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美丽乡村设计说明书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第一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设计说明20130512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说明一、规划背景“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对“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和《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等意见中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
全面实施县委“四大战略”部署,以“和兴家园、美丽乡村”为主题,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努力建设一批全省领先“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
本次天台县山头下村的村庄整治工程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二、场地概况1、项目名称:天台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项目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天津市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淀村。
场地背景资料:天台县隶属于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
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
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82.3%,人称“八山半水分半田”。
本案山头下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
该村北临雷马溪,东靠始丰溪,南依鲤鱼山和金山。
三、规划依据◇《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2012.01.13)◇《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T 82—99 ◇根据项目需要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和设计基础资料。
美丽乡村说明书
美丽乡村说明书****镇****美丽乡村试点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节总则一、规划背景二、规划原则三、规划目标四、规划围五、发展策略六、规划依据七、**村概况第二节产业发展规划第三节美丽乡村用地布局一、用地概况二、居住建筑用地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四、道路广场用地五、景观绿地第三节工程系统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二、排水工程规划三、电力、通信工程规划四、环卫设施规划第四节、建筑设计第五节、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第一节总则一、规划背景为打造度假**,计划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在全域围,重点抓好30个左右旅游特色村的建设的战略部署,把特色村建设成为风貌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要素齐全、服务环境优良。
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丁家垭水库重大民生工程的投资建设,对周边居民进行安置。
以丁家垭水库为依托,结合周边自然景观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二、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适地种树的原则现状**村交通基础一般,连接各自然村的道路,宽度在3.5 米左右,路面绿化美化必须选择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树种,因地制宜,适地种状况也一般。
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品种多样,乔灌草相结合。
2、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对独立的游览观光环线,构建各功能区之间有效的交通连接。
在全面绿化的基础上,对进村的主要道路、重要线路进行绿化美化,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交通景观设计。
道路应适应于地形,与环境相协调,主要地段进行重点绿化美化,营造适合于丁家垭村的特色植物景观,创造优美的例尺度适宜,线型弯曲自然,高度起伏变化,景观视线多样化。
3、生态优先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优先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注重与自然环境整合,融入低碳环保理念,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围绕“美居、美业、美游、美文”的创建要求通过产业提升,旅游带动、文化挖掘、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生态保护等综合实施,体现出具有千岛湖地方新农村建设特色的风情韵味,使之成为农村居民创业就业的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展示新农村建设成就的窗口。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模版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0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三、规划指导思想 (1)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1)五、规划发展目标 (2)...........................................................................................................................................................................................一、地理位置 (4)二、基础设施 (4)三、特色产业 (4)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4)...........................................................................................................................................................................................一、产业发展定位 (4)二、农业发展规划 (5).......................................................................................................................................................................................一、建设现状 (5)二、功能定位、村庄发展规模 (6)三、总体布局规划 (6)四、住宅建设 (8)......................................................................................................................................................................................一、道路广场规划 (9)二、给水排水规划 (9)三、电力电信规划 (9)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10)五、环卫环保规划 (10)六、防灾减灾规划 (10)..........................................................................................................................................................................................一、建造与庭院整治 (11)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管理 (11).................................................................................................................................................................................................................................................................................................................................................................................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泛博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香河县刘宋镇八户村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专项规划部分)111
