感染后的细胞病变有:细胞溶解。 ❖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
主要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 吐、皮肤粘膜淤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 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 变,在冬春季可形成流行,得此名。
累及人群:多为儿童及青少年
▪ 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膜炎双球菌具有荚膜,能抵抗白 细胞的吞噬作用,并可产生内毒素,引起 小血管或毛细血管的出血、坏死,致使皮 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致病菌定位于软 脑膜引起化脓性炎症。
Microscopically, a neutrophilic exudate is seen involving the meninges at the left, with prominent dilated vessels. There is edema and focal inflammation (extending down via the Virchow-Robin space) in the cortex to the right. This edema can lead to
儿科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致病菌
化脓性细菌 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 杆菌 2月以下易发生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产气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 我国很少发生B组β溶血性链球菌颅内 感染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 膜炎
入侵途径
最常见就是通过血流,即菌血症 脑膜 微血管 新生儿的皮肤、胃肠道黏膜或脐部亦 为入侵门户 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中耳炎、乳突炎等 扩散涉及脑膜 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颅骨骨折、皮肤 窦道或脑脊膜膨出,由此直接进入蛛 网膜下腔
病毒性脑炎
起病急 临床表现因脑实质受累部位的病理改变、范 围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情绪异常、反复惊厥、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病症 癫痫持续状态、脑疝形成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最严重,病死率高 病程2~3周,多数完全恢复,少数遗留肢体 瘫痪、智力倒退等后遗症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病因
病毒别离检测难,仅1/3~1/4病例 80%为肠道病毒 其次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 毒、腮腺病毒和其他病毒
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差异大 病毒性脑炎较重,重症脑炎更易发生 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病毒性脑膜炎 自限性
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前驱传染性疾病或上呼吸 道感染 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睡、头 痛、烦躁不安、易激惹 一般很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脑膜刺激征,但无局限性神经系 统体征 病程1~2周
运动功能检查
肌张力 小婴儿可通过内收肌角度、腘 窝角度、足跟碰耳实验、围巾征等观 察 肌力 0~5级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收 缩,2级主动平面运动,3级主动运动, 抵抗地心引力,4级主动运动,能抵抗 地心阻力稍弱,5级正常
运动功能检查
肌张力 小婴儿可通过内收肌角度、腘 窝角度、足跟碰耳实验、围巾征等观 察 肌力 0~5级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收 缩,2级主动平面运动,3级主动运动, 抵抗地心引力,4级主动运动,能抵抗 阻力,力量稍弱,5级正常
记笔记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概述
记笔记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概述分类:感染性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立克次体感染。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感染性疾病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有些疾病如疱疹性脑炎多为急性或暴发性起病。
其他疾病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s SSPE)和Rasmussen 脑炎则为业急性或慢性起病。
先天性/新生儿感染术语:先天性颅内感染常由一组病原体引起统称为TORCH感染,包括弓形虫病( T oxoplasmosis )、风疹( Rubella)、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感染和疱疹( Herpes )。
如果把先天性梅毒( Syphilis )也纳入其中,则将这组病原体称为TORCH (S)或( S ) TORCH。
其他先天性感染包括HIV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大约40%的HIV阳性母亲将感染传递给胎儿,通过HAART治疗受染母亲和剖宫产能极大降低感染率。
病因:大多数先天性感染的病原体通过胎盘传播,疱疹病毒则是由于分娩期合并感染所致。
除弓形虫和梅毒外,多数为病毒感染。
最常见的病原体是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其他病因则相对罕见。
病理学:经胎盘传播的病原体所造成的临床症状由病原体种类和感染时机共同决定。
当感染发生在孕早期(妊娠前3个月内)会引起流产或出生缺陷,存活的新生儿可出现发育畸形(如神经元迁移障碍和脑裂畸形)。
孕晚期感染以小头畸形伴全脑损害、广泛性脑软化等脑组织破坏为主要表现。
营养不良性脑实质钙化是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HIV 和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的特征性表现。
后天获得性感染/炎症能引起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菌、乙型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脑膜炎:脓性渗出物是多数病原体所致脑膜炎的常见病理学特征,在大脑基底池最为明显。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治疗
治疗: • 抗病毒:阿昔洛韦 • 抗变态反应、抗水肿:激素 • 脱水、降低颅内压:甘露醇
预后: 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60-80%)。急!急! 后遗症以精神障碍和智力低下明显。傻!傻!