香河县刘宋镇八户乡村漂亮乡村专项规划说明河北望远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6.目录第一项民居改造 (1)第二项饮水安全 (3)第三项污水办理 (4)第四项道路硬化 (5)第五项卫生间改造 (6)第六项洁净能源利用 (7)第七项垃圾治理 (8)第八项乡村绿化 (9)第九项特点富民家产发展 (10)第十项电商平台建设 (12)第十一项乡村文化建设 (13)第十二项基层组织建设 (14)附表:漂亮乡村建设项目计划表 (16)第一项民居改造一、村内现状建筑质量剖析1.建筑构造:村内民居建筑主要采纳传统建筑方法。
建筑构造形式有:砖木构造、砖混构造。
2.建筑质量:乡村房子建筑按质量区分,区分为 A、B、C、D四个等级。
A 类建筑:多为最近几年来新建和改建建筑,房子质量好,外立面保护较好;B 类建筑:多建于 2000--2010 年月之间,住所质量较好,构造承载力基本知足正常使用要求,但外立面有一些损坏;C类建筑: 90 年月从前房子部分承重构造承载力不可以知足正常使用要求,需要加固办理;D类建筑:房子整体出现险情,组成整幢危房。
二、各种质量建筑改造方式A类建筑:完美民居内部各功能空间组织。
整理院落布局及卫生间、厨房。
B类建筑:加固修葺墙体及房子个别构件。
整理院落、院墙、院门,屋顶、门窗、卫生间、厨房。
C类建筑:加固墙体及房子内部危险构件。
整理院落、院墙、院门,屋顶、门窗、卫生间、厨房。
D类建筑:建议拆掉,或是旧址重修。
三、屋顶改造村内现有公共建筑和田户住所多为坡屋顶。
有部分屋顶瓦损坏陈腐,以及使用彩钢瓦。
联合村民心愿,规划近期对主街双侧房子屋顶进行改造,采纳仿古灰瓦,屋脊、垂脊的建筑风格也采纳仿古形式,远期乡村整体进行改造。
四、墙体改造规划联合村民心愿,对墙体采纳以下改造提高措施:1.房子的墙体改造要使用新式墙体资料、环保装饰资料。
规划建议对民居正房采纳外贴保温板、喷刷保温涂料方式,提高正房保温成效。
2.规划对村内院墙进行改造,采纳仿古云墙款式,院墙抹灰沙浆,喷刷涂料,颜色为灰白色彩,并点缀小块文化墙、镂空花格等,丰富造型款式。
xx美丽乡村设计说明书
目录现状概况 (2)区位分析 (3)案例借鉴 (4)项目定位 (4)规划理念 (4)规划目标 (5)规划说明 (5)新型农村规划策略和思路 (7)产业规划 (8)产业发展 (8)广场规划 (9)绿地规划 (9)水系规划 (9)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规划 (9)现状概况(一)行政概况。
光明村位于宿州市南15公里,206国道从西侧纵穿而过,村内现有两条总长5.4公里水泥路横贯东西;两条砂石路,一条水泥路沟通南北,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方便。
全村10个自然村,941户,4643口人,耕地面积9460亩,人均耕地2.04亩。
村党总支下辖光明、黄沟、雪鸽面粉三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109名党员。
(二)自然环境状况。
光明村位于东经117°01′40.2″,北纬33°29′21.6″,全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14.4℃,无霜期为210天左右,年降雨量890毫米,日照时数2400小时以上,≥0℃的有效积温5300℃以上,太阳总辐射129千卡/cm2,适宜一年两熟制栽培。
目前复种指数已达190%以上。
土质属砂礓黑土类型。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占90%以上,剩余部分为大棚蔬菜。
全村现有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1家,存栏万只蛋鸡的养鸡户1家,存栏3000对种鸽的养殖户1家。
(三)自然庄状况。
由于前些年村庄规划做得不够,管理不严造成私乱搭建现象较为普遍,从村内无序向村外扩展,造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土地浪费严重。
光明村现有十个自然庄占地就达1318.4亩,具体情况如下表:光明村自然庄现状统计表2008年光明村就已经被区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初步进行了规划和建设,截止到2010年底规划新区内已建成居民住宅楼750余套,460户村民喜迁新居。
近300套居民住宅楼正在建设中。
按照规划,前徐、小徐两庄进行老庄改造,现已建成100余套居民住宅楼。
美好乡村设计说明
美好乡村设计说明第⼀章规划总论⼀、规划背景2005年中央作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决策部署以来,安徽省上下坚持⽰范引导,⼤胆探索实践,新农村建设取得重⼤成就,呈现出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但是受城乡⼆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发展仍相对落后,存在不少需要解读的问题,诸如产业⽀撑不强、整体⾯貌没多⼤的改观、村庄建设缺乏建设、⽣态环境不断恶化等等。
为指导美好乡村建设,构筑分区、分类、分步骤的美好乡村建设路径,实现“⽣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活美、⽂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标,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省委、省政府作出这⼀重⼤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的战略举措。
总体上看,我省农村建设尚处于由点上探索向⾯上推进的阶段,迫切需要针对突出问题,结合新形势,在更⾼层⾯上谋划新举措。
这是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任务。
建设美好乡村对于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同时也是提升农民⽣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民⽣⼯程。
⼆、指导思想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顺应全省⼴⼤农民意愿,让⼴⼤农民共享改⾰发展成果,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村镇建设和⽰范带提升为重点,以农村清洁⼯程为突破⼝,以产业发展为核⼼,以加⼤投⼊和创新⼯作机制为保障,结合XX村的⾃然条件及经济状况,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营造适宜的⼈居环境,促进城乡健康⽽持续的发展。
三、规划原则1、坚持以⼈为本,农民主体。
始终把维护农民切⾝利益放在⾸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作,依靠群众的智慧和⼒量建设美好家园。
2、坚持城乡⼀体,统筹发展。
建⽴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加快农民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着⼒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化新格局。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一、引言本说明书旨在对乡村地区进行规划,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本规划涵盖了乡村的整体布局、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规划,我们将实现乡村发展的多方面目标,包括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
二、乡村整体布局针对乡村整体布局,本规划提出以下措施:1.制定乡村规划总体方案,统一规划乡村的建设和发展,确保乡村整体布局协调有序。
2.划定生活区、农业区、生态区等功能区,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最佳的土地利用效益。
3.增加乡村交通设施,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便于居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配套设施,确保乡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三、建筑设计为了使乡村的建筑更加美观、符合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本规划提出以下建筑设计原则:1.倡导以传统乡土建筑为主,突出乡村特色。
在建设乡村房屋时,鼓励沿袭传统建筑风格,保留乡村特色的元素,如灰瓦、红砖等。
2.引入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使乡村的建筑具有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增加公共建筑和休闲设施,如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运动场等,提供更多的社交和娱乐场所,丰富乡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四、环境保护为了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本规划提出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农业生态化建设,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保护水源地和水资源,建立有效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严格控制乡村污水排放,确保水源的清洁与供应。
3.鼓励植树造林和绿化乡村,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气温,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五、文化传承为了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本规划提出以下文化传承措施:1.保护乡村的历史建筑和古迹,修复和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策划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传承乡村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增加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书
甘草店镇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背景综述一、概况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
北靠韦营乡,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安定区。
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
甘草店镇是历史上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丝路古镇。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
据专家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
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
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
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
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中药甘草甘草店镇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
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
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378户1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594人。
甘草店镇公路全膜双垄沟玉米甘草店镇立足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8年在全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新技术,全镇共推广种植双垄沟全膜玉米5216亩,占任务的100.32%,农户从4月中旬开始点种玉米种子。
甘草店镇2008年早动手、早安排,与13个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
双垄沟全膜种植在全镇13个村全面推广,建立了蔡家沟村连片种植点800余亩,果园村种植点500余亩和钱家坪种植点400余亩。
乡村设景观计说明模板
乡村设景观计说明模板乡村景观设计说明模板一、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通过乡村景观设计,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通过对乡村自然、人文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推动乡村振兴。
二、设计目标提升乡村环境品质,营造宜居、宜游的乡村环境。
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展现乡村特色。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村民收入。
三、设计原则尊重自然: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
传承文化: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展现乡村历史和民俗特色。
创新发展: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新乡村景观设计。
村民参与: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让村民参与到景观设计中来。
四、设计内容自然景观设计:保护和修复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山体、水体、植被等。
利用自然元素,如石头、木材等,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小品。
文化景观设计: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包括历史建筑、民俗文化等。
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如石刻、壁画等,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乡村景观。
旅游景观设计: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需求,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和线路。
包括游客中心、观景台、步道等,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共卫生间、垃圾处理站等。
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乡村环境卫生条件。
五、实施计划前期准备阶段:进行现场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和意见。
制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计划。
设计阶段:完成景观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进行方案评审和修改完善。
施工阶段: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
确保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
验收阶段: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
确保景观设计与实施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维护管理阶段:对已完成的景观进行维护管理。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设备,确保景观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乡村景观设计,我们希望能够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设计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 美丽乡村整体规划方案(精品村)
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1章目标定位篇 (1)1.1. 项目背景 (1)1.2. 总体要求 (2)1.3. 发展条件分析 (2)1.3.1. 自然地理现状 (2)1.3.2. 社会经济现状 (2)1.3.3. 现状资源条件 (5)1.4. 主要问题 (13)1.5. 规划思路 (13)1.6. 规划定位与目标 (14)1.6.1. 总体定位 (14)1.6.2.规划目标 (14)第2章策略与规划篇 (16)2.1. 总体结构 (16)2.1.1.“一廊” (16)2.1.2.“两线” (16)2.1.3.“两区” (16)2.1.4.“多主题” (16)2.2. 生态环境建设策略——葆山理水,夯实美丽乡村生态本底 (16)2.2.1.划定禁建区,严格管制,依山构筑绿色脊梁 (16)2.2.2.分类保护,逐步修复,充分挖掘滨水地区利用价值 (17)2.2.3.两点两线,有机互动,大力增加美丽乡村地区森林覆盖率 (22)2.2.4.产业转型,创意修复,大力推动采矿地区环境改善 (23)2.3.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礼佛牛首,寻梦江宁,打造XXX都市圈外围旅游热点 (24)2.3.1.核心引领,带动周边,充分挖掘美丽乡村的旅游潜力 (24)2.3.2.交通串联,区域联动,构建特色旅游交通体系 (30)2.3.3.挖掘特色,彰显魅力,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31)2.3.4.完善配套,提升服务,积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31)2.4. 现代农业振兴策略 (34)2.4.1.因地制宜,规模整合,全面落实农业1115工程 (34)2.4.2.农业观光,特色加工,大力增加农业附加值 (39)2.5. 聚落整合提升策略——以点带面,考核推进,构建合理的大都市近郊聚落体系 (41)2.5.1.突出特色,差异发展,构建美丽乡村的核心示范 (41)2.5.2.服务均等,品质提升,全面改善乡村地区的落后面貌 (46)2.6. 特色风貌营造策略——显山露水,乡土风韵,避免城市化的景观侵蚀美丽乡村 (48)2.6.1.抓牢三点,分区塑造,构建特色风貌基本框架 (48)2.6.2.提亮一线,梳理两网,打造特色风貌独特体验 (52)2.7. 综合交通策略——完善路网,增加特色,打造独具一格的美丽乡村交通体系 (58)2.7.1.内通外联,快慢相宜,提升美丽乡村的交通可达性 (58)2.7.2.公共交通,鼓励慢行,打造绿色、低碳的美丽乡村公交体系 (59)2.7.3.精心选线,特色体验,打造旅游特色体验道路 (60)2.8. 历史文化振兴规划 (62)2.8.1.总体原则 (62)2.8.2.深入挖掘,分级保护 (62)2.8.3.