普通病毒性脑膜脑炎
• 最常见 • 普通呼吸道病毒感染后症状 • 前驱症状后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 无精神异常、智力减退、偏瘫等脑实质损害症状 • 脑积液变化同“单疱脑” • 治疗同“单疱脑” • 预后好,多自限,无后遗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的病变部位
• 脑:脑炎(encephalitis) • 脑膜:脑膜炎(meningitis) • 脊髓:脊髓炎(myelitis) • 脊髓膜:脊髓蛛网膜(spinal arachnoiditis)
病因学分类
•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普通病毒 • 细菌:化脓性、结核性 • 真菌:隐球菌 • 寄生虫:脑囊虫、弓形虫 • 阮病毒:CJD
颞叶管记忆、嗅觉) • 失语、轻偏瘫、偏盲(影响了额叶的运动、语言区,水肿波及内囊)
辅助检查
• 脑脊液
• 脑电图
• 核磁共振(MRI)
脑脊液
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脑水肿); 细胞数:轻度中度增加(炎症反应不剧
烈, 但坏死明显),红细胞 (出血性坏死) 蛋白质:轻度至中度增高(组织坏死) 糖和氯化物:正常(病毒“不吃糖和
• 病理:最常累及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性脑 损害(病毒具有噬神经毒性)。
疱疹感染 ^
出血坏死性脑炎
病毒包涵体
临床表现
• 多为急性起病,约有1/4的患有口唇疱疹史,潜伏期为2~21天,前 驱期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病 毒感染表现)
CNS病毒感染性疾病
颅内高压
CNS病毒感染可能引起颅内高压, 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症状。
脑神经麻痹
部分CNS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脑神经 麻痹,出现视力减退、面瘫、吞咽 困难等症状。
04
CNS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
1 2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诊 断。
实验室诊断
采集脑脊液、血清等样本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 测和抗体检测,以确诊CNS病毒感染。
疫苗研究
针对CNS病毒感染的疫苗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些疫苗主要 通过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来预防病毒感染。
研究难点和挑战
病原体检测
由于CNS病毒感染的潜伏期较长,早期症状不典型,给病原体检 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抗病毒药物疗效
目前针对CNS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疗效有限,Βιβλιοθήκη 要进一步研究药 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预后情况
长期后遗症
CNS病毒感染可能导致长期后遗症,如认知障碍、癫痫、 注意力缺陷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影响患者 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疾病复发
部分CNS病毒感染具有复发的特点,如水痘-带状疱疹病 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在某些情况下,病毒可能再次激活并 引起新的症状。
疾病进展
CNS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疾病进展,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 森病等。这些疾病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影响患者 的运动、感觉和认知功能。
痫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癫痫发作,而抗抑郁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情绪障碍。
康复期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监测病情进展和调整 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适当 的运动。此外,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也是重要的。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一、概述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外引流术、分流及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
其中细菌性感染是CNSIs 的主要类型,因此作为本次共识的重点。
CNSI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
原发性CNSIs临床并不多见。
继发性CNSIs中以脑脓肿最为典型,曾经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感染源大多来自临近颅底结构的组织器官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牙周脓肿等,目前这类感染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继发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漏、人工植入材料、脑室外引流术、颅内压探头置入及开颅手术等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成为NCNSIs的主要类型。
目前,NCNSIs的早期确诊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由于病原学标本,如脑脊液的获取有赖于有创的腰椎穿刺、EVD等操作,且脑脊液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率不高;其次,昏迷、发热、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等表现均为非特异性;另外,影像学检查依赖于CT或MRI,甚至需要增强扫描,这些检查不易捕捉到早期炎性改变的影像学特征,且不便于进行连续的影像学评价。
因此,亟需对CNSIs的诊断方法确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标准,以期提高早期的确诊率。
NCNSIs的治疗也是临床的难题。
目前,能够透过血脑屏障或在脑脊液中达到较高浓度的抗菌药不多,在无病原学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如何经验性应用抗菌药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
近年在神经系统重症感染的患者中,耐药菌较为常见,这使得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时面临选择困难。
鉴于此,本文组织国内神经外科、神经重症、感染科及临床药学等多学科相关专家,在复习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以期提高这一严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共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GRADE标准,将循证证据等级划分如下:(1)高等级:指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权威指南及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5
发病机制
HSV分为两个抗原亚型,即I型和II型,近90%的HSE是由HSV-I型 引起,只有6%~15%系由HSV-II型引起。
HSV-I经呼吸道或唾液接触初次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春期, 常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口炎、咽喉炎或呼吸道疾病,成人HSVI的抗体检出率高达90%。