创新传承,延续文脉 (63)2.9. 用地布局规划 (64)2.9.1.总体思路 (64)2.9.2.原总体规划优化原则 (64)2.9.3.国土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65)2.9.4.土地利用规划 (65)第3章行动篇 (70)3.1. 行动计划 (70)3.1.1.景观塑造工程 (70)3.1.2.旅游提升工程 (71)3.1.3.农田水利工程 (72)3.1.4.特色村庄建设工程 (73)3.1.5.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73)3.1.6.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73)3.2. 考核体系及实施办法 (74)3.2.1.指标体系 (74)3.2.2.考核体系 (76)3.2.3.实施办法 (77)3.3. 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办法 (81)3.3.1.工作组织 (81)3.3.2.投融资体系 (81)3.3.3.运营系统 (82)3.3.4..营销模式 (82)第4章标准与指引篇 (83)4.1. 旅游大道沿线景观设计指引 (83)4.1.1.规划理念 (83)4.1.2.指导思想 (83)4.1.3.规划原则 (83)4.1.4.规划策略 (83)4.1.5.旅游大道景观分区及指引 (85)4.2. 美丽绿道建设指引 (90)4.2.1.绿道概念及基本构成 (90)4.2.2.建设目标 (91)4.2.3.美丽绿道类型 (91)4.2.4.“美丽乡村”绿道选线依据 (91)4.2.5.规划建设指引 (91)4.3. 村庄风貌指引与提升 (94)4.3.1.空间环境与景观 (94)4.3.2.建筑群体与单体 (103)4.4.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108)前言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模版
目录前言 0第一章规划总则 0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0二、规划编制依据 (1)三、规划指导思想 (1)四、规划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1)五、规划发展目标 (2)第二章村庄现状概述 (4)一、地理位置 (4)二、基础设施 (4)三、特色产业 (4)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4)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 (4)一、产业发展定位 (4)二、农业发展规划 (5)第四章村庄建设布局规划 (5)一、建设现状 (5)二、功能定位、村庄发展规模 (6)三、总体布局规划 (6)四、住宅建设 (8)第五章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9)一、道路广场规划 (9)二、给水排水规划 (9)三、电力电信规划 (9)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 (10)五、环卫环保规划 (10)六、防灾减灾规划 (10)第六章村庄治理规划 (11)一、建筑与庭院整治 (11)二、绿化美化与村容村貌治理 (11)第七章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12)第八章工程预估 (13)前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二五”期间,围绕安宁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前进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市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连村位于安宁市南部,建筑院落格局特色鲜明,生活和乐淳朴,生态环境优良。
按照市、街道办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将相连村打造成为以玫瑰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体验区。
2014年1月,应安宁市八街街道办的邀请和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安宁市八街街道办事处“美丽乡村”-----相连村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我们将秉承“保护、传承、改造、提升”的理念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展示特色,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服务优良的美丽乡村。
(项目管理)温县美丽乡村项目说明书
温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温县赵堡镇陈沟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项目实施地点: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沟村项目申报部门:温县财政局项目申报文号:温财字【2013】50号项目申报日期: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五日目录第一章综合情况............................................................................................................... - 1 -1.1项目背景.................................................................................................................. - 1 -1.1.1项目来源........................................................................................................ - 1 -1.1.2项目意义........................................................................................................ - 1 -1.2基本现状.................................................................................................................. - 3 -1.2.1项目建设地概况............................................................................................ - 3 -1.2.2区位条件........................................................................................................ - 4 -1.2.3自然条件........................................................................................................ - 5 -1.2.4旅游资源........................................................................................................ - 5 -1.2.5人口及经济状况............................................................................................ - 6 -1.2.6居住建筑情况................................................................................................ - 7 -1.2.7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设施现状.................................................................... - 7 -1.2.8市政基础及公用设施现状............................................................................ - 8 -1.2.9环境保护现状................................................................................................ - 9 -1.2.10精神文明建设现状...................................................................................... - 9 - 第二章项目可行性......................................................................................................... - 10 -2.1项目必要性............................................................................................................ - 10 -2.2项目优势................................................................................................................ - 11 -2.2.1政策优势...................................................................................................... - 11 -2.2.2自身优势...................................................................................................... - 11 -2.3项目目标................................................................................................................ - 12 -2.4村民意愿................................................................................................................ - 13 - 第三章项目实施内容..................................................................................................... - 14 -3.1项目建设内容........................................................................................................ - 14 -3.2工程数量、规模及标准........................................................................................ - 15 -3.2.1道路工程...................................................................................................... - 15 -3.2.2给水工程...................................................................................................... - 16 -3.2.3排水工程...................................................................................................... - 17 -3.2.4垃圾治理工程.............................................................................................. - 18 -3.2.5卫生工程...................................................................................................... - 20 -3.2.6道路照明工程.............................................................................................. - 21 -3.2.7精神文明设施建设工程.............................................................................. - 21 -3.3项目投资估算........................................................................................................ - 22 -3.4项目实施机构设置安排........................................................................................ - 24 -3.5项目后期运行管护方案........................................................................................ - 24 -3.5.1管护主体...................................................................................................... - 24 -3.5.2管护范围...................................................................................................... - 24 -3.5.3管护方式...................................................................................................... - 24 -3.5.4管护标准...................................................................................................... - 24 -3.5.5管护措施...................................................................................................... - 25 -3.5.6管护资金来源.............................................................................................. - 26 - 第四章项目资金来源..................................................................................................... - 27 -4.1上级补助资金........................................................................................................ - 27 -4.2地方配套资金........................................................................................................ - 28 -4.3集体投入或个人捐赠资金.................................................................................... - 28 -4.3.1集体投入和村民自筹.................................................................................. - 28 -4.3.2个人捐赠资金.............................................................................................. - 29 -4.4社会其它资金........................................................................................................ - 29 - 第五章项目效益............................................................................................................. - 31 -5.1经济效益................................................................................................................ - 31 -5.2社会效益................................................................................................................ - 31 -5.3生态效益................................................................................................................ - 32 -5.4示范作用................................................................................................................ - 33 -5.5项目的创新性........................................................................................................ - 33 -5.6可持续发展............................................................................................................ - 34 -第六章项目规划设计..................................................................................................... - 35 -6.1规划总则................................................................................................................ - 35 -6.1.1指导思想...................................................................................................... - 35 -6.1.2项目进程...................................................................................................... - 35 -6.1.3规划依据...................................................................................................... - 35 -6.1.4规划范围...................................................................................................... - 36 -6.1.5规划原则...................................................................................................... - 36 -6.1.6规划重点...................................................................................................... - 37 -6.2项目总体规划及说明............................................................................................ - 37 -6.2.1相关规划解读.............................................................................................. - 37 -6.2.2人口规模...................................................................................................... - 38 -6.2.3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 39 -6.2.4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 40 -6.2.5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 41 -6.2.6环境保护目标.............................................................................................. - 43 -6.3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说明................................................................................ - 43 -6.3.1用地布局规划.............................................................................................. - 43 -6.3.2控制性详细规划.......................................................................................... - 44 -6.4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说明................................................................................ - 44 -6.4.1道路交通规划.............................................................................................. - 44 -6.4.2给水工程规划.............................................................................................. - 45 -6.4.3排水工程规划.............................................................................................. - 46 -6.4.4供电、电信工程规划.................................................................................. - 48 -6.4.5广电规划...................................................................................................... - 49 -6.4.6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 49 -6.4.7防灾减灾规划.............................................................................................. - 50 -6.5建筑设计................................................................................................................ - 51 -6.5.1建筑风格...................................................................................................... - 51 -6.5.2住宅设计...................................................................................................... - 51 - 第七章项目执行保障..................................................................................................... - 52 -7.1组织领导................................................................................................................ - 52 -7.2部门协调................................................................................................................ - 52 -7.3资金筹措与整合.................................................................................................... - 52 -7.4招标采购................................................................................................................ - 53 -7.5施工管理................................................................................................................ - 53 -7.6资金管理................................................................................................................ - 53 -7.7完工验收................................................................................................................ - 54 - 第八章附件..................................................................................................................... - 56 - (一)附表.................................................................................................................. - 56 - (二)附图.................................................................................................................. - 60 -第一章综合情况1.1项目背景1.1.1项目来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财政部《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和《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豫财农改〔2013〕27号)要求,现就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推动各县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村绿化设计说明(精选五篇)
×××村绿化设计说明(精选五篇)第一篇:×××村绿化设计说明一、项目建设背景村庄绿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城乡差别的重要途径,依据×××区“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工作方案,由区林业局负责牵头实施村庄绿化工作,计划用五年的时间,让农村绿化水平显著提高,现结合×××村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区建设的要求,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兴林富民示范工程的实施,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改善我区农村的生态质量,提高村庄绿化的水平和档次,以促进林业发展和丽水生态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一)生态优先;把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以绿为主,建设结构合理,乔灌花草配置的村庄绿化体系,鼓励和支持发展庭院林业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