谢谢您的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神经内科
李浩 副主任医师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2
概念
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脑膜/血管引起 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非炎症性)疾病。
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氏次体/朊蛋白 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 脑膜炎/脊髓膜炎/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6
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7
病理
HSE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脑组织水肿、软化和出血坏 死。双侧大脑半球弥漫受损以颞叶内测/边缘系统和 额叶眶面明显,可继发颞叶钩回疝致死。偶亦可波 及枕叶、下丘脑、脑桥与延髓。
镜下可见神经细胞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套袖状。 在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内有嗜酸性包涵体(Cowdry A包涵体),电镜下可见包涵体内有HSV的DNA颗 粒和抗原。脑实质出血性坏死和细胞核内包涵体是 本病的最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8
临床表现
1、一般情况:
四季均可发病,原发感染的潜伏期为2~21天,平均6~8天, 多为急性起病,少数表现为亚急性、慢性或复发病例 前驱症状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头痛、头晕、咽痛、肌痛、 腹痛、腹泻、乏力、嗜睡等。 约1/4患者有口唇、面颊及其他皮肤黏膜移行区疱疹史,多数起 病不久就有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8.4℃~40℃。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6
诊断及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1)口唇或生殖器疱疹史,或本次发病有皮肤、粘膜疱疹;起 病急,有发热等前驱症状
(2)明显的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及早期出现的局灶 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3)脑脊液红、白细胞数增多(WBC≥5×106/L),糖和氯化物 正常; (4)脑电图以颞、额区损害为 主的脑弥漫性异常; ( 5)头颅CT或MRI发现颞叶局灶性病灶或出血灶; ( 6)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可间接支持诊断。
病毒感染后沿三叉神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半月节,并在此潜伏,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在非特异性刺激的诱发下,潜伏的病毒 被激活,复制增殖,通常表现为口唇疱疹,约70%的HSE起因于内 源性病毒的活化。据推测,HSV可能是通过嗅神经或三叉神经侵 入脑组织,损害额叶眶部、颞叶皮质和边缘系统。
HSV-II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它所致的HSE主要见于新生儿。 HSV-II原发感染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引起成年人的无菌性脑膜 炎,而非脑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4
辅助检查
3.脑电图
可见弥慢性高波幅慢波,颞区更明显,并可有周期性高波幅尖波。 脑电图检查可见α波节律消失,弥漫性高幅慢波背景上的局灶性尖 波,多见单侧或双侧颞、额叶异常,以颞叶为中心的周期性同步放 电(2~3Hz)最具诊断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5
辅助检查
4.影像学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9
临床表现
2、精神症状:
早期以精神症状突出,发生率约69%~85%,多为人格改变, 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言语减少、不连贯、答非所问,烦 躁不安,接触不良,易激惹,幻听、幻视、欣快和虚构、瞻 妄等,
可能与颞叶和边缘系统受损有关。
部分患者可因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或唯一症状而就诊于精神 科。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3
辅助检查
2. 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压力增高 脑脊液细胞数正常或轻、中度升高,一般在早期也可以异形核 增多为主,部分患者可见到较多的红细胞,(50~500×106/L, 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一般低于1.0g/L,糖和氯化物正 常,红细胞或脑脊液黄变提示出血坏死 双份脑脊液做HSV抗体的动态测定,发现脑脊液抗体有升高趋 势,滴度达1:80以上,血与脑脊液抗体比〈40,或脑脊液抗 体有4倍以上升高者,或标本中HSV-1的IgM抗体阳性者有诊断 意义。 检测脑脊液中HSV-DNA:用PCR可早期快速诊断,敏感性和特异 性均较高。 约5~10%的病例早期腰穿检查可完全正常。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
临床表现
4、神经体征:
弥漫性损害:意识及精神障碍。肌张力增高,脑膜刺激征。锥 体束征。 局灶性脑损害:偏盲、凝视障碍、瞳孔不等大、外展神经麻痹、 偏瘫、共济失调、反射改变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2
辅助检查
1. 血液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数增高,早期出现轻度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快。 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可协助诊断,恢复期 标本HSV-1抗体(IgG)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降低者有诊断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3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4
概况
单纯疱疹性脑炎(HSE)是单纯疱疹病毒(HSV) 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导致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及/或变态反应性脑损害, 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是世界范围最多见的致死性散 发性脑炎。占所有病毒性脑炎的20%~68%。国 内尚无流行病学资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10
临床表现
3、意识障碍及其他:
严重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或去皮质状 态)。早期也可出现昏迷。重症者脑实质广泛坏死和脑水肿引 起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而死亡 1/3患者出现全身性、部分性癫痫发作; 头痛、颈强、呕吐、失语、轻偏瘫、偏盲,以及共济失调,多 动(震颤、舞蹈样动作、肌阵挛)等;
头颅CT:可正常,也可见一侧或双侧颞叶、海马及边缘 系统局灶性低密度区,若其中出现点状高密度提示有出 血性坏死,更支持诊断。
头部MRI: MRI优于CT,尤其可 发现早期病灶。早期MRI T2加 权像可见到颞叶中、下部,向 上延伸岛叶及额叶底面有周边 清晰的高密度区。严重者可有 脑室受压、中线移位等占位效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