(二)突出重点:把进村道路,康庄道路,村内主干道,土地整理项目的园区道路,河岸(河提),庭院作为村庄绿化的重点,(三)科学规划:认真编制村庄绿化规划,力求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并与其他行业规划相衔接,树立和落实生态理念,体现田园风貌。
(四)分类指导。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村庄绿化总体目标,分解年度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精心组织落实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先易后难,先绿化后提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推动,务求实效。
(五)发展与保护并重。
结合各村的特点,采用合理的绿化布局和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充分利用村庄现有的绿化成果,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改造与建设并举,在加快村庄绿化的同时,加强对村庄森林资源,古树名木等绿化成果的保护。
(六)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美起来的有机结合,围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绿化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义务植树意识,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
乡村自建房设计说明范文
乡村自建房设计说明范文一、总体构思。
咱这乡村自建房的设计啊,就像在画一幅梦想中的田园生活画卷。
我就想着要把现代的舒适和乡村的自然韵味完美融合起来,让这房子不仅仅是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能让人一进去就忍不住感叹“哇塞,这就是我想要的家”的温馨小窝。
二、功能布局。
# (一)一层。
1. 客厅。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宽敞明亮的客厅。
这客厅得大呀,因为农村亲戚朋友串门的多,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空间小了可不行。
沙发就摆成那种可以围坐聊天的样式,中间再放个大茶几,方便大家嗑瓜子、喝茶。
电视呢,就挂在墙上,对面是沙发,看电视的时候舒舒服服的。
而且客厅有个大窗户,采光特别好,白天阳光能直接照进来,晚上坐在这儿看星星月亮也超棒的。
2. 厨房和餐厅。
厨房和餐厅是紧挨着的,毕竟做好饭就能直接端上桌嘛。
厨房要设计得实用,橱柜按照“洗、切、炒”的顺序来安排,这样做饭的时候才顺手。
炉灶旁边还有个小窗户,做饭的时候可以通风散味儿。
餐厅里放个大圆桌,能坐下一家子人,热热闹闹地吃饭。
3. 老人房。
在一层安排老人房,主要是考虑到老人腿脚不方便,不用爬楼梯。
房间里床靠着墙放,旁边放个小衣柜,再在窗户边摆上一把摇椅,老人没事的时候可以坐在那儿晒晒太阳、打个盹儿。
房间里还带个独立的卫生间,方便老人夜里起夜。
# (二)二层。
1. 主卧。
上到二层,最主要的就是主卧啦。
主卧可讲究了,床得是那种又大又舒服的,床头还可以靠着有软包的背景墙,靠着可舒服了。
房间里要有个大的步入式衣柜,能把男女主人的衣服都整整齐齐地收纳起来。
再在房间的一角布置一个小的休闲区,放个小沙发和茶几,早上起来可以在这儿喝杯咖啡,看看书,享受一下悠闲的时光。
主卧还带个大阳台,阳台上可以种些花花草草,夏天的时候在这儿乘凉也很不错呢。
2. 儿童房。
儿童房就充满童趣啦。
我打算根据孩子的性别来装修,如果是男孩就弄个蓝色调的,像是蓝天白云的感觉;要是女孩就用粉色系的,像公主房一样。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策划书3篇
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美丽乡村建设方案策划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乡村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需要,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与愿景1.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2.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3.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
三、主要措施1. 环境整治加强垃圾处理,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和收集体系。
整治河道、水塘等水体,改善水质。
推进绿化美化,增加村庄公共绿地和庭院绿化。
2.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改善村庄通行条件。
加强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等。
3. 产业发展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4. 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如古建筑、民俗等。
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农民文明素质。
5. 乡村治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提高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 调研阶段(时间:[具体时间段 1])组织专业团队对村庄进行全面调研,了解村庄现状和需求。
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
2. 实施阶段(时间:[具体时间段 2])按照建设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各项建设任务。
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3. 验收阶段(时间:[具体时间段 3])组织相关部门对建设成果进行验收评估。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3.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农村建设和管理人才。
4.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现状概况 (2)区位分析 (3)案例借鉴 (4)项目定位 (4)规划理念 (4)规划目标 (5)规划说明 (5)新型农村规划策略和思路 (7)产业规划 (8)产业发展 (8)广场规划 (9)绿地规划 (9)水系规划 (9)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规划 (9)现状概况(一)行政概况。
光明村位于宿州市南15公里,206国道从西侧纵穿而过,村内现有两条总长5.4公里水泥路横贯东西;两条砂石路,一条水泥路沟通南北,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方便。
全村10个自然村,941户,4643口人,耕地面积9460亩,人均耕地2.04亩。
村党总支下辖光明、黄沟、雪鸽面粉三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109名党员。
(二)自然环境状况。
光明村位于东经117°01′40.2″,北纬33°29′21.6″,全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14.4℃,无霜期为210天左右,年降雨量890毫米,日照时数2400小时以上,≥0℃的有效积温5300℃以上,太阳总辐射129千卡/cm2,适宜一年两熟制栽培。
目前复种指数已达190%以上。
土质属砂礓黑土类型。
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占90%以上,剩余部分为大棚蔬菜。
全村现有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1家,存栏万只蛋鸡的养鸡户1家,存栏3000对种鸽的养殖户1家。
(三)自然庄状况。
由于前些年村庄规划做得不够,管理不严造成私乱搭建现象较为普遍,从村内无序向村外扩展,造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土地浪费严重。
光明村现有十个自然庄占地就达1318.4亩,具体情况如下表:光明村自然庄现状统计表2008年光明村就已经被区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初步进行了规划和建设,截止到2010年底规划新区内已建成居民住宅楼750余套,460户村民喜迁新居。
近300套居民住宅楼正在建设中。
按照规划,前徐、小徐两庄进行老庄改造,现已建成100余套居民住宅楼。
投资120万元的“邱寨希望小学”及投资12余万元的“光明卫生室”已交付使用。
光明新区已完成小任庄至206国道宽3.5米的水泥路铺设工程;前徐庄至206国道宽7米的水泥路及邱寨庄至新区的水泥路铺设工程,并在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能路灯144盏。
新区内3000米的下水道及4000米的绿化带工程已经完成,安全水工程已经启动实施;宿州-光明的客运专线已与客运公司签订协议,近期将开工建设。
(五)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作物产量不稳,不能做到旱涝保收;二是机械化水平低,大型农业生产机械没有,一家一户的小型农机具作业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三是合作组织尚未健全。
专业化服务水平低;四是养殖分散,基础设施薄弱,投资风险大,环境有污染;五是居住分散,环境差、占地面积大、土地浪费严重。
区位分析桃源镇光明村位于宿州市的南部,206国道紧邻村子西边而过,距离宿州市很近,交通比那里,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市民返乡的浪潮将来会逐步凸显,桃源镇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发展成为宿州市的卫星城镇的巨大潜力,生态环境优越,具有打造成为生态田园城镇的优势。
光明村作为桃园镇的一个村子,这些优势都会逐步的辐射到光明村,同时也对光明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规划的前瞻性要求我们立足于20年后甚至50年后来做一个成熟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创新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
案例借鉴沛县思路:引导部分人先行加入新农村建设,通过环境改变生活引导农民进行生活习惯转变,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沙集模式:开辟“公司+农户+网络”新型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减少劳动力外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舞动乡村:城市活动在农村里的缩影再现,引导农民加入到精神文化生活的大队伍中。
项目定位建设成为安徽省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基地,甚至成为全国新型农村社区可实施性成功案例,为全省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树立新的标杆和成熟的榜样,切实改善农村生活面貌,为农民增收和产业转型谋求新的突破。
光明村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宿州市中心城区距离较近,具有打造成宿州市的后花园,宿州市的农家乐体验基地的良好条件。
规划理念通过对新型社区的优化配套,完善农民生活,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避免城市与农村发展互相脱节、贫富差距逐渐加大,逐步探讨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
1.优化道路网络:结合现状道路及发展需求,形成三纵四横道路骨架网络。
2.美化水系景观:点线结合,完善水系网络,与现代高标准农牧业及大地景观结合形成规划景观系统3.整合产业结构:结合现状已有产业,探求新型产业发展联动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4.完整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完整配套,发展诉求设施提前加速配套。
5.优化产业模式:逐步突破农户+公司产业模式,创造新型农户+公司+网络新型产业模式,改善农民居住生活水平,提升农村综合竞争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民生活加速步入小康社会。
6.提升文化建设:建设文化站、科普科教中心、全民建设中心、文化展示中心、先进农业教育基地,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达到小型城市文化生活水平,避免文化生活和经济建设脱节。
7.新村形态规划:现状建成区联排居住形式,规划区院落式+单家独院式混合模式。
农民按需进行选择,打破单一新农村联排格局,探索新型适合农村社区发展模式。
院落式的布局尽可能有效的解决现状新农村出现的空巢现象,增强邻里关系,可在今后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行。
8.功能分区规划:休闲娱乐型和示范教育型空间隔离;农牧结合,打造可持续发展农牧业;景观与农业结合,农业不再是单一的农业,大田风光为视觉享受做出贡献。
9.旧村拆迁改造置换:部分农村由于建设条件较好,结合景区建设进行功能置换,作为景区建设附属用房,减少拆迁,由原户主进行经营或者租赁经营,打造新型社区改造低碳化发展路径。
10.科产联动、科居联动: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基础设施在社区规划与建设,科技展示基地与教育基地,引导农民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来提高生活水平。
规划目标通过这次规划,逐步达到:生活在社区,就业在园区,漫步在景区的新型新农村社区的发展模式。
通过可实施性规划方案制作,实现十大规划示范教育基地的目标。
1.高标准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成功案例2.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型新农村建设3.先进农业教育示范基地4.特色农业旅游开发策略导引5.蔬菜生产、加工示范基地6.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教育中心7.新型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创新示范区8.新型农村产业转型成功案例9.科技农业、产业发展示范中心10.健身养老美好乡村示范基地规划说明十八个详细规划说明:1.新型农村社区已建区域呈现出单家独院的布局,互相独立,减少邻里之间的相互干扰。
新建区域形成院落式布局,节约用地,增强邻里关系,并且围合形成大型公共活动空间,有利于健身设施和小型公园的配置。
2.新村入口入口广场选在光明一路与206国道交叉口。
主题是幸福新村的形象大门。
主要功能是展示新村的美好形象,使路人还未进村,就被它吸引,看见大门便能想象到新村的美好。
路口设置中心绿岛,一方面凸显入口,另一方面控制车辆行驶方向,避免出入干扰,保障行车安全。
绿岛设成半圆形,直边与国道相切,中间设置长方形石牌,水平放置,石牌上雕刻幸福新村村名。
石牌前摆设花坛,以衬托石牌。
石牌后设玉米主题雕塑。
绿岛边缘配置绿篱,围合绿岛。
绿岛内采用自然式配置植物。
入口道路两边沿用绿岛形式,以半圆形围合场地。
北侧设弧形景观墙,南侧摆设特色雕塑,充分展示出新村的特色风貌。
现状有一棵大桃树,是一个较好的景观资源,将其保留并加以利用,与设计景观相结合。
景观墙和特色雕塑的前面配置低矮花灌群,作为前景,后面配置乔木,作为背景。
前景花灌与背景乔木将主题映衬出来。
3.炫彩花田入口种植大片的油菜花。
油菜花开,大片黄色,景色壮丽动人。
不开花时是绿色植物,能吸附尘埃也制造氧气,兼有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可以培养成城市景观小品。
乡土作物在新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中作为一种良好的景观出现,即保证了农民的收入,又带来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4.大地景观区以良好的田埂和水系分割的田地,在美化之后呈现出良好的自然肌理。
5.休闲娱乐区该区域具备采摘休闲、游戏娱乐、旅游观光等功能。
每到杏树成熟季节到来的时候,组织市民进入园区进行采摘,其他时间结合地形和杏树,打造景观旅游区,并且设置真人cs 游戏基地,垂钓休闲公园等娱乐健身设施。
6.创业园区运用新型产业转型思路,创立创业园区。
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现有的资源合理的进行创新研究,突破旧的禁锢,努力实现新的产业转型。
该区域为集中教育创业示范区域,成功的案例即可在家家户户进行推广。
7.加工区改变产业单一化,加工区主要为农民农产品加工。
具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带来一些就业岗位,解决部分就业需求;第二,提高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第三,就近生产,减少运输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低碳发展。
8.百亩良园主要包含种植、加工、科研和农副产品购销等。
规划范围1800亩左右。
租用土地1200亩,计划新建温室大棚300亩、钢架大棚850亩;一期工程500亩,现温室棚25个,钢架460个,菌棚16个,一期种植松花菜、硬花菜、以色列长椒、茄子、西红柿、圣女果、黄瓜等;实行标准化种植,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下期工程加工基地50亩,农业工厂育苗棚,发展“猪-沼-菜”生态农业园,包括加工车间2500平方米,清洗车间2800平方米,恒温保鲜库2500平方米,建设餐饮服务中心、蔬菜采摘区、瓜果采摘区三个区域。
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走建设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的道路,城乡一体化。
9.全民健身广场广场位于村庄新址的北侧,主题为全民健身大广场。
主要功能是为村民提供一处健身、休闲、娱乐的场所。
引导和丰富村民的娱乐文化生活,充分展示出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在美丽乡村的幸福生活。
10.农民公园该公园位于村庄新址的东侧。
主题是农民公园,主要功能是为农民休闲、娱乐、健身、垂钓的场所。
同时为公园西侧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养生健身的场地。
因场地现状有一个大面积水域,现状资源较好,可充分利用该水域,并与规划水系联通,将其扩建改造成为泊岸弧线优美的公园湖。
路口设为主入口,入口大道通向的泊岸处设圆形集散广场,泊岸边沿设亲水平台。
公园的西北、东北、西南处分别设置廊架围合的向心空间,为人员较少的群体提供悠闲安静的空间。
东北角利用规划水系,设置亲水栈道,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丰富游玩体验。
11.休闲娱乐中心区该公园位于黄沟路西侧,光明三路北侧,规划种植基地东侧。
公园的主题是采摘游乐公园。
主要功能一方面是为对外游客提供一处休闲、采摘、观光、游玩的场所,满足久居城市而与自然疏离的市民与自然亲近的需求,市民可切实感受乡村的畅快,体验参与劳动和野外游乐活动的乐趣。